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平台费用 » 超市发罗森超市加盟条件
扩展阅读
全家的加盟电话号码多少 2025-05-21 06:39:20
莆田开关代理加盟 2025-05-21 06:20:10
自助烤肉加盟靠谱吗 2025-05-21 06:17:42

超市发罗森超市加盟条件

发布时间: 2025-05-21 03:01:39

1. 请问时时客客智能便利店在当地的口碑咋样

在我家附近就有一家,时时客客智能便利店是伴随着5G和AI人工智能出现的一种智能化的新型便利店,貌似效果挺好的,听说还没有加盟费。装修也很漂亮,客流量不小呢,发展无限好的。

2. 超市发和罗森什么关系

超市发和罗森是合作关系。北京超市发董事长李燕川与罗森北京公司总经理阪下丰范签订了超市发罗森项目合作协议。本次双方合作不同于城市或区域授权加盟,未来双方将采用单店加盟模式进行合作,由超市发提供店铺与员工,罗森进行日常经营。

超市发罗森便利店的相关资料

它的运营模式为,超市发提供店铺与员工,罗森进行日常经营。李燕川介绍,因为运营涉及到很多细节,目前只是协商了一个框架,便利店的水果部分由超市发负责,其他的商品尤其是鲜食部分由罗森负责。

当然以后根据运营情况,罗森其他49家门店的水果也可能由超市发来负责配送到店,超市发的一些日用品也可以供应便利店,这些都需要看门店开出之后的具体情况。

根据罗森北京官网介绍,目前加盟分为两种,一种是B型委托店,店铺租金由受托者承担,一种是C型委托店,公司目前直营店转型为加盟店,而申请加盟的资金条件为30万元左右。

同时罗森对店铺也有不少要求,开店区域为西城区,东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通州区,人流量大,人口密集的地方,临近地铁,公交车站,临街写字楼,大型住宅区,有固定的消费人群。

3. 便利 、一般、大型超市有哪些

大型超市有:【这些超市中也有小型的、一般的大小都有的】
大润发
世纪联华
沃尔玛
家乐福
华联
吉买盛
乐购
农工商超市
易初莲花
易买得
麦德龙
好又多
欧尚
物美
京客隆
亿客隆
万客隆
美廉美

【便利店有】:
家得利
全家
罗森
卜蜂
快客
7- 11
好德
萤火虫
喜士多
可的
牛棚
良友
家家乐
美佳宜
生活良品
超市发
真诚为您解答!★百瑞源枸杞养生馆 ★/忘采纳,谢谢支持!

4. 便利店扩张潮:火热,水更深

阿里巴巴和京东正计划改革“夫妻老婆店”:阿里计划在1年内开设1万家“天猫小店”,而京东则在未来3年内开设100万家带有京东品牌的便利店。 便利蜂、猩便利等创业公司也在过去一年内获得了数亿元的融资,并以每年几十家店的速度开业。 ……腔悉 激烈的竞争,众多的参与者,一时间,中国的便利店行业充满了战火。但这究竟是机遇还是虚假的热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传统的便利店“正规军”,还是新入局的电商巨头“新势力”,两个派系都主要通过数量竞争来扩张,通过短期内的快速复制来实现高速增长。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波士顿咨询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2017年中国便利店行业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3%,市场规模超过1900亿元,开店数量和同店销售均有所增长,且一二线城市的市场空间巨大。 然而,高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百货、大卖场等业态的同店增长率已经逐渐降至负增长,而作为小业态的便利店也是实体零售中少见的仍在增长的业态。 由于便利店靠近消费者,并且网点众多,它们成为了线上落地的、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突破口。因此,便利店吸引了资本巨头的关注,这并非偶然。京东便利店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 据了解,目前京东便利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夫妻老婆店进行“收编”改造,类似于阿里巴巴的做法;另一种是与公司合作,即公司选址开店,京东提供冠名,档次高于夫妻老婆店。这两种形式中,京东提供装修方案,店主承担装修成本。店主还需通过京东的进货平台“掌柜宝”下单进货,由京东的配送系统送货上门。这样看来,京东实际上是在做B2B的业务,而并未直接参与经营与管理。 很明显,这种合作模式下,京东的目标是扩大线下流量的入口,实现增长。那么这对小店有什么好处呢?一位京东便利店的店主告诉《中外管理》,大多数店主有品牌意识,希望做高端、有名气的生意,加盟7-11可能需要几十万的加盟费,但与京东合作则不需要加盟费,同时提高了门店档次和知名度。在店主看来,小店只是使用了京东的logo,从京东进货,没有其他京东的参与。 上海商学院教授周勇对《中外管理》表示:京东和阿里,以及其他很多巨头做的“小店”,从正面来看,都是在做B2B的业务,说大点是做供应链,说实际点就是供货,做批发,以批发带零售。因为大公司有供应链优势,有价格优势,有物流配送优势,做这个业务无可厚非。通过这样的整合,从供货开始,逐渐改造现存的传统小店,使它们做得更规范、更可信、更有形,甚至成为全渠道中的一个枢纽。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我国零售与国外零售的一个很大区别在于,这些小店虽然效率很高,但整体形象比较落后。而通过互联网公司的赋能,让这些小店经过互联网、移动化、数字化的改造,从传统业态变为现代业态。这也是新零售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是,周勇表示,事情还有另一面:小店有自己的算盘,它们很实在,也很灵活,对价格很敏感,成本控制比大型便利公司更有效。所以,它们的原则很简单:有利则干,无利不干。也不会被大公司忽悠,一看不行就立马掉头,自己单干,仍然会活得好好的。 因此,实际上京东对于小店的黏性,或者说小店对京东的忠诚度并不是很高。不过,京东一定是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零售末端的便利店那么简单,向来都爱把盘子往大了做,在便利店领域也不例外。 实际上,京东的“便民”思路大有效仿日本一站式服务的意思。只不过大多数本土便利店都有一个通病——“形似而神不似”,学到了日资品牌外在的皮囊,却没有学到其真正的内核。与外资品牌相比,这些本土品牌更像是传统杂货店的升级。不仅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态度与质量也难以与日本、中国台湾相提并论。对此,周勇表示,从商品攀升与业务攀升理论来说,如果做好了品牌,销售和服务内容做适当延伸,无论对顾客还是对商家都是好事。 但中国的消费者心中都有一杆秤,他们对不同的服务需求都有不同的品牌偏好,不会认同一个商家来满足所有需求。所以,成为“便民一条龙”,想做一切买卖的设想常常会落空。 看见市场前景广阔,便一再加快开店的速度,但开店速度快不代表投资企业能抓住便利店的本质,一定要懂消费者,能否盈利是后话。 作为试水“新零售”的入口,斑马资本投资3亿美元的创业项目“便埋伏利蜂”,被定义为“伍液乎以 科技 驱动”的创新型便利店企业。所谓创新性体现在便利蜂一开始就搭建了“门店+App”双线运营的架构,在购物体验上有四种选择:在线上是“线上支付,送货上门”和“线上支付,线下自提”两种选择;在线下,是店内自助购物和传统的挑货后到收银台结账两种选择。其中的送货上门似乎是更多人所认为的便利,其实不过是仅靠店里的几个店员来配送,运力肯定是不够的,但自建物流团队在短期内也很难实现。 便利蜂在公司愿景中提道:“便利蜂将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改良现有的零售模式。使用大数据和智能软硬件,突破固有的便利店购物体验,以用户为中心,围绕每个用户个体进行专属服务,使用户获得切实的便利。” 正是便利蜂想要突破固有的购物体验,似乎与便利店的经营逻辑背道而驰,导致很多人直呼看不懂便利蜂。事实上,便利蜂所谓的互联网方式,直观上来看不过是多了一个App而已,只是在结账方式、商品推荐上与传统便利店有所不同。而且便利蜂并没有通过一个App与其他的便利店形成足够有竞争力的差异化。初期的补贴停掉后,如何吸引顾客继续停留在App上,可能是便利蜂之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周勇表示,做商业必须洞察真实需求,击中消费者的痛点与诉求,不能幻想,更不能狂想,幻想与狂想的结果只会把“伪需求”当做“真需求”。所以,“有逻辑”的东西不一定行得通,看起来行得通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创新性如果不能让消费者“快乐地接受”,一切都是“白搭”。实际上,便利店的根本属性就是满足消费者基本的便利需求,也就是把商品组织好,这是“基本功”,至于其他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抑或是IP创新都只是“基本功”之后的一种赋能。 相比较而言,作为传统便利店正规军,北京“超市发罗森”(超市发与罗森的合作成果)则对消费者的需求把握更为精准。 超市发的便利店业态随着与罗森的合作真正开始。去年8月,3家打着“超市发罗森”的便利店亮相北京海淀,一炮而红,目前已开出9家超市发罗森。开店速度并不算快,但值得注意的是,超市发罗森的“非典型”特色,因地制宜根据物业格局主打复合业态——每一个店都不一样。 以北京四道口罗森店为例,此便利店是典型的复合业态,而且组合非常大胆,是“便利店+书吧+贡茶+鲜花”的模式。消费者除购买日常生活所需商品外,还可以点一杯饮品在书吧内休息阅读。这种布局考量和四道口店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该店位于海淀区学院南路,周边被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 财经 大学等10多所著名高校所包围着,因此,书吧+贡茶的这种组合也是非常有针对性,所以也更受欢迎,日销售额可达2万元以上,这在国内便利店中算是很好的成绩。 对于当前便利店抢地盘的现象,超市发董事长李燕川向《中外管理》表示,除了政策扶持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资本的涌入,导致开店进入无序状态。比如有些便利店开店成本太高,一平方米一天二三十块钱的租金都敢开,当然花的都是资本的钱,但这种店能不能盈利现在是很值得怀疑的。“开店最重要的是你得认准你的客户群,这样才能知道你该组织什么样的商品和环境。谁都想占地儿,谁都想开店,不计成本地开店,关键是不是冷静考虑了这个业态。”李燕川感慨。 10多年前,中国的实体商业曾有过一个跑马圈地、疯狂开店的阶段,结局现在也很清楚,大批店铺不是关了就是死了。对此周勇总结道:我国商人有一种“狂妄症”与“皇帝情结”,15年前,稍微做大一点就狂妄自大,并且想做“行业皇帝”,结果“归零”;而我们现在的“商人”得了一种狂想症,自说自话,就是没有深入实际洞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实际上,便利店行业的整体盈利情况并不乐观。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能够实现盈利的便利店品牌只有少数几家,比如全家、罗森。就连知名的7-11在中国也不能做到稳定持续的盈利。而此前坊间还传出,北京最大连锁便利店全时,因经营问题被迫寻求收购的消息。 便利店火热,水更深,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要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周勇认为,便利店这个行业并不是好玩的,全世界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