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眷村的牛肉面和台湾牛肉面的区别在哪里
台湾牛肉面基本是来自眷村
眷村以前是很多内地各省的同胞聚集的地方,不同省的文化交流,所以最早的眷村是北方山东华北等地方的口味八角,桂皮,丁香,陈皮等等香味(譬如我们所熟知的卤料),因为融合,有些眷村的牛肉面就加入一些华中,西南的元素,譬如花椒, 茴香,或是番茄等等,用红烧,清炖等等不同的做法去呈现出牛肉味与汤跟面融合在一起的感觉.
后续因为台湾这边当地的民情, 发展出比较不咸,比较符合台湾当地本土民众口味,稍为偏甜一点的口味.或是后续发展出一些独特的牛肉面,譬如之前台北国际牛肉面节出现很多不同态样的面点,譬如麻辣,凉拌,
但是人气跟品种不一定有关,现在台湾这边本地的牛肉面多糅合风味去创造出老板自己的风格,有些强调自己是眷村牛肉面的在整体手法上会更坚持原本的用料,跟原创的特色. 可以都尝试看看, 对我个人来说, 品尝过程会体验那里面不同两种的文化过程.
提供参考
㈡ 台湾牛肉面好吃吗怎么做呢
台湾牛肉面,起源于台湾桃园眷村。最早是因为当地的四川老兵思念家乡的味道,结合台湾的食材改良而成的川味牛肉面,不曾想却成了独树一帜的台湾特色美食。台湾牛肉面采用牛腱、牛腩、牛筋炖煮的浇头,口感丰富,滋味香浓。小火慢炖出的牛肉汤底更是一绝,下面,我就用内地最容易购买到的食材来教各位做一份正宗的台湾牛肉面。
首先是配料的选择:
豆瓣酱50g(并非郫县豆瓣酱,而是台湾豆瓣酱,台湾豆瓣酱比较甜,如果买不到台湾豆瓣酱可以用郫县豆瓣酱加糖来代替)、冰糖5g、生姜、葱若干,牛筋500g、牛腩250g、牛腱250g
香料:八角、香叶、肉桂、干辣椒、陈皮、山楂等适量
贴士:
1、牛肉牛筋一定要分开煮,由于需要炖煮的时间不同;
2、有条件最好在汤锅中加牛尾骨一起炖,汤头会更加香浓;
3、豆瓣酱在下锅之前剁碎是最好,风味更佳;
4、煮牛筋的锅加水之前,可以加适量厨用花雕,风味更佳!
这样的牛肉面,真是吃多少都不会腻啊!
㈢ 眷村牛肉面怎么做好吃
主料:牛腩、面条(生)
辅料:西红柿、葱、姜、蒜、八角、桂皮、花椒、茴香、香叶、番茄酱
调料:酱油、 辣豆瓣酱、花生油、老冰糖、花雕酒
做法
1、牛肋条肉洗净,整块儿凉水下锅,中小火煮开后保持沸腾2分钟,让血水充分析出;
2、捞出肉块儿,用温水冲洗干净备用;
3、所有香料放进茶包袋备用;
4、西红柿洗净切成小丁,葱姜蒜切片;
5、起炒锅,下入食用油,热锅凉油爆香葱姜蒜;
6、下豆瓣辣酱,改小火慢慢煸炒出红油,下入西红柿丁,转中大火,煸炒。
7、待西红柿丁煸炒至出浓汤,下入番茄酱,煸炒均匀;
8、加入水;待水沸腾后,下冰糖;
9、下香料包和整块儿牛肉;加入其它调味料:
10、酱油2大勺、酱膏(或蚝油)2大勺,芝麻酱1小勺,白胡椒粉2小勺,五香粉1小勺,花雕酒(或料酒)2大勺;煮至沸腾;
11、转入比较深的炖锅;
12、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加盖焖煮约1小时;
13、关火,焖到凉。
14、取出牛肉;切成方便入口的大块儿;
15、过滤汤汁,除去调味料不要;
16、汤汁和牛肉重回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加盖焖煮20—30分钟,汤头即成;
17、煮熟面条;洗净香菜并切碎;
18、面条入碗,加入汤汁和牛肉,撒上香菜碎即成。
㈣ 最好吃的牛肉面在哪里
最好吃的牛肉面在大厨师这里。
最好吃的牛肉面做法:
红烧牛肉面
主料:牛肉 500克,冰糖 1小勺,番茄酱 1大勺,豆瓣酱 1大勺,生抽 2大勺,盐适量。
辅料:葱半颗,八角、桂皮、香叶、陈皮 小茴香、干辣椒、大蒜瓣、姜片、香葱 适量。
制作过程:
1、牛肉切小块,清水浸泡,泡大约5个小时,每个小时换一下水。这里我没有泡这么久,就泡了两个小时,感觉也行的。
㈤ 中国最好吃的牛肉面在哪里
文字:魏水华 邹恬怡
头图:Pixabay
东亚和南亚的民族,有许多历史共性。
比如,都有不吃牛肉的历史。
虽然不吃牛肉的原因各异,但无论是日本源自皇权的禁肉令,还是印度源于宗教的牛为神灵,本质上来说,都与中国人不吃作为生产资料的耕牛是同样的归因。
是的,中国人骨子里不信神,也不信皇权,所以中国古代禁食牛肉的法令,从一开始就把理由解释得明白通透。
㈥ 牛肉面没牛肉膻味,怎么增加牛膻味
可以适当放些牛油,味就出来了
㈦ 台湾牛肉面的来历
在台湾地区,大家一提到山东,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泰山、青岛等标志,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脑中浮出的第一个东西竟然是大馒头,仿佛包子和馒头已经成为山东的符号。包子、馒头、烧饼、油条这些台湾人原本没在吃的东西,就是因为外省人的移入才开始出现在台湾社会。现在台湾社会上有所谓“眷村口味”“眷村菜”,常常都把它当作怀旧料理来操作。眷村菜其实也不是多高明精致的菜,它是指那个年代眷村里的居民,这些老兵在思乡情绪之下,利用台湾本地的食材凑合着,想办法做出家乡口味的食物。
当年军人津贴不一定能养活一个家庭,为了家计,许多眷村的妇女只好走出眷村,早上卖些豆浆、油条和烧饼,黄昏时兜售自己亲手做的馒头、花卷或各省口味的小吃,渐渐地,这些眷村口味也为一般台湾本省民众接受。因为这些眷村口味用的是台湾本地食材,常常没办法做得像家乡那么正宗,再加上大江南北的口味相互交流,左邻右舍互相学习,串门子串出一堆新菜来,就好像混在一起做撒尿牛丸一样,结果反而变成一种有新特色的口味,丰富了台湾本地菜的种类。比如台湾南部高雄的岗山,最有名的特产是辣豆瓣酱。原来岗山也是“国军”空军官校所在地,空军大部分都是四川人,旁边眷村居住着1949年国民党从成都带走的最后一批空军官兵,他们试着用台湾食材做出四川口味的辣豆瓣酱,没想到久而久之也做出名堂,打出名号,成为岗山当地的特产。
台湾本省人饮食习惯也受到这些外省人很大的影响,比如台湾本省人过去是不吃牛肉的,因为在早期台湾农业社会里,牛算是“工作伙伴”,一头牛在农家里从出生到终老就跟自己家人一样,为了感念牛的辛劳与付出,在早期台湾是不吃牛肉的。这种风俗成为一种家训,直到现在仍有部分人在遵守。
所以,现在台湾很有名的小吃“川味红烧牛肉面”,其实也是这些外省人到台湾后凑合着做出的料理,辣豆瓣加上红烧汤头,再放美援品里牛肉罐头中的大块牛肉,在台湾本省人原本不吃牛、不吃面的情况下,几十年后反而变成人尽皆知的台湾小吃。很多台湾人后来跑到四川去寻找最正宗的川味红烧牛肉面,结果当然找不到,因为它是在台湾被发明的吃法。现在大陆很多“加州李先生”,就是台湾人过个洋水后回大陆开的,不过跟台湾口味落差真的蛮大的。
还有在大陆打出高知名度的“永和豆浆”也是一样,与台北市一桥之隔的永和,一向是许多外省籍人士或退伍老兵选择定居之所。约在20世纪50年代,一群大陆北方人士搬来永和,为了谋生便卖起了豆浆,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开始辛勤工作,磨豆浆、煮豆浆。一开始,台湾本省人不太能接受豆浆这种东西,就跟现在外地人到北京都觉得豆汁味道恶心一样,所以很长一段时间经营惨淡。
㈧ 想学台湾眷村的牛肉面
我刚好是眷村人 妈妈很会煮牛肉面 要吃到好吃道地的牛肉面当然要来台湾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