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大唱片公司有哪四个公司请再给我一些关于它们的信息
一、 华纳
20世纪全球五大唱片集团之一,隶属于拥有好莱坞华纳兄弟(Warner Brother)影片公司,时代杂志,财富杂志、CNN有线电视新闻网等传媒巨子的时代华纳(Time Warner)集团Warner Bros公司1930年因收购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顺利进军唱片业.随后又分别于 1968年和1970年兼并了Atlantic(大西洋)和Elektra Nonesuch两家唱片公司,并成立了华纳唱片集团(简称WEA)。近年来, Wea先后将法国Erato公司,德国Teldec公司,芬兰Finlandia公司收归帐下。2000年随时代华纳被美国在线(AOL)出资1600亿美元合并,并随即又出资200亿美元与英国EMI唱片公司合并,组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唱片集团。
在古典音乐领域,Wea被称为Warner Classics,旗下拥有Erato 、Teldec、 Elektra Nonesuch、Finlandia等多家规模不大但实力强劲的唱片公司,是不容忽视的 一支力量。在流行音乐领域Wea 被称为Warner Music,多年来以Warner Brother和Wea作为 商标发行唱片,旗下拥有麦当娜、恩雅、 All-4-One、 Peter Poul & Mary、R.E.M、 The Smith、 Green Day、Jewel、Cher、Prince等众多流行巨星。是世界唱片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台湾的UFO(飞碟唱片),大陆的麦田音乐制作公司和普莱音乐也在Wea旗下。
二 环球
20世纪全球最大的唱片(音像制品制作,出版,发行)集团,1972年由德国 Polydor International (德国DG唱片公司1941年以后的国际业务名称)与荷兰 Phonogram(荷兰Philips唱片公司当时的名称)联合组建,从此Polygram便开始了她传奇 的发展史.在1961年, Polygram通过Philips将美国Mercury(水星)唱片公司收归帐下。1980年,又将名扬全球的英国Decca唱片公司收归其下.进入 20世纪90年代, Polygram又先后收购了美国A&M公司,Motion公司,英国Island公司.1998年,Polygram与环球音乐公司和并成为UNIVERSAL MUSIC GROUP(环球音乐集团UNIVERSAL MUSIC LIMITED),成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唱片帝国”,在全球几十个国家设有子公司发行各种类型的音像制品,与 BMG(贝图斯曼), EMI, Sony/CBS(索尼/哥伦比亚),Wea(时代华纳)并称为世界五大唱片 集团。
在古典音乐领域,环球唱片集团旗下拥有DG, Decca, Philips, Mercury, Impulse,
VerveGRP, Archiv, PointMusic, MCA等重量级唱片公司,还代理Telarc等公司的业务, 有众多超一流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作为其坚强的后盾.而在流行音乐领域,环球唱片集团 同样享有极高的声誉,旗下拥有Polydor, MCA, Decca, Philips, Mercury, Island,
Geffen, A&M, Motown, Interscope, Dreamworks, Walt Disney(迪斯尼影片公司所属的唱片公司), DefJam, Argo, BAM, WhatsMusic(上华唱片),福茂唱片,正东,新艺宝, 喜洋洋唱片,上海艺风,浙江步晟,等众多唱片公司,还直接以Polygram和UNIVERSAL(环球音乐)为商标发行唱片,其下云集了众多的流行歌手和乐队,如U2, The Police,张学友、谭咏麟、张国荣、郑中基、许茹云、范晓萱、陈惠琳、张柏芝、蔡依林等。90年代,Polygram开始进军影视业,其1994年发行的英国影片《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创造了约2.5亿美元的票房。1999年的《诺丁山》更是红遍了五大洲。1999年,UNIVERSAL旗下三家古典音乐王牌公司 DG, Decca, Philips联合推出了“企鹅唱片指南”系列CD,再版了历史上20张被《企鹅唱片指南》评定为“三星带花”的著名唱片,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UNIVERSAL还推出了40张CD的“20世纪光辉印记”系列以及多张谭咏麟畅销专辑,采用dCS数码技术再版 Polygram当年最著名的40张国语流行专辑,同样是令人叫绝的大制作。
三 EMI
EMI 的起源有两个。一个Berliner在1898年创立的 HMV公司。1900年正式使用那个著名的小狗聆听留声机的 HMV商标;另一个是Columbla公司。1929年。两者合并成立了Electrical And Music Instries (电气实业有限公司),简称 EMI。这一合并使 EMI成了当时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除了英国的 Decca、美国的Brunwick和德国的 DGG,其余 的厂牌全由 EMI所控制。 二战后, CBS率先推出了33转LP唱片和45转单曲唱片,但EMI仍死守78转的10英寸唱片老规格,导致不少旗下艺人跳槽离去。50年代初,本来由 EMI代理英国及英联邦国家发行权的RCA、CBS也改与Decca和Philips合作。1955年,EMI为了扭转不利局面而收购了Capitol 公司,希望通过它来打开美国市场。但 Capitol公司的保守作风使 EMI无法在50 年代兴起的摇滚乐潮流中获益。进入60年代后, EMI才有了转机。先是旗下的Cliff Richard和Shadows的走红,然后 是以The Beatles为代表的英国摇滚潮流的兴起。这股潮流中的大部分英国乐队都签在EM。旗下,包括Gerry & The Pacemakers、DC5、Animals、Hollies、Herman's Hermits、Yar. birds 等,而这股潮流的领头羊The Beatles 乐队更成了 EMI30年来最大的“金矿”。但 EMI的美国分公司 Capitol却平白放过了发财的机会,不肯与这些英国乐队签约,结果这些乐队在美国都投到了Epic、 MGM等旗下。直到 EMI强下命令,Capitol才施施然 推出了The Beatles 的第二张专辑《With The Beatles》的美国版《Meet The Beatles》。60年代的好日子很快过去了。1970年The Beatles 乐队解散后,Capitol 立即面临了 破产的困境。而 EMI总公司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由于工党政府上台后禁止英国企业将资金用作海外投资, EMI开始陷入困境。1979年, EMI为 Thorn(科艺)集团收购,但仍保持自主经营。同年,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政府上台,实行经济开放政策,EMI随即收购了美国的Imperial、 Liberty 等公司。整个80年代, EMI的经营状况颇佳,David Bowie、Duran Duran、Queen、Pink Floy、Paul McCartney等为公司赚了大钱。1992年, EMI收购了英国著名的独立公司Virgin, 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唱片公司。
四 BMG
BMG 全称 Bertelsmann Music Group,原是一家以美国为基地的不太起眼的德国唱片公司。在兼并了RCA、MCA、Arista和Geffen之后,摇身成为世界五大唱片集团之一。 RCA 全称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n,原是一家收音机和电台广播公司,1919 年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立。1929年,RCA 收购了Betliner在美国开设的Victor唱片公司 之后开始进军唱片业。40年代 RCA拥有Frank Sinatra、Perry Como、Glenn Miller、Benny Goodman、Duke Ellington 一批炙手可热的红星。1955年起,Elvis Presley 更成 了 RCA的镇山宝。但从六、七十年代起,RCA 的发展乏善可陈。 Arista由 Bell 公司所创,1979年为 BMG收购。Air Supply、Whitney Houston 都是 Arista的顶梁柱。
MCA 全称是 Music Corporation Of American,原是一家音乐会订票公司,在收购了 。Decca 的美国分公司后进入唱片业。四、五十年代拥有Bing Crosby、Louis Armstrong等爵士红歌星;六、七十年代签下了The Who、Elton John、Olivia Newton-John、Ricky Nelson等著名乐队和歌星。1990年,MCA 收购了Geffen公司。 Geffen由David Geffen创建于1980年,本身是一家著名的中型公司。旗下拥有Guns N' Roses、Nirvana等著名摇滚歌手的乐队。1990年被MCA以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
五 SONY MUSIC
Columbla(哥伦比亚)公司由Edward Easton 创建于1889年,最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专门销售爱迪生发明的Photograph(一种以凹孔金属唱管为放音软件的留声机)。到了1891年,Columbla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唱管公司。19世级末,正是爱迪生发明的Photograph和Berliner发明的 Grammophone(一种以凹凸金属纹唱片为放音软件的留声机)进行生死搏斗的时期。当时Columbla公司生产了200 多款不同的金属唱管,并于1900年开设了伦敦分公司。但后来Photograph在与Grammophon的竞争中逐渐败下阵来,唱管慢慢为唱片所取代,Columbla公司也因财政状况不佳在一次 世界大战结束后将伦敦的分公司卖给了英国人Louis Sterling。到了1922年,Sterling将美国的Columbla总公司也收购了,并开始进军广播事业,结果成立了Columbla Broadcasting Company ,即CBS公司。
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给唱片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Columbla公司被迫放弃了CB.,而本身则与 Grammophone留声机的发明人Berliner的 HMV公司合并成立了 EMI,从此 Columbla的商标落到了 EMI手中。
1938年, CBS进军唱片业,买下了拥有Columbla商标美国使用权的 Brunswick公司, 但后来 Brunswick一直赔钱, CBS将它转卖给 Decca公司,不过保留了Columbla商标的美国使用权,而该商标的美国以外地区的使用权则归 EMI所有。后来 CBS将它使用的Colum-bla 商标由黑色改成红色以示区别。
CBS 在购买了Louis Armstrong、Duke Ellington、Bessle Smith等人的录音,及Benny Goodman、Count Basie 加盟之后,事业发展迅速,很快成为美国最大的本土唱片公司 。1948年, CBS开始在美国推出33转LP和45转的单曲唱片,这一成功的举措使 CBS几乎独 霸了全球的唱片市场,当时最走红的艺人包括Mitch Miller、Percy Faith、Miles Davis 、Johnny Mathis 都在 CBS旗下。
1966年,Clive Davis 接管 CBS大权。他吸收了大批新一代的摇滚艺人,包括Bob Dylan、Donovan、Janis Joplin、Blood、Sweat And Tears、Santana、Chicago、Neil Diamond等。到了70年代,又有Billy Joei、Bruce Springsteen、Michael ackson 等巨星加盟旗下,整个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80年代, CBS曾尝试向 EMI购买Columbla商标美国以外地区的使用权未果,后又打算将自己卖与 EMI,以结束该商标50多年来的分割局面。在长时间的讨价还价过程中,日本的Sony集团半途插足,成功地在1989年收购了 CBS公司。
② beyond呆过几家唱片公司啊
beyond签约过的公司
1983 音乐一周(第一代签约过的公司,因为醉酒事件,负责人撕毁合约)
1986 KINN'S MUSIC LTD
1988 cinepoly Records 新艺宝唱片
1991 Amuse lnc
1992 Fun House Inc
1992 Rock Records & Tapes Co. Ltd滚石国际音乐股份有限公司
1992 华纳
插播一段
曾经差点签约beyond的公司
新力唱片公司
SONY索尼唱片
EMI百代唱片
1994~1999 滚石唱片香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2000 黄贯中汗乐队签约环球唱片
2002 黄贯中成立自己的个人Polar Bear(北极熊唱片公司)
2003~2005 东亚唱片(东亚娱乐)负责出版beyond演唱会
百娱时代 黄贯中现在签约的公司(签约时间不详)
临时授权(播出权)过的
央视同一首歌曾拿到过beyond的1;99抗击非典演唱会
beyond超越beyond北京演唱会
2006 飞乐唱片 叶世荣签约的国内唱片公司
2013年2月28日,叶世荣担任湖南卫视《百变大咖秀》评委
(应该是属于与湖南卫视的一种签约)
叶世荣
北京金红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叶世荣 现在的公司(签约时间不详)
香港大洋创意
阶梯文化
黄家强
环球唱片(时间不详)
艾回(时间不详)
大岳娱乐(时间不详)
负责出版过的:美卡、北京东方影音、广州印象出版社
发行过的:广东天凯唱片、天津泰达音像
③ 世界五大唱片公司
华纳
华纳唱片(Warner/Wea)集团是20世纪全球五大唱片集团之一,原隶属于拥有好莱坞华纳兄弟(Warner
Brother)影片公司,时代杂志,财富杂志,CNN有线电视新闻网等传媒巨子的时代华纳(Time
Warner)集团。Warner
Bros公司1930年因收购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顺利进军唱片业。随后又分别于1968年和1970年兼并了Atlantic(大西洋)和
Elektra
Nonesuch两家唱片公司,并成立了华纳唱片集团(简称WEA)。
环球
20
世纪全球最大的唱片(音像制品制作,出版,发行)集团,1972年由德国
Polydor
International
(德国DG唱片公司1941年以后的国际业务名称)与荷兰
Phonogram(荷兰Philips唱片公司当时的名称)联合组建,从此Polygram便开始了她传奇的发展史
BMG
BMG
全称
Bertelsmann
Music
Group,原是一家以美国为基地的不太起眼的德国唱片公司。在兼并了RCA、MCA、Arista和Geffen之后,摇身成为世界五大唱片集团之一。
RCA
全称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n,原是一家收音机和电台广播公司,1919
年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立。
EMI
EMI唱片公司,全称:电力及音乐集团(ELECTRICAL
AND
MUSICAL
INDUSTRIESLTD),集团成立于1931年,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前身是1897年成立于伦敦的英国留声机公司,是当今历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迄今已有百年.EMI的历史几乎就是整个唱片业的发展史,许多著名的唱片厂牌都与EMI有着剪不断的脐带关系。
sony
索尼公司(TYO:
6758,
NYSE:
SNE)(ソニー株式会社,Sony
Corporation),或者索尼株式会社,简称索尼,日本东京为企业总部横跨数码、生活用品、娱乐领域的世界巨擘,其前身是“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创立于1946年5月,擅长公关手腕的盛田昭夫与拥有技术研发背景的井深大共同创办,目前的经营团队由媒体娱乐出身的霍华德·斯金格与拥有技术研发资历的中钵良治共同领导。
④ 好的新世纪音乐唱片公司-求
要问世界规模最大的专营新世纪音乐的唱片公司,我自己数出了“三巨头”——New World Music, Real Music, BSC Music。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三间公司有点像我们的搜胡、新浪、网易——不知道New Age为何物的人可能也听说过New World,初听New Age的都知道Real Music,不过可能老鸟才了解BSC为何——我要声明的是,这个比喻对三间公司可都没有任何褒贬的哟!
New World的规模毋庸置疑是最大的,其业务遍布欧洲和美国。名气也是最大的,我想听了女巫医而爱上New Age的人大概也不少。Medwyn的女巫医在当时的确造成很大轰动,New World的知名度他功不可没。其他名家还有Terry Oldfield、喜多郎等。因为出名嘛,我也就懒得多说了。
Real Music是每个New Age爱好者都不能不知道的。其下名人辈出:Kevin Kern, Hilary Stagg, 2002, Mars Lasar, Karunesh等等数不胜数,许多专辑都曾在Billboard上占过一席之地。可惜的是,Real Music似乎曾经发生过不知什么大事,新成立的Earth Tone从中挖走不少艺人,再加上Mars Lasar离开成立独自品牌,竖琴大师Hilary Stagg去世,令Real Music元气大伤,近两年除了Kevin Kern的乘风,以及新加盟的Karunesh的Zen Breakfast,似乎都没什么特别值得期待的专辑。尽管如此,Real Music的地位仍然稳不可撼。
BSC Music是一间土生土长的专营New Age的德国唱片公司。与大家熟悉的New World Music, Real Music不同,它的规模小得多,名气也小得多。不过客观地看,BSC依然有其有别于前两者的过人之处。New World以充满地方特色的世界音乐以及冥想音乐最为人知晓,Real Music则以休闲放松的轻音乐独步乐坛,而这三类音乐恰恰是市场最广为接受的。但BSC却有其德国人的坚持,它门下的音乐风格最多最全,简直可以作为研究New Age的最佳素材,在这里主流与非主流的音乐都有其发展空间。这间公司不善哗众取宠,包装也没有什么特别抢眼的地方,却最能体现音乐及其作者的个性。旗下乐手大红大紫的屈指可数,但各个的音乐都闪动着灵性的光辉。Ginkgo Garden, Bernward Koch(<Flowing 浮游>), Blonker, Cusco, Aschera(<Whales Of Atlantis>)……他们的音乐未必是最好的,却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某些方面,BSC像是一间大型的音乐学院更多于是商业机构。就连有位尚未曾出过任何专辑的Rudy K. ,BSC都仍能在公司精选集中收录他的数首曲子。鼓励新人创作如此,只怕在哪儿都不多见。我从他们的音乐中可以听得出,他们并不是不在乎销量与名气,只是更乐意追求他们自己心中的音乐理想罢了。
至于其他众多音乐公司,当然亦有其独挡一面之处,像Solitude的大自然音乐也相当出名,Windham Hill更有雅尼坐镇,Earth Tone作为后起之秀势头也相当不错,EMI、BGM、Virgin、Sony等这些航空母舰也各有法宝。而在亚洲方面,日本的Pacific Moon(和月)、台湾的风潮音乐、香港的雨果唱片鼎足而立,虽然与欧美的大公司还有一定差距,但富于自己的特色,旗下作品依然很值得一听。
⑤ 五大唱片公司是
一、 华纳
20世纪全球五大唱片集团之一,隶属于拥有好莱坞华纳兄弟(Warner Brother)影片公司,时代杂志,财富杂志、CNN有线电视新闻网等传媒巨子的时代华纳(Time Warner)集团Warner Bros公司1930年因收购了Brunswick唱片公司而顺利进军唱片业.随后又分别于 1968年和1970年兼并了Atlantic(大西洋)和Elektra Nonesuch两家唱片公司,并成立了华纳唱片集团(简称WEA)。近年来, Wea先后将法国Erato公司,德国Teldec公司,芬兰Finlandia公司收归帐下。2000年随时代华纳被美国在线(AOL)出资1600亿美元合并,并随即又出资200亿美元与英国EMI唱片公司合并,组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唱片集团。
在古典音乐领域,Wea被称为Warner Classics,旗下拥有Erato 、Teldec、 Elektra Nonesuch、Finlandia等多家规模不大但实力强劲的唱片公司,是不容忽视的 一支力量。在流行音乐领域Wea 被称为Warner Music,多年来以Warner Brother和Wea作为 商标发行唱片,旗下拥有麦当娜、恩雅、 All-4-One、 Peter Poul & Mary、R.E.M、 The Smith、 Green Day、Jewel、Cher、Prince等众多流行巨星。是世界唱片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台湾的UFO(飞碟唱片),大陆 的麦田音乐制作公司和普莱音乐也在Wea旗下。
二 环球
20世纪全球最大的唱片(音像制品制作,出版,发行)集团,1972年由德国 Polydor International (德国DG唱片公司1941年以后的国际业务名称)与荷兰 Phonogram(荷兰Philips唱片公司当时的名称)联合组建,从此Polygram便开始了她传奇 的发展史.在1961年, Polygram通过Philips将美国Mercury(水星)唱片公司收归帐下。1980年,又将名扬全球的英国Decca唱片公司收归其下.进入20世纪90年代, Polygram又 先后收购了美国A&M公司,Motion公司,英国Island公司.1998年,Polygram与环球音乐公司 和并成为UNIVERSAL MUSIC GROUP(环球音乐集团UNIVERSAL MUSIC LIMITED),成了一座 规模庞大的“唱片帝国”,在全球几十个国家设有子公司发行各种类型的音像制品,与 BMG(贝图斯曼), EMI, Sony/CBS(索尼/哥伦比亚),Wea(时代华纳)并称为世界五大唱片 集团。
在古典音乐领域,环球唱片集团旗下拥有DG, Decca, Philips, Mercury, Impulse,
VerveGRP, Archiv, PointMusic, MCA等重量级唱片公司,还代理Telarc等公司的业务, 有众多超一流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作为其坚强的后盾.而在流行音乐领域,环球唱片集团 同样享有极高的声誉,旗下拥有Polydor, MCA, Decca, Philips, Mercury, Island,
Geffen, A&M, Motown, Interscope, Dreamworks, Walt Disney(迪斯尼影片公司所属
的唱片公司), DefJam, Argo, BAM, WhatsMusic(上华唱片),福茂唱片,正东,新艺宝, 喜洋洋唱片,上海艺风,浙江步晟,等众多唱片公司,还直接以Polygram和UNIVERSAL(环球 音乐)为商标发行唱片,其下云集了众多的流行歌手和乐队,如U2, The Police,
Boyz II Men, Spice Girls, Ace Of Base, ABBA, BonJovi, Nirwana, Boyzone,
Cranberries, Texas, Metallica, The Jam, Roxy Music, Bee Gees, Slade演唱组;
Janet Jackson, James Taylor, Shania Twain, Sting, Paul Weller,Tina Turner,
Bob Marley, Eric Clapton, AQUA, Sheryl Crow, Bryan Adams, Elton John,
Stevie Wonder, Byyan Ferry, george Bensen, Trisha Yearwood, B.B.King,
张学友,谭咏麟,张国荣,郑中基,黄耀明,陈晓东,陈惠娴,李惠敏,许美静,许茹云,范晓萱, 迪克牛仔,动力火车,许志安,苏永康,熊天平,陈惠琳,张柏芝,雷颂德,吴奇隆,李克勤, 蔡依林,柳翰雅,郑钧,田震等.90年代, Polygram开始进军影视业,其1994年发行的英国 影片《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创造了约2.5亿美元的票房.1999年的<诺丁山>更是红遍了五大洲。1999年,UNIVERSAL旗下三家古典音乐王牌公司 DG, Decca, Philips联合推出了“企鹅唱片指南”系列CD,再版了历史上20张被《企鹅唱片指南》 评定为“三星带花”的著名唱片,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UNIVERSAL还推出 了40张CD的“20世纪光辉印记”系列以及多张谭咏麟畅销专辑,采用dCS数码技术再版 Polygram当年最著名的40张国语流行专辑,同样是令人叫绝的大制作。
三 BMG
BMG 全称 Bertelsmann Music Group,原是一家以美国为基地的不太起眼的德国唱片公司。在兼并了RCA、MCA、Arista和Geffen之后,摇身成为世界五大唱片集团之一。RCA 全称 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n,原是一家收音机和电台广播公司,1919 年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立。1929年,RCA 收购了Betliner在美国开设的Victor唱片公司 之后开始进军唱片业。40年代 RCA拥有Frank Sinatra、Perry Como、Glenn Miller、Benny Goodman、Duke Ellington 一批炙手可热的红星。1955年起,Elvis Presley 更成 了 RCA的镇山宝。但从六、七十年代起,RCA 的发展乏善可陈。 Arista由 Bell 公司所创,1979年为 BMG收购。Air Supply、Whitney Houston 都是 Arista的顶梁柱。
MCA 全称是 Music Corporation Of American,原是一家音乐会订票公司,在收购了 。Decca 的美国分公司后进入唱片业。四、五十年代拥有Bing Crosby、Louis Armstrong等
爵士红歌星;六、七十年代签下了The Who、Elton John、Olivia Newton-John、Ricky
Nelson等著名乐队和歌星。1990年,MCA 收购了Geffen公司。 Geffen由David Geffen创建于1980年,本身是一家著名的中型公司。旗下拥有Guns N' Roses、Nirvana等著名摇滚歌手的乐队。1990年被MCA以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
四 EMI
EMI 的起源有两个。一个Berliner在1898年创立的 HMV公司。1900年正式使用那个著
名的小狗聆听留声机的 HMV商标;另一个是Columbla公司。1929年。两者合并成立了
Electrical And Music Instries (电气实业有限公司),简称 EMI。这一合并使 EMI
成了当时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除了英国的 Decca、美国的Brunwick和德国的 DGG,其余 的厂牌全由 EMI所控制。 二战后, CBS率先推出了33转LP唱片和45转单曲唱片,但
EMI仍死守78转的10英寸唱 片老规格,导致不少旗下艺人跳槽离去。50年代初,本来由 EMI代理英国及英联邦国家发行权的RCA、CBS也改与Decca和Philips合作。1955年,
EMI为了扭转不利局面而收购了Capitol 公司,希望通过它来打开美国市场。但 Capitol公司的保守作风使 EMI无法在50 年代兴起的摇滚乐潮流中获益。进入60年代后, EMI才有了转机。先是旗下的Cliff Richard和Shadows的走红,然后 是以The Beatles
为代表的英国摇滚潮流的兴起。这股潮流中的大部分英国乐队都签在EM。旗下,包括Gerry & The Pacemakers、DC5、Animals、Hollies、Herman's Hermits、Yar. birds 等,而这股潮流的领头羊The Beatles 乐队更成了 EMI30年来最大的“金矿”。但 EMI的美国分公司 Capitol却平白放过了发财的机会,不肯与这些英国乐队签约,结果这些乐队在美国都投到了Epic、 MGM等旗下。直到 EMI强下命令,Capitol才施施然 推出了The Beatles 的第二张专辑《With The Beatles》的美国版《Meet The Beatles》。60年代的好日子很快过去了。1970年The Beatles 乐队解散后,Capitol 立即面临了 破产的困境。而 EMI总公司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由于工党政府上台后禁止英国企业将资金用作海外投资, EMI开始陷入困境。1979年, EMI为 Thorn(科艺)集团收购,但仍保持自主经营。同年,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政府上台,实行经济开放政策,EMI随即收购了美国的Imperial、Liberty 等公司。整个80年代, EMI的经营状况颇佳,David Bowie、Duran Duran、Queen、Pink Floy、Paul McCartney等为公司赚了大钱。1992年, EMI收购了英国著名的独立公司Virgin, 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唱片公司。
五 SONY MUSIC
Columbla(哥伦比亚)公司由Edward Easton 创建于1889年,最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专门销售爱迪生发明的Photograph(一种以凹孔金属唱管为放音软件 的留声机)。到了1891年,Columbla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唱管公司。19世级末,正是爱迪生发明的Photograph和Berliner发明的 Grammophone(一种以凹凸金属纹唱片为放音软件的留声机)进行生死搏斗的时期。当时Columbla公司生产了200 多款不同的金属唱管,并于1900年开设了伦敦分公司。但后来Photograph在与Grammophon的竞争中逐渐败下阵来,唱管慢慢为唱片所取代,Columbla公司也因财政状况不佳在一次 世界大战结束后将伦敦的分公司卖给了英国人Louis Sterling。到了1922年,Sterling将美国的Columbla总公司也收购了,并开始进军广播事业,结果成立了Columbla Broadcasting Company ,即CBS公司。
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给唱片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Columbla公司被迫放弃了CB.
,而本身则与 Grammophone留声机的发明人Berliner的 HMV公司合并成立了 EMI,从此 Columbla的商标落到了 EMI手中。
1938年, CBS进军唱片业,买下了拥有Columbla商标美国使用权的 Brunswick公司, 但后来 Brunswick一直赔钱, CBS将它转卖给 Decca公司,不过保留了Columbla商标的美国使用权,而该商标的美国以外地区的使用权则归 EMI所有。后来 CBS将它使用的Colum-
bla 商标由黑色改成红色以示区别。
CBS 在购买了Louis Armstrong、Duke Ellington、Bessle
Smith等人的录音,及Benny Goodman、Count Basie 加盟之后,事业发展迅速,很快成为美国最大的本土唱片公司 。1948年, CBS开始在美国推出33转LP和45转的单曲唱片,这一成功的举措使 CBS几乎独 霸了全球的唱片市场,当时最走红的艺人包括Mitch Miller、Percy Faith、Miles Davis 、Johnny Mathis 都在 CBS旗下。
1966年,Clive Davis 接管 CBS大权。他吸收了大批新一代的摇滚艺人,包括Bob Dylan、Donovan、Janis Joplin、Blood、Sweat And Tears、Santana、Chicago、Neil Diamond等。到了70年代,又有Billy Joei、Bruce Springsteen、Michael ackson 等巨星加盟旗下,整个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80年代, CBS曾尝试向 EMI购买Columbla商标美国以外地区的使用权未果,后又打算将自己卖与 EMI,以结束该商标50多年来的分割局面。在长时间的讨价还价过程中,日本的Sony集团半途插足,成功地在1989年收购了 CBS公司。
⑥ 成龙自己开的公司名字叫什么啊 是唱片公司还是经纪公司啊
成龙英皇影业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JCE Entertainment Ltd.
公司类型:制作公司
地址:九龙九龙塘窝打老道145号地下
联系人:苏志鸿先生
联系电话:28356688
企业邮箱:[email protected]
传真:28934309
成龙英皇影业有限公司是成龙在2003年8月跟好友杨受成合资开设的,第一部作品就是《新警察故事》。
以下是英皇集团的简介,希望对你会有帮助!
英皇娱乐集团有限公司
英皇娱乐集团有限公司是香港知名娱乐机构。1999年1月正式成立,开始打造自己的明星阵容。2000年,英皇宣布成立MUSICPLUS音乐家唱片公司,将陈奕迅、陈冠希、郑希怡等归入旗下。这个在原有EEG以外加入的新品牌,旨在打造青春偶像之外的音乐路线。
2002年,英皇投资成立红娱乐唱片,原"达明一派"成员黄耀明加盟旗下,并推出了有"翻版郑秀文"之称的新人赵颂茹.而红娱乐也是老牌歌手叶倩文复出后选择的唱片公司,红娱乐同时也将林子祥一起收归旗下。不过,红娱乐唱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品牌,对外并不以英皇旗下公司自居。
世纪末的港台乐坛置身于国际兼并的浪潮中,英皇发展不过5年时间,却成为香港乐坛最当红的唱片公司之一。旗下不仅有罗文,王杰这样重量级实力派人物,更以谢霆锋,容祖儿,陈奕迅,陈冠希,Twins,Boy'Z等年轻偶像闻名。另外,郑伊健,罗家良,张家辉等艺人也都是在香港娱乐圈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英皇唱片EEG是ElectroEncephaloGram的缩写,中文译名为"脑电波图",是一种诊断性试验量度人类脑电波的活动,所以EEG同样强调创作能力。而实际上,英皇更谙于商业宣传的熟练推广,音乐质素的有待提高却是英皇包括整个香港乐坛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近年来不景气的香港乐坛背景下,英皇正是以凌厉的商业包装宣传和紧锣密鼓的演艺培训脱颖而出的。另外,英皇在香港和北京分别设立了演艺学校和培训班,成为香港当红偶像的造星工厂。陈奕迅,谢霆锋,容祖儿也是目前香港乐坛的代表人物。
未来的英皇唱片,如若能在商业之余提高品质和文化内涵或许将如虎添翼,从而也能带动起本港流行乐在华语乐坛的位置提升。英皇娱乐,中国大陆对英皇娱乐集团绝对不陌生,谢霆锋、TWINS、容祖儿、陈奕迅、成龙等红星都是他的签约艺人。实际上,英皇娱乐集团是英皇集团的子公司,英皇集团涉及珠宝、房地产等行业。 2004年4月1日,“英皇多媒体集团”正式更名为英皇电影有限公司(EMP)。EMP以英皇集团目标为蓝本,公司业务包括电影制作、电视制作、及电影发行和电视发行等;并且计划每年制作、发行不少于十部影片,除了投资制作由EMP出品的电影外,并正式成立成龙英皇影业有限公司。
英皇娱乐集团主营发展唱片、音乐版权、舞台音乐剧演出及艺人管理多媒体创作等主要业务。唱片业务方面,在购入飞图集团的唱片及卡拉OK业务后,英皇娱乐集团开始致力于经营唱片及卡拉OK的生产及发行业务,产品除了稳占国内市场外,分销网遍布香港及海外市场,而英皇娱乐集团的唱片业务迅速发展英皇娱乐集团旗下猛将如云,重量级实力派歌手罗文、王杰,声艺俱全的乐坛宠儿如,谢霆锋、容祖儿、陈奕迅、郑伊健、何嘉莉、叶佩雯、以及歌路别具风格演而优则唱的罗家良、张家辉等。
此外,英皇娱乐集团更与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举办【英皇超新星大赛】,提拔新人。EEG亦欢迎新人自荐,为有志投身演艺事业之人大开方便之门。为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确立「英皇娱乐」在内地娱乐市场的主流权威地位,英皇娱乐继在内地成立了「中北英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后,於二零零四年再度与中国最资深、规模最大的国家级音像出版集团--「中国唱片总公司」联合成立了「中唱英皇(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最先锋的娱乐理念和最超效的造星策略,在音像制品的制作、发行及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和演出的行业市场中,开创大中国范围内的至尊造星品牌。
此外,集团除拥有飞图电影的制作外,正积极收购其它片库,并斥巨资制作香港本地及国际电影,致力开拓海外市场,把集团推向国际化、多元化之发展。
喜欢成龙就请加入成龙影迷大联盟 与更多龙迷分享大哥的一切!!
http://www.52jackie.com/?fromuid=1100
⑦ 四大唱片公司是哪几个
四大唱片公司是华纳、百代、滚石、宝丽金。
1、华纳唱片
公司名称:华纳音乐集团;外文名称:Warner Music Group;总部地点:美国;成立时间:1930年
华纳兄弟为拍片时可使用廉价音乐,于1929年曾创立“音乐出版有限公司”(MPHC),购入音乐版权。1930年购入Brunswick唱片公司而进军唱片业。1967年,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收购大西洋唱片,1972年再购入Elektra Noneusch唱片,合组成立华纳唱片集团(Warner-Atlantic-Elektra,简称WEA)公司。
2、百代唱片(EMI)
是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成立于1897年,其前身是英国留声机公司(Gramophone Company)和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Columbia Phonograph),1931年,两家唱片公司合并成Electric and Musical Instries,现为环球唱片旗下品牌。1955年,EMI收购了美国Capital唱片公司,并于1957年在英国正式成立了EMI唱片有限公司。EMI总部设在伦敦,在全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3、滚石唱片
全名为“滚石国际音乐有限公司”(Rock Records Co., Ltd),是由段钟沂、段钟潭兄弟于1980年所创建的一家台湾唱片公司,目前也是亚洲最大的独立唱片公司。滚石的创立可溯源至1976年《滚石》杂志之成立,由于创办者段氏兄弟对ROCK&ROLL的钟爱,而取名为滚石。1986年1月28日另成立「滚石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MUSIC STONE CO.,LTD)。80年代中期:ROCK RECORDS取得西洋音乐品牌(如EMI.EMG..)的代理权,成为西洋品牌在本土发展的新助力,同时吸收国际著名唱片公司跨国经营的经验。
4、宝丽金唱片
1972年,Deutsche GrammophonGesellschaft(DGG)与Philips Phonograhische Instry(PPI)宣告合并,取名为“Poly-GramInternational”(宝丽金国际有限公司),即“Polydor”的“poly”与“Phonogram”的“Gram”合成,总部设在英国伦敦。至此,宝丽金公司正式成立。
(7)唱片公司加盟扩展阅读:
90年代中期,滚石开始迎向亚洲,积极向海外拓展,在亚洲各地设立约十家关系企业;每个关系企业除了经营『滚石』自制发行的产品外,同时取得来自不同国家五十多种品牌之代理权。滚石集团董事长以其对出版的热爱及理想成立「滚石文化」。
1993年成立 ROCK-Hong Kong。「滚石国际有限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成立ROCK-中国大陆、ROCK-Japan、ROCK-Thailand。1998年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之余并为因应环境变迁的需要,开始建立集团第2核心事业,除跨足具前瞻性之网络事业领域。另为增强产品的产品的竞争力与市场的扩大,成立亚洲制作部、MAGIC SOFT等部门,主要从事艺人、制作、产品之开发等服务。
⑧ 林志颖现在加盟的是哪个唱片公司
唱片是吉米工作室自己做的 发行有公司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