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分類 » 潮汕特色美食加盟
擴展閱讀
王子與公主童裝加盟費 2025-08-13 02:33:12
優瘦身加盟電話是多少 2025-08-13 01:57:21

潮汕特色美食加盟

發布時間: 2022-02-23 18:27:54

1. 潮汕美食

百年小食潮汕牛肉丸

牛肉丸作為著名的潮汕小食,在汕頭已有近百年歷史,牛肉丸可分為牛肉丸、牛筋丸兩種,牛肉丸肉質較為細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進了一些嫩筋,很是有點嚼頭。

傳統製法是選用新鮮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後切成塊,放在大砧板上,用特製的方形錘刀兩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醬,加入少量雪粉、精鹽、上等魚露和味精,繼續再槌15分鍾,隨後用大缽盛裝,加入方魚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勻,用手使勁攪撻,至肉漿粘手不掉下為止,然後用手抓肉漿,握緊拳擠成丸,用羹匙掏進溫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約8分鍾,撈起牛肉丸。

據說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制的或許能作此表演,由於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機制的要高。80年代初出現打丸機後,手打的傳統製作方式也便日漸稀少。

隨著來汕的外地人及老汕頭人希望嘗到那種「掉地上還能彈得老高」的手打牛肉丸的要求也日益強烈,這才使美味的手打牛肉丸重現「江湖」。

食時用原湯和牛肉丸下鍋煮至初沸(煮時水不能太沸,否則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適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醬或辣椒醬佐食。吃牛肉丸有不少人蘸辣椒醬,不過還是蘸本地特產沙茶醬最為地道。

牛肉丸還可烤著吃,燒烤時把牛肉丸剖成兩半,抹上醬料和蜂蜜烤熟即可大嚼。

潮汕吃面習俗奇趣

就潮汕的習俗來看,面條的確有裝點臉面、表示禮數的功能。過去「番客」(華僑)回家鄉,親屬要做的頭一件事,就是做一碗糖面,再加上兩只雞蛋,恭恭敬敬捧上,這叫請「食甜」;以前產婦產後第十二天,要舉行「開葷」儀式,產婦由吃素轉為吃葷,還要給鄰里、親友送禮物,親朋得回贈禮物表示祝賀,用的就是白糖和面條;還有娶親前的送聘,聘禮有實物和現金,實物須有四式以上:白糖、面條、大吉、首飾、布料等等。除此之外,做面條、吃面條也有其特殊的含義。剛過門的媳婦給公化婆婆過生日,做甜面可是一道不大不小的考題:面湯要夠甜,面條要韌勁足,不易斷。未來女媚送聘禮上岳父母家,也要接受「吃甜面」的考驗——甜面再加上雞蛋,滿滿當當一大碗。這碗甜面怎麼端起來,就看你是否聰明了——在潮汕人眼中,面條不只是果腹之物,更是禮儀用品。

面條的做法不少,可炒,還可以做湯面、撈面等等。煎麵,應該算是罕見了。不久前在建業酒家,我和朋友就嘗到一款新式的煎麵條——干煎伊面。那天還是同潮菜特級廚師翁鴻輝師傅親自掌勺,我們是開眼界又飽口福。主料伊面是手工製成,添加了雞蛋、牛奶等配料,面條是橙紅色,柔韌、纖細、均勻。做法是:面條在滾水中煮熟,撈起後用涼開水沖冷,使面條變得爽凈潤滑,瀝干水後,起油鍋拉油,最後再以文火干煎,裝盤後在面條上鋪上韭黃,配以陳醋碟和粉糖碟,便可上桌了。面條的橙紅與韭黃的翠綠相映生輝,極為誘人。有陳醋和粉糖提味,嚼起來外脆內嫩,滿口留香。

潮汕「粿仔脯」的由來

潮汕人歷來好食「粿仔脯」,其由來已久。然此物為何人發明創造,這里則有一段傳說。

揭陽龍溪都人郭貞順,生天元皇慶元年(公元1312年),為縣邑郭教諭之女,自小淑惠,喜愛詩書。許配潮陽周伯玉為妻,讀書更為勤奮,精通經史,尤以數學、詩文為最。

時值元末明初,四方豪傑並起,戰爭連年不斷。郭貞順深具數學預算之才能,又識讀經書,知道潮陽雖遠離中原、地處海隅,但難保戰爭不會至此。若潮陽波及戰爭,農桑荒廢,商賈枯竭,則後果不堪設想。遂計劃發明一種糧食,既不影響當時糧食,又可久藏。但日復一日,郭貞順絞盡腦汁,尚未能發明這種東西。

一天郭貞順在喝稀飯,偶然間在飯碗里發現有幾小塊東西,挾之即碎,嚼之清香可口,遂將碎塊放在盤中細看,仍不知何物。後又到米缸里將米翻個徹底,也未見有異,這時她才記得起今天煮的米是幾天前祭拜海神的米。但為何有此東西?她又細細思索......最後她終於發現:幾天前在祭拜海神時,有幾小塊粿條掉落在米盤上,幾天後用這些祭拜海神的米煮飯時,掉落在上面被曬幹了的粿條塊和米一起被煮熟後,裡面就有這此「挾之即碎,嚼之清香可口」的東西來。

此後,郭貞順便教人將神的粿品切成碎片,然後曬干儲藏。

不久,戰爭果然殃及潮陽,潮陽地區一片飢荒,幸得郭順貞發明「粿仔脯」,才使邑民有充飢之物,渡過難關。

此後,「粿仔脯」遂在潮汕各處流傳。時至今日,人們每逢粿品有餘,都將其曬干貯存,隨時均可作三餐佐食。

2. 潮汕十大小吃有哪些

春餅、鴛鴦膏蟹、蚝烙、清湯蟹丸、蚝烙、腸粉、牛肉粿、牛肉丸、砂鍋粥、鹹水粿。

蚝烙:蚝烙是廣東潮汕地區的傳統小吃,歷史十分悠久。蚝烙,鮮美酥香,酥而不硬,脆而不軟。外地人來潮汕總要嘗一嘗這-美食。在潮汕城市鄉村小市集,常有這種小店或擺攤小販。這種蚝烙,是用地瓜粉溶於水,拌蔥珠,在一個平底的鐵鍋上煎,加上海蠣,再下蛋花,取起蘸魚露吃。

3. 潮汕一帶有啥特色美食

特色小吃: 手錘牛肉丸、蚝烙、蚝.也叫牡蠣(汕頭人也叫水生)、水粿、炒糕餜、炒薄殼、血蛤、鴨母令、粿條湯、無米粿、水晶球、鱟粿、春餅(也叫春卷)、尖米丸湯、落湯錢(潮汕話也叫剪落錢)、粽球(也就是粽子拉)。
三尺貓美食商城整理內容( sanchimaomeishi )。

4. 潮汕有什麼特色小吃

潮州春餅、銀屏蚝烙、牛肉粿條、牛肉丸、腸粉。

一、潮州春餅

春餅是麵粉烙制的薄餅,一般要卷菜和肉再經過油炸而食。它呈長方形,金黃美觀,外酥里嫩,味濃香郁,為人稱道。皮酥脆,餡咸香一口咬下去,只覺口齒留香,食慾大增,是一款不僅讓潮汕人四季都愛吃而且是來潮的客人不可不品嘗的著名小吃。

二、銀屏蚝烙

銀屏蚝烙屬廣東潮汕地區傳統小吃,與傳統只用單一蚝仔的蚝烙有別,裡麵食材豐富,鮮味更上一層。出鍋之際,加入一把香菜逼出香味。吃時蘸胡椒粉魚露或辣椒醬,純粹地道。

三、牛肉丸

牛肉丸是潮汕最著名的、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味小吃,分為牛肉丸、牛筋丸兩種。牛肉丸的肉質較為細嫩,口感嫩滑,牛筋丸則是在牛肉里加了一些嫩筋,所以比較有嚼頭。據說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沒試過不知是真是假。

四、牛肉粿條

牛肉粿條是廣東潮汕地區著名的小吃,炒牛肉粿條對於潮汕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食物了。而牛肉粿又以汕頭牛肉粿和普寧牛肉粿聞名。潮汕人簡稱牛肉粿,在潮汕地區和珠三角的潮汕牛肉店都可吃到。

五、腸粉

潮汕腸粉源於西關腸粉,潮汕腸粉主要是抽屜式腸粉。主要由大米磨成的漿,碎肉,魷魚須,魚片,蝦仁,菜脯粒等組成然後放進抽屜式的鍋里蒸熟,再加上幾片生菜,澆上潮汕特色的鹵肉湯,現在在潮汕地區,不論大街小巷,到處都可見到擺賣腸粉的小食攤。

5. 潮汕有什麼特色美食

潮州春餅、銀屏蚝烙、牛肉粿條、牛肉丸、腸粉。

6. 潮汕特色小吃

●名稱: 春餅 介紹: 原是立春日的食品,唐宋時稱為春盤。清代以後製作上有了改進,其餡料由芹、韭、筍組成,表示勤勞、長久、蓬勃之意。以後成為四時皆備的小食,稱為春餅。製作用料逐步改進。現代潮汕春餅的用料和製法:將面料製成的薄餅皮披開,放入用魚露、味精、胡椒粉、麻油、豬油攪拌均勻的綠豆瓣,豬肉,鮮蝦肉,香茹,蝦米和蒜茸,包成卷狀,用稀麵糊粘緊接合處,放入約180℃的油鍋炸至呈金黃色。其特點是:外皮酥脆,餡料濃香。 ●名稱: 菜頭粿 介紹: 民間小食。又稱蘿卜糕。菜頭系蘿卜俗名,菜頭粿是潮汕地方年糕的一種,每逢過年時節,各家各戶都有蒸制。製作時先將蘿卜颳去粗皮,刨成絲,下鼎鍋炒軟,加入臘腸粒、蝦米粒、香菇粒、芹菜粒,和入適量味精、精鹽、胡椒粉,同米漿、薯粉拌勻,然後入蒸籠內(先用布墊於籠底)蒸熟,以筷子插入不粘為熟。又法:蘿卜絲不經炒過,直接拌入大米粉及其他配料,以水調勻再入蒸籠蒸熟。食用時將菜頭粿切塊,下平底鍋用油煎至呈金黃色即成。菜頭粿外酥內嫩,味道清香而不甜膩。●名稱: 鴨母捻 介紹: 傳統名小食,首創於清代初年,原名為糯米湯圓,現以潮州市太平路尾傳統名店胡榮泉製作的鴨母捻最為正宗。鴨母捻類似北方的湯圓,傳統製作要求嚴格。鴨母捻的餡有四樣,即綠豆餡、紅豆沙、芋泥、芝麻糖,每粒的餡約15克。鴨母捻放在白糖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傳統賣鴨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餡各不相同,為區分每粒餡的不同,在包的時候,不同餡的鴨母捻形狀各異,如有的形狀略圓、有的略尖等,各有記號。●名稱: 綠豆糕 介紹: 汕樟林古港,是明清年代「紅頭船」的「通洋總匯之地」。每逢中秋佳節,千家萬戶手巧藝妙的賢慧婦女,常喜愛加工製作美食糕點———綠豆糕,其傳統技術工藝和加工製作方法考究,蒸熟後金碧晶瑩,入口清香甜美,風味獨特,既是一味適合時令的可口葯膳糕點,又是樟林飲食文化獨創的一種營養豐富的美食,堪稱是潮汕地區中秋糕點的佼佼者。 ●名稱: 菜脯介紹: 選用地產蘿卜,配食鹽,經傳統腌曬而成,是潮汕地區居家佐餐的傳統小菜,口感香脆,是佐餐和饋贈親友之佳品。●名稱: 草粿草粿豆花,汕頭人的「感情食品」(圖)介紹: 草粿是用一種叫草粿草的乾草熬汁,加入少許地瓜粉,使其凝結,裝在小缸中用蓋蓋好。挑賣時一頭是碗筷架和紅糖,架下放洗碗水;一頭是小缸。賣時以銅匙從草粿的上層切出於碗中,加撒糖粉,還點上一滴橙膏。潮陽、普寧農村賣草粿,則以一個多孔的銅錢刨,將缸缽里的凝結草粿刨起,成為條狀,加進紅糖,溫吃或冷吃皆可。吃草粿能解暑,但不可留過夜。如遇雨天,人家則不吃。潮語有一句俗語,叫「草粿煮熟,天時變局」。形容時令變化,生意倒霉。●名稱: 翻砂芋介紹: 翻砂芋,過去是中秋節的應時食品。芋頭去表皮後,切成指狀小塊,放入油鍋中炸熟撈起。隔一會兒,再將芋塊放人油中,以除去水汽。然後用白糖加水適量,放入鍋中煮,到糖水像膠水一樣粘時,即將芋塊放入,拌勻撈起,並馬上從爐上拿開。●名稱: 鹵水鵝腸 介紹: 經過鹵制以後,去除了鵝的腥味,鵝肉豐滿,吃起來軟中帶嫩,吃完以後有回味,吃的時候喝點酒最宜。●名稱: 潮汕蚝烙 介紹: 蚝烙是潮汕的特有小食,外地人來潮汕總要嘗一嘗這一美食。市鎮酒店、小食店多有這種小食,「西天巷蚝烙」是汕頭名小食之一。蚝有助於明目,又滑潤可口,蚝烙又能熱胃,寒天人們更喜歡吃。●名稱: 牛肉丸 介紹: 選用新鮮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後切成塊,放在大砧板上,用特製的方形錘刀兩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漿,加入少量雪粉、精鹽、上等魚露和味精,繼續再槌15分鍾,隨後用大缽盛裝,加入方魚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勻,用手使勁攪撻,至肉漿粘手不掉下為止,然後用手抓肉漿,握緊拳擠成丸,用羹匙掏進溫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約8分鍾,撈起牛肉丸。食時用原湯和牛肉丸下鍋煮至初沸(煮時水不能太沸,否則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適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醬或辣椒醬佐食。 ●名稱: 達濠魚丸 介紹: 精選優質鮮魚配製,潔白細柔,酥脆清口,方便一般家庭飯店應用。●名稱: 粿汁 介紹: 米製品之一。注重輔助料的調配。輔助料用久醇的豬肉鹵汁、經腌制鹵爛的五花肉和用油煎成金黃色的蒜頭粒。●名稱: 炒糕粿 介紹: 糕粿是用優質白米漿逐層加工蒸熟,製作時先將糕粿切成均勻小塊,加入魚露,紅甜豉油調勻,以小火略炒至糕粿面色赤紅入味,然後下平底鍋(煎盤)用豬油以文武火候將糕粿面色煎赤,加入白糖炒勻,再和入鮮蝦、豬肝、瘦肉、鮮蚝等多種配料,淋上蛋液煎炒,加入沙茶辣椒醬、味精、魚露、雪粉水,上湯炒勻。新興街炒糕粿很注重火候,使糕粿達到外酥內嫩,鮮香微甜,色澤金黃鮮艷,香味飄溢,口感咸、甜、香、辣兼備。●名稱:老媽宮粽球 老媽宮粽球指汕頭市昇平路頭媽祖宮(即老媽宮)附近的順德號的粽球。由於粽是用竹葉包裹,要打開吃了才知道味道,於是有此俗語。喻事久見人心。由於潮人有五月初五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而且在南方過了端午節,氣候開始轉熱,故俗語中還有「五月未食粽,破裘唔敢放」的諺語。●名稱:鼠曲粿傳統的潮汕婦女都會做糕粿,每到農歷新年更不忘製作鼠曲粿(「鼠曲」的潮汕話諧音是「鼠殼」,本地人因此稱之為鼠殼粿)。鼠殼粿通常只在農歷新年時應節製作,所以潮汕人又把它叫做年粿。●潮汕鹵鵝潮汕特產的獅頭鵝,肉質肥美,鹵鵝是地方風味食品,香滑入味,肥而不膩。●落湯錢「潮汕落湯錢」是在潮州傳統小食「糯米錢」的基礎上,加以創新而演變來的,它吸收傳統小食的優良做法,而對傳統小食一些不足之處加以改進,從而使這一小食更加完美,是一款具有代表性的創新潮州小食。「潮汕落湯錢」在製法上繼承了「糯米錢」的一些優點,比如糯米粉團煮熟後,放置盆中,用木棒反復擂攪,這樣的好處是使熟粉團更加純滑,更具韌性。但傳統「糯米錢」是在粉團熟後,用手捏成小塊,滾上糖粉白芝麻後即成,這樣既不衛生,且煮熟糯米粉團直接食用,口感太粘,所以「潮汕落湯錢」改成熟糯米團入鍋用蔥油煎至兩面微脆,再改刀切塊裝盤,便克服了傳統「糯米錢」的不足之處。●水晶球水晶球用的是生粉。做出來的皮薄、厚度均勻、有韌性、光滑、透明,粿體呈球狀,能夠明顯地看到裡麵包的餡。餡有甜有咸,如綠豆餡、豆沙、芋泥等等。因為熟的生粉不易沾手,相對無米粿來說還是比較容易做,但要做成皮厚度均勻和做得更圓也並非那麼容易。●豬腸脹糯米豬腸脹糯米是廣東潮汕地區民間傳統小食。其一般製法是取豬大腸中段,用食鹽、純鹼或澱粉反復搓洗至無異味,將糯米先浸軟,與豬肉、香菇、蝦、蓮子等輔料拌勻,調入食鹽、味精、胡椒粉等調味品,然後填裝入洗好的豬腸中(「脹」在潮汕方言中有把東西裝入容器中的意思,「豬腸脹糯米」名稱由此而來),兩端用紗線扎緊,放開水鍋里煮約1小時,撈出斜切成小片,蘸甜醬油食用(醬油調進紅糖、適量辣椒、澱粉,小煮開,撒進炒香的白芝麻)。該小食四季皆宜,不僅潮汕人喜歡,也為四方遊客所喜嘗。

7. 據說潮汕共有五大特色小吃,它們究竟是什麼

潮州廣濟橋

在廣東地區有句俗語,叫做「食在廣州,味在潮汕」,可見潮汕美食在粵菜中的地位。

潮汕地區依山靠海,自然物產非常豐富。不論是海鮮,還是雞鴨鵝、豬牛羊,各種食材應有盡有。

豆醬這種調味料,在我看來,絕對是最具潮汕味道的代表調料之一。

這里的豆醬當然指的就是普寧豆醬,它原產於普寧洪陽鎮,以優質黃豆為原料,加入麵粉和食鹽等調味料,經過自然發酵和曬制等流程製作而成。

這種豆醬用途非常廣,在潮汕地區幾乎沒有它不能添加的菜餚。比如炒通菜可以加,焗雞肉可以加,煎煮魚也可以加它。

8. 舌尖上的廣東,尋覓潮汕十大特色小吃,大家知道哪些

廣東是中國的美食大省,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廣東人做不出的美食。廣東的地道美味小吃也有很多,尤其是美食之都——潮汕。我所知道的潮汕特色小吃做為一個北方人,潮汕我沒有去過,但是廣東潮汕的美食現在可以說是遍地開花,我們這座北方城市也有很多。就來說說我吃過的潮汕的美食:一,牛肉丸最早知道潮汕牛肉丸,還是周星馳的電影【食神】里的橋段,後來我們這里也有了潮汕牛肉丸,那麼做為美食愛好者必定要去打卡。

這個艇仔粥的主料雖然是魚片和粥,但是裡麵食材的多樣性,以及入口的層次感,相信每一個喝過的人都足以驚艷你的味蕾。這裡面有海蜇的脆、魚肚的彈牙、魚片和海米的鮮,薑末的微辣正好可以開胃,一點油條正好給寡淡的白粥增添了油香,這個粥屬實可以排在所有粥品中的前列。喝一次就會讓你印象深刻。潮汕人我覺得屬於最會融會貫通的美食家,他們的菜館和小吃可以看到很多西餐的做法,而且很多的調味料對於北方人可能都是聞所未聞的。乳鴿、粉果、涼茶這些我覺得都是不錯的美味,但是是不是潮汕的我就不知道了!不過我們這里的潮州菜館都有經營,而且也是很值得一試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