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蘑菇能不能向赤松茸一樣的種植
「秸稈禁燒」一度成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一個難題,為從源頭上解決這一難題,滿城區在秸稈綜合利用上巧做文章,通過在山區林下生態種植赤松茸,使全區的500多噸玉米秸稈乾料變廢為寶。目前,滿城區的100多畝林下赤松茸已喜獲豐收。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和林下經濟的巧妙結合,為滿城區大氣污染防治和農民增收打開了一條雙贏的新路子。請聽保定新聞廣播記者陳平、武曉然、滿城台記者麗雙的報道:
在滿城區白龍鄉北水峪村的青山莊吳姐農場記者看到,在果實掛滿枝頭的杏樹林下,一簇簇赤松茸長勢喜人,最大的赤松茸足足有三斤多重,市民李女士帶著四歲的女兒正在興致勃勃採摘赤松茸(好大一棵呀。這蘑菇怎麼吃好呢?炒著吃、熬湯、包餃子、包子、燒烤都可以。)
據介紹,赤松茸是一種野生食用菌,近年來人工培育成功。其朵大,色澤艷麗,肉質細嫩,口感好,很受遊客喜愛。
農場工作人員周靜介紹說,現在在農場中試種了一百多畝赤松茸,採摘從 4 月初開始一直持續到 6 月上旬。(種植的時候就是粉碎的秸稈,然後就是澆水,只要水量充足,蘑菇都可以出出來,現在每畝產量2000-3000斤,主要採摘,非常好,僅採摘一項一天最高收入大幾千塊錢。)
滿城區屬於半山區,是一個林果大縣,由於天然氣的普及和推廣,農民丟棄在田間的秸稈和果樹修剪後的廢棄枝條成為主要火源,每年秋冬春季該區都要承受巨大的防火壓力。赤松茸喜陰,適合在果林里套種。種植一畝赤松茸可以消耗 5 噸玉米秸稈乾料,相當於消耗 10 到 15 畝地的玉米秸稈,果樹剪枝後的廢枝條粉碎後也是種植赤松茸的優質底料。
白龍鄉鄉長劉晶晶說,白龍鄉屬於山區鄉鎮,山場廣大,果樹眾多,氣候和環境條件比較適合赤松茸的種植。(白龍鄉的果樹種植面積2萬多畝,每年冬季過後會產生大量的樹枝和垃圾堆放在地邊,為防火帶來一定的壓力,結合白龍鄉的實際,我們充分運用林下閑置的土地,在去年10月份我們引進了赤松茸項目,充分運用粉碎的秸稈和樹枝為基料,在這樣以來,不僅將樹枝和秸稈變廢為寶,而且還能解決秋冬季燃燒秸稈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目前我們已經試種了100多畝,產生了不錯的經濟效益,接下來我們將在全鄉范圍內大力推廣,爭取實現環境和農業增效雙贏。)
5 月 9 日,滿城區農業農村局又在白龍鄉召開了滿城區秸稈綜合利用和赤松茸種植現場觀摩會,組織各鄉鎮主管副職和農戶參觀學習,向全區推廣北水峪村的試種經驗,加快農民增收致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