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加盟 » 加盟商銷售非特許產品糾紛案
擴展閱讀
大家葯店加盟費 2025-07-04 17:48:00
奶香饅頭加盟費多少 2025-07-04 17:37:21
上海早餐加盟店10大品牌 2025-07-04 17:24:17

加盟商銷售非特許產品糾紛案

發布時間: 2025-07-04 12:39:10

㈠ 52家加盟商起訴麥當勞,起訴的原因是什麼

52家加盟商起訴麥當勞,其原因究竟是為何?

9月1日,52位美國非華裔前加盟商起訴美國麥當勞,指責麥當勞存在種族歧視,拒絕給他們與白人加盟商同等的機會。該起訴書稱,前黑人特許經營商們表示,2011年至2016年,他們的年平均銷售額為200萬美元,比美國麥當勞所有者的全國平均銷售額低70萬美元。來自喬治亞州、得克薩斯州和紐約州等18個州的52名前所有者中,有許多人表示,在過去的四年中,他們失去了自己的企業。

報道稱,麥當勞否認歧視特許經營商的指控,並表示這些指控並不反映該公司作為小企業界合作夥伴所做的工作。

還記得馬丁路德金的

我有一個夢想

的宣言嗎?這正是對美國種族歧視的不公發出的最為激烈的怒吼!希望種族歧視可以盡快的被消除,生而為人,並沒有什麼貴賤之分!

㈡ 無錫豫味一品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被多少加盟商起訴

無錫豫味一品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加盟連鎖經營投訴增多無錫7個月接報70人次
隨著加盟連鎖經營模式的普及,選擇一個好項目加盟成為不少創業者的選擇。但在選擇項目的過程中,由於信息不對稱、法律意識淡薄等原因導致白白搭進加盟費的例子也不少。
記者日前從市商務局獲悉,今年1-7月該部門已接到相關舉報投訴近70人次,是去年全年的6倍,矛頭直指加盟經營的授權者。

「對方稱簽訂合同後,就有相應的運營指導,每月也會提供新品,但等到我真正開始運營後發現,事先承諾的內容都沒有。"雷先生(化名)很後悔加盟了無錫某品牌咖啡店。在投訴虛假宣傳後雷先生又發現,這家公司並沒有在商務部門進行商業特許經營備案,隨即向商務部門舉報。

商業特許經營,就是通常說的加盟。以前鮮有人關注,2016年至2018年三年間商務部門接到投訴舉報僅5人次,去年開始有所增加,全年接報10人次,今年更甚,半年裡接報就達60人次。目前投訴舉報主要是因為特許經營企業存在違規操作行為,加盟商希望退回加盟

"在接報案件中,也有一些被投訴舉報的特許經營企業本身經營資質良好,但由於不熟悉經營條例,未按規定進行商業特許經營活動,而被加盟商質疑。」市商務局商務綜合行政
執法支隊負責人解釋,根據《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特許經營企業需同時
滿足三個條件:申請企業必須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個人不得作為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擁有2家直營店且經營時間超過1年。

前不久就有一位經營者以「叫了只雞」品牌不符合「兩店一年」的特許經營條件,對無錫德尊
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進行舉報,認為其違規開展商業特許經營活動。最終,商務部門按明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責令德尊公司整改,並處罰金10萬元。

據了解,所有辦理了商業特許經營備案的企業都可以在商務部商業特許經營信息管理平台上查詢到。未進行商業特許經營備案的企業,一經查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由商業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商務部門人士建議,加盟商在與特許經營企業簽訂合同前,最好能找專業律師查看合同避免因商標權或是特許經營資質出現糾紛。同時,簽訂特許經營合同應當具備冷靜期,在冷靜期內被特許人可單方面解除合同。

㈢ 加盟商合同糾紛怎麼解決

在加盟維權領域,加盟者退費的理由一般是多種多樣,退費的情形也是個案不同,但是對於退費的情況,基本上可以分為未開店經營和已經開店經營兩種情況。未開店經營前面已經討論過就很多次,那麼實務中,很多加盟者實際上是已經開店經營的,客觀上來說也只有實際開店經營才能具體了解到加盟企業的品牌資源、服務能力等情況,那麼很多加盟者困惑,特許加盟後已經開店了,還能夠主張退費么?

目前特許加盟在我國主要城市其實已經比較繁榮,因此也產生很多糾紛,筆者看到很多律師也在做這方面的業務,對退費問題往往持非常樂觀的態度,其實筆者作為較早從事這一領域辦案的律師,在辦理大量案件的基礎上,可以客觀的說:已經開經營的加盟者退費還是非常困難的,需要有基礎的法律事實,也需要有專業的訴訟經驗的律師才有可能成功退費。一般而言,筆者認為在開店經營後要想退費,一般有如下情形:

1、是根本違約。根本違約的認定是比較苛刻的,很多加盟者認為掌握了加盟企業的某些違約情形,就可以退費,這是錯誤的,一般而言根本違約,應當是違反主合同義務,影響合同目的的實現。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通過根本違約來主張退費,往往需要專業的合同催告和解除程序,否則很難主張,筆者在合肥辦理的三起特許加盟糾紛案件,就是利用根本違約來主張退費,最終訴請都得到法院支持。

2、是違反信息披露義務且影響合同目的實現。這也是比較常見的理由,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違反信息披露義務,一般是在審理知識產權糾紛案件較多的城市的法院更傾向於適用,比如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有一些地域的法院裁判思路比較保守,是不輕易輕易適用的。這里也要糾正一個誤區,很多加盟者甚至筆者看到很多不負責任的律師宣傳,認為加盟公司只要存在未按照規定披露信息就可以退費,這也是錯誤的,這里有一個嚴格的限制,就是需要影響合同目的的實現才可以。比如筆者在天津辦理兩起的案件,就以加盟公司未能盡到信息披露義務導致加盟者產生錯誤判斷,影響合同履行從而支持解除合同的訴請。

3、出現和僵局的情形。主要是由於客觀現實情況導致合同履行出現了僵局,一般而言,這種情況的出現,適用於履行期限較長的合同。比如余律師在 山東青島辦理的酒店類加盟案件,法院支持了合同僵局不利於經濟原則的觀點,從而判決解除合同,支持退費。

4、是存在欺詐等可撤銷的情形。

5、是不可抗力因素。

6、不具備成熟的經營資源,合同目的無法實現

因此,加盟後已經開店經營再主張退費,此類情況較為復雜,建議遇到此類情況,應當及時咨詢律師判斷是否符合上述條件,如果不具備上述情形,筆者一般不建議輕易提起訴訟。

合肥余智明律師在國內是較早一批代理加盟案件的律師,在全國各地代理過大量加盟案件,具有專業的辦案經驗,相關法律問題可以咨詢余律師處理。

㈣ 加盟合同糾紛處理方式有哪些

加盟合同糾紛解決的辦法有3種:第一是和解,當事人在尊重雙方利益的基礎上,就爭議的事項協商達成和解協議,從而解決糾紛。第二是調解,雙方在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通過運用說服教育等方法來解決當事人之間的合同糾紛。雙方當事人接受調解達成協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製作調解書,調解書與法院生效判決具有同等效力。第三是仲裁和訴訟,爭議發生後,雙方當事人無法和解、調解的,可以按照仲裁協議的約定提起仲裁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需要注意的是,加盟合同糾紛一般都是特許經營合同糾紛,訴訟的一審法院是中級人民法院。

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四條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㈤ 加盟騙局都有哪幾種如何識破

以刷臉支付加盟為例,只要有交錢、發展線下代理的,都是屬於騙局。

1、交錢就可以成為代理

無需排隊,更智能更便捷。瞄準支付市場痛點,刷臉支付新時代來了!在刷臉支付各個代理商微信群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宣傳語。政策紅利、時代風口往往成為刷臉支付騙局中,騙取人們信任的第一步。

2、不收取任何費用,但要交系統使用費

「並不收取任何費用,但是要交4.98萬元的系統使用費」,此類騙局只是開始,尤其涉及到後期維護之類的說辭,都是騙局。因為會謊稱刷臉支付後台系統是關鍵,這套系統無論是開發還是維護都有成本。聲稱商戶產生的流水分潤永屬於個人,隨著商戶量的增長,流水分潤也不斷增長。

3、當上代理商後可發展線下代理

不僅如此,成為代理商後還能發展線下代理。至於招募下級代理能夠獲得的利潤,代理商可以自行決定,謊稱把招商的權益給到代理商,向下發展代理,發展多少層級,可以收取多少代理加盟費都可以由商戶決定。

注意事項:

1、對此亂象甚至是騙局,此前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均發布了聲明。微信支付曾發布公告稱,微信刷臉支付從來沒有代理和加盟,更沒有代理和加盟政策,請各位合作夥伴提高警惕。對冒用微信支付官方、微信支付服務商名義發展代理,收取代理費、加盟費等行為將堅決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對於任何像收取高額加盟費、設備無條件免費贈送都是騙局。由於官方刷臉支付補貼政策及設備價格比較透明,即使服務商補貼力度再大,也無法做到每一台設備免費,所以遇到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一定要小心。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小心!刷臉支付加盟騙局來了

㈥ 加盟糾紛一般都是誰贏

加盟商與加盟公司相比在加盟糾紛訴訟中處於明顯的弱勢地位。
1、加盟合同的條款對加盟公司有利。加盟合同都是加盟公司預先提供的格式版本,加盟商在簽訂加盟合同時沒有修改的權利,加盟公司早已在加盟合同中寫明了對自己有利的條款。
2、加盟糾紛的管轄法院在加盟公司所在地。加盟公司在加盟合同中預先寫好了,起訴必須在「甲方所在地」或「合同簽訂地」,也就是在加盟公司所在地法院管轄。加盟商往往都是異地加盟,如果要起訴加盟公司,必須異地起訴,付出更多費用和時間。而加盟公司在本地應訴,以逸待勞。
3、加盟公司訴訟經驗更豐富。加盟商作為個人,可能是一生中第一次打官司去法院。而加盟公司面對許多加盟商,加盟糾紛訴訟只是加盟公司日常業務,是公司運營的正常工作。
4、加盟公司是團隊,加盟商是個人。人力、物力、財力,無論從哪一方面講,加盟公司都比加盟商個人有優勢。
5、加盟合同糾紛案件,法律上定義為「特許經營合同糾紛」案件,屬於知識產權案件,完全不同於一般的民事糾紛案件或合同糾紛案件,有特殊的法律規定,審理程序更為復雜。相對沒有任何經驗的加盟商個人而言,參加訴訟更為困難。
(6)加盟商銷售非特許產品糾紛案擴展閱讀:正是基於上述情況,國家制訂了《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商業特許經營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商業特許經營備案管理辦法》等三部法律法規用以規范加盟公司,保護加盟商。?(網站可查看加盟合同糾紛相關法律法規)
法律依據:《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十二條規定,
特許人和被特許人應當在特許經營合同中約定,被特許人在特許經營合同訂立後一定期限內,可以單方解除合同。

㈦ 加盟商最怕三個投訴

加盟商最擔心的三個投訴通常集中在產品質量問題、虛假宣傳以及合同糾紛上,這些投訴不僅會影響品牌聲譽,還可能引發法律風險和經濟損失。

加盟商作為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其運營過程中最害怕的投訴往往直擊商業模式的脆弱環節。首先,產品質量問題是最致命的投訴之一。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有極高期待,一旦出現批量性質量問題(如食品衛生不達標、商品以次充好等),不僅會引發消費者集體維權,還可能招致市場監管部門的處罰。這類投訴會迅速在社交媒體上發酵,導致品牌公信力崩塌,進而直接影響加盟店的客流量和銷售額。更嚴重的是,總部可能因連帶責任被追責,甚至面臨加盟商的反向索賠。

其次,虛假宣傳是加盟商另一個「高壓線」。許多加盟品牌在招商時承諾「高回報率」「三個月回本」等誘人條件,但實際運營中卻難以兌現。當加盟商發現營收遠低於預期時,可能以「欺詐性招商」為由向工商部門或法院投訴。這類投訴往往伴隨大量證據(如宣傳手冊、錄音等),極易被認定為虛假廣告,總部可能面臨行政處罰,同時需向加盟商支付巨額賠償。更深遠的影響是,這類糾紛會嚴重打擊潛在加盟者的信心,導致品牌擴張受阻。

第三類讓加盟商聞之色變的投訴是合同糾紛。加盟合同通常由總部擬定,條款可能隱藏不對等內容(如強制進貨、單方面解約權等)。當加盟商因經營困難要求退出時,總部若以合同為由扣押保證金或要求支付違約金,極易引發法律訴訟。近年來,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對加盟商保護力度加強,此類投訴勝訴率較高。一旦形成判例,可能導致大批加盟商效仿維權,甚至觸發集體訴訟,對品牌資金鏈造成沖擊。

這三類投訴的共同特點是具有擴散性和連鎖反應。例如,一家加盟店的產品質量問題經媒體報道後,可能引發全國范圍內對該品牌的信任危機;而一則虛假宣傳的法院判決,可能成為其他加盟商索賠的「模板」。因此,成熟的加盟體系會通過嚴格品控、合規宣傳和公平合同來規避風險,同時建立快速投訴響應機制,將問題解決在萌芽階段。對加盟商而言,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並在簽約前仔細審查條款,是避免陷入投訴困境的關鍵。

㈧ 加盟店糾紛,應該怎麼處理

屬於合同糾紛,可以向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