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紅燜羊肉火鍋店名,請大家幫忙取個有新意的名字!謝謝!
紅燜香鍋
2. 加盟杜五嫂紅燜羊肉
好吃么???
還不是火鍋。。。沒意思啊
3. 紅燜羊肉火鍋的介紹
關於火鍋的起源,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在三國時期或隋煬帝時代,那時的"銅鼎",就是火鍋的前身;另一種說是火鍋始於東漢,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鍋。可見火鍋在我國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重慶火鍋早在左思的《三都賦》中有記錄。可見其歷史至少在1700年以上。
《魏書》記載,三國時代,曹丕代漢稱帝時期,已有用銅所制的火鍋出現,但當時並不流行。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使用火鍋煮食就逐漸多起來了。最初流行於我國寒冷的北方地區,人們用來涮豬、牛、羊、雞、魚等各種肉食,後來隨著我國經濟文化日益發達,烹調技術進一步的發展,各式的火鍋也相繼閃亮登場。
到北宋時代,汴京開封的酒館,冬天已有火鍋應市。到了清朝統治的年代,火鍋涮肉已經成為宮廷的冬令佳餚。到了清朝末期民國初期,在全國已形成了幾十種不同的火鍋而且各具特色。日本室町時代,火鍋從中國傳入日本時在一三三八年。日本稱火鍋為"司蓋阿蓋"又稱"鋤燒"。如今火鍋還傳到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家。
4. 正宗紅燜羊肉火鍋的做法,《葯料配製》
羊肉砍好洗干凈冷水下鍋,加一點點白醋,據說能去騷味,令羊肉更松軟嫩滑。水開了就關火,羊肉洗去浮沫瀝干水。
熱鍋,爆香薑片,下羊肉炒至水份略干,下料酒繼續炒香。
豆腐乳柱候醬混合,用水開成糊狀倒在羊肉上,下竹蔗,香葉,陳皮,混合均勻。
加水至剛剛沒過羊肉,不過我的鍋太小羊肉太多沒不過!
將就一下吧反正不要焦就行了。
大約燜一小時,鹹度就用蚝油跟鹽自行調節,時間具體還要看羊老不老,馬蹄紅蘿卜我喜歡出鍋前放進去用小鍋邊煮邊吃,最後燙點生菜,泡麵,真是滿滿的幸福感!
5. 紅燜羊肉火鍋做法
紅燜羊肉火鍋做法:
1, 羊肉洗凈, 用開水焯過去血水;
2, 鍋內放植物油,放入白糖熬糖色 放羊肉炒至上色,倒入砂鍋;
3, 加姜塊,蔥段、 熱水, 老抽, 鹽, 料酒, 干辣椒;
大料,花椒, 甘草、肉桂、茴香、陳皮、砂
仁、丁香、山楂片、大棗、枸杞、放入沙鍋
放一勺柱侯醬(沒有可以不放);
4, 慢燉一到兩個小時, 吃前可以下胡蘿卜, 白蘿卜, 土豆, 麵筋等。
紅燜羊肉火鍋湯濃色重,酥爛不膻,冬天食用,既可享受擁爐歡聚的樂趣,又有滋補健身,生熱避寒的功效。
紅燜羊肉火鍋肥而不膩、湯紅不辣、原汁原味、純香不膻。
做紅燜羊肉的講究可多了,火候、輔料、配料、吃法,哪一種都有說頭。有老食客總結紅燜羊肉是「上口筋,筋而酥,酥而爛,一口吃到爽」。隨之一勺鮮湯入口,頓覺心曠神怡。
紅燜羊肉,以肉嫩、味鮮、湯醇、價廉深受各路食客的好評,很快便風靡牧野。紅燜羊肉很快便紅遍中原,闖進京都,成了名聞遐邇的一道豫菜新品。在最鼎盛的1995年,新鄉、鄭州等地甚至出現了「紅燜炊煙浩盪處,今日早市沒有羊」的奇特景觀。
紅燜羊肉到京以後也廣受歡迎,只是現在隨著飲食行業的百家爭鳴,有一點歸隱田園了。但是喜愛它的人數也絕稱不上少。冬季來了,相信做紅燜的商家的機會又來啦!
紅燜羊肉的做法也要「三講」:一講肉、二講料、三講湯。
1. 所謂「講肉」就是在選擇羊肉時十分講究。所選的羊肉是整隻羊最有營養價值的部位,如羊後腿、羊上腦、三叉等;同時為了保證羊的鮮嫩性,所選羊的體重都控制在13—15斤;此外,羊的來源要選肉質柔軟的豫東羊;
2. 「講料」就是在加工中所用的各種佐料達30多種,其主要成份都是中、草葯、香料,可以有效地去除膻味,增加香味;
3. 「講湯」就是用大羊主骨、敲主骨油溫火熬制而成,熬出的湯味鮮可口。
6. 怎麼去,盧記食府(盧記紅燜羊肉館)的地址,地圖
公交線路:202路,全程約7.0公里
1、從濟源市步行約380米,到達城展館站
2、乘坐202路,經過10站, 到達天壇創業區b區站
3、步行約160米,到達濟源新凱商務酒店
7. 盧記紅燜羊肉怎麼樣
環境非常好,座位都是軟軟的沙發吃過他家是那種鴛鴦鍋,一邊是白湯,一邊是紅湯,白湯味道非常鮮美,是牛骨和豬骨還有羊骨什麼的一起熬出來的,裡面有枸杞和紅棗,紅湯非常夠味,夠滋補『金牌紅燜羊肉「88元一份,價格還是可以的,現在生羊肉也要快40一斤了。這邊的羊肉塊頭很大,吃著比較勁道,味道還行味,遲到最後會覺得肉就變得很透,我覺得不膻,因為我喜歡羊肉味哈哈~~飯前還會送你黃桃水果,解膩開胃~~
8. 紅燜羊肉的菜品特色
紅燜羊肉起源於河南新鄉,由李武卿先生創制,65歲的李武卿抗美援朝到過朝鮮,在西藏當過邊防軍。老先生說當年在四川時就遍嘗蜀中火鍋美味,後來又北上京城,經常到東來順涮羊肉以飽口福。愛吃也愛琢磨的他就尋思著將這南北兩大火鍋的美味合到一塊兒,更適合咱這中原人的口味。時間一長,他還真琢磨出了充分體現中原人氣質性格的紅燜羊肉火鍋。
說起紅燜羊肉的歷史,那最早是1988年,李老先生退休後就用鄰居家的一間臨路的房,開了間飯庄,想不到生意一下子紅火起來,一些老食客,幾乎是天天來吃。
紅燜羊肉,以肉嫩、味鮮、湯醇、價廉深受各路食客的好評,很快便風靡牧野。一些頭腦精明者也抓住這一商機,由食客變成了老闆。紅燜羊肉很快便紅遍中原,闖進京都,成了名聞遐邇的一道豫菜新品。在最鼎盛的1995年到2007年間,新鄉、鄭州等地出現了「紅燜炊煙浩盪處,今日早市沒有羊」的奇特景觀。
做紅燜羊肉講究火候、輔料、配料、吃法等。紅燜羊肉特色是「上口筋,筋而酥,酥而爛,一口吃到爽」。
9. 新鄉盧記紅燜羊肉做法
主料
羊肉
500g
啤酒
330ml
輔料
油
適量
鹽
適量
洋蔥
適量
胡蘿卜
適量
干紅椒
適量
蒜
適量
料酒
適量
八角
適量
花椒
適量
茴香
適量
香葉
適量
桂皮
適量
醬油
適量
桂皮
適量
姜
適量
步驟
1.准備食材。
2.買回來的羊肉洗凈用水泡半個小時以泡出部分血水。
3.將羊肉去掉肥脂,只留瘦的部分(其實不必,但我家那位一丁點肥肉不吃,所以只好全切掉)切成約2厘米米大的方丁,或更大點的丁。
4.將羊肉入沸水鍋中。
5.焯至至色變白後撈出用溫水洗凈。
6.胡蘿卜切滾刀塊,洋蔥一部分隨意切大塊,一部分切成小塊備用。
7.鍋中放適量油,加入蒜片、洋蔥丁、姜、干紅椒炒香。
8.加入焯好的羊肉翻炒。
9.加入適量料酒。
10.加入兩個八角,適量花椒,茴香、香葉,桂皮一起翻炒片刻。
11.加入兩大勺醬油。
12.加入一罐啤酒,再加入適量水。
13.加入一片桂皮。
14.兩片姜。
15.轉至壓力鍋,煮粥鍵,十分鍾保壓。(普通壓力鍋十分鍾也可)
16.將用壓力鍋煮好的羊肉撈出,瀝凈湯裡面的雜質。
17.將切好的胡蘿卜放入湯鍋中。
18.再次煮沸,約20分鍾後,加入適量鹽。
19.再煮一會,至胡蘿卜與羊肉熟爛,加入切好的大塊洋蔥,再略煮一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