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盟資訊 » 袁家餄餎加盟電話
擴展閱讀
叢林象戶外加盟店 2025-07-15 00:10:28
巴道小火鍋加盟費多少錢 2025-07-14 23:52:06
加盟奶茶奶茶店怎麼樣 2025-07-14 23:34:39

袁家餄餎加盟電話

發布時間: 2025-07-14 21:35:56

『壹』 石家莊十大特色小吃

石家莊,這座古城,以其獨特的風味美食聞名遐邇,十大特色小吃更是讓人大快朵頤。以下是其中的代表:

首先,石家莊的缸爐燒餅,以其香酥脆口的口感,深受喜愛,憑借精湛的製作技藝,榮膺中國烹飪協會「十大名小吃」之一。它選用優質麵粉,藉助火爐的獨特烘烤,形成獨特的風味。

石家莊熏肉,尤其是石門一味,傳承了清朝御廚的傳統,經過腌漬、熏烤等十八道工序,肉質鮮嫩,風味獨特,同樣入選了「中國地域十大名小吃」名單。

無極餄餎,選用新鮮蕎麥,面條筋韌,湯料豐富,北蘇袁家餄餎更是被評為河北省旅遊金牌小吃,展示了石家莊地方小吃的魅力。

趙縣石塔燒餅,百年傳承的薛禮義家秘方,酥軟可口,甜咸適中,是石家莊的代表性小吃。

深澤西河肉糕,作為「美食三絕」之一,肉質鮮美,外酥里嫩,是宴席上的佳餚。

平山油鬼,不僅味道清脆,還承載著民間故事,是平山的特色油炸小吃,歷史與美味並存。

高廟扒糕,以蕎麥面和花椒調料為主,口感綿軟,蒜香十足,是深澤的傳統美食。

金鳳扒雞,百年老店的招牌菜,選用優質雞只,湯汁濃郁,被譽為「中華老字型大小」和「河北特色旅遊名吃」。

正定馬家鹵雞,歷史悠久,曾獲全國優質產品稱號,其獨特配方和口感令人回味無窮。

而趙縣驢肉,以其鮮嫩可口,成為石家莊人餐桌上的常客,更是入選了「石字型大小」傳統美食名錄。

這些美食,不僅滿足了味蕾,更展示了石家莊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貳』 石家莊特色美食有哪些(石家莊十佳傳統特色美食)

一、金鳳扒雞
「金鳳」扒雞繼承了我國扒雞和鹵煮雞的傳統工藝,採用現代工藝與百年秘制配方相結合,產品外型完整美觀,色澤金黃透紅,肉質松軟香嫩,味道純正,香氣撲鼻,品質獨特,產品享譽國內市場。
金鳳扒雞選料精良、製作程序嚴格規范。蛋雞通過沖洗、整理、別致造型等多道工序後入鍋,炸至金黃色,利用陳年老湯佐以十八味名貴中草葯燜煮十幾個小時以上,真空包裝而成。
「金鳳」扒雞曾榮獲「商業部優質產品」、「中華老字型大小」、「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馳名商標」、「河北特色旅遊名吃」、「石家莊游禮20強」、「石家莊商業優秀原創品牌」等榮譽。
二、平山「油鬼」
「油鬼」是平山最獨具特色的風味小吃,是一種油炸食品,色澤金黃,吃起來清脆噴香回味無窮。
「 油鬼」,看起來與油條相似,但其中間作折身狀,似一跪著的小人。炸油鬼製作首先是「兌花」,接下來和面、餳面,第三步「墩條」和餳面,第四步「包條」,第五步「做條」和「擰花」,將包好的「條」擰成螺紋狀。第六步下油鍋炸。期間需用長筷子將油鬼從折疊處撐開。待炸到色澤金黃、蓬鬆飽滿時,即可出鍋。
明清時期,平山老北街的炸「油鬼」曾作為貢品送往京城。每逢大典和重大祭祀活動,知縣都要親自坐上馬車送往皇宮,天黑啟程,早五更趕到,要讓皇上吃到香甜酥脆的「油鬼」。
平山縣「油鬼」製作技藝,已列入石家莊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三、正定八大碗
八大碗是正定特色名吃,具有濃郁北方特色,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據傳,常山趙子龍打了勝仗時,常用四大碗肉菜和一些素菜犒勞將士。將士們退役返鄉後將菜餚的做法帶回老家正定,並且不斷改進。這種四碗肉菜和四碗素菜的形式在唐代時被定型為「八大碗」,並廣泛流行。
正定八大碗包括四葷、四素。四葷以豬肉為主,四碗肉分別精選前膀肉、中肋肉、後臀肉、肘子肉,這四碗肉用的肉料不同,每一碗肉都有名字分別為扣肘、酥肉、扣肉、方肉。四素一般選料為蘿卜、海帶、粉條、豆腐為主。
正定八大碗的特點是葷菜不油腥,素菜不寡淡,與饅頭、大米飯相搭配,吃起來滿口留香,咽下去回味無窮。2007年「宋記八大碗」入選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四、「石飲紅星」包子
石家莊飯店的特色小吃,原名「紅星包子」,後注冊更名為「石飲紅星」包子,是石家莊的傳統特色美食,始創於1969年。
「石飲紅星」包子小巧玲瓏、色澤潔白、皮薄餡足、松軟利口、清香不膩,唇齒留香,外表如同一朵綻放的白菊花。
「石飲紅星」包子選料精細,製作考究。其餡選料選用肥瘦相間豬肉,按一定比例搭配,加入調好口味的料水,精心攪拌製成水餡。麵皮用發面,搓條制劑後,擀成直徑為8厘米,薄厚均勻的圓片,包入餡料,用手指精心捏褶,同時用力將褶捻開,每個包子保證有圓形提褶14個至16個,並且褶花疏密均勻,形如秋菊,最後上籠蒸制而成。
「石飲紅星」包子榮獲多項殊榮:2000年9月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華名小吃」稱號;2016年5月被評為「河北金牌旅遊小吃」、2016年11月榮獲「首屆中國金牌旅遊小吃」稱號。
五、燕風紅腸
燕風紅腸是燕風樓四大王牌產品之一,歷史悠久,暢銷不衰。
燕風紅腸採用傳統工藝配方下料,具有獨特的加工工藝,風味獨特,濃郁芬香。多年來受到大家推崇,最重要的是,選料嚴格、配方精良,口味獨特。製作紅腸選用的是石家莊肉聯廠經過嚴格檢驗檢疫的肥瘦均勻的新鮮豬肉,配以上等綠豆粉芡和秘制特色香料,按一定的比例調製成餡。腸衣採用的是無毒無害的綠色天然腸衣,灌製成型後,入老湯鹵製成熟。有著幾十年歷史的老湯賦予了燕風紅腸獨特的風味,撈出後還要經過一道重要工序,入熏爐用果木熏制,在充分吸收了果木的特殊香味後,色澤紅亮,油潤,散發著撲鼻香味的紅腸就可以和廣大食客見面了,來上一片,回味悠長,為您的餐桌增添一縷亮麗的色彩。
六、無極餄餎
無極蕎麥餄餎俗稱餄餎面。圓條形的細長面條,香噴噴,熱乎乎,很合人們的口味。「蕎麥餄餎黑是黑,筋韌爽口能待客」,這是人們對蕎麥餄餎的贊美。
無極多沙地,曾廣泛種植蕎麥,所以蕎麥面的餄餎、面條、餃子就成為日常的飲食。有時人們還將蕎麥面與紅薯面、榆樹面摻雜在一起吃,這樣更筋道。現在,無極城北的人們在結婚時都會吃餄餎,取其「吉祥長壽」之意。
無極的餄餎在製作時選用新鮮蕎麥現磨、現和、現做,用特製的餄餎床子,將蕎面壓成細而長的圓狀條面,撈入碗中,再潑入多味調料的羊肉、豬肉湯,其特點是條細筋韌,挑起來不斷條,清香利口。
目前,北蘇袁家餄餎發展較快,成為無極餄餎的優秀代表之一,2016年被評為河北省旅遊金牌小吃。2017年被評為河北省「冀字型大小名店」「石家莊名吃」等稱號。
七、趙縣石塔燒餅
趙縣傳統地方美食,又名薛家燒餅、俗稱油酥燒餅,創制於清代,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因打燒餅的主人居住在趙縣陀羅尼經幢(俗稱石塔)腳下而得名。
石塔燒餅以精粉、黃米粉、驢油等配料精製而成,色澤金黃,層次分明,質地松軟,咸香適口。燒餅有甜、咸兩種口味,甜餅餅心拌以紅糖,鹹的上面有芝麻,外酥內軟,香而不膩。
當地,薛家燒餅是石塔燒餅優秀代表。薛家祖上掌握打燒餅的技藝有一個傳說。相傳在清朝咸豐三年,太平軍自柏鄉攻入趙州境內,與清軍在巷內激戰時,有一太平軍受重傷倒在了薛家大門口。薛家在城內是大戶,頗講禮儀,祖上憐其痛、愛其勇,便秘密救治在家。這一兵勇原是洪秀全的面點御廚,有打燒餅的絕活,便傳於薛家,使這種太平天國國宴面點絕活變成了我們今天所品嘗的薛家燒餅。
八、深澤西河肉糕
深澤西河肉糕是傳統地方風味小吃,起源於河北深澤縣西河村,位居深澤「美食三絕」之首。
西河肉糕創始人是清末西河村的李洛提。李洛提出生於清1871年,成年後在當地一家富戶的肉坊里打工,年終東家給每人分了一塊驢肉。由於家裡人多肉少,李洛提只好將驢肉剁成餡,放入澱粉和煮肉的調料,用熱水攪拌均勻,上鍋蒸熟。出鍋後香氣撲鼻,十分好吃。從此,西河肉糕便誕生了。
西河肉糕以綠豆、紅薯澱粉為主料,驢肉、驢油、香油為輔料,以多種調味品為佐料。製作方法是將驢肉切成細粒,用煮肉的老湯將澱粉、肉末、油一並調好,放入盆中,加入調料蒸制而成。
西河肉糕具有色澤紅亮、香而不膩、老少皆宜的特點,已成為深澤縣傳統美食的一張名片。
九、正定馬家鹵雞
馬家鹵雞是正定的特色產品,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老字型大小。始創於清朝初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1901年12月,慈禧太後及光緒皇帝在正定行宮逗留期間,除了游覽正定府的眾多名勝古跡外,還遍嘗了各色風味名吃。其中對馬家鹵雞贊不絕口,稱其香、鮮、嫩,對味又好吃,從此,馬家鹵雞名聲大振。
馬家鹵雞選料嚴格、製作精細。挑選的活雞,要經過屠宰、煺毛、洗凈、除菌、湯煮等步驟。洗凈之後,鹵煮之前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造型,這也是馬家鹵雞的特點之一。一隻翅插入口內,使頭部彎回,另一翅折疊,兩腿別起,爪入膛內,呈琵琶狀。
湯是製作鹵雞的關鍵。馬家鹵雞使用百年老湯,鹵煮的用料有20餘種,煮雞時按雞齡長短定火候。煮好的鹵雞黃里透紅、顏色鮮亮、油香撲鼻、清爽持久、味道醇厚、鮮嫩可口,雞皮油光平展,不破皮、不脫骨、不塞牙、不膩口,久食不厭,老幼皆喜。
十、井陘抿須兒
井陘地方特色小吃,有千年以上歷史。在平山等地又名疙豆兒,因狀如蝌蚪而得名。
抿須兒有豆面、玉米面、純白面、山葯面、紅薯面等多種,製作時要摻上少量白面增加黏性,或者加入一些玉米面或紅薯面。
所謂抿須兒,就是用一個鋤子一樣的鐵器將放在抿須兒床子上的面團「抿」到燒開了水的鍋里,形成一個個像「蝌蚪」一樣的小面須。
做抿須兒其實很簡單,不用手去和面,麵粉加上水用筷子攪起即可。抿須兒的標準是四五公分長,且兩頭帶尖兒,說它像「蝌蚪」,更像「面魚兒」。因為抿須兒面軟和,所以抿到鍋里的抿須兒只要翻個滾兒就可以出鍋了。煮熟後撈出,澆入各種葷素鹵湯攪拌後食用,味道鮮美。其特點是內虛外筋,別具風味。
抿須兒的鹵湯很講究,湯料不同,其味各異。以肉炸醬為鹵湯,柔和香軟;炒酸菜鹵湯,酸滑利口;西紅柿鹵湯,色鮮味美。如果在開水鍋里滾白菜、菠菜或蘿卜片,噴上蔥花(油噴)味道更好,也有在咸飯鍋里抿蝌蚪。

『叄』 保定都有哪些特色美食


保定古為燕趙之地、畿輔之疆、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保定是中國第九大菜系「冀菜」發源地,也是「直隸官府菜」的發源地。從保定歷代文物中的穀物工具、熟食陶器,還有商代的爵,中山國當時的羊羹等,都印證了保定飲食的歷史。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幾種保定非常具有特色的美食。



1、驢肉火燒



保定驢肉火燒的發祥地為保定市徐水區漕河鎮。漕河系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境內河流名稱,漕河鎮以漕河命名。漕河驢肉火燒歷史悠久。相傳,宋代時漕河碼頭有漕幫和鹽幫兩個幫會。漕幫以運糧為業,鹽幫以運鹽為業。雙方為稱霸碼頭,時常大動干戈,最終以漕幫大勝收局。漕幫俘獲鹽幫馱貨的毛驢無法處理,便宰殺燉煮,設慶功宴;再將肉夾在當地打制的火燒內吃。漕河驢肉興起,名吃由此誕生。

2、馬蹄燒餅

馬蹄燒餅相傳在清乾隆年間就已享有盛名。據載,清朝末年,在縣城經營馬蹄燒餅的張氏家族和小街子(民主街的一個村)的張氏家族,名氣頗大,所制燒餅經常被過往商人帶往外地和京城,故"馬蹄燒餅"不脛而走。

3、扒糕

扒糕是用蕎麥面和榆皮面做成的小圓坨,大小如燒餅。蒸熟後,夏天放在冰上鎮著,謂之冰鎮扒糕;冬天則放在爐鐺上,加油炒熱,謂之熱炒扒糕。

4、餄餎面

餄餎面是一種傳統的一種麵食,製作者用餄餎床子(做餄餎面的工具,有漏底)把和好的蕎麥面團、高粱面團(現多用小麥面團)放在餄餎床子里,並坐在杠桿上直接把面擠軋成長條在鍋里煮著吃。

5、茂醬菜

保定槐茂醬菜是歷史悠久的傳統名菜。具有300多年歷史,出產於保定市槐茂醬菜園,早在清康熙十年,就因味道鮮美而遠近聞名。槐茂醬菜腌制方法相當獨特,先選擇品質好的鮮菜,然後配以花生仁、杏仁、核桃仁、姜絲、石花菜等,腌製成各種什錦醬菜,成品咸甜適度,既脆又嫩,是佐餐佳品。

6、鹵煮雞

鹵煮雞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點,屬於河北菜。形美豐滿,色澤紅艷,肉嫩鮮美,軟而不爛,骨脆透香,食後開胃,形態豐滿,味道醇香。

7豆腐絲

被人譽為「豆腐筋」的高碑店豆腐絲,以其濃郁的香味,乳黃的色澤,勻稱的條股而成為獨具一格的地方名吃。相傳,距今300年前當地的賈、王兩家就已經開始做豆腐絲了,隨著食素吃齋的風行,豆腐絲成為素膳中不可缺少的菜餚。清朝在易縣建陵後,帝王公侯赴陵祭祀,嘗及此品,如獲珍奇,遂封為宮廷御膳。

8 烙炸

烙炸是河北省著名的小吃。用綠豆面做成的一種煎餅。將綠豆面用水調成糊狀,在微火上攤成煎餅狀薄片,晾涼後即成。把烙炸切成菱形塊,用開水浸透。把大料放入油勺內,炸成金黃色撈出。黃醬放入勺內,炸出醬香味後,把烙炸放入,加醬油少許。炒幾下,烙炸出勺後撒上薑末即可。成品色澤醬黃,柔軟細膩,香氣撲鼻,味美可口。

『肆』 河北什麼面最火求解答

作為地道的河北人,麵食從小吃到大,吃的最多的當屬面條,似乎一碗面條就是家鄉味兒的最佳代表。
那下面這17碗河北特色面條:
無極北蘇袁家餄餎傳承近百年,到老闆袁建房是第4代,已申請成為石家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北蘇袁家餄餎是用純蕎麥面製作,純蕎麥保質期短,但絕對新鮮,湯清香可口,麵筋道爽滑。
正定正順餄烙百年裡一直遵循祖傳秘方,並不斷改進。一碗餄烙面端上來顏色上要比以往吃過的餄烙要紅一些,入口雜糧味蓋過牛肉味,這也正是這邊的特色。
井陘核桃園拖刀面已被列入市級非遺,這邊的特色在於切面的工具,特製大刀。只見這刀,長約60公分,由刀槽和刀片組成,刀槽的一頭是刀把,另一頭彎下來,在底端鑄成一個圓形平托。因大刀太沉,拿不起來,切面時需握住刀把,來回拖動,故名拖刀面。
趙縣雜面湯,趙縣雜面有三種吃法:腥湯雜面、炒雜面、雜面湯。
無極東關面條東關面條形似餄烙,但與餄烙味道決然不同。另外還有靈壽正宗腌肉面,鹿泉食草堂囫圇,藁城宮面,涼拌莜麵,磁州鹵面,曲周曲面,邯鄲涉縣抿節飯,饒陽金絲雜面,武安拉麵,承德撥御面,手擀麵,豆角燜面等等,各個地方的麵食風味各有特點,口味不同你喜歡哪一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