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沂牛肉糁汤的做法
以前经常会在街头的小店子里喝到糁汤——一种香辣可口的临沂特色粥品。鲜香浓郁,热辣不腻,每每喝完总是大汗淋漓直呼过瘾。
也曾动过自己DIY的念头,可是搜到方子之后,不禁汗了一下……貌似很麻烦的说~~
那天做早饭时在甜沫里随手加了点调料,没想到竟颇有糁汤神韵。
改良了一下下后,感觉味道竟真的有些直逼糁汤的热辣鲜香而去了。
呵呵~~~最重要的是做法超级简单吖~~
材料:
麦米,鸡蛋,超市里买来的甜沫或是呼啦汤粉料,浓缩鸡汤底料(或鸡精),胡椒粉,花椒粉,姜粉
做法:
1.麦米放入水中浸泡一夜,使其易于软烂。
2.锅内放入清水,浓缩鸡汤底料,滚开后放入麦米熬煮。也可以使用液体鸡汤,味道会更加浓郁。
3.待到麦米软而不烂时,将甜沫汤料加入姜粉,花椒粉,胡椒粉,少许盐(注:汤料里已有盐分),兑入凉水搅匀,倒入锅中煮沸即可。
4.将碗内打入一枚鸡蛋,搅匀,冲入煮滚的汤。
这时,一份浓香诱人的鸡蛋糁汤便完成了,配上油条,烧饼,小笼包等,的确是一味很不错的早点呢。
另附上临沂糁汤的由来及做法吧:
“糁”在字典上有两个读音,一个是“Sǎn”,意思是米饭粒儿,另一个是“Shēn”,意思是谷类磨成的碎粒,但在临沂方言中却读做“Sà”,实际上就是一种用肉汤熬制的米粥。最早形成影响的是鸡肉糁,现在已经发展到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制作猪肉糁,牛肉糁,羊肉糁等等,种类繁多,因其香辣可口、肥而不腻、祛风除寒、开食健胃为当地人所钟爱,早晨喝糁是临沂的传统食俗,糁也因此而成为闻名全省的地方小吃。
相传糁是古代西域人的早餐饮料,唐朝传入内地。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喝了此汤大加赞赏,问当地人这叫“啥”?皇帝金口玉言,当地人也叫它“啥”汤。糁汤尤其以临沂、济宁、徐州、济南、枣庄等地为佳。
超级麻烦の做法:
现在临沂做糁更加讲究,对火候、时间、搅拌、工具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一般是头一天选料,夜里制汤,次日早晨才成糁。原料主要以肉、麦米、葱、姜、五香粉、盐、面粉等为主,有的加进砂仁、公丁香、陈皮、肉桂、紫豆(去皮)、八角茴香、小茴香、玉果、广桂、白芷、良姜、花椒等中草药,以增加温脾健胃功能。有的糁铺用料多达40多种。做糁用的锅也不同于一般的锅,它比一般的锅要大几倍,和普通锅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有颈,所谓的颈就是在锅的上面用不锈钢圈出一个高50厘米的“脖子”,据说这是为了防止跑香味。做糁的过程严格按程序进行,以做鸡肉糁为例:(1)、选净肥老母鸡10只(约18千克),大麦仁2千克,水70千克,葱、姜、细药料包、酱油、盐、胡椒粉、味精、面粉等各适量。(2)、将甑锅加水,放入老母鸡旺火烧沸,撇去浮沫。(3)、下入大麦仁、料包、葱、姜小火煮2小时,鸡熟捞出晾凉;鸡肉撕成丝放碗中。(4)、鸡骨架放入锅中同麦仁等小火煮2-3小时,捞出鸡汤中的骨架、葱姜、药包,下入酱油、盐、葱姜水,以稀面水勾成薄羹,盛入放有鸡丝的碗中,浇入醋、香油即成(约200碗)。牛肉糁的主要配料及比例与鸡肉糁基本相同,为了去膻,要增加一些香料。制作时用木柴烧开后改用文火熬4-8小时左右(根据肉的老嫩程度决定),制出的牛肉糁汤精而味浓。制作羊肉糁时,头天晚上把水烧开,将洗干净的羊肉入锅(水开后将羊肉入锅熬制出的汤清),煮2小时左右,捞出熟羊肉,下入麦米,开锅后将炉火封闭,第二天凌晨将炉火捅开,开锅后下入葱姜,又开锅后,将盐、酱油、胡椒粉、五香粉搅匀一并入锅,再开锅,将面糊下入煮熟。饮用或出售时,将味精下入锅中搅烂,碗中放熟羊肉片,浇上糁汤,点上香油和醋,方可食用。
其实,做糁的学问主要在汤上,许多糁铺都是世代相传,汤料都是百年老汤,可谓老汤里面加新汤“汤汤不息”。另外,煮汤用的锅盖和柴火都有讲究。做糁用的锅盖必须要用柏树木做;烧汤的柴火也要用果树木,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原汁原味的临沂糁来。
据说喝糁有四大讲究,即热、辣、香、肥。一碗热糁配以油条、烧饼、烤牌等食用是美好的早餐享受。
2. 谁知道临沂牛肉糁的制作方法
做糁很简单,但做出糁味来可是要秘方的,临沂几个比较老比较出名的糁馆,都有自己的秘诀,问他们要肯定打死也不给,但是你到那些小糁馆,味道也还不错的,他们的秘方都是买来的,不像老糁馆是祖传的,给个23百,要不请顿饭就教你了
3. 牛肉糁汤的做法和配料是什么
主料
牛肉1500g。
辅料
食盐适量、味精适量、葱适量、姜适量、香菜适量、黄芪适量。
做法:
1、牛肉洗净,泡出血水。
4. 糁汤怎么做
用料
主料;老母鸡1只、糯米100克、鸡蛋2个。
辅料;香菜1把、盐5克、醋一茶匙、蚝油1克、胡椒粉2克。
糁汤的做法
1、老母鸡加入葱姜炖煮一个小时以上,煮出好味道。另起锅,倒入鸡汤,加入淘洗好的糯米。
5. 临沂有传授正宗牛肉糁的吗,还有油条
这个好像一般人不外传,我一个朋友的父亲当年学糁,就是去每家店买回来自己品尝,自己买料进行研究,经过很长时间,终于修成正果了。
临沂卖糁的很多,但还真知不知道人家收不收徒弟,银雀山路与临沂2路交汇那家很不错,店面不大,生意火的要命,不知道他们那收不收徒弟,以前在那喝糁的时候,记得他们那好像招工。
话说回来,你想找个去了就直接教你的肯定不可能,起码你得跟人家工作一段时间,混熟了差不多
6. “糁”是由什么做的
糁汤”是流行鲁南临沂一带的小吃,也是流行鲁西南济宁等地的小吃。“糁汤”的起源和主要流行地,从网上看,都说是属于临沂。 “糁汤”的“糁”,在鲁南、鲁西南只读作“sha”,与“啥”同音。“糁”字的读音和意义,据临沂方面考证,一说与清朝皇帝乾隆有关,一说与东晋“书圣”王羲之有关。具体与谁有关,能否二选一,他们自己内部有两家意见,并不一致。我个人认为,为便于统一认识、统一形象和品牌,临沂方面可由权威部门出面,对两家意见进行协调和商量,或采取投票的方式决定取舍。不然,一家人总说两家说,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老那么争下去,容易让外人见笑。 在此问题上,济宁及其他地方,基本没有参与争论,保持缄默,光吃不说,“食不语”,表现得比较清醒、冷静、理智和客观。 检索临沂方面提供的资料,“糁汤”,有猪、牛、羊、鸡、鱼等诸多汤品,是用这些食物的骨肉与麦仁或大米、小米、高粱等一同熬制而成,稠乎乎的,类似于古代只限于贵族食用的“羹”或“肉羹”。后又检索了一下,类似的这种汤,在宁夏西北地区被称为“米肉粥”或“肉粥”,是回族人家的家常便饭,当然人家只用牛羊等清真食物熬制。西式餐厅的牛肉汤,也是加了粉子并同样熬得稠乎乎的,不知能否一同视为“米肉粥”、“肉粥”或“羹”、“肉羹”或“糁汤”、“糁”。 还有一种介绍说,糁汤是从元代由蒙古传入中原及运河流域的,后于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开始在商埠、闹市、驿站、码头等客源充足的地带摆摊设点,批量发展。对此种说法,我以为有一定道理,但也认为,中原及运河流域历来为农业地区,是华夏的粮仓,祖先们既然能发明米罐菜甏饭碗水缸等制陶技术,那么在煮肉煲汤时顺便抓把稻米谷子大麦仁放进去,使“肉”、“汤”、“饭”三合一,应该不是什么难题,只是没有“糁汤”这个后世的称呼罢了。 但不管怎么说,不管“糁汤”是与皇帝有关还是与“书圣”有关,或与其他什么有关,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糁汤”是个好东西,养人。 在临沂、在济宁,“糁汤”属于早点,主要以简陋的路边店和地摊儿经营为主。搭个棚 、支口锅、落个鏊子、摆几张桌凳,即可起早贪黑烧汤、擀饼,开张经营。有卖的就有买的,只要主人勤快,不辞辛苦,一般的摊点儿都能维持下去,有的能持续干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成为祖传的老店。估计堂堂清帝乾隆所喝的“糁汤”应是由老店特别制作和奉献的。 在纯农业时代,“糁汤”与其它饮食的做法,想必没有太多的讲究。那时的“糁汤”应该是本色食品,使用的都是无污染、无公害、无食品添加剂的有机绿色原料,即使是“药料”也不会有动则几种、十几种、二十几种的“祖传秘方”。那时的“糁汤”应该是真正的原汁原味。 临沂与济宁的“糁汤”,经营场所都差不多,但各有不同风味和特点。临沂的表现为油、热、辣、咸、黑、稠,味道厚重,颜色不大好看,粘乎乎一碗下肚,得喝一上午热水才能冲开;济宁的清、淡、香、白,不稀不稠,不咸不辣,喝下去很暖胃。临沂的辣是胡椒起的作用,济宁不放胡椒,放几缕姜丝,不吃姜丝不显辣。济宁汤菜受淮扬和苏杭影响较大,菜肴和汤品讲求清淡、鲜亮,口味适中。 济宁的“糁汤”,以“羊糁汤”常见,个别卖“羊糁汤”的还兼卖“羊汤”,或以卖“羊汤”为主,兼卖“羊糁汤”,店牌上同时写着“羊汤羊糁”。这样的店往往不如集中精力单卖一种让人感到正规、正宗。 济宁喝“羊糁汤”通常会侵个鸡蛋,将生鸡蛋磕在汤碗里,打散,然后从锅里舀出一勺滚汤倒进去冲开,并顺便在汤面上捏撒上几丝姜丝、点几滴香油,有的还撒点芫荽,不仅好看,喝起来还很是味。 喝“羊糁汤”可配油饼或干面饼,泡着吃,或抹点红辣椒糊子干吃并喝汤顺顺,以免噎着。油饼或干面饼,糁汤店自己做,也有的小店、小摊儿从别处批发,卖现成的,省事。 济宁的“羊糁汤”,各家做法大同小异。“羊糁汤”以羊大骨、大梁骨和羊肉为主料,以麦仁和稀面糊为辅料。调料主要有姜、盐、料酒、羊油、香油、辣椒油、芫荽等。药料主要有白芷、砂仁、怀山、草寇、肉蔻、豆蔻、草果、香叶、丁香、花椒等,其中白芷用带皮整块的,三块或四块直接下锅,其他需要装进药料包,趁机下锅。各种药料的多少和搭配比例以及何时下锅、何时捞出,是经营秘密和秘方,我知道,但不便写明,也不转让。能写明的都是大家喝汤时能亲眼见到的,不保密。 烧“羊糁汤”,事先须将羊骨头和羊肉用清水浸泡祛除污血和膻腥,一般冬天浸泡12小时以上,夏天8小时左右,夏天要换几次水,以免把骨头和肉泡臭了。麦仁和稀面糊也需事先泡泡,麦仁泡软后单独煮烂再掺和进烧好的糁汤里,泡稀面糊的水要倒掉,重新换上清水搅拌均匀后再慢慢边搅拌边下锅,这样汤里不会起面疙瘩。姜要各切成末和丝,末一碗、丝一碗,姜末与凉水一同下锅,用于祛腥;姜丝专门撒在盛好的汤碗里,可提前用清水泡泡,去辣生脆。泡姜丝的汁水千万别倒了,要将其倒进汤锅里,祛腥增鲜。 烧“羊糁汤”的铁锅是特制的专门加了约高20公分铁皮箍圈的深汤锅。“竹竿巷”的铁匠铺有卖。炉子一般砌个地锅腔子,烧煤炭,煤炭的火,猛、稳,大小可调控。 “羊糁汤”作为通常的早点,买卖人家要赶在早晨6点前开门营业,就需凌晨1点左右开始忙活。烧汤、活面、擀饼、切肉,几个人同时分工进行。济宁有几家买卖比较兴旺的糁汤店,干活的都是20岁左右的女孩子,不分冬夏,天天从凌晨1点一直干到上午10点、11点左右,十分勤苦。 糁汤店开得好坏关键在汤,因此负责烧汤的或是老板自己及家人,或是交办给非常信任、放心的熟练工。烧汤环节涉及许多技巧甚至秘方,专事烧汤的雇工大多与老板有直接或间接的亲戚关系。 每天凌晨1点左右,开始点炉子生火烧水,一大锅烧开,约1个半小时,到2点30分左右。水开后放骨头熬骨头汤,大火熬约2小时,到4点30左右。汤见浓白,接着放羊肉,开锅,大羊煮45分钟,小羊煮30分钟,全部煮完捞出来,在5点15左右。然后倒稀面糊,中火,边熬边搅,至5点30左右成汤。之后,小火、微火,一直保持至9点半左右将汤舀净卖完。 一大锅汤,买卖特好的店,平均每锅能卖出1000碗,稍好的能卖出600—800碗,稍差的在300碗左右。各家烧多少汤、卖多少碗,都有数,一般不会浪费。店里自己加工的油饼或干面饼,也掌握在可控范围内。如按300碗销售量,需两袋100斤面,按烙好的饼1斤出1斤3两计算,100斤面至少能烙出130斤饼。煮好的羊肉不现卖,而是凉透后放冰柜里冷冻至生硬,便于切薄片撒到汤里,或单独加酱油、葱丝调拌。熟羊肉的销售量,按售300碗汤算,每天大约能售出30——40斤。 现在糁汤加鸡蛋一般卖1块5每碗,油饼或干饼约2块7每斤,熟羊肉30元每斤。一个平均每天卖300碗的小店,忙活一大清早、一大上午,挣不多,也就平均每天纯利200到300块钱。好的,能净挣500左右,特好的如“小南门”的"杨家",如"太东商城"的"刘家",都是每天早晨排着长队喝汤吃饼的,人家是挣一千还是两千,咱不好乱说。 济宁城里经营“糁汤”在二十年以上的,我认识的有两家,一家是原“小闸口”运河西岸的“金家”,一家是市委党校路对面、“半截阁”路口的“王家”;经营时间在十年以上的,我认识的也有两家,一家是“小南门”的“杨家”,一家是“杨家”北边、“十五中”北侧的“党家”。 以上四家,均为回民开办,做法和味道是正宗的“清真”。“金家”和“王家”的路边店,没有字号,只在门口摆个写着“糁汤”的牌子,“金家”因所在地拆迁,前几年不知搬往何方,“王家”一两年来断断续续,有时干、有时关门。“杨家”和“党家”两家买卖做得一直火红,“杨家”从十多年前路边的糁汤棚子发展到前几年的“三层楼”——字号为“杨兴海糁汤”;“党家”的店铺虽破,却不妨碍其在07年初正式组建餐饮公司,广招加盟,品牌叫“党记糁汤六百碗”。 这四家,除“金家”外,王、杨、党三家多少有拐弯摸角的亲戚关系,彼此偶尔见面会交流些如何改进糁汤、进一步提升质量和口味的问题。三家中,党校“王家”的老王年龄最大,今年已年迈70。老王在80年代初40多岁的时候开始摆摊儿,先是在党校东侧的路口,摆了十多年,90年代后,在党校路对面的“半截阁”街道路口置办了门面,有了固定场所。老王的店属于小店,每天也就卖个400碗左右,收益较稳定,日积月累也较为可观。两年前买卖正常的时候,雇有6到8个员工。
7. 真正临沂牛肉糁汤哪位高人给指点,谢谢
糁,读音为San(“伞”音),是指用肉料制茸,加盐、水、蛋清、油,搅拌而成的糊状原料。在我国各大菜系以及地方菜系中叫法不尽相同。如:在江苏淮扬菜中称为“缔子”,广东菜中称为“胶”或“青”,北京菜中称为“腻”,河南菜中称为“糊”,山东菜中称为“泥”等。一般将加工成泥茸状的动物性原料,经过充分水解,加料定味,再通过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种网状包水结构组织,即为糁。
糁在烹调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要求,改变其成熟时的形状;且色白味鲜、细嫩油润、粘着性大、可塑性强,在烹调中运用十分广泛。在各种不同类型宴会的造型、工艺菜中,糁可作主料或配料。如高级汤菜中的一品豆腐、推纱望月、蝴蝶竹荪;煎烙菜中的梅花锅贴、鲜花豆腐、凤眼鸽蛋;烩菜中的金钱海参、茄汁鱼脯、荷包鱼肚等。特别是一些大型彩盘,如熊猫戏竹、三峡风光、松鹤延年等,糁的作用十分重要。
一些独特的烹调方法,如酿、蒙、贴、卷、嵌,必须有糁才能完成。糁的品种除有鸡糁、鱼糁、肉糁、虾糁、兔糁五种外,还有豆腐糁等。
糁的制作比较复杂,其主要过程如下:
:
选料
一般要选质地新鲜、细嫩、无筋络杂质、肌肉纤维束细短、粘性大、韧性较强的原料,原料本身必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取材分别是:鸡取鸡脯肉;鱼取白条鱼、鲶鱼的背侧肉;虾取河里的清水虾;兔、猪均用里脊肉,豆腐按需求用老或嫩的豆腐。常用的有鸡糁、鱼糁、肉糁。
制糁
分为捶茸去筋和加料搅拌两大环节。捶茸,如制鱼糁,应取料就捶,捶茸一层,就用刀刃刮下一层,漂进清水中,以去血水净色。如制鸡糁,则先漂去血水之后捶。捶时应选择平整、干净的案板(墩子),菜刀背厚而宽,用力要均匀,掌握轻重适度,重则鸡肉捶不细茸,轻则不起作用。茸捶好后,用刀刃一点点地淌开,以择净小筋络,然后再轻剁数遍,以去尽筋络,让茸更为细腻。在这种情况下,其原来的纤维组织结构受到破坏,由块状变成了细料状,便于产生分子间摩擦,充分吸收水分,使分子之间的接触面的拉力加大,使其有粘性,可塑性增强。
在捶茸之后,进行搅拌,最好选择无破损的面盆或瓦钵作为搅拌的容器。将姜、葱白洗净拍松,漂于清水中,作制糁的添加剂,去腥助鲜。搅拌时,先下少量姜葱水,调散肉茸成浓糊状,按每50克肉茸,加10克精盐的比例搅拌至腻手(又称起胶),再分次下水搅拌。搅拌力应由轻至重,动作应由慢至快,循序渐进;每次加水,应在茸搅拌到手感上劲发粘之时。在茸加水搅拌至用手挤丸,呈光滑球体状,即为吃够水分,然后再配料。加盐、水除使糁便于成型外,还影响其口味及口感的嫩爽度。
。
配料
糁加入的配料主要有蛋清和油两种。蛋清具有凝结固体的作用。若做可塑性强的品种,蛋清应用筷子打出泡后才加入;若做锅贴类品种,则轻轻搅打即可。油在糁中起着滋润作用。根据气温,可分为油茸和化油两种。夏天多用油茸,冬天用化油。油茸,即用猪板油去皮膜,捶成茸,先用肉茸和匀后,再加精盐、水,进行搅拌;加化油(猪化油),则在肉茸搅拌后,加入即可。搅拌上劲的功效是:一是破坏了原料蛋白质的多肽键,使蛋白质分子产生游离,便于重新组合;二是从力学上看,搅拌时产生了一定的内聚力,使原料粘力大增。所以,搅拌对制糁十分重要。
制作标准
糁的制作是否成功,其判断标准十分重要。有经验的老厨师把它概括为“五不伤缺”。即:不伤缺盐、水、油、蛋、味。伤盐,味咸;缺盐,味淡,无骨力,烹制后会缩筋。伤水,可塑性差,影响菜品的工艺造型;缺水,干瘪质老。伤油,对蒙制菜品的粘附力不够;缺油,食之不滋润。伤蛋,质地绵韧;缺蛋,无顿力,不嫩爽。伤味,缺味,即生姜、葱、胡椒、味精之味多则伤肉质本味,少则不压腥助鲜。除此以外,糁在制作中还应根据具体品种的要求,考虑加减盐、水、油、蛋、味的比例。如:蒙豌豆苗,糁可多加些水溶合,而勿伤油,这样才好蒙制;如锅贴类菜,糁可多加些油至干而润嫩,勿伤水,这样才不致于糁漏出破坏菜型。符合要求的糁,以色白光亮、质地细嫩、味鲜适口、浮力好为标准。
8. 鸡肉糁、牛肉糁、羊肉糁的做法。。那个想中
我感觉自己在家做出来的味道就是不如去人家小摊的味道好
我觉得临沂吧就一个地方的糁好喝
在银雀山路,就是桃源大厦,二小的东边,路南
有个小糁馆,名字我忘记了
不过早上人很多,你应该能找到
我觉得他们家的糁一点都不腻,
感觉不出来那些胡椒、姜吖什么的,那些我不喜欢的东西
反正就是很好喝啦
有空去尝尝哈
9. 临沂糁汤的做法
做法:
1、大麦仁250克洗净,用清水浸泡回软;净老母鸡10只清洗干净,焯水。
2、取一大锅,放入清水 25千克,大火烧开,放入鸡和大麦仁,大火烧开,改小火熬煮3-4小时,将鸡捞出,将鸡肉撕成小细条。
3、盐、葱米各750克,姜米1500克,五香粉、 黑胡椒粉各150克,酱油1千克提前调拌均匀;面粉5千克加入清水调成稀糊。
4、先将调好的调料倒入煮麦仁的锅内,大火烧开,改小火,将调好的面粉糊倒入 锅内,用小火慢慢熬制(防止糊底),汤再次烧开后即可开非常小的火保温。
5、取鸡丝少许放入碗内,倒入熬好、烧热的汤料,淋入少许芝麻油调味。客人可以根 据自己的喜好,放入少许香菜末或醋调味即可。
10. 牛肉糁汤的做法和配料
摘要 步骤1、牛腱肉约600g,放入冷水锅,加姜片和绍酒,烧开后继续煮5分钟,撇去浮沫。关火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