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在有哪些小本生意好做
1、家政服務:
這個生意項目幾乎不需要投入什麼本錢,只需要一點簡單的培訓就完全可以做起來,有的甚至不需要培訓。譬如家庭保潔,家用電器清洗維護,水管下水道疏通堵漏等等這些,都是一些簡單的事情。
2、小吃攤點:
像目前的一些粉皮涼皮,雞蛋灌餅,麻辣涮,燒烤攤等等這些,都是一些可以賺錢的好途徑。生意做遍,不如賣飯,社會經濟不論發展到什麼時期,衣食住行永遠是剛需,也是離錢最近的小生意。
3、經紀服務:
像目前的勞務中介,房產中介,農副產品經紀等等這些方面。做這類小生意只需要自己頭腦靈活,能說會道,有一些人脈關系更好,沒有什麼高深的知識體系和技術要求,普通人都能玩轉。
4、生鮮蔬菜配送:
疫情期間大家已經適應了這種便捷的配送方式。疫情過後,對於上班一簇,也是沒有時間買菜,這種配送方式極大地方便了他們,前景應該非常好。以後農貿市場、菜市場慢慢會退出人們的視線,菜會從菜地直達千家萬戶。
5、廢品回收:
現在社會上回收廢品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有的人覺得面子過不去,其實這行是越來越吃香,利潤也是越來越可觀。更重要的是不需要投資多少,標準的小本生意投資。
2. 火鍋食材的市場前景是剛需還是皇帝新衣
前言:火鍋材料銷售市場看起來入局門檻低,最後考驗的是品牌方的供應鏈優勢。供應鏈對資本的要求極大,這就要求品牌方要有深厚的運營基本功,對上中下游有長足的把控。在目前品牌方跑馬圈地的趨勢下,隨意用幾個冷凍品類就當韭菜割的狀況,確是司空見慣。在這種狀況下,創業者更應搞好品牌方整體實力研究,不要被熱鬧虛晃了眼睛。·火鍋材料銷售市場難掩受歡迎·
2020年,火鍋材料銷售市場跑道受歡迎。
天眼查數據信息表明,中國早已有5300多家包括「火鍋材料」、「火鍋超市」的火鍋食材相互公司。而在其中六成的公司創立於一年內,增長3400家,同期相比2019年提升了216%。
除開傳統式的火鍋食材店外,各種生鮮平台也紛至沓來。每日優鮮、叮咚買菜設定了「在家火鍋」和「火鍋到家」;盒馬鮮生申請注冊了「盒馬鮮生火鍋」,在2019年逐漸發布火鍋店類目,主推三十分鍾「外賣送餐進家」服務項目。
而傳統式的火鍋店公司和綜合性零售也都是在加倉打火鍋材料的主意。九品鍋、川鼎匯、懶熊火鍋也陸續涉足該跑道,三全、國美電器、蒙牛乳業等公司也在2020年跨界營銷合理布局火鍋材料市場,也有早已在火鍋料層面虜獲大量顧客的海底撈火鍋和小龍坎等知名品牌。
在其中,鍋圈食匯和懶熊火鍋店在開實體店經營規模上展現了迅速的優點,各自以5000家1000家位居前三甲。在其中,懶熊火鍋還於去年五月獲得位元組跳動的數千萬投資,變成其第四控股股東。
做為火鍋材料商場領域老二,懶熊火鍋店的發展趨勢不可小覷。
2月24日,天眼查表明,懶熊火鍋店已經在近日進行近億人民幣A輪股權融資,由星陀資產領投,老股東虢盛資本位元組跳動跟投,這輪資產將關鍵用以數字化系統研發和銷售市場擴大。
值得一提的是,僅在2020年,懶熊火鍋就曾依次得到飯一萌的股權質押融資、位元組跳動的天使投資及其虢盛資本的pre-A輪股權融資。目前為止,懶熊火鍋店總計股權融資額度已超億人民幣。
▲懶熊火鍋店線下推廣店面
另外,小黑熊火鍋店早已公布了將來發售的方案:在天眼查的VIP驗證材料里,懶熊供應鏈管理將「謀取在2025年發售」。
來看,熱門的銷售市場給了懶熊火鍋店膽量。2020,小黑熊火鍋店年GMV(交易量總金額)已超出兩億元,在進行百家門擴大後,新一年的關鍵活力會放到店面經營上,完成網上電子商務和線下推廣店面的連通。
創立於2019年的懶熊火鍋店,給予火鍋材料、中餐館製成品、半成品加工,以中華六省為關鍵地區,發展趨勢到現在已開張1100好幾家店面。
從店面合理布局看來,懶熊火鍋店有正餐和零售二種店面,在其中正餐店面集中化在山西省,以火鍋店為主導。零售店遍布在山西省、河南省、河北省、安徽省等省區。
中華六省現階段以加盟代理方法運營,多見社區超市,遍布在年青小區和高端小區,上海北京則為直銷店,以「店中店」方法設立在大中型商場超市或新零售店面。
銷售市場的火爆使我們禁不住疑惑,火鍋材料商場簡直一門賺錢好項目嗎?
火鍋材料商場又怎樣能在餐館店面的市場競爭下迅速造血功能?
·火鍋材料商場的競爭者·
受歡迎的銷售市場下,火鍋材料是不是真的是一門賺錢好項目嗎?
實際上,針對進家火鍋店,消費者需求的可代替性很多,一是能夠立即根據外賣點火鍋加盟品牌的進家套餐內容,其平均也在50左右,一線城市廣泛高些一點,二是根據盒馬鮮生等新零售生活超市來達到進家火鍋店的要求。
而從具體感受度看來,進家火鍋店的達到度毫無疑問比但是進家火鍋加盟品牌,由於餐店面有餐廳廚房可對食物開展精加工,餐館店面在認知能力上也更貼近消費者。
針對盒馬生鮮商場,消費者的可決定權就更變大。這二者全是火鍋材料商場最強有力的市場競爭。
而進一步剖析看來,火鍋材料商場的立即競爭者還來自於餐館。
除開平均客價格差別要更低外,來源於顧客自身的要素還包含:客戶想外出、無法(或是不願)約人進家、不想收拾殘局、要想餐館的煙火氣、有低價位火鍋加盟店挑選這一來,進家火鍋店的消費者要求就泡湯了。
▲盒馬火鍋
這種全是進家食物的痛點,要扭轉核心競爭力,大家覺得最少要保證三點:
一是供應鏈管理價錢要比本地銷售市場劃算,針對想進貨的有價格的優勢,並且食物到顧客手上還要比餐館店面劃算且更高品質,乃至派送層面還要比餐館店面還更有優點,更快速迅速等。
但是,大家也不可以從此覺得進家食物方式使用價值不夠,更不能說懶熊、鍋圈等將來令人擔憂。金融市場的火爆,就足夠表明其存有的使用價值性。
針對進家火鍋店食材的將來,大家覺得其對飲食業有一定的危害和促進。
從方式比照看來,飲食業唯一優點便是有一個可後端開發生產加工的餐廳廚房及其沒有理由幫消費者處理就餐的便捷性。
先前有些人討論過在新餐館中後期,主廚將變成飲食業的「資產負累」,其實不是。假如去除開後端開發生產加工及其主廚的主觀能動性,餐館的魅力必然降低。
以飲品店為例子,連鎖便利店的健康飲品解決方法更低價位,照理說更貴的奶茶店應當沒做生意才對,殊不知客觀事實則是相反的。
因此大家看得出,探討餐館需不需要去主廚,就好似討論飲品店需不需要去奶茶師,這基本上是同樣邏輯性。
另外,伴隨著火鍋材料商場商品的不斷升級,針對火鍋加盟店/燒烤攤及其飲食業的順向發展趨勢和迭代更新都是有一定的促進功效。
從而看,不管小黑熊火鍋店這類方式的將來怎樣,它針對消費者和飲食業的確擁有一定的順向驅動力。至少從這一點,小黑熊火鍋店便是一個可用且有順向使用價值的商業運營模式。
·細分化類目,怎樣在市場需求?·零售系統軟體,商場賣場細分化類目在發展趨勢到一定水平以後,便會分裂更新的商圈來。例如酒煙飲品這一類目,變成了連鎖便利店的主陣地,並且鑄就了像1919酒水直接供應那樣的加盟品牌。
例如休閑零食這一品類,細分化並產生了良品鋪子、三隻松鼠、百草味等知名品牌;名創優品、絲芙蘭則是在個護這一細歸類目下分裂出去的業態創新和新知名品牌;名創優品則是在日用雜用品類目下分裂出去的業態創新。
▲類目細分化
從賣場中每個類目地細分化類目中能夠窺探,當某一商圈發展趨勢水平充足高,相對性飽和狀態,銷售市場便會不斷涌現新的突破點。
而新起的火鍋材料領域也許是同樣,冷凍產品,則是在此之前_有被分裂出去的業態創新。
盡管冷凍產品開拓了一個新的競技場,但制約性一樣存有。
就現階段銷售市場上的火鍋材料銷售市場看來,不論是稱之為領域第一的鍋圈或是第二的小黑熊,給予的火鍋材料還集中化在肉類食品、魚滑及其小量水產品生鮮食品類,不可以給予生生鮮材。
蔬菜水果瓜果蔬菜自身不容易儲存,耗損非常大,而顧客對新_的敏感性非常高。尤其是歷經生產加工過的蔬菜水果瓜果蔬菜,沒在保存期內賣出,連減價解決的資質也沒有。
並且商品客單量很低,例如一份東瓜,在火鍋加盟店內賣8~15元,但商場內出售選購價錢一般不可以超出5元。算上主廚現切的人力成本和自然損耗,都是會是目前火鍋超市承受不住之重。
從2018年逐漸,盒馬鮮生也進入火鍋店情景。對比盒馬鮮生看來,就算供應鏈管理強勁,在具體市場銷售全過程上都採用了嚴苛的店面限定,保證耗損率在15%下列。由此可見綜合性生鮮食品供貨整體實力比較有限的小知名品牌,要做火鍋中的生鮮食品商品,難度系數有多大。
可生生鮮材,尤其是蔬菜是火鍋店情景中不可或缺的類目。假如不能滿足這種要求,消_感受受到非常大影響不用說,火鍋超市的競爭能力也會被大大的減弱。
火鍋材料商場要想有長久的競爭能力,下列三個層面不容忽視:
第一是冷藏的火鍋店燒烤材料怎樣向冰鮮的,新鮮的火鍋店燒烤材料發展趨勢,終究「新_」是吃麻辣燙的第一因素。
第二點是冷藏類目的中央大廚房,是不是能夠拓寬到一日三餐的新_食物。根據把一日三餐的食物做生產加工,確保商品的健康安全,便捷顧客。
第三是社區超市的門店裝修和開店選址,怎樣在小區投身,產生黏性?與商場產生差別?
銷售市場主要表現出去的關注度,實際上是想憑借店面的總數變大顧客近場優點,店面越多,知名品牌知名度也就越大,顧客的知名品牌認知能力就越確立。
雖然火鍋店銷售市場已達萬億元,可是消_次數或是不足。連海底撈火鍋創辦人張建軍都說,「餐飲業實際上是一個十分泛娛樂化的行業,並不像手機微信,用了手機微信以後就離不了它了。_有哪一個准火鍋加盟店或是飯店你離不了,實際上全世界_有一個人一輩子只吃一家飯店,一直換著吃的。」
在復購率難提升的狀況下,只有加速擴大腳步,去持續找尋新的顧客。
·加盟代理是個好點子嗎?·在迅速的擴大腳步下,每個加盟連鎖店變成火鍋材料銷售市場中的砥柱中流,可是她們的存活是不是如銷售市場那樣受歡迎?
現階段火鍋材料連鎖便利店細分化跑道中,關鍵有二種營業收入方法,一種不是收加盟費用,關鍵收益徹底靠加盟連鎖店食物的市場銷售分為。另一種是扣除加盟費用,在得到優良的現金流量後,又能獲得創業者拿貨價差。
內行人頭頂部游戲玩家鍋圈食匯的宣傳口號是「25萬,一年盈利」,但客觀事實並_有那麼簡易。
領域內諸多的品牌商盡管_有扣除加盟費用,可是原材料、室內裝修等成本費較高。一家60-80平方米的店面,開實體店成本費廣泛超出了25萬,趕到了3、四十萬的大關。
除開以上成本費,日常的運營成本也沒有小數,特別是在在一二線城市,每天3位職工工資就近原則1000元,也有水電氣這種隱型成本費,假如依照毛利率29%測算,每日也得必須收益近萬余元才可以贏虧均衡。
但這顯而易見十分費勁。火鍋店盡管在全國各地時興,但顯而易見春夏季不如秋冬季,周期性強,做生意做不滿意全年度。另外,火鍋材料也是一個綜合毛利率較低的領域。
一位商場責任人表露,商場超市火鍋材料的毛利率保持在25%上下,這一數據是遠小於餐館50%之上毛利率的,過低的利潤率,讓加盟連鎖店贏利狀況始料不及。
而在這類狀況下,伴隨著肺炎疫情的長期性趨向緩解,大家對社交媒體要求擴大,進家食物的優點慢慢變緩,贏利上很有可能必須2-三年才可完成盈利。
另外,許多創業者懷著一次項目投資侵吞坐收漁利的心理狀態,盲目跟風進入,卻發覺銷售市場和自身的想像的差別甚大。
許多創業者進來後發覺全部階段_有堡壘。最初品牌商在開實體店商業圈有維護,3公里范疇內僅有一家,但之後將間距改動到1.5公里。
另外,創業者只給予冷凍品,但冷凍品一樣是_有堡壘、非常容易拷貝,因而火鍋材料商場的門坎極低,其他類似知名品牌能夠近距開實體店,導致高寬比「長得像」_有多元化的趨勢。
火鍋材料看起來是一個低門坎新項目,但對品牌商有十分強勁的供應鏈管理工作能力規定。
▲懶熊官方網照片
知名品牌方不但必須店面規范化系統軟體(包含商品、室內裝修、工作人員、智能管理系統),搭建貨運物流冷鏈物流互聯網,還需要有智能化的供貨雲系統等,不然可能遭遇大量的創業者撤出,產生垮台。
在領域的強烈市場競爭中,我國生物產業投資分析師朱丹蓬表明,「在火鍋材料領域,將來公司市場競爭的核心內容是較難復制的供應鏈管理管理體系。但完善供應鏈管理基本建設必須耗費很多資產,因而最後火鍋材料只是大佬們玩的游戲」。
由於火鍋材料關鍵市場競爭反映在產品品質和價錢,因而對供應鏈管理規定較高。
有關數據信息表明,火鍋材料公司建造加工廠大約必須一億元上下,而要創建綜合型加工廠,則必須大量的資金分配,這針對火鍋材料新進入者而言,成本費的確較高。
以懶熊火鍋店為例子,現階段其早已在山西省、南京市、北京市和鄭州市進行4個大倉庫的供應鏈管理基本建設,與200家火鍋材料、半成品加工等加工廠戰略合作,完成成本低高時效性的倉配高效率。
別的的好像鍋圈食匯、查特熊也將健全供應鏈管理做為發展趨勢的方位。
據了解,鍋圈食匯已與三全、李錦記、安井、雙匯集團等500家加工廠協作,創建全國各地十大庫房和四大研發中心;查特熊也將「供應鏈管理健全」做為股權融資後的三大發展趨勢重心點之一。
因此,火鍋材料銷售市場燒到最終,極其很有可能變為一場資產手機游戲。倘若_有在這個銷售市場佔有資產優點,深耕細作供應鏈管理,在資產的卡夫卡城堡下,將難以出類拔萃。
3. 開到朝鮮的中國十元店,一年賣出190億,它是如何割韭菜的
作者 |李卓
編輯 |邢昀
20年前,廣州上下九還是一個非常熱鬧的商業區。那時最多的店鋪不是奶茶店,而是一種叫「十元店」的零售業態。主要售賣小飾品,生意非常火,一天能有四五千的流水。
天下商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2004年,一個叫「哎呀呀」的飾品店橫空出世一統江湖,成為最具有品牌認知度的十元店。巔峰時,哎呀呀在全國有2000家門店。
消費升級,從小飾品升級到香水和眼線筆。哎呀呀也升級成了名創優品,還有了個洋氣的日文名字叫MINISO。
哎呀呀和名創優品的創始人都是湖北人葉國富。
9月23日,名創優品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開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以「MNSO」為代碼IPO。
「十元店」要上市了。
創立於2013年的名創優品,是一家主要在商場中開設的高顏值「雜貨鋪」,雜到什麼程度呢?大概有8000個核心SKU,涵蓋了家居裝飾、小型電子產品、紡織品、配件、美容工具、玩具、化妝品、個人護理用品、零食、香水、文具和禮品等11個品類。這11個品類的絕大多數都屬於 有品類無品牌感的日雜品(日用百貨 )。
不僅雜,還創造了190億的GMV,老牌電商網站當當網的GMV是160億,B2C網站蘑菇街是170億元。對於客單價非常低的名創優品來說,這是一個非常亮眼的數據。
不過名創優品的口碑也相當兩極化,有人覺得是價廉顏高的平替,但同時「偽日系」「抄襲」「山寨」,產品質量不好的質疑聲一直不斷。近期,上海葯監局發布的抽檢公告顯示,名創優品一款指甲油致癌物超標1400多倍,申請復檢後,結果仍不合格。在上市之前,給名創優品敲了一次警鍾。
消費分化時代的流量製造機
2007年,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出版了他的新書《M型 社會 :中產階級消失的危機與商機》,在這本書里他下了一個結論,說日本乃至全球的中產階級正在快速消失,大部分向下沉淪為中下層階級。
疫情似乎放大了這種現象。全球央行的大放水讓有資產的富人更富,而沒有資產只靠收入的中產階級卻離富人越來越遠,離窮人越來越近。
富的更富,窮的更窮,中產階級在消失。 社會 結構分為富人階層和非富人階層,這就是大分化時代。
隨著信息鴻溝縮小,中產和下沉會在消費上越來越像,追求極致性價比的東西。比如迪卡儂、宜家、優衣庫,以及名創優品。
招股書中,名創優品提到截至2020年6月30日前95%以上的產品在中國的零售價都不超過50元人民幣。
在消費分化時代,快速上升的房價更是加速了國人消費兩極化。
非富裕階層群體的消費觀趨於一致,從單純的省進化為"該省的地方盡力省,該花的地方花到位 ",所以你發現豆瓣摳門小組成員會使用蘋果手機以及花幾萬塊看自己愛豆的演唱會。
日雜用品就屬於這種「該省的產品」。日雜品這種功能不復雜的基礎款商品在購物特點上是 低價低頻,偶爾性消費,即時性消費 ,需要物流配送的遠場電商反而遠水救不了近火。從用戶習慣上看,線下終端渠道的效率要高於線上。
因為獲客成本和用戶貢獻價值不成比例,廠商也懶得做品牌營銷。既然廠商懶得做,就給了生活日雜零售集合店廣闊的機會。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財年,名創優品營收為89.79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4.4%;毛利為27.32億元,同比增長8.8%。經營利潤為7.67億元,同比下降24.6%。報告期內,全年虧損為2.60億元,上年同期錄得全年虧損2.94億元。
從流量統計可以證實這種論斷。流量上,名創優品甚至可以和頭部電商平台相提並論。名創優品在最近的財年裡,共接待了4.16億人次(有智能商店系統統計)。
巨大的線下流量,給了名創優品向上游要空間的談判砝碼,讓最終的零售價格更低。這種低零售價格又吸引了更多線下流量,一種正向循環。
終端渠道要多而密。 目前名創優品有4200家門店,直營店有129家,覆蓋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營數據上,上一個財年收入是90億人民幣,GMV是190億人民幣。
海豚智庫發布的2019年電商企業TOP100排行榜顯示,小紅書2019年的GMV是105億元,小米有品是80億元,每日優鮮是85億元,老牌電商網站當當網是160億,B2C網站蘑菇街是170億元。對於客單價非常低的名創優品來說,這是一個非常亮眼的數據。
這也是為什麼名創優品要不斷的鋪店鋪店鋪店。
羊毛出在豬身上
名創優品的商品毛利率不算高,大概在12%-15%。考慮到門店開在商場,龐大的房租費用和人力開支,如果只是2C的零售模式,幾乎賺不到錢。
名創優品是靠著近乎免費的模式吸引流量,然後再用流量賺B端的錢。從某種程度來看,這個邏輯很像早期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羊毛出在豬身上。
外貿紅利疊加互聯網基礎設施,可以讓供應鏈管理更為柔性、即時,不會導致大量庫存,也會即時獲取最新的消費者需求。
這是時代紅利,被名創優品給抓住了。所謂的財富密碼是要掌握流量入口。
如果掌握流量入口呢?葉國富之前對外的表態一直是不屑於線上,於是名創優品找到的答案是加盟。名創優品官方的說法叫「聯營」「投資」「合作」,但我們為了便於大家理解,還是用加盟這個詞來敘述。
招股書提到,截至2020年6月30日,4222家店中「 超過90%的是由零售合作夥伴和當地經銷商建立和運營的。 」
如果單看中國門店的直營/加盟比,會發現在國內僅僅有7家門店屬於這個營收規模90億人民幣的大零售公司。主要的直營店都在海外。
加盟是一種融資,是一種資金杠桿 。名創優品採用的加盟模式是一種「甩手掌櫃型」加盟,加盟商只需要出錢,公司對門店進行全面託管運營。加盟店的營業額,名創優品和加盟商以62%:38%的比例分。
名創優品對門店實施統一管理,在這套規則里,名創優品可以收到一次性品牌加盟費+貨品保證金+營收分賬。
從官網查到,單個店鋪需要繳納加盟的品牌費8萬元、貨品保證金75萬元,貨品保證金是首批配貨和後續每次入貨的抵押金。
如果以國內2500家加盟店來算,光是貨品保證金就能給名創優品帶來18.75億的現金流。
招股書公布的收入結構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收入叫「加盟費、基於銷售的特許權使用費以及管理顧問費」,2019財年和2020財年這個收入分別是6.13億元和5.88億元,這個令人非常迷惑。
總共有4211家門店(截至2019年底),如果每家只交8萬元的話,也只有3億左右,怎麼會翻倍到五六億呢。第二個疑惑是,加盟店明明多了451家,怎麼名創優品收到的錢還少了呢。
答案在於神秘的管理顧問費。在以名創優品為代表的特許經營商眼裡, 所有的費用部門都可以轉化為利潤中心 。在《名創優品的101個新零售細節》里,名創優品說自己的選址部門、人力部門都是可以賺錢的。
人力部門負責給加盟商的店員進行培訓。這個培訓費是店員自己出的,如果有加盟商需要店員,那麼加盟商還得向名創優品支付一個「轉會費」。既然人力可以賺錢,那麼選址甚至是財務都可以賺錢。
這就是我們在這節開篇所提到的,以超高性價比來吸引C端流量,然後賺B端的錢。
更極端的例子來自於名創優品的新媒體創收收入。
如果我們細想一下, 這個獲客成本實際上只是轉嫁到4000家加盟商身上了 。畢竟加盟商每天交著房租、開著店,才能讓名創優品獲得線上粉絲。
不好意思,公眾號的廣告收入不歸加盟商。如果仔細看招股說明書的話,會發現有個「其他收入」(other income)從上年同期的1047萬增加到3721萬。有可能這個公眾號就貢獻了不少收入。
名創優品全年有27億毛利潤,幾乎沒有成本的品牌使用費就能夠貢獻6億,佔比大概有22%。
所以,名創優品本質上和賣品牌的南極電商沒有任何區別。
偽裝成零售公司的金融平台?
那麼有讀者看到這里,也許會問一句現在要加盟一家名創優品,能賺錢嗎?
早進場的加盟商可能確實賺到了錢,在《名創優品的101個新零售細節》里,舉了一個印尼門店的例子,投資300萬元,第一個月營業額就有450萬元。
不過,招股書里也說了,2020財年名創優品單店收入比上一年度下降了19.8%。從同店銷售額來看,2020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2.6%。
原因既有新冠疫情對線下商店的沖擊,也有低線城市和滲透區域開設的新門店數量增加,導致的競爭加劇。
而且受惠於發達的快遞體系,拼多多、淘寶特價版對於線下生活用品門店的沖擊很大,分流了一部分收入。
我們再來算這么一筆賬。
名創優品加盟期限一般為三年,加盟費是8萬/年,一次性要繳納75萬保證金(可以退還)。需要至少3名員工,員工費用假設15萬元。再加上前期的200平場地的租金、統一裝修,大概得投入150萬到200萬。
從招股書上披露的財務數據也可以倒推出單店平均營收情況。
因為疫情關系很多店鋪並不能開張,所以我們以2019財年的經營情況來作為推算依據。
2020財年名創優品總銷售收入是89億元,所有區域加總的GMV是190億元,銷售收入/GMV的比例為0.468。2019年財年其中國區銷售收入是64億元,大致推出來中國區GMV是137億。
這些GMV絕大部分是加盟店創造出來的,其他的直營店、電商渠道,以及一些合作投資店,佔比較小,我們忽略不計,也就是簡單假設這137億GMV全是加盟店創造的(這已經相當高估門店銷售情況了)。
到2019年6月30日,國內加盟門店數量是2302家,考慮到有些新開的門店,我們選取上一財年的中間時點2018年9月30日,當時門店數量2157。
那麼單店營業額=137億/2157家=635萬元,單日不到2萬。這與名創優品官網的招商廣告似乎有所出入。
在合作期內,加盟商還要承擔店鋪轉讓、租賃、水電、員工工資、工商稅務等費用。
加盟商每日只能有前日營業額的38%(食品、飲料33%)作為收益,也就是說可以裝到自己口袋裡的流水有241萬元。雖然財報里公布的毛利潤率是30%,但這是包含了加盟費在內的毛利率。如果僅就門店而言,商品毛利率是12%-15%(《名創優品的101個新零售細節》中數據),加盟商拿到手的毛利潤是36萬元。
扣除一年8萬的加盟費和預計15萬的人工費,那麼留給加盟商的房租預算就只有13萬元。13萬租個150㎡的商場店似乎有點難。
所以僅僅看這個靜態單店模型,似乎加盟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的生意。當然我們這個模型粗糙,是一個平均值,畢竟媒體報道顯示有部分店面的坪效非常高,日營業額可以過10萬。
但 加盟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既然要割加盟商的「韭菜」,怎麼讓加盟商入局呢?有意思的是,葉老闆還設計了一套金融玩法,走出了「大鱷」們喜歡的產融結合之路。
想加盟名創優品,資金不夠我借給你們。於是葉老闆在2015年 成立了一個網貸平台分利寶,推出了加盟商融資服務,加盟商拿店鋪抵押, 平均資金成本在年化20%左右,光是這塊的利差葉老闆也吃了加盟商十個點左右。
雖然後來為了做切割,分利寶的法人換成了葉國富的老部下莫勁雲,但是這種對加盟商「從魚頭吃到魚尾」的方法,一直難逃「變相自融」的質疑。
今年8月,這個分利寶平台已經清算關閉。但是少了這一環金融助推器,加盟店還能不能在各地快速開起來,是個問號。畢竟我們算了算,加盟想賺錢並不容易。
偽裝成日系品牌
當年名創優品在大街小巷雨後春筍一般冒出時,很多人都有疑惑,看著名字像是日本店,Logo跟優衣庫很像,裝修、陳列十分的MUJI風。
為什麼土生土長的中國品牌,總喜歡給自己打上日系標簽?
可能它有一個成為國際公司的夢。
招股書顯示公司有1/3的收入來自於海外,達到4.154億美元。
一個有意思的信息是,名創優品2017年初香港分公司與一家朝鮮公司簽訂了一份為期五年的國際代理合同,朝鮮公司購買了產品,並在朝鮮平壤開了一家「Miniso」品牌的商店。「2017年8月,我們終止了國際代理合同和與朝鮮公司的關系。在2017年這段短暫的時間里,我們向朝鮮公司銷售了大約60萬元人民幣的店鋪裝修材料和產品。」
所以這是一家把店鋪開到朝鮮的中國零售店品牌。也是繼麥當勞、可口可樂之後朝鮮第三家「國際品牌」。
海外收入雖然只佔1/3,但門店數量佔比還要更高一些。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外門店的數量是1689,佔比超過40%
這些海外門店主要還是分布在亞洲國家,收入佔比是15.9%,美洲市場佔比是13.6%,是市場份額提升最大的單一市場,營收從10.5億人民幣增加到17.3億人民幣,歐洲市場雖然佔比低,只有不到2個點,但增速卻是最快的,從0.12億增長到0.24億元。
拓展速度如此之快,似乎源於一個誤會。
盡管中國製造已經被廣為認可,但 從品牌調性上國貨似乎仍然沒有得到重視。這幾年來出海的消費品是家電和手機。 和設計更緊密的服裝、生活百貨似乎並沒有得到充分的認知。在這種背景下,名創優品打了一個擦邊球。
名創優品紅色logo的底下是一行小字「Japanese designer brand」,日本設計師品牌。沒有錯,名創優品是請了日本設計師站台,但卻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中國公司和中國產品。創始人葉國富持股比例達80.8%,騰訊和高瓴資本各持有5.4%。
由於日本產品在全球的美譽度要高於國產,所以這種「誤會」加速了名創優品的跑馬圈地。
最近,另一個靠偽日系博得好感的網紅飲品元気森林,已經開始有意識的撕掉標簽變身元氣森林。
對於名創優品來說,迎合消費者不應該停留在「日系」這個層面,打造出真正的好品牌,消費者們肯定會把你捧成國貨之光的。
4. coco都可奶茶適合年輕人創業
隨著奶茶越來越受歡迎,奶茶店加盟也成了熱門的投資項目,那麼,要開奶茶店選哪個品牌更好呢?CoCo奶茶是奶茶行業中的領先品牌,全新的經營模式,獨具特色的產品,讓CoCo奶茶的品牌深入人心。CoCo奶茶憑借著眾多的加盟優勢,贏得了廣大投資者的信賴。
CoCo都可奶茶加盟為創業者開啟了一道全新的創富大門,較高的毛利潤能夠很好的保證加盟店的利潤收益,是名副其實投資小,成本低,回報高的奶茶加盟項目,即便是經濟實力偏弱的下崗職工、待業人員以及大學生等群體,也可以順利加入到這個項目中,為致富夢想增磚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