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北方人我男友南方人都是獨苗苗
我回答第一個吧;1 我有沒有必要在他畢業之前去他家見見他父母? 我們倆家父母目前都不知道自己孩子戀愛了 我們是怕家長擔心
個人認為有必要,怎麼說都大學畢業了,都二十好幾的人了 有男女朋友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我相信你們的父母會明白的 畢竟是城市裡頭 思想不會那麼落伍 這點我覺得不必太擔心 竟然你有想准備去見他父母了 說明你已經認可了這份感情 願與他在一起 不是有句話來著 醜媳婦總得見婆娘 早點見面 挺好的 讓家長們心裡頭有個底 也可以了解一下男朋友家裡的一些情況。。。。
第二個 他一個杭州孩子畢業了就來北京闖盪 大家都能想到有多艱辛 能不能提點寶貴意見和建議 不過他是個很樂觀堅強的人 不會輕易就被打敗 但我還是擔心呀 嘿嘿
這個確實 大學生畢業 找工作 挺糾結的 ,如果你能幫的上忙也行 個人偏向於 讓你男友自己奮斗 這是檢驗他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至於怎麼找工作 找什麼工作 我就不說了
第三個 你們有點特殊啊 雙方都是獨生子女 在不久的日子裡 我相信 此類現象會慢慢增多的 誰都希望自己孩子呆在身邊啊 而且在傳統意義上 是女孩子出嫁到男方家的 既然你們 打算 要在北京奮鬥了 那麼 把家安在北京市在所難免的 這個 就需要 你們同父母商量溝通了 我相信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 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個很好的未來 很好的發展機會 發展空間 只要你們同父母真誠的 溝通 我相信 這個問題是很好解決的
以上 僅是個人愚見 最後 希望你們能夠幸福。。。。
❷ 「婆娘」到底是什麼意思⊙_⊙!
「婆娘」的意思具體如下:
1、對婦女的俗稱。
引證: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那時廚下兩個婆娘,聽得熱鬧,也都跑將來了,替主母傳語道:『這卦是問行人的。』」
2、稱自己或他人的妻子。
石君寶《秋胡戲妻》第四折:「誰著你戲弄人家妻兒,迤逗人家婆娘?」
3、指女僕。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把大獃的兒子、媳婦,一天要罵三場;家人、婆娘,兩天要打八頓。」
(2)苗婆娘加盟電話擴展閱讀
「婆娘」的近義詞:
一、婦人
釋義:已婚婦女,女人。
引證:茅盾《野薔薇·詩與散文》:「他霍地轉過身來,便和一位身材苗條的婦人面對面了。」
二、婦女
釋義:成年女子的通稱。
引證:孫犁《風雲初記》一:「在堤埝拐角一棵大榆樹下面,有兩個年輕的婦女,對著懷紡線。」
❸ 如果守株待兔的那個人和揠苗助長的那了人相遇了他們會說些什麼
守株待兔那人(簡稱甲)、揠苗助長那人(簡稱乙)
(一)甲:這兩天老見你在地里瞎轉悠,你弄啥類(方言:在干什麼)?
乙:別提了,俺地里那些莊稼苗老是不見長,搗鼓搗鼓,拔高點,看能讓它長快點不。
甲:。。。你傻啊,創新也不能拿自己家裡的莊稼瞎折騰啊,萬一讓你搗鼓毀了咋辦。。。
乙。。。
乙:那你這幾天老是蹲到樹後面幹啥來,就專門來看我搗鼓莊稼地來?
甲:誰有那閑工夫啊,頭幾天一個傻兔子不是自己個撞暈到這個樹上了么,回家燉吃了,俺婆娘覺得不孬,還想吃,俺這不是再等一個傻兔子么。
乙:。。。你傻啊,其它兔子知道這棵樹不好,還會撞這棵樹?
甲。。。
無話。。。
第二天,甲出現在較遠處的另一個大樹旁,乙出現在鄰居家的地里。。。
(二)甲:這兩天老見你在地里瞎轉悠,你弄啥類(方言:在干什麼)?
乙:別提了,俺地里那些莊稼苗老是不見長,搗鼓搗鼓,拔高點,看能讓它長快點不。
。。。
乙:那你這幾天老是蹲到樹後面幹啥來,就專門來看我搗鼓莊稼地來?
甲:誰有那閑工夫啊,頭幾天一個傻兔子不是自己個撞暈到這個樹上了么,回家燉吃了,俺婆娘覺得不孬,還想吃,俺這不是再等一個傻兔子么。
乙:。。。
無話。。。
第二天,甲沒有再守株,卻出現在自家地里,乙出現在甲蹲守的樹旁。。。
❹ 貴陽話苗婆是什麼意思
貴陽話苗婆是罵人的。
❺ 一些地區的人口中的「婆娘」,到底是指誰呢
一些地區的人口中的「婆娘」,到底是指誰呢?
出自元王實甫《西廂記》:「你看人似桃李春風牆外枝,賣俏倚門兒。我雖是個婆娘,有志氣。」
1、對婦女的俗稱。
《水滸傳》第二十回:「那張三亦是個酒色之徒,這事如何不曉得?因見這婆娘眉來眼去,十分有情,便記在心裡。」
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那時廚下兩個婆娘,聽得熱鬧,也都跑將來了,替主母傳語道:『這卦是問行人的。』」
2、指女僕。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把大獃的兒子、媳婦,一天要罵三場;家人、婆娘,兩天要打八頓。」
❻ 作文:假如揠苗助長的主人公和守株待兔的主人公相遇了,他們會�
恩
就聊聊各自飛方法有哪些不對
然後互相給建議
就這樣
給你範文借鑒一下
別全抄
守株待兔那人(簡稱甲)、揠苗助長那人(簡稱乙)
(一)甲:這兩天老見你在地里瞎轉悠,你弄啥類(方言:在干什麼)?
乙:別提了,俺地里那些莊稼苗老是不見長,搗鼓搗鼓,拔高點,看能讓它長快點不。
甲:。。。你傻啊,創新也不能拿自己家裡的莊稼瞎折騰啊,萬一讓你搗鼓毀了咋辦。。。
乙。。。
乙:那你這幾天老是蹲到樹後面幹啥來,就專門來看我搗鼓莊稼地來?
甲:誰有那閑工夫啊,頭幾天一個傻兔子不是自己個撞暈到這個樹上了么,回家燉吃了,俺婆娘覺得不孬,還想吃,俺這不是再等一個傻兔子么。
乙:。。。你傻啊,其它兔子知道這棵樹不好,還會撞這棵樹?
甲。。。
無話。。。
第二天,甲出現在較遠處的另一個大樹旁,乙出現在鄰居家的地里。。。
(二)甲:這兩天老見你在地里瞎轉悠,你弄啥類(方言:在干什麼)?
乙:別提了,俺地里那些莊稼苗老是不見長,搗鼓搗鼓,拔高點,看能讓它長快點不。
。。。
乙:那你這幾天老是蹲到樹後面幹啥來,就專門來看我搗鼓莊稼地來?
甲:誰有那閑工夫啊,頭幾天一個傻兔子不是自己個撞暈到這個樹上了么,回家燉吃了,俺婆娘覺得不孬,還想吃,俺這不是再等一個傻兔子么。
乙:。。。
無話。。。
第二天,甲沒有再守株,卻出現在自家地里,乙出現在甲蹲守的樹旁。。。
意外的相遇
宋國有個農夫看見有一隻野兔從旁邊的草叢里慌慌張張地竄出來,一頭撞在田邊的樹墩子上,便倒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了。農民走過去一看:兔子死了。因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了。農民高興極了,他一點力氣沒花,就白撿了一隻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撿到野兔,日子就好過了。從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氣種地了。每天,他把鋤頭放在身邊,就躺在樹墩子跟前,等待著第二隻、第三隻野兔自己撞到這樹墩子上來。世上哪有那麼多便宜事啊。農民當然沒有再撿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卻荒蕪了……
戰國時候,又有一個宋國的農民種了一塊地。栽下禾苗後,他希望它很快長高。結出果實。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長得很慢,他心裡非常著急。怎樣才能讓禾苗盡快長高呢? 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回家後,他很得意地對家裡人說:「累死我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的兒子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結果,這兩位農夫不得不變賣家產,再去勞動,賺錢。
有一天,甲和乙(兩位農夫)在勞動時碰面了。
甲說:你就是拔苗助長的乙?莊家有它們自己的生長規律,你想認為的加快它們的生長速度,真是愚蠢啊!
乙反駁道:守株待兔的你還好意思指責我?兔子在急速奔跑是裝上大樹的概率微乎其微,將如此偶然的事件作為收入的來源,你就不愚蠢嗎?……
有一天,乙因為太疲倦,,神智不清,就把甲的田也給耕了。
第二天,甲發現了,他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總想讓乙的人給他耕田,不作主觀努力,只是存在僥幸心理,想獲得上一次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來撞到他地頭的一截樹樁子上的意外成功。他想:「只要掌握了規律,在兔子必經之道上栽幾棵樹等兔子撞,也是可以的。他也許就是那隻兔子,傻傻的."他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何況不勞而獲,天上掉餡餅的事情是可能發生的。就像我上次......可能我家的田會被他耕完呢!」
而揠苗助長的人則信心滿滿,滿面春光,嘴角翹了翹:"守株待兔只會讓機會擦身而過,他又不主動爭取,所以成功才屬於自己。他每天努力工作,吸取上次的教訓,不慌不忙。
最終,乙在秋天獲得了大豐收,而甲什麼也沒有獲得……
這兩篇不錯
望採納
❼ 臭婆娘花的學名叫什麼
熏倒牛
Biebersteinia heterostemonMaxim.
牻牛兒苗科Geraniaceae熏倒牛屬
別名:熏倒牛臭蒿臭婆娘高熏倒牛狼尾巴蒿明間那博薰倒牛芭苾草臭蒿子臭花椒
❽ 苗家十八怪是什麼
是指苗鄉麻陽的一些生活民俗
⑴「短褲穿在長褲外」。反映的是麻陽苗民秉承古代苗族先民遺風的服飾習慣。麻陽「熟苗」自清代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後,官府強令「服飾宜分男女」,於是男子「下穿超襠褲,褲簡短而大,腿上布綁腿」,女子下著長褲,並喜「配上一個別致的抹裙(圍腰),裙上綉有花鳥圖案」,以精緻花帶系於腰間。
⑵「面條像褲帶」。麻陽「面條」以無糯性粳米(麻陽叫「鋼米」)浸泡磨漿,置約50cm×40cm矩形鐵(鋁)皮「鍍盤」中敷勻呈膜狀,放鍋中蒸熟後,取出捲成圓柱狀,名曰「露兜面」。粳米剛脆易碎,故食用時切成約50cm×3cm的粗長條,長、寬均較普通面條要超出好幾倍。
⑶「竹竿穿著衣褲曬」 。苗家山寨,過去,苗家婦女習慣把洗好的衣服,用竹子穿起來曬,為什麼?因為當時幾乎沒有衣架賣,現在,還有誰不用衣架來曬衣服呢?
⑷「辣子當主菜」。「酸菜壇壇一排排」,這揭示了麻陽苗族食菜以酸辣為主的傳統。但是「苗人的喜食酸味,當非生性好酸辣,或因苗疆處於腹地,距海太遠,附近又無鹽井,得鹽頗不易」,所以「在無鹽時代,只有多食酸辣以促進食慾,累世相傳,至今雖已有鹽,但仍保存好食酸辣的特性」。麻陽民間尚有「三日不呷酸,行(走)路打趔趄」,「一日不呷辣,行路滾下喇(坡)」的說法。
⑸「三個蚊子一盤菜」。麻陽習慣把蜂窠內已經長翅成型但尚未能展翅飛舞的幼蜂與蜂蛹一起煎炒,猛一看,長翅幼蜂似碩大無比的「蚊子」靜卧碗中。
⑹ 「雞蛋串起賣」。「三月三,楂泡**」,每逢農歷三月,漫山遍野的油楂樹上,掛滿脫皮後乳白色不規則球形的「楂泡」,質脆味甘,鄉民多爭相採集,以草根、藤蔓串之,一串串「楂泡」,遠觀活像串起來的「雞蛋」。
⑺「花生煮起賣」。人們對「干吃」花生見慣不驚,對帶著泥土香味還沒有褪盡的「水煮」花生卻不禁稱奇。
⑻「茅廁樹在大門外」。麻陽房屋多為建於平地的平房,結構當為「吊腳樓」變異,分兩層,樓上堆雜物、或做客房;樓下住人,房間多鋪「地樓板」;吊腳樓底層的廁所、畜圈、柴房移建屋旁,與住房分開。
⑼「門檻過膝蓋」。麻陽氣候濕熱,山中多蛇蟲,人為蛇蟲所害,人與蛇蟲同眠,時有發生。故住房串聯屋柱的「地腳枋」寬盈尺,離地約半尺(常鑲以「地線岩」封閉),裝木壁時,門檻常另鑲約3寸高木枋,合計約60cm高。
贊
0
2011-1-8 19:54 回復
t譚文
22位粉絲
2樓
⑽「斗笠當鍋蓋」。麻陽每逢節日又多喜蒸米做粑,如「過社」的社飯,端午的粽粑、桐葉粑,重陽的糍粑、桐葉粑,保冬節、過年的糍粑、「印盒粑」等,所以苗家多置有圓筒狀甑桶。甑桶普遍巨大,直徑常達兩尺有餘。有竹質甑蓋,呈圓球蓋狀,似遮雨工具斗笠。
⑾「馬路當大街」。麻陽建縣至明清時代,由於經濟處於自給半自給的農業經濟,加之兵燹頻仍,因此商業發展遲緩,市場交易時間短,時至1982年,麻陽的圩場設施,仍很簡陋,甚至「以路為市」。
⑿「背著孩子談戀愛」。「背」,乃麻陽土語,意即「懷」。反映的是古代苗族「坐家」婚俗。
⒀「喊媽叫奶奶」。麻陽盤瓠後裔一直保留著自己的「蠻夷」土語,特別是在日常稱呼語上體現得尤為突出。如「嘎婆」(外婆)、「嘎公」(外公)、「滿滿」(祖母)、「嬢娘」(嬸娘、姑姑)、「亞亞」(伯母)、曼曼(叔叔)、「大大」(哥哥)等。
⒁「婆婆爬樹比猴快」。歷史上,麻陽苗民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得不回到狩獵、採集的人類初期生產狀態,以獲取生存的必要食物。由此,麻陽苗族女性,不僅能勝任重體力農活,尤其擅長的是活躍於山林,發揮其特有的身體靈巧的特長。
⒂「小豬扛起賣」(「小雞扛起賣」)。麻陽苗民發明了一種實用多山環境的專門用於肩扛的工具「肩架」,即以兩根分杈樹干或兩根圓木條上端扎「杈」,兩「杈」等肩寬,上固定木板或厚樹皮做成的不規則「圓槽」,「槽」中放需搬運物品。苗區習慣買賣「架子豬」(三十斤左右),常用「肩架」扛至市集(也常常在「槽」中綁一圓柱狀大竹籠,裡面放多隻雞、鴨、鵝之類家禽,以方便搬運)。
⒃「豬比狗跑得快」。養豬是麻陽農家的主要家庭副業之一。昔日麻陽民間有「一條婆娘一條崽,一棟房子一條豬」的說法。麻陽山區居民習慣於「放養」禽畜,牛、豬、雞、鴨、鵝等,大多放野外自由覓食。「牧豬」,是麻陽特有的風景。長時間在野外奔跑,麻陽農家豬,肉精而筋緊、腿壯而有力,可謂「身輕如燕」。
⒄「三腳架架搖不得」。緣於祖先崇拜。麻陽苗家多在堂屋、灶前的火爐塘設有三角架,用於架鐵鍋、鼎罐以煮飯、炒菜、燒水。相傳,三腳架乃三位祖先變化而來,如果未經禱告搖動或踩踏,則是對祖先的極度不敬,會給主人帶來無妄災禍。
⒅「門檻坐不得」。緣於原始「血忌」傳統。原始社會人們認為「血」中存在一個具有生命力的靈魂、一個左右人類生死的「魔力元素」,由此人類形成了一個關於「血氣」的生命觀念。「視血為忌,見血為避」,特別是對女性處女膜出血的恐怖。經歷過幾千年血與火的刀劍恐怖和大量族人倒在血泊里的事實後,麻陽苗民和其他地區的苗民一樣,對「血氣」無疑會產生極端的恐怖和極度的忌諱。在象徵安全和依靠的家中,對於有「防護」意義的「門檻」就表現出嚴格的「血忌」傳統觀念——「門檻坐不得」——他們認為婦女坐了門檻,就會辱沒家神,會使主人家破財絕嗣。
❾ <紅樓夢>和<水滸傳>各其中1人物介紹
林黛玉 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的人物。字「顰顰」,名號「瀟湘妃子」瀟湘妃子是根據她住的屋子命的名。林妹妹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絕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裊娜風流的外形之美,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劇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嬌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動人心魄、更具藝術魅力的則是她無與倫比的豐富而優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個內慧外秀的女性,不像薛寶釵那樣世故,那樣城府甚深,八面玲瓏,取悅於人;她對人坦率純真,見之以誠。
紅樓夢里各個女兒都精華靈秀獨具其魅,卻只有黛玉美的讓人由衷地心疼和愛憐。「兩彎似蹙非蹙柳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這首詞中盡現了黛玉迷離、夢幻、病態、柔弱、動靜交融的美麗和氣質,我找不到一個更好的形容詞來綜合形容這樣脫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絕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見幾回!」,更能生動貼切些吧。
林黛玉之美,還表現在她才學橫溢和濃郁的詩人氣質。曹雪芹胸中筆下的林黛玉,是一個詩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她愛書,不但讀《四書》,而且喜讀角本雜劇《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等;對於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隱、陸游等人的作品,不僅熟讀成誦,且有研究體會;她不僅善鼓琴,且亦識譜。曹雪芹似乎有意將歷代才女如薛濤、李清照、葉瓊章、李雙卿等的某些特點,融進林黛玉的性格。
《紅樓夢》中林黛玉前世為離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顆絳珠仙草,日見枯萎之時,得神瑛侍者即後來的賈寶玉灌溉,天地靈氣而修成人體,然而僅修為女體,心中結一份難釋之情,說 若他下世為人,我也隨他世間走一遭,將畢生眼淚還與他,以報灌溉之恩。後,通靈寶玉下世,這才使整個故事得以發生……
曹雪芹懷著深摯的愛意和悲憫的同情,用歷史與未來、現實與理想、哲理與詩情,並飽蘸著血與淚塑造出來的林黛玉,是《紅樓夢》里一位富有詩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劇形像。二百多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為她的悲劇命運灑下同情之淚,為她的藝術魅力心醉神迷。她是《紅樓夢》讀者心目中的一位聖潔、美麗的愛神。
然而,在百花斗妍的女兒國大觀園里,有嫵媚豐美的薛寶釵,有風流嬌艷的史湘雲,有文采精華的賈探春,有美貌不亞於其家姐的薛寶琴,……為什麼獨有黛玉那樣牽動人的衷腸,甚至有人因她而狂、為她而死呢?她為什麼有如此強大的藝術魅力?她究竟美在何處、動人在何處?應該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點,則是林黛玉具有一種悲劇美。當人們說《紅樓夢》是一部悲劇時?恐怕首先是指寶黛愛情的悲劇;其次是指青春少女的「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共同悲劇。而其中最悲者莫過於黛玉之悲了。真正的悲劇總是動人心魄的,因為悲劇是將美毀滅給人看。越是美的有價值的人生被毀滅,其悲劇就越壯美,越深刻,越動人。
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曾用「造化鍾神秀」的詩句,來形容東岳泰山的壯美在他心中引起的驚奇。意思是說: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麗都集中在泰山上了。賈寶玉在闡述他的「女清男濁說」時道:「天地靈秀之氣只鍾於女兒,須眉男子不過是渣滓濁沫已。」他後來見到薛寶琴、李紋、李綺時、又不勝感嘆道:「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華靈秀,生出這些人上之人來!」曹雪芹這個「造物主」,也只把「精華靈秀」鍾於女兒。並特別多地鍾於林黛玉。他所創造的林黛玉,形容嬌美,聰明絕頂,堅貞純情,才學橫溢,並具有詩人的氣質和獨特的悲劇性格。而她的叛逆的悲劇性格,則是她生命的主旋律。
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劇性格,還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筆調、奇特的想像和詩意,創造了新奇絕妙的亘古未有的「還淚」之說,以象徵林黛玉是帶著宿根、宿情、宿恨來到人世的。這絕不是宿命論,而是藝術的誇張、渲染和強化。她一生下來,就有「先天不足之症」;會吃飯時便吃葯,而且不許哭,不能見外人。命運對她太殘酷,太不公平了。少年喪母,不久又喪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長期寄居在黑暗齷齪的賈府。
我們第一次見到林黛玉,是她剛剛來到賈府。作者通過鳳姐的「嘴」和寶玉的「眼」,描繪了她天仙似的人品。鳳姐一見就驚嘆道:「天下竟有這樣標致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在寶玉的眼裡,這「裊裊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則別有一種風范和神韻: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曹雪芹把我們民族的審美積淀進行了新的熔鑄和創造,他把楊貴妃式的豐美賦予了薛寶釵,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給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像具有絕世的姿容;作者有意將林黛玉的外貌與西施聯系起來,並將西施「捧心而蹙」、裊娜風流的外形之美賦予林黛玉,還借寶玉之口給她取字「顰顰」,便突出了她的悲劇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嬌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動人心魄、更具藝術魅力的。則是她無與倫比的豐富而優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個內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較比干多一竅」。她的蒙師賈雨村說,他這女學生「言語舉止另是一樣,不與凡女子相同。」因其母名賈敏,「他讀書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寫字遇著『敏』字亦減一二筆。」她到賈府時,尚在孩提,卻牢記母親生前的囑咐:「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恥笑了去。」她總是眼看心想,暗暗審視;然其言行舉止,卻又那樣彬彬有禮,適份合度。
但我們同時也感覺到,她一開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壓抑。她詩思敏捷,別人寫詩,總是苦思冥想,而她卻「一揮而就」。她對賈寶玉說:「你能一目十行,我就不能過目成誦?」的確,林黛玉的聰明在大觀園里是有名的。
她善於觸景生情,借題發揮。一次寶玉去看寶釵,正在一個「識金鎖」,一個「認通靈」,不期黛玉已搖搖擺擺的進來,一見寶玉,便笑道:「哎喲!我來的不巧了!」寶釵笑問「這是怎麼說?」黛玉道:「早知他來,我就不來了。」寶釵又問「這是什麼意思?」黛玉道:「什麼意思呢,來呢一齊來,不來一個也不來;今兒他來;明兒我來,間錯開了來,豈不天天有人來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熱鬧。」當寶玉聽寶釵說吃冷酒對身體有害而放下酒杯時,正巧雪雁送手爐來,黛玉又一語雙關地說:「誰叫你送來的?難為他費心。——那裡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說是紫鵑叫送來的,她馬上又說:「也虧了你倒聽他的話!我平日和你說的,全當耳旁風;怎麼他說了你就依,比聖旨還快呢!」聰敏的顰兒,把她的妒意表達得多麼鋒利而又含蓄,機帶雙敲而又點滴不漏。又一次,寶玉看著寶釵雪白的膀子發呆。這時,「只見黛玉蹬著門檻子,嘴裡咬著絹子笑呢。寶釵道:『你又禁不得風吹,怎麼又站在那風口裡?』寶玉道:『何曾不是在房裡來著?只因聽見天上一聲叫,出來瞧了瞧原來是個呆雁。』寶釵道:『呆雁在那裡呢?我也瞧瞧。』黛玉道:『我才出來,他就忒兒的一聲飛了。』嘴裡說著,將手裡的絹子一甩,向寶玉臉上甩來。」
這種機敏,這種諷刺與戲謔,只有林黛玉才能做得如此精純而又天衣無縫。大觀園里有幾張利害的「嘴」,如鳳姐的「嘴」,賈母的「嘴」,晴雯的「嘴」,尤三姐的「嘴」,紅玉的「嘴」;黛玉也有一張更利害的「嘴」。寶玉的奶媽李嬤嬤說:「真真這林姐兒,說出一句話來,比刀子還利害。」但鳳姐等人的「嘴」與黛玉的「嘴」又有文野之分:鳳姐多是「世俗取笑」;黛玉則顯得典雅俊則。正如薛寶釵所說:「更有顰兒這促狹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話、撮其要、刪其繁、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言為心聲,心慧則言巧。
由於黛玉心慧,更由於她寄人籬下的處境,使她變得非常的敏感。周瑞家的送宮花,最後送到她那裡,她便疑心是別人挑剩下的才給她;一天夜晚,她叫怡紅院的門,晴雯偏偏沒聽出是她的聲音,拒不開門,並說「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呢!」把個黛玉氣得怔在門外,欲要發作,又想:「雖說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樣,到底是客邊。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在他家依棲,若是認真慪氣,也覺沒趣。」正在傷心垂淚之時,又聽見寶玉寶釵的笑語聲,越發動了氣,「越想越覺傷感;便也不顧蒼台露冷,花徑風寒,獨立牆角邊花陰之下,悲悲切切,嗚咽起來。」一日她卧病在床,聽到園子里的老婆子罵人,——實則是罵她的外孫女兒——黛玉卻認為是在罵己,競氣得昏厥過去。別人開一句玩笑,她認為是對自己的輕侮。她確是個「小性兒」,甚至有些「病態」。但是,我們想到她的身世處境,想到她的極強的自尊心,不是覺得這是非常自然的嗎?
其實,林黛玉不像薛寶釵那樣世故,那樣城府甚深,八面玲瓏,取悅於人;她對人坦率純真,見之以誠。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她對待紫鵑,親如姐妹,情同骨肉,誠摯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學詩,寶釵譏她「得隴望蜀」,極為厭煩;香菱向黛玉請教,黛玉卻熱誠相接,並說:「既要作詩,你就拜我為師」。純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給香菱講解詩的作法和要求,還把自己的詩集珍本借給香菱,並圈定閱讀篇目,批改她的習作,堪稱「誨人不倦」。她待人很寬厚,與人不存介蒂。史湘雲因把她比作戲子傷了她的自尊,她有點不忿,可一會兒便攜了寶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與湘雲同看」。在對待寶釵的態度上,尤見出其天真篤實。本為情敵,無嫌猶猜。但在薛寶釵對她略表關懷,予以「訓導」之後,她便開誠布公,肝膽相照,向薛寶釵掏出心窩子的話,並引咎自責:「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只當你心裡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競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此後她待寶釵如親姐姐一般,連寶玉也感到驚奇。
林黛玉也並非一味「孤標傲世,目無下塵」。其實她也很謙和。她對「下人」從來沒有耍過威風,沒有說過一句惡言惡語。寶玉說,她對晴雯是極好的;佳蔥說,她去瀟湘館送茶葉,黛玉正給丫頭們分錢,就抓了兩把給了她。每次賽詩,她總是推崇別人寫的好,從不計較高低;與湘雲凹晶館聯句,每當湘雲說出佳句,她總是「起身叫妙」,甚至說:「我竟要擱筆了!」林黛玉冰心玉壺,晶瑩剔透;純如赤子,一往情真。我們實應改變「林黛玉心胸狹窄,尖酸刻薄,愛使小性兒」的偏見。
林黛玉之美,還表現在她才學橫溢和濃郁的詩人氣質。曹雪芹胸中筆下的林黛玉,是一個詩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她愛書,不但讀《四書》,而且喜讀角本雜劇《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等;對於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隱、陸游等人的作品,不僅熟讀成誦,且有研究體會;她不僅善鼓琴,且亦識譜。
曹雪芹似乎有意將歷代才女如薛濤、李清照、葉瓊章、李雙卿等的某些特點,融進林黛玉的性格。比如,她代題「杏簾在望」為寶玉解圍的細節,很易使人聯想到李清照與趙明誠比作《醉花陰》的軼事;「堪憐詠絮才」、「冷月葬詩魂」,則是將林黛玉比晉代的謝道溫和明代的葉瓊章的。但林黛玉又完全區別於歷代的才女,這就是曹雪芹賦予她悲劇命運和叛逆精神的個性特徵。不過這種個性特徵,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她詩人的氣質和詩作表現出來的。在大觀園里,她與薛寶釵可謂「雙峰對峙,二水分流,」遠遠高出於諸裙釵,在博學多識方面,可能略遜寶釵;但在詩思的敏捷,詩作的新穎別致、風流飄灑方面,林黛玉卻是出類拔萃、孤標獨樹的。詩社每次賽詩,她的詩作往往為眾人所推崇』,所激賞,因而不斷奪魁。她的詩之所以寫得好,是由於她有極其敏銳的感受力、豐富奇特的想像力以及融情於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極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觸到,立即就產生豐富的想像;新奇的構思和獨持的感受和見解。尤其可貴的是,她能將自己的靈魂融進客觀景物、通過詠物抒發自己的痛苦的靈魂和悲劇命運。例如她的《白海棠》詩,既寫盡了海棠的神韻,亦傾訴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嬌羞默默同誰訴」一句,最為傳神:這既是對海棠神態的描摹,也是自我心靈的獨白,她有銘心刻骨之言,但由於環境的壓迫和自我封建意識的束縛,就是對同生共命的紫鵑、甚至對知音賈寶玉,也羞於啟齒,只有悶在心裡,自己熬煎。這便愈顯其孤獨、寂寞和痛苦。她的「柳絮詞」,纏綿悱側,優美感人,語多雙關,句句似詠柳絮。字字實在寫已,抒發了她身世的漂泊與對愛情絕望的悲嘆與憤慨。尤其她的「菊花詩」,連詠三首,連中三元,藝壓群芳,一舉奪魁。她的詩不僅」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而且寫得情景交融,菊人合一,充分而深刻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滿紙自憐題素願,片言誰解訴秋心?」「孤標傲世諧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等句,更寫出了這位少女的高潔品格和痛苦靈魂。此外,像她的《桃花女兒行》、《秋窗風雨夕》、《題帕詩》和《五美吟》等。都寄寓著深意,詩如其人,感人至深。
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作為她詩讖的《葬花辭》.這是林黛玉進入賈府以後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嘆身世遭遇和悲劇命運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況,血淚作墨,如泣如訴,抒寫了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憤。「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就寄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憤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豈非對長期迫害著她的冷酷無情的現實的控訴?「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則是對美好理想的渴望與熱烈追求」;」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表現了她的高潔的情志和堅貞不阿的精神。至於「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等未了數句,書中幾次重復,特意強調,並通過鸚鵡也會吟哦的描寫,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運也即黛玉的命運。這是用熱血和生命寫就的心曲,是與這個罪惡的世界決裂的檄文。它真實地展露了一個充滿痛苦充滿矛盾而又獨抱高潔、至死不渝的心靈世界,凸現的是一種獨立人格的壯美與崇高。《葬花辭》之所以能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原因正在這里。
富有詩人氣質,並且被詩化的林黛玉,詩魂總是時刻伴隨著她,總是隨時從她的心裡和身上飄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無賴詩魔昏曉侵」,這是她的切身體驗。詩,對於她,是不可一日無的。她用詩發泄痛苦和悲憤,她用詩抒寫歡樂與愛情,她用詩表示抗議與叛逆的決心。詩表現了她冰清玉潔的節操,詩表現了她獨立不阿的人格,詩表現了她美麗聖潔的靈魂,詩使她有一種迷人的藝術光輝!可以說,如果沒有了詩,也就沒有了林黛玉。
然而,最激動人心、催人淚下的,還是林黛玉的叛逆者的悲劇性格。在她的身上閃耀著追求個性解放、爭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義思想的光輝。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她不僅才情橫溢、學識淵博,而且又是那樣如飢似渴地閱讀「性靈之學」和描寫愛情的角本雜劇,那樣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藝術的境界。
在《五美吟》中,她言綠珠,說綠珠為石崇殉葬的不值;她詠紅拂,贊揚紅拂私奔的壯舉;在酒筵上,她競把《西廂記》、《牡丹亭》中的「淫詞艷曲」引為酒令。對於賈府的「混世魔王」、「禍胎孽根」、貳臣逆子賈寶玉;竟引為知音,結為同心,從思想到行動都對他予以支持。在大觀園里,不勸寶玉走「仕途經濟」之道,從不說這些「混帳話」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寶玉深敬黛玉」。林黛玉身上閃爍著詩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滿了叛逆的精神。這是曹雪芹賦予這一形像的新的基因,使她從根本上有別於歷代的所有才女。
林黛玉的精神之美,更集中更強烈地體現在她對賈寶玉的愛情之中。他們的愛情是一種新型的,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屬於未來的愛情。這種愛情的最根本的特點,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礎之上的,表現得非常純真、深摯、堅貞。林黛玉本是一個「情痴」、「情種」,她為愛情而生,又為愛情而死,愛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對賈寶玉愛得真誠,愛得執著,始終如一,至死靡它。然而,焰們的愛情又是在不許愛的環境中發生、發展和生存的,這就難免有痛苦、有不家,甚至要為愛情付出生命的代價。再加上她詩人的氣質和悲劇的性格,這種被壓抑的燃燒著的愛情,只能用詩和哭來抒發,來傾泄。
詩,前已敘述;哭,更是林黛玉的家常便飯。她來到人世,是為了「還淚」。她第一次見到賈寶玉,就是哭,脂硯齋說:「這是第一次還淚。」此後,「不是悶坐,就是長嘆,好端端的不知為什麼,常是自淚不幹的。」林黛玉的哭,分明飽含著現實人生的血肉。哭是她悲劇性格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哭,是她對生活折磨的強烈反映;哭,是她發泄痛苦的方式;哭,是她詩人氣質的種種感受的抒發。質言之,她是為自己的愛情而哭。愛情曾使她幾死幾生。當他們這種同生共命的愛情最後遭到毀滅時,她便「焚稿」、「絕粒」,以生命相殉。這種愛情是怎樣的至誠至堅,至純至聖,感天地,泣鬼神,動人肺腑,撼人心靈!多少人為她灑下同情、痛惜和悲憤之淚!一生以淚洗面的林黛玉,臨死之前反而發出了微笑,最後喊出了「寶玉,寶玉,你好——」的未完的一句話——留下了千載不消的遺恨!
林黛玉死去了,但林黛玉的純美的精神,她與賈寶玉生死與共的愛情,他們所實踐過的愛情原則,她的閃耀著藝術魅力的優美形像,將與日月爭輝,與天地共存;這一形像所含蘊的哲理與詩意,將給予不同時代的讀者以生活的啟示和美感享受。
林黛玉形象從《紅樓夢》面世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誤解中度過的。要正確評價林黛玉,我以為必須把林黛玉放在她所生活的時代的熒屏上去顯影。林黛玉在賈寶玉眼中美若神仙似的,但要知林黛玉的外形美是如捧心西子那樣的病態美;她自尊性很強,其實是以自尊掩飾自卑;她經常表現為小心眼,但小心眼背後有坦誠;她所以不能接受賈寶玉逢場作戲似的求愛的方式,因為她追求的是真愛;林黛玉之死既是社會悲劇,也是性格悲劇;她性格上雖有缺點,但掩蓋不了她叛逆是想的光芒。
林黛玉---林如海與賈敏的獨女。因父母先後去世,外祖母憐其孤獨,接來榮國府撫養。雖然她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從不勸寶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她蔑視功名權貴,當賈寶玉把北靜王所贈的聖上所賜的名貴念珠一串送給她時,她卻說∶「什麼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這東西!」她和寶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愛,但這一愛情被賈母等人殘忍地扼殺了,林黛玉淚盡而逝。
魯智深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梁山泊步軍頭領,一百單八將之十三。
魯智深的出身及綽號:
魯智深,原名魯達,宋渭州經略使種師中帳下提轄官,生得身長八尺、腰闊十圍、面園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絡腮胡須,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因三拳打死鎮關西,為避禍出走,後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為僧,因背上刺有花綉,故此江湖上人送綽號「花和尚」。
魯智深上樑山的緣由:
九紋龍史進大鬧史家莊後,為尋師父王進來到渭州,先後巧遇開手師父李忠和提轄魯達。史、魯二人一見如故,相約來酒樓喝酒。正高興間忽隔壁有人啼哭,魯達不快叫來金氏父女,問明願因,方知金女被本地惡霸鄭屠霸佔,魯達大怒,便要去找鄭屠算帳,被史、李二人勸住,三人贈銀兩給金氏父女。次日,魯達先送走金氏父女,後來到狀元橋下找到鄭屠,借故與其動手,三拳將其打死出走,在雁門縣重遇金氏父女,得其婿趙員外引薦上五台山文殊院剃度為僧,法名智深,因兩次酒後鬧事不容於僧眾,攜智真長老書信往投汴京大相國寺,於路先在桃花村醉打小霸王周通,後與史進重逢火燒瓦罐寺殺死生鐵佛。來到東京後被派往菜園,倒拔垂楊柳,鎮服眾潑皮,演武時遇林沖結為好友,林沖遭陷,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救下林沖。後遇楊志,並與曹正等人奪得二龍山。三山聚義大戰呼延灼後,同上樑山。天文石碣位居天孤星,為一百單八將之十三,成為梁山泊步軍頭領。
魯智深的結局:
魯智深上樑山後英勇善戰,反對招安。梁山歸順朝庭平定遼國後,魯智深重上五台山謁見智真長老問詢前途,智真長老曰: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後來,魯智深果然擒得方臘大將夏侯成,並親手抓獲方臘。在回京途中,在杭州恰逢錢塘江潮信大至,魯智深想起長老之言,問明「圓寂」之意,沐浴更衣,焚香打座,圓寂而逝。朝庭因其有擒獲方臘大功,加贈魯智深為義烈照暨禪師。
魯智深善使的兵器:六十二斤水磨鑌鐵禪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