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平台費用 » 書法教育加盟費南宮碑書法字帖
擴展閱讀
加盟融資平台 2025-08-08 08:09:59
韓式炭火烤肉加盟店 2025-08-08 08:08:54

書法教育加盟費南宮碑書法字帖

發布時間: 2021-05-23 19:58:18

㈠ 中國現代有哪些書法家名字後面有個誠字

邯鄲有個寫南宮碑的李守誠,非常有名氣。

㈡ 哪裡能買到《南宮碑》的字帖大神們幫幫忙

如果你真是想買的話,應該去找一下你那裡的 收藏家 。他們的消息都是很 靈通 的,誰有什麼,他們都會知道的。 淘寶也可以買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麻煩採納,謝謝!

㈢ 請問哪裡能買到清代大書法家張裕釗的《南宮碑》和《寶劍贊》字帖

哦,那裡假的為多,真的不太可能,小心,如果你真是想買的話,應該去找一下你那裡的收藏家。他們的消息都是很靈通的,誰有什麼,他們都會知道的。

㈣ 李守誠的新聞回放

《人民日報》1997年12月10日《別開生面南宮碑/———記書法家李守誠》載:
李守誠先生祖籍河北大名府,自6歲起在父親、書畫印家李鶴亭先生的督導下開筆習字。初學顏柳,15歲後研習魏碑及篆隸,在南宮碑上下功夫最多。他師古而不泥古,熔碑帖於一爐,濟剛柔於毫端,蒼勁渾厚又秀逸灑脫,把南宮碑體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在當代書壇別具風采。
他不忘冀南大地養育之恩,邯鄲古跡趙王城、回車巷、溫明殿、學步橋、叢台、黃粱夢等碑文皆先生所書。黃河碑林中他寫的「驚濤萬里」氣勢磅礴,巍然而立。亞運會舉辦前,他為長安街上的大型壁畫書寫了「北京歡迎您」,為亞運村書寫了「貴賓廳」豎匾。對登門求教的,他一律待人以禮。有個單位的臨時工向他求藝,他不僅慨然應允,還留他在家吃飯。一名工匠求字,他寫好後專程送去。「藝以弘道而無止境,惟有德者能久享其名。」這是他的信念。
《邯鄲日報》2007年8月4日《惟有德者留其名———寫「新南宮碑體」創始人李守誠》
作為邯鄲書壇泰斗級的人物,「新南宮碑體」創始人,著名書法家李守誠先生,對任何問題都有他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於人生的態度,他沒像尼采那樣絕情地說出「決不從事政治」這樣的意氣話,但沒有什麼重要的事他決不到外面去。
以前,李守誠先生追隨過顏真卿、懷素和張裕釗等,但現他在學習忘掉的藝術,用減法去取代加法。他在走一條自己的路,因此他反倒同意尼采說過的「唉,伊麗莎白瓦格納並不偉大……」,他說:「人們對王羲之還沒認識夠,不過青年必須滿足一種『度過』的品質。」
……
先生對書法和今人已沒有多少評論。但他說,在書法上超越古人是難的……他對自己祖孫三代廣大書道很得意,對其父李鶴亭和他自己的成就卻閉口不談,而只說其子李喜泰的書法很好,在某些地方超過了自己。對南宮碑內圓外方一說,他說:「書道在變,很多模仿者『內圓外方』,是靠描,而他只靠『天成』。」
現他對人們對其書法的贊美已無動於衷,而對書家任桂子說的「看到您就像看到自己的長輩」這樣的話感慨再三。他說,書法是有法可循的,做人卻大不一樣。他轉目看著窗外的青草,陷入沉默。這不禁讓我想起當年金岳霖教授的沉默,卻也是:青草年年似,代代人不同。
本報訊(劉秀君)日前,為慶祝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30周年,中國書法家協會對為書法事業繁榮發展做出突出成績的書法家進行表彰,我市老書法家李守誠先生被中國書協授予「貢獻獎」。
李守誠先生從事書法藝術80餘載,是我市當代書法事業的重要奠基人,及我市書法界的標志性人物,被譽為冀南書壇泰斗。他治學嚴謹,藝術成就卓越,所創的新南宮碑體,形成了邯鄲獨特靚麗的風景線。在長期的書法藝術生涯中,他為人師表,虛懷若谷,胸襟淡泊,德操高尚,培育了大量書法人才。尤其在改革開放初期,他與同道率先舉辦書法培訓班,為書法事業的傳承發展,為我市書法事業的振興和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積極倡導成立市書法家和美術家協會,為協會的組織建設付出了辛勤汗水。他耄耋之年,仍孜孜於書法藝術,不遺餘力地推進書法事業的發展,受到了社會各界和同道的廣泛好評。
書法作品選

㈤ 南宮體書法的介紹

南宮體(南宮碑體)書法由清末書法家張裕釗所創,因張裕釗先生親自撰文並書寫的《重修南宮縣學記碑》而得名為「南宮體」,其書法早在清末、民國初期就名揚海內外。南宮市《重修南宮縣學記碑》現保存完好。

㈥ 邯鄲南宮碑書法家李守誠的字多少錢一平尺啊

2010———2011年4尺的市面上是1萬五千元6尺的3萬元左右,早期品看品相論價一般06年後保存好的就8000左右。我挺喜歡李老師的南宮碑的大字的,肺部露肉,瘦不露骨,外方內圓,一氣呵成。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㈦ 誰有南宮碑的資料

全稱《重修南宮縣學碑》,也稱《重修文廟碑記》。

位於河北省南宮市文化局院內(原南宮縣縣政府院內)。該碑原為南宮縣文廟之物,坐落在文廟泮池之側,故稱南宮碑。因碑額題有篆文「重修文廟碑記」,故也叫重修文廟碑記。張裕釗篆文並書丹。

南宮碑刻於清德宗光緒十二年(1886年)。通高2.4米,寬0.89米,厚0.25米,優質青石刻成。碑額雕二龍戲珠,中間陽刻篆書「重修文廟碑記」 6字。碑文楷書13行,共650字。龜趺。此碑系清末著名散文家、書法家張裕釗撰文並書丹,字體結構里圓外方,方中帶圓,頗有風神;圓中見方,內藏筋骨,使每一個字都顯得既充實而又有餘韻,堪稱「柔峻相間,融而化之」,曾被譽為「在近代書壇上別開生面,獨創一格」的「南宮碑體」。稱為「文字雙美」,刻鐫兼優的藝術珍品。此碑頗得金石書法愛好者的青睞,其拓本解放前在京、津書肆就多有出售,風行海內外。

張裕釗(1823~1894),字廉卿,湖北武昌人。清代著名散文家、書法家。南宮碑是他64歲時的作品,所以筆勢勁健,比較嫻熟地體現了他的藝術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直到現在,此碑拓本仍風行於海內外。

南宮碑的內容,主要是抨擊了腐朽的科舉制度。他從「天下之治在人才,而人才必出於學」的思想出發,提出了只有廢除「其弊已極」的「八股之文」,倡導「明體達用之學」,才能使國家「志氣所動,人蹶而興」,從而使國家富強起來。全文立論鮮明,結構嚴謹,文辭簡潔,說服力強,在當時不失為一篇切中時弊的政論文章,故而被譽稱為「文字雙美」的書法珍品。

㈧ 李守誠的社會評說

南宮碑是書法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提起南宮碑,當代書壇的研究者們無不把目光投向邯鄲,投向集南宮碑體發展之大成者,當代著名書家,有冀南書壇泰斗之譽的李守誠老先生。
「內圓外方」的南宮碑書法早已自成一派,而李守誠所書的南宮碑,形成了既不失張體基本特點,又有自我風神的「新南宮碑體」,以致80年代邯鄲形成了南宮碑熱。在90年代末,李守誠書法展在邯鄲更是掀起了狂熱的書法波瀾,十多天的展覽觀眾就萬餘人次。
李守誠,字明善,生於1924年,祖籍大名縣。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協會會員,邯鄲市老年書畫協會主席。
其父李鶴亭先生(名松年,字鶴亭,以字行世),是馳譽冀南的書法家,山水畫家和篆刻家,在書畫印方面造詣頗深,並兼擅詩詞,解放前以書畫印鬻生,世人常嘆其身居僻地,未能與京滬諸子一決雄長。鶴亭先生早年拜清末書法家張裕釗大師親傳弟子,以擅寫南宮碑體(即張裕釗體)名著一時的王洪鈞先生為師,是王洪鈞先生之高足,至今古趙叢台仍留有鶴亭先生的手書碑刻「武靈叢台」、「夫妻南北,兄妹沾襟」。
守誠先生少年隨父李鶴亭學習書法,能多種書體,尤以《南宮碑》為擅,傾心於張裕釗書體,所作蒼勁渾厚,秀逸灑脫。數十年來,先生潛心於學,臨池不輟,師古而不泥古,熔碑帖於一爐,濟剛柔於毫端,蒼勁渾厚又秀逸灑脫,創出了既不失南宮碑之特點,又展示自己秀逸灑脫之神採的書風。把南宮碑體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在當代書壇別具風采。
特別是五十歲之後的作品,不即不離,陰陽協調,風神超邁,四時和順,臻入化境,爐火純青,給人以挹之而源不窮,咀之而味愈長的美感。其書風不僅引起了書壇的矚目,也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聲名為之大著,李守誠的南宮碑熱在我市蔚然而起,方興未艾,梁辰先生撰文稱他的學生「足有一個軍的兵力」。
從全國著名的黃河、神墨碑林,到聞名於世的黃粱夢、叢台、學步橋等邯鄲名勝古跡,都有李老所書的碑刻和親自書丹的碑記,特別是在我市的古跡修復中,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為了避免刻字時的失真問題,他往往把字直接寫在碑上,有的是在寒冬季節,手指不能屈伸的簡陋條件下完成的。

㈨ 張南宮碑書法技法一陳啟壯第5集下載

你好,這個東西直接可以領優酷視頻了,搜索觀看學習就可以下載到手機上

㈩ 求「南宮碑體」書法藝術簡介

邢台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南宮碑體」書法藝術簡介

書法是我國獨具特色的一門文化藝術, 被海內外譽為「三寶」(中醫、京劇、書法)之一,是傳承中國文化的主要載體。它是用起伏、飄逸、剛勁、柔韌形態各異的線條、點畫,給人以美的享受,是我國先輩們為世界人民奉獻的偉大視覺藝術。
書法到了清代涌現出了一大批頗具建樹的書家,如鄧石如、包世臣、康有為、張裕釗、趙之謙、翁同和、吳昌碩、鄭孝胥等,各領風騷,但集碑大成且別具風採的書家當屬桐城派學者,張裕釗先生。張裕釗是清朝桐城派古文八大家之一,曾國藩四大弟子之一,著名書法藝術家,作有文、志、銘、序、110餘篇,詩近280首,傳世之作有《濂亭文集》、《濂亭詩集》。張公非只善文而更善書,64歲時撰書「南宮縣學記碑」被世人稱為「南宮碑」。此碑現存於河北南宮中學院內,並建「學碑亭」加以保護,為河北省重點文物。「南宮縣學記碑」為張裕釗晚年書藝己臻爐火純青之精作,充分體現了張氏書法成熟的藝術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其碑貼在海內外廣為流傳。因此,後人多將張氏書法稱之為「南宮碑體」。晚清名儒康有為對張裕釗書法推崇備至,稱「南北碑興」,鄧頑伯、包慎伯、張廉卿即以書雄視千古」,「本朝書有四家,皆集古大成以為楷,集分書之成,伊汀洲也,集隸書之成,鄧頑伯也,集貼之成,劉石庵也,集碑之成,張廉卿也」,康有為評價張裕釗書法「千年以來無與倫比」。章太炎亦對張氏書法贊嘆有加,視為其中華書法殿堂之瑰寶:「先生書世傳寶,得此真如百斛明珠,尤與他人相絕」。
張裕釗所創「南宮碑體」是在師承魏碑,且融諸家之長,取篆隸,入古出新,獨創一體,突出處在於將扁寬之魏書改為窄足字形,以魏書筆法,唐楷結構,內圓外方,上密下疏,外張內緊,左舒右斂之新款面貌。
南宮碑體有大名王錫三、冀州胡宗照、南宮姚雪辰等第二代張公親傳弟子;第三代姚雪辰之子姚幼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名噪南宮書壇,堪稱張書領軍人物;第四代姚幼辰之弟董毓明,成立了全國張裕釗書派聯誼會並任會長,其作品不僅遍及南宮的歷史名勝及沿街門店,還被國內外政界、商界、演藝界等名人廣為收藏,部分作品被鐫刻在國內多處名勝古跡上。他將「南宮碑體」第二次推向全國各地而轟動世界書壇。
張裕釗獨創的「南宮碑體」不僅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且享譽海內外,「南宮碑」拓片自上世紀三十年代起便風靡全國乃至海外,京滬金石書法家和收藏家爭相臨習、收藏,奉為珍寶。特別是在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因張裕釗親傳弟子、日本著名書法家宮島詠士(宮島大八)先生傳播,南宮碑更是名聲顯赫。日本建有張裕釗書法研究會,曾數次組團專程來南宮拜謁瞻仰「南宮碑」,並在南宮召開了首屆國際張裕釗書法研討會。為海外弘揚「南宮碑體」及傳播中國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現今「南宮碑體」有南宮董毓明、趙宗江、張自旺、趙勇、李秀志、張智林等書法家,滄州田人、北京張書范、石家莊熊基權、邯鄲王樂同、李守城、柴河許蘭第、西安王乃成,另有日本山村邦彥、伊藤、田中等一大批書法家活躍在當今書壇,為「南宮碑體」向世界傳播奠定了夯實的基礎,同時也讓中國的書法魅力真正為世界人民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