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因著名文人得名的地方是什麼地方
1、杭州的西湖蘇堤——蘇東坡
蘇堤,舊稱蘇公堤,是一條貫穿西湖南北風景區的林蔭大堤,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蘇堤是北宋元祐四年(1089),詩人蘇軾(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構築並歷經後世演變而形成的,杭州人民為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把它命名為「蘇堤」。

歐公居滁,是政治上的挫折,但他能坦然面對,怡然樂觀,為政之餘,陶醉於「環滁皆山」的景色,常偕僚屬留連於琅琊山中,與州民同樂而成為歷史佳話。山僧智仙敬重仰慕歐公的學術文章和道德人品,特於山中建亭為他的游山助興。歐公以「醉翁」作為亭名,並由此創作出了《醉翁亭記》。
② 我國的四大名亭是什麼
安徽滁縣縣醉翁亭、北京先農壇陶然亭、湖南長沙愛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被稱為中國「四大名亭」。
醉翁亭:
位於安徽滁縣琅琊山中,北宋慶歷六年,歐陽修被貶到山襲滁州任太守,自稱「醉翁」,此亭遂為「醉翁亭」。
陶然亭:
在北京先家壇,為清康熙三十四年工部郎中江藻所建,現辟為陶然亭公園。
愛晚亭:
位於湖南長沙嶽麓山半山腰上,建於清代乾隆年間。 原名紅葉亭,又名愛楓亭,位於嶽麓山下清風峽中,亭坐西向東,三面環山,古楓參天。愛晚亭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嶽麓書院山長羅典倡建。後據湖廣總督畢沅之意,取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詩意,將亭改名為愛晚亭。原為木結構,同治初(1862-1870)改為磚砌。該亭古樸典雅,平面正方形,邊長6.23米,通高12米。內金柱圓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條方形花崗石加工而成。亭頂重檐四披,攢尖寶頂,四翼角邊遠伸高翹,覆以綠色琉璃筒瓦。正面額硃色鎏金「愛晚亭」匾,系1952年毛澤東應湖南大學校長李達之約而題。
湖心亭:
位於杭州西湖中心的小島上,又叫振鷺亭,初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萬曆年間重建改稱湖心亭。
●陶然亭
陶然亭公園位於北京市南二環陶然橋西北側。全園總面積59公頃,其中水面17公頃。1952年建園。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首都北京最早興建的一座現代園林。其地為燕京名勝,素有「都門勝地」之譽,年代久遠,史跡斑駁。名聞遐邇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座落在這里。秀麗的園林風光,豐富的文化內涵,光輝的革命史跡,使她成為旅遊觀光勝地。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監理黑窯廠,他在慈悲庵西部構築了一座小亭,並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為亭命名。這座小亭頗受文人墨客的青睞,被譽為「周侯藉卉之所,右軍修禊之地」,更被全國各地來京的文人視為必游之地。清代200餘年間,此亭享譽經久,長盛不衰,成為都中一勝。
陶然亭周圍,有許多著名的歷史勝跡。西北有龍樹寺,寺內有蒹葭簃、天倪閣、看山樓、抱冰堂等建築,名流常於此遊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後,堪與陶然亭相匹。東南有黑龍潭、龍王亭、哪吒廟、刺梅園、祖園;西南有風氏園;正北有窯台;東北有香冢、鸚鵡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賽金花墓等。這些歷史勝跡產生年代多早於陶然亭,有的甚至早於慈悲庵。它們都有文人墨客觴詠的歷史,曾現過各領風騷的輝煌時期。
近代的陶然亭,有著光輝的歷史篇章。「五·四」運動前後,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領導人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曾先後來陶然亭進行革命活動。1920年1月18日,毛澤東與「輔社」在京成員,集會商討驅逐湖南軍閥張敬堯的斗爭,會後在慈悲庵山門外大槐樹前合影留念。1920年8月16日,天津「覺悟社」、北京「少年中國學會」等進步團體,在北廳討論「五·四」以後革命斗爭的方向以及各團體聯合斗爭的問題。1921年7、8月間,李大釗通過《少年中國學會》會員陳愚生,以其夫人金綺新葬於陶然亭畔守夫人墓為名,租賃慈悲庵南房兩間,在此進行秘密活動,到1923年間,鄧中夏、惲代英、高君宇等常來參加會議。
現代的陶然亭公園,是一座融古建與現代造園藝術為一體的以突出中華民族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新型城市園林。
園內林木蔥蘢源鍵,花草繁茂,樓閣參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湖心島上,有錦秋墩、燕頭山,與陶然亭成鼎足之勢。錦秋墩頂有錦秋亭,其地為花仙祠遺址。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為原香冢、鸚鵡冢、賽金花墓遺址。亭北山麓靜謐的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君宇、石評梅墓。燕頭山頂有覽翠亭,與錦秋亭對景,亭西南山下建澄光亭,於此望湖觀山,最為相宜。亭北山下為常青軒。
1985年修建的華夏名亭園是陶然亭公園的「園中之園」。採用集中旅遊資源的方法,精選國內名亭仿建而成。有「醉翁亭」、「蘭亭」、「鵝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滄浪亭」、「獨醒亭」、「二泉亭」、「吹台」、「浸月亭」、「百坡亭」等十餘座。這些名亭都是以1:1的比雹唯巧例仿建而成,亭景結合,相得益彰。流連園內,有如歷巴山楚水之間,或游吳越錦綉之鄉的感覺,歷史文化內涵更加深邃。廣大遊客不勞遠徒跋涉即可領略中華民族建築藝術和人文景觀。
陶然亭公園現共有遷建、仿建和自行設計建造的亭36座爭妍競秀,異彩紛呈。陶然亭公園年接待遊人700萬人次,日遊人量最高峰打6萬。2002年獲國家旅遊局評定的第一批四A級旅遊景區及首都文明旅遊景區稱號。
陶然亭公園還設有遊船、水上樂園、兒童娛樂城、迷高樂、游樂場、餐廳、陶然花園酒店及商業網點等綜合性設施。熱忱歡迎中外賓客觀光、游覽。
●醉翁亭
醉翁亭位於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跡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記的就是此亭。
宋仁守慶歷年間,朝政腐敗,權貴當道。原在朝遷中做官的歐陽修主張革新時政,且不避謗,敢於揭露官吏陰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誣告他。會守聽信饞言,將歐陽修貶謫滁州。
慶歷一年(公元1045年),歐陽修來到滁州,認識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並很快結為知音。為了 便於歐陽修遊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歐 陽修親為作記,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記》。從此, 歐陽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樂飲酒,"太守於客來飲於 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幫自號曰醉翁也。"醉 翁亭"因此得名。歐陽修不僅在此飲酒,也常在此辦 公。有詩贊曰:"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後,吸引了不少遊人。當時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來,觀賞之餘,創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歐陽修親為配詞。現在馮公祠前面的一副對聯"泉聲如聽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說的這件事。事隔數年之年,歐陽修和沈遵重逢,"夜闌酒半",沈遵操琴彈《醉翁吟》,"宮聲在迭","有如風輕日暖好鳥語,夜靜山響春泉鳴"。琴聲勾起了歐公對當年在亭是游飲往事的追憶,即作詩以贈。
醉翁亭初建時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屬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開始興盛起來。相傳當 時房屋已建到"數百柱",可惜後來多次遭到破壞。清代咸豐年間,不止個庭園成為一片瓦礫。直到光緒七 年(公元1881年),全椒觀察使薛時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復了原樣。
醉翁亭一帶的建築,布局緊湊別致,亭台小巧獨特,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總面積雖不到1000平方米,卻有九處互不雷同的建築、景緻。醉翁亭、宋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余台,風格各異,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讓泉,泉旁是小溪,終年水聲潺潺,清澈風底。亭中有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手書的《醉翁亭記》碑刻,稱為"歐文蘇字"。亭後最高處有一高台,曰"玄帝宮",登台環視,但見亭前群山涌翠,橫葉眼底;亭後林濤起伏,飛傳耳際,猶如置身畫中。
醉翁亭因歐陽修及其《醉翁亭記》而聞名遐邇,數百年來雖然多次遭動,但終不為人所忘,曾有人撰寫了一副對聯:"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如今,此處千載勝境,更加壯觀誘人。
●湖心亭
湖心亭位於杭州外西湖,古稱振鷺亭,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據說是北宋蘇東坡所築三塔的舊址。明萬曆二十八年(1601)改稱清喜閣。
「春水綠浮珠一顆,夕陽紅濕地三弓」。這是對湖心亭景色的絕妙寫照。它與三潭印月、阮公墩同稱「湖中三島」。在西湖中形成所謂「蓬萊三島」的鼎足之勢。
湖心亭建築,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翹角飛檐,外觀兩層,黃色琉璃屋面,顯得堂皇而又莊重。湖心亭四面環水,花柳相映。綠蔭從中有「蟲二」碑,相傳為乾隆皇帝所題,影射「風月無邊」四字。在湖心亭眺望西湖,綠水盈盈環抱,青山蒼蒼遙峙,水色山光一片,這就是所謂「湖心平眺」,清「錢塘十景」之一。遊人來此,看去恰似「蓬萊宮在水中央」。
●愛晚亭
愛晚亭位於嶽麓書院後青楓峽的小山上,為一重檐八柱方亭。愛晚亭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嶽麓書院山長羅典所建。原亭幾經滄桑,清同治年間重修 。光緒、宣統時,湖南高等學堂監督程頌萬又有修葺,於亭中刻題記曰:「宣統三年秋,補葺愛晚亭,刻南軒、南園二先生詩,並征羅鴻臚故事,書『放鶴』二字,以永嘉游。」南軒 即南宋時嶽麓書院山長張木式;南園為清代錢灃。他們的《青 楓峽詩》和《九日嶽麓山詩》均 刻於亭內方石,題名「二南詩刻」。五十年代後,愛晚亭又兩度重修,現亭額「愛晚亭」三字為毛澤東手書。
始建愛晚亭的羅典,是清代著名經學家,官至鴻臚寺少卿,人稱羅鴻臚。他在書院執教二十七年,多次受到朝廷嘉獎。亭上有羅典撰的對聯:「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雲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據說此聯上下聯前一句經程頌萬修改,羅原句為,「忽訝艷紅榆」、「好將叢翠點」。亭前有溪澗,因澗旁多芳蘭而名「蘭澗」。澗中水流擊石有聲,人稱「石瀨」。亭四周楓樹成林,秋時楓紅如火,景色尤佳,故愛晚亭又名「紅葉亭」、「 愛楓亭」。愛晚亭之著名,很大程度上得力於這個好名字。亭以名傳,言不虛也。由「紅葉」、「愛楓」改名「愛晚亭」,歷來傳說與詩人袁枚有關。
袁枚,字子才,為江南著名才子。有一年秋天來到長沙,許多人慕名前往拜會,獨羅典不予理睬。他不贊賞袁枚提倡的「性靈說」和為文做詩的標新立異,對袁枚招收女弟子更是看不慣。為防袁枚來訪,於書院牌樓貼「不為子路何由也,非是文公請退之」一聯。子路姓仲名由,孔子門徒;韓愈字退之,謚文公。此聯的確合乎羅典身份性情,可見與袁枚之為文為人大異其趣:意為你袁枚不似子路、韓愈一流人物,我羅典不想見你。兩天後,袁枚見此 聯,搖頭 一笑,遞上拜帖。羅典稱病不見。袁枚走後,羅典叫人潑水沖洗院前台階,說是清除異端邪 氣。袁枚獨自游嶽麓山,對各處勝景皆有吟詠。獨「紅葉亭」下只錄杜牧絕句:「遠上寒山 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且將第三句抄脫「愛、晚」二字。羅典聞知此事,連雲「慚愧,慚愧!」並親筆題寫「愛晚亭」新匾。此名沿襲至今 。
但「愛晚」亭名究由何人所改,或曰何人最先所題,這筆官司還有人在打。《中國文化知識精華》中說:真正的改名者應該是畢沅,而不是袁枚。羅典的《次石琢堂學使留題書院詩韻二首即以送別》詩後有一條自註:「山中紅葉甚盛,山麓有亭,畢秋帆制軍名曰『愛晚』紀以詩。」據現有資料,知袁枚訪問嶽麓山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十一月二十七日。紅葉亭的修建是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晚於袁枚訪問時間八年。這樣說來,袁枚改亭名似不可能。畢沅字秋帆,當時任湖廣總督。畢與羅有多年的交誼,常有詩唱和,也常到嶽麓山愛晚亭一帶游覽。「愛晚」為畢所易也未可知。
傳說與考證並不重要,就亭名本身而言,「愛晚亭」確實比「紅葉亭」、「愛楓亭」更佳 。亭自秦漢時作為旅人停憩之所漸變為六朝以後作為雅人的游宴之所,亭名一事便至關重要。然好名難得。洪邁《容齋隨筆》有雲:「立亭榭名,最易蹈襲,既不可近俗,而務為奇澀亦非是。東坡見一客雲近看《晉書》,問之曰:『曾尋得好亭子名否?』蓋謂其難也。秦楚材在宣城外並江作亭,目之曰『知有』,用杜詩『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消客愁』之句也。王仲衡在會稽,於後山築亭,目之曰『白涼』,亦用杜詩『越女天下白,鑒湖五日涼」之句,二者可謂甚新,然要為未當。」今「愛晚」一名,典出名句,又切亭之環境,不俗不澀;如前之「紅葉」、「愛楓」則太直太俗,洪邁所舉「知有」、「白涼」二亭名,雖新奇,卻過於晦澀。好的亭名如「醉翁」、「陶然」之類,令人一見生喜,品之又有不盡之餘韻 。或許因為「愛晚」亭名特佳,文人雅士所鍾愛,就附會出袁枚或者畢秋帆改名的故事。而且這類故事古代所在多有,「馬當神風助王勃」更富傳奇色彩。亭以名傳,名以人傳,正是相得益彰。
近代以來,愛晚亭畔留下過不少偉人的足跡,毛澤東親書亭名,也是其來有自。一九六年,林伯渠到此游歷,面睹大好河山而慷慨高歌:
到處楓林壓酒痕,十分景色賽天蓀。
千山灑遍杜鵑血,一縷難招帝子魂。
欲把神州回錦銹,頻將淚雨洗乾坤。
藍成亦有關河感,愁看江南老樹村。
毛澤東青年時期在長沙求學,常和摯友蔡和森、羅學瓚、張昆弟等,在愛晚亭聚首讀書, 鍛煉身體,探求真理。他們從這里登山,有時分散在山中露宿,有時頂著大風雨作「風浴」、「雨浴」。從《沁園春·長沙》中的「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可以窺見毛澤東早年的游學生涯及其包舉宇內、主宰沉浮的不凡抱負。可惜至今沒有看到毛 澤東題愛晚亭的詩句,倒是周世釗先生有《從毛主席游嶽麓山至雲麓宮》七律一首,記敘了 建國初期人們喜慶昇平的心跡:
滾滾江聲走白沙,飄飄旗影卷紅霞。
直登雲麓三千丈,來看長沙百萬家。
故國幾年空兕虎,東風遍地綠桑麻。
南巡已見昇平樂,何用書生頌物華。
周先生另有《踏莎行·秋日游愛晚亭》一首,時間為一九五四年,從內容看,當是前詩的姊妹篇:「碧澗鳴琴,紅林供畫,一山秋色多瀟灑。為尋舊跡上芳亭,早接英姿憶黌舍。身在山中,心憂天下,憑欄熟計連朝夜。菜根為飯草作鞋,要將歷史重頭寫。」其下闕顯然是寫毛澤東的故事。
愛晚亭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毀後,雖經修復,亦不復舊觀,解放後一九五二年、一九六八年 兩度修建。現亭為四根圓柱支撐,重檐四披,攢天尖頂,覆以綠色琉璃筒瓦,角如羽翼舒展,整個亭子造型美觀,色彩鮮艷,點綴在青山翠谷之中。兩條碧澗從幽壑中潺潺而來,注入亭前的池塘,澗中水流擊石有聲。張木式詠「石瀨」詩雲:「 流泉自清瀉,觸石長短鳴,窮年竹根底,和我讀書聲。」如今湖南大學、師范學院的學生常 在此晨讀,琮琮泉流,琅琅書聲,交織成悅耳的晨光曲。亭前的池水清且漣漪,倒映著碧瓦紅檐的亭子,更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的詩畫情趣,使之成為嶽麓山風景絕佳處。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③ 歷史上最高最大的人物雕像是具體數據
樂山大佛
目錄·【簡介】
·【發鬈用石塊嵌就】
·【兩耳以木為之】
·【排水系統布全身】
·【胸部有殘碑】
·【氣候條件】
茄沒·【主要景點】
·【相關介紹】
·【周邊】
·【旅遊服務】
【簡介】
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雲」之說,世界著名的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的岩壁上,為彌勒坐像。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至德宗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歷時90載。
1996年12月6日,峨嵋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82年2月24日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寬10米,發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脊判,眉長5.6米,眼長3.3米,肩寬28米 ,手指長8.3米,腳背寬8.5米,可圍坐百人以上,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為世界第一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大佛左側,沿「洞天」下去就是凌雲棧道的始端,全長近500米。右側是九曲棧道。
據唐代韋皋《嘉州凌雲大佛像記》和明代彭汝實《重修凌雲寺記》等書記載顫野納,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713年),完成於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達90年。一千多年來,樂山大佛閱盡多少人間春色,經歷多少朝代更迭,依舊肅穆慈祥,心旌不搖。
樂山大佛開鑿的發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貴州人,離鄉別家,來到樂山凌雲山下當和尚。凌雲山下乃三江匯聚之處,每當汛期,山洪暴發,洪水便似脫韁的野馬,橫沖直撞,常常毀壞農田,傾覆舟楫。
為了制服江水,海通和尚立志開鑿一尊大佛來鎮住水妖。首先便是資金問題。海通和尚為了籌集資金,四處化齋,積少成多,經過數年努力,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開鑿之日,萬眾矚目,喜形於色,但地方官吏卻趁機刁難,聲稱要收取建造和保護費,否則不讓開工。海通和尚十分氣憤,斬釘截鐵地說:「你們可以拿走我的眼珠,但不能拿走佛財!」地方官吏面帶嘲弄的神色說:「你要真給我們眼珠,我們就不要你的佛財!」海通和尚馬上拿出尖刀,自剜其目,用盤接住,捧到官吏面前。地方官吏大吃一驚,嚇得趕緊逃離現場。海通和尚忍住劇痛,一揮手,大佛立刻開鑿。海通和尚死後,他的徒弟領著工匠繼續修造,經過90年的努力,樂山大佛終於聳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匯流之處。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通高70餘米,頭高約15米,頭項上可置圓桌。耳長7米,眼長3.3米,耳朵中間可站兩條大漢。肩寬28米,可做籃球場。它的腳背上還可圍坐百餘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
前幾年,有遊客發現樂山大佛背後的山像睡佛,樂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處,寓意更加深刻。
人們觀賞這尊歷時90年的唐代佛像,往往只看到依山鑿就的外表,看到他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而對他的部位結構則看不真切。其實,細究他的形體結構,是很有趣味的。
【發鬈用石塊嵌就】
大佛頂上的頭發,共有螺髻1021個,這是1962年維修時,以粉筆編號數清的。遠看發髻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以石塊逐個嵌就。單塊螺髻根部裸露處,有明顯的拼嵌裂隙,無沙漿粘接。螺髻表面抹灰兩層,內層為石灰,厚度各為5-15毫米。1991年維修時,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遺存螺髻石3塊,其中兩塊較完整,長78厘米,頂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兩耳以木為之】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內側,有一深約25厘米的窟窿,維修工人從中掏出許多破碎物,細看乃腐朽了的木泥。這說明南宋范成大在《吳船錄》中記載「極天下佛像之大,兩耳猶以木為之」,是真實的。由此可知,長達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鑿就,而是用木柱作結構,再抹以錘灰裝飾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發現窟窿,內則露出三截木頭,成品字形。說明隆起的鼻樑,也是以木襯之,外飾錘灰而成。不過,這是唐代貞元十九年(803)竣工時就是如此,還是後人維修時用這種工藝修補,已不可考證了。
【排水系統布全身】
清代詩人王士禎有詠樂山大佛詩「泉從古佛髻中流」。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9層、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別用錘灰壘砌修飾而成,遠望看不出。衣領和衣紋皺折也有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分解表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長9.15米、寬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互未鑿通,右洞深16.5米、寬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寬0.95米、高1.1米。這些妙的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千百年來對保護大佛,防止侵蝕性風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兩洞,由於可匯山泉,內崖壁上凝結了厚約5-10厘米的石灰質化合物,而佛身一側 崖壁仍是紅砂原岩,而且比較乾燥。那左右不通的兩洞穴,孔壁濕潤,底部積水,洞口不斷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約有2米寬的浸水帶。顯然,這是由於洞未貫通的緣故。不知道當年修建者為何不把它打通。
【胸部有殘碑】
據1962年維修的負責人黃高彬和羅伯介紹,當時發現大佛胸部有一封閉的藏臟洞。開洞一看,裡面裝的是廢鐵、破舊鉛皮、磚頭等,而封門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紀事殘碑。唐代大佛竣工後,曾建有木閣覆蓋保護,以免日曬雨淋。從大佛膝、腿臂胸和腳背上殘存的許多柱礎和樁洞,證明確曾有過大佛閣。宋代重建之,稱為「天寧閣」,後毀。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這天寧閣的紀事殘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千古之謎,誰人能解?維修者將此殘碑移到海師洞里保存,可惜1966年被人毀掉了。
【氣候條件】
樂山地域處於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過渡地帶,地形呈西南低、東北高,高差懸殊,在特定地理環境條件下形成了多種氣候類型。因地域處在北緯29度附近,全市屬中亞熱帶氣候帶,具有四季分明的特點,雨量豐沛 ,水熱同季,無霜期長,農業氣候條件優越。年平均氣溫在16.5-18.0度之間,大於或者等於0℃積溫為6100-6500℃,大於或者等於10℃積溫5269-5662℃,大於或者等於20℃積溫2930-3376℃,年平均無霜期長達300天以上,年平均霜日4.2-9.4天,年平均降雪日數僅1.0-2.7天,是水稻、小麥、油料、糖料、水果、棉花等多種農副產品的高產區。西南山區氣候垂直差異明顯,從山麓至山巔依次分布著中亞熱帶一暖溫帶一溫帶一寒溫帶的完整氣候帶,小氣候條件十分復雜,是地域內發展農業綜合經營和立體農業區域,是木材、茶葉、中葯材等的主要產區,也是寶貴的旅遊資源。
受季風影響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氣候濕潤,雨量豐沛 。年平均降水量絕大多數地區在1000毫米以上,峨眉山市達1500毫米以上,僅峨邊、金口河少於1000毫米以下,降水有季節性變遷,夏秋季雨量佔全年的80%左右,冬春季只佔20%,降水的年際差異較大,年最少降水量多在900毫米以下,部份地區年最多降水量達2000毫米以上。
全市氣象災害以低溫、乾旱、洪澇為主。低溫危害以春季低溫影響最大,能造成小麥凍花、水稻爛種爛秧;乾旱以春早、夏旱為主,乾旱嚴重時,部份地方人畜飲水均發生困難;受地形影響,樂山是暴雨的多發區,降水強度又大,峨眉山市93年9月29日降水量達525毫米,創全省之最,加之又處於三江匯合處,洪澇影響較大。
【主要景點】
樂山大佛、巨型睡佛、東方佛都、靈寶塔、凌支禪院、佛國天堂、海師洞、九曲—凌雲棧道、麻崖浩墓、烏尤山等
【相關介紹】
樂山大佛,位於凌雲山上,以人文遺產精粹和自然遺產的有機結合為特色,山水交融,與峨眉山遙相呼應。開鑿樂山大佛的發起人是海通和尚,他當時結茅於凌雲山上,他見三江(即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江水匯聚山下,驚濤裂岸,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於是他發宏誓願,逢岩開鑿彌勒大佛,欲仰仗無邊法力,「易暴浪為安流」。從此,海通歷盡艱辛到江淮兩湖一帶募化錢財,於公元713年開始動工,經三代工匠精心雕刻,至公元803年歷時90年時間才完工。
樂山大佛比例勻稱,通高71米,坐身高59.96米,肩寬2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彌勒石刻大佛。1989年一位廣東遊客在大佛附近發現了一尊巨型睡佛,且樂山大佛端坐於睡佛的心胸中,這是大自然無意的巧合,是天造地設的奇跡,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鑿成,
樂山大佛發源於川北大雪山的岷江,帶著大量的雪水,滾滾南下。當它進入成都平原,來到樂山城下,已經是一條水面開闊的大江了。在這里,它同波濤洶涌的大渡河,水流湍急的青衣江匯合。就在這三江匯合得地方,坐著一尊世界上最大的佛像-樂山凌雲大佛。
這座佛像鑿塑於岷江南岸凌雲山棲鸞峰臨江一面的崖壁上,和樂山城隔江相望。它面對著滾滾東流的江水,體態雍容,深情自若。
這尊雄偉的佛像高71米,也就是快有北京飯店新樓這么高了,數十里外都可以看到。它的頭長14.7米,寬10米。頭頂上每一個螺髻都可以放入一張大圓桌。他的耳朵長7米,耳朵眼裡可以鑽進兩個人。它的腳背寬8.5米,可以圍坐100多人。它比山西大同雲崗石窟最高的大佛要高出三倍,過去認為世界最大的阿富汗巴史安大立佛,高53米,而樂山大佛比它要高出18米,樂山大佛真是大的驚人。遊人們在瞻仰它的時候,莫不對我國古代的雕塑師們在設計和塑造這尊佛像時所表現出來的偉大魄力和高度的智慧,表示贊嘆和欽佩。
據新華社1990年報道,在樂山大佛外圍,發現了一尊全身長達4000餘米,有幾座山體組成的「巨型睡佛」。這尊睡佛四肢齊全,體態勻稱,面目清秀,安詳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線上,仰面朝天,慈祥凝重。著名的樂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心臟部位。巨佛的頭、身、足,分別由烏尤山、凌雲山和龜城山三山連襟組成。佛頭由整個烏尤山構成,山上的石、翠竹、綠蔭、山徑、亭閣、寺廟,分別呈現為巨佛的發髻、睫毛 鼻樑、雙唇和下顎;佛身由凌雲山構成,山上九峰相連,猶如巨佛寬廣的胸膛、渾圓的腰和健美的腿;腳板翹起的佛足是龜城山的一部分。佛的整個體態十分逼真、自然、和諧,猶如天造地設,毫無人工刀跡斧痕。現觀看卧佛的最佳位置就在樂山市濱江路「福全門」。
無獨有偶,此後不久樂山市又發現一尊形態逼真長3000米的巨型「女卧佛」,它由三龜山、東岩山構成。下龜山為女佛的頭,下、中龜山間為其頸,中龜山一峰凸起猶如其胸,上龜山、東岩山為其雙腿。兩佛抵足相連。觀看女佛在「福全門」上游百米之內。
這座大佛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713年),由凌雲寺的海通和尚發起造像,工程一度中斷,直到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才由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完成,歷時九十年。
令人驚異的是,在沒有科學儀器的情況下,古人是用什麼方法保證它的各個部分之間比例適當、體態均稱的呢?
細心的遊人會發現大佛的兩耳和頭顱後面,鑿有縱橫的排水溝,一場大雨後,積水很快就通過這些排水溝排走了,使佛像不至為雨水侵蝕。這座大佛,經過一千多年仍能保持完好,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這套科學的排水系統。1990年國家撥款對大佛進行了比較徹底的維修。同時增加了一些配套設施及服務設施。把這一旅遊點建設得更加完善。
大佛背靠山崖,面臨大江。當遊客們觀賞大佛時,同時也就游覽了凌雲山的勝景。
大佛背靠得這座凌雲山早在隋唐時就是著名的風景區和佛教勝地。
【周邊】
凌雲勝景
凌雲山並不高,它共有9個山峰,最高峰也不過平地拔起140米。但是,由於它峰巒錯落,臨木蔥蘢,俯視浩瀚三江,氣勢磅礴;遠望峨嵋三峰,歷歷在目,再加上合峰上建有寺廟,因此,一千多年前就受到人們的稱贊。宋代文人邵博曾贊美說:「天下山水之冠在蜀,蜀之勝曰嘉州,嘉州之勝曰凌雲。」嘉州就是樂山。凌雲山各峰上的寺宇,現在還保存的有棲巒峰的凌雲寺和靈寶峰的靈寶塔。凌雲寺規模頗大,大佛就鑿於離寺不遠的崖上。在這里憑欄看佛,可以仔細觀賞大佛頭部各個部位的細微之處。從這里可以沿一條鑿於懸崖邊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腳邊。因為大佛鑿於凌雲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稱為凌雲大佛。而凌雲寺也因有了這尊大佛,而被人們稱為大佛寺。凌雲山有了大佛,山更增色,大佛在凌雲山上,大佛也就更出名了。游凌雲山主要是瞻仰大佛,而只有游覽了凌雲山才能更好地領略大佛得奇妙之處。
凌雲山周圍還有東坡樓、競秀亭等亭台樓閣。東坡樓也叫東坡讀書樓。山上還有很多漢崖墓,有的懸崖深達十多米,周圍有精細的雕塑,裡面還有陶佣之類的陪葬品,這是四川特有的古跡。
風景佳妙的烏尤寺
和凌雲寺毗鄰有一座烏尤山,兩山之間隔一水,有吊橋相通,和凌雲山合成一個完整的風景區。山上有烏尤寺,建築順山勢設計,曲折高低,玲瓏雅緻,別具一格。除了佛殿以外,還有曠怡亭、聽濤軒、爾雅閣等精巧建築。
【旅遊服務】
游覽樂山大佛和凌雲山,可以從成都搭公共汽車或旅遊車前往,成都至樂山全長167公里,從樂山至峨嵋山只有30多公里,也通公共汽車。因此,游覽樂山,觀賞大佛,可以和游覽峨嵋山安排同一遊程。
至樂山交通:
外省來成都的遊客可從成都新南門(旅遊客運中心)汽車站乘坐直達巴士,全程高速公路,2個多小時可以到達。
自駕車的遊客可以從,成都永豐立交橋進入成雅高速公路(成樂在中途分道)。
樂山也通火車和輪船,成昆鐵路經過樂山、從昆明方面來的客人,可乘火車,樂山港客輪直發重慶、宜賓等沿江各地。
樂山在成昆線上有兩個站——樂山站(夾江,可在此觀看摩崖石刻——千佛岩)以及峨嵋站。
④ 阿里巴巴是誰創建的
阿里巴巴創始人姓名:馬雲
馬雲
英文姓名:Jack ma
性別:男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出生年月:1964年
馬雲:農歷1964年9月10日/公歷1964年10月15日(天秤座)
出生地:浙江省杭州市
祖籍:浙江嵊州谷來鎮,後父做清鎮母移居杭州
學歷:本科
畢業院校:杭州師范學院外國語,獲外語學士學位。
供職機構:阿里巴巴集團
職務: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之一、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和首席執行官 阿里巴巴公司主席和非執行董事、軟銀集團董事、中國雅虎董事局主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下工商咨詢委員會(ABAC)會員、杭州師范大學阿里巴巴商學院院長
馬雲先生為阿里巴巴集團的主要創辦人,自1999年成立以來一直出任阿里巴巴集團的董事局主席及行政總裁。馬雲先生負責阿里巴巴集團及本公司的整體策略及方針。
馬雲在1988年在杭州師范學院(現杭州師范大學)英語專業畢業,此後任教在杭州電子工業大學(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1995年,在出訪美國時首次接觸到網際網路,回國後創辦了網站「中國的黃頁」。
1997年-1999年 加盟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開發外經貿部官方站點及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
1999年,正式辭去公職,創辦阿里巴巴網站,開拓電子商務應用,尤其是B2B業務。目前,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網站之一。阿里巴巴網站成功,使馬雲多次獲邀到全球著名高等學府講學,當中包括賓夕純粗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麻省理工大學、哈佛大學等。
2003年 創立獨立的第三方電子支付平台「支付寶」,目前在中國市場位居第一。
2005年 和當時全球最大門戶網站雅虎戰略合作,兼並其在華所有資產,阿里巴巴因此成為中國最大互聯網公司。
2006年至今成為央視二套《贏在中國》最有特色,最具影響力的評委,還用雅虎中國和阿里巴巴為《贏在中國》官方網站提供平台。為千百萬創業者提供平台。
馬雲先生目前擔任軟銀集團董事。作為一名倍受尊敬的企業家領袖,馬雲先生於2001年被世界經濟論壇選為「全球青年領袖」,於2004年被中國中央電視台選為「年度十大經濟人物」之一,於2005年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亞洲最具權力的25 名商人」之一。2007年,美國商業周刊雜志評選馬雲先生為「年度商業人物」,2008年3月,馬雲先生被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評為年度正裂全球30位最佳執行長官之一。
馬雲先生也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下工商咨詢委員會(ABAC)會員. 更多關注中小企業的發展。
⑤ 滁州龍蟠明珠廣場小區周邊配套怎麼樣
龍蟠明珠廣場小區地址:南譙區滁州市龍蟠大道與鳳陽路交匯處。周邊直線1KM范圍伏鄭物內交通配套資源有(城南工業園,城南工業園(鳳陽北路),電信倉庫,城南工業園(同樂東路),龍山缺液小區,龍山路小區,怡亭南路,金陵南路,江淮華寧4s店,同樂東路)等。
直線2KM范圍內教育資源有8個(叉車駕駛報名點,藝橡少兒文化中心,學誠教育,滁州陽明書院,綺律藝術文化教育,中德叉車培訓學校,滁州市好德駕校,青禾教育)等。
周邊2KM醫療資源有1個,其中腰鋪鎮衛生院擔子分院距離小區1484米,為醫療需求提供保障。
龍蟠明珠廣場周邊商業配套有:(新農超市(怡亭北路店),莉芳連鎖叢鏈超市,龍山小區郵政超市,好實惠超市,創世紀百貨超市,天御超市,美雪社區超市,紫金商業廣場,蘇果便利店)等。
點擊查看更多:龍蟠明珠廣場小區詳細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