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叫黃牛黨
就是已正常價格買斷物品,然後高價賣給其他人,比如票販子,從中賺取差價
Ⅱ 一火鍋店受黃牛困擾,一天報警3次,黃牛阻攔顧客進店的行為是否涉嫌違法
黃牛的行為是屬於違法行為的。
第二百二十七條 偽造或者倒賣偽造的車票、船票、郵票或者其他有價票證,數額較大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票證價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票證價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倒賣車票、船票,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票證價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沒有想到現在吃一個飯竟然還要買黃牛票,之前以為這些都是商家的宣傳行為,進行飢餓營銷。
江蘇有家火鍋店生意非常的火爆,可是卻催生了黃牛黨,
這家店的店長表示:「因為自己的生意太火了,所以導致大量的黃牛進行倒票,嚴重的影響了本店顧客的就餐體驗,也因為此事曾經報警三次。」
有個顧客帶女朋友想去吃這家火鍋店吃飯,可是沒有想到火鍋店的工作人員告知可能還要等倆個小時。
然後黃牛就上來問:「是否需要票,一張100元,只要排隊半個小時就可以了。"
實在想不到吃個火鍋自己排隊要兩個小時,買一張100元黃牛黨的票大概還要半個小時。
何必呢?這頓飯真的這么好吃,我覺得現在市場的餐飲店大同小異,沒有必要為了一家店非得去買黃牛黨的票,太不值了。有這100塊換一家店鋪吃不是更爽。
就是因為黃牛黨的出現,導致現在的「一票難求」,讓票成為相對緊缺的資源。讓真正需要這些票的人非買不可。
想想當年黃牛黨害的多少人有家無法回,就是因為他們大量囤火車票,再非常高的價位賣出,導致多少農民工買不起票。
現在黃牛黨侵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想要根治非常的難。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從自身做起,拒絕黃牛票。
Ⅲ 什麼叫『黃牛黨』
這個在網路上就有。
什麼是「黃牛黨」
「黨」是上海人在替社會現象分類時最慣用的概念系統。於是,就有了一種叫「黃牛黨」的稱謂,用於描述一堆人在那裡搶購物資或票券,有如「黃牛群之騷然」的現象。「票販子」在北京行話叫「拼縫兒的」,而上海人稱之為「黃牛黨」,還有更形象的比喻把這類人稱之為「票蟲兒」。 「黃牛」是上海灘的特色已有兩個世紀的發展史了,昔日的「黃牛黨」,所從事的是被過度分化的中介行為。就現象而言,它被定義為「恃氣力或勢力,采購物資及票務憑證後高價出售以圖利」。他們在解放前倒黃金,在文革時倒諸如縫紉機、自行車、電視機等各類票證。新世紀,「黃牛」行業有了更大的發展,開始倒大劇院戲票,倒熱線火車票,直至倒世界第一的磁懸浮票。
黃牛黨名稱的由來
「黃牛黨」、「黃牛」、「司法黃牛」等之造辭,它的起源或在於描述地下經濟里一堆人在那裡搶購物資或票券之場面,有如黃牛群之騷然,而後將它的仲介意義突出,而用於稱呼「司法黃牛」。但除了這種意義的「黃牛」外,「黃牛」一辭還有另一種意義,那就是稱人爽約也用「黃牛」。例如,當我們約了某人於某時某處見面,而對方卻未赴約,這時即可說「他黃牛了」。這種意義的「黃牛」,乃是吳語方言的用法,據《漢語方言大詞典》稱:當人的「責任心差而不履行承諾」,皆可說是「黃牛」。漢語許多地區的方言語言里,都將未照預期方式完成的事稱之曰「黃」。例如,打麻將打完一局,但卻沒有人胡牌,就說「這一圈黃了」;唱一出戲荒腔走板,即可以說「這出戲唱黃了」。爽約被稱「黃牛」,倒是和這種意義的「黃」較為接近,但仍有待進一步探討。
還有一種可信的說法是牛有很多種,其中黃牛皮硬毛多,一年換兩次毛。所以黃牛黨的意思是掙毛利的意思。加上黃牛在農村一般是肉用居多,不做苦力的,有偷閑的意思。所以黃牛黨被指做貶義。
解放前投機商對法幣、布匹、醫葯等物品囤聚居奇,謀取暴力。但是往往又被大資本家和大買辦的勾結盤剝得血本無歸,所以他們自己也以「案板上黃牛」自居。黃牛黨一詞由此而來。
「黃牛」與「春運」
21世紀,「黃牛」行業有了更大的發展,開始倒大劇院戲票,倒熱線火車票,直至倒世界第一的磁懸浮票。「黃牛黨」的存在,從某個層面上直接導致了春運期間的「買票難」。但「黃牛」的出現,是一種壟斷現象導致的必然結果,牽扯到那些掌握壟斷的人的利益。比如,傳統春運火車票市場上,壟斷方聲稱讓購票者按先來後到獲得數額遠遠不夠的火車票,但這是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因而導致許多民眾的寶貴時間資源被浪費在排隊上。黃牛的出現,將火車票的實際價值以貨幣的形式重新量化,這符合市場規律,大量願意以貨幣換取時間的消費者造成了黃牛黨的出現。需注意的是:春運市場的矛盾實質是火車票資源的不足而不是黃牛黨的出現。國內民眾普遍地被壟斷方的各種對黃牛的打擊、詆毀性宣傳, 誤導,轉移了注意力)。眾所周知,黃牛黨大多為下崗工人、城市中的低收入人群,一方面替著各種民眾不滿的社會矛盾背黑鍋,一方面拿著遠低於壟斷方、企業(資本)方、公務員的收入。更為悲劇性的是,被壟斷方以各種理由、各種法律手段處以刑罰、甚至完全喪失勞動機會。如按西方記者估算,2005年,中國的黃牛黨及其家屬總數接近百萬人,而2006年允許私人購匯的外匯新政推出後的三個月內,從事私人購匯的約三十萬黃牛黨及其家屬的生活收入受到嚴重影響(被海外媒體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集體下崗事件),媒體的漠視、甚至不明真相的群眾的叫好,使得其中許多黃牛義無反顧地轉變為各種無證攤販、偷盜分子、搶劫分子等違法犯罪分子,進一步惡化了社會治安環境。
Ⅳ 黃牛黨犯法嗎,怎麼判刑
黃牛黨的行為屬於犯法。
《刑法》第二百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倒賣車票、船票,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票證價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倒賣車票刑事案件有關問題的解釋》為依法懲處倒賣車票的犯罪活動,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現就審理倒賣車票刑事案件的有關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高價、變相加價倒賣車票或者倒賣坐席、卧鋪簽字型大小及訂購車票憑證,票面數額在五千元以上,或者非法獲利數額在二千元以上的,構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倒賣車票情節嚴重」。
第二條 對於鐵路職工倒賣車票或者與其他人員勾結倒賣車票;組織倒賣車票的首要分子;曾因倒賣車票受過治安處罰兩次以上或者被勞動教養一次以上,兩年內又倒賣車票,構成倒賣車票罪的,依法從重處罰。
具體分述如下:
一、構成倒賣、構成倒賣、車票船票罪,被處以刑罰。
倒賣火車票、船票票面金額在5000元以上或者獲利額在2000元以上構成犯罪,被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票證價額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金。
二、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偽造、變造、倒賣車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藝演出票、體育比賽入場券或者其他有價票證、憑證的。
Ⅳ 倒票的為何叫黃牛黨
黃牛黨」、「黃牛」、「司法黃牛」等之造辭,它的起源或在於描述地下經濟里一堆人在那裡搶購物資或票券之場面,有如黃牛群之騷然,而後將它的仲介意義突出,而用於稱呼「司法黃牛」。但除了這種意義的「黃牛」外,「黃牛」一辭還有另一種意義,那就是稱人爽約也用「黃牛」。例如,當我們約了某人於某時某處見面,而對方卻未赴約,這時即可說「他黃牛了」。這種意義的「黃牛」,乃是吳語方言的用法,據《漢語方言大詞典》稱:當人的「責任心差而不履行承諾」,皆可說是「黃牛」。漢語許多地區的方言語言里,都將未照預期方式完成的事稱之曰「黃」。例如,打麻將打完一局,但卻沒有人胡牌,就說「這一圈黃了」;唱一出戲荒腔走板,即可以說「這出戲唱黃了」。爽約被稱「黃牛」,倒是和這種意義的「黃」較為接近,但仍有待進一步探討
黃牛黨
「黃牛黨」就是俗稱的「票販子」。「票販子」在北京行話叫「拼縫兒的」,而上海人稱之為「黃牛黨」,還有更形象的比喻把這類人稱之為「票蟲兒」。
「黨」是上海人在替社會現象分類時最慣用的概念系統。於是,就有了一種叫「黃牛黨」的稱謂,用於描述一堆人在那裡搶購物資或票券,有如「黃牛群之騷然」的現象。「黃牛」是上海灘的特色已有兩個世紀的發展史了,昔日的「黃牛黨」,所從事的是被過度分化的中介行為。就現象而言,它被定義為「恃氣力或勢力,采購物資及票務憑證後高價出售以圖利」。他們在解放前倒黃金,在文革時倒諸如縫紉機、自行車、電視機等各類票證。新世紀,「黃牛」行業有了更大的發展,開始倒大劇院戲票,倒熱線火車票,直至倒世界第一的磁懸浮票。「黃牛黨」的存在,從某個層面上直接導致了春運期間的「買票難」。
Ⅵ 黃牛黨的賺錢秘訣
我們就以離我們最近「商場黃牛」為例,向大家介紹下。 低吸高拋賺取「返券」利差小木是活躍在鄭州商場的一個「資深黃牛」,談話中,他更願意說自己是個「代購」。談起哪個商場有哪些品牌,哪一家的生意如何,最近要做什麼活動,他如數家珍。
「滿300元返300元」這樣的活動吸引普通顧客,更吸引小木和他的同伴。如此大力度的返券,是小木發財的好機會。
小木說,活動期間,他們一般會在收銀台或人氣較旺的品牌附近,尋覓剛剛開好小票准備交款的顧客,上前提出交易。比如一個顧客要買2000元的東西,小木可以代為結賬,之後再以1200元的價錢賣給顧客。然後,小木拿走返券,相當於用800元買到了2000元券。隨後,小木再尋找其他需要結賬的顧客,把券花出去,顧客買券的價錢可能是1200元,那麼小木就從中掙了400元。
很多顧客參加這樣的活動,往往要發愁怎麼在限定時間內把返券花出去。小木利用這種心理,屢屢得手。而為了能及時「消化」返券,小木們通常還多人結幫分頭行動,返券、用券同時進行。 「整合」小額購物票「滿100元送50元」這樣的返券活動很多,但活動中的商品價格很少能碰到整數,大多都是268元、148元這樣的標價。不滿100元不送,可多出的零頭想湊成整數,就要在商場里大海撈針般地「淘寶」了。
消費者一般沒有這樣的耐心,但小木們卻樂於整合這樣的資源。把這些零頭款項合並後,還能兌換一筆可觀的贈券。而在尋覓這些小額票據時,有些顧客會提出分成,但也有很多顧客會把沒用的票據無償塞給小木們。
以上兩種形式,都被稱做「返券黃牛」。 會員卡代購積分不做返券的商場,也有小木們生存的空間。
很多商場,對會員尤其是貴賓顧客會給予格外的價格優惠,比如持會員卡可以享受折上折等。這樣,小木們就會把自己的會員卡「借」給無卡的消費者使用。消費者省了錢,而小木們則可以賺取積分。
很多普通顧客往往只關注打折、返券,卻忽視積分的誘惑。其實以某商城為例,商場經常在活動時用5000積分兌換50元禮券。而大型促銷中,有一些商品還會高倍積分。如化妝品基本不參與打折、返券,但有品牌可能20倍積分,那麼如果買1000元化妝品,積2萬分,就能兌換200元百貨禮券。
一些品牌店的內部員工也會利用促銷之便,幫消費者刷會員卡,為自己積分。甚至有些員工會把商品按內部價結賬,自己留取差額。 收購購物卡、代金券低買高賣在網上輸入「收購」「商場購物卡」等關鍵詞,不難找到國內各大城市的「倒卡黃牛」,當地也不例外。
根據網上留下的電話,商報嘗試聯系了兩個鄭州的黃牛。目前,當地幾家中高端百貨商場的購物卡、代金券收購價從八六折到九折不等,而出售價在九三折左右。其中,有超市的商場,購物卡「含金量」更高。
兩位黃牛均表示,卡、券即便第二天就過期也不影響出售,因為他們當天就能「花」出去。不過,目前是黃牛生意的淡季,行情不好,所以收購價走低。相對應的旺季,一般在過年前後,那時「送禮的人多,量大」。
其中一個黃牛透露,商場「團購工作」做得越好,倒卡黃牛越密集。有些單位發福利時出於避稅等方面的考慮,發卡不發錢,很多員工被迫持卡;一些大面值代金卡,涉及權錢交易、灰色消費、職務消費。而倒卡黃牛,正滿足了這部分人的需求。 網上徵集現場「團購」如果黃牛們買進的卡、券太多,有時也會積壓到手裡,賣不出去,一不留神就賠本了。
小木發現一個降低風險的辦法。他在網上注冊店鋪,得知哪家商場要有大力度活動後,就通過自己的網店平台徵集團購。因為異地存在價差、折扣幅度大,通常很有吸引力,小木攥著這些「訂單」再去找生意,就不怕多餘的返券用不完了。在最後期限即將到來時,小木會及時把剩餘的卡、券出手。而通過大單采購,他有時也可以額外賺筆差價。
Ⅶ 為什麼倒票的叫黃牛黨
看網路的網路吧 那裡說的挺清楚的http://ke..com/view/14150.html?wtp=tt
Ⅷ 黃牛黨的行為犯法嗎
是屬於違法行為的,如果嚴重構成犯罪,構成非法經營罪。 非法經營罪 (刑法第225條),是指未經許可經營專營、專賣物品或其他限制買賣的物品,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原產地證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以及從事其他非法經營活動,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