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獨輪車加盟費要多少
有的幾萬,有的不要錢。像高學派平衡車,加盟好像就不要錢。
Ⅱ 談對奧迪的認識(答的好再加200分)
奧迪
奧迪汽車公司現為大眾汽車公司的子公司,總部設在德國的英戈爾施塔特,年產轎車45萬輛左右。主要產品有A3系列、A4系列、A6系列、A8系列和敞篷車及運動車系列等。 奧迪汽公司的創始人霍爾希,大學畢業後長期從事機械製造業。集理論、實踐、經驗於一身。後來,霍爾希終於實現了自己設計汽車的心願。為了實現自己獨創事業的理想,他幾經周折,在1910年以Audi為新公司命名,這幾個字母是他以前所辦公司的拉丁文名稱的字頭。
奧迪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汽車製造商之一。從1932年起,奧迪開始採用四環徽標,它象徵著奧迪與小奇跡(DKW)、霍希(Horch)和漫遊者(Wanderer)在克姆尼茨理合並為汽車聯盟公司。在20世紀30年代,汽車聯盟公司涵蓋了德國汽車工業能夠提供的所有乘用車領域,從摩托車到豪華轎車。
奧迪從1910年起在茨維考製造汽車,在一開始就被視為技術先鋒派中型汽車。奧古斯特·霍希 1909 年在茨維考成立的公司從 1910 年開始使用奧迪( Audi )名稱, 「 Audi 」是「 Horch 」的拉丁譯文(在德語中的意思是「聽」),公司主要製造豪華類轎車。 奧迪於 1928 年並入小奇跡集團, 1932 年加盟汽車聯盟公司。 從 1912 到 1914年,奧迪在 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國際拉力賽上的輝煌戰績,充分證明了奧迪品牌的卓越性能。
1907年,朱爾根·斯卡夫特·拉斯穆森在Zschopau創辦了製造儀器和配件的公司。1916年,朱爾根·斯卡夫特·拉斯穆森在Zschopau開始實驗蒸汽動力公路汽車,並為其注冊了商標:字母 : DKW (小奇跡) 。1919年,現名為Zschopauer 發動機廠的公司轉產二沖程小型發動機,為1922年成功製造摩托車奠定了基礎。1928年,第一輛小奇跡小型汽車面世。在20世紀30年代,小奇跡為汽車普及做出了重要貢獻。1945年之後,小奇跡摩托車和汽車為汽車聯盟公司在英格爾施塔特的重建奠定了基礎。
什麼造就了經典轎車或摩托車?是其先進的技術特性、造型,還是性能?這當然主要是其最初散發的激情,那種人們多年後依然能夠感覺到的激情。在汽車歷史中,每十年就會產生經典車型,其中許多來自奧迪和其他公司。
奧迪所有車型
1、按類型分:
一、概念車(Concept)
RSQ Concept: 《我機器人》電影使用
Roadjet Concept: 可能是下一代A3原型車
Shooting Brake Concept: 可能是下一代TT原型車
Q7 Hybrid Concept: 是Q7混合動力原型車
Allroad Quattro Concept: 是A6 Allroad Quattro, A6 Avant原型車
Pikes Peake Quattro Concept: 是Q7原型車
Nuvolari Concept: 是A4原型車
Le Mans Quattro Concept: 是R8原型車
Avantissimo Concept: 一點Allroad Quattro的影子
Steppenwolf Concept: 一點TT的影子
二、轎車(Sedan)
A4: 2.0TFSI, 3.0,3.0TDI, 3.2FSI(已國產)
S4: 4.2FSI
RS4: 4.2 FSI
A6: 3.0 TDI , 3.2FSI , 4.2FSI
A6L: 2.0T FSI, 2.4, 3.0FSI,3.2FSI, 4.2FSI,(已國產)
S6: 5.2 FSI
A8: 3.0,3.2 FSI, 4.2FSI, 4.2 TDI,6.0
A8L:3.0,4.2FSI, 4.2 TDI, 6.0(已進口)
S8: 5.2 FSI
三、多功能車/旅行車/越野車(MPV/Avant/SUV)
A3: 2.0T, 2.0 TDI, 3.2FSI
A4 Avant: 2.0T, 3.0 TDI, 3.2FSI
S4 Avant: 4.2FSI
RS4 Avant: 4.2 FSI
A6 Avant: 3.0 TDI , 3.2FSI , 4.2FSI
S6 Avant: 5.2 FSI
A6 Allroad Quattro: 3.2 TDI, 3.2 FSI, 4.2 TDI, 4.2 FSI
Q7: 3.0 TDI, 4.2 FSI(已進口)
四、轎跑車/敞蓬車(Coupe/Roadster/Cabriolet)
TT Coupe: 1.8T, 3.2FSI
TT Roadster: 1.8T, 3.2FSI(已進口)
A4 Cabriolet: 2.0TFSI, 3.0 TDI, 3.2FSI
S4 Cabriolet: 4.2FSI
RS4 Cabriolet: 4.2 FSI
R8:4.2FSI,5.2V10FSI(即將裝備)
2、按車型首字母分:
一、(A)是奧迪轎車的型號
奧迪轎車和MPV的型號是用公司英文(Audi)的第一個字母(A)打頭.數字越大表示價格越高:
(A2)系列是小型旅行車,
(A3)(A3 3-Door)系列是小型旅行車,
(A4)系列是運動轎車,
(A4 Avant)系列是中型旅行車,
(A4 Cabriolet)系列是敞蓬車,
(A6)(A6L)系列是公務轎車,
(A6 Avant)系列是大型旅行車,
(A6 Allroad Quattro)系列是全地形旅行車,
(A8)(A8L)系列是大型公務轎車.
二、
(S)打頭的運動車:(S3)(S4)(S4 Avant)(S4 Cabriolet)(S6)(S6 Avant)(S8)運動車,
(RS)打頭的高性能運動車:(RS4)(RS4 Avant)(RS4 Cabriolet)(RS6)(RS6 Avant)(RS6 Plus)高性能運動車,
(Q)打頭的越野車:(Q7)越野車,
(TT)打頭的跑車:(TT Coupe)(TT Roadster)跑車,
(R)打頭的GT跑車:(R8(Le Mans概念車的量產跑車))(R8)(R10)GT跑車.
附錄:
代表引擎的數字和字母:
2.0 TDI,2.0T FSI,2.4,3.0 TDI,3.2 FSI,3.6 TDI,4.2 TDI,4.2 FSI,5.2 FSI,W12
TDI是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
FSI是缸內直噴汽油發動機
T是渦輪增壓
W12代表12汽缸以W型排列
Ⅲ 十度的藍牙音箱好還是jbl的好
寒冬已至,相比各位又陷入起床難、出門難的境界,不知有多少人是需要來點音樂才會精神抖擻的。
本文要分享JBL最新的沖擊波4便攜藍牙音箱,有興趣可以關注關注,後續還有對比。個人其實也不大清楚JBL到底有幾個系列的藍牙音箱,我只玩過沖擊波系列和FLIP系列以及戰鼓系列,貌似還有戰神等等。
總之在藍牙音箱領域,JBL的機海戰術還是很奏效,盡管沒有鮮明的差別,但每一款總有很不錯的銷量和關注度。
▲包裝展示,主打賣點是20小時續航以及IPX7級防水,典型的戶外藍牙音箱,但妨礙用戶把它當做桌面藍牙音箱使用。
▲開箱展示,雖然比較簡單,但好歹有海綿內襯,相比我之前買的Flip5要好很多。此處說明一下,本款是個人在天貓的一家專營店買的,因為旗艦店價格較高,海外店則和我看的店鋪一樣都是800左右,但是顏色較少。
▲外觀和沖擊波系列幾乎是一致的,機身上方都是物理按鍵,從左到右分別是雙聯配對鍵、音量鍵、電源鍵、藍牙配對鍵以及音量加和暫停開始鍵;同時其暫停開始鍵承擔切歌功能,除此之外僅開機鍵和藍牙配對鍵做了防誤觸設計,不過它的開關機是單擊,還是容易誤觸的,只不過它的系統提示音比較獨特,算是彌補吧。
▲機身底部是一層硅膠底墊,同時可以看到5枚指示燈用來顯示續航和音量;
▲在硅膠底座的另一側藏著三個介面,分別是充電口、AUX音頻輸入以及外充孔,沒錯,沖擊波4的噱頭之一是給手機等移動設備充電,因為沖擊波4的蓄電量達到7500毫安,在便攜藍牙音箱里算是比較多的。
▲單元架構方面可能是沖擊波4代的弱項,它僅用了一個功率可達30W的賽道揚聲器,也就是單點聲源,理論上的皇帝位是靠右的,其實有點像KEF的那款MUO,只不過後者採用的是冠絕江湖的同軸共點單元,所以理論上的說其實沖擊波4代更適合兩個組成2.0立體聲,單個箱體聆聽音樂是有限制的。
▲沖擊波3和沖擊波4對比,塊頭大了一圈,蓄電量從6000上升到7500,藍牙從4.1升級到4.2版本,充電孔從Micro USB升級到TypeC插孔,細節上就按鍵位置略有變化,但外觀和功能保持一致。
除此之外就是單元架構上的變化,沖擊波3是兩個振膜加兩個功率10W的全頻單元;沖擊波4則直接有一個功率30W的賽道揚聲器,不過這是官標數據,實際體驗方面個人並沒覺得沖擊波4的聲壓就大或者音質碾壓3代。
▲音質對比方面,相比沖擊波3,沖擊波4的聲音還是有所提升了,低頻下潛深度變化不大,但是凝聚感更好,而且整體更清澈了,動態有所提升,不過氛圍變化不大;人聲也更為飽滿有力了,但整體提升又不是一目瞭然的,因為在個人看來沖擊波4的聲音雖然做到了強勁有力,但低頻的聲底並不是那麼厚實,靠的是凝聚感出色,聽民族大鼓還是缺點彈性和韻味。
▲個人用我很喜歡的Teuefl小魔盒和沖擊波4一起做了對比,兩者差異就很明顯。兩者下潛深度而言,小魔盒還要強那麼一點,它的低頻是擁有較寬廣的整體聲場,聲音層次比沖擊波4好的多,盡管亮度和凝聚感不如沖擊波4,但它亦有自然的凝聚感和出色的器樂分離度,走的是整體通透的調音路線,聲音越大,優勢越明顯,因為它的架構是兩個45毫米全頻單元加一個60毫米金屬被動振膜。
同樣是趙鵬的《船歌》,前奏部分沖擊波4展現的是鼓聲的強勁與結實,很有沖擊力,但是對比小魔盒則顯得有點點生硬,更重要的是整個低頻它因為鼓聲太強勁而沒有過多的其它器樂表現,干凈不通透。
當然作為便攜藍牙音箱,小魔盒也難免受制體積表現不出那麼明顯的箱子味,但低頻的通透和整體氛圍的自然感確實明顯勝出的。
▲人聲方面如果按照兩者的低頻風格差異,JBL沖擊波4的人聲解析會碾壓Teufel小魔盒,實際上並不如是如此,小魔盒的人聲並不缺解析,它的人聲相對要醇厚一些,偏低頻,解析並不弱,除了偏低頻的醇厚感還有較好的的柔和度。
相對於小魔盒,沖擊波4的人聲有那麼點解析的侵略性,比較抓耳,讓我意外的是沒有刻意的偏低頻,細膩程度不錯,但有點偏硬,比起小魔盒更干凈,但亮度並沒有明顯突出。
所以兩者的人聲其實在我看來並沒有明顯的高低之分,都有受眾群。即使縱觀兩者整體的聲音表現,我也覺得並沒有明顯的高低之分,在不同風格的歌曲里會有不同表現,包括不同用戶也會有第一時間上的差異感體驗。
個人覺得JBL比較雞賊的是它把低頻的凝聚感做得很強,如果一開始選擇聆聽低頻較多的歌曲會被它的沖擊力所打動。單從聲音的角度來講,它的低頻則顯得過於突出凝聚感和下潛的力度,細節和韻味上並不耐聽。
▲總結陳詞:
說到這里其實我想說的是,在便攜藍牙音箱的品類里,其實很難有一騎絕塵的凸出精品,哪怕是BOSE的經典之作亦是如此。
個人的這個看法肯定會招來非議,這個我亦能理解,如果你真的是聽過2.0的書架箱或者落地箱,你會發現便攜藍牙的音質並不是不好,而是受制機身的限制真的很難做好。
當然我並不是否認這些經典之作是優秀的便攜藍牙音箱,它們到時候可以呈現出亮麗、飽滿的音色,甚至細節也很有韻味,但說到底終究是為了便攜妥協的產物,硬體的天生缺陷是沒法改變的。
所以最後說說JBL沖擊波4,目前的售價是缺性價比的,產品本身它除了藍牙版本可以提升已經沒有太多空間發揮,相比沖擊波3它的優勢亦不是很明顯,真不缺錢那就直接買兩個串聯配對吧。
當然,如果JBL可以把價格渠道控制好,它也具有保值性,但連官方都在不斷跳水,我就不想說什麼了。
Ⅳ 藍牙音箱音質排名第一
NINEKA B1南卡藍牙音箱、漫步者 M101藍牙音箱、華為AI音箱、漫步者E3360BT、Teufel Bamster Pro藍牙音箱都是音質不錯的藍牙音箱
1、NINEKA B1南卡藍牙音箱,採用的兩枚獨立的class G級power amplifier 頂級晶元,與ALC自動增益控制,以及ASET智能優化音效,締造超強音質,強勢支持2台音箱互聯 成功解鎖3D環繞音效。並且高顏值、超強3D環繞音效、HiFi音質、大容量電池、續航長、觸屏超控等強大功能,被用戶譽為是被眾多網友被評為「千元以下無線藍牙音箱裡面音質、顏值最高,功能最豐富的藍牙音箱」。
4、漫步者E3360BT:E3360BT還採用了藍牙4.0技術,可以與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等設備無線連接,聽歌更加無拘無束。而且它還配有一個小巧的無線遙控器,讓用戶的操控更加隨心所欲。當然,這款音箱還擁有澎湃震撼的音質,加上40瓦大功率,不論是玩游戲、看電影還是聽音樂,都能帶給你震撼的立體聲效果。
5、Teufel Bamster Pro藍牙音箱:Teufel藍牙音箱採用攜帶型設計,造型時尚,機身外圍採用加厚陽極氧化鋁合金材料,細節做工精緻,而且有著堅固耐磨的特性。機身正面也使用了一整塊細孔金屬網罩,透過網罩可以隱約看到裡面的左右兩顆喇叭。另外,這款音箱雖然體積小巧,但拿在手裡卻沉甸甸的很有分量,用料很扎實。
Ⅳ 一個城市同時有兩家賣同一牌子的商品,但一家是加盟代理商而另一家不是,不是代理加盟商的那家合法嗎
是合法的,經銷商分為普通經銷商和特約經銷商。前者無限制就和外面的普通日用品一樣沒有限制,而後者則和大的代理商或廠家有某些在銷售額,產品價格等方面的特別約定。分銷商介於代理商和經銷商之間。
代理商是某產品在銷售過程中由生產廠家授權在某一區域有資格銷售該產品的商家。它分為地區級、國家級、省市縣級等,又分為獨家代理,總代理,分級代理,所有代理商家都有相應的特權,代理級別低的原則上由高一級的代理商管理。
與此同時,在市場經濟中有串貨的行為國家是不禁止的。一般發生在各個地區之間,串貨主要是某一區域代理商將自己的產品銷售到了其他同一品牌代理商的代理區域。通俗上來說,對於區域限制的產品拿到非本銷售區去銷售的行為稱為串貨行為。
(5)十度藍牙音響加盟總代理怎麼加擴展閱讀:
有串貨行為的經銷商要保證其貨品來源的渠道,並對產品質量負責,否則會引起法律責任,具體法律法規如下:
《產品質量法》
第四十一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以下簡稱他人財產)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生產者能夠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
(二)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三)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的。
第四十二條
由於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銷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三條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要求賠償。屬於產品的生產者的責任,產品的銷售者賠償的,產品的銷售者有權向產品的生產者追償。屬於產品的銷售者的責任,產品的生產者賠償的,產品的生產者有權向產品的銷售者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