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知道清末皇室各親王的生平事跡!
溥傑,滿族,1907年生,北京人。系清宣統帝溥儀之胞弟。自幼受到嚴格的書法基礎訓練,工行書,初學虞世南,後受其業師趙世駿影響而自成一體,所作雋秀爽健,婀娜多姿。生前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溥傑的大女兒,名叫慧生,二女兒,毓紫薇。
我父慶親王載振事略>---------愛新覺羅溥銓
遜清慶親王族的豪華奢侈生活
我父載振承襲了我祖父的慶親王爵銜,他和我二叔載 、五叔載掄也繼承了我祖父的巨額遺產,過著不勞而獲的寄生享受生活。
北京的老慶王府坐落在西城定府大街,原是乾隆時權臣和珅的舊居。嘉慶時和坤被誅,沒收其宅第,賜給第一代慶親王永璘為府邸(另有一說,該府第原為道光大學士琦善的故宅)。這座府邸,佔地半華里見方,共分五大院落,大小房屋及廳堂計數百間,我祖父奕劻在府內還修建了 字樓、戲樓。我祖父去世後,我父載振、二叔載 和五叔載掄,在府內分隔了三個院落,各自另過。我父載振住府內西頭一大部分,載攘住中間,載掄住東頭一部分。府內每幢房屋都高懸匾額:我父住的房屋是「契蘭齋」和「樂有餘堂」;我大哥溥鍾、二哥溥銳分別居住在「愛日堂」和「承蔭堂」。此外,客廳、書房、住房匾名還有「靜觀堂」、「識道堂」、「約齋」等等。外圍群房有回事處,茶坊、庫房以及男女奴僕的住房。1923年載攘住的中間部分被大火燒光,後來三兄弟相繼遷到天津居住,北京舊王府留下了部分奴僕看守房屋。1928年被方振武的軍隊占據作司令部,住了一年多,府內存放的衣物、傢具、器皿等被方振武的士兵盜竊一空。日偽時期,這所府第賣給了華北行政委員會,售價是偽聯幣45萬元,售款三房平分。這所豪華的王府,在解放後由人民政府接管。
在北京老慶王府西,有一所朝南的三合院, 內有上房五間,旁邊有幾間平房,這里原是慶王府的馬圈。這所房解放後由人民政府重新修建,於1950年11月撥給京劇大師梅蘭芳一家居住,1956年我去北京,應雍鼎臣(當時是天津市政協委員)之約,參加他請梅先生一家在譚家菜晚餐,飯後同去梅先生家,梅先生風趣地說: 「我現在的住房,是當年振貝子府的一小部分,您到此可以說是舊地重來。」現在這所梅先生故居,已成為梅蘭芳紀念館。1984年5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定府大街老慶王府和梅蘭芳故居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溥儀遜位後,我祖父和我父曾攜眷避居天津,分別居住在德租界和英租界自置宅內。不久又迂迴北京府內。我父載振又在城內後海李廣橋東購置一處別墅,取名「怡園」,園內曲徑游廊,幽靜典雅,花木竹石,亭台掩映,林木茂盛,別具情趣。當時我父嫡福晉已故去,他帶著三位側福晉在怡園居住,每隔二三天進府向我祖母問安。我父遷津落戶後,這所別墅賣給了外國教會。
1924年,溥儀被迫出宮,轉年我父即率全家遷居天津,將英租界的兩處住房賣出,購買了太監小德張蓋的英租界39號路一幢大樓(今重慶道55號)。這位遜清第四代慶親王,就在這里度過晚年的寓公生活。
天津的慶王府,佔地七畝多,是一所中西合壁式的三層樓房,後又加蓋一層,作為「影堂」 (祖先堂),包括外圍平房共有一百二十多間。中間為一大廳,四周一圈是正式住房,房外有圍廊。我們全家二十多口,分住在一,二樓,樓東有一大花園。樓外群房和地窨,由男女僕人及其家屬約百人居住。天津的慶王府,室內布置富麗堂皇,一樓大罩棚是天井式方形大廳,面積約有四百平方米,當中懸掛三塊御筆匾額—「寶胄蕃厘」、 「徽猷詡贊」、 「天錫純嘏」。大廳高頂的 正中掛著一對西洋古典玻璃大吊燈。廳堂內擺有兩個紫檀雕刻大長條案,四面擺置鑲嵌螺甸八仙桌椅和日本七寶燒大瓶等。正中為紫檀雕刻大圍屏一座,兩旁分擺大紅雕漆刻人物圓插屏一對,前面設有一座硬木雕花螺甸寶座,旁有一對宮燈,這里好似王府的銀安殿。前面的客廳,過堂除擺設瓷器古董外,壁上掛有康熙和乾隆御筆的大條詩幅,還有蓋有慈禧玉璽的「嘉祉」、 「福壽」大字書幅的鏡框等。府內大廳中,有一座小戲台,寬三米,進深二米,適宜演曲藝節目,平時可以將木料拆散存放在地窨里,用時再搭起。我們家遷入後,從未搭用過這座戲台,每逢喜慶生日舉辦堂會時,就在大廳內鋪地毯演出。
在天津慶王府,我父載振一家繼續過著錦衣玉食,奴僕成群的生活。我父每天總是下午兩點左右起床,管事人在院中大喊一聲「起來啦!」男女僕人立即各執其事。我父洗漱後,就到佛堂燒香拜佛,然後吃早點。食畢,吸食鴉片煙之後,天氣好則到花園內閑逛,玩賞魚鳥花草。他曾養過龍睛魚、金魚、 :天鵝、野鴨、虎皮鸚哥等,特別喜愛養蛐蛐、金鍾子,不惜重金選購,還買了很多精緻的蟈蟈葫蘆,有的是象牙雕刻的蓋。到了冬天,特製了銅質放葫蘆的箱子。後來他還養了幾十種熱帶魚,雇有專人喂養,到日偽統治末期,由於經濟關系,把這些東西陸續賣掉。
我父每晚九時吃飯,飯後喝牛奶吃水果,然後再吸一次鴉片煙。我們晚輩們,每天在他起床後先後進去問安,男的請跪安,女的請蹲安,晚飯後再到他屋裡一起聊聊天,不外是一些家常話。如果外出看戲就提前吃飯,一同前去,夜間一點再吃—次點心即入睡。他在天津二十多年,一直保持這種生活方式。1946年以後,國民黨政府頒布戒煙令,我父年已七旬,他怕國民黨官吏借機敲詐,遂決心戒煙,把多年儲存的—上等煙膏全都倒進抽水馬桶和地溝里,把心愛的貴重煙槍,煙具一並毀掉,不留一點痕跡。
我父最喜觀賞京劇,尤其愛聽尚小雲、譚富英的戲,當時尚小雲、譚富英來津多是在春和大戲院(今工人劇場)演出。尚小雲每次來津,都到府里拜見我父,他見到我父總是請跪安,我父讓他坐,他才就座。我父有時送給他一些禮物,如玉器、牙雕,古玩等,有時也給錢,用信封裝,數字多少我不清楚。尚,譚來津演出,我們全家幾乎每晚都去看戲。中國大戲院落成後,每有名演員來津演出,我家固定訂下頭、二級包廂,各一個。我父也很喜歡看李少春的戲,認為他是難得的文武全才。李來津演出,經常到府里拜望我父。我父很喜歡同他交談,還和他一起照過相。李少春來津演出,常住惠中飯店,我父總是讓廚師做幾樣精緻的宮廷菜餚和小食品送到飯店。由於李少春來津常與我父見面,外間傳聞李是我父的干兒子,實際並無此事。另外常來我家的還有奚嘯伯、張君秋、馬連良、白玉薇、李金鴻等名演員。抗戰勝利後,由於我父年事日高,再加上時局動盪不安,就不去看戲了。當時府內有一間客廳,四壁掛滿了這些著名演員贈送的劇照,有不少是報刊未刊出過或外面看不到的。我父死後,我一直保存著這些照片,可惜在「文革」期間都作為「四舊」燒掉了。
每年我父和我兄嫂過生日,大多是在府內大廳演出曲藝,早年總是請劉寶全,金萬昌等名曲藝演員演唱,如劉寶全的京韻大鼓《大西廂》,金萬昌的梅花大鼓《老媽上京》,樂隊伴奏是五音連彈。後來就請常連安、小蘑菇、趙佩菇、小彩舞、石慧儒等演出。我和我愛人二旬整壽,就由常寶塹等演出,我家還請稽古社科班演出過一次,劇目是張春華的《時遷偷雞》。
1935年是我父六旬整壽,生日那天,在勸業場六樓「天外天」舉辦,壽堂設在共和廳內,並請著名京劇演員演出助興,主要劇目有:朱小義、張德發的《四平山》,譚富英、尚小雲的《四郎探母》,大軸是楊小樓、尚小雲等全部《長坂坡》,最後送客戲是扎金奎的《風雲會》。晚餐就在共和廳內,親朋賓客二百多人。尚小雲曾送給我父一座雕刻精緻的戲台木雕模型,高約五十公分,寬約九十公分,凡舞台上用的桌椅、台簾、幔幛、各種樂器,包括打擊樂鑼鼓、各種聲樂胡琴、二胡、月琴、南弦、九音鑼以及笙、管、笛、簫等樂器模型,共七八十種,精巧剔透,形象逼真,據說是由名琴師徐蘭沅和楊寶忠精心雕制的,只做了這一台。我父非常喜愛,一直擺在廳堂上,保存完好。]953年由我出名獻給了天津市歷史博物館。
府內的男女僕人(包括他們的家屬)共一百餘人,統由府內開支,其中有侍候男女主人的傭人,丫頭及廚師,花匠等。府內樓房西邊的平房是大廚房,主管廚師姓徐,南方人,他手下有十幾人,分別負責面案、墩上和灶上,承擔我們全家和傭人的膳食。每遇家裡人過生日,便由廚房師傅自辦筵席,遇有喜壽大事,還請大飯庄如登瀛樓的廚師到家裡來做。我們家裡人從不到廚房去,吃飯時都由傭人伺候端送。樓房東邊的平房是成衣處,師傅姓董,帶有三、四個徒弟。我們全家的四季衣服都由這個成衣處做,府內圍桌椅靠等都由他們拆換。遇有喜慶大事,全家人以及傭人都做一套新成服,男的是袍子馬褂, 女的是長衫。活多時,臨時從外邊請成衣師傅來幫忙。院內西部有汽車房,我父到天津後,買了兩輛汽車,我父外出看戲,兄嫂外出都乘坐汽車。府內回事處、傳達處有兩個負責人:一人叫張文元,原是六國飯店的茶房;另一人名吳寶慶,充當管事。
府內一切日常生活管理,統由我大哥、二哥夫婦負責。大哥溥鍾,生於光緒二十三年,二哥溥銳,生於光緒二十四年,都是我父嫡福晉索綽羅氏生,幼年都被賞過頭品頂戴。我兩個嫂子都是清大學士那桐的女兒。
我父對晚輩的教育,一直沿襲著**王朝的封建方式,平時除—同去戲院看戲外,不準隨便外出,避免我們與外界、特別是軍政界接觸,也不讓後輩們去學校讀書,就在府內上家塾請兩位老學究教課,課程由《三字經》、 《千字文》到「五經」「四書」。上學先拜孔聖人,見了老師要作揖,下課見了父親也要作揖,而我父對我們的學習情況卻從不過問。
王府生活的經濟來源
我父載振既不懂經商,又不會辦什麼企業,只是靠銀行存款利息和變賣遺產過著不勞而食的奢華生活。1928年經人介紹結識了高星橋,高星橋是煤行出身,又以建房出賣出租謀利,天津人稱為「吃瓦片」的。當時高星橋與正金銀行買辦魏信臣兩家合資,購得英商先農公司兩塊地皮,興建了天津最大的商場勸業場和交通旅館,共計投資九十萬元。因款項不足,通過關系向法國匯理銀行借了一筆低息貸款,他託人要我父投資,我父即投資約三十萬元,歸還了這筆貸款。後來魏信臣退了股,只剩高和我們兩家,高占總額的三分之二,我家佔三分之一。高家用「積慶堂高」名,我家用「鍾銳銓」哥仨人名,成立了新業公司設於勸業場六樓,管理勸業場所屬企業。業務經營由高星橋負責,我父從不過問,我家每年按期拿利息,比銀行存款利息高得多。我父一向不到勸業場,只由我哥哥溥鍾、溥銳每隔一、兩天到勸業場事務所與高家父子見面,場方每月向我家報送月報,屬於四柱賬冊一類,每月都由我們抄寫留底。勸業商場地點適中,落成後各類商戶紛紛到那裡租攤營業,商戶要在場內得到一個好攤位,不但要交高額租金,而且要交付一筆數目可觀的進場費。從1930年到1940年的十年間,是勸業場的鼎盛時期,場內有自營的「七大天」,天華景戲院,天宮影院、天緯球社、天樂戲院、天露茶社、天會軒、天外天屋頂游藝場,勸業場外還有交通旅館和龍泉澡塘,營業都很興旺。約在1935年,用勸業場幾年的盈利蓋起了渤海大樓。在勸業場六樓事務所里掛著一幅貫頂字幅:「勸吾胞與,業精於勤,商務發展、場益增新」,橫看是「勸業商場」四字,不知出於誰的手筆,場前巨大匾額「天津勸業場」,為天津著名書法家華世奎所書。
天華景戲院的興旺是由趙美英、陳蓮舫、梁一鳴、朱小義、張德發等演出連台本戲《西遊記》開始,當時轟動一時,場場客滿,後來成立稽古社科班,是由載洵(溥儀的叔叔)根據「華承稽古」命名的,而且「稽古社」這三個字也是他寫的。稽古社第一科學員以「華」字命名,第二科為「承」字,後又改為「春」字,後來成名的張春華即為第一科學員,李元春為第二科學員。該社曾邀請尚和玉、程繼先、程永龍等著名演員作教師,為京劇界培養了不少人才。至日偽統治後期,由於物價暴漲,勸業場的營業逐漸衰落,我家即不能按期拿利息。抗戰勝利後,高星橋涉漢奸嫌疑跑到上海躲避,由其子高渤海管理,由於貨幣一再貶值,場內商號不能按時付租,業務更是一落千丈,稽古社科班也報散,幾家「天」字型大小,有的停業,有的勉強維持,負債累累,周轉困難。1952年高渤海被捕入獄,我家股金也折價抵債,從此這座巨型商場,變為全民所有獲得了新生。
我父在津,長期依靠銀行存款和利息來維持王府的巨大開支, 日偽後期,偽聯幣貶值,存款一折再折,失去了經濟收入來源。抗戰勝利後,局勢不穩,物價飛漲,王府坐吃山空,經濟越來越困難,只得不斷變賣珍存的古玩珠寶來維持王府的生活和開支。
我父載振逝世後的情況
由於府內經濟日趨困難,時常出現捉襟見肘的情況,因此我父積憂成疾,常和家裡人鬧氣,於1947年冬舊歷十一月上旬病情加重,經西醫潘經蓀和中醫孔伯華診治服葯,均未見效,於十一月二十日下午病故,終年七十一歲。喪禮是由天津「大事全」賃貨鋪魏子文操辦的。由於王府條件今非昔比,喪事不能辦得象過去那樣奢華。靈堂設在大廳內,誦經有僧、道、番(喇嘛)三種,喇嘛是專程從北京請來的。晚間按期舉行放焰口儀式。我們家屬每天早、午、晚三祭,糊制了一些紙人器皿等。親友們接到報喪訃文,都送了祭弔禮,有送經的,送錢的,更多的是送輓聯挽幛,由於我五叔載掄與當時國民黨官員有所往來,國民黨高級軍官上官雲相由載掄陪同到家來弔祭,靈堂中間掛有李宗仁送的橫幅書額;曹汝霖、楊味雲、朱作舟等送了挽幛;韓慎先送的自作的一幅輓聯,下聯是「九泉逢故主,那堪涕淚話山河」。喪事期間,經曹汝霖、朱作舟等人商議,鑒於我父自清帝遜位,歷經民國政府、軍閥混戰、國民黨南京政府、日偽統治時期均未出山,為我父私謚曰「貞」,於是在他的靈牌上寫的是「慶貞親王載振」。我父載振的棺木,是他自己在二十多年前選制滿族沿用的金絲楠「葫蘆材」,棺身紅色繪有金色花紋,棺蓋隆起,兩邊是斜坡,中裝一個木質大葫蘆頭。按清室親、郡王例,應用八十杠夫,當時只用了六十四杠。喪期是二十一天。由於棺柩不能運往王府的老墳地,即暫時浮厝於海口路萬國公墓內。皇帝的墳地稱「陵」,王爺的墳地叫做「園寢」。御賜庚親王府的園寢,在京郊昌平縣的羊城五峰山下,佔地很大,共有大小建築七處,形成一個墓葬群,坐西向東,有神橋、月河、牆圈碑樓,享殿和寶頂式的墓穴。第一代慶僖親王永磷薨逝後,即在此立祖。第二代綿?(三子),綿悌(五子)、綿性(六子)去世後,也都在此建墳埋葬。第三代慶親王奕劻於1917年病故後,又建立了碑亭、宮門、紅牆、享殿和大寶頂一座。在此前一年我父嫡福晉索綽羅氏去世,我父出巨資,歷時六年在北宮北側修建園寢一座,除安葬嫡福晉外,還有意安排自己百年後的歸宿,他於1931年曾筆記其事:「園寢之制,所以安體魄、辨等威、事綦重也。溯自乾隆朝,我曾祖慶僖親王受封分封以來,洎於余身,傳襲已及四世,我祖我考,際遇承平,壽域規模、咸尊程式,罔敢或有愆越。余之襲封,已在改革之後,親藩體制,雖胥沿襲舊章,而時勢遷變,物力艱難,步武先型,力實有所未逮。適於丙辰(1916年)冬,余之福晉又不期先我而逝,此事尤不可緩,故余之亟亟卜築佳城也。舉凡享殿橋道之犖犖大者,悉依定製,修建具體而微,於因時制宜之中,仍寓恪遵成憲之意,惟石券碑樓二事,工費過巨,不得不略事變通,以故生壙之營,不用舊制,俾符親土之義。碑樓則易以牌坊,上飾『貞珉』,用備將來摹刻御賜碑文,以承光寵,庇材鳩工,經始丁巳(1917)冬季,迄於壬戌(1922年)之冬,乃克竣事,需時六載,用銀十二萬五千元有奇,慘澹經營,心力交瘁,余之所以不憚勤劬者,非第圖一己安榮,蓋欲以昭示後昆,且免貽子孫之累也。後嗣視此,尚其思祖考締造之艱,敬承先志,毋俾廢缺,有厚望焉。辛未年(]931年)正月上擀慶親王記並書。」當年我父和我兄嫂還親往祭祖和視看工程。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後,這一帶經常發生戰事,就不能去了。那時,每到年節,護管園寢的負責人到天津府內報告情況,記得那人叫厚倫,可能姓王,每當他來府總要帶些當地土產,如柿子、核桃、栗子、桃等,也不斷帶來墓穴被挖掘、建築遭破壞、殉葬品被盜等消息。到日偽時期,就根本不通音信了。
我是1923年(民國12年)生人,未到園寢去過,只見過碑樓、紅牆、享殿的照片。我父曾對我們說:「這就是我將來的家。」他這一願望未能實現。1983年夏,經我的侄孫金恆績與昌平縣民政局聯系,我與大侄毓定(金靜軒)和其二子恆緒、恆績一起乘車前往昌平縣白羊城宮上村原園寢遺址。那裡前有香爐山,背靠五峰山,墓穴上的寶頂均無,當中主墳已成空洞,棺槨無存,洞內積滿碎石瓦礫。地面的建築北神橋完好無缺,我祖父園寢內的一座碑樓尚存,後面改為一所小學校。此外還剩有幾間房屋,一對石獅子,部分磚牆和角門等。1980年昌平縣政府公布這處墓葬群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另外,在東郊北頂東側娘娘廟附近,還有一處慶親王的墳地,佔地不大,地面也無建築物,原有兩座墳墓。聽家裡老人說,祖父奕劻在未納側福晉時,曾和一女僕發生關系,後來這個女僕懷孕了,按清制,王爵的私生子不能入宗籍,我祖父把女僕關在東廂房,不讓見人,同時讓福晉把腹部墊起來,對外說福晉懷孕啦!後來女僕生了個女孩,就說是福晉生的「格格」。因為這個女僕一直被關在東廂房內,府里人便稱她為「東廂房」,她於光緒二十四年病死,不能入園寢就埋在北頂墳地內。另一座墳墓是誰,我不清楚。1944年我父三側福晉病故,1947年冬我父去世,他們的靈棺先後暫厝在天津萬國公墓(今海口路公園)。1957年公墓改建公園,需將靈棺遷出,經我大哥溥鍾在京與在北頂居住和附帶看管墳地的王慶寬聯系,將他們的靈柩運到北頂墳地下葬。1947年冬,父親的喪事結束後,我們弟兄仍在一起居住。由於解放戰爭形勢的迅速變化,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物價暴漲,大家庭越來越難維持。冬天勉強升起暖氣鍋爐,一天需一噸半煤,負擔過重,只能一天天湊合。我們陸續遣散了一些傭人,最後只剩下不到20人。1648年秋,由外地調來的國民黨軍隊及家屬,看中了這所王府,強令我們立即搬出。我們哥仨被迫分別以高價租賃房屋,各自攜帶幾個傭人匆匆遷出。事出倉促,大宗傢具陳設都來不及變賣。1949年1月天津解放,軍管會接管了王府。1950年起,這座舊日王府成為中蘇友協天津分會會址。
幾則佚事
我父載振與溥儀的關系 我父遷到天津後深居簡出,盡量避免與各方尤其是軍政界聯系。溥儀出宮在天津日租界張園居住期間,我父只在每年溥儀的生日那天,率我大哥溥鍾、二哥溥銳到張園祝賀萬壽。日本侵佔東北成立偽滿洲國,建立溥儀傀儡政權。1935年溥儀30歲整壽,我父派溥鍾、溥銳前往「新京」 (長春),臨行前父親再三囑咐要謹言慎行,盡量少和各方面接觸。後來我父與溥儀便無來往。我父和其它方面的聯系 我父由於喜聽京劇,除經常和許多著名演員見面外,和其它方面則極少聯系,親朋故舊家中有喜壽大事,也只是派我大哥、二哥去。我父初到天津時,袁世凱長子袁克定,每到年節都來我家拜見我父。1940年,偽華北行政委員會王揖唐曾派人來,想請我父出山,我父予以謝絕。送慈禧太後殉葬品事 慈禧生前曾派我祖父把她所珍愛的一件寶物,即用珍珠做的一座珠亭,送到她的陵寢,作為將來的殉葬晶。1978年10月,我隨天津市政協組織的參觀團去東陵,發現慈禧殉葬珍品清單中,並未列有「珠亭」一項,我即向同去參觀的明清史學專家鄭天挺同志述說了我祖父為慈禧送殉葬品之事。據鄭老分析,慈禧一生最愛珍珠,出於她的私慾,派自己的親信送殉葬品到萬年吉地,是很有可能的,而清單中未列此物,不能說明問題真相。參觀回來後,我曾填寫了《滿江紅》詞: 「一代陵群,俱凝結人民血汗。憶往昔干戈動亂,生靈塗炭,大好山河遭洗劫,殘垣斷壁真堪嘆,莽神州滿目盡瘡痍,何時旦?紅日照,乾坤換東風勁,陰霾散,喜古老山陵,青春重煥。翠柏蒼松多蓊鬱,朱甍碧瓦爭光燦,回天力腐朽化神奇,齊歌贊。」 花已經起毛了。原來大名角所穿的行頭也不是嶄新的!這時梅蘭芳和姚玉芙進來了,他們摘下鴨舌帽,脫去西服就立刻扮裝。梅蘭芳的《金山寺》,那天好象添了一些砌末,就更顯得情景逼真,精彩異常。大軸是楊小樓、余叔岩和梅蘭芳的《摘纓會》。 《摘纓會》本不是名角唱的戲。那天是第一次由楊、余、梅合演。以後在北京第一舞台義務戲中,也曾這樣唱過.楊家那次堂會戲到的人不少,今天還記得當時的情景,這也是假地那家花園唱的最後一次大堂會戲。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愛新覺羅家族的王公後裔,獲得了新生。在黨的培養教育下,都愉快地參加了工作,不少人被選為各級人民代表和政協委員,參與國家大事。很多過去隱瞞自己滿族成份的人都恢復了自己的民族成份,特別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的民族政策進一步落實,我們的政治地位和經濟條件又有很大的變化和捉高。我先後在工業企業和民主黨派機關工作,並被選為天津市人民代表,天津市民主建國會委員。我的女兒、侄子、侄女等,有的是幹部,有的在商業部門工作,有的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的四化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貳』 北京最具人氣十大美食街是什麼
1阜成路「超級大飯」一條街。
2慧忠路、大屯路北部的餐飲霸主。
3 霄雲路小資餐廳聚集地。
4萊太後起之秀的美食街 。
5簋街「麻小」活躍的不夜街 。
6蘇州街蓄勢待發的潛力食街 。
7平安大街見證歷史的美食街。
8方庄夜宵火爆的美食街。
9前門老字型大小匯集的一條街。
10廣安門麻辣主打的風味食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