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平台费用 » 牛知府加盟费
扩展阅读
淮北地区快递加盟店 2025-05-25 19:33:12

牛知府加盟费

发布时间: 2021-06-19 02:17:07

㈠ 知府妙联戒知县是什么原因

清代光绪年间,唐县县令牛大同是叫花子出身。他自幼失去父母,无依无靠,就和一帮流浪儿混在一起。春夏两季在沟边塘畔钓青蛙、摸鱼虾,除了自己解馋以外,还能换些零花钱。其它季节就唱莲花落,求爷爷告奶奶满街乞讨。实在讨要不来时,也干一些偷萝卜拔葱的勾当。

不料穷小子也有走运的时候。牛大同十八岁那年的夏天,他正在河里洗澡兼摸鱼虾,突然听到下游传来呼救声。跑过去一看,原来是岸边王员外的女儿王小姐过河时不慎失足落水。牛大同二话不说,一个猛子扎下去,使尽浑身解数,把王小姐捞上了岸。一见王小姐喝水太多,已是气息奄奄,这叫花子也不懂什么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又是揉胸口往外挤水,又是嘴对嘴进行人工呼吸。折腾了半天,忙出一身臭汗,到底救了王小姐一条命。王员外是个有名的老学究,深受孔孟之道的影响,认为女儿的肌肤已经被牛大同抚摸了,嘴巴也被牛大同亲过了,不宜另嫁他人,遂强行做主,招了牛大同做上门女婿。这一下,牛大同真是叫花子摔跤拾了个大元宝,喜得合不拢嘴,连做梦都会笑出声。有人高兴有人愁,王小姐以千金之身嫁了个叫花子,整天哭哭啼啼,寻死觅活。王员外没有办法,只好在家设书馆请先生,教牛大同读书识字。待牛大同略通文墨,又不惜重金给他捐了个官。这昔日的叫花子就做了唐县的县令。

牛大同做了县官以后,特别虚荣爱面子,最怕别人知道他的老底。昔日的丐友来访,他一概不见。倒是常常花钱设宴,请官场的同僚和地方的乡绅名流吃喝交往,席间诗酒唱和,附庸风雅,以遮掩自己出身的微贱寒酸。

这一天,牛大同正在后院赏花,衙役进来报说,门外有昔日的友人来访,问牛大同见还是不见?牛大同问题:“来人什么穿戴?”衙役说那人破帽遮脸,手里拎一根打狗棍,看样子像个叫花子。牛大同瞪了衙役一眼:“老爷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朋友?不见!你去告诉他,就说老爷我出门公干不在家!”

衙役遵命赶走了那人。不一会儿,又来了一顶官轿。轿子停在衙门跟前,来人并不下轿,自有跟班的把手本投入衙署。

牛大同一看手本上的名字和官衔,不由吓了一跳。猛然记起当年的叫花子中,有个叫刘名芳的小孩,是一个落魄秀才的儿子。这小叫花子一边讨饭一边读书,很是与众不同。后来听说赴京应试中了进士,哪曾想人家新近做了南阳知府,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新官上任,下属应该登门朝贺才是,如今知府下访,也不知道是凶是吉。牛大同一时也顾不得多想,忙整衣冠跑步来到门外跪地迎接。

刘名芳下得轿来,扶起牛大同:“自家弟兄何必多礼!”

二人进入衙内,牛大同忙吩咐设宴,并请城内的风雅之士作陪。一时酒宴摆上,刘名芳自然被让到上首。牛大同指着刘名芳介绍说:“这位知府刘大人,是我昔日的同窗好友!”

昔日的丐友怎么成了同窗好友?刘名芳微微一笑,也不说破,只管举杯饮酒。

酒过三巡之后,牛大同为了显示自己的风雅,提议吟诗作对,以助酒兴。

刘名芳不知道这捐班的县令肚子里有多少墨水,但故作风雅之态却是十分明显。他点头同意,说:“老兄请了!”

应该说,牛大同当官以后,为了彻底去掉身上的叫花子痕迹,也确实在吟诗作对上下过一些功夫。宴席设在衙署后花园的凉亭上,当时正是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牛大同见池塘边垂柳依依,柳絮飘舞,不由触景生情,开口吟道:“纷纷柳絮飞。”

刘名芳头也不抬,接口就吟:“声声莲花落!”

众陪客齐声叫好,刘大人用“声声莲花落”对牛大人的“纷纷柳絮飞”,可谓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只是叫好之后,细细品味,又有些惊讶。莲花落是叫花子们讨饭时讴唱的玩艺儿,用在这满是美味佳肴的酒席上,是不是有些煞风景?

牛大同也觉不妥,生怕有那不识趣的人问刘名芳为何如此联对,引出叫花子的话题。忙又吟道:“红杏枝头飞粉蝶。”

刘名芳仍然不假思索,出口成章:“绿杨树下钓青蛙。”

话音刚落,又是一片叫好之声。到底都是国家栋梁,各个满腹锦绣。尤其是刘大人的下联最妙,简直就是一幅春日顽童的嬉戏图嘛。可是牛大同却有些沉不住气了,什么钓青蛙,分明又在翻腾那一段乞丐生活嘛。这老兄是怎么回事?哪壶不开偏提哪壶!可刘名芳官大一级,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他也奈何不得人家。略一思索,他有了主意,又吟道:“九重殿下,排两班文武官员。”

吟过之后,牛大同不免暗自得意,心说我出这么庄重一个上联,你总不能还用乞丐生活为内容来对下联!

刘名芳才思敏捷,张口就对出了下联:“十字街头,叫一声衣食父母。”

一帮陪客听得目瞪口呆,这刘大人在对仗工稳上无可挑剔,可那内容怎么又扯到了叫花子的身上?

刘名芳不管大家如何窃窃私语,只管含笑问道:“牛兄,还要对下去吗?”

牛大同如芒刺在背,连连摇头。如果继续对下去,这老兄恐怕还要把当年那些偷鸡摸狗的勾当也给抖落出来。他拱拱手说:“小弟甘拜下风。喝酒喝酒!”

酒席散后,牛大同借着酒意问道:“老兄,过去那段不光彩的历史,我避之唯恐不及,你怎么偏要三番五次地提起?”

刘名芳正色说道:“逃荒要饭怎么就不光彩了?朱元璋当皇帝之前不是也讨过饭吗?我听说你当官以后为了回避那段历史,把当年的丐友一概拒之门外。初听我还不相信,今天上午我第一次穿了丐装来找你,被你的衙役赶走了,果然是眼见为实。为了虚荣,连自己的穷朋友都不肯相认,又怎么能够当好百姓的父母官?因此,我今天特意在酒宴上抖落老底,为的就是让你不忘过去,做一个好官!”

牛大同听罢,羞得满脸通红。人家一个正途出身的知府,尚且敢于承认过去行乞的历史,自己一个捐班的县令,又何必虚荣?他对着刘名芳抱了抱拳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老友放心,从今以后,我再不会在虚荣上费功夫了!”

㈡ 属牛名人,

帝 王 将 相

汉景帝——(公元前188年——前141年)即刘启,西汉皇帝。公元前1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汉文帝之子。继续推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田税由十五之一降低到三十之一。采纳晁错的建议进行“削藩”,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将诸侯王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王国行政由中央所任官吏管理,以巩固天子的中央集权。古代史家把他和汉文帝统治时期并举称为“文景之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刘备(公元161年——223年)即蜀汉昭烈帝,亦称先生。三国时蜀汉皇帝。公元221年——公元223年在位。河北省涿县人,是东汉远支皇族的后代。字玄德,幼贫,与母亲贩鞋织席为业。东汉末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曾先后投靠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后采用诸葛亮联孙拒曹的主张,开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占领荆州,力量逐渐壮大。旋又夺取益州和汉中地区。公元221年称帝建国,国号汉,都成都,年号章武。次年,率军进攻孙权,在彝陵之战中大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

宋前废帝(公元449年——公元465年),即刘子业,南朝宋皇帝。公元464年——公元465年在位。小字法师。孝武帝长子。即位后杀前朝宠臣戴法兴等人。又杀江夏王刘义恭及柳元景、颜师伯、沈庆之。游戏无度,纳姑母为妃子。害怕和担心诸位王叔在外地为患,皆将其囚拘殿内。后被汀乐王刘秘联合其亲信寿寂之所杀。

刘义恭(公元413年——公元465年)南朝宋宗宣。武帝子,封江夏王。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为侍中、司徒、录尚书事。虽有权位,但奉行文书而已。二十七年出镇彭城。魏军南下至步(今江苏云合),唯闭城自守,及太子劭杀文帝,他出投武陵王刘骏,拥骏即位(即孝武帝),进位太傅,领大司马。帝死,受遗诏与柳元景辅政。前刻帝狂暴,与元景密谋废之,事败被子杀。

唐顺宗 即唐代执政党李诵。公元805年--806年在位。舆宗长子。元贞年末,与五叔文等筹划改革政治。正式即位后,任王叔文为翰林学士,罢免贪酷的京兆尹李实,停"宫市",罢盐铁使每月所进羡余,并筹划从宦官手中夺取兵权,遭到宦官的抵制。又以身患风疾,失音不能语,常居宫中,八月,为宦官文珍竺所迫,改元永贞。退位称太上皇,立太子李纯为帝,即唐宪宗。次年病死。

唐文宗 唐代皇帝,名李昂。公元827--840年在位。穆宗次子,敬宗之弟,长庆元年封江王,宝历二年底,由宦官王守澄等人拥立为帝。他依靠李训,郑注等,继续排斥牛僧孺、李德裕等两大派官僚,又利用宦官间的派别纷争,发动甘露之变,图谋尽诛宦官。但事败,李训、郑注等均被杀,他亦被仇士良等人软禁。839年冬,与朝臣言受制于家好,尚不如汉献帝受制于权臣。次年七月去世,太子陈王成美先被废,后复被杀。

刘豫 字彦游。元符年间进士出身。北宋末任河北提弄,弃职潜逃,以避金兵。建炎二年,知济南府,杀抗金将领关胜,降金。四年,受金册封为"大齐皇帝"。向金称臣。绍兴七年被废黜,迁于临潢而死。

宋理宗 即赵昀。宁宗嗣子。1224--1264年在位。即位初由史弥远擅政。绍定六年史弥远死,始亲政。次年蒙古兵灭金,其后蒙古连年进攻,江淮、四川报急。先后任用权臣于大全、内侍董宋臣,恣意酒色、尊崇理学。开庆元年,蒙古兵围鄂州,欲迁都避兵。晚年委政于贾似道,滥印纸币,括买公田,国穷民困,疆土日削,国势日危。

元成宗 即铁穆耳。元朝皇帝,元世祖孙,又称泽笃皇帝。1294--1307年在位。初与太傅伯颜镇守上都,世祖死后,还大都即位。在位期间,守世祖遗法,号为善于守成。晚年多病,宰臣及中官专政,以致辞政事腐败,社会矛盾渐趋激烈。

达赖四世 明朝西藏喇嘛教黄教首领。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本名云丹嘉措。蒙古族。万历三十年,赴拉萨哲蚌寺,拜班禅四世为师。曾任哲蚌、色拉两寺的堪布。为历世达赖喇嘛中唯一的蒙古族人。

达赖九世 清朝西藏喇嘛教黄教首领/今四川邓科人,法名隆朵嘉措。嘉庆十三年,迎入布达拉宫坐床,拜班禅七世为师。二十年暴卒于布达拉宫,年仅十一岁。

班禅一世 明代西藏喇嘛教黄教首领。今西藏昂仁一整容 ,本名主克杰·格雷贝桑。宗喀 巴上首弟子。曾积极协助宗喀巴传教。宣德五年,继任格鲁派教主法位。"班禅"称号建立后,被追认为班禅一世。

班禅三世 明西藏喇嘛教黄教首领。今西藏日喀则人。本名温萨巴罗桑敦主。其母寺为日喀则附近之温贡寺。后被追认为班禅三世。

邓艾 三国义阳棘阳人,字士载。初为司马懿掾属,建议屯田两淮,广开漕渠,并著《济河论》加以阐述,后为魏征西将军,与蜀将姜继相战。景元四年,魏大举攻蜀,率部至阴平,经山路至江油,进迫成都,刘禅投降。后来钟会诬他谋反,被杀。

霍去病 西汉名将。山西临汾县人。善骑射。初从卫青出击匈奴,以功封冠军侯。公元前121年为骠骑将军,两次大败匈奴,控制河西地区,打通开往西域的道路。后又和卫青共同出兵攻打匈奴,他长驱直入二千余里,封狼居胥山,汉武帝曾为他建造府第,他拒绝说:"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他多次击匈奴,解除了匈对汉王朝的威胁。

晁错 西汉政治家、理论家。河南省禹州市人。初从张恢学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说。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曾奉命从故秦博士伏生学习《尚书》。全为太子家令,得到太子的信任。景帝即位后,任他为御史大夫。坚持重本抑未的政策,主张枘粟受爵,建议募民充实塞下,积极备战防御匈奴贵族的攻掠,以及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以巩固中央集权制度。获得景帝的采纳。不久,吴楚等七国诸侯王以诛其为名,发起武装叛乱,他被袁盎等到人所诬谮,被杀。

贾谊 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河南洛阳人。十八岁时,以能诵读诗书、善文章,为郡人所称善于。廷尉吴公荐于文帝,被任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为大臣周勃等非议,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他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建议钐"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主张重农抑商," 驱民而归之农",并力主抗击匈奴。当他贬为长沙王太傅时,渡酒水,为赋以吊屈原,亦以自喻。在长沙三年,又作有著名的《鸟赋》。

范滂 东汉人,字孟初。初为清诏使,迁光禄勋主事。后为汝南太守宗资的属吏,抑制豪强,并与太学生结交,反对宦官。延熹九年,与李膺等到人一起被捕。次年,释放还乡,后再度被捕死于狱中。

宋琪 北宋宰相。字叔宝。天津蓟县人。契丹会同进士。原为契丹幽州节度使赵延寿从事,后仕宋,任开封府推官,为宋太宗所常识。后与赵变更交往过密,为太宗所嫉,出知龙州。太宗即位,仍不见重用,因请诲过自新。太平兴国八年,一岁中四迁至尚书为相。熟知存丹事务,献策收复幽蓟 。雍熙二年罢相。

范仲淹 北宋政治家。江苏苏州人。字希文。大中祥符进士。少年贫困,学习极勤奋刻苦。当官后有敢言的名声。当兴他县令期间,主持修筑捍海堰,世称范公堤。后任秘阁校理,因清刘太后归政,出通判河中府。仁宗亲政后,年擢左司谏,因触犯宰相吕夷简,出知睦州、苏州,旋制国子监,迁至开封府。后针对时弊上《百官图》。康定元年,与韩琦同任西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改革军制,巩固边防。庆历三年,被如入京,任参知政事,提出十条方案,以谋取改革,与富弼、欧阳修等推行庆历新政。不久以"朋党"论罢。工诗词,晚年所作〈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文人学者

李白 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少年即显露才华,博学广览,吟诗作赋,并好游历行侠。长期漫游祖国大好河山,对社会生活多年体验。曾于天宝初年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京城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获得较深的认识。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当过永王李瞵的幕僚,因此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带。晚年飘泊痛苦,卒于安徽当涂。
其诗风格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继屈原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主诗人。

苏轼 北宋著名文学家。四川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杭州通判,历任密、徐、湖州知府。元丰二年,以作诗"谤讪朝廷",下狱,并贬谪为黄翻译片团练副使。元代妆,为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后历知杭、扬州。1092年,召为礼部尚书兼端明殿、翰林侍读学士。哲宗亲政,出知定州。绍兴、元符年间,先后被谪于惠州、海南岛。1100年赦归,次年病死常州。与父苏询,弟苏辙并称"三苏",在文坛上有极高声誉。

陶潜 东晋著名诗人。九江人。又名渊明,字无亮。谥靖节先生。初为州祭酒,不久解归。复为镇军参军,迁彭泽令。以"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去官隐居,赋〈进去来兮〉以明志。嗜酒好文,以田园诗著称,亦讽喻时政,阐述"形尽神灭"、"乐天安命"的观点。

名媛美姬

李皇后 南宋光宗皇后。名凤妨娘。河南安阳人。淳熙十六年册立,性妒悍。曾请孝宗立其所生嘉王为太子,未获允许,遂离间光宗与孝宗关系。又虐杀光宗宠妃及宫人,导致辞光宗皇帝精神失常,受其制驭。宁宗立,尊为太上皇后。卒后谥号懿。

孝庄皇后 清蒙古科尔沁人。世祖生母。天命十年嫁皇太极。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八年皇太极死,辅子福临即皇帝位,尊为皇太后。顺治元年以满族旧制下嫁多尔衮,以巩固世祖皇位。七年,多尔衮死,她辅助世祖亲政,拢络汉族将领,提倡节俭,赈济灾民。十八年世祖死,坚拒垂帘听政,全力辅圣祖(玄烨)主政,被尊严太皇太后,后病卒,谥孝庄。

仁人志士

谭嗣同 清末湖南济阳人,字复生,号壮飞。投身变法维新,著〈仁学〉,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要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主张,赞美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积极协助设立时务学堂,筹备内河轮船、开矿、修铁路等新政。又开设南学会,办〈湘报〉,宣传变法,批评朝政,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后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清政府杀害。著作有〈谭嗣同全集〉。

廖仲恺 广东惠阳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出身于美国华侨家庭。曾留学日本,先后入旱稻田大学、中央大学读书。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总部处务部干事,并被选为中国留日学生会会长。辛亥革命后回广东,任都督府总参议,兼理财政。1914年加入中化革命党,任财政部副部长,并协助孙中山进行反袁、护法斗争。陈炯明叛变时被囚,后得释。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的政策,参与国民党改组。1924年被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居执行委员,党委,兼任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等职。1925年在广州被国民党右派暗杀。

赵世炎 无产阶级革命家,上海三次武装起义领导人之一。四川酉阳人,号国富,笔名施英。1922年与周恩来等在法国巴黎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旅欧支部书记兼法国组书记。1923年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回国,任中共北京地委书记,北方区委宣传部长兼工委书记,曾主编〈政治生活〉周刊,并在天津、唐山等地领导工人运动。后到上海领导三次工人武装起义。1927年代理江苏省委书记。7月19日在上海被反动派逮捕,英勇就义。

杨开慧 湖南长沙人,字云锦,又名霞。毛泽东夫人。早年追求革命趔,在长沙参加反帝反封建活动。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国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武汉等地开展工农运动和妇女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在长沙极仓一带坚持秘密革命工作。1930年10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坚持斗争,11月14日在长沙英勇就义。

邓恩铭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贵州荔波人。水族。1921年春与王尽美等在济南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僵代表大会。1922年赴莫斯大林科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同年回国,参加中共"二大",曾任青岛市委书记。1925年领导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和青岛日商沙厂工人大罢工。后任中共山东地委书记,山东省委书记。1928年12月有济南被捕,曾两次领导越狱斗争,1931年4月5日被杀害。

㈢ 清朝武状元牛风山

状元牛凤山,字梧阶(1806—1880),河南省巩义市明月坡(古汜水县属地)人。幼年时,家境贫寒,跟着叔叔,苦练武功,技艺高超。据说他用弹弓不仅可以百步穿杨,而且可以盘中取果,又称凤凰夺窠。道光十三年(1833年),他27岁,在汜水县穆沟村、竹园村等地借钱赴京赶考,中一甲第一名,即武状元,官授头等侍卫,赐进士及弟,又封武功将军,曾任甘肃凉州中营游击,加副将衔,后晋封总兵,官得四世一品封赠。历任甘肃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地区)中营游击,加副将衔。复升任总兵,得四世一品封赠, 后因病离职还乡。咸丰五年(1855),黄河为患,滩地淤沙,收成大减,农民纳赋困难。牛 凤山通过知府贾某,将实情详奏抚院,使赋税得免,众村为之树碑志感。后捻军兴起,牛凤 山率众重修虎牢关以御之。 牛瑄(?-1877),字荔庵,牛凤山之子。同治四年(1865)乙丑科进土,殿试获二甲 第一,任翰林院编修。黄善书法,工文辞。对人谦和,受民爱戴。康百万家门婿,光绪三年 (187),巩县大荒,值之好友吴元炳巡抚江苏。植专程访之,拟借助筹粮,赈济乡里。事未 成,病故于上海。

㈣ 电视上的广告玩手机发微信就能赚钱是真的吗不要加盟费,好像你买东西他发货你等着收钱就行

都是小钱,现在网赚很多的

㈤ 属牛的演出本

如今跟过去可大不相同,劳动光荣,不劳动,不得食。在旧社会有这么一种升官发财的思想,大人教育孩子,从小儿就给他灌输毒素。爸爸拍着儿子的肩膀儿:“好小子,长大了可得做官呀,给咱们家里改换门庭!”因为一做官就发财,有财有势,改换门庭。旧社会有这么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做三年官要落十万两银子,这还是清官、清知府哪!要是做三年赃官,拿耙子一搂还了得吗?知府是四品官,官不算大,三年清知府要落十万两银子,怎么来的?有来钱的道儿。
知府管知县,一个府管着几个县。都是具,可具跟县不一样,地土有厚有薄,有肥有瘦。打比方说吧,离天津不几步有这么几个县,人人都知道,叫:“金宝坻,银武清,不如宁河一五更。”怎么讲呢?宝坻县管一千二百多村子,是个金缺,这个知县进项大啦,“金宝坻”!“银武清”哪?武清县是个银缺,武清县管下是八百八十八个半村,要是一个好年月、好收成,多大的进项啊!这俩知县怎么样?“不如宁河一五更”!就五更天一早儿,宁河县知县的进项就超过武清县、宝坻县。怎么?宁河县芦台出盐,就这一点儿就成。
这是肥缺呀!在这儿做上三年,他不是吃得顺嘴流油吗?肥实呀!这几县全属北京顺天府管。顺天府管着五州十九县,全一样吗?也有苦有甜。京南有个保定县,后来改名叫新津县,这个县管十八个村子,这点儿进项连人家的零儿还不够哪。
这个县的进项小点儿,这就是知府生钱的道儿。知府不用去搂,叫知县搂去,给他往嘴里抹蜜!宁河县不是进项大吗?你要是不运动知府,他把你调动走。这位知府透出信儿来,要把新津县知县调宁河去,把宁河县知县调新津来,那宁河县知县受得了吗?到这时候,他就得给知府送礼,运动知府。可不敢送钱,一送钱落个贪赃,让御史知道了,全参下来啦。怎么办哪?知府一年办两回事就得啦,办俩生日——他一个,他太太一个。到办生日啦,凡是他的属员都到府衙门班房那儿去打听:
“大人快办生日啦?”
“啊。”
“哪天?”
“啊,哪天哪天。”
“大人想让我送点儿什么礼?”
“那我哪儿知道哇!你爱送什么送什么呀!”
“大人高寿啦?”
“五十六哇。”
五十六,送点儿什么合适呢?得想想。一想啊,五十六岁属鼠的。嗯,上金店给打个金耗子。金子是一寸见方十六两啊!这金耗子一尺二长,光一根尾巴一根金条不够;俩眼睛两块钻石,五克拉一个。拿这个金耗子往寿堂上一摆,知县得在旁边儿盯着,好让知府看见他。这知府到时候得上寿堂转悠转悠,理着小胡子,看看各样的礼物,一眼瞧见这金耗子啦,理着胡子,要拿手掂掂。要是他一拿拿起来啦,那是分量轻,就是一层皮,就搁那儿啦!这一拿没拿动,看了看下款儿,再看知县在旁边站着哪,回手一拍这知县的肩膀儿:
“太好啦,太好啦,这个真可心,这个真可心!”
这就是告诉那知县:“你放心吧,你那儿做着吧,我绝不调你。”
又说:
“这手工太巧啦!”
“手工巧”干吗呀,他说的是分量真大呀!
“哎呀,你怎么这么用心哪?你就知道本府我是属鼠的!哈哈,就打一个金鼠。好!用心!啊,下月太太生日,太太比我小一岁。”
弄去吧!小一岁,属牛的,你给弄个金牛得多少钱哪?老百姓还活得了活不了!
张寿臣演出本

㈥ 明朝最牛知府,只身前往盗贼老巢,为何强盗却纷纷下跪

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知府他被称为是最牛的知府,因为当初他只身前往盗贼老巢,不但安然无恙的从强盗的老巢全身而退,而且那些强盗们还对他下跪,这是为什么呢?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㈦ 清朝的道台究竟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严格意义上来说道台并不是一种官职的名称,而是出于对于官员的一种尊敬衍生出来的名字。在地方官员中按照职位大小分别是巡抚、学政、布政使、按察使、道员,知府、知县。道台就是对道员一种礼貌的称呼,从这个排名上可以清楚的看出来道台的官职要比知府大,可以说是知府的顶头上司。“府”为从四品,“道”为正四品。,俗话说的好官大一级压死人,可千万不要看这一级的差距,知府已经是很多人的天花板。

知府就相当于地头蛇,而道台就是那一只强龙。道台能够直接把自己的奏折送到君王的手中,他们时刻在监视着地方官员的动向,其中也包括当地的知府,所以一般知府还是很忌版惮道台的,而且道台亲自处理的事情都是本省之内比较重大的事务,关系到地方百姓的生计,即使道台不给君王上奏章,君王也会过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地方官有时还是道要听道台。

㈧ 太守断牛告诉我们什么

手断牛告诉了我们许多的故事,所以要注意言行举止

㈨ 翻译(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

王景被迁往庐江任太守。起先,老百姓不知道去用牛作劳动力耕种,导致田地空闲而粮食经常不够。当时在郡界地方有楚国令尹孙叔敖兴修的芍陂稻田。于是芍陂王景就率领官吏百姓,修正荒废的土地,教老百姓学会使用犁耕种,从此以后开垦出来的田地日益增多,庐江境内丰收连年。
有一年,时逢瘟疫。京城和三大州府遭遇大旱,皇帝下诏免去兖州、豫州、徐州地方的田租赋税,开仓赈济灾民。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