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陳志勇的人物生涯
1994年福建師范大學生物系畢業,分配到惠安松林中學【該校後被合並】執教。1999年調入惠安嘉惠中學至今。
【主要研究成果】
1、《淺談生物學科電子課件的製作及應用》1999.9
2、《生物課堂中的人格教育》2006.5
3、《淺談新課程下如何提高高中學生的科學素養》2007年泉州市教育學研究會
4、《初中學生光合作用的知識提升之研究》2007.7
5、《新課標浪潮下發展初中生物學教師教學基本能力指標的研究》2007.8
6、《正確理解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中學生的評價方法》2008.8
7、《新課程的困惑:我們是成功,還是失敗?》2009.6
8、「十一五」全國教育技術研究規劃重點課題《手持式網路學習系統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子課題研究(教電館研066110003-060)(已結題)
【其他成果】
1、1999年全國無線電測向基層教練員、指導員。
2、2000年福建省航空、航海、航天模型社會體育指導員。
3、2002年福建省中小學校園網建設、「校校通」工程建設與應用培訓結業
4、2003年浙大網路校校通軟體平台授權系統管理員
5、福建省「INTER未來教育」培訓高級主講教師
6、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會員,泉州市無線電運動協會理事
【開發軟體成果】
1、泉州市清源山遊客中心觸摸屏導航系統
2、惠安縣互助供水公司自來水收費系統、大連嘉德物業管理系統
3、《圖書管理系統網路版》廣海中學、惠安四中、城南實小等客戶
4、《中新手機超市售貨服務系統》
5、《中新手機超市VIP客戶管理系統》
6、《聯豐電腦商品銷售條碼管理系統》
7、與惠安電信合作成功開發《家校互聯》軟體系統、《成績簡訊查詢》系統
8、《惠安三中網站》、《惠南中學網站》、《惠安嘉惠中學網站》、《石獅塘邊小學網站》、《螺陽中心小學網站》、《泉州市風景園林協會網站》、《泉州市盆景協會網站》、《惠安青少年法制在線》、《瑞東村政務在線》……
9、先後為縣內外製作課件超百件,其中部分被評為省、市、縣一等獎
10、中學成績統計系統(注冊版)、畢業證書批量列印系統
B. 二年語文沉香是什麼
沉香是 什麼?沉香的功效與作用
沉香的密度和油量有相對的關系,一般的計算式為,A為沉香重量,B為水及容器重量,C為沉香入水,以B-C=D,A/B=沉香密度,在對比沉香含油量即可得知是否為真沉香,假設含油量不高,但密度卻很高,就是有問題的沉香。
基本資料
【中文名】沉香就是一種木材或中葯材,是沉香樹身上的一部分。
【英文名】Chinese Eaglewood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葯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
【功 效】降氣溫中,暖腎納氣。
【主 治】治氣逆喘息,嘔吐呃逆,脘腹脹痛,腰膝虛冷,大腸虛秘,小便氣淋,男子精冷。① 《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②陶弘景:「療惡核毒腫。」③《海葯本草》:「主心腹痛、霍亂、中惡,清神,並宜酒煮服之;諸瘡腫宜入膏用。」④《日華子本草》:「調中,補五臟,益精壯陽,暖腰膝,去邪氣。止轉筋、吐瀉、冷氣,破症癖,(治)冷風麻痹,骨節不任,濕風皮膚癢,心腹痛,氣痢。」⑤《珍珠囊》:「補腎,又能去惡氣,調中。」⑥《綱目》:「治上熱下寒,氣逆喘息,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⑦《醫林纂要》:「堅腎,補命門,溫中、燥脾濕,瀉心、降逆氣,凡一切不調之氣皆能調之。並治噤口毒痢及邪 惡冷風寒痹。」 ⑧《本草再新》:「治肝鬱,降肝氣,和脾胃,消濕氣,利水開竅。」
【性味歸經】:辛苦,溫。①《別錄》: 「微溫。」②《海葯本草》:「味苦,溫,無毒。」③《日華子本草》:「味辛,熱,無毒。」④《綱目》:「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熱。」
入腎、脾、胃經。①《雷公炮製葯性解》:「腎、命門二經。」②《本草經疏》:「入足陽明、太陰、少陰,兼入手少陰、足厥陰經。」③《葯品化義》:「入肺、腎二經。」④《本草經解》:「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揮發油和樹脂等,成分有白木香酸、白木香醛、沉香螺旋醇、白木香醇、苄基丙酮、呋喃白木香醛,呋喃白木香醇等,還有酚性成分等。
2.葯理作用:本品對家兔離體小腸運動有抑製作用,使麻 醉貓注射乙醯膽鹼後腸管收縮幅度減少,蠕動減慢。
沉香木的顏色一般為棕色,顏色深淺不一,間雜這棕黑色的小斑塊或者小黑點,其木紋自然隨意,有疏鬆感,質地較硬。沉香木看起來好像有一層油,但是摸起來卻是光滑細膩的感覺,往往表面會有冰涼感和油粘感,不油膩不臟手;而假的沉香並不存在這樣的感覺,甚至用力摩擦,可能會摸到假沉香表面的的黑色油漬,手上染上顏色。
葯物應用鑒別
沉香、木香、丁香、檀香,均為辛香溫通,調中止痛之品。但沉香專納真氣,偏治腎陽虛寒之疾;木香專調滯氣,偏治脾胃氣滯之疾;丁香專療寒氣,偏治脾胃虛實寒之疾;檀香專升理上焦氣,偏治胸膈凝氣滯之疾。
相關名稱
別名
蜜香(《南方草木狀》)、沉水香(《桂海虞衡志》)。原植物白木香又名:土沉香(《桂海虞衡志》)、女兒香(《綱目拾遺》)、牙香樹、莞香、六麻樹
處方名
沉香、海南沉香、海南沉、好沉香、上沉香、盔沉、沉香粉、上沉香粉等
商品名
進口沉香:又名全沉香,為植物沉香的含有黑色樹脂的木材。主產於印度、馬來西亞等國。
產沉香:又名海南沉、海南沉香、白木香、莞香、女兒香、土沉香。為植物白木香的含有黑色樹脂的木材。主產於海南島。
伽南香:又名奇南香、琪南、奇楠、伽南沉。為植物白木香或沉香近根部的含樹脂量較多的木材。
綠油伽南香:為外表呈綠褐色的伽南香。
紫油伽南香:為外表呈紫褐色的伽南香。
盔沉香:又名盔沉。進口沉香葯材多呈盔帽形,故名。
以上商品均以質堅體重、含樹脂多、香氣濃者為佳。
進口沉香 又名沉水香、燕口香、蓬萊香、密香、芝蘭香、青桂香等(以上為文獻名)。來自瑞香科植物沉香(Aquilaria agal- lochaRoxb)的含樹脂的心材。主產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柬埔寨、伊朗、泰國等地。
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所產的沉香習稱新州香,質 量 最 好,燃之香味清幽,並能持久。越南產的沉香習稱會安香,質量稍次,燃之香味甚善,帶有甜味,但不能持久。
進口沉香多呈圓柱形或不規則棒狀,表面為黃棕色或灰黑色;質堅硬而重,能沉於水或半沉於水;氣味較濃,燃之發濃煙,香氣強烈。進口沉香性微溫,味苦辛。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的功效,葯效比白木香佳。
拉丁名葯材Lignum Aquilariae Resinatum原植物
①沉香 Aquilaria agallocha Roxb.② 白木香(《南越筆記》)Aquilaria sinensis(Lour.) Gilg,
資源分布
①沉香 台 灣、廣東、廣西有栽培;國外分布印度、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
②白木香分布廣東、廣西、台 灣。
葯材特性
沉香(Aquilaria agallocha Roxb. 簡寫成A.A.R..)為瑞香料(Thymelaeaceae) 植物中含有樹脂的木材。主要分布於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區。
沉香樹高約30 - 40公尺,當沉香樹的表面或內部形成傷口時,為了保護受傷的部位,樹脂會聚集於傷口周圍。當累積的樹脂濃度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將此部分取下,便為可使用的沉香。然而,傷口並不是樹脂凝聚的唯 一原因,沉香樹脂亦會自然形成於樹的內部及以腐朽的部位上。
採取後的沉香通常需要加工以袪除木質部分,加工後的沉香多呈不規則塊狀、片狀或盔狀。一般長約7-30公分,寬約1.5-10公分,但也有大於一公尺的珍品。沉香木質表面多凹凸不平,以黑褐色含樹脂與黃白色不含樹脂部份相間的斑紋組成,可見加工的刀痕。沉香折斷面呈刺狀,孔洞及凹窩部份多呈朽木狀,判斷沉香以身重結實,棕黑油潤,無枯廢白木,燃之有油滲出,香氣濃郁者為佳。
沉香樹脂的特徵為質地堅硬、沉重、其味辛、苦。樹脂極為易燃,燃燒時可見到油在沸騰。在燃燒前樹脂本身幾乎沒有香味。顏色依等級而分依序為綠色、深綠色、微黃 色、黃 色、黑色。隨樹脂顏色的不同,燃燒時所釋放出來的香味有所不同。
決定沉香等級的最重要標准為其樹脂的含量。沉香樹脂極為沉重,雖然原木的比重只為0.4,當樹脂的含量超出25%時,任何形態的沉香(片、塊、粉末)均會沉於水。沉香的名稱正是來自於其沉於水的特質。
沉香形成通常需數十年的時間,樹脂含量高者更需要數百年的時間,故自古以來沉香的供給遠遠趕不上需求。近年來由於人們對珍貴沉香趨之若鶩,使得沉香供給幾近枯竭.。印度及不少東南亞國家業者嘗試人工培植沉香樹脂,但因上等沉香生產周期過長。人工培育10-20年只能生產出樹脂含量極低的沉香(幾乎不含任何樹脂)。由於上等沉香取得極為困難,且價格日益昂貴,故不少業者以假沉香或品質低劣者魚目混珠,消費者需細心辨識。
沉香的特性:
沉香樹脂
(1)沉重:當樹脂含量超出25%時,任何形式的沉香(片、塊、粉)均會沉於水。
(2)堅硬:樹脂呈晶體狀,故極為堅硬。
(3)易燃:含揮發油,故極為易燃。燃燒時有濃煙產生,並可以見到油脂在沸騰。
(4)無香味:燃燒前幾乎無任何香味。 (沉香原木亦沒有香味)
顏色
(1)五種:綠色、深綠色、金色(微黃 色)、黃 色、黑色。
(2)香味:不同顏色的沉香在燃燒時產生不同的香味。
形成原因
(1)原因:共四種 (請點選左方Functions網頁)
(2)時間:100~500年(+),形成時間通常決定沉香的樹脂含量。
(3):自然:形成時間過長,故無法人工栽培。
產地
(1)亞洲: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寮國、印度尼西亞、印度。
沉香種類
一、野生天然沉香------"風樹"在受"傷"後會進行自我保護所分泌油脂,先會在傷口初形成"種子",然後可能會"蔓延",這些油脂與木質混合物,就是大家所說的沉香.
1,已經結香的部分受外力與風樹主體脫落,掉在地上,足夠的時間醇化後,形成"死沉"
2,結香後風樹仍然具有生命,結香部分被砍下來,就是"活沉".
3,蟻蟲咬噬所形成典型的"蟲漏"
這里請注意
風樹----特定的可以結沉香的樹種,材質疏鬆,不結香的話,基本不具備經濟價值.
傷-----有很多可能性,雨季的雷擊,動物攀登,甚至部分自然死亡....
結香------不是所有的風樹都可以結香,也不是在收外力後在一定的時間內,就必須結香.
醇化-----原理基本同普洱
另,所謂"土沉"和"水沉"
根據我的了解,在越南沒有這個概念,圈內統稱"貨死","貨活".
沉香的產地一年只有兩季,雨季與旱季,最開始結香的部分可能脫落在地面或水裡,但隨著季節的變化,暴雨,泥石流等等不確定因素,很難說是在水裡還是土裡,也沒有從開采地確認這一說.
二、奇楠
奇楠就是枷楠,不同翻譯版本.
與死沉本是共生體,但油脂在醇化的過程中產生質變,形成與沉香完全不同的新物質,也就是說,挖到一個沉香的坑,可能全是死沉,也可能會有極少部分奇楠,但更多的情況是只有沉香沒有奇楠.
與沉香最基本的區別在於
1,表面干澀,但切開後油脂豐富.幾乎全是油脂
2,加熱後散發的味道完全不同
3,相同含油的奇楠很軟,而沉香很硬
4,咀嚼後會粘牙,感覺類似年糕,而沉香咀嚼後的結果是木渣
5,味道辛辣,麻,但回甘,生津則更持久,更強烈.
6,相同含油量的沉香絕 對會沉水,而奇楠絕 對不沉.
三,人工沉香
幾十年前越南就有人種植風樹,並人為的施加外力,鑽孔,火燒,插管子等等方式試圖工業化量產,現在台 灣,海南,廣東都有大面積種植,並號稱獲得全面成功
可實際上,人工方式結香大致需要8-10年,且與天然野生沉香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這個課題目前是美國一所大學在研究,實驗基地在馬來和印尼,且,並沒有宣布實驗結果成功.可以投入量產,在此不做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古狗一下.
沉香品質
1,按古人的定義,馬來以北地區產沉香,瓊,真臘,占國,兩廣。那時候資訊,交通都不發達,而且好東西還多,蓋房子都用海黃,越黃當時的價值一定不會超過其運輸成本,所以要求應該比現代要嚴格。最近在國內呆的時間比較長,結合在越南的知識與台 灣的說法,還有看見的各種各樣名稱的東西,得出的結論,亞洲的沉香只有兩個大類別,惠安沉與星洲沉。非洲,南美出不出沉香,我不知道,看緯度,也許會有,如果有,量會很大。
2,所謂「惠安水沉」,我得到的資訊是,首先歷史上惠安有可能確實是產沉香的,但量相當的少,可能早在幾百年前就絕跡了,惠安在沉香歷史上一個更重要的地位是出口集散地,越南的古皇宮在順化,惠安過去也就是抽幾根煙的時間。在越南歷史上,惠安是個國際化海港大都市,中國人,日本人都大量的駐扎甚至繁衍生息。目前的建築應該是福建一帶風格為主。
從地圖上看,由東向西,台 灣,兩廣,海南,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對了還有雲南,可能都有沉香,國內的東西不用說了,剋扣一點後抓緊時間送到宮里,南方幾個荒蠻之地的小附庸國,也象徵性的進貢一些,留一些再換點絲綢布匹等生活物資。
然後就是越南人根本不懂得分惠安,芽庄,紅土,再強調一下,越南人只根據死料,活料,味道,含油量來分級定價,而且這個價格有一定的隨意性,要看付款條件與心情,所以我認為,所謂惠安,芽庄,柬埔寨,寮國等分級基本是「商業劃分」,很有趣的現象,甜涼清到了一定的純度,繁體中文的命名體系就會由」惠安「歸為」芽庄」。結合古文,現代報告,經驗等等因素,如果按味道劃分,海南沉應該劃進惠安味系。這么分不能怪我,改革開放晚了,台 灣人那時候來不了大陸,沒辦法炒做海南東西,所以,所以,所以。。。還有一個問題是,地圖上看,海南的綠色相當的少,東西應該也不多。不過這事要在20年前交給溫州人辦,指不定把能把惠安劃進海南系。
另,台 灣的某網站上開始鼓吹泰國沉了,而且前面有N個定語,我硬是沒記住,估計國內也快了。。。
3,所謂「星洲」,再看地圖,還是集散地與貿易港,如果諸位站在大宗沉香出口商的角度思考,首先要研究地圖吧,海運永遠是成本最 低,然後你需要一個有一定量級的,具備國際化貿易,與規模運輸的集散地,還有比新加坡更合適的么?!從進口商的角度思考,現在社會的分工逐步細致,你有必要安排隊伍跑進深山老林里與香農談判么?有那個成本,是我會安排隊伍去日本,中東,台 灣做銷售。我研究過所謂「印尼,馬來,星洲,佳里滿丹」。說實話,有區別,但大的嗅覺體系很接近,可能有些產區的東西會有一點點不太明顯特徵,可是從貿易角度上說,有多大的問題呢?劃分產地的真正目的是用來劃分市場的「價格區間」。
這些名詞與產地的中文劃分基本上是源於我寶島地區,就產地劃分與命名,有一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問題,請問有誰把這幾個地方都跑遍了,而且在當地都有可靠的供應渠道?!
種植方法
沉香是我國名貴中草葯材,也是稀有的高 級香料,還是佛教修行的上等貢品,其經濟價值極高,產品供不應求,國內外奇缺,價格貴如黃金,正所謂「一片萬錢」。專家從植物學的角度說:沉香只能形成於生長在東南亞 熱帶雨林地區的瑞香科沉香屬的喬木型香品種樹木之中,它或形成在樹的表皮處或根部、樹干處。
只要掌握了正確的種值方法,種植沉香成本低,易種好管。種植沉香,是綠化的很好的方法,而且經濟價值高,是農民致富的好方法。近年,我國大力發展沉香的科學種植方法的研究和規模化種植。如英揚沉香開發有限公司從1986年5月至2006年9月完成了《海南沉香種植、造香與加工技術研究》的課題研究,成果經海南省科學技術廳專家組評價項目研究成果達到了國內領 先水平。成果內容包括:
1、選出的人工栽培第 一代和第 二代優良母樹(命名為「海香沉1號」),是我國最早選出的沉香優良品系,實現了沉香從野生狀態向人工種植的歷史性轉變。
2、總結的一套海南沉香栽培管理技術措施已在海南、廣東等地普遍推廣使用。
3、「打洞+菌葯法」可使白木香樹早結香、多結香、結好香,實現高效益,為人工造香開辟了一條新路。
4、香產品深加工綜合利用,為實現沉香產業化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以下搜錄沉香種植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項,供參考。
1、種植季節:春季3-4月間氣溫回升,春梢尚未萌動、或剛萌動時,選擇陰雨天定植。成活率可達95%以上。如果選用袋裝苗或營養缽苗,種植季節相對寬松,種植效果較好。
2、種植密度:造林密度,不能一概而言,要視立地條件而定,水肥條件很好的地方為2M×3M,每畝種植100株左右;土地不太肥沃、雨水偏少的地區多採用2M×2.5M的規格種植每畝種植120株左右。
3、種植前准備:按株行距挖 , 的規格:寬50×50厘米,深40厘米。挖好植 後,先回填表土,這時要配合投放基底肥。每株用量:復合肥100克、鈣鎂磷100克、過磷酸鈣250克,結合回填土混合均勻。但要注意:投放肥料的順序,先放復合肥料混勻表土――投放鈣鎂磷、過磷酸鈣――混勻表土,然後將苗栽植其上。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根系直接與復合肥接觸,又可使根系直接接觸到鈣鎂磷和過磷酸鈣,有利於生根。栽植時要注意適當深栽,避免露出地徑基部。栽植後,整個回填土應略高於 面成小丘形,或開排水溝,切勿積水、土埋,以免爛根。
4、栽植方法:起苗前將苗木下部的側枝及葉片剪去,留住上部數個片葉,並將每片葉剪去一半。栽苗時植株直立,根系舒展,分層覆土,澆透定根水。成活率可達95%以上。
5、幼樹的撫育:種植後,當年雨季末期鬆土、鋤草2次。以後3年內應加強除雜、除蔓除草、鬆土、擴 等撫育管理工作。每年撫育二次,分別在雨季前、後各撫育1次。施肥:在結合鬆土、除草、擴 時,在雨季期間,每年施肥2次,每次株施復合肥100~150g,以促進林木生長,使其早日郁閉成林,減少雜草叢生。撫育時要注意每年修剪一次分枝,培育優良干形,有利於結香。但要注意,幼林第 一年,不要過早、過分剪禿所有側枝,適當暫留一定的側枝有好處。隨著時間的推遲,幼林的逐步長高,才逐步向上修剪。這樣,有利於增加幼林期植株葉片的光合作用,有助於幼林的生長和根系的發展。
6、成樹的生長期養護:沉香樹生長期只須除草,適當施肥。成年樹耐貧瘠,無須太多的呵護;輕微的蟲害,反而有利於生成結香。
採收與儲藏
國產沉香的採集:選擇樹干直徑30厘米以上的大樹,在距地面1.5~2米處的樹幹上,用刀順砍數刀,深約3~4厘米,待其分泌樹脂,經數年後,即可割取沉香。割取時造成的新傷口,仍可繼續生成沉香。又法:在距離地面約1米處的樹幹上,鑿成深3~6厘米,直徑約3~10厘米的數個小口(俗稱「開香門」),然後用泥土封好,待傷口附近的木質部分泌樹脂,數年後生成沉香,即可割取。又枯死的白木香樹,有時亦可覓得沉香,此香因年代較久,含脂量高,品質較好,但產量不多。來得沉香後,再用小刀剔除不含樹脂的部分,曬干後即為成品。須貯藏於密閉的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防止走油、乾枯。
生葯材鑒定
①進口沉香 為植物沉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多呈盔帽形、棒狀或片狀,外形極不規則,長7~20厘米,直徑1.5~6厘米。表面褐色,常有黑色與黃 色交錯的紋理,平滑光潤。質堅實,沉重,難折斷,用刀劈開,破開面呈灰褐色。能沉於水或半沉半浮。有特殊香氣,味苦。燃燒時有油滲出,香氣濃烈。主產印度、馬來西亞等地。②國產沉香 又名:海南沉香。為植物白木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多呈不規則塊狀或片狀,長3~15厘米,直徑3~6厘米。表面凹凸不平,有加工的刀痕。可見黑褐色的含樹脂部分與黃 色的木部柏間,形成斑紋,其孔洞及凹窩的表面呈朽木狀。質較輕,折斷面刺狀,棕色。大多不能沉水。有特殊香氣,味苦,燃燒時有油滲出,發濃煙,香氣濃烈。主產廣東海南島,廣西亦產。沉香中油性足、體質重而性糯者,經精選加工後即為伽南香,參見「伽南香」條。3、顯微特徵:①白木香:橫切面木射線寬1-2列細胞,細胞呈徑向延長,壁非木化至微木化,有的具壁孔,含水量棕色樹脂狀物質。木纖維呈多角形,壁不甚厚,木化。導管呈圓多角形至類方形,往往2 個相集成群,偶有單個散在;有的導管中充滿樹脂狀物質。木薄壁細胞壁薄,非木化。大多數10個成群,也有少數圍在導管四周;內含棕色樹脂物質。切向切面;木射線寬1-2列細胞,高4-15個細胞。導管節長短不一,具緣紋孔。木薄壁細胞呈長方形。木纖維細長,直徑約20-30毫微米;有壁 孔;徑向切面除木射線呈橫向聯合帶外,余與切向切面類同。② 白木香粉末:粉末黑棕色;纖維管胞多成束,呈長棱形,壁 較薄,徑向壁 上緣紋孔,切向壁 上少見。韌型纖維較少見,多離散,直徑25-45微毫米;切向壁上單斜紋孔。具緣紋孔管多見,直徑約至於28微毫米,具緣紋排列緊密,互列,導管內含黃棕色樹脂團塊,常破碎脫出。木射線寬1-2列細胞,高約至20個細胞。單讎孔較密,內函韌皮薄壁細胞含黃棕色物;壁非木化,可見菌絲腐蝕形成縱橫交錯的紋理,草酸鈣柱晶少見。為四面柱體,長至 68微毫米;直徑9-15微毫米。③沉香粉末:深棕色,與白木香粉末的區別是:韌型纖維較細,直徑6-40微毫米,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50微毫米,木射線大多寬1列細胞,高以5個細胞為多見。柱晶極小,長至80微毫米。顯微鑒定:(1)國產沉香(白木香) 粉末:黑末:黑棕色。①纖維管胞多成束,長梭形,直徑22-29μm,壁稍厚,木化,徑向壁有具緣紋孔,切向壁少 見。②韌型纖維較少見,多散離,直徑25-45μm,徑向壁有單斜紋孔。 ③具緣紋孔導管直徑約至128μm,具緣紋孔排列緊密,互列,導管內含黃棕色樹脂團塊,常破碎脫出,④木射線寬1-2列細胞,高約至20個細胞,單紋孔較密。⑤木間韌皮薄壁細胞含黃棕色物,壁非木化,可見菌絲及縱橫交錯的紋理。⑥草酸鈣柱晶少見,為四面柱體,長至68μm,直徑9-18μm。此外,可見樹脂團塊。(2)進口沉香 粉末:深棕色。韌型纖維較細,直徑16-40μm;具緣紋孔導管直徑至150 μm;木射線大多寬1-2列細胞,高以5個細胞為多見。柱晶極少,長至80μm。飲片:國產沉香糹縱刨或斜刨的菲薄片,縱刨片表面可見淡棕色組織中密布棕黑色縱條紋;斜刨或橫刨片表面,可見棕黑色斑紋。
炮製方法
刷凈,劈成小塊,用時搗碎或研成細粉。
其他資料
沉香又名牙香樹、白木香,還有一個麗的名字叫做「女兒香」。它是原產南中國的常綠喬木,有平滑及淺灰色的樹干、卵形及葉脈幼細的葉片和黃綠色的小花。在夏天,可看到一個個綠色的果實掛在樹上。
沉香的用途廣泛,它的樹脂可製成香料或供葯用,木材可制線香,而樹皮可用來造紙。由於分布區不斷縮小,只剩下零星的分布,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予以保護。
據史書記載,沉香在唐朝已傳入廣東,宋朝普遍種植,因為主要集中在東莞地區,所以又名莞香。關於莞香,當地人流傳著一個麗的故事:莞香的洗曬由姑娘們負責,她們常將最 好的香塊偷藏胸中,以換取脂粉,香中極 品「女兒香」由此得名。
沉香,又名「沉水香」,「水沉香」,古語寫作「沈香」(沈,同沉)。 古來常說的「沉檀龍麝」之「沉」,就是指沉香。沉香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難得,自古以來即被列為眾香之首。與檀香不同,沉香並不是一種木材,而是一類特殊的香樹「結」出的,混合了油脂(樹脂)成分和木質成分的固態凝聚物。而這類香樹的木材本身並無特殊的香味,而且木質較為松軟。據現在的研究,瑞香科沉香屬的幾種樹木,如馬來沉香樹、莞香樹、印度沉香樹等都可以形成沉香。
相關考證
出自《名醫別錄》;
①《南方草木狀》:「蜜香、沉香、雞骨香、黃熟香、棧香、青桂香、馬蹄香、雞舌香,案此八物,同出於一樹也。交趾有蜜香樹,斡似櫃柳,其花白而繁,其葉如橘。欽取香,伐之經年,其根斡枝節,各有別色也。木心與節堅黑,沉水者為沉香;與水面平者為雞骨香;其根為黃熟香;其斡為棧香;細枝緊實未爛者,為青桂香;其根節輕而大者為馬蹄香;其花不香,成實乃香,為雞舌香。珍異之木也。」
②《鐵圍山叢談》:「香木,初一種也,膏脈貫溢,則其結沉實,此為沉水香。然沉水香其類有四:謂之熟結,自然其間凝實者也;謂之脫落,因木朽而自解者也;謂之生結,人以刀斧傷之而後膏脈聚焉,故言生結也;謂之蠱漏,因傷蠹而後膏脈亦聚焉,故言蠱漏也。自然脫落為上,而其氣和,生結、蠱漏,則其氣烈,斯為下矣。沉水香過四者外,則有半結半不結,為弄水沉、弄水香者,蕃語名婆菜者是也。因其半結則實而色黑,半不結則不大實而色褐,好事者故謂之鷓鴣斑是也。婆菜中則復有名水盤頭,水盤頭結實厚者亦近乎沉水香,但香木被伐,其根盤必有膏脈涌溢,以涌溢故亦結,但數為雨 ,其氣頗腥烈,故婆菜中水盤頭為下矣。余雖有香氣,既不大凝實。若是一品,號為箋香。大凡沉水、婆菜、箋香此三名嘗出於一種而每自有高下,其品類名號為多爾,不謂沉水、婆菜、箋香各別有種也。三者其產占城則不若真臘,真臘不若海南黎峒,又皆不若萬安、吉陽兩軍之間黎母山,至是為冠絕天下之香,無能及之矣。」
③《本草衍義》:「沉香,嶺南諸郡悉有之,旁海諸州尤多。今南恩、高、竇等州,惟產生結香。沉之良者,惟在瓊崖等州,俗謂之角沉。黃沉乃枯木中得者,宜入葯用。依木皮而結者,謂之青桂,氣尤清。在土中歲久,不待?剔而成結,謂之龍鱗。亦確創之自卷,咀之柔韌者,謂之黃蠟沉,尤難得也。然《經》中止言療風水毒腫,去惡氣,余更無治療,今醫家用以保和衛氣,為上品葯,須極細為佳。今人故多與烏葯磨服,走散滯氣,獨行則勢弱,與他葯相佐,當緩取效,有益無損。余葯不可方也。」
④《本草新編》:「沉香,味辛,氣微溫,陽也,無毒。入命門。補相火,抑陰助陽,養諸氣,通天徹地,治吐瀉,引龍雷之火下藏腎宮,安嘔逆之氣,上通於心臟,乃心腎交接之妙品。又溫而不熱,可常用以益陽者也。 」
優質沉香木的形成必須經過千年,帶有樹脂的木材必須經過動物和外力的作用而產生傷口,樹木又因為傷口處的油脂的分泌而癒合,就這樣反復反復直到整個樹木被樹脂所包含,在經過長時間自然條件下的沉澱才能夠形成。所以在古代,只有時皇 家和貴 族才能夠使用沉香木,一般的家庭即使想要享用但是也沒有那個經濟能力,因為沉香木的價格非常昂貴。據相關資料顯示,在南海地區的南宋沉船里就發現朝廷已經把這物件作為進口產品,四個手機大小的精品沉香木能夠賣到一萬萬錢。
C. 地圖顯示「京台高鐵」線路圖,是如何實現跨海通航的
事實上“京台高鐵”線路,是又許多因素影響的,如海峽的寬度和深度以及海床的地質,都會影響鐵路和公路的過海方式。台灣海峽南寬北窄,南口寬約400公里,北口寬約200公里,北部最窄處寬130公里。這里的大部分水域水深不足80米,平均水深約60米;海峽西北部較平坦,東南部坡度較大,地勢比瓊州海峽要平緩。除了那些在天上飛的,現有的橫向結構主要包括交叉隧道、跨線橋、渡船和混合排列的橋梁、隧道和相互連接的人工島。
總的來說,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戰略將包括對其內容的更詳細解釋。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在總體戰略中一定會明確提出解決台灣問題的具體時間表和方法,但在政策上肯定會更加明確,分步實施各級、各方面的有關對台工作,這樣做會更加實際。
D. 廈門老字型大小有哪些 廈門中華老字型大小有哪些
廈門市黃則和食品有限公司編號:NO.0001
地址:思明區中山路22-24號
1945年起,黃則和師傅挑擔沿街叫賣甜點花生湯。1951年,在中山路22號開設手工作坊「黃則和花生湯店」。1956年公私合營,由廈門市飲食服務業公司經營。1981年黃則和師傅承包「黃則和花生湯店」,2004年成立「黃則和食品有限公司」,由其子黃榮華先生經營。1994年被原國內貿易部認定為「中華老字型大小」,2006年被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型大小」。
廈門市鼓浪嶼食品廠有限公司編號:NO.0002
地址:思明區前埔中二路838-840號
1940年,14歲的林朱達先生來到廈門義華行餅店正式學藝。公私合營後,由添成等17家糕餅店組成廈門市鼓浪嶼食品廠,林朱達先生任第一任廠長。1999年,鼓浪嶼食品廠並入廈門新為天食品工業有限公司,2003年改制恢復廈門市鼓浪嶼食品廠。
現任廠長曾華山先生為第五代傳承人,常年致力鼓浪嶼牌餡餅正本清源、創新發展。2001年被原國內貿易部認定為「中華老字型大小」,2014年「鼓浪嶼」品牌獲福建省及廈門市著名商標,同年獲「全國糕點百強」稱號。2015年入選思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佳味館(廈門)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編號:NO.0003
地址:思明區蓮岳路172號
1993年林秋紅女士在海滄創辦了悅賓酒樓,1999年更名為佳味館,專注於閩南漁家菜烹調。其中佳味秘制土龍湯被評為「中國名菜」;海滄佳味土筍凍被評為「中華名小吃」;花雕鮑魚雞曾獲中國美食金鼎獎。如今,佳味館已獲得「福建餐飲名店」、「全國餐飲名店」等稱號。2012年被廈門市商務局等單位評定為「廈門老字型大小」。
廈門味友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編號:NO.0004
地址:集美區同集南路90號
1993年,王瑞祥在集美區鳳林村首開「味友飲食店」,堅持「以味會友,真材實料」理念,主營鴨肉面線、香酥軟蝦、匙子炸等閩南農耕特色菜。榮膺「中國餐飲名店」、「中國十佳閩菜名店」、「福建省著名商標」等稱號。2012年被廈門市商務局等單位評定為「廈門老字型大小」。
廈門市南普陀寺實業社編號:NO.0005
地址:思明區思明南路515號
廈門市南普陀寺實業社主營素菜、素餅兩大品牌產品,南普陀素菜已有百年歷史,形成獨具「詩情、景意、禪味、時尚」的素食文化,被稱為「天下第一素宴」,多年來共接待中外國家領導人130多位。南普陀素餅秉承質量第一、選料講究、皮酥餡軟、入口冰爽、甜而不膩等特點,成為具有廈門特色的旅遊禮品、禮佛貢品、休閑食品和親友贈品。1991年原國內貿易部授予企業「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2006年商務部認定企業為「中華老字型大小」。
廈門惠和股份有限公司編號:NO.0006
地址:湖裡區呂嶺路忠侖公園內惠和石文化園
惠安李走生大師師承清代石雕巨匠李周,是南派石雕技藝第十五代傳人,參與並主導人民英雄紀念碑「虎門銷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百萬雄師渡長江」的雕刻工作。1989年李走生大師攜女李亞華來廈門創辦惠和騰飛園林古建工程公司,2008年開辦廈門惠和石文化園。惠和石雕2011年入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2012年被廈門市商務局等單位評定為「廈門老字型大小」。
廈門舒心餐飲有限公司編號:NO.0007
地址:集美區杏林杏東路36號
1994年,陳瑛瑛、王旭明伉儷在杏林創辦舒心酒家,秉承「以人為本、以誠待人、誠信經營、舒心服務」理念,創新菜品,「鐵板燒汁鱈魚」、「雪花海蠣窩」等被評為「福建名菜」。企業也榮膺「中國餐飲名店」、「福建省著名商標」、「廈門十佳餐飲店」稱號。2012年被廈門市商務局等單位評定為「廈門老字型大小」。
廈門市鷺發美食大庄園娛樂有限公司編號:NO.0013
地址:湖裡區海天路外口公寓樓22號
1990年,謝鷺生以「1間房、2張桌」在湖裡創立「小鷺發」,秉持「信譽始立,品質為先」理念,打造餐桌上的鮮活美味。隨後成立「廈門市鷺發美食大庄園娛樂有限公司」,鷺發菜品「蜜汁餐包」、「玉扇豆腐」、「椒鹽海蛇」、「黑椒生蚝」等被評為名牌美食,獲「中國餐飲百強企業」、「中國十佳閩菜名店」、「福建餐飲名店」、「上海著名品牌企業」等數十項省級、國家級榮譽。2012年被廈門市商務局等單位評定為「廈門老字型大小」。
廈門通士達有限公司編號:NO.0018
地址:同安區通福路777號
1958年,廈門燈泡廠在鼓浪嶼成立,乃廈門電光源照明工業的肇始。經過38年實踐、奮斗、建設,已頗具規模;1996年,廈門燈泡廠合並廈門電子研究所、廈門玻璃廠。翌年,廈門燈泡廠、電子研究所、玻璃廠、儀器廠、玻纖廠等5家企業整合組建廈門通士達有限公司,成為廈門輕工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先後榮獲「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中國照明電器行業品牌效益型企業」等稱號。
廈門佳麗海鮮大酒樓有限公司編號:NO.0020
地址:思明區湖濱南路819號寶福大廈3-4樓
「佳麗」起步於1983年鼓浪嶼一小餐廳,堅持溫馨、溫性、貼心服務理念,經三十多年創業,從鼓浪嶼小島走向廈門、福州、杭州和印尼,成為跨國餐飲集團企業。被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飯店協會和烹飪協會認定為特級餐飲企業、國際餐飲名店。2012年被廈門市商務局等單位評定為「廈門老字型大小」。
廈門大方素食館編號:NO.0025
地址:思明區南華路3號
1992年,廈門大方素食館在「廈大一條街」成立。2008年遷至南華路,深受廈大師生和寺僧、居士、民眾歡迎。南普陀寺前住持妙湛大和尚特題「心存慈悲,提倡素食」以贈。
大方素食館以「慈善經營,快樂生活」為本,推廣素食文化,堅持慈善公益,先後獲「全國綠色餐飲企業」、「福建餐飲名店」、「廈門老字型大小」稱號。
廈門舒友海鮮大酒樓有限公司編號:NO.0026
地址:思明區白鷺洲東路1號A座
「舒友」系陳有鵬1987年創建於廈門鷺江道上的咖啡酒廊,經過近三十年傳奇創業,壯大發展成跨越閩、滬、港,集連鎖酒樓、高端自助火鍋、小舒友排檔、茶餐廳、諾亞金樽娛樂會所、一代年華娛樂會所、紅館自助式KTV、名仕水療SPA、舒友酒業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型集團企業,獲多項省級、國家級榮譽,是「中國馳名商標」。2012年被廈門市商務局等單位評定為「廈門老字型大小」。
廈門市吳招治薄餅傳統美食有限公司編號:NO.0027
地址:同安區祥福花園1號樓
1947年,蔡氏家族後裔蔡體,尊祖傳薄餅製作工藝,在同安墟市(農貿集市)設攤售賣,頗受歡迎。1952年,蔡體以外孫女「招治」閨名在同安城關西橋尾創辦「招治薄餅店」。招治掌握蔡氏薄餅的真傳,並研發創新薄餅菜料,深受民眾喜愛,聲名遠播,人稱「招治薄餅」。1995—2000年,「招治薄餅」兩遷其址,擴大經營,以純正品牌服務社會。1991年被原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2011年被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型大小」。
廈門興茂貿易有限公司編號:NO.0029
地址:思明區大同路100號
廈門興茂貿易有限公司成立於1983年,主營廚房炊具和電風扇的批發及零售,以貨真價誠、守信獲得消費者的認可,一度被廈門人傳頌「買鍋找鍋王,鍋王在興茂」,「鍋王」美譽因而廣泛傳播。公司多年擔任「美的」、「雙喜」、「愛妻」、「愛德」、「三源」、「聯溢」、「元田穀」等品牌代理商。2012年被廈門市商務局等單位評定為「廈門老字型大小」。
廈門市思明區灌口周寶珍鹵味店編號:NO.0030
地址:思明區長青路89號之8
1946年,廈門灌口中醫世家公子周馬瑤,研製出周氏鹵味秘方,灌口鹵鴨香傳四方,人稱「鹵鴨周」。1986年,「鹵鴨周」以愛女閨名寶珍創辦「灌口周寶珍鹵味店」,從此周氏鹵味聲傳八閩,各地紛紛慕名前來加盟,目前擁有一百多家分店。2004年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中國名菜」,1999年被原國內貿易部認定為「中華老字型大小」。
廈門三圈電池有限公司編號:NO.0031
地址:集美區集美北大道519號
1925年,廈門第一家電池廠——月星電池廠誕生。1954年公私合營後,月星等5家電池廠合並成立廈門電池廠。1964年創立三圈品牌,並進軍國際市場。2005年「三圈?霸道」鹼性電池應市,標志著自產的鹼性電池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1年高倍率鋰離子電池投產,三圈電池從此開啟了新能源時代。
廈門市陳有香調味品有限公司編號:NO.0037
地址:思明區營平路39號
1929年,12歲的陳高勸下南洋,學得制辣技術,1938年回國後創制出沙茶醬、沙茶辣等多種調味品,在泉州、廈門走街串巷挑擔叫賣,深受歡迎,人稱「沙茶陳」。1950年他創辦「陳有香調味品社」,1956年公私合營並入廈門醬油廠,1961年他承包「陳有香調味品社」。1996年成立「廈門市陳有香調味品有限公司」,交由其子陳騰燦經營。「陳有香調味品」具有濃郁的南洋風味和僑商特色;2006年被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型大小」。
福建國大葯房連鎖有限公司(光華大葯房)編號:NO.0042
地址:思明區中山路57號
廈門光華大葯房前身是中山路上「萬記」葯店,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版的《廈門工商業大觀》、《廈門大觀》中均有記載。1954年更名為「新萬記」。1966年,新萬記借當時迎接印尼華人華僑回國的「光華輪」的轟動效應,順應形勢改名為「光華葯店」。
2002年光華、回春等15家葯店整合成立廈門光華大葯房連鎖有限公司。2010年加入國葯控股有限公司,更名為福建國大葯房連鎖有限公司,中山路旗艦店仍保持「光華大葯房」名號。1999年,原國內貿易部認定回春葯店為「中華老字型大小」,2011年商務部認定廈門光華大葯房為「中華老字型大小」。
廈門市古道茶藝有限公司編號:NO.0043
地址:思明區會展路國際明發新城92-101號商場2層C單元
1996年,沈學寧在廈門創立古道茶館,2001年發展為廈門市古道茶藝有限公司,走向連鎖發展。古道茶館崇尚古風,致力茶藝傳承,倡導「健康綠色新生活」。曾在海峽兩岸茶文化季上榮獲「武夷岩茶茶王」;「閩南鬥茶」大賽中,「古雲紅」紅茶榮獲年度專家推薦獎第一名;「兩岸鬥茶」茶王賽中,榮獲大紅袍金獎、清香型鐵觀音金獎、濃香型鐵觀音銀獎及普洱茶(生茶)、(熟茶)雙銀獎等;2012年被廈門市商務局等單位評定為「廈門老字型大小」。
廈門古龍食品有限公司編號:NO.0044
地址:同安區同集中路1666號古龍工業園
廈門罐頭食品工業肇始於1907年的鼓浪嶼淘化公司,1954年成立福建第一個罐頭廠,1956年更名為福建華僑投資公司廈門罐頭廠,創立水仙花系列品牌,1986年創古龍系列品牌。古龍罐頭榮獲亞太博覽會金獎、中國出口名牌、中國馳名商標、中國罐頭行業十強企業、出入境檢驗檢疫信用管理AA級企業。1999年被原國內貿易部認定為「中華老字型大小」,2012年被廈門市商務局等單位評定為「廈門老字型大小」。
廈門市黃勝記食品有限公司編號:NO.0048
地址:思明區龍頭路95號
1842年,龍溪黃知江到廈門經營肉鬆肉脯,創立「黃金香」品牌。1915年,其子黃景在大同路設立「黃金香勝記」,1938年遷至鼓浪嶼,1956年公私合營並入「廈門市食品公司」。1978年黃景之孫黃滿鴻在鼓浪嶼重開「黃金香肉鬆店」,2000年注冊「黃勝記」商標,2012年成立「廈門市黃勝記食品有限公司」。1999年被原國內貿易部認定為「中華老字型大小」,2012年被廈門市商務局等單位評定為「廈門老字型大小」。
廈門均和房地產土地評估咨詢有限公司編號:NO.0051
地址:思明區檳榔路1號聯誼廣場寫字樓七層
「廈門均和」創建於1997年。2000年作為建設部確認的全國百佳房地產中介機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國家級放心中介聯合宣言。近二十年來,廈門均和在福建評估業中一直位列前茅。2012年被廈門市商務局等單位評定為「廈門老字型大小」。
廈門市林扁工貿有限公司編號:NO.0055
地址:思明區中興路29號
1934年,林扁隨父林租從泉州來廈門謀生,靠祖傳手藝在百家村開設「林扁豆腐坊」,制售豆奶、豆腐、豆花、豆乾等豆製品。1995年林扁女兒林順愛(林美英)創立廈門市林扁工貿有限公司,完成了從小作坊向現代化豆製品廠的轉變,並開設20多家直營連鎖店。1996年生產盒裝豆腐,生產100多種豆製品系列產品。1997年注冊「百家村林扁」商標,享譽閩南。1999年被原國內貿易部認定為「中華老字型大小」。
上海慎昌鍾表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編號:NO.0064
地址:思明區思明西路2號
1928年,上海慎昌鍾表股份有限公司在廈門思明南路設分公司,定名「慎昌鍾錶店」,並分設「及時鍾錶店」和「鼓浪嶼分店」,售賣國產時鍾和進口手錶。1956年並入廈門百貨公司,保留慎昌、慎時鍾錶店為公私合營企業。
1991年,慎昌、慎時與國有鍾表眼鏡批發部合並為「廈門鍾表眼鏡公司」,慎昌店名依然保留不變。1999年,原國內貿易部認定「慎昌」為「中華老字型大小」,並載入《福建省志》。2001年,廈門百貨公司(含廈門鍾表眼鏡公司)改制解散。現為上海慎昌鍾表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
廈門市思明區沙茶林小吃店編號:NO.0065
地址:思明區萬壽路陽台山3號店
1935年,汕頭人林初從印尼回到廈門,帶來了制辣技藝,在中山路、鷺江道一帶挑擔叫賣沙茶麵,人稱「沙茶林」。1990年林初之子林傑生繼承父業,在百家村及萬壽路一帶繼續經營「沙茶林」小吃店。2003年被中國烹飪協會評定為「中華名小吃」,1999年被原國內貿易部認定為「中華老字型大小」。
廈門慎時貿易有限公司編號:NO.0068
地址:思明南路22號
1942年,廈門慎時鍾錶行在中山路成立。1956年並入廈門百貨公司,保留慎時、慎昌鍾錶店為公私合營企業。1991年,慎時、慎昌與國有鍾表眼鏡批發部合並成立「廈門鍾表眼鏡公司」,慎時店名依然保留不變。1999年原國內貿易部認定「慎時」為「中華老字型大小」,並載入《福建省志》。
2001年,廈門百貨公司(含廈門鍾表眼鏡公司)改制解散。現為「廈門慎時貿易有限公司」。
廈門香滿堂食品有限公司編號:NO.0083
地址:同安區美禾九路150號
1952年,李仰儀師傅在廈門霞溪路創辦肉鬆作坊鋪,以味道獨特,色香俱佳深受歡迎。1985年成立「廈門市好好食品廠」,2002年更名為「廈門香滿堂食品有限公司」,秉承「三誠、三效、三最」理念,逐步壯大至擁有國內先進肉鬆生產設備的現代化企業。2008年至2012年被福建省老字型大小協會、中國商聯會烘焙公會認定為「福建百年老鋪」、「中華烘焙老字型大小」等。2012年被廈門市商務局等單位評定為「廈門老字型大小」。
廈門市亞珠大酒樓有限公司編號:NO.0088
地址:思明區斗西路156-158號祥禾廣場五樓
蔡約珠,乳名亞珠,1982年在廈門鷺江道擺攤,經營煎豆乾、炸海蠣、炒蟶子等閩南原鄉風味小吃;5年後以「亞珠」為品牌創辦「亞珠餐室(廳)」;2001年成立「亞珠大酒樓」。她熱情厚道、親誠待客、菜品可口、價格實惠,因而食客盈門,「亞珠」美名遠播海內外。中國烹飪協會、中國飯店協會認定其為「中華餐飲名店」,獲「國際美食質量金獎」。2012年被廈門市商務局等單位評定為「廈門老字型大小」。
廈門正漢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天天全家福)編號:NO.0091
地址:思明區蓮花南路8號
1996年,廈門正漢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在蓮花南路開設第一家餐廳,現磨豆漿、非礬油條深受贊美,清粥小菜、麵食點心、商務套餐,深受食客喜愛。公司堅持健康、誠信、營養理念,如今是擁有14家分店的中式餐飲連鎖企業。2012年被廈門市商務局等單位評定為「廈門老字型大小」。
廈門市周正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編號:NO.0095
地址:集美區杏林紡織路3號
「廈門周正」前身為1996年周秀君女士創辦的秀君小炒店,主要經營獨特秘方烹制的水煮活魚等魚類菜餚,1999年更名為「周正川菜館」,2010年成立「廈門周正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為以「周正水煮活魚」為招牌,專注烹制水煮類的大型川菜連鎖企業。其鎮店名菜「水煮活魚」被評為「中國名菜」。2008年以來獲得「福建省餐飲名店」、「中國川菜名店」等稱號。2012年被廈門市商務局等單位評定為「廈門老字型大小」。
E. 即使如漢武帝、康熙般的千古一帝,他們的後宮也絕不簡單。而在他們作為帝王的光環之下,總是伴隨著後宮的
漢武帝
宮闈生活 後妃子女
皇後 陳皇後,無子,驕悍,與楚服「女而男淫」,行巫蠱之術,大逆無道,被廢黜。皇後衛子夫衛皇後 衛子夫,征和二年,因被奸人誣陷「巫蠱」,被武帝詔收璽綬,因不能自明而自殺。漢宣帝即位後,追封為孝武衛思後,生劉據、衛長公主、石邑公主、諸邑公主。 妃嬪 李夫人,由霍光追封為孝武皇後,李延年的妹妹,生劉髆。 趙婕妤(鉤弋夫人),生漢昭帝劉弗陵。 王夫人 生齊懷王劉閎。 尹夫人 尹婕妤 邢夫人 邢娙娥 李姬 生蓋長公主、劉旦、劉胥。 某氏 生夷安公主。 兒 長子 戾太子劉據 母皇後衛子夫 次子 齊懷王劉閎 母王夫人 元狩六年立,18歲駕薨 三子 燕剌王劉旦 母李姬 四子 廣陵厲王劉胥(與齊懷王劉閎同時立) 五子 昌邑哀王劉髆 母李夫人,天漢四年立(其子劉賀當過27天皇帝) 六子 漢昭帝劉弗陵 母鉤弋夫人趙婕妤,在位十三年,21歲駕崩 女 由於歷史記載不詳,漢武帝之女未有明確排序。 衛長公主 (當利公主)是漢武帝和衛皇後的長女,也是漢武帝最喜歡的女兒。 漢武帝為求長生不老,派人到處尋訪方士。最著名的方士欒大,被封為五利將軍、天道將軍、地道將軍、樂通侯,「賜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輿斥車馬帷帳器物以充其家」,漢武帝還將衛長公主嫁給了他(衛長公主原先嫁給曹壽的兒子曹襄,因為丈夫早死,再嫁欒大),後來武帝發現欒大是個騙子,怒火中燒,派人把欒大活活燒死,以瀉心頭之恨。從此衛長公主再無事跡見於史料。只知道她的兒子曹宗在「巫蠱之禍」中遇害身亡,漢宣帝時她的孫子曹喜恢復了列侯爵位,這個爵位一直延續到東漢。 「巫蠱之禍」的發生,首先從衛長公主的兩個妹妹陽石公主、諸邑公主案拉開序幕。 征和二年(前91),有人舉報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又派人用巫術詛咒漢武帝,並且在漢武帝經常經過的甘泉宮馳道埋偶人,祝詛之言十分惡毒。於是公孫賀父子死於獄中,整個家族都被處死。數月之後,陽石公主和諸邑公主都因為巫蠱牽連而被處死。 蓋長公主 (鄂邑長公主) 石邑公主 司馬貞《索引》認為石邑公主是衛子夫三個女兒之一,另外兩位是衛長公主和諸邑公主。 陽石公主 (德邑公主) 唯一的記載是「巫蠱之禍」,《史記》和《漢書》只說其是帝女,並未交代其母親身份。因為和諸邑公主同時因巫蠱罪被處死,所以現在一些註解把她當成了衛子夫的女兒。 諸邑公主 夷安公主 嫁漢武帝姊妹隆慮公主子昭平君。
康熙
孝誠仁皇後赫舍里氏 (1654——1674)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咯布拉之女,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康熙四年冊封為皇後,時年13歲。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承祜);康熙十三年生皇六子(即後廢皇太子)後因難產去世,享年22歲。謚號為: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後。 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 (?——1678),滿洲鑲黃旗人,輔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皇後,僅半年,於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謚號為: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後。 孝懿仁皇後佟佳氏, 滿洲鑲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親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為貴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晉升為皇貴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冊為皇後,次日即去世。謚號為: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聖仁皇後。 孝恭仁皇後烏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 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威武之女,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封為德嬪。次年生皇六子;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康熙去世後,德妃被尊為皇太後,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64歲。謚號為: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後。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1699),滿洲鑲黃旗人,參領海寬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胤)祥,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襯葬康熙帝之景陵。生二女,下嫁倉津,多爾濟。 定妃(1661——1757),萬琉哈氏,滿洲正黃旗人,郎中拖爾弼之女。康熙在時為嬪,雍正時尊為皇考定妃,後來隨兒子履親王允(胤)裪住,輪到自己的生日的時候,還會被迎進宮去祝賀,但再未進尊封,薨時九十七歲。她也是康熙諸妃中最長壽的。 通嬪,納喇氏(?——1744),監生常保素之女。侍奉聖祖康熙時為貴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歲以上。二子皆殤(是康熙實際上第9和第12個兒子),一女。 敦怡皇貴妃(1683——1768),三品協領祜滿之女。瓜爾佳氏。侍奉康熙時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為皇考貴妃,高宗乾隆尊為皇祖溫惠皇貴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殤。 愨惠皇貴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皇後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冊為貴妃,雍正時尊為皇考皇貴妃,乾隆時尊為皇祖壽祺皇貴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歲。死後,謚為愨惠皇貴妃。 順懿密太妃,王氏。初為密嬪,後尊封為密妃。三子,允(胤)禑、允(胤)祿、允(胤)衸,允(胤)衸八歲夭折。 純裕勤太妃,陳氏。初為勤嬪,被雍正尊封為勤妃。一子,允(胤)禮。 襄嬪(?——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歲以上。一子,允(胤)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謹嬪,色赫圖氏(1698——1739),員外郎多爾濟之女。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1歲。一子,允(胤)祜。少年康熙靜嬪,石氏(?——1758)。一子,允(胤)祁。 熙嬪,陳氏(?——1737)陳玉卿之女,乾隆二年正月處二日薨(劉心武認為她是《紅樓夢》中去世的老太妃的原型),享年在40歲以上。一子,允(胤)禧。 穆嬪,陳氏(?——1727前),陳歧山之女,享年在30歲以上。一子,允(胤)禰。 溫僖貴妃,鈕祜祿氏(?——1694), 滿洲鑲黃旗人,孝昭皇後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冊為貴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胤)礻我,一女,夭折。 惠妃,納喇氏(?——1732),郎中索爾和之女,初為庶妃。康熙十六年冊為惠嬪;二十年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歲以上。二子,承慶、允(胤)褆。 宜妃,郭絡羅氏(?——1733),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冊為宜嬪;二十年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歲以上。三子,允(胤)祺、允(胤)禟、允(胤)禌。 榮妃,馬佳氏(?——1727),員外郎蓋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冊為榮嬪;二十年為榮妃。雍正五年閏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歲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胤)祉成人,一女下嫁烏爾袞。 貴人郭絡羅氏,宜妃的妹妹,滿洲鑲黃旗人,生皇六女、皇十九子允(胤)(礻禹)。卒年不詳。 慧妃,博爾錦吉特氏(?——1670),科爾沁三等公吉阿郁錫之女,幼年被選進宮,尚未冊封,於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為慧妃。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誠仁皇後的妹妹,滿洲正黃旗人,領侍衛內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時待年宮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胤)璣(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當月追封為平妃。 良妃,衛氏(?——1711),滿洲正黃旗包衣人,內管領阿布鼐之女。一廢太子之時,皇八子曾被眾大臣保舉為皇太子,深受父皇厭惡。康熙曾說:「(皇八子)系辛者庫賤婦所生。」(《清聖祖實錄》第261卷)辛者庫的意思是「管領下食口糧人」,也就是內務府管轄下的奴僕。清朝八旗官員獲罪後,本人以及家屬被編入辛者庫,成為戴罪奴僕,以示懲戒。衛氏本人的祖先當有類似經歷,才成為辛者庫罪籍。她大約是整個清朝妃嬪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條件,她只能充當宮女,從事一些粗活、重活。與皇帝接觸的機會也自然大大少於其他宮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說明她的自身條件十分優越,是一位美麗出眾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宮闈秘史》里說:「美艷冠一宮,寵幸無比,」而且「體有異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氣」。這些傳說並不可信,但是起碼反映出衛氏的確是位美麗出眾的女子,不僅在宮中聞名,在民間也有所耳聞。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爾佳氏(敦怡皇貴妃)一同冊封為嬪。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當在40歲以上。 宣妃,博爾錦吉特氏(?——1736),科爾沁達爾汗親王和塔之女,順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成妃,戴佳氏(?——1740),滿洲鑲黃旗人,司庫卓奇之女,處進宮為嬪。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當在70歲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皇七子允(胤)佑(示字旁),生有殘疾(腳跛),康熙三十七年封為貝勒,少年康熙四十八年晉升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晉升為親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歲,謚曰「度」。 順懿密妃,王氏(?——1744),知縣王國正之女,母黃氏(1640——1709),為蘇州籍人氏,可能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時帶回宮中的女子。康熙二十餘年進宮,時年大約十六七歲,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四十年生皇十八子(八歲夭折)。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密嬪,雍正二年六月尊為皇考太嬪,乾隆元年十一月尊為皇祖順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享年70多歲。次年同日奉安。 純裕勤妃,陳氏(?——1754),滿洲鑲黃旗人,二等侍衛陳希閔之女。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毅親王允(胤)禮,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封為勤嬪。雍正四年二月尊為皇考勤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為皇祖純裕勤太妃。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享年當在60歲以上。乾隆下旨寇摘纓緯,祭酒行禮;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僖嬪,赫舍里氏 (?——1702),來貝(一個字,上面是來,下面是貝)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僖嬪,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當在40以上。 端嬪,董氏,員外郎董達齊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端嬪。卒年不詳,享年在60歲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靜嬪,石氏(?——1758),石懷玉之女。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為皇祖靜嬪,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當在60歲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安嬪,李氏,漢軍正藍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敬嬪,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大約在雍正年間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貴人,兆佳氏(即布貴人,?——1717),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當在60歲以上。 貴人,袁氏,康熙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生皇六女和碩恪靖公主,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生允(胤)禹(示字旁),卒年不詳。 貴人,那拉氏。康熙狩獵圖貴人,陳氏,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生皇三十五子允(胤)援(示字旁),卒年不詳。 貴人,易氏(?——1728),雍正六年四月卒,享年約70多歲。 庶妃,鈕祜祿氏,滿族。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生皇二十女。卒年不詳。 庶妃,張氏,漢族。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皇長女,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生皇四女。卒年不詳。 庶妃,王氏,漢族。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卒年不詳。 庶妃,劉氏,漢族。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生皇十七女,卒年不詳。
子女
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即位後為避諱,諸皇子名中「胤」字輩的,改為「允」字(單單十三子胤祥死後雍正將「胤」字還給了他這個終生對他忠心耿耿的弟弟)。 兒子(按出生順序) 愛新覺羅·承瑞 愛新覺羅·承祜 愛新覺羅·承慶 愛新覺羅·賽音察渾 愛新覺羅·長華 愛新覺羅·長生 愛新覺羅·萬黼 愛新覺羅·允禶 愛新覺羅·胤礻禹 愛新覺羅·胤禨 愛新覺羅·胤禐 以上各子幼殤,未序齒 皇長子愛新覺羅·胤禔,固山貝子,原名愛新覺羅保清 皇次子愛新覺羅·胤礽,(廢)皇太子,後封理密親王(是在雍正時期封的,跟康熙皇帝沒關),原名愛新覺羅保成 皇三子愛新覺羅·胤祉,誠隱親王 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愛新覺羅·胤祺,恆溫親王 皇六子愛新覺羅·胤祚,幼殤 皇七子愛新覺羅·胤佑,淳度親王 皇八子愛新覺羅·胤禩,原封廉親王,後廢 皇九子愛新覺羅·胤禟,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歿 皇十子愛新覺羅·胤礻我,輔國公 皇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禌,幼殤康熙出巡圖皇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祹,履懿親王 皇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怡賢親王 皇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愛新覺羅·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愛新覺羅·胤祿,出繼承澤親王碩塞之後 皇十七子愛新覺羅·胤禮,果毅親王 皇十八子愛新覺羅·胤祄,幼殤 皇十九子愛新覺羅·胤禝,幼殤 皇二十子愛新覺羅·胤禕,簡靖貝勒 皇二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祜,恭勤貝勒 皇二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祈,誠貝勒 皇二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秘,誠恪親王 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即位後為避諱,諸皇子名中「胤」字輩的,改為「允」字(單單十三子胤祥死後雍正將「胤」字還給了他這個終生對他忠心耿耿的弟弟)。 女兒 皇長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張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母庶妃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殤,時年五歲。母庶妃張氏。 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母貴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母貴人郭絡羅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殤。母德妃烏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閏六月殤。母皇貴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女,固倫純愨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殤。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時年十二歲。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母貴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殤,時年十三歲。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劉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殤。母和嬪瓜爾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襄嬪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殤。母庶妃鈕祜祿氏。 養女,固倫純禧公主,聖祖弟恭親王常寧長女,母庶福晉晉氏。
F. 延陵衍派的蕃衍
黃龍吳氏:大約於宋嘉定(公元十二世紀)紛紛遷入南安,黃龍一族遷入南安開發的村落有:
碼頭詩口村、詩坂村、龍溪村、營園村;洪瀨有湖美小路村、進坑村;溪美有頂溪美、溪美
街、蓮池村(赤口);柳城有浦頭村、鷺江大埕村、下都、杏蓮、三堡、八尺嶺東山村;彭美
下房村;金陶有鼎美村、吳板村、內寮村、蓋溪跳坑村、金墩吳厝村、鎮山墩頭村;羅東有
潭邊村;水頭有湖內村、田中村、托坂村;石井有後店村;豐州有素雅東門、南門、港吳;
霞美有邱店、許厝後村、下福村、埔頭村、麻山村、金雞村、雲台村(小部分);康美有東坂
吳厝村;詩山吾豐古宅村。美林有溪州、省新的林頭、庫內、梅勝、埔頂;歷經八百左右年
來,如今黃龍族的南安後裔,廣播閩、浙、贛、粵、港、澳、台,並僑居海外,星、馬、泰、菲、印尼、歐美等地,瓜瓞綿長,人才輩出,簪纓顯宦,名賢博士,商賈富豪,遍及海內外。黃龍吳氏開基祖禮孫,其先祖吳琚以下幾代是:吳琚
吳安仁 吳仕驤 吳爽 吳禮孫,自禮孫起至今已傳二十九世,衍居於海內內數十萬人。一世禮孫,配陳氏,生三子
:長景政,居黃龍祖地傳世;次景善,分居南安詩口;三景興,分居晉江、石獅、蚶江及錦里。二世景政,配蔡氏妙清,生六子:長君用、次君濟、三君弼、四君輔、五君錫、六君賜
。二世景善支派:後裔又遷播於南安金淘、安溪、泉州城內、福清、龍溪地區、尤溪縣、福州市、延平、建寧、邵丁、同安、廈門、晉江以及江西上饒、浙江溫州、平陽和台港等地,後裔數萬人。三世君用支派:配陳氏,生三子:長觀生、次觀應、三觀慶。後代有分居予永春梧板和南安陶內、吳坂、內寮、詩口、埔尾等地。
三世君濟支派:字和卿、號龍溪。配楊氏、胡氏、劉氏、杜氏、蔡氏。生七子,長希憲(楊
氏生),配林氏,生三子:長宗之、次益之、三習之;次希文(杜氏生),配周氏,生一子,
羽遂,分居晉江、石獅、蚶江;三希禮(杜氏生)官諱顯寶,號大石,配庄氏,生五子:長仕
良、次仕宗、三仕銘、四仕端、五福生(早逝);四子希勉(杜氏生),配林氏,生一子:從道
;五子希舜(杜氏生)諱顯德,配虞氏(早逝無嗣);六子希禹(杜氏生)諱顯勝,號翌齋,配甘氏,生二子:長孟溢、次孟奇;七子希敬(蔡氏生)諱仲孫,生三子:長觀榮、次觀志、三觀東。水頭湖內吳氏:始祖一處士(君濟之裔孫),分支晉江東廷後播居,水頭湖內的泰安。一處士
到水頭開拓求進,不久便與宋氏交厚。宋氏慧眼識中一處士之才能與為人,遂以愛女妻之,
生二子,長精直、次精一。精直與精一於明憲宗成化九年開族湖內,精一即大二房,後插遷漳州開族。精直傳恪齊,繼傳濱竹。濱竹再傳四子:長竹居、次竹所、三竹軒、四竹斐(後
裔大都分支漳州葛頭或雲角尾綱頭)。故稱後湖內村吳氏四房之分源於此。一處士衍傳水頭
吳氏,迄今已有五百餘載,傳宗二十一代,現海內外人口五千多人。裔孫播據南安溪美街、頂溪美、洪瀨進坑村。
三世君弼支派:字和甫,號清江。配陳氏,生二子,希聖諱元寶,配劉氏,生二子:長紹祖
、次繩祖。紹祖播居南安市海都石井後店。再播遷於廣東潮屬的海豐、陸豐、曲溪等地。繩祖播居惠安洛陽街及武夷山等地。君弼次子希源諱福寶號攬秀,配陳氏,生四子:長敬祖、
次德祖、三榮祖、四慶祖。石井後店吳氏:始遷祖吳啟勛諱紹祖,於元朝末年(1361年)遷居後店村。至明末清初,
鄭成功反清復明與清廷對抗。斯時人口二千餘人,清廷以治海民與鄭成功交接、強迫遷移。
限三十里外,驅而逐之。初、二次村民尚在近處觀望,至第三次大肆殺戮,焚其居室,村民
驚而四散逃走。全族逃往廣東屬揭陽、海豐、陸豐等地。後來鄭成功退守台灣,至康熙末年
(1735年),兩廣總督奏請,沿海居民當使復族,康熙准奏。於是人民紛紛回鄉,重
整家園。後店村回歸者僅十餘戶,其餘均留在廣東各地,各自謀生。回歸吳姓人艱苦奮斗, 辛勤創業,傳至現在二十四代,
總人口三千餘人,其中分居台灣三百餘人,分居廈門三百
餘人,在村人口(包括外出國內工作人員)二千餘人,僑居海外一千餘人。裔孫播:新步、下尾宅、產頭、星田、西庄、仙景、石崎、延陵的索路、南安洪瀨鎮。
三世君錫支派:字和傑,號敏齋,仕元武榮州主薄;授將士郎,配何氏又名妙蓮,生三子:
長希善,號儼齋,配葉氏,生二子:賢、德;次希允,號毅齋,配揚氏,生一子:玄瑞(今嚴埔西房大廳);三希弼,號忠齋。配蔡氏,生三子:瑩、輝、昭(今嚴埔東房)。裔孫播居:金浦(嚴浦)、金雞、麻山、石崎、仙景、五羊、小錦田、仙塘五房、浦頭、下福
、田中等。
賢名大治,號惟忠,播居南安古宅。輝由乒乓石溝花樹下據居晉江下浯(花樹房),傳下灶、
羅堂、高坑、安海聖店街、南安官橋田盇、豐州下福。六世允齋居南安鋪頭、赤口、當甲、
豐州東門。七世吳欽宜播居南安洪瀨、小路。八世願庵之子播居南安坑尾再移居芸後(即今浦頭)。希灝之長子移居庫內。九世臨田播居南安林頭。西渠裔孫一柱移居晉江茂陳宅,由
陳宅部份移居南安邱店許厝後,一柱移居仙景、石碑後。十世退庵播居晉江下茂。秀山播居
南安羅東潭邊,其長子茂山由潭邊遷居江西上饒橋恩山村;十二世岩山之子播居南安岸帽;
鵬之子印官(龍畝)播居南安露水頭大埕;十三世朝官由金浦播居麻山;人口1800人,十
八世自浮由南安庫內分居溪美吳厝巷;十九世周廣播居金雞,人口200餘人。蒼山吳氏:明洪武年間,宋狀元宰相吳潛的十一世孫吳薪派裔啟衷公,字鈞父。為避
辱宰官禍由漳州南靖展轉遷徙,開基武榮二十七都古蒼鄉,生三子:長高齋,次厚齋,三
實齋。公元十四世紀初,高齋遷居興化仙游,厚齋遷居同安吾峰,唯實齋公,仍留居桑梓,
弘揚祖業。實齋生二子:長聖福,次聖祿。聖福生一子,裔居古蒼、墩坂。聖祿生四子:長
秉與居溪後埔。次秉成居古蒼。三秉貢,大約於公元十四世紀八十年代,分居?尾。四秉泰
分居後畲。至五世,大約於公元十五世紀,秉成之長子欽明,次子欽玉分居安溪墩坂。三子
欽和仍守居古蒼。歷經六百多年風風雨雨,艱苦創業,蒼山吳氏一族,以堅強的毅力,慧悟
之本性,著望族於溫陵,拓鄉域於蒼山,一脈綿長,發屏崛起,如今僅於本土人口12000
多人,地跨南安、安溪兩縣,分布於?美、古蒼、墩坂三鄉,此外還有大批宗族成員,拓展
港、澳、台和東南亞諸國,足跡遍及五大洲。瀨水頭吳氏:吳伯謙於北宋年間由泉州清源山朋山嶺後分居南安瀨水頭,(一說從晉江象畔
遷入)瀨水頭吳氏子孫後衍居安溪長坑、祥華、龍涓、西坪、魁斗、劍斗、尚卿和德化、感
德、石門、潘田、福德等地。靈水吳氏:靈水支派始祖吳懶翁,是江南吳氏大宗吳宣的後裔,自宣以下,世系是:吳綸 - 吳宥 吳坤二 吳吉甫 吳五四郎 吳千六郎
吳九六郎 吳懶翁。吳 懶翁字志仲,生於1325年,卒於1387年。明洪武十三年(1380),攜其幼孫吳溫明(1375 1
443),從泉州東門移居靈水安居落業,至今600多年。江崎吳氏屬靈水清溪支派,始祖肇基公於明末由晉江東石鎮坑園徙居江崎,繁衍至今已二十
五世,現本鄉人口2500多人,並衍至水頭、康店、後邦、上郎、上圳、田中、撫坂、蘇
厝、雲霄城關及世界各地,在台灣台南港仔尾、彭湖鎖廣港等地都有江崎的分支。山前頂鄉吳氏屬靈水清溪支派,開基祖清溪一世祖然公之子燕翼,現人口600多人。
蕉山吳氏:礌蒼蕉坑吳氏的開基祖朴軒公,平賊有功,欽賜游擊,明正統年間由龍岩徙居蕉坑,本地人丁2000多人,還有子孫分衍溫州、福清、安溪等地和東南亞諸國約20000多人。
?鳳巢吳氏:屬入閩龍溪支派默公裔下,始祖述善公生二子,長致政,居東石埭邊。次致茂,
裔居豐州西岱浯宅。致政生四子,長勤齋,仍守居埭邊,次毅齋,三慎齋,四寧齋居柯坑,
次子毅齋於大清雍正年間,開基鳳巢村,生二子至今傳十八世,人口400多人。次子仍回埭邊。
G. 覺得惠安人怎麼樣。
本人是惠安人哦,說真格的,我不自誇,也是很客觀的評價我們惠安的女孩子。
我首先是有點點貪吃的,但只有本人稍微如此。
我了解的是比較廣泛而且全面的
基本上城裡的不清楚,其他地方的我覺得特別朴實,雖不及上一輩的女人那麼吃苦耐勞,但也是有一定的優良傳統的,畢竟所謂嚴師出高徒啊。
朴實,比較勤。
當然也有另類啦,那就是運氣差了點了,應該睜大眼睛了。
很多人想娶惠安的女孩子呢,群眾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