『壹』 「深度」從下沉市場轉攻一線城市,花小豬能為滴滴帶去什麼
滴滴再次祭出殺手鐧,推出子品牌花小豬打車(下文簡稱『花小豬』),通過補貼尋找新的增量。
花小豬尚未正式官宣之時,就被媒體冠之以「網約車版拼多多」,主打全網打車最低價,通過在司機、乘客兩端大力度補貼去攻佔下沉市場。近半年時間的內測後,今年7月底,滴滴正式推出花小豬打車,並稱花小豬定位年輕用戶市場,意在打造實惠出行。
在此之前,滴滴通過花小豬建立隔火牆,把不合規運力導入花小豬的傳聞甚囂塵上。滴滴對此回應稱,花小豬司機都是滴滴的合規司機。但盡管如此, 花小豬的上線實際上並不順利,自7月中旬以來,花小豬打車已先後被天津、深圳、青島、合肥、北京等多地政府叫停並約談。
一位接近滴滴的知情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被多地政府約談之後,花小豬的方向發生了重大轉變,在三四線城市內測後,花小豬宣布高舉高打進入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凱遲「在此之前滴滴的理想狀態是,和花小豬完全劃清界線。」
「實際上,現在的花小豬更像是快車的獨立APP。」上述人士稱。
盡管如此,花小豬的補貼仍在繼續,在全國各地,有大量原來滴滴的合作商加入花小豬的地推大軍,每成功推薦一位乘客下載花小豬,就可獲得接近30元的地推費用。其中,司機可以獲得2元,租賃公司獲得28元——通過補貼去攻佔市場依然是滴滴最為擅長的方式。
大力度補貼、獨立子品牌、自帶獨立APP和小程序,花小豬算是段鏈滴滴當下重點推介的王牌產品。在網約車增長趨緩,觸摸到天花板之際,毫無疑問,花小豬承擔著完成滴滴CEO程維提出的「0188」目標的野望,但花小豬對於滴滴的戰略意義僅僅是尋找增量嗎?
其實不然,成立八年,總體融資額超過200億美金的滴滴已經走到上市的關鍵路口。多位接近滴滴的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進入今年以來,滴滴拆分出多個獨立子品牌,目的是建立起隔火牆,同時保持子品牌擁有獨立融資的可能性,以拉升滴滴的估值。
「用過花小豬嗎?很便宜,可以試試。」
近期,在打滴滴時,司機都會和乘客推薦花小豬,不過,對司機而言,推薦花小豬更多是為了每成功下載一個APP可獲得2元的地推費。但多位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的司機表示,目前,他們只有在出行平峰期沒有單子時,才會上線花小豬接單。「一口價,太低了,並不劃算,盡管現在每成功接一單花小豬,均可以獲得3元的獎勵。」
在滴滴對花小豬進行大力度的補貼時,司機、乘客確實可享受到較大的紅利。
兩天前,界面新聞記者在武漢注冊並使用了花小豬,作為新用戶,花小豬直接給予了11元的紅包。在平峰期,同樣五公里的行程,快車需要20元左右,而花小豬只需要16元,再使用11元的新人紅包,最後這一單,僅僅花了5元。
通過在司機乘客、兩端的高力度補貼,花小豬的確發展迅猛。
「八月初,花小豬登陸南京,組織線下租賃公司地推,如果成功說服司機在車內張貼花小豬二維碼,就可獲得25元的物料費用,通過這個二維碼,每增加一次下載量,司機可以獲得2元地推費,而該司機所屬的公司可以獲得3元。」一位南京的滴滴線下租賃公司老闆說,八月中旬,南京政府開始查處花小豬,地推業務停擺。在此之前的十來天,他已經成功張貼了500張左右花小豬的二維碼。「目前,在南京,大概有2000台車子內張貼了花小豬的二維碼」。
另外,據上述人士了解,在南京郊區,已有大量原來滴滴快車司機全天都在開花小豬的短途。「目前,每單司機可以額外獲得5元(3元接單獎、2元地推費),這樣算下來,跑短途更為劃算。」
他們都只是其中之一,滴滴依託原來和其合作的線下租賃公司,已搭建以一隻強大的地推隊伍。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雖然全國范圍內,補貼力度有所差異,但浮動不大,昆明、廈門、南京、西安等多數租賃公司都已加入了地推隊伍。
不過,這些租賃公司也有自己的擔憂,目前,滴滴和他們的合作方式尚未明確,他們更多的還是扮演著線下地推的角色。「一但花小豬的量起來之後,勢必會沖擊快車司機的單量,直接影響他們依靠快車所獲得的分握孫孫潤」。但是他們沒有選擇,滴滴如此重點扶持花小豬,一旦快車業務不行了,那(他們)可能會錯過花小豬。
「害怕錯過,賺點塊錢。」這是他們共同的想法。但可想而知的是,作為產品冷啟動期的特殊運營手段,補貼不會持續太久。
早在2017年,熊貓資本合夥人李論就公開表示,滴滴依靠砸錢獲得的壟斷易攻難守。事實證明也是如此,在這個不具備雙邊網路效應的市場上,補貼短時間內可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但長期來看不具有太大意義,最直接的例子是,在滴滴獲得老大位置之後,以高德為首的聚合平台、曹操出行為代表的傳統車企依然能進場蠶食滴滴的市場份額。
盡管大力度補貼會給滴滴帶來資金上的壓力,並且不具長期價值,但在網約車增長放緩的當下,這是滴滴尋求增量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今年4月28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第45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 《報告》)。《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後,我國網約車用戶規模、用戶使用率都增長放緩。其中,2019年6月和2018年12月相比較,用戶規模只增長了0.3%,而2018年12月與2017年同期相比,這個數據是2.5%。
相對應的是,今年4月,程維公布了未來3年的戰略目標:將以安全為發展的基石,瞄準3年內實現全球每天服務1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8%;全球服務用戶MAU超8億(簡稱「0188」)。
在這個目標之下,今年以來,滴滴先後上線了同城貨運、跑腿、社區團購等業務,但如此大力度補貼的尚且只有花小豬,這也意味著,為了完成程維「0188」的野望,花小豬扮演者重要角色。
「網約車版拼多多」、「下沉市場」,這是花小豬還在內測時,就被外界貼上的標簽。
不過後來,花小豬直接登陸了南京、深圳、北京等一線城市。這或許意味著,花小豬此時目標已不在下沉市場。
一位接近滴滴的知情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花小豬在內部孵化時,原計劃的確是主打下沉市場,通過低價吸引新的增量司機,也的確有不少私家車車主加入進來。「滴滴的理想狀態是,和花小豬完全劃清界線,因為下沉市場的司機變數太大了」。但被多地政府約談之後,花小豬的方向發生了重大轉變,高舉高打進入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
CNNIC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約車用戶規模已達3.62億人。網約車滲透率最高的一線城市約為4成,二線城市大約只有兩成,三、四線城市則更低。但所謂的下沉市場真的是一個好的互聯網生意嗎?
可以參考的是,早在2019年年初,從農村成功突圍而出的哈啰出行就布局了網約車,不過和單車不一樣,在切入網約車時,哈啰出行並沒有從下沉市場開始。當時其聯合創始人韓美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網約車下沉市場並不是一個好的生意,用戶出行密度不夠,這就意味著,這並不是一個高頻的場景。
「在四五線城市的出行場景中有主要兩種出行需求,城內和城際。在城市內的出行中,因為城市不大,可替代性產品比較多,5公里以內的出行需求基本可以被單車和電單車所替代。」一位網約車的從業者表示。
同時,在城際出行的場景中,在運營策略上,也和網約車有較大差異。
一位滴滴離職員工表示,滴滴的城際業務一直做的很一般,在城際業務上,除了客運班車以外,還需要和在當地有較強根基的「車隊」進行直接競爭,同時,城際業務和網約車的運營模式也不一樣。
「在下沉市場,因需求密度不夠,有城際出行需求的用戶一般都會提前三五個小時預約,然後再通過後台去匹配司機。」杜玲方說,他們的需求大都不是即時出行,時間上沒那麼多的緊迫感。
嘀嗒出行聯合創始人李金龍認為,相較於網約車,預約出行並不是一個大眾市場。
顯然,花這么大代價去做一個高度依賴線下運營能力,並且相對小眾的市場,並不是花小豬的目的所在。
「實際上,現在的花小豬更像是快車的獨立APP。」前文其中一位接近滴滴的人士表示。
他判斷,從運營上來看,接下來滴滴快車會漲價,給花小豬留出足夠多的增長空間。另外,未來滴滴快車可能會和花小豬合並,成為獨立的快車子品牌。在他看來,花小豬是對滴滴快車的拆分。
除了花小豬以外,滴滴推出了多個子品牌,還包括禮橙專車、青桔單車、快的新出租、青菜拼車、橙心優選等。
上述接近滴滴人士認為,對原有業務進行拆分,主要是為了降低滴滴母公司的風險,同時可以保持子品牌獨立融資的可能性,最大限度拉升滴滴估值。
成立八年,總融資額超過200億美金的滴滴已走到上市的關鍵路口。在經歷順風車事件之後,滴滴估值已經開始縮水,2017年12月完成新一輪融資後,滴滴估值達到560億美元。2019年5月,Uber上市,作為占股滴滴15.4%的股東,招股書披露了滴滴當時的估值為516億美元。同年7月,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發出公告,滴滴出行13.75萬股股份掛牌轉讓,轉讓價格僅按475.44億美元計算。
這意味著,走出順風車事件的陰影後,拉升滴滴估值是其必須要去做的。
一位投資人對上述看法保持認同,不過他還表示,就和很多應用出極速版一樣 ,在主頁增長很難,甚至出現下滑的情況下,為了求變,推出子品牌還有可能改善原有大產品結構的掣肘。
今年6月,程維在公司內部表示,今年網約車服務日訂單峰值超過3000萬單,數據與去年同期持平。兩個月後,滴滴宣布,截至8月25日,滴滴全球日訂單首次突破5000萬單,涵蓋網約車、計程車、順風車、單車、代駕等所有業務線。
這對於滴滴而言是一個久違的好消息。圍繞著程維提出的「0188」戰略目標,進入今年以來,滴滴為了獲取增量,不斷地嘗試新業務,進行邊界的拓展。為了拉升估值,數據、增量是滴滴上市路上至為關鍵的指標。
而花小豬也是其中重要一枚重要的棋子。
『貳』 花小豬長期合作夥伴是真的嗎優先
是脊臘真的。在花小豬官網上,可以看到有一個加盟合作模塊,其中包括長租房源、民宿房源等不同類型的加盟合作信息。其中也提到了優先推薦長期螞野梁合作夥伴、最低傭金費率的內容。花小豬是一家提供短租公寓和民宿的在線預訂平台,其長期合作夥伴計劃是花小豬針對一些有悶運優質資源或業績的房源提出的一項傭金優惠政策。
『叄』 2022年花小豬怎麼沒單了
2022年因為花小豬是平台自動派單,有單就會給派,然後司州螞機可以知返自由選擇接單,接不到單子可能是暫時沒有訂單派送了。
除開自動派單之外,還是就近派單。意思就是平台會根據司機所在的為止就近派單,可以方便司機接單,只要司機能保持按時在線,在網路暢通的情況下,派單的數量還是很OK的。
2022年花小豬沒單的原因
有市場原因。自今年開年以來,公司負面新聞不斷,這些事件對來說,極大損害了平台形象,乘客出行希望的是安全、高效、和諧。但種種突發事件已經讓滴滴平台在乘客心中的形象大冊猛埋打折扣,在計程車與網約車之間,很多人選擇了前者。
供求關系。由於加入網約車平台門檻相對較低,只需一台符合平台規定的車輛,簡單的提交身份信息就可以加入司機行列,加上平台宣稱的月收入過萬,致使大量司機湧入平台,雖然對市場形成了壟斷,但此種做法也完全改變了市場供求關系的格局,車多人少自然無法避免。
『肆』 美發產品代理是什麼意思
就是你在你的那個區域批發銷售美發產品,其他人都去你那裡批發和購買!區域代理,也就是壟斷經營
『伍』 合規政策困境,競爭對手圍剿,滴滴打造馬甲花小豬
[汽車之家?行業]?花小豬打車在北京上線了。8月12日,花小豬打車的宣傳廣告,出現在北京地區滴滴網約車的前排座椅背上。北京網約車司機趙師傅向《車市物語》談到,前一天,滴滴召開了溝通會,要求平台司機下載、入駐花小豬App,還要將二維碼貼在車內,鼓勵乘客下載。他表示,這是滴滴的強制要求。
從近期的動作來看,滴滴開始不斷拆分品牌,業內推測,滴滴可能計劃某一板塊獨立上市。目前,滴滴將旗下的出行品牌拆分成四個:滴滴出行、禮橙專車、青菜拼車和最新發布的花小豬。
無獨有偶,今年5月,滴滴總裁柳青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其「核心網約車業務」已經實現盈利。細細推敲「核心」一詞,可能直接指向了滴滴出行品牌下的專/快車業務。
釋放盈利信號;實施多品牌運營策略,利用花小豬馬甲接收不合規車源、應對低價競爭,以降低政策監管風險;推青菜拼車新品牌,剝離孵化期業務,包裝優質資源。一步一步來看,滴滴的敲鍾之旅真的不遠了。(文/汽車之家肖瑩)
『陸』 花小豬上線200天,滴滴「認親」的N個深意
文 王琳 Tech星球
花小豬來啦!
似乎一瞬間,整個朋友圈都在為它「自來水」一樣的轉發。
「打車0元,快」、「又一個薅羊毛的打車軟體,據說是滴滴旗下,雅閣走三十公里才9.9......」、「花小豬拼多多式補貼力度很大,發了次朋友圈每天都到賬一些」......似乎只要不去薅其羊毛,就是互聯網圈外人一樣。
花小豬就像滴滴發出的一支令箭,迅速刺入全國120個城市。據蟬大師數據顯示,「花小豬」自2月29日上架以來,已佔據App Store總榜、應用總榜、 旅遊 榜TOP1,並將滴滴出行甩在身後。「總榜第一,不是虛的」,一位下沉市場出行平台創始人感嘆。
急速發展的花小豬也在近日被納入滴滴體系內。天眼查顯示,9月7日,花小豬經營主體北京鴻易博 科技 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原股東趙意波退出,新增股東北京小桔 科技 有限公司(滴滴母公司),持股100%。
此前的8月25日,滴滴日均訂單突破5000萬,有了快速下沉的花小豬,意味著滴滴離1億訂單又進了一步。
火爆背後的另一面是,如今花小豬已經迎來了高強度的監管:鄭州、南京、青島、合肥等多地叫停或約談。理由無外乎兩種:滴滴沒有獲得當地的網約車經營許可,平台上的司機沒有網約車運輸證和網約車駕駛證。
遊走在合規邊緣的花小豬,至今已上線近200天,真的可以承載滴滴俘獲年輕用戶的野心嗎?還是滴滴為沖擊1億日訂單量發起的大躍進?
沉寂兩年後,善戰的滴滴終於回來棚正神了。
今年3月,一款名為「花小豬」的打車平台,悄然在山東臨沂和貴州遵義悄悄上線。一位網約車從業者告訴Tech星球,遵義是現在典型還有增量的城市。
一位參與花小豬項目的滴滴員工向Tech星球透露,滴滴從去年底開始醞釀花小豬,如果沒有疫情,花小豬的上線時間是春節假期後,「當時就給了兩個月的時間,時間緊任務重,這相當於再造一個滴滴,因此差不多大部分滴滴員工都參與了」。
但滴滴的鬥志一點兒沒有因疫情磨滅,它似乎要搶回「失去的一個月」。在部分城市測試了4個月後,時間來到7月,花小豬的開屏廣告顯示:滴滴7月15日推出百城出行計劃。
花小豬打出了「首單免費、0元打車」的口號,同時在司機端和乘客端開啟了雙向補貼。「剛開始的幾天,都是免費打車,開通的城市邀請一個新人還有3元獎勵。」一位鄭州乘客告訴Tech星球,「靠拉人頭,我還擼了100多塊呢」。
在司機端,不同的城市則有不同的獎勵。
一位成都滴滴司機告訴Tech星球,自己所在的城市,8月25日的獎勵還是高峰期五單50元,到了26日就變成了40元,「他每天都是有變化的,基本上你跑滿早高峰午高峰晚高峰,就有一個全天的獎勵,花小豬還有一個夜高峰,基本上每個高峰時段,你跑滿五單或者六單,會有一個幾十塊的獎勵,加起來就差不多有200元。」
不過,司機也有些許不解。花小豬採用一口價模式,這意味著無論遇到堵車、高速路口,乘客都不需要額外付費。「其實把補貼取消了,就是順風車模式」、「高峰我不跑一口價的」、「小豬一口價,堵死不劃算」......在一個花小豬司機交流群里,不少司機吐槽道。
不僅如此,在不少滴滴司機車內都貼上了花小豬的宣傳頁。
「是滴滴的人發給我的,讓我貼上,你如果掃描這個二維碼的話,我也會有拉新獎勵。」一位滴滴司機告訴Tech星球,「現在大部分司機都注冊了花小豬平台,滴滴單子少的時候,就用花小豬接單」,但司機並不能同時用滴滴和花小豬接單。
花小豬的種種拉新方法和滴滴早期的模式如出一轍。可今時不同往日,如今的滴滴已經成長為出行巨頭,市場對它最大的期待是:滴滴到底什麼時候盈利?到底什麼時候上市?
這讓滴滴高層不得不出面來回應。
今年5月,滴滴總裁柳青在接受CNBC 采訪時表示,滴滴目前的核心網約車業務已經扭虧為盈,實現盈利清游。
7月,阿里拍賣平台傳來了一則關於「網約車平台公司股權拍賣」的消息,而此消息一出,用戶就聯想到滴滴公司。滴滴副總裁李敏辟鏈虧謠,IPO不是滴滴目前的最優事項,公司目前暫無相關計劃。
外界的關切不難理解。過去兩年,滴滴將增長讓位於安全,資本對滴滴的要求也從增長變成了盈利/上市。緩慢增長的業務、不明確的上市時間,更加重了市場的疑問。
如今,滴滴再一次回歸戰斗模式。
有趣的是,隨後有媒體報道美團將計劃加大對用戶的補貼,用戶只要通過美團打車的專享入口打車,每一單可以獲得20%到30%的優惠。
網約車的戰火似乎又一次燃起。據悉,僅山東臨沂一個試點城市,花小豬就投入接近1個億。但不少用戶發現,如今花小豬的補貼遠遠沒有剛剛上線時豐厚。
一家出行平台做了另一個出行產品,這在大眾心理難免有疑問:滴滴到底想做什麼?
滴滴官方的回復是:花小豬打車將目標用戶定位為年輕群體,主打實惠,有更多的乘客小任務,乘客越活躍越便宜;對於司機來說,不同於滴滴的全部指派,司機可以選擇訂單。一位滴滴員工表示,花小豬的重點是打車的尾部用戶,當時並沒有定下明確的KPI。
目前來看,並沒有數據表明,滴滴出行平台上的用戶大都為成熟人士。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從年齡結構來看,網約車用戶在20-29歲、30-39歲年齡段網民中的使用率分別為74.0%、57.0%,均高於其他年齡段。
按照滴滴現在的策略,年輕用戶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其對價格敏感,其目標群體更像是非一線城市剛剛畢業的大學生。
一位滴滴離職員工告訴Tech星球,「花小豬這個操作確實看不懂,我感覺滴滴動作比較變形,因為某種程度上花小豬算是在擠壓滴滴已有市場,這種情況下進行擴張是何道理呢?」
另一位滴滴員工也表示疑惑,「這算不算另一種程度的賽馬機制?」畢竟滴滴App內最近還上線了特惠拼車。
盡管內部存在一些不同的聲音,但是,行業內對滴滴推出花小豬的戰略還是認可的。
「滴滴實際上是用花小豬去PK掉低線城市的很多本地小平台,或者逼著他們成為花小豬的本地加盟商」,一位出行行業資深投資人向Tech星球分享了他的看法,「這可以看成是滴滴的清場動作」。
站在乘客的角度,價格永遠是第一吸引力。這意味著,滴滴和花小豬的用戶重合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很高。
在知乎網友奏書看來,滴滴依然能夠藉此達成拓展廣告流量池的目的。畢竟一個用戶看兩次廣告,一魚兩吃,對於滴滴來說,品牌方投放廣告的轉化效果也得到提升——尤其是在打車場景下,用戶流量被重復利用的比例往往很高。
「這其實是正常的品牌策略」,上述投資人分析道,「很多大公司,都有不同品牌,針對細分垂直市場和用戶。」
每當互聯網公司的業務戰略被重視時,互聯網公司便會對自身品牌進行細化,拆分出一些獨立品牌,來承載細分業務,以此來應對對手的競爭,就像阿里的C2C電商品牌是淘寶,B2C電商品牌則是天貓。當企業進行獨立品牌命名時,也就意味著這個業務的重要性會被彰顯出來。
如今,滴滴分拆出來的「花小豬」、「青菜拼車」,都可以看做是這一策略的延伸,「主要是分散核心品牌的風險」。
價格優惠是花小豬的一大特色,「價格降下來,用戶才會打更多的車,更多的單子才更有可能讓司機掙到錢,擴大覆蓋率確實是正確的方向,核心還是怎麼擴大」,一位滴滴離職中層向Tech星球表示。
照此來看,花小豬更像是滴滴沖刺日均一億訂單的武器,只是這個武器帶有一定的風險。
運力是滴滴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一位出行行業投資人表示,滴滴生意的本質,就是踩在合規的邊沿,將非法運營的私家車合規。這實際上就是個雙刃劍。
交通運輸部稱,截止到今年4月底,已發放網約車車輛運輸證95萬余張、駕駛員證208萬余張。而滴滴在2016年9月發布的《移動出行與司機就業報告》中,就透露其有超過1500萬的司機。照此推測,不止滴滴,大部分網約車平台都面臨著運力合規的難題。
但滴滴必須想辦法解決運力的問題,足夠多的運力才能滿足足夠多的用戶需求,足夠多的用戶帶來足夠多的訂單,足夠多的訂單帶來足夠多的收益。
遊走在合規的邊緣,花小豬一出生就迎來強力的監管。
7月13日,「花小豬」被天津市道路運輸局與交通運輸行政執法總隊約談;8月初,該平台直接在深圳被全面叫停;8月20日,青島市稱逮住29隻「花小豬」,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更直接在官方賬號稱花小豬平台涉嫌違規;9月4日,鄭州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約談「花小豬」鄭州分公司負責人,責令其停止運營,立即整改。
平台上的司機對此極為敏感。8月27日,一位司機在「花小豬司機交流群」里發布消息稱:今天我遇到個滴滴司機,他說運管這兩天查花小豬,有雙證也沒有用,有證件都給收掉,「車子直接給扣掉了,不罰款,然後讓你直接找花小豬。「
合肥市交通運輸局回應稱:經市運管處了解,花小豬平台未在合肥市取得網約車經營許可,其在合肥開展的一切網約車經營行為均屬於違法行為。
一邊是迫切的增長用戶出行需求,一邊是合規和監管,眼下的滴滴正處在兩難的境地。倘若因為合規問題,再出現惡性事件,那麼滴滴的口碑或將再次受到影響。
一位出行行業投資人分析,滴滴推出花小豬品牌,可以分散核心品牌滴滴的合規風險,能賺錢快速賺,扛不住就切割,「出行是基礎設施,國家應該會高度管制的」。
作為變革出行行業的新生事物,網約車模式誕生兩年多之後,才在2018年終於迎來了合法身份,後續發展中也暴露了諸多問題,甚至引發爭議。網約車作為公共交通的補充,確實也解決了一些用戶的出行難題,如何引導並規范網約車行業有序合規發展,是監管和平台要破解的問題。
此刻的滴滴,是否做好了應對變化的准備?
『柒』 花小豬區域代理怎麼加盟
可以找到花小豬的線下門店,直接咨詢店長,尋找公司總部的聯系方式;
或者找到靠譜的招商加盟網站,瀏覽該品牌相關的信息,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等待網站工作人員聯系你,就能咨詢相關加盟事宜。
區域代理一般來說投資更多些,利潤也會更多些,投資需要謹慎考慮未來的發展前景。
『捌』 花小豬地推怎麼加盟
線下和網站。
1、花小豬地推加盟可以去線下門店,直接咨詢店長,尋找公司總部的聯系方式。
2、也可以到靠譜的招商加盟網站進行加盟。
『玖』 花小豬到底是什麼「來頭」
花小豬是滴滴旗下的品牌,上線的主要目的是面向年輕的人群,為乘客提供更便宜的打車服務,和其他打車方式不同,花小豬打車大多是一口價,比如七元就是七元,不會是八元更不會是九元。花小豬竟然都找到少班主郭麒麟來做廣告,可見搶占市場的勁頭是十足的。花小豬和滴滴一樣,也是非常安全、便捷的。
如此看來,花小豬是滴滴的另一個版本,只不過是這個版本上線了分享越多優惠越多的功能。畢竟現在都是分享經濟,滴滴不甘落後,研究出個花小豬,也是非常有頭腦和與時俱進了。花小豬在郭麒麟的代言下,熱度越來越高,推廣也非常順利。
『拾』 正式認兒子,滴滴全資入股花小豬,「豬毛」還能薅多久
#懂車帝來了#在最近一段時間,一個名叫花小轎擾豬的打車軟體異軍突起。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收到過花小豬的注冊簡訊,畢竟佔便宜是人類的共性,有「豬毛」還能不薅?其實剛開始小趙還認為這個所謂的花小豬是一個新興的打車軟體,當時小趙還詫異它到底是怎麼在滴滴打車壟斷市場的局面之下突圍而出。
經過小趙後續的調查,終於是摸清了這個花小豬的身份,原來它竟是滴滴打車的親生兒子。其實關於打車軟體的誕生,滴滴打車已經醞釀了許久,早在2019年4月份滴滴便將途途網約車旗下的所有產品和資源進行了收購,並且打包到滴滴完全控股的公司旗下。在今年的3月份,滴滴將途途網約車改頭換面成了如今的花小豬打車,並且打出了全網最低價的口號進行瘋狂營銷。在今年的8月份,花小豬打車宣布將當紅的藝人郭麒麟作為品牌形象代言人,並且輔以簡訊的狂轟亂炸來吸引用戶下載軟體。後續的事情我們都已知道了,花小豬以瘋狂的姿態席捲了整個中國,更加年輕的品牌形象吸引了大批年輕消費者下載使用。
其實花小豬身上具有兩大特點,第一點便是利用了補貼的低價,第2點則是主推社交形式進行營銷裂變。關於低價補貼砸低價的營銷方式,我們已經見怪不怪了,畢竟我們都見識過打車軟體瘋狂亂戰的局面,當年一元打車的局面簡直不要太爽,人們薅羊毛也好得十分開心。其實花小豬與滴滴打閉衡旦車的計價模式完全不同,滴滴的計價模式主要是結合里程和時長計費來構成,而花小豬的計費模式具有顛覆性,它採用的是一口價模式。根據花小豬官方解釋稱,一口價是平台進行里程及時長預估,按照相關的計價規則來給出價格並且在計算預估價的基礎上,根據相關的因素進行一定幅度的價格調整。其費用不包括附加費,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避免堵車加價,繞路等現象。
第2點是主推社交形式來進行營銷裂變,這一點我們也是比較熟悉的,想必大家都經歷過拼多多幫忙砍價的教育,小趙已經收到過自己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種互推來拉著我砍價,對於這種玩法也是駕輕就攔陪熟。而花小豬的社交裂變營銷便是每邀請一名好友便得10元現金,分享好友可得10元打車券,這種活動在此軟體上也是絡繹不絕。
有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了,滴滴為什麼在統治了整個打車軟體市場之後,還要自己去扶植一個敵人與自己進行競爭呢?其實滴滴在近幾年中一直進行多品牌布局,根據相關人士介紹:滴滴在最近一段時間開始走多品牌戰略,例如像禮橙專車,青菜拼車等都是延伸產品。其實就是滴滴軟體希望滿足不同的用戶需求,要知道滴滴已經有了多個產品和業務線,這樣一個大眾化的產品肯定要服務於廣大的消費者,而花小豬作為一個個性化的產品,產生的主要目的便是滿足年輕人的個性化需求。最後一點是滴滴要刺激內部的競爭,自己已經沒有對手,那便打造一個對手與自己展開競爭。新的產品往往能帶來新的用戶價值,在讓用戶得到實惠之時,也將網約車的價格壓至更低,只不過滴滴到底有沒有考慮過車主的實際想法呢?
目前處於風口浪尖上的花小豬已經被滴滴正式認親,在本月的7日滴滴已經全資入股了花小豬。原本平淡如水的網約車市場在,花小豬軟體誕生之後瞬時變得劍拔弩張,人們期待的又一波薅羊毛最終還是落下了帷幕。其實小趙在前一段時間也體驗了半天花小豬打車,整個上午一共跑了三單,與滴滴的嚴標准不同,花小豬只需經過面部識別之後便可以出車,並不需要像滴滴那般進行車輛消毒並且還要上傳視頻。兩個軟體的實際收入水平相差並不大,但是在司機群體專業度方面卻略差一些。不過小趙對於花小豬的體驗還是較好的畢竟更加自由,那麼你對於這一軟體又有什麼別的認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