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桂林米粉一般要多少錢一碗
正宗的1兩2塊到4塊2兩3塊到6塊,不過大城市一般都要10塊左右。。。只有桂林一碗才是10塊以下的一般都是5塊左右
2. 過橋米線加盟哪家好啊加盟費都多少啊 能賺錢吧 有經驗的大哥大姐們幫幫忙
你好!
這里有。 不止70種!
一: 主要種類:
北京: 焦圈、蜜麻花、豌豆黃、艾窩窩、炒肝爆肚
上海: 蟹殼黃、南翔小籠饅頭、小紹興雞粥
天津: 嗄巴菜、 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貼餑餑熬小魚、棒槌果子、桂發祥大麻花、 五香驢肉
太原: 栲栳、刀削麵、揪片
西安: 牛羊肉泡饃、乾州鍋盔
蘭州: 拉麵、油鍋盔
新疆: 烤羊肉、烤饢、抓飯
山東: 煎包
江蘇: 蔥油火燒、湯包、三丁包子、蟹黃燒麥
浙江: 酥油餅、重陽栗糕、鮮肉棕子、蝦爆鱔面、紫米八寶飯
安徽: 臘八粥、大救駕、徽州餅、豆皮飯
福建: 蠣餅、手抓面、五香捆蹄、鼎邊糊
台灣: 度小月擔仔面、鱔魚伊面、金爪米粉
海南: 煎堆、竹簡飯
河南: 棗鍋盔、白糖焦餅、雞蛋布袋、血茶、雞絲卷
湖北: 三鮮豆皮、雲夢炒魚面、熱乾麵、東坡餅
湖南: 新飯、腦髓卷、米粉、八寶龜羊湯、火宮殿臭豆腐
廣東: 雞仔餅、皮蛋酥、冰肉千層酥、廣東月餅、酥皮蓮蓉包、粉果、薄皮鮮蝦餃及第粥、玉兔餃、干蒸蟹黃燒麥等
廣西: 大肉棕、桂林馬肉米粉、炒粉蟲
四川: 蛋烘糕、龍抄手、玻璃燒麥、擔擔面、雞絲凉面、賴湯圓、宜賓燃面、夫妻肺片、燈影牛肉、小籠粉蒸牛肉
貴州: 腸旺面、絲娃娃、夜郎面魚、荷葉糍粑
雲南: 鹵牛肉、燒餌塊、過橋米線
二: 詳細分類:
黑龍江
哈爾濱紅腸
秋林大麵包
黃米切糕
吉林
大涼糕
玻璃葉餅
豆包(黏豆包)
煎餅盒子
延吉冷麵
打糕
朝鮮鹹菜
李連貴熏肉大餅
遼寧
老邊餃子
馬燒麥
李連貴熏肉大餅
沈陽西塔冷麵
沈陽回頭
四川麻辣燙(沈陽小吃)
白肉血腸
華北
打鹵面
麵疙瘩湯
貓耳朵
餄餎
鍋貼
油炸糕
麻團
切糕
豆沙包
牛肉燒餅
褡褳火燒
白水羊頭
排叉
糖火燒
北京
燒麥
爆肚
炸醬面
焦圈
炒肝兒
豆汁兒
麻豆腐
蒜茸泥腸
栗羊羹
炸灌腸
糖耳朵
驢打滾
豌豆黃
艾窩窩
栗子面窩頭
芸豆卷兒
螺螄轉兒
鹵煮火燒
肉末燒餅
門釘肉餅
茶湯
果子乾兒
乳酪兒
酸梅湯
炒紅果
京糕
杏仁豆腐
臭豆腐(又名「青方」)
果脯
冰糖葫蘆
炒麻豆腐
糊塌子
牛舌餅
天津
十八街麻花
狗不理包子
耳朵眼炸糕
鍋巴菜
麵茶
麻醬燒餅
果仁張花生米
煎餅果子
涼果
河北
驢肉火燒
棋子燒餅
麻糖
花生酥
炒餅(燜餅)
河南
合記燴面
第一樓小籠包
葛記燜餅
悶黃魚
炒涼粉
粉漿面條
洛陽水席
炸油饅頭
炸菜角
逍遙鎮胡辣湯
面托
雞蛋灌餅
山西
刀削麵
莜麵窩窩
剔尖
黃米面炸糕
聞喜煮餅
烙餅
餅子
撥爛子
揪片子
餄餎
山東
煎餅
油鏇
煙台燜子
把子肉
甜沫
熏豆腐
甏肉乾飯
魚鍋片片
西北
西北小吃以牛羊肉為主。
泡饃
涼皮
白水羊頭
雜碎湯
內蒙古
酸奶子
烏里磨
陝西
關中
灌湯包子
蕎面餄餎
葫蘆頭
烤肉
臘牛羊肉
臘汁肉夾饃
岐山臊子面
柿子糊塌
柿子餅
水盆
鍋盔
甑糕
石子饃
金線油塔
餃子宴(餃子)
醪糟
黃桂稠酒
漿水面
粉魚
辣子蒜羊血
麻食
肉丸糊辣湯
洋芋攪團
陝北
洋芋擦擦
碗砣
抿節
錢錢飯
陝北苦菜
甘泉豆腐
鹵煮驢板腸
陝南
菜豆腐
漢中米皮
西鄉牛肉乾
商芝肉
核桃餅
黑米酒
甘肅
狼牙蜜
蘭州拉麵
灰豆子
荷葉餅
杏皮水
搓魚面
天水涼粉
千層牛肉餅
鎮原糖油餅
高三醬肉
漿水面
油炒粉
高擔釀皮
炒炮
羊肉墊卷子
三套車
小飯
寧夏
饊子
燕面揉揉
炒糊餑
燴羊雜碎
蓋碗茶
油香
青海
甜醅
麥索兒
狗澆尿
新疆
羊肉串
手抓飯
烤包子
饢
拉條子
烤全羊
熏馬肉
油沓子
羊蹄子
羊肺
清燉羊肉
新疆沙灣大盤雞
那仁
炒麵
黃面
華東
上海
蒸的小吃
小籠饅頭如:南翔小籠
青團
包子
煮的小吃
涼面
拌面
湯面
蜜汁烤麩
粽子
小餛飩
大餛飩
鴨血湯
煎的小吃
生煎饅頭
鍋貼
烘的小吃
棗泥拉糕
熏青豆
筍絲黃豆
大餅
炸的小吃
蘿卜絲餅
油條
油炸臭豆腐
油墩子
糍飯糕
其它
蓋澆飯
糍飯團
江蘇
蟹黃湯包
小籠饅頭
鴨血粉絲湯
梅花糕
豬油糖年糕
棗泥麻餅
鹵汁豆腐乾
糖炒栗子
浙江
杭州糖桂花
杭州龍井綠茶
杭州蔥包燴兒
杭州油墩兒
杭州定勝糕
杭州片兒川面
杭州拌川
杭州西湖藕粉
杭州貓耳朵
杭州蝦肉小籠包
杭白菊
紹興臭豆腐
紹興霉乾菜
紹興加飯酒
寧波湯團
湖州大餛飩
嘉興肉粽
蝦爆鱔背面
溫州魚丸
千張包子
華中
安徽
歙縣豆腐腦髓
歙縣毛豆腐
歙縣石頭餜
徽州狀元飯
無為送灶粑粑
五城茶干
一品玉帶糕
油炸臭豆腐
固鎮油茶
湖北
熱乾麵(以武漢蔡林記最有名)
面窩
苕面窩
糯米包油條
湯粉
豆沙糍粑
掉渣燒餅
福慶和牛肉米粉
四季美湯包
煨湯
鴨頸
汪玉霞月餅
豆皮(以老通城最為有名)
洪山菜薹
菜薹炒臘肉
孝感麻糖
孝感米酒
黃石港餅
雲片糕
烘糕
麻烘糕
苕片
沔陽三蒸
粉蒸肉
糊米酒
皮條鱔魚
紅豆沙
瓦罐雞湯
綠豆糕
芝麻糕
五芳齋湯圓
湖南
津市牛肉粉
火宮殿臭豆腐
口味(小龍)蝦
常德米粉
洪江鴨血粑
紅燒豬腳
荷蘭粉
江西
小炒魚
華南
福建
閩南糍團
魚丸
肉燕
炒麵
拌面
扁肉
撈化
廣東
拉腸
蝦餃
燒賣
干蒸
鳳爪
蛋撻
煎堆
油角
炸大腸
糖冬瓜
糖蓮藕
糖芋條
老婆餅
雞仔餅
盲公餅
雙皮奶
姜撞奶
艇仔粥
及第粥
潮州魚蛋粉
汕頭牛肉丸
牛腩
牛雜
沙河粉
陳村粉
干炒牛河
東莞米粉
燒鵝
燒肉
叉燒
豉油雞
鹽焗雞
蔥頭雞
潮州粉果
白雲豬手
白雲鳳爪
豬腳姜
紅雞蛋
香港
雲吞面
蛋撻
波羅油
絲襪奶茶(飲品)
鴛鴦 (飲品)
檸檬可樂
檸檬咖啡
煎釀三寶
格仔餅
老婆餅
炸兩
雞蛋仔
魚蛋
碗仔翅
車仔面
蝦餃
魚肉燒賣,牛肉燒賣
冰山大火
茶粿
龍須糖
糖不甩
啄啄糖
缽仔糕
瑞士雞翼 及 可樂雞翼
澳門
葡式蛋撻
豬扒包
紐結糖
海南
海南粉
抱羅粉
椰子飯
椰子(米果)
竹筒飯
雞藤粑仔
千孔糕
海南燕(米果)
廣西
桂林米粉
梧州龜苓膏
玉林牛巴
西南
雲南
過橋米線
洱塊
菠蘿飯
貴州
麻糖
臭豆腐
豆腐圓子
南白黃糕粑
老龍眼
豬腿肉粉
脆哨粉
碗耳糕
怪鹵
鴨溪涼粉
戀愛豆腐
洋芋粑粑
雞蛋糕
辣雞粉
豆腐腦
豆花面
羊肉粉
劉二媽米皮
燒烤
豌豆糯米稀飯
牛肉粉
腸旺面
絲娃娃
米粉
豆腐果
米豆腐
四川
麻辣燙
擔擔面
龍抄手
鍾水餃
賴湯圓
三大炮
韓包子
酸辣豆花
富順豆花
夫妻肺片
川北涼粉
冰粉
三合泥
燈影牛肉
珍珠元子
麻婆豆腐
葉兒粑
雞絲涼面
蛋烘糕
甜水麵
燙面油糕
樟茶鴨
八寶黑米粥
蓮茸層層酥
鍋魁
棒棒雞
酸辣湯
酸辣粉
肥腸粉
陳年糟蛋
玻璃燒賣
二姐兔丁
宜賓燃面
樂山甜皮鴨
謝謝!!
3. 在桂林開一家米粉店要多少錢
在我看來,想在桂林開個米粉小店,除去轉讓費4-5萬塊錢左右,絕對能解決的。在桂林所有的米粉店幾乎都是刮個牆,擺幾張桌子,掛個招牌就解決了。不過在桂林開米粉店,雖然說吃的人多,但是店也多,要想在桂林幾千家米粉店中脫穎而出,你的口味得經得住考驗,我相信你是桂林人,多多少少你也會察覺到,在桂林每個區域都有幾家生意異常好的店,像七星區的阿秀米粉老店,劉伯娘米粉店、秀峰區的石記米粉、又一軒米粉店這些都是些特別典型的例子,他們有些雖然地段好,但是有些地段也一般,唯一能解釋的就是他們的口味出眾,能留住客戶。畢竟開店到最後,生意好不好拼的就是回頭客。這個問題你的著重考慮。
4. 升鴻記桂林米粉培訓騙子,沒他們在網上說的那麼好,交錢之前對你特別好,培訓費交了就對你愛理不理了
去實地看看不就知道了嗎,花那麼大功夫詆毀我師傅,就看你謊話能不能經得起實地考察呢!我就是老桂林學的做米粉,非常注重實操,目前已經回家籌備我的新店了。奉勸一心靠抹黑別人度日的人,說話摸良心,做米粉先做人!
5. 一碗米粉的成本是多少
湖南人的一天,從嗦一碗米粉開始。在湖南各地的街巷,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粉店。每家食客滿盈的粉店,都有著屬於自己獨家配方。
你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一碗米粉要多少錢嗎?在湖南邵陽大祥區,只要在一家「凱陽餐館」嗍過粉的居民就都記得。
不是他們記性太好,是這家粉店堅持25年不漲價,一碗米粉最低只賣兩塊五。
01
二十多年老食客:
以前帶著兒子,現在帶著孫女來吃
凱陽餐館不大,只有 50 多平方米,店內剛好能擺下五張桌子,向外的空間,還能擺下八張桌,每天早上 6 點 50 分,林生麗將提前炒好的碼料、米粉准備好,不到十分鍾,小店內外就坐滿了人。
小店早餐碼料不算豐富,只有 4 種 " 臊子 ":豆腐、木耳;排骨、牛肉。豆腐木耳小碗 2.5 元,中碗 3 元,大碗 3.5 元,特大碗 4 元。中餐只需 6 元,能吃到 10 種不同的炒菜,外加免費提供的豆腐乳和鹽菜湯。
食客們基本都是小店的回頭客,王先生就是其中一個," 二十多年的老口味,一直沒變過。以前是我帶著孩子來吃,現在帶著孫女來吃。" 王先生說,吃的就是這份熟悉的味道。
25 年前,林生麗自籌資金,開了這家餐館。做飯的手藝源自父親,由於手藝好,物美價廉,凱陽餐館的生意一直不錯。但隨著物價上漲,周邊的飯店、粉店都調整了價格,而凱陽小店的兩塊五米粉早餐,卻一直賣到了現在。
" 便宜不說,關鍵還能幹凈。" 常來小店吃粉的周女士表示,小店雖然不大,但衛生環境很好,從來沒發生過拉肚子之類的事。
02
25 年堅持不調價,
通過控製成本達到盈利
林生麗粗略算過,生意好的時候,米面能賣出 200 多碗,中餐 80 多份。收支和經營成本核算下來,剛好能賺到 3000 到 5000 多元,這樣的收入,對於一家老店來說,並不算多。提價的建議,食客們也提議過,適當漲個幾元價格,大家都能接受,但這個建議被林生麗拒絕了," 我能通過其他方式,控制好成本。"
" 以前店裡還有水餃和餛飩,現在肉價漲了,就不賣了。" 林生麗告訴記者,和 25 年前相比,物價有了很大的差別,如何在堅持低價原則的前提下,控制好成本,這也是林生麗一直思考的問題。開店用的是自家的房子,一個月的水電約在 500 多元左右,除了林生麗,店內還有兩名員工,一個負責收銀,一個負責做飯。
6. 在上海松江大學城開家正宗桂林米粉店需要投資多少資金請專業人士給予精確回答,感激不盡
呵呵,想做密制的話基本上就別想加盟了,因為加盟的都是為了方便所以都除去了原本的特色,已經不原汁原味了。你想做秘制的話一般都得到當地去找師傅學,比如到一些出名的店去學,當然別人願意教你你才能學得好。如何想辦法就得靠你自己了!
還有一個就是雖然你想做一些特別地道的東西,但是如果你不是在當地開店的話你就得多考慮一下你所在的地方的口味什麼的了,因為畢竟每個地方的口味都不一樣,所以你做出來的地道的別人也不一定喜歡吃......
最後希望你能做出好吃的飲食來!最好能趕走KFC 我最討厭的東西... 呵呵
順便附上桂林米粉的網路:
桂林米粉
米粉的起源
桂林米粉的傳說講了好多年,誰也不請楚,也沒得幾個人去考證它。傳說講秦始皇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靈渠修通了,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游覽桂林山水。他老哥子有個嗜好,愛用鯉魚須、魚肚來下酒,脆啊。來到灕江一看,哇,灕江里的鯉魚用手就捧得起,樂得他亂拍屁股,叫船家趕快弄來,銀子多多的給。一餐不曉得要用好多條鯉魚才炒得出一海碗,秦始皇在灕江上遊了半把個月,殺了成千上萬條鯉魚去。急起灕江里的鯉魚王亂跳,發誓要把秦始皇的遊船拱翻去,讓他葬身魚腹!河伯曉得了警告說,帝王之事亂來不得,你趕緊另想辦法吧。鯉魚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漿製成了魚須(米粉)、魚肚(切粉)。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絕,從此桂林米粉就問世啦。
後來,秦始皇「焚書坑儒」成了千古暴君,老百姓不喜歡他了,乾脆把桂林米粉的傳說內容改頭換面,改成桃花江上擺渡的年輕人,救了灕江的鯉魚王,鯉魚王問他要什麼報答,年輕人是孝子,說老母親有病,胃口不開,鯉魚王聽了,就教他學會了製作米粉的工藝,老母親一吃,又可口又消化,病也好了。因那年輕人是瑤族人,所以傳說講米粉最早是瑤族同胞做出來的。從前,米粉作坊壓花格窗上.總愛掛一條木製的鯉魚,就是根據這些傳說來的。
傳說歸傳說。桂林米粉到底是哪個做出來的呢?原來,秦王嬴政為了統一中國,派屠睢率50萬大軍征戰南越,緊接著又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溝通湘江、灕江,解決運輸問題。南越少數民族勇猛強悍,不服秦王。秦軍三年不解甲,武器不離手,可見戰斗之檄烈。由於南越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秦軍水土不服,加上糧食供應困難,大量士兵經常挨餓、生病。這些西北將士,天生就是吃麥面長大的,西北的拉絲面、刀削麵、羊肉雜碎湯泡饃饃,都是他們的美味佳餚。如今他們遠離故土,征戰南方,山高水深,糧食運不上來,人不可能空著肚子行軍打仗,只有就地征糧,以解決食為天之大事。
但南方盛產大米,卻不長麥子,這就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如何把大米演變成像麥面一樣讓秦軍將士接受,史祿把任務交給軍中伙夫們去完成。伙夫根據西北餄面製作原理,先把大米泡脹,磨成米漿,濾干水後,揉成粉團。然後把粉團蒸得半生熟,再拿到臼里杵舂一陣,最後再用人力榨出粉條來,直接落到開水鍋里煮熟食之。合面團不舂,而米粉團通過舂 ,使榨出的粉條更有筋力,傳說舊時桂林米粉從二樓懸吊一根拖地也不會斷,其筋力可想而知。秦軍郎中採用當地中草葯,煎製成防疫葯湯,讓將士服用,解決水土不服的問題。為了保健,也是由於戰爭緊張,士兵們經常是米粉、葯湯合在一起三口兩口就扒完了。久而久之,就逐漸形成了桂林米粉鹵水的雛型。後經歷代賣米粉師傅的改進、加工,而成為風味獨具的桂林米粉鹵水。
鹵水為什麼能治療「水土不服」的疾病呢?原來,桂林米粉鹵水用了草果、茴香、花椒、陳皮、檳榔、桂皮、丁香、桂枝、胡椒、香葉、甘草、沙姜、八角等多種草葯和香料熬制,這些草葯全是專治腕腹疼痛、消化不良、上吐下瀉的。這就難怪桂林老年長壽者,都有愛吃米粉的嗜好了。
秦始皇統一南方後,到漢元鼎六年建始安縣(桂林城前身),大量北方移民陡遷到桂林,包括許多像諸葛亮、韓信、陶淵明、周敦頤、李世民、趙匡胤等等歷史名人後裔,這些北方移民來到桂林,把米粉叫成「米面」,這種稱謂,一直延續到抗戰桂林大疏散。
因此,桂林米粉,從秦王朝就開始產生和生產了,也就是說,桂林人吃米粉,已經吃了兩千三百年啦。
桂林米粉的發展
桂林米粉產生於秦,在桂林米粉文化中有許多現象佐證:筆者在桂林米粉文化藝術館看到的最原始的米粉壓榨機,上面的「離合器」完完全全就是秦時的農具「耒」的形象;相傳,過去賣「擔擔米粉」的小販都是穿著木板鞋上街的,木板鞋在石板路上發出的響聲,就象是小販在叫喚「米粉、米粉」的有聲廣告。而木板鞋正是秦時履的一種;當年興安一帶參加過開鑿靈渠的瑤族民工,以本民族口傳記事的習慣記錄下來,說米粉是瑤族同胞製作出來的,這就與當年秦軍伙夫製作的史實有了內在的聯系,而且當年瑤族同胞煮馬肉米粉的馬頭火鍋,與如今出土的秦代兵馬俑造型何等相似! 桂林米粉到了清代和民國年間,可謂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清朝時,桂林軒榮齋的炒粉、會仙齋的鹵粉、易榮齋的湯粉,各有絕活,吸引了無數的回頭客。三齋之間不是以拆對方的台而後快,而是互相勉勵,各出奇招,你賣湯粉,我就賣鹵粉;你賣鹵粉,我就賣炒粉,既公平競爭,又都動足腦水,翻新花樣。因此,「三齋打擂」的典故,至今仍令入津律樂道。 到了民國年間,尤其是抗戰時期,桂林米粉更是名聲大噪,最令人刮目相看的,莫過於「馬肉米粉」和「擔擔米粉」。 說到桂林馬肉米粉,用著名桂劇表演藝術家蘭魁先生的話說是:「你千急莫講,一講口水就流。」的確,吃馬肉米粉,碗只有茶杯那麼大,每碗只有一根米粉在裡面(所以桂林有「吃米粉找不到頭」之說),鮮美的馬骨湯配香脆的臘馬肉片,再加芫菜、花生、芝麻油,那香味,直沖肺腑,口水怎麼不流呢? 最有趣的是,吃馬肉米粉,一頓要吃上二、三十碗才能吃飽,喊老闆結帳,桌面上擺了一大堆空碗。好在那時能吃得起馬肉米粉的人不是很多,如果是現在,你不請十個人洗碗才怪哩。 馬肉米粉之所以要用小碗、下一根米粉,與「三齋打擂」的影響不無關系。各出奇招,各有絕活,這既是桂林米粉老闆的拿手好戲。馬肉米粉用小碗,要你吃時剎不住車,吃了頭碗想二碗,掏空了你的荷包你還緊講好。
桂林米粉,後來派生出涼拌紛、酸辣粉、三鮮粉、牛腩粉等等,給米粉注入了無限活力。而桂林米粉對柳州螺螄粉、廣東卷腸粉等的包容,又充實了桂林米粉厚重的基石。桂林米粉,就有了三天六夜說不完的話題。 與馬肉米粉齊名的,是「擔擔米粉」。所謂擔擔米粉,就是挑著擔子,起早貪黑,走街竄巷賣米粉。前頭一個木桶裝米粉、配料、豌,竹筒里插一把筷子,後面一個木桶裝鍋頭冒米扮。小販隨擔帶了幾張小板凳,食者擔邊一坐——「來碗米粉」。這就難怪到如今還有人認為「桂林米粉有什麼,還不是蹲在地上、街邊吃」。他就曉不得,桂林米粉的板路有幾鮮。 且不說李宗仁當了代總統,派專機來桂林要米粉送往南京解讒,你就看桂林的老酒鬼清晨八早要一碗米粉送三花酒,一直喝到中午的那滋味,老話講「做了皇帝還想當神仙」,有了米粉和三花酒,做神仙他還不願呢。 以前,桂林鍾錶行有個老酒鬼,跑日本鬼到桂林落了戶。每天早晨去吃米粉,他總要來一句「不要肉,多放豆子」。天長日久,老酒鬼在全街出了名。他一邊喝三花、一邊吃米粉,「滋」地一聲,一口酒下肚;又是「滋」地一聲,一根米粉進嘴。吃一碗米粉,喝四兩三花,一個月下來,工資就這樣花光了。老婆仔女恨得他要命,他死時桂林才剛開始興火葬,人們的觀念都還沒轉過來,他的家人卻二話沒講就拿他去燒,留下一段桂林板路口頭傳。 桂林的米粉店,滿街到處是。不少來桂林賣外地小吃,來了才曉得桂林人對米粉的依戀,沒奈何只好改行賣米粉。有的人不知熬鹵水的奧妙,以為鹵水就是醬油加味精,桂林人吃到這種米粉,吃一口吐一口。其實,要做一個真正的米粉師傅,並非易事。中國菜餚的烹制方法百款百技,而桂林米粉的配料,幾乎把中國菜的技法都用上了,好生了得。如果說桂林米粉是烹調藝術的經典,一點也不過譽的。
桂林米粉獨特的風味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干,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園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鹵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鹵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擔子米粉等。
鹵菜粉 把燙熱的米粉濾干,再配以鍋燒豬牛肉片,鹵牛膀、牛肝等,加鹵水、花生油、酥黃豆或辣椒、蒜蓉,攪拌入味。這種米粉吃起來拂拂作響,聲色味俱全。
湯粉 把切好調味的豬牛雜,放入小鐵鍋中煮熟,倒進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蔥花、味精、胡椒、麻油。這種米粉味道十分鮮美。
醋水米粉 這是一種無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經濟爽口,婦女特別愛吃,夏天最受歡迎。
馬肉米粉 桂林米粉有許多種,最有名的是馬肉米粉。它用特製的紅燒馬肉作配料,馬肉鮮嫩味香,壯陽補腎。過去吃馬肉米粉多用特製小碟來盛,米粉僅供一箸,上面有幾片薄薄的馬肉,再加以幾粒油炸花生,拌以桂林辣醬,風味特佳。一人一口一碟,可吃二、三十碟粉。現在已改用大碗,滋味不變。 馬肉米粉以城中老店「又益軒」米粉店的最為馳名,據說它開設於清代道光年間,原來設備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興隆,店主限定每日的出售量,以致後來的食客,只好等明天清早了。現在則不同了,顧客日夜盈門。此外,桂林的街頭巷尾都有米粉、米粉攤,遊人逛了秀麗山水,再吃一碗桂林米粉,飽享眼嘴之福,實在是一大樂事。其實在桂林的大街小巷中都能吃到各式米粉,找一家當地人開的店,特別是那些看上去破破爛爛的小店,往往在那些地方能吃到地道的桂林米粉。
米粉的做法
桂林米粉的製作不簡單,成品外表潔白光亮、細滑、柔韌,優質米粉往往是一團只有一根。具體的製作方法是:用清純的灕江水,將桂林優質大米泡漲,研磨化為漿並濾干,揣成粉團煮熱,然後壓榨出根根米粉,再在水中團成一團,因為經過了反復揣揉,因此筋力極好。
做出來的米粉本身淡而無味,做成美味的桂林米粉關鍵在鹵水。店家熬制的鹵水都有各自的絕招,一般每家店都不同,而且一般不將配方外傳,作為商業秘密。雖然各家不同,但是製作方法大同小異,一般是用豆豉、八角、桂皮、甘草、草果、小茴香等香料坐鍋,放入豬肉、豬骨、牛肉、下水等,再加入三花酒、羅漢果等配料,先用武火煮沸,然後用文火精心熬制,方能制出香氣撲鼻味道純美、營美豐富的鹵水,與米粉拌和,佐以油炸花生或蒜末、蔥花、芫荽、辣椒,那味道堪稱好極了,而且吃了一回忘不了。米粉分為米粉(圓的)和切粉(扁的)。
桂林米粉鹵水的配方
桂林米粉的精華在於鹵水,須將豬肉、牛肉、葯材、香料等秘制而成。一般人配製鹵水時,往往把握不住各種原料的比例,使得鹵水的滋味大打折扣。桂林米粉並沒有統一的配料秘方,不同的桂林米粉店做出的米粉味道也各有千秋。甚至靠攏的兩家米粉店味道完全不同。因此以下只能介紹大概配方。(各個米粉店的米粉都有各自的風味也是桂林米粉獨特韻味的展現和神奇之處)
米粉的地方口味
桂林人口味
原料:
特料(水蛇、黃青蛙各一隻),豬頭骨、牛骨各4000克,草果、桂皮、甘草各20克,八角、香茅、砂仁各15克,小茴香25克,丁香5克,香葉、花椒各10克,陳皮6克,陽江豆豉400克,干辣椒50克,老薑500克,干蔥頭200克,桂林豆腐乳150克,鹽100克,美極雞粉250克,味精100克,冰糖200克,醬油1000克,色拉油500克
製法:
1、將水蛇、黃青蛙剖開去雜,把豬頭骨、牛骨洗凈,入沸水中大火氽10分鍾,撈出放入不銹鋼桶中,加清水15千克大火燒開,小火煮5小時,過濾留湯。
2、鍋內放入色拉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草果、桂皮、甘草、八角、香茅、砂仁、小茴香、丁香、香葉、花椒、陳皮、陽江豆豉、干辣椒小火煸炒15分鍾,撈出香料,用紗布包起成香料包,下入湯中小火熬2小時。
3、鍋內留油3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豆腐乳小火翻炒2分鍾,放鹽、味精、雞粉、冰糖、醬油小火熬開,出鍋倒入不銹鋼桶中調勻即可。
廣州人、南寧人口味
香料:
八角60克,桂皮50克,乾草45克,陳皮50克,鮮姜200克,香茅草75克,蛤蚧1對,丁香10克,草果30克,小茴35克,花椒25克,花旗參30克,黨參15克,陰陽貝[中葯店有售]25克,羅漢果4個,枸杞20克,紅棗50克,干蔥頭100克,生薑30克。
原料:
老母雞2隻,老鴉1隻,豬棒子骨3000克,桂圓[帶殼]300克,化豬油500克,芹菜300克,香菜50克,青,紅椒各75克。
調料:
精鹽250克,生抽1500克,老抽500克,糖色150克,料酒200克,魚露50克,冰糖100克,味精75克,雞精25克。
製法:
1、老母雞,老鴉治凈[雞,鴨雜另做它用],棒子骨敲破,一起放入湯鍋中,再放入磕破的桂圓摻入清水約20公斤:用大火燒開後,撇凈浮沫,轉用中火熬成一鍋原湯,撈出老母雞,鴨子,棒子骨待用。
2、原湯倒入鹵水鍋中,另將八角,桂皮,乾草,陳皮,哈蚧,丁香,草果,小茴,花椒,花旗參,黨參,陰陽貝,枸杞等用紗布包成香料包,放入鹵鍋中,再放入鮮南姜,香茅草,磕破的羅漢果,紅棗,干蔥頭,拍破的生薑,調入精鹽,生抽,老抽,糖色,料酒,魚露,冰糖等,然後上火熬約1小時,待充分入味後,調入味精,雞精,即成鹵水。
3、先把要鹵制的原料治凈,經過初步處理後,放入鹵水鍋中,另將芹菜切段,香菜切節,青紅椒去籽切塊,一起和化豬油放入炒鍋中炒想後,起鍋倒入鹵水鍋中,然後端鹵水鍋上火,直接將鍋中原料鹵熟即可。
雲貴川、湖南等口味
原料:
老雞、湯骨、桂圓、生抽、老抽、冰糖、紅糖、魚露、鹽、南姜、八角、桂皮、丁香、陳皮、川椒、芫荽仔、小茴香、草果、甘草、沙薑片。
做法:
1、用老雞、湯骨、桂圓煲濃湯。
2、將煲好的湯倒入桶內,加少許生抽、老抽、冰糖、紅糖,滴入少許魚露,使湯變為淡咖啡色,加鹽,略微咸一點,放入南姜、八角、桂皮、丁香、陳皮、川椒、芫荽仔、小茴香、草果、甘草、沙薑片。
3、將湯燒開,倒入香油即可。
當地的米粉有傾城之戀之說,對當地人而言,似乎是最經濟實惠的美食。其中以桂林溶湖飯店的最為正宗。其他比較知名的米粉店有味香館、紅鼻子米粉,還有十字街靠解放西路路口的石記米粉以及樂群路的又益軒,另外,瓦窯口的勝利米粉和正陽路步行街的擔子米粉也都不錯。
桂林米粉歌
蔣太福
興安米粉,遠近聞名,
千年工藝,流傳至今。
靈渠兒女,手巧心靈,
興安水美,甘甜清醇;
興安米好,潔白如銀。
榨出米粉,味道上乘,
綿軟精細,甘甜芳馨。
鹹淡適中,不膩不腥。
飢可當飯,玩充點心。
酸辣自選,佐料配勻,
涼拌解熱,煮粉去冷;
湯粉潤喉,鹵粉香醇;
螺絲豬腳,雞肉清燉;
骨頭熬湯,油炸花生;
色香俱全,老闆熱情。
老少咸宜,男女不論,
一吃贊好,再吃添神;
三吃回頭,回吃上癮。
客來興安,賞景開心,
吃碗米粉,有幸三生。
米粉店
在桂林的街頭巷尾,到處都有米粉店。和其他地方米粉店不同的是,桂林有的米粉店要先買票再拿粉,也有拿粉時同時交錢的。價錢按兩計價,一般一兩米粉2元,二兩2.5元,三兩3元,以次類推,若是素粉就相應減去5角。拿粉時告訴小工是買鹵粉,還是湯粉,買這兩種的居多,偶爾也會有人買牛腩粉、生菜粉和馬肉米粉。
買粉時,小工會將粉團放進漏勺,然後浸入熱水中,並用筷子攪動,待米粉燙熟,馬上到入印有「桂林市餐具消毒中心」的搪瓷碗中,另一個人負責放鹵水、牛肉等料。待次工序完畢,客人就可以領走米粉,在一旁有蔥花辣椒等配料的桌子上放好配料和湯(一般是由豬骨熬制),拿了筷子,就可以在店內找到位子坐著吃了。
鹵菜粉
鹵菜粉是桂林人最常吃的,但最有特色的還數馬肉米粉。馬肉米粉要冬天才吃得到,熱天馬肉易變味。通常一兩米粉用5個特製的極小巧、精製的碗盛,配以馬肉湯和新鮮馬肉或就已經吃了十幾碗,小碗已堆成了一摞,真是別有一番情趣。
這種有很多種品牌你去看看總店吧! 適合自己就選擇嘛!
7. 在東北開桂林米粉店
小桂子桂林米粉一條龍開店服務,網止 三打不流點gl-mf點西om
8. 桂林米粉多少錢一碗
目前在桂林當地大約四五塊錢一碗,但是在北上廣這些城市的話,大約要十五塊錢一碗,還未必是正宗的。建議樓主如果去桂林的話就在當地米粉店吃,如果在外地,可以在網上買方便速食包裝的桂林米粉,記得一定要認准「花橋榮記」這個牌子,口味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