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西常氏茶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山西常氏茶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簡稱常氏茶莊),由山西榆次巨商常萬達家族後人於1810年與湖南安化黑茶世家諶氏家族聯合創辦的晉豐厚黑茶,是國內黑茶金字品牌。常氏茶莊,承百年歷史,融晉湘文化,如今,榆次常氏與安化諶氏再度攜手共創黑茶品牌——常式茶莊,創新金花黑茶,致力於打造安化黑茶第一文化品牌,用21世紀人類健康第一飲品—金花黑茶,帶給人們物質、精神的雙重體驗,傳承和發揚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如今榆次常氏後人與安化諶氏再度攜手合作,創新推出了「金花」花捲茶等特色黑茶。常氏茶莊總部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北路現代茶城一層B20,是以經營安化黑茶、金花散茶、金花花捲茶、陳年磚茶、手築磚茶等保健茶為主的綜合性茶企。
法定代表人:常偉
成立時間:2016-11-30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4010606105656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桃園北路15號(入駐博聚鑫商務秘書)2016-A-25
『貳』 茶氏家族千草烏發液效果怎麼樣
專治頑固性白發。
讓你從毛囊根部轉黑,
純植物提取,拒絕化學成分。
烏發液,白發者的福音。
溫馨提示:
本品中「烏發」一詞並非作為染發劑使用。
本產品不添加防腐劑和任何化學成分,打開後需冰箱儲存。
『叄』 茶氏家族洗發乳可以讓白發變黑發嗎
生發效果很好,基本百分之九十。白發真的看人。效果一定有,自己也要養身體
『肆』 艾氏家族家譜怎麼排
姓氏起源——陸姓
姓氏起源
關於陸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
相傳吳回在帝堯時任火神祝融,他的兒子名終。因為在陸鄉一帶,所以叫陸終。他的後世有的就以陸為姓,稱陸氏。這就是山東陸氏。
戰國時田完裔孫齊宣王有個孫子叫通,受封於平原縣陸鄉,即陸終的故地,因此以陸為氏。史稱陸氏正宗,這是山東陸氏的起源。
出自陸渾國。春秋時有一國名為陸渾國,公元前525年被晉國此國所滅,亡國之後的陸渾國遺民依照漢人的習慣,以國為氏,後代以陸為姓。
出自他族改姓。南北朝有代北鮮卑復姓步陸孤氏,隨魏文帝遷如洛陽後改為陸氏。
聚集地(
遷徙分布)
陸氏的發源地有多處。從陸氏大致繁衍的歷史情況上看,歷代路姓是以今山東、河南、江西、湖北、浙江、江蘇六個省為主要分布的地方。分布於這些地方的陸姓多為戰國時宣王的兒子陸通之後。陸姓早就興盛於江浙一帶,據史料記載,陸通有子陸發任齊為大夫,他的子孫後來又有遷徙至荊州、丹徒的。漢末三國鼎立的時候,位於江東的東吳,陸氏人才輩出,著名的如孫權手下的陸遜、陸遜的兒子陸抗、孫子陸機和陸雲,可見當時陸氏在此地的興旺。到了南北朝時期,南北方各地的陸氏都得到了更大規模的發展。宋元之後,陸氏遍布全國各地。
堂號
忠烈堂:南宋左丞相陸秀夫誓死不降元,立益王於福州。元兵殺來的時候,陸秀夫從容拔劍將妻子、兒子驅逐下海而死,然後自己也投河自盡。
黜霸堂:漢朝時陸賈跟隨劉邦滅秦建漢。他的口才相當好,兩次出使南越。還曾寫了一本《新語》送給高祖,大意是崇王黜霸。
陸氏又以河南、平原、河內、吳郡為其堂號。
家乘譜牒
上海:雲間陸氏家乘四卷首一卷、雲間珠溪陸氏譜牒不分卷、雲間珠溪陸氏譜不分卷、
崇明陸氏大宗世譜不分卷、陸氏世系表不分卷
江蘇:淮安山陽陸氏族譜八卷、泰縣海陵陸氏族譜十四卷首一卷、丹陽雲陽陸氏族譜十卷、丹陽雲陽陸氏族譜八卷、武進晉陵茅庄陸氏宗譜八卷、武進樟村陸氏宗譜十六卷、武進樟村陸氏宗譜十八卷、常州白雲灣支陸氏會修宗譜一卷、武進陸庄陸氏宗譜二十七卷首一卷、武進陸庄陸氏宗譜二十九卷首一卷、武進晉陵陸氏宗譜十二卷、無錫陸氏世譜摘錄不分卷。
歷史名人
陸隴其:平湖人,清代著名學者,與陸世儀並稱「二陸」,學宗程朱,反對王守仁的「致良說」,以「居敬窮理」為主。
陸心源:浙江吳興人,清代藏書家,他收藏了兩百本宋朝的珍善本書,因藏書揚名於天下。著有《潛園總集》。
陸游:山陰人,南宋時著名的詩人。曾在朝廷任官,在政治上堅決抗金,主張充實軍備。晚年退居家鄉,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變。一生中創作了很多詩歌,現存的有9000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生活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求和,風格渾雄豪放,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感情。《關山月》、《書憤》、《農家嘆》、《示兒》均為傳世名作。
陸羽:復州竟陵人,唐代著名的茶道專家,為人詼諧風趣,閉門著述,不願為官,一度靠做零工維持生計,與女詞人李季蘭友誼頗深。一生的嗜好是喝茶,是當時品茶的最高權威。人稱「茶神」。
陸賈:西漢著名政治家、辭賦家,他自從漢高祖定天下以後,常作為說客出使諸侯。力主提倡儒學,「行仁義,法先勝」,並輔以黃老的「無為而治」的思想,作為地主階級的統治工具,對漢初政治曾起過較大影響。
陸遜:三國吳國名將,善謀略,出謀擊敗關羽,後水攻大敗劉備,因戰功顯赫而官至丞相。
『伍』 王氏家族獨有的王老吉正宗涼茶祖傳秘方已經獨家授權給加多寶公司還是廣葯公司
涼茶始祖王澤邦第5代玄孫王健儀女士與會發表重要聲明,表示「王氏家族獨有的王老吉正宗涼茶祖傳秘方已經獨家授權給加多寶集團。廣葯只是有這個王老吉商標,要不是加多寶集團十多年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的運營,包括在中國遭遇各種災難時加多寶集團的表現,它這個商標一無是處!廣葯現在收回王老吉品牌,還企圖用相似的包裝和廣告混淆消費者,太惡心了~~~所以,由加多寶生產的紅罐涼茶「加多寶」,才有最正宗的配方和口感。請記住啊,怕上火,喝加多寶!
『陸』 一夜之間,何氏家族從首富淪為窮光蛋,何鴻燊立志實現人生蛻變,你怎麼看
眾所周知,澳門一代「賭王」何鴻燊出生的時候,他的家族就是香港數一數二的首富。父親何世光更是通過做生意,積累了無數的財富。然而一夜之間,何氏家族從香港家族企業的首富徹底的淪為了窮光蛋。
這一切只怪何鴻燊的叔叔何世亮,貪圖股票一夜暴富,於是慫恿何鴻燊的父親何時光,把何氏的全部身家壓上去,最後導致股票跌到谷底,導致何世光這些年賺的所有錢全部賠光,還欠下了無數外債。
讓何鴻燊一個闊少爺變成了窮小子,這一人生的轉折點,成為何鴻燊暗地裡下決心改變自己生活狀態的直接助推力。
何鴻燊立志實現人生蛻變的開始,就始於1934年夏天。
父親何世光為了彌補家庭財富落魄的短板,不得不考慮去越南等地打通新的商業渠道,並在自己常住的一間別墅里向妻兒含淚告別,孩子們簇擁著傷心不已。
父親的訣別,忽然喚醒了何鴻燊內心改變現狀的責任意識與使命感,並使得他猛然間對人世間的一切有了更為清醒的認識。
是呀,我發誓要成功,這是年少的何鴻燊不甘於現狀,對命運發起挑戰的決心。當時的何鴻燊家道中落,從闊少爺變成窮小子,所有人對他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讓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世間冷暖,所以他發誓一定要成功。
何鴻燊面對記者,還曾大談自己13歲時的坎坷之路給自身填充的鬥志和力量:「我的字典里真的很少有個『不』字,但就有個『變』字。我很喜歡挑戰,這和做生意一樣,遇上任何棘手的問題,我很少肯說不。」我能清晰地感受到,當何鴻燊在內心裡暗暗發誓,我一定要成功的那種王者之氣,敢於挑戰!正是憑著這種發憤一定要成功的信念,為他日後從身上只有10港幣身家,到創造數千億資產的埋下了信念的種子。
多少人曾經也和何鴻燊一樣發誓要成功,只可惜大多數人最後並沒有堅持自己的初心,中途就放棄了。我覺得何鴻燊的成功,除了對成功非常渴望,不甘於現狀,對自己的要求也非常嚴格。
『柒』 姓茶的是什麼族人啊
今白族、羌族、哈尼族、僳僳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茶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茶氏,世代相傳至今。
明、清時期,雲南大理府保山縣魯掌土千總世代為彝族茶氏,傳說其原為雲南大姓家族蒙氏,是彝族先民六祖系統米(慕)靡的部落什勺氏的一個分支,原為南詔國王室,後因避難遷居哀牢,而將子孫分別改為茶氏、左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7)茶氏家族加盟電話擴展閱讀:
遷徙分布
茶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九百三十一位,以齊郡、巴郡為郡望。
今雲南省、浙江省、台灣省、日本、朝鮮、韓國、印度、孟加拉、伊朗、新加坡等地,均有茶氏族人分布。
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姓,柴姓百萬醬姓不足百人。
『捌』 有關麗江木氏家族的歷史
在雲南土司的歷史上,木氏土司接受漢文化最早。史稱:「雲南諸土司,知詩書,好禮守義,以麗江木氏為首。」麗江納西族首領木氏自元代世襲麗江知府以來,歷經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諸土司中以「知詩書,好禮守義」而著稱於世。而作為王權象徵的木府位於古城西南隅。明代時期,其建築格局華麗考究,曾引得旅行家徐霞客驚嘆曰:「宮室之麗,擬於王者。」麗江木氏家族的生存智慧和詩詞造詣,至今仍為後人念念不忘。 木府見證木氏輝煌
麗江木府原為麗江世襲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於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後改為古城博物院。木府佔地46畝,府內有大小房間共162間。其內還懸掛有歷代皇帝欽賜的匾額11塊,見證了木氏家族的興衰歷史。
大部分建築毀於清末戰火,倖存的石牌坊也毀於「文革」。1996年大地震後,政府向世界銀行貸巨款重建木府,經3年重建,木府得以重新面世。
建築專家認為,木府是一座輝煌的建築藝術之苑,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築的風采氣質,同時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築古樸粗獷的流風余韻,而其坐西朝東,府內玉溝縱橫,活水長流的布局,則又見納西族傳統文化之精神。木府又是納西古王國名木名樹,奇花異草匯聚而成的園林,將天地山川的清雅之氣與王宮的典雅富麗融為一體。木姓由來
木氏一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唐朝,按照傳說,木氏的先祖是個能耐極大和聰慧的人。木氏先祖本不姓木,木姓實乃官府所賜。有史為據,《木氏宦譜》記載:「宋理宗寶右元年,蒙古憲宗命御弟元世祖忽必烈親征大理,良迎兵於剌巴江口,錫齎甚厚,寵渥優禮,將授職茶罕章管民官······遂破巨津半空和砦,生擒叛賊阿塔剌,功升茶罕章宣慰司。」當時呈現了兩種局面,一邊是巨津州阿塔剌等在石鼓頑強抵抗元軍,一邊是通安州的麥良在等候迎降於石鼓江口,而且主動配合元軍,攻下石鼓鎮。公元1260年,麥良迎降的忽必烈當了皇帝,在其執掌皇權的第四年封麥良為「茶罕章宣慰司(從二品)」。又因協助平定大理等功,授「副元帥」、「還鎮摩娑詔」、「提調諸路統軍司」。一個邊疆少數民族酋長,獲得如此高的官銜,實屬少見。其子孫任宣撫司,也屢次受到朝廷的封賞。
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麥良的生存智慧給其後代以思想上的啟迪,到了明朝,雲南麗江的木氏先祖如法炮製,更加主動地向中央王室靠近。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將傅友德、藍玉、沐英遠征雲南。明軍攻克大理之後,當時麗江的納西族首領阿德率眾首先歸附明軍,「欽賜木姓」。木氏輯刻的《皇明恩綸錄》載明洪武十五年朝廷頒的「聖旨」雲:「大軍既臨,渠魁以獲。爾麗江土官阿德率眾先歸,為夷智識,足見攄誠,今命爾木姓,從聽總兵官傅,擬授職建功。」明洪武十六年又頒旨「授爾子孫世襲土官知府,永令防固石門、鎮御蕃韃」、「封中順大夫」。從此,這個家族在延續父子聯名制的同時,擁有了漢族的姓氏「木」姓,並以「世襲土官知府」的身份統治麗江。而木氏土司為了保持統治集團姓氏的高貴,推行「官姓木,民姓禾」的制度。木氏土司代代承襲,一直沿襲到明、清時期,甚至是解放以後。木氏統治麗江470年
木氏世襲土官知府的統治勢力一直伴隨著明王朝,直到清王朝雍正元年改土歸流為止,共傳了18代。如果加上元朝四代,共22代。從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至雍正元年,即公元1723年,木氏擔任麗江知府341年,若從公元1253年木氏先祖麥良降元時算起,至改土歸流,其家族統治麗江地區共470年。
「傳世最遠」,木氏土司實行長子繼承製,中間雖有波折,如木泰七弟木吉「以庶謀嫡,問以極刑」(《木氏世系表》),仍按秩序承襲。木氏謹慎為官,雖有越郡買地等小疵被人參奏,中央王朝有關部門仍予保護。
明代麗江木氏土司中,任職最長的是木嶔(43年)、任職較長的是木初(28年)、木公(28年)、木增(26年)、木懿(25年),任職最短的是木青(2年)。受封榮銜最高的是木增(左、右布政使司布政使,從二品)。其次是木嶔(太中大夫、資源治少尹,三品)。其餘木公等(知府、中憲大夫,正四品)。雲南大學教授木霽弘認為,木氏土司「以夷制夷」的管理方式成效十分顯著。實際證明,此項政策的實施對順應歷史發展,兼顧少數民族的實際利益,鞏固中央王朝在邊疆的統治地位,對當地各方面發展和保持該地區的穩定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木氏家族之翹楚
木氏家族中成就最為顯赫的土司,首推明朝初期的木公和木增父子。木氏父子熱衷學習漢文化。從木府內的「萬卷樓」到樓內珍藏的大量漢文經典書籍便能說明這一點。木氏父子酷愛詩文,據說他們和中原地區的許多著名作家都有唱和之作,而徐霞客、楊升庭、董其昌等名家,都先後成了木氏父子的座上賓,交往甚密。為了使納西子弟能像漢人一樣 「知詩書,守禮義」,木家還竭力宴請內地文人來麗江為其子弟教授漢族文化。因此,徐霞客曾稱贊木氏土司「世著風雅,交滿天下」,是西南地區頗有卓識和遠見的人。但木氏對漢文化的喜愛僅僅局限在家族內部,並未普及民間。這也是儒家學說的影響在當時乃至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未在納西族廣大民眾中傳播開來的原因。木氏六公
在雲南土司的歷史上,木氏首領接受漢文化最早。史稱:「雲南諸土司,知詩書,好禮守義,以麗江木氏為首。」木氏家族的文化素養由此可見一斑,「以文藻自振,聲馳士林」這是歷史學家的評價,在歷史上出現過幾代作家群,其中尤以木泰、木公、木高、木青、木增、木靖6人成就最為卓著,被後人尊稱為木氏六公。對木氏作家群的詩文造詣,文人騷客的評價甚高,稱其「文墨比中州」、「共中原之旗鼓」,認為他們的詩文為豐富和發展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學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改土歸流 結束壟斷
真正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推行漢文化,是在清朝的雍正年間。此前已有苗頭顯露,流官來到麗江,發現這里 「儒學不興,民智未開」,便懇請土司重視此事。從後來的情況看,不管木氏是否認同此建議,總之在流官報請朝廷後,麗江設學署被批准了,並委任了教授、訓導開始掌管學務及教學事宜,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讓更多的納西百姓能有學習的機會。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形勢的變化,清朝政府加快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統治政策的調整,先是廢土司制度,繼而為「改土歸流」,接著便是委派流官到地方主政,並設置府、廳、州、縣,將原有的「自治」體制,從根本上給以變革,將政權模式與內地劃一。木氏土司從此降為通判,權力和影響都被削弱了。之後儒家漢文化,從木氏家族的專有壟斷中解脫了出來,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木氏土司價值取向
「敬天法祖」是納西族古代文化中人們都推崇的一種理念,在每年正月都要舉行隆重的「祭天」儀式。李京《雲南志略》即稱:他們「不事神佛,惟正月十五日登山祭天,極嚴潔。男女動百數,各執其手,團旋歌舞以為樂。」祭天地是納西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一種特定儀式,男女均可參加,束縛甚少。但到明代以後,傳統儀式發生了變革,除祭天地之外,還增加了 「王」(君王或木天王),且只許男子參加。 「王權」觀念進入祭天大典,說明中央王朝觀念逐步深入民心,同時也預示著父系制度的確立和女權地位的下降。
木氏土司對朝廷詔令十分看重,倡導「忠君至懇」。從木氏的一犀利文學作品中可見一斑,如木泰的《兩關使節》:「鳳詔每來紅日近,鶴書不到白雲閑;折梅寄贈皇華使,願上封章慰百蠻。」 希望您能滿意謝謝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