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加盟 » 有40多家加盟店的老闆
擴展閱讀
小米授權店加盟費多少 2025-08-15 17:07:37
穆記炸串加盟店 2025-08-15 17:01:30
四川香鍋加盟費是多少錢 2025-08-15 16:49:54

有40多家加盟店的老闆

發布時間: 2025-08-15 14:30:09

『壹』 湖南最大隱形富豪:開出15000家小賣鋪,靠服務窮人賺大錢

湖南最大隱形富豪:開出15000家小賣鋪,靠服務窮人賺大錢

推薦語:幾個月前,中國最大的生鮮實體零售商——永輝超市、生鮮食材B2B運營商——美菜網,以及基於低線生鮮市場最大的社區團購運營商——興盛優選,三家企業的掌舵者成為了湖畔大學的「同學」。

然而,相對於永輝超市和美菜網來說,芙蓉興盛在資本市場確實很少「露面」,而很多人也都不知道,其背後的大老闆岳立華其實也是個正宗的湖南人。

作為中國零售業的領軍人物,岳立華堪稱真正的白手起家,他沒有顯赫的家世,更沒有優越的 社會 關系,他唯一擁有的就是敢打敢拼的勇氣和敏銳獨特的眼光。

那麼,芙蓉興盛又有怎樣的實力,竟然可以媲美永輝等零售巨頭?

相信很多在廣東待過的朋友都知道,芙蓉興盛其實是較為「低端」的連鎖便利店品牌,其門店主要是開在一些邊遠地區或是一些大城市的城中村,可以說做的就是服務窮人的生意。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芙蓉興盛的老闆岳立華卻成為了湖南的大富豪:芙蓉興盛在全國開出了超過15000家的加盟門店。

不過芙蓉興盛不是上市公司,所以我們無法得知它具體營收和利潤是多少。

但是大家可以側面的想像一下,15000家便利店每天可以賺多少錢。

或許很多人說,這15000家都是加盟店,所以岳立華賺的錢都是加盟費而已,按照芙蓉興盛2萬塊一個的加盟費用,那麼加盟費板塊芙蓉興盛的獲利不過3億,這個財富量相比於很多富豪來說,並不算太富有。

但大家可能忽略了一個關鍵的地方,芙蓉興盛所有的商品配送都是由總部統一調配的。也就是說,本質上岳立華的芙蓉興盛還是背後的大老闆,因為他是最頭部的供應商,這其中的利潤可想而知。

岳立華的發家致富之路

岳立華出生於1973年,湖南益陽人。他家裡有7個兄弟姐妹,岳立華則是家裡最小的一個。按理說,他應該會受到父母的偏愛,可是因為家裡實在太窮,在其小時候經常會遭遇餓得吃不上飯的情況。

直到父母攢錢開了一家雜貨店,家裡的日子才真正有了好轉。

或許是受到父母親的影響,岳立華認為可以把小賣鋪生意繼續做大,2001年,岳立華創辦了芙蓉興盛這個零售品牌。

為了切實方便更多老百姓的生活,岳立華轉換思路,把800平米的大店一步步縮小到80平米的小店;為了幫助更多小夫妻創業,他從直營改成了加盟,只要掏2萬塊錢,就可獲得一站式開店支持。

到2019年,芙蓉興盛開出15000家店,覆蓋16個省,累計幫助五六萬人實現了創業夢。

而且,早在2014年,芙蓉興盛就成立了興盛優選轉型電商,雖然其中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但最終 探索 出來的「預售——自提」模式大獲成功,陸續獲得今日資本、騰訊、春華資本等的投資,如今興盛優選的估值已經達到了40億美元,成為了一個新興獨角獸。

不知道大家對此富豪怎麼看呢?

『貳』 胖哥倆一年投資超40家公司,這些公司的應收情況如何

胖哥倆是一家加盟連鎖店,在短短的一年之內就投資了超過40家的公司。由於很多網紅都喜歡在胖哥倆打卡,所以說胖哥倆的熱度漸漸的有所提升,甚至成為了大家的打卡勝地。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胖哥倆的公司收入情況非常的好,在這幾年期間越來越火。可是卻沒有想到就是一個這樣的加盟連鎖店竟然被曝光了一些食品安全的問題,而且這些安全問題也是非常嚴重的。

侵犯相關權益

土豆是肉蟹煲當中使用最多的一種食物,可是胖哥倆的廚師在明知土豆已經變質了的情況下還毅然決然的使用。這樣的做法對於消費者而言是非常不尊重的,並且也侵犯了消費者的相關權益,而且有很多消費者表示自己在吃完了肉蟹煲以後都出現了身體不適等症狀。因此有關部門正在調查當中如果發現了非常嚴重的現象的話,那麼胖哥倆還有可能會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叄』 一尊皇牛企業簡介

「一尊皇牛」是陝西一尊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一尊企業)持有並經營的連鎖餐飲品牌,以肥牛火鍋為核心產品,以豐富民族餐飲火鍋文化為目標,在創始人曹萬勤董事長的帶領下,一尊企業經過十年的創業和發展,已成為投資管理型集團公司,擁有餐飲火鍋連鎖、培訓學院、肉類加工基地、物流配送、洗浴酒店、裝飾工程、茶業等多個產業體系。

公司自2003年初啟動肥牛火鍋特許經營業務,截至2011年,已經擁有40多家直營店和60多家加盟店,遍布陝西、山西、江蘇、浙江、福建、河南、河北、山東、吉林等省市。一尊企業以「一尊皇牛」為核心品牌,與多個品牌共同發展,如「三食六趣」、「X-Power一尊皇牛」、「牛博士」、「摩登假日」等,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一尊企業在發展的同時,不忘回報社會,積極參加各類公益活動,與各分公司所在省、市各級慈善單位合作,為孤、殘、兒童等社會弱勢群體提供資助、奉獻愛心。在汶川特大地震災害期間,一尊實業心系災區,組織抗震救災募捐活動,捐款總額達到30多萬元,並累計捐款100餘萬元。

一尊企業提煉出成熟的企業發展五大保障體系:品牌體系、產品體系、管理體系、人才培養體系、物流配送體系。品牌體系方面,一尊企業注冊了「一尊皇牛」、「X-power一尊皇牛」、「三食六趣」、「牛博士」、「摩登假日」等商標,並投入大量品牌推廣費用,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滿足消費者需求。產品體系方面,在肉品原料採集上,公司專注於品質,集養殖、屠宰、加工、包裝為一體,通過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綠色環保食品認證,為公司下屬的全國各店提供優質優量的原材料。管理體系方面,公司形成了獨特的企業文化,以誠信、創新、協作為企業精神,並尊崇「忠、義、信、智、仁、勇」的關公文化,保障公司整體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人才培養體系方面,公司實行軍事化管理與培訓,為公司及各店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物流配送體系方面,公司擁有自主的物流中心,集采購、加工、設計、製造、配送為一體,實現優質高效配送,從而實現資源穩定供應,減少商流環節、降低管理成本。

一尊企業經過多年的經營運作,屢獲殊榮,在國內餐飲行業位列百強。自2005年以來,一尊企業和「一尊皇牛」品牌連續多年被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授予「中國特許經營連鎖百強」、「中國餐飲連鎖行業十大標志性品牌」、「中國十佳最具競爭力餐飲連鎖品牌」、「河南省著名商標」、「AAA+級質量信譽資質單位」等榮譽。在科學實用的體系和高效務實的精神指引下,一尊企業必將不斷創新,穩步前進。

『肆』 順溜刀削麵創始人鄭宇:面通天下,打造世界刀削麵品牌

山西刀削麵居於中國五大麵食之首,同時也是山西人的重要名片,這也是鄭宇當初選擇刀削麵作為創業品類的原因。

順溜公司創立於2005年,是經營山西刀削麵,山西地方特色小吃的一個快餐連鎖店。創始人鄭宇先生白手起家,創辦了「順溜削麵」品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公司現擁有全國連鎖店130餘家,目前在山西和上海有40多家直營店,全國還有80多家加盟店,已成為山西刀削麵領軍企業。

「今生做好一碗面」,這是山西順溜刀削麵的企業宣傳語,也是創始人鄭宇的信念准則。為了不斷向它靠近,順溜削麵不僅從原材料的選料上用的是內蒙河套地區的高筋特澱粉,更主要還是從工藝上面,通過和面三光、三揉、三醒,讓面分子和水分子充分的結合,這才做出了有筋道,口感好的「一碗真正的好面」。

鄭宇表示,順溜刀削麵堅持順溜生產、順溜培訓、順溜銷售的三大發展戰略,以及產品標准化、操作流程化、生產規模化、管理科學化的經營思路,為減少製作過程的無序化,在汲取長期對刀削麵工藝的標准制定、實施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順溜與商務廳、烹飪協會共 同擬定了山西刀削麵製作標准規范。只用短短幾年,就從一個30平米的小店,發展到旗下擁有加工配送中心及全國五十多家分店,日接待客流超過兩萬人次的中式快餐連鎖店。刀削麵標準的制定與實施,既是傳承, 也是保護,更為了發展,向外界展示山西刀削麵的名片,也標志著山西刀削 面標准化工作邁入嶄新階段。

「弘揚山西麵食文化,傳承晉商立業精神」是順溜削麵的企業使命。談及資本,鄭宇說道:「我覺得餐飲企業和資本的結合,他這是個好事情。核心的問題在於資本和餐飲企業家的價值觀能不能相同」,餐飲企業引進資本以後,既能推動企業的這個快速的發展,同時也能提升這個餐飲企業的這個抗風險的能力。企業家應當學習怎麼去把這個度把握好,怎麼能讓企業健康的,長久的活下去。

除此之外,順溜刀削麵取得如今的好成績也離不開公司以「共同努力,共同成長,共同致富」為原則。旨在給員工打造一個「高高興興工作,快快樂樂生活,輕輕鬆鬆掙錢」的創業平台;以「安全穩定、創新發展」的思路,實現「打造千家順溜,成就萬人夢想」的美好願景。鄭宇表示,為顧客謀幸福,為員工謀幸福是順溜的價值觀,而他也一直秉持著這樣的初心去繼續將順溜發揚廣大,為社會、為客戶群體做貢獻。

說道餐飲內卷現象,鄭宇有著十分獨特的見解。他認為真正的內卷實際上就是一個企業老闆格局和思維意識的突破。「只有我們打破了自己的認知邊界,提高了自己的格局和意識,那你這個企業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企業之間的模仿,最後的競爭是一種品牌的競爭,也就是企業文化的競爭,也就是老闆格局和認知力的一種競爭。所以說我們需要餐飲內卷的核心是讓老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認知和胸懷格局。」

面對當下的疫情常態化,餐飲行業也在經歷著史無前例的嚴峻考驗。順溜作為一家山西本土的餐飲品牌也不可避免受到了不小的沖擊。然而,順溜削麵卻在鄭宇的帶領下走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條道路,那便是:改心、改革、改命。

「改心」旨在不忘初心,明心凈心。鄭宇開始將關注點從賣產品中脫離,轉變到愛客戶之上,將目光轉向企業之「心」。第一顆「心」,初心。順溜的初心,是「吃得好、吃得起」的一碗面。第二顆「心」,孝心。順溜將中華傳統文化之中的孝道文化,以「孝順之心」切入企業文化中,以客戶為衣食父母,「孝心」--唯有以顧客之心為心,做利益人心之事。第三顆「心」,雄心。如果說發掘企業之心,是「修身」;以顧客之心為心革新企業是「齊家」;引領本地行業促成新氣象為「治國」,那麼順溜就還有一個「平天下」的「雄心」。

「改革」旨在從賣產品,到愛客戶。在改造升級的過程中,順溜圍繞著「從賣產品,到愛客戶」這一宗旨,在不斷嘗試調整之後,最終確定了「27字」心法「345」方針,即——

「27字心法」——全品類,全時段,全客群;吃得起,吃得好,吃得飽;環境好,產品好,服務好;

「3大免費」——米、面、粥免費加!4款小吃,免費吃!8種小料,隨意調!

「4大優惠」——3.6元粥品,管飽喝!4.6元小菜,隨便拼!6.6元麵食,任意續!晚9點後菜、粥,半價!

「5條便民服務」——免費提供手機充電、免費提供熱水、免費提供應急醫葯箱、免費提供打氣筒、免費提供微波爐加熱服務。

通過「27字」心法「345」方針升級改造,順溜正將每個門店變成有美食、有服務、有愛心的「社區幸福型服務站」。鄭宇希望,通過這樣的改造,為社會和民眾做一些事,在疫情的經濟嚴冬中,送出一份走「心」的溫暖;在新時代的盛世光芒中,添上自己的光。

「改命」旨在心靈鏈接,與客共舞。順溜開設董事長直達號,與一線員工以及客戶直接觸達,心與心的進行鏈接。

在後疫情時代下,鄭宇認為餐飲人自救應當以客戶為中心出發,更為敏銳、精準地感知顧客需求,並針對痛點需求提出差異化的解決方案,進行經營改造。所有品類、場景,內容都值得重新考量與深入,找到自身的差異化特色和細分品類、場景,不斷對產品、效勞、品牌進行精進,

『伍』 棄醫從商的越南咖啡大王鄧黎原羽的創業故事

棄醫從商的越南咖啡大王鄧黎原羽的創業故事

提起越南,多數人不會想到咖啡。但這個東南亞國家早在2012年就成功超越巴西,成為羅布斯塔咖啡(較便宜,主要做即溶咖啡)最大出口國,咖啡總出口量近年來也一直保持在世界前三名。把鄧黎原羽(DangLeNguyenVu)譽為越南這個咖啡大國的代言人,一點不為過。

把鄧黎原羽(DangLeNguyenVu)譽為越南這個咖啡大國的代言人,一點不為過。他創辦的中原咖啡集團(TrungNguyenCorp.)是越南最大的咖啡零售商,集團業務已拓展到中國及東南亞市場。按照鄧黎原羽的計劃,未來幾年,集團業務還將快速增長,到2016年底集團銷售將達10億美元。

A.財富歷程

“棄醫賣咖啡,母親大哭了一場”

中原咖啡總部位於胡志明市最繁華的第一街區,轉角不遠處就有一間中原連鎖店。在越南大大小小的城市,到處是這位咖啡之王的“領地”,直營店40多家,還有1000多家特許加盟店。和星巴克等美式咖啡店一樣,中原咖啡所有的連鎖店都是相同的風格:亞熱帶的綠色植被隨處可見,咖啡桌椅則是深棕色的。

越南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對於財富一向諱莫如深。但中原咖啡的老闆鄧黎原羽行事卻張揚不羈。這位越南排名前五位的富豪,40歲開外,光頭,喜歡賽車、騎馬,在辦公室內擺放著一台考究的咖啡機,牆上貼著格瓦拉的頭像,屋子裡還有一輛哈雷摩托車。他在自己的咖啡庄園里養了120多匹名駒,做派和歐美富豪毫無二致。他喜歡在瑞士雪山腳下觀察星巴克的.連鎖模式,在以色列農庄內研究灌溉技術。他還去麻省理工學院演講,並多次主持國際會議。

鄧黎原羽出身農村,全家只能供養一個孩子上大學。於是,姐姐主動輟學,他則考進了西原大學,攻讀醫學。讀大學時,鄧黎原羽和同學都很喜歡喝咖啡。越南的咖啡文化源自19世紀法國殖民時期,咖啡早已成了當地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不管男女老少,人人都愛喝上一杯冰咖啡。

1996年,25歲的鄧黎原羽看中了咖啡將是越南最有潛力的產業,“就想棄醫從商”。母親聽說後,大哭了一場。

在鄧黎原羽看來,母親對他影響最大,“她在瓦磚廠做工,從小我沒事也會去那裡幫忙制磚”。此時,鄧黎原羽的醫科已經讀到了大四,全家對他的決定甚為不解。他承認創辦中原咖啡集團整個過程中,“就數這一段時光,最為艱難”。最終,父母還是同意了鄧黎原羽的選擇。“親情能戰勝一切。”

“我從包裝和分銷上,都和別人不同”

1986年,越南啟動經濟改革,經過十年變革,1996年鄧黎原羽創辦公司時,“到處充滿了活力,只要你敢想敢幹”。他之所以選擇在越南大叻省的邦美蜀創業,是因為越南中部的高原地區天生就是咖啡沃土,盛產阿拉比卡(Arabica)和羅布斯塔(Robusta)兩種咖啡豆。這里是全球十大最佳咖啡產地之一。

一開始,鄧黎原羽用200美元買來一台咖啡烘焙機,在同學的幫助下租了一個小房間,並將招牌做成TrungNguyen(意為“中原”,當地少數民族的名稱)。他想靠賣咖啡來改變當地的貧困。

手上沒有資金,鄧黎原羽就採用“借雞生蛋”的方法,挨家挨戶去游說咖啡種植戶提供咖啡豆,等他賣出咖啡後再分成。免費原料集齊後,他一個人接電話、烘焙咖啡、騎著自行車去交貨。當時,也有許多人跟他一同起步。“別人笑話我,怎麼給公司起了如此宏大的名字?”

但僅僅6個月,他的中原咖啡就超過了別家的銷量,送貨的自行車也變成了摩托車。主要是他觀察到,當時越南咖啡壓根沒有品牌一說。“而我從包裝和分銷上,都和別人不同。”比如,中原咖啡不用真空包裝,因為真空會影響咖啡的香氣。

鄧黎原羽還是越南“特許經營”的先鋒,他給中原咖啡設立了統一的品牌、質量標准,並大力推廣。如今,中原咖啡公司已擁有3000名員工、以及卡車車隊,還是越南加盟店最多的公司,並已登陸海外市場。

在鄧黎原羽的計劃中,通過在紐約、波士頓等美國大城市開設咖啡店,“要將中原咖啡70%供應國內、30%出口的比率倒過來。”他還計劃在美國尋找合作者,把公司15%的股權出售給投資方。“未來,這一比例可以達到30%。”

B.財富理念

打造最頂級咖啡叫板跨國公司

中原咖啡中的頂級品種Legendee,來源於“野鼬咖啡”,是鄧黎原羽的得意之作。據說,早年越南的野鼬喜歡在田野摘吃咖啡豆,但又無法消化,只能通過分泌某種特殊的消化酶加以排出。第二天,咖啡工人便會從野鼬糞便里尋找完整的咖啡豆,洗凈曬干後佐以奶油烘焙,最後生產出類似巧克力風味的咖啡。由於工藝特殊、產量稀少,因此越南野鼬咖啡價格昂貴,和印尼的麝香貓咖啡一同被視為世界頂級咖啡。

鄧黎原羽生性愛動腦子。他後來專門請來德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以特殊的配方模擬出野鼬體內的消化酶,開發出咖啡因含量較低的Legendee,讓人們不必再經過野鼬的糞便,也能炮製出全世界最棒的冰咖啡。

談到2013年2月首次在越南開店的星巴克,鄧黎原羽不以為然,“它最厲害的是講了一個深入人心的故事。”他說,“但是他們賣的不是咖啡,那隻是一杯加了咖啡味的糖水而已。它難以改變越南傳統的咖啡文化。那些去星巴克的人只是想顯示他們的時尚品味,但如果你想品嘗真正的越式咖啡,就得到我們這里來。”

不過,和許多生產咖啡、可可、蔗糖的國家一樣,越南賺的錢只有咖啡產業的零頭。鄧黎原羽算了一筆賬,“通常,全球咖啡產業每創造20美元產值,咖啡豆種植國只能分到1美元。而大多數利潤,都落入了雀巢和星巴克之類的跨國公司。”他決心“打爛”舊秩序。他預計,今後15年內,如果提高咖啡豆生產力,在咖啡豆的烘焙和包裝上提高附加價值,越南應該可以從咖啡生產中獲利200億美元。

以生態種植推廣“新咖啡主義”

鄧黎原羽每天都要喝10杯咖啡。幾年前,他到德國買下全球最大咖啡博物館,將其全盤移植到越南邦美蜀,規模則擴大了5倍。“我要把這里打造成全球咖啡信徒的聖地。”鄧黎原羽說,“全球可是有2億人每天都要喝咖啡。”

在邦美蜀,鄧黎原羽還擁有一家佔地面積達500公頃的模範咖啡種植園。偌大的庄園中,人們可以觀看製作咖啡的全過程——從咖啡豆種植、培育、收獲到加工。

鄧黎原羽花了大價錢興建這個種植園,連肥料都從芬蘭進口。幾年前,他去以色列考察,發現當地的滴灌系統不僅節水省力,而且十分高效,當即引進。現在,他還開始免費給當地的咖啡種植戶安裝這套系統。“以前我們的咖啡每公頃產量為800多公斤,安裝這種系統後的第二年,我們的產量提高到1200多公斤。去年我們全年的產量更是飆升至2040公斤。”種植戶馬宗說。

不只是咖啡,鄧黎原羽還把這種生態庄園的模式推廣到了Dalat紅酒、PhuQuoc魚露、BinhThuan火龍果、CanTho皇家五號柚等越南農產品,哈佛大學教授彼得·提莫將這些做法定義為“新咖啡主義”。

未來,鄧黎原羽有意在亞洲和非洲等落後地區推廣這種綠色農業模式。顯然,鄧黎原羽把咖啡當作了越南的“軟實力”,“如果基於咖啡的綠色農業生態模式經過研發之後在全球推廣,越南就能在全球經貿領域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彼得·提莫對此深有同感,並指出綠色農業模式應該成為越南經濟轉型的重點。

彼得·提莫評價鄧黎原羽,“看起來他就像一個越南經濟大使”。

;

『陸』 有沒有這樣一句話:「人類從燒烤步入文明」這個是不是小不點燒烤的廣告語

是的

看看如今中國燒烤的領頭羊,小不點燒烤老闆的創業故事!

胡繼文簡歷:男,漢族,1974 年2月出生於河南信陽,小學文化。1991年來到包頭打工,先後做過沙場小工,包鋼下夜工等工作。1993年,年僅19歲的胡繼文懷揣50元,支起了屬於自己的燒烤攤,歷經艱辛和磨難,以超常的精神和韌力,並獨特的文化理念和創新精神,繼承和發展著鹿城的燒烤文化,一步步的走向成功。2004年正式創辦內蒙古小不點餐飲連鎖有限公司,任董事長,至今「小不點」公司已在全國擁有40多家加盟連鎖店,並涉及小吃城和便捷酒店等其他產業,成為內蒙古地區名聲響當當的餐飲連鎖公司。
胡繼文的人生格言:人的一生,不需要追求做多少大事,只把一件事做好就行了。
「小不點」的企業文化精髓:感悟火的魅力,傳承火的精神,把事業從「小不點」做成巨無霸。
人類最早的燒烤起源應該是一致的,只是後來的發展方向不同而已。相對而言,中式燒烤的進化程度更好一些,中式燒烤的形式、處理食品形態,和原始社會有很大的差異;中式燒烤的祖宗,該算是新疆的羊肉串了,而對中式燒烤貢獻最大的莫過於內蒙和東北燒烤了,尤其在內蒙地區,燒烤逐漸成為餐飲業的主流。而在我們鹿城,最近十多年,有一批傳承著民族燒烤事業的人物,其中成功的就有「小不點」的創始人胡繼文,他以自己獨特的文化理念和創新精神,繼承和發展著鹿城的燒烤文化,成為鹿城燒烤業的領軍人物。
20多年前,由於家庭貧寒,年僅14歲的胡繼文小學輟學了,第二年他便離開家鄉河南信陽,開始了他的闖盪之路,深圳、上海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最後,是鹿城這片熱土接納了他,使他開始了創業的第一步。
八十年代末,改革開放的大潮席捲中國,為了尋找改變命運的出路,大批農民工湧向南方城市打工。胡繼文村也有幾個年輕人出去了,節假日回鄉的時候,他們無論是從衣著上還是言談舉止上,都給村裡人帶來了一股新鮮的風氣。這給胡繼文觸動很大,於是,出去闖一番天地的想法在他的心裡滋生,當年,他便從小學輟學,瞞著父母獨自一人帶著鋪蓋卷上了深圳。
胡繼文把深圳想像像天堂,但一踏入就感覺不是那種。當時深圳剛改革開放,滿世界是工地。他年紀小,頭一天找了十多個工地都不要他,晚上在馬路邊圈了一宿,第二天也是一樣,無奈第三天只好往回返了。到家後還讓父親給痛打了一頓。深圳之行雖然失敗了,但他還是不甘心,不久,他跟上一個表哥到了上海一家造船廠,當油漆工,每天刷造船底面,刷塗料,一天掙5塊錢,嗆得暈頭脹腦的。幹了兩、三個月,皮膚過敏,實在撐不住了,又回家了。後來家人包括認識他的人,都覺得他有點淘,農活不愛干,出去也不行,瞎折騰。在家幹了一年多的農活後,他又來到了包頭。
胡繼文臨來包時只揣了一個同學的電話號碼。可他一下火車就懵了,號碼丟了,沒找著同學,在包頭呆了一天。正准備要返回的時候,在火車站附近有個沙石坑子,幾個老闆在那招工。他好奇的湊上去問怎麼招工,有什麼條件,老闆說沒條件,只要能幹活就行。他就去了,一個扁擔,兩個籮筐,一個大板鍬,還有一個篩子,在沙坑篩沙子,那年他16歲。篩沙子的活辛苦那就不用提了,幹了兩個來月,扁擔把肩膀給磨壞了,先起了繭,又起瘡,碰一下都鑽心的疼。再幹下去肩膀就廢了,有一個拉料司機看在眼裡,說小夥子你幹不了這個活,這是我們成年人乾的,我給你找個清閑點的活,下夜。於是,他到包鋼一個單位下了三年的夜。
有一年冬天,他和幾個哥們到包鋼招待所附近的燒烤攤吃了頓燒烤,大冬天,穿著棉鞋在雪天里吃燒烤感覺特別好。他的班長的哥哥也搞了一個燒烤攤,有一天,班長跟他說,你下夜沒事,別在這加班了,幫我哥去。於是,他開始幫班長的哥哥開燒烤攤。幹了有半年,有一次晚上熬的實在受不了,在回去的路上騎著騎著自行車就睡著了,一不小心掉進一個地坑裡,地坑太深,沒爬出來,第二天早晨有一個掃大街的工人把他拽出來了,回到包鋼上班時,鍋爐水沒燒開,衛生也沒打掃,領導一怒之下把他開除了。
下夜的工作丟掉了,走投無路時,班長的哥哥說你也自己干燒烤攤吧,他就開始焊爐子,做凳子,投入了50塊錢,頭一天賣了20塊錢,掙了10塊錢。這是他創業掙的第一筆錢。
胡繼文的燒烤攤一擺就是七年,這七年真是不堪回首。當初他離開包鋼後,每天還回下夜棚睡,但是到冬天過後,領導發現了,徹底不讓他睡了。友誼市場有個賣傢具的地方,白天把傢具帆布拉開,然後夜裡把帆布下了,他沒地方睡,就在那裡面睡。天熱的時候肉沒地方存,沒錢買冰櫃,他就認了一幫顧客,誰家有冰櫃,就給誰吃燒烤免單,然後半夜上人家敲門取放肉。這樣過了二年多,他才有錢租房買冰櫃。
當時燒烤攤互相競爭的挺厲害,胡繼文的願望就是做到最大,最好,但搭個臨時氈房,夜裡搭,白天收,遇到刮風天特別不方便,正好馬路對個有一移動板房,一問價年房租8000,可他還是咬牙租下來了,經過簡單的裝修,買了幾張桌子,支個小火坑,一開業就特別火。後來他又建了一個大鐵棚,並增加了沙鍋等品種,開始了真正的原始積累,並帶動自己的弟弟和朋友們一同建棚干燒烤,組成了燒烤一條街。
到了2001年,鐵棚子所在的街道面臨改造,所有燒烤鐵棚均要拆除,大部分干燒烤的都回了鄉。但胡繼文卻不甘心就此罷手,此時他已把燒烤作為自己的人生事業來追求了,他要開大店。於是,他把現在華聯海德漢堡那個地方租了下來,仿肯德基的特色進行裝修,並首開了鹿城餐飲業晝夜24小時營業的先河,開業第一天就火爆異常,原備好的材料及桌椅不夠,只能現去買。但好景不長,政府招商,燒烤店污染厲害,政府讓遷走,考慮再三,他大膽的把原永和豆漿店即現在的小不點總店盤了下來,同時接收了其經營的所有產品項目和人員,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超越。
中國的燒烤文化源遠流長,但現代文化的燒烤理念卻遠不同於原始文化。在創業的過程中,胡繼文不斷地在思索,如何在繼承傳統燒烤文化上進一步創新,使「小不點」即擁有傳統燒烤文化的底蘊,更適合現代餐飲的思想和潮流。
在進行燒烤創業的過程中,胡繼文一直在不斷地創新。他不斷地在思索,如何在繼承傳統燒烤文化上進一步創新,使「小不點」即擁有傳統燒烤文化的底蘊,更適合現代餐飲的思想和潮流。
當時,社會上流行吃啥補啥的說法,胡繼文就留心一些羊的下腳料,在一個顧客的啟發下,他打出了 「要想青春永葆,吃點鞭蛋最好」的 廣告語。把一些人們不敢吃的下腳料,精心琢磨著燒烤出來,結果贏得了顧客的歡心和肯定。
他經常買肉,一個偶然的機會見賣羊肉的把肉筋拌了涼吃,就琢磨著把這東西也烤著吃。他第一次嘗試著串了一百串,當天就賣完了。有個顧客連吃30多串,效果特別好。他從此大受啟發,便天天去收羊筋,把個不值錢的廢料變成了寶貝。當其他搞燒烤的知道了這個秘密後,羊筋的價格便一路暴漲。
除此,他還在燒烤的爐具上、燒烤的用料上進行許多新的革新,特別是他較早的倡導並帶頭使用電烤,使這一綠色燒烤的理念逐步深入到鹿城燒烤業。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一個多元價值的文化時代,燒烤文化也從現實主義出發,以進取的姿態拓展它的文化與經濟疆域,特別是燒烤的經營方式,也在向著兩個方向分裂,其一是仍保持街頭巷尾的燒烤,其二是飯店式集約化燒烤。而胡繼文,在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積累後,其經營方式便開始向飯店式集約化、連鎖化的現代企業制度飛躍。
胡繼文在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積累後,便想著如何把自己的事業做大,總店開起來之後,便有人要求加盟了。他看到小肥羊、韓師傅啊,都已經有加盟連鎖店了,便也開始和一些搞餐飲的朋友探討搞連鎖。有人建議他先與廣告公司合作包裝公司和品牌,於是,他接觸了雙子廣告公司,並與之開始了合作。他希望通過廣告公司把「小不點」這個品牌更規范化,然後進行加盟連鎖這樣的經營模式。但,由於種種原因,合作頭一年雙方嘗試加盟連鎖放出的10來個店鋪,試運營一年總體虧損,合作失敗了。後來,他經過好長時間思考,不是這個思路不好,而是這種操作模式有問題。於是,以後他經常走出去,看別人的大公司怎麼操作,甚至經常扮演一種加盟商的角色,看他們的理念及操作,小肥羊、肯德基等他都去探討過,從他們身上學了不少東西。同時,他又申請注冊了自己的商標,並在短短的幾年後就成為了本市及內蒙的知名商標,為「小不點」品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4年,胡繼文正式注冊成立了「內蒙古小不點餐飲連鎖有限公司」,建立起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大力發展休閑快餐、商務快餐,所屬經營場所全部晝夜24小時營業。小不點躍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連鎖店在全國開到了40多家,並涉及小吃城和便捷酒店等其他產業,最遠的開到了雲南、上海,成為內蒙古地區名聲響當當的餐飲連鎖公司。
胡繼文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二次飛躍。
胡繼文和「小不點」的今天,再次向世人昭示了當今社會創業者成功的決定因素———遠大的理想、正確的戰略發展方向、團隊協力同心的意志、超強的掌控力、精細化的管理和誠實守信勇於擔責的經營理念。
要理解「小不點」快速興盛的要訣,就不能不研究胡繼文嚴密務實、卓有成效的管理成就。在經營上,他面對大市場大戰略大視野大胸懷,抓住大時代千載難逢的機遇,借勢內蒙古大草原的產業資源優勢,積聚優秀人才,引領精銳團隊,掌控調配運作優勢資源,做成大企業,搭建事業大平台,創出大品牌、大業績。
在對待員工理念上,他有一個很樸素的思想,他認為:對待員工就是要親,就是要好,就是要為他們著想。這樣才能留住人才。因此,他不拘一格用人才,聘了一批職業經理人,幫自己搞經營,並向他們學習經營和管理。作為企業家,他格守誠信經營的原則,勇擔社會責任,在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時,它帶動全公司員工捐款,平時,他還積極扶助貧困失學兒童,贏得了良好的社會信譽。
他輔以科學務實的精細化管理,構建起現代企業運作機制,因時、因地、因需、因人而動的處事風格,更多可預見、可掌控的從容不迫,更多可持續的良性擴張和較高收益,面臨各種風險時,輕鬆快速化解的能力;「小不點」不僅贏得了昨天和今天,贏得區域和國內市場,而且必將贏得未來更廣闊的國際市場的大發展。
胡繼文帶領「小不點」從街邊攤到帳篷再到鐵皮棚子,直到正式進入第一家底店,再組成連鎖加盟公司,二十多年中一步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