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打卡讓長沙人引以為傲的徐記海鮮店:鼎鼎大名,人均卻只要兩三百
長沙旅行,「逛吃」了一個星期,有一個特別的發現:網路上評分高的長沙美食店,都是被長沙人孜孜不倦地「吃」出來的口碑,也都是真口碑。
比如我在銀華附近,打開美食網站就查到了這么一個店:「芙蓉區海鮮排行榜第一名」,徐記海鮮。
這是一家可以讓長沙人引以為傲的美食店,家裡來了客,帶到這里吃一頓,那是很有面子的。就連長沙地鐵2號線,到了芙蓉廣場這一站,廣播里都會報:有到「徐記海鮮銀華店的乘客,請在本站下車」,可見其在長沙本地的鼎鼎大名。於是我和小夥伴們迅速決定:去拔草。
1→【到長沙這個內陸城市吃海鮮?咋想的?】
看到我在長沙吃海鮮,有一個小夥伴說:來一趟長沙,居然吃海鮮?你不是白來了么。
可是我不這么認為哦。
《史記》說:長沙「地勢饒食」。也就是說,湖南這個地方,從來就不缺吃食。
且從長沙馬王堆的隨葬品可以推測出,2000多年的西漢時期,湘楚地界就已有近百種美味的烹制方法。可以說,長沙人對味道的追求是與生俱來的,在長沙無論吃什麼美食,都不是「白吃」的。
無論是聞名遐邇的臭豆腐,還是「冷門小眾」的海鮮野味,都是值得一品的長沙味道。
長沙,也絕不是只有臭豆腐和米粉,到長沙旅行,各類美味都要試一試。
2【長沙人是喜歡吃海鮮的】
在大廳里選餐的時候,我看到一個長沙口音的女孩子帶著父母來吃徐記海鮮,女孩子很年輕,看狀態應該是個90後,他們點了一些小海鮮和薑汁生蚝,粗算人均180元左右的樣子。
長沙人好美食,對一家店鋪的「體驗感」和性價比尤其看重,比如我的長沙本地朋友提到徐記海鮮,大家對它的評價頭三句必然包括「服務態度全長沙最好」、「高檔」、「舒適」。
徐記海鮮的各項服務的確是到位的。樓下停車直接可以找服務員領取停車券、大門口的迎賓熱情洋溢、席間有服務員嫻熟地擺盤遞巾換餐碟,這種周到的感覺是體驗美食味道之餘跡尺的「額外享受」。
3【味道】
我們因為人多,就斗膽點了幾個「硬菜」。
這其中有一道我在旅行路上吃過的最貴的菜:帝王蟹,指明這一盤3000塊錢。
這蟹的擺盤大氣華貴,服務員將湯鍋推入廳口,就在桌邊將蟹子一條一條地滾熟了,每人分得幾塊。
不過……雖然這個蟹這么貴,但我也只吃了個「新鮮」,蘸著淺淺的醬料,只覺得軟嫩,的確不太知道該怎麼體會那個「貴味兒」(捂臉)。
反而是旁邊那個「便宜」的生蚝,姿逗高用蒸籠端上來的時候,冒著絲絲的熱氣,漂亮的服務員用講究的湯匙將櫻桃薑汁優雅地填進每一隻蚝里去,唇齒留香,很是可口。
在飯局的後半段,服務員又用那帝王蟹的湯汁泡了米飯,便得一碗「海鮮粥」,人手一份,小小驚艷了一把。我忽然發現,這個店裡的每一道菜,但凡有湯汁的,都很適合泡飯,不油不膩,不咸不重,鮮香,很下飯。
你看,這就是長沙美食,知名的大店總是在「小處」見長處。比如這徐記海鮮,昂貴的帝王蟹沒有驚艷到我,但是不起眼的米飯居然好吃得放不下碗,這真的很有意思。
令人驚艷的還有核桃包,輕輕一咬,內陷的醬汁就傾入舌間,外皮的紅糖味也很溫和,手藝不輸我在香港早茶店裡吃過的點心。
服務員小姐姐說,這道甜點原本不算是店裡的主推,但是沒想到客人們都喜歡,一來二去竟成了每桌必點的「網紅甜點」。能夠在長沙這么一個中國中部的城市吃到這么「正宗」的廣式味道,不得不感嘆一二。
4【後記】
徐記海鮮已經有20年的歷史,在長沙本地有著極好的口碑,在全國也已經有著20多家直營的分店,聽說,今年要在深圳開分店了。一個內陸城市的海鮮店,如今要向沿海城市伸展,不得不說,徐記是湖南人的驕傲。
如今在長沙提起「徐記海鮮」的名號,很多人會給它定義為「有錢人的奢侈消費之地」,但我們一桌十幾個人,最後一算人均300左右,這樣看來,它其實並沒有外界傳說的那麼「誇張」。
我是大紅姐姐,有聲電台旅遊頻道主播,職業旅行玩家,專注小眾玩法,分享冷門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種態度,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