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加盟代理紅酒,不知道哪家更專業
隨著人物質生活的提高,生活質量的改變,白酒市場逐漸萎縮,對葡萄酒的需求越來越大,市場也越來越大,葡萄酒行業成為當今的朝陽產業。原瓶進口葡萄酒完全按歐洲標准釀造,在品質上更加有保障。
HORTAMAR GROUP奧塔瑪酒業集團,是西班牙最大的酒業集團,總部位於西班牙王國瓦倫西亞自治區,由眾多實力強大的西班牙葡萄酒庄聯合組建,旗下三十多家世界著名酒庄,遍布西班牙各地,從價廉物美的西班牙餐酒到名揚世界的頂級西班牙陳釀,應有盡有。
河南奧塔瑪紅酒有限公司,是西班牙奧塔瑪集團唯一總代理商,全權負責集團公司的銷售業務。「奧塔瑪酒窖」專賣店,以原瓶進口的西班牙葡萄酒為主營,視提高國人生活層次,健康保健飲酒為己任,以「保真,低價」為宗旨,讓國人葡萄酒飲品消費與西班牙同步!
「奧塔瑪酒窖」50家連鎖專賣店加盟計劃正式開始,以報名先後順序安排實施。
公司提供:
1、「奧塔瑪酒窖」商標、商號,並以加盟店的經營模式經營「奧塔瑪酒窖」系列產品:進口葡萄酒、酒具、乳酪甜點及相關進口食品。
2、提供開店的授權文書,證牌,店櫃裝修方案效果圖。
3、提供經營的指導及相關培訓支持。
4、按公司安排對「奧塔瑪酒窖」及相關產品在各媒體宣傳。
5、專賣店年進貨額達100萬元時,公司返還貨款3%;超出100萬部分按5%返還;均為等值貨品。
6、首次配貨10萬元,持續合法經營五年後全額返還10萬元。
專賣店要求:
1、不低於30平方米的經營面積。
2、具有不低於15萬元以上的自有資金。
3、經營地址在繁華路段或高檔社區附近。
4、有固定的人員負責銷售,能夠積極配合公司的宣傳活動。
5、有良好的人脈關系。
2. 傳統飲食與現代飲食區別
伴隨著餐飲業的動盪與變革,傳統市場正在默默的洗牌,一批新來者悄然登台。他們與傳統的餐飲有什麼不同呢?
應該的品種不一樣。傳統餐飲是大而廣,菜品多,新餐飲是少而精,可搭配套餐。
經營者不一樣。新餐飲大都是80、90後,許多是大學生,學歷高視野寬;還有就是轉行而來的,他們的經營思維有更多的創新與突破。
經營方式不一樣。現在的新餐廳不拘束於店面銷售比較被動,主要依靠移動互聯網,在虛擬的空間里打響口碑,讓顧客還未登門,對餐廳狀況已了如指掌。其營銷方式千奇百怪,擅長抓住顧客的好奇心,製造消費話題。
經營模式也不一樣。傳統餐飲一般是夫妻店,沒有充足的資金,靠的是滾動發展。然而新餐飲則利用資本的思維與能力,他們創業之初就懂得藉助資本的力量。
1.新型調料的運用
比如中餐里傳統的「高湯」,常常用在高檔素菜里。但是高湯獲取不易,得用火腿、雞等高檔食材反復熬煮——吊高湯;成本高昂,耗費時間漫長。
但現代科技的進步,味精(谷氨酸鈉)的發明使得食物的鮮味來源很容易獲得,成本極低,時間極省。同理還有味極鮮醬油、高湯包等的使用。
2.烹飪方式的雜糅
實際上,在新航路開辟以前,整個世界尚未被連接成一個有機整體,各個地區的人們的烹飪方式相對獨立且互不貫通。
比如歐洲地區擅長使用煎炸烤煮等烹飪方式,而中國則在宋朝以後擁有了十分豐富的烹飪技巧,例如爆、炒、溜、燴等。
而大航海時代以來的現代食物實際上都絕非是純粹的「本土食物」了,例如中國現代的白領快餐「蓋澆飯」就融合了西式分餐習慣、便當文化、以及傳統的將「肉糜」澆汁在米飯上的烹飪方式。很多現在的普通中式家庭,也會使用烤箱來製作菜餚。
3.原料的極大豐富
新航路開辟以前,中國沒有玉米、番茄、辣椒、土豆等美洲農作物。而遙遠的西歐則缺少東方的香料,例如白寇、茱萸、芫荽、香葉。
當時的烹飪大多就地取材。西歐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和多雨,豐富的草場適合畜牧業發展,因而乳酪、奶油、黃油成了重要的烹飪調料。遙遠的東方則把帶有辛辣味道的蔥姜蒜帶入食譜。
歐洲人在菜上撒一把歐芹,和中國人在菜里撒一把香菜,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差別。西式沙拉,中式冷盤,其實都是殊途同歸。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交通的發展,放眼現代食物,打開一個普通家庭的冰箱,泰國的魚露、印度的咖喱、西歐的乳酪、日本的海魚、自家地里種的大蔥,應有盡有,融匯廣通,而這樣的場景是古代廚師想都不敢想的。
4.食物等級的差異
在現代文明建立以前,不管是原始奴隸社會還是封建君主專制社會,貴族都享有極大的特權,在飲食上的表現就是「食物貴族化」。
貴族階級的食物極盡精巧、不計成本,不管是在品種還是口味上都幾乎達到了當時生產力的最高水平。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奴隸和平民階層的悲慘遭遇。
3. 蒙牛乳業加盟代理怎麼樣
行業主要上市企業:蒙牛乳業(02319.HK)、伊利股份(600887)、光明乳業(600597)、三元股份(600429)、貝因美(002570)、皇氏集團(002329)、燕塘乳業(002732)、天潤乳業(600419)、妙可藍多(600882)等。
本文核心數據:蒙牛乳業乳製品業務布局歷程、蒙牛乳業乳製品產品布局、蒙牛乳業乳製品產品收入結構、蒙牛乳業乳製品產品品牌布局
1、中國乳製品行業龍頭企業全方位對比
隨著居民收入持續增加、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們對乳製品的需求越發旺盛,在強勁內需驅動下,中國乳業開展品質升級、品牌升級、創新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國內乳製品行業的龍頭企業主要有伊利股份、蒙牛乳業、光明乳業等。
2、蒙牛乳業:乳製品業務的布局歷程
1999年伊利副總牛根生離職,創立蒙牛;2002年蒙牛獲摩根士丹利、英聯、鼎暉投資5.06億元;2004年,蒙牛在港交所成功上市;2013年蒙牛收購雅士利,發布全新品牌純甄,同時增持現代牧業;2019年蒙牛出售了奶粉品牌君樂寶,收購了貝拉米;2021年,蒙牛宣布完成30億現金認購,正式控股A股乳酪上市公司妙可藍多,擴大乳酪業務。
3、蒙牛乳業:乳製品業務布局及運營現狀
——乳製品業務產品布局:傳統優勢和新業務同步發力
蒙牛形成了包括液態奶、冰淇淋、奶粉、乳酪等品類在內的豐富產品矩陣。在傳統強勢板塊,擁有UHT奶和酸奶業務;在新業務方面,蒙牛在低溫鮮奶、乳酪及奶粉領域持續發力。
從產品收入結構來看,2021年上半年蒙牛液體乳產品收入佔比最高,為86%;奶粉收入佔比6%;冰淇淋產品收入佔比6%。
在品牌方面,蒙牛擁有特侖蘇、純甄、冠益乳、優益C、每日鮮語、蒂蘭聖雪、瑞哺恩、貝拉米、妙可藍多、愛氏晨曦等明星品牌。在高端純牛奶、低溫酸奶、高端鮮奶、乳酪等領域,市場份額處於領先地位。
——乳製品業務布局區域:已建立41座生產基地
蒙牛在國內建立了41座生產基地,在紐西蘭、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建有海外生產基地,全球工廠總數達68座。蒙牛著力整合優質資源,先後對富源國際、現代牧業、聖牧高科三家大型牧業集團進行戰略投資。目前,蒙牛在國內擁有合作牧場1000餘家。在收入結構上,2021上半年蒙牛乳業中國大陸地區銷售收入365.66億元,佔比97%;海外地區銷售收入9.68億元,佔比3%。
——乳製品產品銷售情況:各產品銷售規模逐年增長
2015-2019年蒙牛乳業各產品銷售規模均呈增長趨勢,2020年受疫情影響略有下降。2021年上半年,蒙牛乳業液態奶收入394.48億元,同比增長21.14%;冰淇淋業務收入30.04億元,同比增長34.75%;奶粉業務收入25.47億元,同比增長11.63%;其他產品收入9.06億元,同比增長98.18%。
4、蒙牛乳業:2021年銷售額回升
2020年受疫情影響,蒙牛乳業乳製品銷售收入760.35億元,同比下降3.79%;2021年上半年,公司乳製品收入恢復增長,實現收入459.05億元,同比增長22.30%。
在毛利率方面,2016-2021年上半年,蒙牛乳業乳製品業務的毛利率一直呈上升趨勢。2021年上半年,蒙牛乳製品業務毛利率為38.24%。
5、蒙牛乳業:乳製品業務發展規劃
2020年10月,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農業農村部等九部委關於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奶業品牌提升實施方案》《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方案》等文件要求,結合集團願景目標,蒙牛發布了「賦能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蒙牛的願景目標是營養二十億消費者。2021-2023年,響應國家奶源布局戰略部署,聚焦優勢區域,以中國乳都為核心,布局建設8大種養加產業集群,推動實現「百萬頭奶牛、百萬畝草場、百萬噸牛奶」奶源基地建設規劃。通過國內外品牌戰略協同發展,不斷提升蒙牛品牌形象和國際知名度。蒙牛將抓緊疫情後國民消費習慣及渠道變化趨勢帶來的新市場機會,繼續加強乳製品營養價值的宣傳和教育,加快創新銷售渠道。產品創新方面,將繼續致力於提升公眾整體健康水平,聚焦產品研發創新,專注為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更營養健康、更多元化的乳品選擇。質量管控方面,將秉承「四個不妥協」管理理念,即產品不妥協、質量不妥協、價值觀不妥協、執行力不妥協,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世界品質的產品與服務。可持續發展方面,蒙牛將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與本集團運營目標融合,以「守護人類和地球共同健康」為願景,圍繞「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大范圍打造可持續發展競爭力。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乳製品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4. 藝術宮乳酪藝術空間加盟好不好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美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加之國家大力提倡發展素質教育培養綜合性人才,在這些前提下,許多少兒美術加盟機構也應運而生。
如果想要乘「素質教育」這股東風,少兒美術加盟無論對於投資者還是創業者來說都是很好的選擇。但市面上大大小小的加盟機構何其繁多,大品牌如小央美、藝術宮·乳酪藝術空間、番茄田、繽紛鳥、斯瑪特等。面對這些品牌,如何選擇以及如何運營,就成了大家關心的問題。接下來筆者以親身經歷給大家講講那些行內人絕不會說的少兒美術機構加盟的選擇和運營技巧。
一、評估品牌實力
選擇一家加盟機構之前,進行品牌實力評估是首要的。評估品牌實力的時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參考:
·查背景
網路發達的今天,想要知道一家企業的背景也不是很難。打開天眼查,搜索企業信息,如法人、成立時間、注冊資本等了解品牌背景。
·看行業報道
這個很好理解,如果一個品牌在騰訊教育、搜狐、新浪財經、一點資訊等任何一個行業內的網站都沒有相關報道,說明它的知名度是不高的,選擇這樣的品牌就要注意了,畢竟很少有消費者會選擇一個「查無此品牌」的品牌。
·了解現有規模
這個在進行加盟咨詢的時候,基本都會介紹到。品牌規模大,說明市場接受度高,受眾廣。規模不大,可能正處於擴展階段,需進一步了解,看它是已跑通模式只是需要時間來擴張、還是自己的模式都沒跑通擴張遙遙無期。
二、了解商業模式
少兒美術加盟說起來,其實就三種模式。
·直營+加盟
「直營+加盟」的模式,即品牌方有自己的直營店,同時也做招商加盟。這個模式的好處是,品牌已經成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少兒美術機構運營模式,加盟是比較靠譜的。尤其對於資金不十分充足但有美術行業背景的創業者來說,這種模式風險較低,加盟費也相對低一些。目前採取這種商業模式的有小央美、藝術宮·乳酪藝術空間、番茄田等。
·純加盟
純加盟的模式是不推薦的,因為這意味著可能品牌方自己都沒跑通整套商業模式,相當於每一個加盟商幾乎都在替品牌試錯,成敗全靠運氣,不管對於創業者還是投資者,這種模式的風險都太高!因此前往咨詢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
·合夥人
這種商業模式,很適合對美術培訓行業不太了解但資金充足、人脈廣闊的投資者。不過合夥人模式選品牌要麼選大品牌,但肯定投資門檻更高,畢竟「豪門」不好入;要麼選有直營店的品牌,進行投資。目前「直營+加盟」和「合夥人」模式都有且靠譜的有藝術宮·乳酪藝術空間,木牛牛馬。這兩個品牌都是重慶本地起家的,但木牛牛馬只做社區連鎖美術品牌,且主陣地仍在重慶;而藝術宮·乳酪藝術空間除了社區店還有商業店,且藝術宮·乳酪藝術空間根植於荷馬教育,荷馬教育分校遍布全國,不僅選擇更多樣,全國市場優勢也更明顯!
5. 劉姥姥繞口令是什麼
劉姥姥的繞口令如下:
劉姥姥找牛姥姥買榴槤牛奶,牛姥姥給劉姥姥拿榴槤牛奶,劉姥姥說牛姥姥的榴槤不如柳姥姥的榴槤牛奶,牛姥姥說柳姥姥的搏團榴槤會流牛奶,柳姥姥聽見了痛嗎牛姥姥你的榴槤牛奶才會流奶,柳姥姥和山伏牛姥姥潑榴槤牛奶嚇壞了劉姥姥,劉姥姥找牛姥姥買榴槤牛奶。
有關n和l的繞口令
1、南邊來了兩隊籃球運動員,男運動員穿了藍球衣,女運動員穿了綠球衣。不怕累,不怕難,男女運動員努力練投籃。
2、有個面鋪面朝南,基唯橘門上掛著藍布棉門簾,摘了藍布棉門簾,面鋪面朝南;掛上藍布棉門簾,面鋪還是面朝南。
3、南南家種蘭花,蘭蘭家種南瓜。南南要用蘭花換蘭蘭家的南瓜,蘭蘭不願用南瓜換南南家的蘭花。
6. 明天給姥姥祭祀用的肉是全熟的還是半熟的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門忌朝西開。房屋呈方形,有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樹,打掃得十分潔凈。室內砌土炕,牆上掛壁毯,開壁龕,並飾以多種花卉圖案。飲食方面,他們以麵粉、大米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麵粉烤制的饢。飯菜種類很多,有抓飯。肉粥、拉麵、湯面、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喜歡吃甜瓜、西瓜、葡萄、蘋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雞、鴨、魚肉;禁食豬肉、驢肉、食肉動物及凶禽猛獸;禁食一切動物的血。
維吾爾族的傳統服裝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男子普遍喜歡穿對襟「袷袢」(長袍),內著綉有花紋的短衫。女子喜著連衣裙,外套黑色對襟背心,戴耳環、手錫、戒指、項鏈等裝飾品,姑娘多梳小辮,現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時裝。
維吾爾族人待人講究禮貌。在遇到尊長或朋友時,習慣於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後身體前傾,連聲問好。家裡來客都熱情招待。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舞蹈輕巧、優美,以旋轉快速和多變著稱,反映了維吾爾族人樂觀開朗的性格。維吾爾族以農業為主兼營牧業,有經商傳統,同時傳統手工業十分發達,而且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他們製作的地毯、刺綉、絲綢衣料、銅壺、小刀、民族樂器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大部分從事畜牧業。在牧區,春、夏、秋三季住可以拆卸攜帶的圓形氈房,冬天住平頂土房。哈薩克族飲食很豐富,他們愛吃用牛、羊、山羊奶製成的奶皮子、酥油、乳酪、奶疙瘩,愛喝馬奶、駱駝奶和酸奶、奶茶等。在牧區,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鮮肉,冬季吃事先熏好的干羊肉,並喜歡吃馬腸子。肉煮好後賀液殲,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蔥、大蔥、胡椒,便成為哈薩克族最愛吃的「納仁」。另外,哈薩克族人還吃用馬油、小米、白糖混制的「傑尼提」、饢、「包爾沙克」、抓飯等食物。
在牧區,哈薩克男子冬天普遍穿羊皮、狐皮、狼皮大氅和用駝毛絮里的大衣;褲子多用牛皮縫制,名曰「夏里巴爾」。婦女喜歡穿紅色和其他顏色的連衣裙,天冷時外罩對襟棉大衣,也穿羊羔皮、狐皮、狼皮大衣。姑娘們穿各種綉花衣服,在花帽上以貓頭鷹羽毛作帽纓。阿勒泰地區的哈薩克族牧民,夏天戴白氈帽,婦女戴白布披中,天冷時戴絨頭巾,伊犁地區的哈薩克族則戴圓形皮帽。哈薩克族牧民都穿長統皮靴,冬天穿用氈子縫制的長襪,外著皮靴。哈薩克族熱情好客,招待來客要拿出家裡最好的食物,並宰殺羊只。進餐時,主人先將帶有羊頭的一盤肉獻在客人面前,客人將盤中的羊頭拿起後,割下羊頭右面頰上的一片肉自己吃下,再割羊耳給主人家年幼者,然後將羊頭送還主人。
哈薩克族男女都嫻善騎術。青年男子喜歡摔跤和刁羊,每逢節日和喜慶,牧民都要舉行各種騎術表演和比賽;「姑娘追」是青年們最喜愛的娛樂項目。
回族 回族主要從事農業,部分經商,與漢族經濟文化聯系密切,酷愛養花,庭院中繁花似錦,屋內栽養盆花,講究清潔衛生。飲食方面,肉食只限於牛、羊、駝、雞、鴨、鵝、魚。禁食豬、驢、騾、狗等肉。飲食有自己的特點,家庭飲食一般以拉條子、拌面、揪片子、蒸饃、烤餅和香豆子花捲為主,還有肉湯、羊肉泡饃、蒸肉、清湯牛肉麵、涼粉等獨具風格的食品,回族喜歡飲茶,主要喝磚茶、紅茶、青茶和沱茶。招待客人時,一般還在茶里加上白砂糖和紅棗。
服飾方面,散居在城鎮的回族穿著基本上和漢族相同。在回族聚居區,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襯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青年婦女愛穿純樸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襖。已婚婦女一般都要盤頭,戴白色、青色布帽或頭巾。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辮子,不戴頭巾。中青年婦女有佩帶耳環、戒指等金銀首飾的習慣。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也有一部分從事農業。在牧區,蒙古族多住圓形氈房,俗稱「蒙古包」。蒙古包的門一定朝南開,爐子設在氈房正中天窗底下。在農牧區,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內有土炕。
蒙古族喜歡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製品,牛羊肉和麵食,飲酸奶子、奶酒,也喜歡喝茶。農牧區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種糧食和蔬菜,喜喝米酒。
蒙古族的傳統服飾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歡埋讓穿鑲邊的蒙古袍子,腰扎紅黃綠彩色緞帶,腳穿皮靴和氈靴,頭纏紅藍布。現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節日或喜宴時才穿蒙古袍。婦女不論冬夏都喜歡穿裙子或連衣裙,用各色頭巾包頭。
蒙古族人熱情好客。招待客人時,首先擺上乳酪、奶油,各種面制干糧和奶茶,喝完奶茶後還要敬酒。隨後端上手抓羊肉,貴客則禪沖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薦骨連著尾巴放在盤子里,上面放上不帶面頰的羊頭,把小刀遞給客人。客人把羊頭的一隻耳朵割下來,再切一塊肉吃下,然後把刀還給主人,主人才動手切肉,請客人動手隨便吃。為了表示對客人尊敬和熱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里的酒,讓在座的每個人都嘗一嘗。蒙古族特別尊敬長輩和教師。無論何時,對年長的人都稱「您」,進門、入座、喝茶、吃飯、敬酒等都讓年長的人領先,「巴格西」歷來被作為貴客迎送招待。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牧民住的圓形氈房稱為「勃孜宇」。夏季多住在平原河流附近,冬季則遷居向陽山谷。定居的柯爾克孜族多住平頂方形土房,有壁龕和天窗,住宅周圍種有蔬菜瓜果。柯爾克孜族牧民的食品也很豐富。乳製品有酥油、奶疙瘩等。枚民們喜歡牛羊奶、馬奶、酸奶、奶茶,食牛羊馬等各種肉食和米面細糧。
柯爾克孜族傳統服飾很講究。男子喜歡戴氈帽,上身穿白色綉有花邊的圓領襯衫,冬天穿黑、藍色「袷袢」,下身穿寬褲,著高筒靴。女子喜歡穿對襟上衣,綴銀扣;也有穿多榴長裙和下端帶皺憫的連衣裙、外套黑色坎肩和袷袢的。姑娘們普遍喜好紅色衣裙,戴紅色絲絨圓頂小帽或大紅色水獺皮帽。老幼皆喜歡穿綉有花紋的高筒皮靴。未婚女子梳許多小辮,婚後改扎雙辮。裝飾品多為銀器,如手飼、耳環、項鏈、戒指等。有的還佩帶鑄有花紋的圓銀片胸飾。柯爾克孜族人好客,重禮節,凡有客人來訪,都要拿出最好的飲食款待,尤以宰羊待客最為尊敬。在遷居時,鄰居們要宰羊互相招待,以示告別或迎送。
錫伯族 錫伯族的村屯四周築有圍牆。住房自成院落,庭院種植花木蔬菜。大門多朝南開。住室的窗戶和箱櫃等傢具都雕圖案,最常見的是牡丹和蓮花。錫伯族婦女擅長剪紙,紙糊的窗戶都用剪紙裝飾得十分美觀。,在飲食方面,以面、米為主食,愛食奶茶、酥油、奶油等乳製品。
忌食狗肉。秋天習慣用圓白菜、韭菜、胡蘿卜、芹菜和辣椒腌制鹹菜,叫花花菜,作為冬春兩季的食物。還喜歡在農閑時打獵、捕魚,並用魚腌制臘魚肉。
在服飾上,婦女喜歡穿旗袍,男子穿對襟短衫,褲腳在腳踝扎緊,現在中青年男子愛穿制服、西服,婦女愛穿連衣裙。
錫伯族 注重禮節。在家庭生活中,長幼有序,晚輩對尊長行「打千」禮。
錫伯族的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如春節、清明、端午等。錫伯族遷至伊犁後,將農歷四月十八從東北出發西遷時同父母兄弟分別的那一天,作為每年的紀念日,全「牛錄」(旗)老少到野外開展娛樂活動。
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多吃牛、羊、馬肉及其乳製品,日常食品是使和奶茶,喜歡吃庫爾達克(上豆燉肉)和蜂蜜、糖漿。「納仁」是具有民族風味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上好食品。
烏孜別克族 的傳統房屋形式有多種,頂樓呈圓形的稱為「阿瓦」,一般則為平頂長方形的土房,取暖多用壁爐。
烏孜別克族家庭多是父母與未成家子女在一起,也有祖孫三代住在一起的。有和維吾爾、塔塔爾族聯姻的傳統。
烏孜別克族的傳統服裝,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樣的小花帽為特點。小花帽有綉花的、有用燈芯絨或黑絨製作的。婦女有時還在小帽外面加戴頭巾。男子穿長及膝蓋、斜領,右任名為「托尼」的長袍,腰間束以三角形綉花腰帶,婦女穿寬大多榴的連衣裙,不系腰帶。一般多穿皮靴。婦女穿的「且特克」(綉花鞋)十分別致美觀。男子襯衣的領邊、前襟開口處和袖口常綉有彩色圖案花邊,體現了烏孜別克族工藝美術的特點,烏孜別克婦女善於刺綉,工藝品「派提努斯」花盤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城市烏孜別克人多穿西裝。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分布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小山谷里,每年春天播種青棵、豌豆、小麥等耐寒作物,初夏趕畜群到高山草原放牧,秋後回村收獲、過冬,過著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塔吉克族人衣食起居等都有適應生活環境的特色。男子穿無領對襟長外套,系腰帶,寒冷時外加光面羊皮大氅;戴羔皮圓高筒帽,以黑絨為面,上綉數道花邊,帽沿下翻時,掩住雙耳和面頰,可御風雪,已婚女子系後身圍裙,所戴圓頂綉花棉帽綴有後簾可保暖,外出時在帽上系方形白色頭巾,新嫁娘則系紅色頭巾。男女都穿氈襪,穿野羊皮軟靴,用氂牛皮作靴底,輕柔堅實,適於攀緣山路。塔吉克人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等乳製品,飲奶茶,以肉食為上好食品。
塔吉克族的村莊里,大都是正方平頂,木石結構的房屋,牆壁多用石塊、草皮砌成。屋頂架樹枝,抹上拌有麥草秸的泥土。門向東開,一般都靠近牆角。頂部中央開天窗。
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嬰兒的出生是件大喜事,親友聞訊前來祝福。在嬰兒身上灑麵粉以示吉利。塔吉克人注重禮節,熱情好客,誰拿走客人一件東西,意味著懇請客人前去做客。忌用腳踩食鹽或食物,忌騎馬穿過羊群,忌接近主人的羊圈或以腳踢羊,這會被認為是大不敬。吃飯時忌將飯菜倒在地上,等主人收拾完餐具才能離席,交談時忌脫帽。
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的飲食,種類多,美味可口。主要有肉湯飯,克孜杜爾瑪(一種烤制的食物)、沙里瑪阿西(一種煮制的食物)、古拜底埃(用雞蛋和麵粉製成的小饢和用肉、乳酪、酥油、大米等焙烘製成),各種油煎餅、烤餅、煎蒸包子、餅干、醬汁、釀制飲料以及各種炒菜等。
塔塔爾族的房屋多用土坯、磚塊、石塊、木材等材料建築。有土、木房之分,房門一般朝陰面開。塔塔爾族多住套間,房外都建有圍牆,自成院落,廚房內還有爐灶,饢坑。為防止食品變質,每家倉庫或院內都壘挖一深坑,夏天放易腐食品,冬天將積雪和冰塊放進去,這種食品儲藏室叫「帕孜」,牧區的塔塔爾族適應游牧生活,住帳篷。
塔塔爾族的傳統服裝,男子一般穿綉花白襯衣,外加齊腰短背心或黑色對襟長衫和黑褲,喜戴黑、白兩色綉花小帽,冬季多戴黑色捲毛皮帽。女子以鑲有珠子的小花帽為美,喜穿白、黃或紫紅色連衫帶褶邊的長裙。年長者多穿帶領、左衽的白襯衣,外加黑色齊腰短坎肩兒。一般情況下,多系布腰帶,冬秋兩季,戴皮帽,穿各式長短大衣、短襖,年長者外加套鞋。現在,塔塔爾族青年男子多穿西裝和時裝。
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飲食主要以麵粉、大米及牛羊馬豬肉、家禽肉蛋為主。在新疆因長期與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居住在一起,豬肉雖不在禁忌之列,但也很少食用,與東北地區達斡爾族大相徑庭。花樣品種有米飯、拉麵、湯面、烤饢等,基本上與漢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相同,喜在春季3-5月份吃涼面,臘月八日吃臘八飯。
達斡爾人的庭院為方形或長方形。門朝南開,一般不能與院大門相對。住室以西屋為貴,西屋又以南炕為貴。達斡爾人有敬老、互助和好客的優良傳統。老年人在社會上威信很高,在各種場合都受到晚輩尊重,人們不論彼此是否認識,都有互相幫助的義務,對於客人,即使生活上有困難,也樂於款待。
達斡爾族最大節日是春節,臘月三十那天要祭祖、掃墓,晚上玩個通宵,大年初一大家一起向長輩拜年、請安,然後男女老少穿上節日服裝,逐戶拜年。達斡爾族請安禮的姿勢因本人的性別和對方的身份不同而有所區別。
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過肉孜節和古爾邦節。回族過肉孜節較隆重,維、哈等民族過古爾邦節比較隆重。蒙古族、錫伯族、達斡爾族同漢族一樣過春節。
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人死後一般都實行土葬,先由宗教人士給死者擦澡,然後以白布裹屍,用移屍木匣抬到事先挖好的墓穴入葬。出葬時不許婦女和不信伊斯蘭教的人到墓地去。死後的第七天、第四十天和一周年均要舉行悼念活動,請阿匐念經,請親友吃飯,此項儀式叫「乃孜爾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也有一部分從事農業。在牧區,蒙古族多住圓形氈房,俗稱「蒙古包」。蒙古包的門一定朝南開,爐子設在氈房正中天窗底下。在農牧區,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內有土炕。
蒙古族喜歡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製品,牛羊肉和麵食,飲酸奶子、奶酒,也喜歡喝茶。農牧區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種糧食和蔬菜,喜喝米酒。
蒙古族的傳統服飾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歡穿鑲邊的蒙古袍子,腰扎紅黃綠彩色緞帶,腳穿皮靴和氈靴,頭纏紅藍布。現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節日或喜宴時才穿蒙古袍。婦女不論冬夏都喜歡穿裙子或連衣裙,用各色頭巾包頭。
蒙古族人熱情好客。招待客人時,首先擺上乳酪、奶油,各種面制干糧和奶茶,喝完奶茶後還要敬酒。隨後端上手抓羊肉,貴客則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薦骨連著尾巴放在盤子里,上面放上不帶面頰的羊頭,把小刀遞給客人。客人把羊頭的一隻耳朵割下來,再切一塊肉吃下,然後把刀還給主人,主人才動手切肉,請客人動手隨便吃。為了表示對客人尊敬和熱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里的酒,讓在座的每個人都嘗一嘗。蒙古族特別尊敬長輩和教師。無論何時,對年長的人都稱「您」,進門、入座、喝茶、吃飯、敬酒等都讓年長的人領先,「巴格西」歷來被作為貴客迎送招待。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牧民住的圓形氈房稱為「勃孜宇」。夏季多住在平原河流附近,冬季則遷居向陽山谷。定居的柯爾克孜族多住平頂方形土房,有壁龕和天窗,住宅周圍種有蔬菜瓜果。柯爾克孜族牧民的食品也很豐富。乳製品有酥油、奶疙瘩等。枚民們喜歡牛羊奶、馬奶、酸奶、奶茶,食牛羊馬等各種肉食和米面細糧。
柯爾克孜族傳統服飾很講究。男子喜歡戴氈帽,上身穿白色綉有花邊的圓領襯衫,冬天穿黑、藍色「袷袢」,下身穿寬褲,著高筒靴。女子喜歡穿對襟上衣,綴銀扣;也有穿多榴長裙和下端帶皺憫的連衣裙、外套黑色坎肩和袷袢的。姑娘們普遍喜好紅色衣裙,戴紅色絲絨圓頂小帽或大紅色水獺皮帽。老幼皆喜歡穿綉有花紋的高筒皮靴。未婚女子梳許多小辮,婚後改扎雙辮。裝飾品多為銀器,如手飼、耳環、項鏈、戒指等。有的還佩帶鑄有花紋的圓銀片胸飾。柯爾克孜族人好客,重禮節,凡有客人來訪,都要拿出最好的飲食款待,尤以宰羊待客最為尊敬。在遷居時,鄰居們要宰羊互相招待,以示告別或迎送。
錫伯族 錫伯族的村屯四周築有圍牆。住房自成院落,庭院種植花木蔬菜。大門多朝南開。住室的窗戶和箱櫃等傢具都雕圖案,最常見的是牡丹和蓮花。錫伯族婦女擅長剪紙,紙糊的窗戶都用剪紙裝飾得十分美觀。,在飲食方面,以面、米為主食,愛食奶茶、酥油、奶油等乳製品。
忌食狗肉。秋天習慣用圓白菜、韭菜、胡蘿卜、芹菜和辣椒腌制鹹菜,叫花花菜,作為冬春兩季的食物。還喜歡在農閑時打獵、捕魚,並用魚腌制臘魚肉。
在服飾上,婦女喜歡穿旗袍,男子穿對襟短衫,褲腳在腳踝扎緊,現在中青年男子愛穿制服、西服,婦女愛穿連衣裙。
錫伯族 注重禮節。在家庭生活中,長幼有序,晚輩對尊長行「打千」禮。
錫伯族的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如春節、清明、端午等。錫伯族遷至伊犁後,將農歷四月十八從東北出發西遷時同父母兄弟分別的那一天,作為每年的紀念日,全「牛錄」(旗)老少到野外開展娛樂活動。
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多吃牛、羊、馬肉及其乳製品,日常食品是使和奶茶,喜歡吃庫爾達克(上豆燉肉)和蜂蜜、糖漿。「納仁」是具有民族風味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上好食品。
烏孜別克族 的傳統房屋形式有多種,頂樓呈圓形的稱為「阿瓦」,一般則為平頂長方形的土房,取暖多用壁爐。
烏孜別克族家庭多是父母與未成家子女在一起,也有祖孫三代住在一起的。有和維吾爾、塔塔爾族聯姻的傳統。
烏孜別克族的傳統服裝,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樣的小花帽為特點。小花帽有綉花的、有用燈芯絨或黑絨製作的。婦女有時還在小帽外面加戴頭巾。男子穿長及膝蓋、斜領,右任名為「托尼」的長袍,腰間束以三角形綉花腰帶,婦女穿寬大多榴的連衣裙,不系腰帶。一般多穿皮靴。婦女穿的「且特克」(綉花鞋)十分別致美觀。男子襯衣的領邊、前襟開口處和袖口常綉有彩色圖案花邊,體現了烏孜別克族工藝美術的特點,烏孜別克婦女善於刺綉,工藝品「派提努斯」花盤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城市烏孜別克人多穿西裝。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分布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小山谷里,每年春天播種青棵、豌豆、小麥等耐寒作物,初夏趕畜群到高山草原放牧,秋後回村收獲、過冬,過著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塔吉克族人衣食起居等都有適應生活環境的特色。男子穿無領對襟長外套,系腰帶,寒冷時外加光面羊皮大氅;戴羔皮圓高筒帽,以黑絨為面,上綉數道花邊,帽沿下翻時,掩住雙耳和面頰,可御風雪,已婚女子系後身圍裙,所戴圓頂綉花棉帽綴有後簾可保暖,外出時在帽上系方形白色頭巾,新嫁娘則系紅色頭巾。男女都穿氈襪,穿野羊皮軟靴,用氂牛皮作靴底,輕柔堅實,適於攀緣山路。塔吉克人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等乳製品,飲奶茶,以肉食為上好食品。
塔吉克族的村莊里,大都是正方平頂,木石結構的房屋,牆壁多用石塊、草皮砌成。屋頂架樹枝,抹上拌有麥草秸的泥土。門向東開,一般都靠近牆角。頂部中央開天窗。
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嬰兒的出生是件大喜事,親友聞訊前來祝福。在嬰兒身上灑麵粉以示吉利。塔吉克人注重禮節,熱情好客,誰拿走客人一件東西,意味著懇請客人前去做客。忌用腳踩食鹽或食物,忌騎馬穿過羊群,忌接近主人的羊圈或以腳踢羊,這會被認為是大不敬。吃飯時忌將飯菜倒在地上,等主人收拾完餐具才能離席,交談時忌脫帽。
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的飲食,種類多,美味可口。主要有肉湯飯,克孜杜爾瑪(一種烤制的食物)、沙里瑪阿西(一種煮制的食物)、古拜底埃(用雞蛋和麵粉製成的小饢和用肉、乳酪、酥油、大米等焙烘製成),各種油煎餅、烤餅、煎蒸包子、餅干、醬汁、釀制飲料以及各種炒菜等。
塔塔爾族的房屋多用土坯、磚塊、石塊、木材等材料建築。有土、木房之分,房門一般朝陰面開。塔塔爾族多住套間,房外都建有圍牆,自成院落,廚房內還有爐灶,饢坑。為防止食品變質,每家倉庫或院內都壘挖一深坑,夏天放易腐食品,冬天將積雪和冰塊放進去,這種食品儲藏室叫「帕孜」,牧區的塔塔爾族適應游牧生活,住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