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平台費用 » 古粵名點加盟費是多少錢
擴展閱讀
加盟商如何騙取加盟費 2025-07-01 20:44:58
伊利代理加盟費 2025-07-01 20:37:53
網路加盟店和加盟店 2025-07-01 20:34:47

古粵名點加盟費是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1-09-17 08:36:15

⑴ 中國古代講粵語的地方

中國古代講粵語是南越國。

南越國,亦稱南粵國(粵拼:Naam4-jyut6-gwok3),是位於中國嶺南地區的一個政權。秦末(公元前207年),南海郡尉趙佗乘秦亡之際,封關、絕道;三年後,兼並嶺南的桂林郡、象郡。

於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國,自號「南越武王」,國都定於番禺。南越國全盛時疆域包括當今中國廣東、廣西(大部分地區)、福建(一小部分地區)、海南、香港、澳門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區)。

粵方言中既有先秦嶺南南越語(古代廣東話)的底蘊,又有中原雅語(古代河南話)的留存。粵語自秦朝起至今,約有2200多年的歷史。

(1)古粵名點加盟費是多少錢擴展閱讀:

粵語的特點:保留大量古漢語成分

在標准粵語/粵語廣州話中保留有許多古老發音,粵語保留有較多古詞、古義,措辭古雅,且粵語的許多詞語,包括語氣助詞,都可以直接在古漢語典籍中找到來源。在漢語北方話中,這些古詞已被廢棄不用或很少用。

粵語中保留有修飾成分後置及倒裝等語法項目 。而且現代粵語仍然有較高使用在上古漢語中佔主導地位的單音詞的傾向。一些被粵語使用者視為通俗的字辭可在古籍中找到來源。

偏於一隅的廣東一直極少戰亂,基本沒受到太多戰爭影響,所以一直保留著漢唐時期的語言、文化。今天粵方言的語音系統,與隋唐時期的語音系統,即《切韻》音系(中古音系)有著極其嚴整的對應規律,即今天粵方言的語音面貌表現出了與隋唐漢語共同語十分接近的現象。

中國歷史上第一本官方的權威發音韻律書《廣韻》(全稱《大宋重修廣韻》),裡面標注的文字發音與現今的粵語高度吻合。

⑵ 粵是哪裡

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廣東省古為百越(粵)地,簡稱「粵」。

⑶ 正宗的粵菜是怎樣的

作為一個地道廣州人,談談廣府菜,本菜系以追求食物的鮮美為最高目標,好不好吃決定一切,所以最富裕的珠三角,反而是吃得最勇敢最全面的,什麼龍虱,禾蟲,毒蛇,還有鵝腸,雞爪,豬牛內臟等下腳料,不會因物卑而棄,只要好吃就行!對於鮑參翅肚等貴價食材更沒理由不接受!烹飪也以理出食物原味鮮味為目的,手段可繁可簡,變化萬千,因材施之!我去過不少地方,從整體來看,沒有其他菜系能達到粵菜這么高的水平!

⑷ 我想開一個甜品店,需要什麼條件

創業開甜品店需要的條件很簡單。需要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經營場所以及相關器材和原材料。

1、營業執照。

沒有營業執照的工商企業或個體經營者一律不許開業,不得刻制公章、簽訂合同、注冊商標、刊登廣告,銀行不予開立帳戶等。

2、食品經營許可證。

因為甜品店屬於食品生產流通行業,所以必須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

3、經營場所相關器材和原材料。

沒有經營場所就不能申請營業執照,沒有營業資格就不能開業。原材料和相關器材是製作甜品的必要物質條件。

(4)古粵名點加盟費是多少錢擴展閱讀

1、辦理營業執照需要的材料。

辦理營業執照需要本人身份證及復印件(外來人員另需要暫住證及復印件)、經營場所的房屋租賃合同或者房產證及復印件、本人一寸免冠彩色照片兩張、從事飲食、化妝品等特殊行業的還要准備健康證件等及復印件(涉及前置審批行業需提供審批意見)。

還需要法定代表人和股東身份證、U盾,注冊資本,經營范圍,甜品店名字,股東出資信息及股權分配比例。

備齊資料之後,提交工商部門就可以辦理工商營業執照了。

2、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需要的材料。

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對於店面安全消防以及衛生設施有比較高的要求,並且還要通過實地檢查。

所以辦理起來比較費事,不過可以委託代辦食品經營許可證,效率更高哦。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營業執照一照通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個體戶為什麼不能辦食品經營許可證?

⑸ 關於加盟廣式早餐或小吃的問題

廣式早餐小吃店不一定適合你當地口味,可能你會覺得不錯,但別人不一定喜歡哈!~安徽的話,可以開個鹵菜熟食店,類似於廖排骨鹵菜這樣的,受眾人群比較廣,生意也還是不錯哈!~

⑹ 面館加盟要多少錢

,加盟費貴不貴,投資要多少錢?張真牛牛肉麵館作為中國品牌牛肉麵連鎖店,以獨特的古制秘方製作而成的牛肉麵受到消費者歡迎,更以他健康、營養、綠色的經營理念,贏得廣大消費者的一致好評。口碑好、盈利高的加盟項目,想要投資飲食行業的您還在等什麼,張真牛是您的不二選擇。加盟張真牛牛肉麵,僅要幾萬元,開店非常輕松賺錢。
【下方留言,了解該項目投資利潤】
16年輝煌,張真牛牛肉麵加盟商傾情推薦
從1998年到現在,張真牛牛肉麵已經經歷了16年的市場檢驗,成為消費者有口皆碑的牛肉麵大品牌,加盟商更是遍及京、滬、江、浙、粵、鄂等全國一線城市,帶來無數創業傳奇。經濟衛生、口味獨特的張真牛牛肉麵,為投資商帶來了巨大的利潤收入,一個月的收入就能抵得上去給別人打工的好幾個月工資。
張真牛牛肉麵賺錢秘訣請進入>>
百年傳承,民間一絕,消費市場達三江
張真牛牛肉麵有著悠久的歷史傳奇,據傳是從嘉慶年間開始,張真牛牛肉麵經過張氏祖先發揚光大,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名吃。經過中葯的反復熬制,將養生與美味牛肉麵完美融合,享有「民間美食一絕」的美名。今天的張真牛,更融合了獨家秘制的極品靚湯,配合出自名家的勁道拉麵、香辣可口的上等黃牛,完全虜獲顧客的挑剔味覺,一口就愛上。芳香獨特的味道,讓張真牛牛肉麵的愛好者遍及全國各地,廣闊的消費市場帶來的必定是滾滾財源。
產品多樣,好吃不貴,大家說好才是真的好
一碗張真牛爆椒牛肉拉麵,大碗12塊,小碗10塊,是每一個消費者都能承受的心理價位。價低質不低,張真牛牛肉麵雖然有著最低的價位,但卻有著最高的品質。如銀絲般的勁爽拉麵、香辣濃郁的湯頭、新鮮勁道的上等黃牛,散發著大骨湯的氤氳清香,讓人看到就垂涎三尺,流連忘返。除此之外,張真牛牛肉麵更有粉絲、炒飯、蓋澆飯等等,各具特色的同時更讓消費者有多重選擇,深受消費者的一致喜愛。張真牛牛肉麵賺錢秘訣請進入>>

⑺ 用廣東話,多少錢怎麼說

可以用「幾百錢,幾多錢,幾多銀」來表示。

幾多在粵語中表示數量詞,含有的意思是幾許,多少,何等。

目前,粵語在香港、澳門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是澳大利亞的第四大語言,美國和加拿大的第三大語言,紐西蘭的第二大語言。 粵語是廣府民系的母語,廣府文化的重要載體。

粵語英文作「Cantonese」、日文寫成「広東語」,一般稱為「廣東話」。由於在語言學分類上,中國與西方有分歧,故粵語屬於一門獨立的語言抑或是一門方言尚有爭議。

(7)古粵名點加盟費是多少錢擴展閱讀:

目前全球中,粵語使用人口大約為7千萬。粵語的使用人口在中國國內語言使用人口排名中處於第三位,次於約8億人使用的漢語北方話及約8千萬人使用的吳語,而在全球則排在第十六位。

雖然使用人口比官話漢語少,但粵語的使用地區非常廣泛。粵語不僅在海外華人社區中被廣泛應用,而且支持著以香港文化及南粵文化為中心的粵語文化,這使得粵語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生命力。可以說粵語是目前世界上有較強生命力的語言之一。

⑻ 米琪林馳加店怎麼加盟,求詳細解釋。

簡介
[編輯本段]

林則徐(1785-1850),字元撫,又字少穆,晚號俟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名字的來由
則,學習、效法。
徐,指的是福建巡撫徐嗣曾。
元撫,以巡撫徐嗣曾為榜樣的意思。
少穆,石麟,據程恩澤《題林暘谷年丈飼鶴圖遺照》詩及注的解釋,林則徐出生那天晚上,林賓日「夢中親見鳳凰飛」,這使他立即聯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類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穆),以為是吉兆,因此在給兒子取名「則徐」之餘又給字「少穆」,「石麟」。
嘉慶三年(1798年),林則徐中秀才,就讀鰲峰書院。嘉慶九年(1804年)中舉,任廈門海防同知書記,後入福建巡撫張師誠幕府。嘉慶十六年(1811年)進士,選為庶吉士,授編修。先後任江西鄉試副考官、雲南鄉試正考官。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監察御史轉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興水利,發展農業,頗有政聲。鴉片戰爭時期主張嚴禁鴉片、抵抗侵略的愛國政治家。史學界稱他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生平介紹
[編輯本段]

青少年

林則徐於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侯官鼓東街(今福州市鼓樓區)一個下層封建知識分子的家庭里。父親林賓日,以教讀、講學為生。僅靠父親教私塾的微薄收無法維持生活,於是,母親用手工勞動來分擔家庭的困窘。
在科舉時代,林則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兒子能在仕宦之途發達上升。林則徐性聰穎,在4歲時便由父親「懷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書五經。在父親的精心培育下,較早地讀了儒家經傳。嘉慶三年(1798年),他14歲中秀才後就到福建著名的鰲峰書院讀書,受教於具有實學的鄭光策和陳壽祺。在父親和親友的影響下,開始注意經世致用之學。嘉慶九年(1804年),20歲中舉人。父親的淳淳教導使林則徐的學業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但此後由於家庭日難,外出當塾師。在十一年(1806年)秋,應房永清之聘到廈門任海防同知書記。這里的鴉片煙毒引起他的注意。同年,受新任福建巡撫張師誠的賞識招入幕府。他在張幕中獲知了不少清朝的掌故和兵、刑、禮、樂等知識以及官場經驗,為他日後的「入仕」准備了些必要條件。

入官場

嘉慶十六年(1811年),林則徐會試中選,賜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開始進入了官場,實現了父母所斯望的入仕做官。十九年(1814)授編修。此後歷任國史館協修、撰文官、翻書房行走、清秘堂辦事、江西鄉試副考官、雲南鄉試正考官、江南道監察御史。在京官時期,他矢志做一個濟世匡時的正直官吏。於是,他「文學而潛修」。為了通於政事,「益究心經世學,雖居清秘、於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綜核無遺」。在京師為官七年中,他廣泛搜集元、明以來幾十位專家關於興修畿輔水利的奏疏、著述,寫了《北直水利書》。書中明確指出「直隸水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農為天下本務,稻又為農家之本務」。認為只有發展華北水利,提倡種稻,就地解決漕糧,才能合理解決南糧北運及由此產生的漕運積弊問題。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林則徐曾在京參加過一些士大夫「雅歌投壺」的文藝團體「宣南詩社」,結識了龔自珍、魏源等人,在詩社裡進行詩文酬唱活動。
嘉慶二十五年(1820)七月,林則徐外任浙江杭嘉湖道。他積極甄拔人才,建議興修海塘水利,頗有作為。但他感到仕途上各種阻力難以應付,曾發泄「支左還絀右」「三嘆作吏難」這樣的苦悶。終於在次年七月借口父病辭職回籍。林則徐為人民做過許多好事,但由於性情過於急躁,請人寫「制怒」大字懸掛堂中以自警。
道光二年(1822年)四月復出,到浙江受任江南淮海道,未履任前曾署浙江鹽運使,整頓鹽政,取得成效。林則徐受到道光皇帝的寵信,很快跨入官場上青雲直上時期。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提任江蘇按察使。在任上,他整頓吏治、清理積案,平反冤獄,並把鴉片毒害視為社會弊端加以嚴禁。江蘇這一年夏秋之際大雨成災,松江飢民聚眾告災,洶洶將變。林則徐反對調兵鎮壓,親自赴松江安定災民,採取一系列救災措施,緩和了階級矛盾。年底入覲歸來,署江寧布政使,讓林則徐負責全省災賑事務。但道光四年秋,林則徐先後遭父母喪,在籍守制。直至十年正月再度出仕。
道光七年(1827)六月任陝西按察使、代理布政使,在任一月即調任江寧布政使。等待交接期間,陝南略陽一帶發生水災,遂留陝暫理原職,赴略陽察看災情,安置受災百姓,同時還參與了縣城移建事宜。往返陝南時,曾赴紫柏山張良廟、定軍山諸葛亮墓、武侯祠憑吊。他在《定軍山謁武侯墓》詩中寫道:「大星雖隕大名留,一線皇綱詡漢劉。抱膝之人知管樂,鞠躬終右匹伊周。定寒沔水居民淚,月黑祁山故壘秋。歸首定軍軍莫定,墓門深鎖陣雲愁。」
道光十年(1830年)服喪完畢。道光十年(1830)秋任湖北布政使,翌年春調任河南布政使,擢東河河道總督。從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則徐先後任湖北、河南、江寧布政使。「—歲之中,周歷三省、所至貪墨吏望風解緩。疆臣重其才,皆折節傾心下之。」他為清朝統治的長遠利益,銳意整頓財政,興修水利,救災辦賑」,「一時賢名滿天下。」十月,升任河東河道總督。面對關繫到河道民生重大問題,決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節,工固瀾安。」為了治理黃河,親自頂著寒風,步行幾百里,對備用的幾千個治水商梁秸進行檢查,還將沿河地勢,水流情況。繪畫張掛,便於了解和治理。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調任江蘇巡撫。從這一年起到十六年間,他對農業、漕務、水利、救災、吏治各方面都做出過成績,尤重提倡新的農耕技術,推廣新農具。他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到:「地力必資人力,土功皆屬農功。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疇多一分之利賴。」林則徐這種農耕思想,是在實際考察中體驗出來的。道光十二年(1833年),江蘇大水災,林則徐不顧報災限期和朝廷斥責,詳盡陳述災情,呼籲緩征漕賦,提出「多寬一分追呼,即多培「一分元氣」請求,這對發展生產,蘇息民困在客觀上起了有利的作用。同時,他分析水災原因是由於吳淞江、黃浦江、婁河及與之相表裡的白茆河年久失修,逐年淤塞所致,於是決定興修白茆河、婁河,還修建海塘,這些在我國水利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在這一時期,林則徐對清王朝的財經政策、貿易政策提出異議,反對一概禁用洋錢,並第一次婉轉地向道光帝提出了一套自鑄銀幣,建立本國銀本位制度的主張。這是中國近代幣制改革的先聲。這也是適應政治經濟形勢變化,保護本國工商業者,保護民族經濟獨立發展,抵制西方資本主義經濟侵略的先進思想。
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升湖廣總督。面對湖北境內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濫成災,林則徐採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漢數千里長堤,安瀾普慶,並支河裡堤,亦無一處漫口,」對保障江漢沿岸州縣的生命財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林則徐整飭吏治,嚴懲貪贓枉法。「要正人,先正已」。「身教重於言教」,林則徐十分注意嚴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則,處處為人表率。在出任湖北布政時,入湖北發出《傳牌》,禁止沿途阿諛奉迎,借端勒索。在總督任內,仍保持「一切秉公辦理」的作風。林則徐辦事兢兢業業,是當時官場中最廉明能幹、正直無私受群眾愛戴的好宮。

禁鴉片及之後經歷
[編輯本段]

當時鴉片問題漸成為政治性爭論問題之一。道光十六年(1836年),太常寺少卿許乃濟倡「馳禁論」,請准民間販賣吸食,使鴉片走私合法化;道光十八年(1838年),鴻爐寺卿黃爵滋提出「嚴禁論」,以重治吸食為先。林則徐曾向朝廷上奏,請求嚴禁鴉片。未等皇上批示,就開始在全省厲行禁煙,收繳煙土、煙膏與煙具,並配製「斷癮葯丸」,供人戒煙,成效卓著。隨後又一道奏摺,力陳煙禁特別是杜絕鴉片來源的重要性和禁煙方略,並針對反對派的駁斥強調說:「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舉棋不定的道光帝認識到嚴禁鴉片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可能性,於是,被迫接受嚴禁主張,決定禁煙。十一月十五日(12月31日),道光皇帝特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粵查辦禁煙。
入廣州之前.林則徐先弄清廣州受鴉片毒害情況,查找各家煙館,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於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廣州,於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則徐會同鄧延楨等傳訊十三行洋商,責令轉交諭帖,命外國鴉片販子限期繳煙,並具結保證今後永不夾帶鴉片,他還嚴正聲明:「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絕交出,經過堅決的斗爭,挫敗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鴉片販子,收繳全部鴉片近2萬箱,約237萬余斤。於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門海灘上當眾銷毀。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則徐受命欽差大臣,已經來臨的1839是使禁煙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對林則徐一生來說是最輝煌的歲月。
在查禁鴉片時期,林則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寫了一幅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這幅對聯形象生動,寓意深刻。上聯諄諄告誡自己,要廣泛聽取各種不同意見,才能把事情辦好,立於不敗之地;下聯砥礪自己,當官必須堅決杜絕私慾,才能像大山那樣剛正不阿,挺立世間。林則徐提倡的這種精神,令人欽敬,為後人之鑒。
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經過兩個月的旅程到達廣州,成千山萬的人擠滿了珠江兩岸,人人爭睹欽差的風采。整個廣州都在等待和傾聽欽差大臣的聲音,林則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轅門外貼出的兩張告示《收呈示稿》宣明欽差大臣道廣州的目的使查辦海口事件。另一個《關防示稿》無異於欽差大臣此行的第一個宣言,是採取禁煙行動的先聲。這個告示是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向廣州官員、百姓和外國人的首次公開亮相,它不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為了駕奴極其復雜的局面。林則徐的日記記載,他當天住在越華書院。
1839年3月18日,林則徐發布兩個諭貼。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國人離開廣州。3月21日下令包圍商館。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國鴉片販子顛地。
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的到來,矛盾自然轉移到他身上,他到達當天,林則徐下令停泊在黃浦江上的一切外國船隻封艙,當天晚上封鎖商館,並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國雇員。但是義律是一個十足的大流氓,面對林則徐的命令,出爾反爾,採取無賴、訛詐、欺騙、撒謊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義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則徐的對手,3月28日,向林則徐呈送了《義律遵諭呈單繳煙二萬零二百八十三箱稟》。
從林則徐1839年3月10日到達廣州,到義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繳出全部鴉片,總共18天,這充分說明了林則徐收繳鴉片第一回合的勝利。
林則徐與鄧廷楨等人會商後,就收繳的地點、驗收、押運、存儲、看管、守衛等各個環節做了無懈可擊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則徐、鄧廷楨鄧親赴虎門檢查收繳前各項准備工作。
4月11日開始收繳,林則徐親自監督收繳全過程。
5月18日,實用了34天,共收繳煙土19187箱,又2119袋,總重量1188127公斤。
收繳的這段日子,林則徐一刻不怠的監督這一龐雜的過程。日夜操勞,一絲不苟,無一紕漏。繳煙獲得了完全的勝利,但如此巨量的鴉片如何處置,外國人推測中國可能對鴉片實行專賣,從而使鴉片買賣合法化,但他們想錯了。林則徐報告道光皇帝,要求驗明實物數量,然後焚毀。道光對林則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讓林則徐和鄧廷楨、怡良等人將收繳的鴉片就地銷毀。
6月3日,歷時23天的虎門銷煙,在林則徐的指揮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華民族決不屈服於侵略的決心。虎門銷煙,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虎門銷煙,展示出中華民族無以倫比的偉大形象,是抗擊外來侵略的勝利。林則徐,理所當然地是這一事件的組織者、指揮者和完成者。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已毫無愧色地成為歷史巨人了。
150年前,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主義國家。他不斷的在世界各地瘋狂的掠奪殖民地,還企圖用鴉片打開中國的大門。
廣州市外國煙販子的販毒中心。1838年廣州地方政府處決一個中國的鴉片販子,英國煙商竟然出來阻撓,激起了廣州人民的義憤。1839年2月,一萬多名群眾到外國人民居住的旅館前示威,聲討外國煙販干涉中國內政的罪行。
1839年3月,林則徐到了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他一面加緊整頓海防,嚴拿煙販;一面限令外國煙商交出鴉片。林則徐在給外國煙商的通知中說:「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由於林則徐堅定的態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國煙商被迫交出鴉片2萬多箱。
林則徐下令在虎門將鴉片公開銷毀,並帶領大、小官員親自監督。他令人將鴉片放入挖好的兩個大池子里,池中放入鹵水,鴉片浸泡半日後,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將生水煮沸,就把鴉片銷毀了。經過22天,才把繳獲的鴉片全部銷毀。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虎門銷煙」。
銷煙的正義行動,取得了廣大人民的支持,虎門海灘每天都有上萬人觀看,人們無不拍手稱快。外國人看到這情形,也對林則徐禁煙的果斷表示欽佩。
虎門銷煙是我國近代史上反帝斗爭中的光輝一頁,林則徐領導禁煙運動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史上第一個偉大勝利,這一壯舉,維護了民族的尊嚴和利益,增長了中國人民的鬥志。
林則徐在廣州查鴉片的過程中,意識到英國會發動侵略戰爭。為了戰勝敵人,需要知己知被。他經過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變敵人的長處為自己的長處,即魏源歸納闡述為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於是林則徐親自主持,組織翻譯班子,把外國人講述中國的言論翻譯成《華事夷言》,作為當時中國官吏的一種「參考消息」;為了了解外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情報,將英商主辦的《廣州周報》譯成《澳門新聞報》;為了解西方的地理、歷史、政治,又組織翻譯了英國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編為《四洲志》,這是我國近代第一部比較系統介紹西方地理的書;還翻譯瑞士法學家瓦特爾的《國際法》。其中一條規定:「各國有禁止外國貨物不準進口的權利。」說明中國禁煙完全合乎《國際法》。在軍事方面,著手加強和改善沿海一帶防禦力量。林則徐專門從外國買來200多門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為了改進軍事技術,又搜集並組織了大炮瞄準法,戰船圖書等資料。林則徐敢於學習外國先進科學技術的精神,受到人們高度贊揚,被稱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個人。」雖然林則徐對西方認識比較膚淺,接觸西學的目的是出於外交、軍事需要,但畢竟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對中國近代維新思想起到啟蒙作用。
英國殖民者不肯放棄罪惡的鴉片貿易,而且蓄謀要用武力侵略中國。林則徐在廣東一邊禁煙,「邊積極備戰,修建炮台,拉攔江木排鐵鏈,相信「民心可用」,招募五千多漁民編成水勇,屢敗英軍的挑釁。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龍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擊戰的勝利。道光帝盲目驕傲,下旨停止英國貿易。於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初一日(1840年1月5日),清廷授林則徐任兩廣總督。鴉片戰爭爆發後,定海失陷,琦善到廣州,與林則徐反其道而行之。在英侵略者威脅利誘下,擅自簽定割讓香港,賠償煙價六百萬元的《穿鼻草約》。但他卻把這一切都歸罪於林則徐。
林則徐抗英有功,卻遭投降派誣陷,被道光帝革職,「從重發往伊犁,效力贖罪。」他忍辱負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戌途。在赴戌途中,仍憂國憂民,並不為個人的坎坷而唏噓,當與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別時,在滿腔憤怒下寫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激勵詩句。這是他愛國情感的抒發,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寫照。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新疆。林則徐不顧年高體衰,從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萬里」,實地勘察了南疆八個城,加深了對西北邊防重要性的認識。林則徐所譯資料中發現沙俄對中國的威脅,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國防思想,成為近代「防塞論」的先驅。於是他明確向伊犁將軍布彥泰提出「屯田耕戰」,有備無患。他還領導群眾興修水利,推廣坎兒井和紡車,人們為紀念他的業績,稱為「林公井」「林公車」。林則徐根據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結合當時沙俄脅迫清廷開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脅的嚴重性,臨終時尚告誡「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林則徐的遠見卓識,已被後來的歷史所證實。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開始,朝廷重新起用林則徐,調任陝甘總督、陝西巡撫、雲貴總督。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奉召回京候補,十一月以三品頂戴署理陝甘總督。二十六年(1846) 四月,授陝西巡撫,七月初九(8月30日)抵陝上任。這時的陝西,各種社會矛盾十分尖銳:鴉片戰爭時,清廷為解決軍費困難,除調撥陝西徵收的鹽稅外,還強令陝西捐銀一百多萬兩。鴉片戰爭後給外國侵略者的賠款也攤派到陝西,僅西安府咸寧、長安兩縣的賠款銀,年徵收就在二萬兩以上,相當於上繳正銀數的三分之一;加上各地接連發生災荒,勞苦群眾生活異常艱難;渭南、富平、三原、大荔、蒲城等地的「刀客」與當地回民聯合起來,反抗官府的斗爭此起彼伏。
林到任後下令對「刀客」嚴加鎮壓,並申明對地方官中鎮壓得力者將奏請朝廷予以嘉獎;同時,又採取了一系列賑災措施。一方面,把西安府等地的一百多萬石存糧向貧民平糶,對於無力購糧的極貧戶與老弱病殘者,由官方收養,省城西安即收養極貧百姓三四千人;勸紳商富戶出錢出糧救濟其所在村寨的貧困戶,並令地方官與各地富戶收買、質押耕牛,以免影響耕種;另一方面,向清廷連上《被旱各屬分別緩征折》《咸寧等十二州縣應征糧石展限奏銷折》,請求朝廷緩征錢、糧。為從根本上免除災荒,他籌議興修關中水利,命陝西督糧道張集馨對《關中勝跡圖志》一書加以研究,提出方案。這一計劃終因費用太大,未能實現。林通過上述多種辦法,使陝西局勢得到暫時的穩定,但他卻因勞累成疾,只好奏請朝廷准假三個月,開缺醫治。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三月,清廷命林則徐為雲貴總督。到任後,以維護雲南邊境安定得力加太子太保,賞戴花翎。二十九年(1849)秋,因病重奏請開缺回鄉調治,翌年三月返抵侯官。九月,又被清廷命為欽差大臣,去廣西鎮壓拜上帝會的反清武裝起義。他抱病從侯官起程,十月十九日(1850年11月22日)逝於潮州普寧行館。在報喪奏摺到京前, 清廷於十月二十四日 (11月27日) 還命他暫署廣西巡撫。
在任滇都時,他提出整頓雲南礦政,鼓勵私人開采,提倡商辦等主張。這反映出他的思想中包含著萌芽中的資本主義思想。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因病辭歸。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道光三十年(1850)清政府為進剿太平軍,再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督理廣西軍務。在赴任途中,1850年11月22日暴卒於潮州普寧縣行館,終年66歲。死後晉贈太子太傅,照總督例賜恤,歷任一切處分悉行開復,謚文忠。

英國政府對鴉片貿易的態度
[編輯本段]
關於鴉片貿易,英國政府的態度十分明確,它在巴麥尊給義律的訓令中得到了明確的表達,一八三八年六月十五日,巴麥尊寫道:
「關於構成您一八三七年十一月十八日、十九日和十二月七日來信主題的鴉片走私貿易,我必須說,女王陛下政府不能夠為了使英國臣民能夠破壞他們前去貿易的那個國家的法律的目的而進行干預。因此,這些人由於更有效的執行中國關於此問題的法律而可能遭受的損失,必須由那些因他們自己的行動造成該損失的人士承擔。」〔《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爭資料選譯》(上冊),第258頁,胡濱譯,中華書局〕
在後來英國政府決定派遣武裝部隊前來中國時,巴麥尊在發給義律的有關指示中也仍然強調:
「女王陛下政府絕不懷疑中國政府有權禁止將鴉片輸入中國,並且有權查獲和沒收那些外國人或中國臣民不顧適當制訂的禁令而輸入中國領土內的任何鴉片。」〔《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爭資料選譯》(下冊),第523頁〕
當義律因為全面違反英國政府的指示而遭免職之後,巴麥尊在發給新任全權大臣的長篇訓令中再次重申:
「女王陛下政府對於這件事情(指禁止鴉片)不提出任何要求,因為他們沒有權利這樣做。中國政府完全有權禁止鴉片,如果它願意的話,從事一項違禁品貿易的英國臣民必須承擔這樣做的後果。」〔《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爭資料選譯》(下冊),第906頁〕
對於鴉片貿易,義律在通告中說:
「本首席監督進一步發出通知,警告所有那些在虎門以內的這種帆船、快艇或用其它方式裝配的小船中從事上述非法鴉片貿易的女王陛下臣民:如果有任何中國人因任何英國臣民或臣民們嚴重造成的死亡或任何傷害前來,該英國臣民或臣民們被正式判定有罪後,將受到重大的懲罰,如同該罪行是在威斯敏斯特的女王陛下法院管轄范圍內所犯的一樣。
本首席監督進一步發布通知,警告所有那些擁有這種帆船、快艇或用其它方式裝配的小船在虎門以內從事該非法鴉片貿易的英國臣民:如果中國政府認為適於捕獲並沒收那些船隻,女王陛下政府將決不進行干涉。
本首席監督進一步發布通知,警告所有受雇於這些帆船、快艇和用其它方式裝配的船隻在虎門以內從事非法鴉片貿易的英國臣民:對執行搜尋和捕獲任務的中國政府官員進行武力抵抗是一種非法行為,而且他們將按照這種方式承擔後果並接受懲罰,即如同上述武力抵抗是在他們本國或任何外國反對他們本國政府官員或任何其它外國政府官員一樣。」〔《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爭資料選譯》(上冊),第350頁〕
即使就是因為「林維喜案件」而被林則徐驅逐到海上四處飄泊之後,義律也沒有改變他對鴉片貿易的態度,他在給巴麥尊的信中寫道,沒有任何人比他「對於在中國沿海進行的這種強制貿易所帶來的恥辱和罪惡抱有更深刻的厭惡態度,我不知道在該貿易與海盜行為之間有何選擇」。〔《英國檔案有關鴉片戰爭資料選譯》(上冊),第483頁〕
這些史料可以看出,英國政府承認滿清政府完全有權制止鴉片走私,對他們所採取的禁煙措施並不企圖干預。

林則徐著作
[編輯本段]

林則徐從政40年,歷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階級改革派的代表人物。雖然作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鎮壓過少數民族起義,但在中華民族面臨淪入半殖民地的緊要關頭,他挺身而出,「置禍福榮辱於度外」,堅決實行禁煙,抵抗外國武裝侵略,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還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發展民族工商業。這是他一生活動和思想的主流。林則徐不愧是中國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則徐生平愛好詩詞、書法,著有《雲左山房文鈔》、《雲左山房詩鈔》、《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書》《荷戈紀程》等著作。所遺奏稿、日記、公牘、書札、詩文等,建國後輯為《林則徐集》。

林則徐對聯
一副對聯,寫在乾隆紙上的,稍微有點破舊,上書:
社燕逢春留好語,
地無寒谷春常在。

下聯有「歲在丁丑年 贈 林則徐 」 然後有一個「少穆」繁體字的印章(這個看的不是很清楚,大概是) ,一個「林則徐」繁體字的印章。 另外,那個「贈」字, 在對聯上看起來是個「木」字旁,是「橧」這樣一個字,那到底是不是「贈送」的贈呢,還是有其他什麼意思?
解釋:
1,「少穆」是林公的另一個號,2,社燕就是燕子,因為它們春社之日飛來,秋社之日飛走,所以詩人稱其為社燕。至於春社秋社,那是各地民間的社慶習俗,多數是人神共樂的形式。3,逢春,自然是指春天來,燕子歸,4,留好語,是指人聲燕語好氣象。5,寒谷本指深山溪谷。因日光罕照而苦寒,故稱寒谷。這里顯然泛指處處春暖無寒了。6,橧字本身有這個字,其義是堆聚柴薪的寮房或豬圈等偏隅。7,至此,話題要偏一偏:此文物上的模糊字是一個還是兩個?如果是指的同一處,那就要嚴格分清是「贈」還是「橧」,果只有一「橧」字,則此作品出自林公本身無疑,因為「橧」字是林公自己對住屋的謙稱。有「少穆」加章為證,林公墨寶必矣!8,詩句有景有情,景即所見所寫,情乃歌太平是也!

另一副:
上聯:狀開元景三陽態,下聯:探得花香一樹春。落款是 辛丑年少穆林則徐,下面 是兩個印章,依次是林則徐印,之後是少穆。都是繁體字。

林則徐名詩與名句
[編輯本段]
1.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2.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3.林則徐 說: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有容乃大千秋幾?無欲則剛百世師. 比武守疆驅虎豹,論文說理寓詩詞.為官首要心身正,蓋世功勛有口碑
4.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二首
其一
出門一笑莫心哀,浩盪襟懷到處開。時事難從無過立,達官非自有生來。
風濤回首空三島,塵壤從頭數九垓。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台。
其二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林則徐星」
[編輯本段]

2000年9月20日 在民族英雄林則徐誕辰215周年之際,坐落在林則徐出生地福州市左營司的「林則徐星」紀念碑揭幕,寓意著「林則徐星」從這里升起。1996年6月7日,中科院北京天文台陳建生院士發現了一顆小行星。按照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的規定,誰發現了小行星,誰就擁有命名權。陳建生院士領導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和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成員、北京天文台朱進博士,提議將新發現的這顆小行星命名為「林則徐星」。林則徐的禁毒和治水業績,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公認,因此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了中科院的建議。「林則徐星」在火星與木星之間,沿橢圓軌道以4.11年的周期繞太陽運動。

林則徐這一舉動給中華民族爭回一口氣!!!

⑼ 象棋教育加盟費用多少錢

中國象棋屬於中國國粹。。。國粹,是指完全發源於中國、起源於中國、並屬於我國固有文化中的精華。中國共有20大國粹,這20大國粹是:1、《易經》《易經》是我國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易經》最早是由伏羲創制(同時產生了易經八卦圖),伏羲所創的八卦稱之為「伏羲八卦」或「先天八卦」,以後,又有神農作《連山易》,軒轅黃帝作《歸藏易》,殷商末年出現了《周易》。由此可見,《易經》這部哲學經典是由我們中華民族的三位偉大始祖伏羲、神農、軒轅黃帝共同開創完成的。《易經》至今已有5000年——10000年的歷史。到春秋時期,孔子為易經作《易傳》。《易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哲學著作,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對先秦諸子百家產生過巨大影響,而且對中國古代的哲學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根基,《易經》也是中國哲學的源頭。2、老子的《道德經》老子,是中國古代春秋末期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或聃(因而人稱老聃),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人。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始祖,著有《道德經》。老子的《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共81章。老子的《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老子的《道德經》也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老子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老子哲學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老子的思想影響了後來整個中國哲學史的發展。《道德經》、《易經》和《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老子的《道德經》雖僅五千言,卻包含著非常豐富深刻的哲學思想,也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老子所著的《道德經》是人類最高智慧的結晶。老子的《道德經》是宇宙中的最高智慧。老子的《道德經》一書是老子為中國、為全世界所奉獻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智慧財富。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道德經》的作者————老子,是繼伏羲、神農、軒轅黃帝之後,中國的高智慧聖人。老子也是世界最高智慧者。我認為:人類要想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從中國2500年前的老子那裡汲取智慧。3、中醫中醫是中國的傳統醫學,中醫一般是指中國以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中醫也稱為漢醫。「中醫學」之中包涵「中葯學」,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神農嘗百草,始有醫葯」的傳說,因此,中葯源於距今7000年前的神農時代,中葯的鼻祖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神農。中醫的理論基礎和源泉就是《黃帝內經》。《黃帝內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黃帝內經》確立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成為中國中醫葯學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源泉。《黃帝內經》是中國第一部中醫理論經典。《黃帝內經》是中醫理論基礎的奠基之作。《黃帝內經》這部偉大的中醫經典完成於距今5000年前的軒轅黃帝時代。因而,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軒轅黃帝就是中醫的鼻祖。綜上所述,中葯和中醫的鼻祖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神農和軒轅黃帝。4、中華衣裝(漢服或華服)中華衣裝,也稱華夏衣冠,也就是「漢服」。漢服,是中國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漢服是中國漢民族的傳統民族服飾,其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華夏人民(漢族)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徵,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自炎黃時代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代的規范制式,到了漢朝已全面完善並普及,漢人漢服由此得名。隨後各朝代的漢服雖有局部變動,但其主要特徵不變,均是以漢代為基本特徵。漢服(華服)是非常美麗的服裝,漢服(華服)最能體現漢族人儒雅內秀、神采俊逸、雍容華貴、美麗端莊的氣質。5、絲綢(種桑養蠶繅絲織綢技術)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了絲綢(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而做出發明絲綢(養蠶繅絲織綢)這一偉大貢獻的發明家,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軒轅黃帝的妻子嫘祖。在5000多年以前,勤勞、智慧、聰明的嫘祖就發明了絲綢(養蠶繅絲織綢技術)。嫘祖作為中華第一夫人,與黃帝並列為「人文初祖」。嫘祖被譽為「人文女祖」。嫘祖為人類的文明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被後世尊為「先蠶」,享譽海內外。嫘祖教民養蠶繅絲,建立了光照千秋的功業,被稱為「蠶母娘娘」。由於嫘祖創造了絲綢文明,功高天下,自周代起就被尊奉為「先蠶」,民間尊稱為「蠶神」,愛稱為「嫘姑」、「絲姑」、「蠶姑」,歷來受到各族人民的無限崇拜。嫘祖「養天蟲以吐經綸,始衣裳而福萬民」,開啟了享譽中外的絲綢文明,澤被天下。韓國、朝鮮及東南亞國家都隆重祭祀嫘祖。西方國家認識中國是從認識絲綢開始的,因而最早稱中國為「賽里斯國」,即絲綢之國。嫘祖發明的種桑養蠶繅絲織綢技術,堪稱在「中國四大發明」之前的「中國第一大發明」。我認為:絲綢,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絲綢,是人類最美麗的發明。6、茶葉的種植培育加工製作技術、茶葉的飲用和茶文化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是世界茶葉的祖國,這是世界公認的。茶,是中華民族的國飲。飲茶、種茶、制茶都起源於我國。我國第一部葯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說明,在距今7000年前的神農時代,中國就發現了茶葉,並且知道了茶葉具有神奇的葯用作用。因此,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神農是中國的茶葉鼻祖。神農不僅是中國的茶葉鼻祖,同時,神農也是全世界的茶葉鼻祖。茶葉,是最天然、最健康的飲料,也是最具有文化內涵的飲料。茶葉具有健康、天然、文化、文明以及時尚的非凡魅力,受到全世界人的喜愛。7、瓷器的製做技藝中國是瓷器的故鄉,舉世聞名的中國瓷器,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發明,瓷器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中國發明的瓷器,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作出的偉大貢獻。中國號稱「瓷之國」,中國所製造的精美的瓷器,為全世界人民所喜愛。中國是瓷器的發源地,中國被譽為是「瓷器之國」。中國的瓷器製造技術傳到世界各國,對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中國也博得了「世界瓷國」的光榮稱號。8、中國畫(國畫)國畫,是中國漢族傳統繪畫形式。國畫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這種畫種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國畫是我國傳統繪畫(區別於「西洋畫」),其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核是「筆墨」。9、書法中國的文字(漢字)起源,歷史非常悠久。在距今約5000年前的軒轅黃帝時代,文字開始出現。傳說軒轅黃帝命令大臣倉頡造字,倉頡就發明創造了文字。倉頡,是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被後人尊為文字始祖。中國的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發展、為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的保存和傳承作出了不朽的功績。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的漢字,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了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周朝時的金文、石刻文,秦代的篆書,漢代的隸書,從東晉到唐朝的楷書、行書、草書,到了唐代,中國的書法藝術到達成熟,並且繁榮。中國的書法有五種基本書體: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其中,楷書也叫真書、正書、正楷。楷書的特點在於規矩整齊,所以稱為楷書。中國的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書法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彩。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許多的大書法家。其中,東晉時代的王羲之是中國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序》流傳千古,天下聞名。《蘭亭序》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10、古琴、中國民族樂器、中國民族音樂古琴,也稱:瑤琴、玉琴、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代就已盛行的樂器,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四千餘年,據《史記》載,琴的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琴的創制者有「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等說,可以看出,古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內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後來周文王加弦一根,是為文弦;武王伐紂,加弦一根,是為武弦。合稱文武七弦琴。在中國古代,「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必修之藝。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而在音樂、棋術、書法、繪畫中居於首位。吹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遠游、對酒當歌成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動寫照。春秋時,孔子酷愛彈琴;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成為千古佳話;魏晉時期的嵇康給予古琴「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的至高評價,終以在刑場上彈奏《廣陵散》作為生命的絕唱。古琴是最高雅的樂器。古琴十大名曲:廣陵散、高山流水、平沙落雁、酒狂、關山月、瀟湘水雲、陽關三疊、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幽蘭。中國古代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又名《春江花月夜》)、《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和《陽春白雪》。11、圍棋、中國象棋圍棋是一種古老的智力游戲,起源於中國。圍棋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圍棋是中國「五帝」之一的堯帝發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圍棋最早被稱為「弈」或「棋」。後來,有人根據下棋時黑白雙方總是互相攻擊,互相包圍的特點,稱「下棋」是「圍棋」。這樣,「圍棋」作為一個專用名詞就固定下來。圍棋屬「中國古代四大藝術」(琴棋書畫)的「四藝」之一。「琴棋書畫」之「棋」,指的就是圍棋。南北朝時候,棋盤定型為現在的19道棋盤,並且出現了評定棋手水平的圍棋九品制。圍棋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知識階層修身養性的一項必修課目,為「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唐代出現了棋待詔官職。中國的圍棋在公元七世紀(中國唐朝)時傳入日本,很快就在日本流行開來。圍棋被人們形象地比喻為「黑白世界」。圍棋是我國古人喜愛的娛樂競技活動,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悠久的一種棋戲。由於它將科學、藝術和競技三者融為一體,有著發展智力、培養意志品質和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思想意識的特點,因而,幾千年來長盛不衰,並逐漸地發展成了一種國際性的文化競技活動。圍棋的規則十分簡單,卻擁有十分廣大的空間可以落子,使得圍棋變化多端,比中國象棋更為復雜。這就是圍棋的魅力所在。下一盤圍棋的時間沒有規定,快則五分鍾,慢則要幾天,多數時候下一盤棋需要一到二個小時。下圍棋對人腦的智力開發很有幫助,可增強一個人的計算能力、記憶力、創意能力、思想能力、判斷能力,也能提高人對注意力的控制能力。因此,圍棋是一種高級的智力游戲。中國人所發明的圍棋,最能體現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令人驚奇的是,中國的圍棋也非常符合現代科學(天文學、宇宙學)的原理與自然規律。圍棋的規則是非常簡單的,在所有的棋類中,圍棋是規則是最簡單的。但是,圍棋的棋局又是非常復雜的,千變萬化,以至無窮。中國的圍棋包含著在遠古時期中華民族先人的智慧,中國的圍棋奧妙無窮。圍棋是非常絕妙的發明。12、文房四寶中國古代的「文房四寶」一般是指:筆、墨、紙、硯這四種用具。文房,也就是書房。筆、墨、紙、硯這四種基本用具是文人書房中必備的四件寶貝,人們通常把它們稱之為「文房四寶」。在「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中,最出名的、最好的、質量最優的當屬:湖筆、徽墨、宣紙、端硯。因此,「文房四寶」一詞也可以是專指湖筆、徽墨、宣紙、端硯。湖筆,產於浙江省湖州市。湖州市位於浙江省的最北端、太湖的南岸。湖州自古就生產優良毛筆。自元朝以來,湖州生產的毛筆為天下最佳者。也就從那時起,湖筆與徽墨、宣紙、端硯一起被稱為「文房四寶」。湖州毛筆簡稱「湖筆」,是毛筆中的佼佼者,以製作精良、品質優異而享譽海內外,已成為毛筆的代名詞。徽墨,產於安徽的徽州。徽墨的製造中心在績溪、歙縣、屯溪這三個地方,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尤其是績溪縣,徽墨製造業極盛。「天下墨業在績溪。」徽墨特徵鮮明、技藝獨特、流派品種繁多、科技內涵豐富,在中國制墨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墨的發明是中國人對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項重大貢獻。徽墨是我國制墨技藝中的一朵奇葩。宣紙的原產地是安徽省的涇縣(今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涇縣古時屬宣州管轄,所以,涇縣所產的紙稱之為「宣紙」。由於宣紙有易於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製造宣紙的原料是生長在安徽宣州一帶的青檀樹的樹皮,因青檀樹皮的纖維非常潔白,因此,造出的宣紙非常潔白細密。宣紙具有「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凈、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等特點,並有獨特的滲透、潤滑性。寫字則骨神兼備,作畫則神采飛揚,成為最能體現中國藝術風格的書畫紙,再加上宣紙耐老化、不變色。少蟲蛀,壽命長,故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譽稱。宣紙的聞名始於唐代,南唐後主李煜,曾親自監制的「澄心堂」紙,就是宣紙中的珍品,它「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冠於一時。」傳說宣紙的發明者是蔡倫的弟子孔丹。宣紙的生產中心是涇縣,製造宣紙的原料是以皖南山區特產的青檀樹皮為主,配以部分稻草,經過長期的浸泡、灰腌、蒸煮、洗凈、漂白、打漿、水撈、加膠、貼烘等十八道工序,一百多道操作過程,歷時一年多,方能製造出優質宣紙,宣紙是中國古代文人進行書法、繪畫所必不可少的東西,是中國古代珍貴的文化用品。中國古人有「敬惜字紙」的良好傳統,表現出中國古人對文字、文化的尊重和對宣紙的愛惜。中國四大名硯: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端硯,產於廣東省肇慶市。廣東肇慶在唐代時設為端州,所以把出產於廣東肇慶的硯稱之為「端硯」。歙硯,產於安徽省古歙州的歙縣、黟縣、休寧、婺源等地。歙硯與端硯齊名。洮硯,洮河硯的簡稱。因硯材產自洮河,洮河源於古時洮州,故名「洮河石硯」,簡稱「洮硯」。洮硯產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縣、臨潭縣、岷縣一帶。澄泥硯,是用特種膠泥加工燒制而成的,因此,澄泥硯的製造材料是泥,而不是石。實際上,澄泥硯是一種用泥土燒制的陶器,這是與前三種硯不同的地方。澄泥硯最早產於山西絳州(今山西省新絳縣)。「四大名硯」中的其它三種均為石硯,唯有絳州澄泥硯是泥硯。它與端、歙、洮硯齊名,稱為「三石一陶」。絳州澄泥硯始創於唐代,歷史悠久,當時曾被列為「貢硯」。後來明朝滅亡後澄泥硯製作工藝就失傳,失傳了近三百年。直至20世紀80年代末,有一位藝人歷經千辛萬苦終將澄泥硯恢復生產後,絳州澄泥硯又重新展露在世人面前,重新成為古城絳州的一大地方特產。中國的文房四寶是中國人的創造發明。中國的文房四寶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在中華文化的傳承、傳播、保存中,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13、道教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也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產生於中國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道教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道教的創立者為張道陵,張道陵原名張陵。張道陵是西漢開國功臣張良的第八世後代。張道陵創立了道教門派之一的「正一道」(即「天師道」),因此,張道陵也被尊稱為「張天師」,其後代世襲者也被稱為「張天師」。道教奉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為教祖,尊稱老子為「太上老君」。道教將老子的《道德經》作為道教的理論指導思想。14、中國建築、中國園林、客家民居15、武術、太極拳、氣功16、昆劇昆劇,又名崑曲,原名「崑山腔」或簡稱「崑腔」,是我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產生於江蘇崑山一帶。昆劇誕生於元朝末年,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崑曲是我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崑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際(14世紀中葉)即產生於江蘇崑山一帶。「崑山腔」屬明代四大聲腔之一。明代四大聲腔:崑山腔、弋陽腔、海鹽腔、餘姚腔。崑山腔(江蘇崑山)、弋陽腔(江西弋陽)、海鹽腔(浙江海鹽)、餘姚腔(浙江餘姚)。這四大聲腔,同屬南戲系統。昆劇是在中國戲曲中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很多劇種都是在昆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昆劇有「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昆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體系的劇種,它的基礎深厚,遺產豐富,是我國民族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的結果,在我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崑曲的伴奏樂器,以曲笛為主,輔以笙、簫、嗩吶、三弦、琵琶等。崑曲的表演,也有它獨特的體系、風格,它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和諧。在語言上,該劇種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蘇州白話為主,北昆以大都韻白和京白為主。昆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述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昆劇(崑山腔)的創始人為顧堅。顧堅,元末明初戲曲家,昆劇鼻祖。顧堅是江蘇崑山千燈鎮人(明末偉大的思想家顧炎武也是江蘇崑山千燈鎮人)。元朝末年,顧堅等人把流行於江蘇崑山一帶的南曲原有腔調加以整理和改進,稱之為「崑山腔」,為昆劇之雛形。明朝嘉靖年間,傑出的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對崑山腔的聲律和唱法進行了改革創新,吸取了海鹽腔、弋陽腔等南曲的長處,發揮崑山腔自身流麗悠遠的特點,又吸收了北曲結構嚴謹的特點,運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簫、笙、琵琶的伴奏樂器,造就了一種細膩優雅,集南北曲優點於一體的「水磨調」,通稱崑腔。江蘇崑山人梁辰魚,繼承魏良輔的成就,對崑腔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改革,終於使崑腔在無大鑼大鼓烘托的氣氛下能夠清麗悠遠,旋律更加優美;對伴奏樂器改革原來南曲伴奏以簫、管為主要樂器,為了使崑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將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樂器集合於一堂,用來伴奏崑腔的演唱,獲得成功。隆慶末年,他編寫了第一部崑腔傳奇《浣紗記》。這部傳奇的上演,擴大了崑腔的影響,文人學士,爭用崑腔創作傳奇,習崑腔者日益增多,梁辰魚對推廣和改革崑山腔起了巨大的作用,因而成為昆劇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昆劇的上演劇目中,有湯顯祖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沈璟的《義俠記》,高濂的《玉簪記》,李漁的《風箏誤》,朱素臣的《十五貫》,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長生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湯顯祖的《牡丹亭》,其次是孔尚任的《桃花扇》,孔尚任是孔子的第64世後代。昆劇行腔優美,以纏綿婉轉、柔漫悠遠見長。在演唱技巧上注重聲音的控制,節奏速度的頓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講究,場面伴奏樂曲齊全。昆劇的唱腔委婉細膩、新麗流暢,非常好聽!有「水磨腔」之稱。昆劇藝術形成了相當完善的體系,而這一體系又長期在中國戲曲中占據獨尊地位,所以昆劇藝術被尊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對整個戲曲的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許多地方戲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它的藝術養分,其中還留有部分的崑腔戲。許多地方劇種,如:京劇、湘劇、川劇、贛劇、桂劇、邕劇、越劇和廣東粵劇、閩劇、婺劇、滇劇、晉劇、蒲劇、上黨戲等等,都受到過昆劇藝術多方面的哺育和滋養,因此,昆劇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同時,昆劇還有「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昆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17、中國烹飪(中國菜)、中國節日飲食文化、筷子中國烹飪(中國菜):中國各地區、各民族各種菜餚的總稱。具有歷史悠久、技術精湛、品類豐富、流派眾多、風格獨特的特點,是中國烹飪數千年發展的結晶,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中國八大菜系:粵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川菜、閩菜、魯菜。中國節日飲食文化:春節吃餃子,元宵節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等等。18、針灸針灸: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漢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徵,是基於漢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針灸療法是祖國醫學遺產的一部分,針灸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19、對聯、燈謎、曲水流觴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流傳的一種游戲。夏歷的三月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後,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得即興賦詩並取杯飲酒。曲水流觴這種游戲非常古老,有數千年的歷史。晉代有名的大書法家王羲之所書的流傳千古的書法作品「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記錄的就是在浙江紹興蘭亭一帶進行曲水流觴游戲的過程。20、中國結、剪紙、刺綉、黎族織錦(黎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