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頭花菜的營養價值
那要看是青花菜還是白花菜.
青花菜(broccoli)是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屬甘藍種中以綠或紫色花球為
產品的一個變種,別名綠菜花。青花菜作為綠色鮮食蔬菜,極具營養價值。青
花菜含維生素C是檸檬的2倍,還含有大量維生素A、B、K、U、尼古丁酸、鈣、磷、鐵、蛋白質、糖等。另外青花菜還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研究人員發現青花菜中的一項化學物質叫做蘿葡硫素(sulforaphane)能殺死胃潰瘍及癌症的主凶---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我國科研人員最近發現,青花菜花球和葉片中含有大量的硫代異鼠李糖甘油二酯SQDG和18:3脂肪酸。SQDG不僅是光合膜的重要組成成分,有研究發現它能有效地抑制真核生物DNA聚合酶和HIV反轉錄酶的活性,為人類攻克癌症和艾滋病兩大頑症提供了一條可能的途徑。而18:3脂肪酸作為多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LDL-膽固醇,因此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威脅。從脂類角度來看,青花菜不愧為一種健康綠色蔬菜。但是大家要注意,且不可長時間高溫蒸煮青花菜,否則就適得其反。因為多不飽和酸長期高溫和暴露在氧化條件下很不穩定,不飽和油脂中的雙鍵被氧化,產生短鏈醛、過氧化物和酮衍生物,這樣會產生不好的味道,很快使之不適於炸食物。這些氧化產物會快速吸收入血液,破壞動脈內皮細胞功能,加速動脈硬化形成。
白花菜屬十字花科,甘藍屬,生物學名稱花柳菜,亦稱花菜或菜花。其食用部分粗纖維少,細嫩可口,營養價值高,每100g鮮食部分含抗壞血酸88毫克,含磷82毫克,此外還有分解亞銷基胺的作用,是抗癌的作物之一。
② 幫看下這是垂盆草,還是石頭菜,佛甲草。
確定無誤,垂盤草
③ 石頭加熱做菜
「石烹」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原始的烹飪方法,其歷史可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它是利用石板、石塊(鵝卵石)作炊具,間接利用火的熱能烹制食物的烹飪方法。一種是外加熱,將石頭堆起來燒至熾熱後扒開,將食物埋入,包嚴,利用向內的熱輻射使原料成熟;一種是內加熱,是將石頭燒紅後,填入食品(如牛羊內臟)中,使之受熱成熟;另外還有一種是燒石煮法,取天然石坑或地面挖坑,也可用樹筒之類的容器,內裝水並下原料,然後投入燒紅的石塊,使水沸騰煮熟食物。
在遠古時代,傣族在舉行剽牛儀式時,先在地上挖一個坑,把剝好的牛皮墊在坑內,盛足水、放好肉,然後往水中丟燒紅有石頭。一塊接一塊,直到肉煮熟,大家便圍坐而食。這便是一種用燒石煮水的「石烹法」。遠古時代還有一種石燒菜,不用水煮,而是像《禮記》中記載的一樣:「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漢人鄭玄註:「古者未有釜,釋米捭肉,加於燒石之上而食之耳。今北鈥猶存。」這種直接在石頭上烙炕成熟的方法,是我國最古老的「石上燔谷」法。除此之外,還有唐代湖北應城的「砂子饃」。其製法獨特,用麵粉、油、鹽、糖或生豬油製成餅坯,再將餅還置於加油炒熱至滾燙冒煙的小鵝卵石上製成。其特點是:色澤微黃,形呈凹凸,香酥鬆軟,易於消化,攜帶方便,經久耐貯。還有元代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的名菜「柳蒸羊」,清代陝西的「天然餅」,「天然餅」的名字是因為是「用天然石子作襯饃成餅」而得來的。
利用石烹的方法至今仍在一些地區流行,形成獨特的石烹飲食文化。
在我國拉薩市東南部的門巴族到今天還習慣在燒紅有薄石板上烙蕎麥或烙肉。西雙版納地區的布郎族,在野外勞動,不用帶鍋灶,做飯時臨時在沙灘上挖一個坑,在坑內鋪上數層芭蕉葉,然後倒進清水,把從河裡捕來的鮮魚放入水中,燃起篝火,把燒紅的鵝卵石投入這個「芭蕉鍋」內,待水沸魚熟,放入少許鹽,便煮成一鍋美味的卵石鮮魚湯,然而用蚌殼盛著吃,別有滋味。
http://www.yunnantourism.gov.cn/minorities/minorities_live.asp?live_id=49&script=true石烹法(圖片)
http://www.star-in.cn/read.php?tid=533&page=lastpost&fpage=1看看怎麼燒石烹飯
石烹牛頭肉(圖)
此菜選用牛頭肉為主料 , 輔以鮮蘑 , 採用煮、蒸、石烹技法製成。成菜特點是 : 鮮香濃郁 , 質糯不黏,色澤紅潤,別具風味。
用料:牛頭肉750g 鮮蘑 醬油 精鹽 味精 料酒 白糖 川椒 陳皮 蔥 姜塊 肘子塊
製法:將牛頭肉用料酒 , 加蔥、姜塊煮 3 次 , 撈出投涼 , 切成骨牌塊 , 加雞塊、肘子塊、鮮蘑上屜蒸 4 小時。
勺內加底油燒熱 , 放入蔥、姜塊、蒜瓣爆鍋 , 加入醬油、精鹽、味精、白糖、川椒、陳皮、牛頭肉 , 添入原湯 , 調好口味 ,
小火火靠至汁濃。取消毒石子旺火燒至赤熱 , 置於盛器內 , 將牛頭肉與湯汁倒在石子上即成。
天蜀豆花庄三峽石烹嫩豆花
但凡叫豆花庄的,經營的必然是川菜。天蜀豆花庄就是一家新派川菜的館子。所謂新派川菜,其實就是為了滿足那些無法純粹享受川菜那種麻辣咸鮮口兒的京城食客。於是,借鑒其他菜系的技法,形成一種似是而非的川菜,講究口感的辣而有節,辣不掩味。因此,店家更講究菜品原料的豐富。香芋卷、板栗、白果、土豆、玉米等尋常或不尋常的材料在天蜀豆花庄都能找到時興的做法。不過,既然敢叫豆花庄,那麼豆花肯定是很地道的了。店家有道三峽豆花很有特色。三峽石是很有名的,燙豆花的石子全部揀拾自三峽兩岸。烹制時,先將那些三峽石燒得滾燙,將豆漿倒入蓋上蓋子,一陣蒸騰之後,嫩滑的一泓三峽豆花就呈現眼前。至於三峽石與其他石子燙的豆花有什麼不同,店家笑而不言。不過,用完這道菜,三峽石是如數收回的。因為,隨著三峽水庫蓄水,三峽石已經很難找見了。
石烹腰花
原料:豬腰、辣椒醬、雨花石、食油、調料。
製法:豬腰去臊剞鳳尾花刀用竦椒醬拌好,雨花石加油炸熱,上 席時將腰花倒入雨花石上即可。
特點:鮮嫩微辣、製法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