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種蘑菇需要什麼條件和設備
蘑菇,又稱食用菌、食用蕈菌、食用真菌,是指具有食用價值的子實體的大型真菌的統稱。食用蘑菇廣泛分布於地球各處,在森林落葉地帶最為豐富。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迄今為止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食用蘑菇,學名為雙孢蘑菇,通稱為蘑菇。概述目前我國栽培平菇的方法很多。有室內床栽、玉米或大豆與平菇間作、塑料大棚栽培、常溫常規生化高溫反應熟化及防污雙重處理改良培養料免蒸無感染栽培平菇的國際領先技術等。室內床栽普通蘑菇的種植場一般需要生產設備有,溫棚,加溫器,冬季需要供暖設備,具體設備設施如下:菇房建造可把現有的空房、地下室等,改造為菇房。有條件的也可以新建菇房。菇房應坐北朝南,設在地勢高、 靠近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菇房大小以房內栽培面積20平方米為宜。屋頂、牆壁要厚,門窗安排要合理,有利於 保溫、保濕、通風和透光。內牆和地面最好用石灰粉刷,水泥抹光,以便消毒。另外,可建造簡易菇房,即從地面 向下1.5—2.0米的半地下式菇房。為了充分利用菇房空間,還可在菇房內設置床架,進行栽培。床架南北排列,四 周不要靠壁、床架之間留60厘米寬的走道 。上下層床面相距50厘米,下層離地20厘米,取上層不要超過窗戶,以免影響光照。床面寬不超過1米,便於管理。床面鋪木板,竹桿或秸稈簾等。平菇間作1. 栽培時間:在6月末三遍地鏟趟完畢,在玉米或大豆地壟溝種菇。因玉米或大豆在7—8月份枝葉生長茂盛,封壟較好, 壟溝濕度大,正好適合平菇子實體生長。2. 培養料:選用整軸玉米芯或整捆豆稈,用2%石灰水浸泡24小時撈出,控出多餘水分,備用。3. 栽培方法:栽二壟,空一壟為作業道。首先將壟溝清理一下,然後鋪一層整軸玉米芯或豆稈,撒一層菌種,再鋪一層 料,再撒一層菌種。最後用腳踩實,上面覆蓋2厘米厚土或覆蓋地膜。4. 管理:接種20天後,菌絲長滿培養料。如果天氣無雨,較乾旱的地區,可澆一次重水,一周左右就能出菇。管理方法 及採收同前。平菇生料栽培1、菌種選育,精選優良菌種2.菌種活化及一級菌種制備菌種活化:將平菇菌種挑取菌絲接種到PDA斜面培養基上進行活化培養,20—25℃條件下恆溫培養,待菌絲長滿斜面後備用。一級種制備:將活化好的菌種轉接到PDA斜面上,20—25℃條件下恆溫培養,製成一級菌種備用。3.二級菌種制備固體培養基:玉米芯55%,木屑30%,麩皮10%,玉米粉5%,石膏1%,石灰1%培養基制備:按二級培養基配方制備二級種培養基,含水量55%-60%,裝瓶高壓蒸汽滅菌備用。接種培養:將長好一級菌種截取相同大小菌快接種到固體二級菌種培養基中,25℃條件下恆溫培養。4.三級菌種制備固體培養基:玉米芯77%,麩皮20%,生石灰1%,石膏1%,糖1%培養基制備:按三級種培養基配方制備三級菌種培養基,含水量55%-60%,裝袋高壓蒸汽滅菌,備用。接種培養:將長好的二級固體菌種接入到乾重500g的菌袋中,菌袋含水量60%,接種量為每瓶接一袋。20-25℃條件下恆溫培養。5.製作出菇菌袋(生料栽培)栽培袋配方:玉米芯80%,麩皮15%,生石灰4%,石膏1%,多菌靈0.1%生料栽培培養基制備:按栽培袋培養基配方制備菌袋,含水量55-60%。接種培養:將長好的三級菌種,10%接種量接種到生料栽培袋種,發菌培養,25—30天菌絲長好後,進行出菇管理,觀察記錄各個品種的品質及產量。平菇生料栽培的工藝相對簡單,出菇菌袋不需要進行滅菌,平菇具有耐鹼力,用生石灰提高PH值控制染菌率,但不宜過量,當PH值超過10的時候會影響抑制正常的菌絲生長,所以加入4%的生石灰,使培養料的PH值在8—10左右即可,石膏在平菇培養料種的作用是增加鈣質,穩定PH值,加多了也會對菌絲生長不利。6.出菇期間的管理(1)出菇菌袋開始現小菇蕾的時候,溫、濕度非常關鍵,平菇屬於低溫品種,出菇期間溫度應在15—18,濕度保持在70以上,如果在剛現小菇蕾時溫、濕度保持不好,會導致小菇蕾乾枯死亡,(2)光線不宜過強,保持有散射光即可,(3)必須注意按時通風,防止染菌,塑料大棚栽培可按東西走向作畦栽培,也可與高桿蔬菜(黃瓜、豆角架中間的壟溝內)間種, 也可作菌磚栽培,還可以用塑料袋栽培。培養料的調制、播種、管理同前。因受自然條件的影響,棚內溫度變化較大,需要根據氣候變化,注意調節溫度。當氣溫偏高時,白天蓋上草簾,以免太陽照射而增溫;傍晚揭去草簾,並打開通風窗上的薄膜,以降低棚內溫度。當氣溫降低時,白天揭開草簾,利用日照增溫,晚上蓋好草簾,關嚴通風窗,以利保溫。
⑵ 蘑菇是在室內種嗎,30平米投資多少錢,可以盈利多少
蘑菇可以室內種植。30平米一般需要投資6000元左右。
⑶ 我家有個大陽台,想蘑菇室內種植,但不知道怎麼種
首先應該保證陽台通風換氣要好。可以種植多種蘑菇品種。例如平菇,金針菇,茶樹菇,香菇,猴頭菇等等,可以根據季節氣溫變換品種。具體技術可以登錄江蘇食用菌網。那裡有很多蘑菇栽培的技術資料和視頻。可以參考一下。
⑷ 怎樣室內養蘑菇
黑木耳在養菌期間要求暗光和近似恆溫。接種後第1~4天室內溫度應控制在26~28℃,這樣可促進菌種迅速復活;第5~12天室內溫度以25~26℃為最好;12天後溫度應控制在23~25℃。養菌室的門窗用黑布遮光,上架的菌袋用紙覆蓋,以避免光線和溫差刺激,有效地防止養菌期在袋內壁過早分化耳芽。為保證養菌室有足夠的氧氣,室內每天要換氣2次,每次20~30分鍾。經過接種後的料袋稱為菌絲體或叫菌袋。它是子實體生長的物質基礎。菌絲體培育的好壞,直接關繫到黑木耳的產量和質量。菌袋培育期需40~60天,這期間稱為發菌和養菌階段,具體做法如下:
(1)菌袋排放培養室應預先消毒,方法可參照接種、消毒的要求。菌袋進房後,長袋的採取卧倒排放,或「井」字形交叉重疊排放。短袋和瓶栽應立式排放。早春接種,因室內氣溫低,可把袋子集中重疊放在1~2個架床上,用薄膜圍罩,發菌2~3天,使之增加袋溫,加快菌絲定植,然後分開排放。(2)調節適溫黑木耳菌絲生長對溫度的要求,應按照不同的生長階段分別掌握。
①萌發期:即接種後15天內,室內溫度頭3天以26~28℃為宜,使菌絲在最適的環境中加快吃料,定植蔓延,佔領培養料,造成優勢,減少雜菌污染,但不宜超過30℃。從第四天起至15天內,隨著菌絲的生長發育,袋內溫度逐漸上升,一般袋溫會比室溫高2℃,因此要把室溫調節在25~26℃。
②健壯期:第16天起至35天,是菌絲分解吸收營養能力最強階段,菌絲舒展、旺盛、健壯,新陳代謝加快,袋溫繼續升高,室溫以23~24℃為宜。
③成熟期:即35天之後,菌絲進入生理成熟階段,即將由營養生長過渡到生殖生長。室溫以18~20℃為宜。要掌握好溫度,必須在室內掛溫度計,隨時觀察溫度變化。調節溫度的辦法:在農村尚未普遍使用空調的情況下,主要靠門窗的開關。山區早春接種發菌氣溫低,可關門或用炭火升溫。若是燒煤,應設排氣筒,以防止二氧化碳危害菌絲。關門增溫時,一定要注意通風,此時溫度下降,關門後仍可升溫。(3)控制濕度菌絲培育階段要求室內乾燥。空氣相對濕度應在55%~65%之間,後期不超過75%。兩天濕度大,除隨時打開門窗,加大通風量和增加通風次數外,可在培養室的地面撒些石灰粉,以降低空氣相對濕度。(4)宜暗避光菌絲培養階段要求黑暗環境,因黑木耳菌絲一接觸光線,就容易形成耳芽。如果菌絲在生理成熟前出現耳芽,對產量有影響。為此,要把門窗用黑布遮擋,但要保持通風良好。當菌絲長到離袋瓶底85%~90%時,可提前2天進行暴光,誘引耳芽的形成。(5)通風增氧黑木耳是好氣性菌類,整個生長發育過程要求空氣新鮮,以保證有足夠的氧氣維持正常的代謝作用。為此,必須注意每天通風換氣1~2次,每次30分鍾,以促進菌絲生長。
⑸ 室內蘑菇種植技術
建議在學之前,先到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上了解一下食用菌方面的知識, 有視頻,有專家,有資料,你可以參考一下,希望會你有所幫助。
⑹ 關於蘑菇種植培訓
蘑菇種植這個東西其實簡單,經過他們的培訓,基本的操作是會的。然而他們的培訓收錢幾千元,我覺得不值。這行業的錢其實沒有傳說的那麼好賺,非常辛苦。
搞這個行業的基本都是大字不識的農民。
我都自己種植了許多,在家裡或者小規模的生產。
當然我不是培訓出來的,我是視頻學習,加上我親自到大棚種植的農民那裡參觀、看他們如何管理。
你要是有心,可以跟個種菇農民交朋友,給他幾百元或者請客吃飯、幾條便宜香煙就夠了。你學到的東西(包含市場的情況)比去學習班要多得多。呵呵 祝好運
⑺ 室內蘑菇種植產值怎樣
室內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設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種植過程中,培養料和土粒的搬運又大大增加了菇農的種植成本和大量人工,並且菇房由於年年種菇,房間內雜菌、害蟲的密度增大,消毒滅蟲工作稍有疏忽,會造成蘑菇減產,質量降低。近年來,國家加強了對土地的管理,要大規模發展食用菌,建設標准化的蘑菇房將會遇到較大困難。因此,將蘑菇種植由室內向室外發展成了今後大規模種植蘑菇的方向。 重慶沙坪壩區蘑菇生產基地的菇農,在專家的技術指導下,成功地在閑置的冬季稻田種植,其產量達到每平方米7~9千克,而且設施簡單,成本低,病蟲害少,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用工量。種植蘑菇後的菌渣,就地處理,又成為稻田的有機農家肥,創造了良好生態農業模式,取得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其栽培措施是:
1.選地搭棚 稻田種菇是利用水稻收獲後閑置的冬水田來種植蘑菇。當水稻在散籽後,排干稻田水,開始整地作廂有:2溝3廂式,中廂1.5米,邊廂1米,廂溝寬0.3米,深0.3米,長度10~15米;3溝兩廂式,廂寬1.5米,溝寬0.3米。作廂時,將溝中的田地挖出,壘在廂邊上,形成土埂,用以擋住培養料。廂溝又作操作人員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廂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撐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間用大竹竿連接成頂梁。用地膜覆蓋頂梁,拉直兩邊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麥草用重型夾成大毛扇靠放在頂樑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經過頂梁後,兩邊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兩頭,用草簾遮光。棚外應做好四周的排水溝。
2.培養料的發酵 培養料的配方與室內種菇相同。可採用一次發酵法和二次發酵法。室外二次發酵法不用燃料加溫,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溫來達到二次發酵的效果,降低了生產成本。 方法是用磚、石做墊墩,高約20厘米。在熱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個床架,做成寬1.5米,長不定的基座。把經過前發酵的料堆,調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調pH值到7.8~8。然後將培養堆在基座上,預置木棒或竹成通氣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氣孔作成丁字形,當料堆好後,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內空氣交換之通道。用0.5%敵敵畏或三氯殺蟎醇噴霧料堆表面殺蟲。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個簡易的框架,離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貼到培養料上影響發酵。最後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嚴密封閉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陽光增溫,加上料堆中積累的發酵熱,使料堆溫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當高溫結束後,每天降溫1~2℃,通風3~4次,每次30分鍾。控溫在50℃左右,6~7天發酵結束,最後將溫度降到45℃以下時,就可把料搬進人字棚。
3.鋪料與播種 在料進棚前兩天,用0.5%的敵敵畏對栽培床進行全部噴霧殺蟲,作好培養料進棚的准備。 培養料進棚鋪在床面時,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為宜,料pH值7~7.5,無氨味。鋪料厚度在13~17厘米,邊鋪邊拌,力度均勻。料鋪好後,應用溫度計測定料溫,若料溫在28℃以下是老謀深算可以播種。播種多使用班次粒種,每瓶種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員將手、工具和菌種瓶用0.1%的高錳酸鉀消毒。播種時,用菌種的2/3撒於培養料的表面,然後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將餘下1/3的種撒於料面,並用干凈木板輕輕壓實。
4.發菌及出菇管理 播種後的3天內,緊閉人字棚,棚兩頭用草簾遮嚴,保溫保濕,以促使菌種萌發和吃料。3天後,晚上可以適當掀開棚兩頭,通風換氣。15天後,料內菌絲基本長滿,就可以覆土了。覆土採用濕土拌礱糠。分次將粗土、細土均勻覆蓋在料面上。當菌絲長上土縫時,開始噴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長大,在整個了菇期間,對水分管理,採用輕噴勤噴,保持覆土濕度即可。 開春後,氣溫上升,注意增加噴水量,力爭多出春菇,4月份整個稻田種菇結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菌渣是很好的有機肥料,可增加稻穀產量,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種菇,是一項開發稻田資源,引導農民致富的好途徑。
⑻ 室內種蘑菇
你的投資環境不大。5000塊以內就能打住。基本上什麼蘑菇都可以種植的,因為我也是在一個60方的房間種植的,可是是掙不了多少錢的,真的
⑼ 本錢(加盟費)多少 哪裡能學蘑菇種植技術
不知你是什麼地方的。很大地方都可以學習到蘑菇種植技術。費用可大可小。以通過網路私信告訴你具體的聯系方式。可以去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