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泰州春節文化景觀之我見
春節民俗文化
一、春節的來歷:
傳說,有一種叫"年"的野獸,每當寒冬將至,出來食人,使人不得安寧。人們在與"年"的搏鬥中,這種凶惡的猛獸怕火光和響聲,於是,人們想了一個辦法,在"年"出現時,便燃起大火,投入竹節,燃起熊熊大火,"年"聽到爆竹的響聲,便逃走了。以後,人們開始以"掛紅燈、放爆竹、吃年飯"來慶祝新年。
二、春節前的准備(臘月初八以後,各種年事活動便逐漸展開)
1. 祭祀灶神:灶神,又稱"灶神",俗稱"灶王爺"。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宮,向玉皇大帝匯報情況。除夕時分再返回人間。人們擔心向玉皇大帝進讒言,所以再他去天宮的時候為他進行祭祀活動,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2. 其他准備活動:寫春聯,准備肉食,准備麵食以及理發、沐浴,打掃衛生。
三、民俗活動--靜態民俗
3.春聯:(1)春聯的來源:古代稱"桃符"。據說,東漢王充《論衡o定鬼篇》中神荼、郁壘二神住在大桃樹上,處理鬼魂。他們把為非作歹的惡鬼都喂老虎吃。因此,人們認為鬼害怕神荼、郁壘,也害怕桃樹。於是每到過年的時候人們總在門口懸掛桃符或桃木人來趨鬼避邪保佑平安。(2)最早的春聯:公元965年,後蜀皇帝孟昶在皇宮內門的桃符上寫了:新春納余慶,佳節號長春。這是我國已知最早的春聯。此後春聯成了春節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動之一。也有人家喜歡貼"福" 字,而且倒著貼。因為"倒"諧音"到",所以倒貼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4.年畫:(1)門神畫的來源:有三種說法。一說源於神荼、郁壘的神話傳說,古人把二神像掛在門口驅鬼。一源於唐太宗命令秦瓊、尉遲恭看門驅鬼,並把二將畫在宮門上。一源於唐玄宗夢見鍾馗為自己捉鬼,醒後命令畫工把鍾馗畫在門上。(2)灶神畫的來源:民間傳說灶神在除夕從天宮返回人間,所以人們總在這時候買新的灶神畫貼在門上,希望他能帶來吉祥與幸福。(3)其他常見的年畫。
5.福字:最早?"福"字--傳說史於周朝姜子牙,即姜太公。當年姜太公封神時,封妻子為窮神,說"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百姓過年貼"福"字,史於慈禧,每至年,太後有給大臣賜福之習。一年賜福,恭王福晉把賜給的福拿倒了,犯殺頭之罪,李連英為其解圍:"老佛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今年賜福,福真的就到了。 "慈禧一聽極高興,連說:"福到了……"傳至民間,"福"也貼倒了。
6. 窗花:窗花是貼在窗戶上慶賀新年的剪紙作品。窗花有兩種製作方法。第一種是剪刀剪,巧手的婦女用一把剪刀可以把彩紙剪出許多花樣。第二種是刻刀刻,一般由專業的民間藝人操作,一次可以刻成四五十張窗花,供應市場。
四、春節民俗--動態民俗
1.除夕守歲:1)什麼是除夕: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個夜晚。由於農歷月有大有小,所以有的年份臘月三十夜是除夕,有的年份臘月二十九夜是除夕。2)除夕守歲:除夕重要的活動是守歲。因為秦漢以後,我國人民基本都把夜半子時當作一天的開始時刻,相當於現代計時方法的23點到1點。除夕夜的子時,正是辭舊歲,迎新年的關鍵時刻。為此,人們不得不徹夜不眠,守候著這一時刻的到來。全家人團聚一堂,一邊包餃子,一邊等待,耐心的等待。
2.放鞭炮:1)什麼叫鞭炮:鞭炮,又名"爆竹"。新年鍾聲一落,大街小巷立刻鞭炮齊鳴,迎接新年到來。2)爆竹的來歷:據南朝梁代示懍《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意思是說,當時人在初一早上起床後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燒。竹子爆裂發出巨大的聲響,就能嚇跑怪獸與惡鬼,保護全家平安。大約到了唐朝,人們把竹筒里裝上火葯,點燃火葯,發生爆響。後來,人們又用紙卷代替竹筒,就形成了和今天一樣的鞭炮了。3)鞭炮的種類:鞭炮有各種花樣。宋代人把鞭炮稍加改進,又發明了煙花。煙花:又稱"禮花","焰火"。它在爆炸時能發出極為絢麗的光芒。因而深受人們的喜愛。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用煙花裝點自己的節日夜空。
3.舞獅子:白居易《西涼傳》: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鏡銀貼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紫髯深目兩胡兒。跳舞梁前來致辭,應似涼州未陷日。安西都護進來時。舞獅起原一南北朝朝代,即佛教興起的時代。
4.其他民間活動:扭秧歌,踩高蹺,敲鑼鼓。
5.祭神祭祖:在傳統的春節活動中,最重要的是祭神祭祖。迷信的家庭都設有專門的神龕,供奉各位神靈,同時還供奉有列祖列宗的牌位的畫像。正月初一早上,人們恭敬地在神龕與祖宗牌位前獻上供品,(其中包括剛剛煮好的第一碗餃子),點上香火。十分虔誠地感謝神明與祖宗在天之靈在過去一年對自己的保護並祈求他們保佑來年的幸福。
6.拜年:祭神祭祖之後,兒孫們開始向長輩親人拜年。傳統的拜年禮是向長輩親人三叩首,現在大多已經改為三鞠躬。一邊行禮,一邊祝願長輩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長輩端坐,接受兒孫們的拜年以後,把一個紅包送給兒孫們。這就是"壓歲錢"。一般作為孩子們春節期間的零花錢。其他親戚之間則互相拜年,陸陸續續,可以持續很多天。朋友之間見面,則互道"恭喜發財"或"春節好",以示慶賀。拜年活動體現了晚輩對長輩的尊敬孝敬孝順;長輩對兒孫的慈愛關懷。親戚朋友之間的拜年,也極大的促進了彼此感情的加深。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十分重視拜年活動。宋代詩人戴復古《歲旦族黨會拜》:"衣冠拜元旦,樽俎對芳辰。上下二百位,尊卑五世人。排門喬木古,照水早梅春。寒事將消歇,風光又一新。"把當時大家族二百多人互相拜年的活動寫得有聲有色。
7.人日:正月七日,又名"人日"。隋代詩人薛道衡《人日思歸》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正月七日為什麼稱為"人曰"呢?這和中國古代神話有關。神話中說,神在初一創造了雞,初二創造了狗,初三創造了羊,初四創造了豬,初五創造了牛,初六創造了馬,初七創造了人,因此,初七是人類誕生的日子。於是,古人把這一天稱?"人日"。為了紀念人類的誕生,南朝梁代每到人日的時候,人們就剪出彩色的紙人,貼在屏風上或戴在頭上。用來象徵人們在新的一年裡,面貌煥然一新。到了唐代,人日剪紙的內容又有發展變化。唐代詩人余延壽《人日剪綵》:"閨婦持刀坐,自憐裁剪新。葉催情綴色,花寄手成春。貼燕留妝戶,黏雞待餉人。擎來問夫婿,何處不如真?"所剪內容包括紅花綠葉,飛燕家禽。個個栩栩如生。這已經於現代民間的窗花十分相似了。
五、春節民俗--飲食民俗
年糕與餃子是春節最有特色的食品。
1)年糕:又稱"年年糕"。它諧音"年年高",包含著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期望。年糕採用黏性較強的穀物製成,北方多用小黃米,南方多用糯米。北方一般都是甜的,南方年糕可以作成不同口味的。不過,好吃不過餃子。北方人更喜歡的春節食品是餃子。2)餃子又名"角子、交子、扁食"。它的起源非常古老。考古工作者曾經發現過一枚一千多年前的餃子保存下來。北方人過年,一定要吃餃子。而且春節這一天吃的餃子必須在除夕12點以前包好。餃子好吃,關鍵在於餃子餡,純肉的,純菜的,肉菜混合的,花樣無窮,口味可異。可以根據自己口味任意變化,所以男女老少都喜歡吃餃子。在春節所吃的餃子中,有一個包著豆腐餡的,還有一個包著一枚硬幣。誰吃到豆腐餡的餃子,誰在新的一年裡就會發財,人們的理想也都包含在餃子里。
六、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全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為"元宵"。漢文帝曾於正月十五日平定叛亂,所以規定這一天為"上元節"。東漢明帝為了表示對佛祖的尊敬,下令元宵點燈。此後,元宵就逐步演化為觀賞花燈的民俗節日。故名"燈節"。元宵的應時食品是湯圓,北方也叫元宵,象徵著團團圓圓。
唐代,元宵賞燈活動盛況空前,舉國同慶。《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楊貴妃的姐姐韓國夫人曾派人造出一盞百枝燈樹?"高八十尺,樹之高山。上元夜點之,百里皆見,光明奪目。"唐玄宗甚至令工匠造出高百尺、寬數十丈的燈樓,供遊人觀賞。宋代又有過之,無不及。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以草把縛成戲龍狀,用青幕遮籠,草上密置燈燭數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飛走。"皇帝還親自率領盛大的儀仗參加賞燈活動。詩人蘇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妓皆儂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可見娛樂活動通宵達量,熱鬧非凡。
可以說: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狂歡,為整個春節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七、總結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對回族、達斡爾族、蒙古族、鄂溫克族、壯族、瑤族等少數民族進行了采訪和研究,同時還對東北,西北,西南,東南等地區進行調查,得出以下結論: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各民族的春節民俗趨於漢化,各地區的春節民俗也趨於一致,標志著民族大團結和祖國的繁榮發展。另外,春節民俗充分體現出了我國五千年來悠久的文化以及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春節民俗更是文化遺產的精華部分。作為祖國的新一代接班人,我們要把這些優良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Ⅱ 2010年春學期泰州地區八年級下語文期中試卷
八年級語文參考答案
1.D(A.龜裂jūn B.澎湃pài C.悖論beì)
2.A(B.「陽光燦爛」後面的分號應為逗號。C.省略號後的句號刪去。D.句末的句號應改為問號。)
3.D「炙手可熱」這一成語意思是「手一接近便感到熱,用來比喻權勢氣焰之盛」,而現在選項中卻將這一成語理解為熱門,這就不恰當了。
4.B(A.步:散步C.蓋:原因是D.者:……的人)
5.C
6.「翻」應為「反」;「形」應為「行」;「貼」應為「帖」;「身」應為「生」。
7.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⑵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⑶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⑷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⑸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⑹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⑻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8.⑴(溪身)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長蛇爬行那樣曲折,有的地方露出來,有的地方被掩沒了,隱隱約約可以看得出。⑵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自上而下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錯雜,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9.奧斯特洛夫斯基,蘇聯。例:①在與波蘭白軍的戰斗中,保爾腿部受傷,得了傷寒,但他以鋼鐵般的意志戰勝了困難。②保爾參加騎兵部隊的戰斗時,頭部受了重傷,生命受到威脅,但他以驚人的毅力戰勝了死神。③在築路工作即將結束時,保爾得了傷寒並引發肺炎,但他又一次戰勝死神,回到工作崗位。④肆虐的病魔使保爾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但他很快就從低谷中走了出來,開始了文學創作。(以上四點中任選一點即可)
10.【活動一:集體視聽】張老師想要告訴同學們,借閱圖書時,要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歸還時,要將書放整齊。這幅漫畫運用誇張(或對比)的手法,具有強烈的視角沖擊力,引起讀者思考。
【活動二:做主持人】例:同學們,「教育現代化」的創建,是不是僅僅是房屋、圖書、多媒體等硬體設施達標就行?下面,我們就這一問題來展開廣泛的討論。請大家自由發言。
【活動三:咬文嚼字】⑴「祖國」與「新中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祖國」是一個地緣概念,已經延續了五千多年。而「新中國」專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她的政權建立才有60年。
⑵例:悟——做思考的我,才能形成我的思想。劣——平時少出了力,最後總比別人差一點。
11.用「萬壑松」作比喻,寫出了琴聲的不凡。(如果答「從聽琴者的感受寫琴聲,琴聲盪滌胸懷,使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也對,意思對即可)
12.「不覺」二字寫出了作者沉醉於琴聲之中的狀態,側面描寫了琴聲的魁力。
13.⑴請允許我⑵原因⑶對……說⑷因此
14.俄而/庫吏/以嚙鞍聞
15.⑴致使各諸侯國聽到這件事,都認為我們國君看重鳥而輕賤士,這是罪行之三。
⑵曹沖於是用刀戳破單衣,使它好像被老鼠咬過一樣
16、圍繞「幫助他人解決問題要注意恰當的方式方法,或要對方接受理解自己時的意見,要注意交流內容及方式;要以理解寬容之心看待問題,處理問題」方面回答即可。例:甲文他的說服方法是順著對方觀點,層層推導,讓它的嚴重性徹底暴露,使對方不能不服。而乙文在說服對方接受理解自己時的意見,注意交流內容及方式的恰當適宜;要以理解寬容之心看待問題,處理問題。
17.從人們對真正的低碳生活的誤解中,自然引出本文的說明內容:什麼是真正的低碳生活。
18.⑴用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具體說明了我國生態赤字情況非常嚴峻。⑵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具體說明了低碳生活意味著自然和健康。
19.⑴逐步,是漸漸的意思,說明樹立低碳生活的態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個過程。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⑵「據說」只是聽說,表明電動牙刷對牙齒有沒有傷害還沒有得到科學的證據,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
20.此題答案不唯一,如:①冰箱內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積的80%為宜,放得過多或過少,都費電。 ②空調開啟幾小時後關閉,馬上開電風扇。晚上用這個方法,可以不用整夜開空調,省電近50%。 ③洗衣機在同樣長的洗滌時間里,弱檔工作時,電動機啟動次數較多,也就是說,使用強檔其實比弱檔省電,且可延長洗衣機的壽命。 ④短時間不用電腦時,啟用電腦的「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關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列印機等外圍設備;少讓硬碟、軟盤、光碟同時工作;適當降低顯示器的亮度。
21.沉重:累累的果實把枝頭壓彎,果實累累;快樂:大樹有了收獲,結出了許多果累累的果實,是大樹的「安慰」。
22.運用擬人的手法,大地「休整」,形象地寫出了整個冬天,田野里的莊稼都處於休眠不生長狀態。「刪節」形象地寫出了寒潮的到來,使得田野里莊稼的葉片簌簌落下。
23.襯託大樹在初冬時的寧靜、從容和安詳。
24.因為初冬是寧靜、悠閑和輕松的,既是喧鬧繁忙的休整、調節,又是新生活的前奏。
25.內容:一語雙關,既指初冬清麗、明朗的景象特點,又指北方初冬的人們內心的悠閑從容的心理特點。結構:與開頭相呼應,總結全文。
Ⅲ 為什麼常州叫龍城、泰州叫鳳城
泰州,古稱海陵。據馬令《南唐書》中記載,南唐開國之初「供億公費,不知限極,烈主喜之,以海陵為泰州」。即由於泰州上繳國家的鹽稅很多,又是蘇北地區的水陸要津、咽喉要地,在公元937年,將海陵由縣升為州,取國泰民安之意,故名泰州,這就是泰州之名的由來。西漢,海陵縣屬臨淮。海陵縣始置時間史無明載。《漢書.地理志》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設置臨淮郡,下轄29個縣,其中有海陵縣。海陵縣命名由來,《大清一統志》卷六十七雲:"以其地傍海而高故曰海陵。"漢代海陵縣治所在地不詳,唐以後縣治位於今泰州市市區。新莽,海陵縣改稱亭間,屬淮平郡。 東漢,海陵縣屬廣陵郡 三國,江淮之間為魏吳戰場,海陵縣廢。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海陵縣復立,屬廣陵郡。東晉,海陵縣屬廣陵郡。劉宋,海陵縣屬廣陵郡。南齊,海陵縣屬廣陵郡。梁,海陵縣改屬海陵郡。海陵郡設置於東晉義熙七年(411),下轄建陵、臨江、如皋、寧海、蒲濤5個縣,郡治所在地不詳。劉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增轄臨澤縣。武帝永明 元年(483)、五年先後增設齊昌、海安2個縣。梁時海陵郡郡治移治海陵縣,下轄海陵、建陵、寧海、如皋、臨江、蒲濤、臨澤7個縣。海陵郡屬南兗州。北齊,南兗州改稱東廣州,海陵郡屬東廣州,仍轄海陵等7個縣。陳,宣帝太建五年(573),東廣州復稱南兗州,海陵郡屬南兗州,仍轄海陵等7個縣。北周,南兗州改稱吳州,海陵郡屬吳州,轄海陵、建陵、如皋、寧海、臨澤5個縣。 蒲濤縣省,臨江縣並入寧海縣。隋,文帝開皇三年(583),海陵郡廢。建陵縣並入海陵縣,如皋縣並入寧海縣,臨澤縣並入高郵縣。不久,海陵縣分出江浦縣。海陵縣屬吳州。開皇九年,吳州改稱揚州,海陵縣屬揚州。煬帝大業初年,揚州改為江都郡,海陵縣屬江都郡。江浦縣又並入海陵縣。唐,高祖武德三年,海陵縣改稱吳陵縣,以縣設置吳州。武德七年吳州廢,復稱海陵縣,屬邗州。武德九年,邗州改稱揚州,海陵縣屬揚州。寧海縣並入海陵縣。中宗景龍二年,分海陵縣東境設置海安縣,玄宗開元十年,海安縣又並入海陵縣。楊吳,海陵縣屬江都府。高祖武義二年,分海陵北境招遠場設置興化縣。睿帝乾貞中,於海陵縣設置海陵制置院。南唐,烈祖升元元年設置泰州。又分海陵南境5個鄉設置泰興縣。泰州下轄海陵、泰興、鹽城、興化4個縣。元宗保大十年分海陵縣如皋場設置如皋縣,泰州增轄如皋縣。同年又於海陵縣東境設置靜海制置院。馬令《南唐書》卷一:"改元升元,……以揚州海陵縣為泰州。" 王象之《輿地紀勝》卷四十:"相傳以為取通泰之義。"海陵縣為泰州州治所在地。後周,以泰州為團練州,屬揚州。仍轄海陵等5個縣。北宋,太祖乾德五年,泰州由團練州降為軍事州,屬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分全國為15路,泰州屬淮南路。神宗熙寧五年淮南路分為東西兩路,泰州屬淮南東路。太宗太平興國前,泰州仍轄海陵等5個縣。太平興國二年鹽城改屬楚州後,泰州轄海陵、興化、泰興、如皋4個縣。南宋,泰州為軍事州,屬淮南東路。高宗建炎四年,興化縣改屬承州,泰州轄海陵、如皋、泰興3個縣。紹興五年,泰興縣改屬揚州,興化縣廢為鎮並附入海陵縣,泰州轄2個縣。紹興十年,泰興縣改屬泰州,泰州治所一度移至泰興沙上。紹興十二年,泰興縣再次改屬揚州。紹興十九年復設興化縣,仍屬泰州。孝宗乾道二年,興化縣改屬高郵軍,不久又屬泰州。淳熙四年,興化縣再次改屬高郵軍,泰州僅轄海陵、如皋2個縣。元,世祖至元十四年,設置泰州路,屬淮東道,至元十九年屬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一年,泰州路改為泰州,屬揚州路。泰州轄海陵、如皋2個縣。明,太祖洪武初年,海陵縣省入泰州。泰州屬揚州府,轄如皋縣。清,泰州屬揚州府,轄如皋縣。世宗雍正三年,如皋縣改屬通州,從此泰州不再轄縣,成為散州。高宗乾隆三十三年分泰州東北境設置東台縣。民國元年,南京臨時政府裁府廢州,泰州改稱泰縣。3年,江蘇省分為5道,泰縣屬淮揚道。16年道廢,泰縣屬江蘇省。21年,江蘇省劃為15個行政區,泰縣屬泰縣行政區,泰縣行政區轄泰縣、泰興、靖江、東台。23年,江蘇省劃為9個行政督察區,泰縣屬江都行政督察區。24年,江蘇省劃為10個行政督察區,泰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29年10月,新四軍東進抗日,在泰縣東部建立民主政權泰縣縣政府
Ⅳ 明朝那些事兒裡面,關於王陽明後面的傳人是哪幾位啊一個叫蘇什麼的有誰記得不
參見陽明學
日本近代的著名軍事家東鄉平八郎,曾為王守仁學說所折服,特意佩一方印章,上面篆刻「一生低首拜陽明」。
陽明學追隨者
中國
冀元亨,王守仁入室弟子。
王龍溪,王守仁入室弟子。
錢德洪,王王守仁入室弟子。
徐愛,王守仁入室弟子。
王艮:創立了陽明學分枝,泰州學派。
黃宗羲:為追隨者,梨洲學派創始者。
劉宗周:為追隨者,蕺山學派創始者
朱舜水:東渡日本,影響日本水戶學、武士道極深。
王棟:出自泰州學派。
朱恕:出自泰州學派。
顏鈞:出自泰州學派。
王襞:出自泰州學派。
羅汝芳:出自泰州學派。
何心隱:出自泰州學派。
李贄:號卓吾,出自泰州學派。
焦竑:出自泰州學派。
周汝登:出自泰州學派。
賀麟:創立新心學。
蔣慶:當代儒生,創立陽明精舍,治陽明學及春秋公羊經學。
日本
會庵:高僧。
中江藤樹:近江聖人。
佐久間象山:兵家、思想家。
西鄉隆盛:倒幕魁首
吉田松陰
高杉晉作
河井継之助
大塩平八郎
岩崎彌太郎:三菱財閥創立者。
伊藤忠兵衛
澁澤栄一:日本第一國立銀行創立者。
藤田伝三郎
渡辺佑策
広瀬武夫:日本軍神。
三島由紀夫:作家。
安岡正篤:思想家。
河井継之助
熊沢蕃山
船越清蔵
頼山陽
山田方谷
朝鮮:
李滉:朝鮮儒學泰斗,繼承發揚了陽明學。
註:陽明是王守仁的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