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王安石退居金陵.................... 道理
王安石,生於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於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宋臨川人(現為 撫州 東鄉縣 上池自然村人),漢族。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詩「學杜得其瘦硬」,長於說理與修辭,善用典,風格遒勁有力,警辟精絕,亦有情韻深婉之作。著有《臨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歷二年(1042年)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鍾山,謚號「文」。其政治變法對宋初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
B.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是誰寫的
這首詩是南北朝謝朓的《入朝曲》。
原詩: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
飛甍夾馳道,垂楊蔭御溝。
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輈。
獻納雲台表,功名良可收。
譯文:
江南美麗富饒,女子靈秀,金陵曾經被很多帝王作為主要都城。城牆環繞著蜿蜒曲折的護城河,綠波盪漾,風光旖旎,層層高樓,鱗次櫛比。氣勢軒昂的屋脊夾著皇帝專用的道路,楊柳的柳蔭遮掩住流經宮苑的河道。舒緩的笳聲,輕而密的鼓聲送著我坐的華麗車輛。我立身朝堂,進獻的忠言被採納,功名利祿都可以得到。
詩歌賞析
公元490年謝脁27歲,青年詩人對功名事業和前途充滿了信心。這年八月,隨王蕭子隆為荊州刺史,謝脁遷鎮西功曹並轉文學。赴荊州途中,他奉隨王教寫下了《鼓吹曲》十首。這首《入朝曲》便是其中的一篇。
這首詩刻畫了帝都金陵(今南京)的富麗繁華和心繫功名的進取精神,既是一曲頌歌,也是一幅壯麗的圖畫。不管是何種情感意趣,都可以借山川景物來表現,而且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造境宏偉高敞,措筆秀麗工整,語言清鮮流麗,反映出了青年謝朓積極進取的精神品格和非同尋常的藝術功力。
C.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洲是誰的詩
《入朝曲》是南朝齊代的詩人謝朓所做的一首五言詩。本詩寫金陵帝都的富麗繁華和心繫功名的進取精神,既是一曲頌歌,也是一幅壯麗的圖畫。不管是何種情感意趣,都可以借山川景物來表現,而且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造境宏偉高敞,措筆秀麗工整,語言清鮮流麗,反映出了青年謝朓積極進取的精神品格和非同尋常的藝術功力。
謝朓(464—499年)南朝齊代文學家。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他與同族前輩謝靈運均擅長山水詩,並稱「大小謝」。謝朓先在京城任職,經常出入竟陵王蕭子良的藩邸,為「竟陵八友」之一,享有很高的文學聲譽。後在荊州任隨王蕭子隆幕僚,深受賞愛。公元493年(永明十一年),謝朓因遭受讒言被召回京師後,逐漸陷入困境。雖然,他的官職不斷提高,從宣城太守做到尚書吏部郎,但由於他的家族和個人的聲譽,從蕭鸞(明帝)篡政,到始安王蕭遙光謀廢東昏侯自立,都曾拉攏他以為羽翼,使他深感危險。終於,還是因為他有意泄漏了蕭遙光的陰謀,被誣陷下獄而死,年僅三十六歲。有《謝宣城集》。
入 朝 曲
江南佳麗地,金陵(1)帝王州。
逶迤(2)帶綠水,迢遞(3)起朱樓。
飛甍(4)夾馳道,垂楊蔭御溝(5)。
凝笳(6)翼高蓋,疊鼓(7)送華輈。
獻納雲台表(8),功名良可收。[1]
2
詞句注釋
(1)金陵:東吳、東晉、劉宋都曾建都金陵,故稱之為「帝王州「。金陵,又稱建康、建業,今南京市。
(2)逶迤:形容水流彎曲。帶:環繞。
(3)迢遞:高峻巍峨貌。朱樓:紅樓。
(4)飛甍(蒙):凌空欲飛的屋脊。甍,屋脊。馳道:專供皇帝行走的御道。
(5)御溝:流經宮苑的河道。崔豹《古今注》:「長安御溝謂之楊溝,謂植高楊於其上也。」
(6)凝笳:舒緩的笳聲。翼:送。高蓋:高高的車蓋。此指高車。
(7)疊鼓:輕而密的鼓聲。華輈(zhōu周):華麗的車輛。
(8)「獻納」句:謂立身朝堂,進獻的忠言被採納。獻納,建言以供採納。雲台,漢宮高台名。漢光武帝曾以南宮雲台作為召集群臣議事之所,後遂用以借指朝廷。表,臣下向皇帝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1]
白話譯文
江南有一塊富饒美麗的地方,它曾經被很多帝王作為主要都城。
彎彎的河道中有帶著青苔的綠水流過,高峻的山峰中有紅樓隱現。
氣勢軒昂的屋脊夾著皇帝專用的道路,楊柳的柳蔭蓋住流經宮苑的河道。
舒緩的笳聲,輕而密的鼓聲送著我坐的華麗車輛。
我立身朝堂,進獻的忠言被採納,功名利祿都可以得到。[1]
3創作背景
謝脁從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參軍,中轉王儉衛軍東閤祭酒,到公元490年(永明八年)遷隨王鎮西功曹以前,這段時間一直逗留京師,雍容藩邸。他同一群文朋詩友,經常詩酒往還,吟花誦月,生活相當安逸,仕途也比較順利。公元490年謝脁27歲,青年詩人對功名事業和前途充滿了信心。這年八月,隨王蕭子隆為荊州刺史,謝脁遷鎮西功曹並轉文學。赴荊州途中,他奉隨王教寫下了《鼓吹曲》十首。這首《入朝曲》便是其中的一篇。
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