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平台費用 » 超市發羅森超市加盟條件
擴展閱讀
莆田開關代理加盟 2025-05-21 06:20:10
自助烤肉加盟靠譜嗎 2025-05-21 06:17:42
8號奶茶是不是加盟店 2025-05-21 06:13:15

超市發羅森超市加盟條件

發布時間: 2025-05-21 03:01:39

1. 請問時時客客智能便利店在當地的口碑咋樣

在我家附近就有一家,時時客客智能便利店是伴隨著5G和AI人工智慧出現的一種智能化的新型便利店,貌似效果挺好的,聽說還沒有加盟費。裝修也很漂亮,客流量不小呢,發展無限好的。

2. 超市發和羅森什麼關系

超市發和羅森是合作關系。北京超市發董事長李燕川與羅森北京公司總經理阪下豐范簽訂了超市發羅森項目合作協議。本次雙方合作不同於城市或區域授權加盟,未來雙方將採用單店加盟模式進行合作,由超市發提供店鋪與員工,羅森進行日常經營。

超市發羅森便利店的相關資料

它的運營模式為,超市發提供店鋪與員工,羅森進行日常經營。李燕川介紹,因為運營涉及到很多細節,目前只是協商了一個框架,便利店的水果部分由超市發負責,其他的商品尤其是鮮食部分由羅森負責。

當然以後根據運營情況,羅森其他49家門店的水果也可能由超市發來負責配送到店,超市發的一些日用品也可以供應便利店,這些都需要看門店開出之後的具體情況。

根據羅森北京官網介紹,目前加盟分為兩種,一種是B型委託店,店鋪租金由受託者承擔,一種是C型委託店,公司目前直營店轉型為加盟店,而申請加盟的資金條件為30萬元左右。

同時羅森對店鋪也有不少要求,開店區域為西城區,東城區,朝陽區,海淀區,豐台區,通州區,人流量大,人口密集的地方,臨近地鐵,公交車站,臨街寫字樓,大型住宅區,有固定的消費人群。

3. 便利 、一般、大型超市有哪些

大型超市有:【這些超市中也有小型的、一般的大小都有的】
大潤發
世紀聯華
沃爾瑪
家樂福
華聯
吉買盛
樂購
農工商超市
易初蓮花
易買得
麥德龍
好又多
歐尚
物美
京客隆
億客隆
萬客隆
美廉美

【便利店有】:
家得利
全家
羅森
卜蜂
快客
7- 11
好德
螢火蟲
喜士多
可的
牛棚
良友
家家樂
美佳宜
生活良品
超市發
真誠為您解答!★百瑞源枸杞養生館 ★/忘採納,謝謝支持!

4. 便利店擴張潮:火熱,水更深

阿里巴巴和京東正計劃改革「夫妻老婆店」:阿里計劃在1年內開設1萬家「天貓小店」,而京東則在未來3年內開設100萬家帶有京東品牌的便利店。 便利蜂、猩便利等創業公司也在過去一年內獲得了數億元的融資,並以每年幾十家店的速度開業。 ……腔悉 激烈的競爭,眾多的參與者,一時間,中國的便利店行業充滿了戰火。但這究竟是機遇還是虛假的熱度?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傳統的便利店「正規軍」,還是新入局的電商巨頭「新勢力」,兩個派系都主要通過數量競爭來擴張,通過短期內的快速復制來實現高速增長。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和波士頓咨詢聯合發布的《2018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2017年中國便利店行業的增長速度達到了23%,市場規模超過1900億元,開店數量和同店銷售均有所增長,且一二線城市的市場空間巨大。 然而,高速增長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風險:百貨、大賣場等業態的同店增長率已經逐漸降至負增長,而作為小業態的便利店也是實體零售中少見的仍在增長的業態。 由於便利店靠近消費者,並且網點眾多,它們成為了線上落地的、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的突破口。因此,便利店吸引了資本巨頭的關注,這並非偶然。京東便利店就是這一趨勢的典型代表。 據了解,目前京東便利店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對夫妻老婆店進行「收編」改造,類似於阿里巴巴的做法;另一種是與公司合作,即公司選址開店,京東提供冠名,檔次高於夫妻老婆店。這兩種形式中,京東提供裝修方案,店主承擔裝修成本。店主還需通過京東的進貨平台「掌櫃寶」下單進貨,由京東的配送系統送貨上門。這樣看來,京東實際上是在做B2B的業務,而並未直接參與經營與管理。 很明顯,這種合作模式下,京東的目標是擴大線下流量的入口,實現增長。那麼這對小店有什麼好處呢?一位京東便利店的店主告訴《中外管理》,大多數店主有品牌意識,希望做高端、有名氣的生意,加盟7-11可能需要幾十萬的加盟費,但與京東合作則不需要加盟費,同時提高了門店檔次和知名度。在店主看來,小店只是使用了京東的logo,從京東進貨,沒有其他京東的參與。 上海商學院教授周勇對《中外管理》表示:京東和阿里,以及其他很多巨頭做的「小店」,從正面來看,都是在做B2B的業務,說大點是做供應鏈,說實際點就是供貨,做批發,以批發帶零售。因為大公司有供應鏈優勢,有價格優勢,有物流配送優勢,做這個業務無可厚非。通過這樣的整合,從供貨開始,逐漸改造現存的傳統小店,使它們做得更規范、更可信、更有形,甚至成為全渠道中的一個樞紐。這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我國零售與國外零售的一個很大區別在於,這些小店雖然效率很高,但整體形象比較落後。而通過互聯網公司的賦能,讓這些小店經過互聯網、移動化、數字化的改造,從傳統業態變為現代業態。這也是新零售的重要內容之一。 但是,周勇表示,事情還有另一面:小店有自己的算盤,它們很實在,也很靈活,對價格很敏感,成本控制比大型便利公司更有效。所以,它們的原則很簡單:有利則干,無利不幹。也不會被大公司忽悠,一看不行就立馬掉頭,自己單干,仍然會活得好好的。 因此,實際上京東對於小店的黏性,或者說小店對京東的忠誠度並不是很高。不過,京東一定是不滿足於僅僅做一個零售末端的便利店那麼簡單,向來都愛把盤子往大了做,在便利店領域也不例外。 實際上,京東的「便民」思路大有效仿日本一站式服務的意思。只不過大多數本土便利店都有一個通病——「形似而神不似」,學到了日資品牌外在的皮囊,卻沒有學到其真正的內核。與外資品牌相比,這些本土品牌更像是傳統雜貨店的升級。不僅產品同質化嚴重,服務態度與質量也難以與日本、中國台灣相提並論。對此,周勇表示,從商品攀升與業務攀升理論來說,如果做好了品牌,銷售和服務內容做適當延伸,無論對顧客還是對商家都是好事。 但中國的消費者心中都有一桿秤,他們對不同的服務需求都有不同的品牌偏好,不會認同一個商家來滿足所有需求。所以,成為「便民一條龍」,想做一切買賣的設想常常會落空。 看見市場前景廣闊,便一再加快開店的速度,但開店速度快不代表投資企業能抓住便利店的本質,一定要懂消費者,能否盈利是後話。 作為試水「新零售」的入口,斑馬資本投資3億美元的創業項目「便埋伏利蜂」,被定義為「伍液乎以 科技 驅動」的創新型便利店企業。所謂創新性體現在便利蜂一開始就搭建了「門店+App」雙線運營的架構,在購物體驗上有四種選擇:在線上是「線上支付,送貨上門」和「線上支付,線下自提」兩種選擇;在線下,是店內自助購物和傳統的挑貨後到收銀台結賬兩種選擇。其中的送貨上門似乎是更多人所認為的便利,其實不過是僅靠店裡的幾個店員來配送,運力肯定是不夠的,但自建物流團隊在短期內也很難實現。 便利蜂在公司願景中提道:「便利蜂將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改良現有的零售模式。使用大數據和智能軟硬體,突破固有的便利店購物體驗,以用戶為中心,圍繞每個用戶個體進行專屬服務,使用戶獲得切實的便利。」 正是便利蜂想要突破固有的購物體驗,似乎與便利店的經營邏輯背道而馳,導致很多人直呼看不懂便利蜂。事實上,便利蜂所謂的互聯網方式,直觀上來看不過是多了一個App而已,只是在結賬方式、商品推薦上與傳統便利店有所不同。而且便利蜂並沒有通過一個App與其他的便利店形成足夠有競爭力的差異化。初期的補貼停掉後,如何吸引顧客繼續停留在App上,可能是便利蜂之後需要思考的問題。 周勇表示,做商業必須洞察真實需求,擊中消費者的痛點與訴求,不能幻想,更不能狂想,幻想與狂想的結果只會把「偽需求」當做「真需求」。所以,「有邏輯」的東西不一定行得通,看起來行得通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創新性如果不能讓消費者「快樂地接受」,一切都是「白搭」。實際上,便利店的根本屬性就是滿足消費者基本的便利需求,也就是把商品組織好,這是「基本功」,至於其他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抑或是IP創新都只是「基本功」之後的一種賦能。 相比較而言,作為傳統便利店正規軍,北京「超市發羅森」(超市發與羅森的合作成果)則對消費者的需求把握更為精準。 超市發的便利店業態隨著與羅森的合作真正開始。去年8月,3家打著「超市發羅森」的便利店亮相北京海淀,一炮而紅,目前已開出9家超市發羅森。開店速度並不算快,但值得注意的是,超市發羅森的「非典型」特色,因地制宜根據物業格局主打復合業態——每一個店都不一樣。 以北京四道口羅森店為例,此便利店是典型的復合業態,而且組合非常大膽,是「便利店+書吧+貢茶+鮮花」的模式。消費者除購買日常生活所需商品外,還可以點一杯飲品在書吧內休息閱讀。這種布局考量和四道口店獨特的地理位置有關。該店位於海淀區學院南路,周邊被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央 財經 大學等10多所著名高校所包圍著,因此,書吧+貢茶的這種組合也是非常有針對性,所以也更受歡迎,日銷售額可達2萬元以上,這在國內便利店中算是很好的成績。 對於當前便利店搶地盤的現象,超市發董事長李燕川向《中外管理》表示,除了政策扶持之外,最主要的還是資本的湧入,導致開店進入無序狀態。比如有些便利店開店成本太高,一平方米一天二三十塊錢的租金都敢開,當然花的都是資本的錢,但這種店能不能盈利現在是很值得懷疑的。「開店最重要的是你得認准你的客戶群,這樣才能知道你該組織什麼樣的商品和環境。誰都想佔地兒,誰都想開店,不計成本地開店,關鍵是不是冷靜考慮了這個業態。」李燕川感慨。 10多年前,中國的實體商業曾有過一個跑馬圈地、瘋狂開店的階段,結局現在也很清楚,大批店鋪不是關了就是死了。對此周勇總結道:我國商人有一種「狂妄症」與「皇帝情結」,15年前,稍微做大一點就狂妄自大,並且想做「行業皇帝」,結果「歸零」;而我們現在的「商人」得了一種狂想症,自說自話,就是沒有深入實際洞察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實際上,便利店行業的整體盈利情況並不樂觀。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能夠實現盈利的便利店品牌只有少數幾家,比如全家、羅森。就連知名的7-11在中國也不能做到穩定持續的盈利。而此前坊間還傳出,北京最大連鎖便利店全時,因經營問題被迫尋求收購的消息。 便利店火熱,水更深,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還要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響。周勇認為,便利店這個行業並不是好玩的,全世界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