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平台费用 » 寻味唐派加盟费温州
扩展阅读
南京真彩文具加盟店 2025-05-18 02:44:51
凉粉牛肉加盟费多钱 2025-05-18 02:27:56

寻味唐派加盟费温州

发布时间: 2021-06-27 03:36:31

A. 什么是江湖诗派

南宋后期,一些没能入仕的游士流转江湖,以献诗卖文维持生计,成为江湖谒客。当时杭州有一个名叫陈起的书商,喜欢结交文人墨客,其中有低级官员、隐逸之士,也有许多江湖谒客。从宋理宗庆元年(1125)开始,陈起为上述诗人刻印诗集,总称为《江湖集》。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些诗人就被称为江湖诗派。由于被收入《江湖集》的诗人身份各异,又没有公认的诗学宗主,所以江湖诗派是一个十分松散的作家群体,他们只是具有大致相似的创作倾向而已。

在陈起始刻《江湖集》的前一年,即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权相史弥远擅行废立,次年又逼死了已被废黜的济王赵竑。史弥远为了钳制舆论,便从新刊的《江湖集》中找出“东风谬赏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和“秋雨梧桐皇子府,春风杨柳相公桥”等诗句,诬为讥刺朝政,对作诗者进行迫害,《江湖集》被劈板禁毁,且诏禁士大夫作诗。“江湖诗祸”的发生一方面影响了江湖诗人的创作,使他们畏祸而较少咏及时事;另一方面却也使得江湖诗派名扬一时,反而提高了他们在诗坛上的声誉。

江湖诗派成员众多,人品流杂,其中大多数人对于国事政治不甚关心,但也不甘于清贫寂寞的隐逸生活。他们热衷于交游、结社、互相标榜。有不少人甚至以诗歌作为干谒权贵、谋取钱财的工具。他们的前辈姜夔虽然结交高官,但尚能清介自守。而此时的江湖诗人则不再坚持那种操守和志趣,他们追求的是社会的承认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实际利益,他们写了许多用于献谒、应酬的诗,内容大多是歌功颂德或叹穷嗟卑,空洞无聊。此外,献谒、应酬之作往往是即席而成,率意出手,有时甚至逞才求博,以多相夸,结果辞意俱落俗套,在艺术上相当粗糙。

当然,江湖诗派的情况十分复杂,不可一概而论。江湖诗人生活在社会下层,接触的生活面很广,诗歌的题材来源比较丰富。农民以及城市贫民的悲惨处境不时出现在江湖诗人笔下,例如许棐的《泥孩儿》把“双罩红纱厨,娇立瓶花底” 的泥孩儿与“呱呱瘦于鬼,弃卧桥巷间”的贫儿作比,从而发出“人贱不如泥” 的慨叹,相当感人。

江湖诗人最擅长的题材是写景抒情,他们在这方面受到“四灵”的影响,即字句精丽,长于白描。但境界较为开阔,又稍胜于“四灵”。例如陈允平的《青龙渡头》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天阔雁飞飞,松江鲈正肥。柳风欺客帽,松露湿僧衣。塔影随潮没,钟声隔岸微。不堪回首处,何日可东归?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江湖诗人大多未能自成一家,只有刘克庄与戴复古较能自出机杼,成就也较为突出。刘克庄(1187~1269)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他又喜欢提携后进,故被许多江湖诗人视为领袖。他早期作诗颇受 “四灵”的影响,叶适甚至认为他是“四灵”的继承者。但刘克庄最敬服的当代诗人却是陆游,正是陆游的影响使他在题材取向上与“四灵”分道扬镳。刘克庄关心国事,金和蒙古的威胁使他忧心忡忡,南宋政治窳败、军队孱弱的现状更使他痛心疾首,他写了《国殇行》、《筑城行》、《苦寒行》等乐府诗来抨击时弊,例如《军中乐》: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自言虏畏不也犯,射麋捕鹿来行酒。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描写生动,揭露深刻,继承了唐代新乐府诗人和陆游的传统。

刘克庄在艺术上兼师唐、宋诸家,其诗歌风格呈现出多种渊源,其中尤以贾岛、姚合到“四灵”的一脉比较显著。但从总体上看,刘克庄的诗风并未受“四灵”的束缚,例如《郊行》:

一雨饯残热,忻然思杖藜。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失仆迷行路,逢樵负过溪。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

思新语工,文字却不甚雕琢,风格平易明快,已与“四灵”诗风有相当的距离。

刘克庄的缺点是一意追求作品的数量,故多滑熟之作,尤其是他的七律和七绝,往往一题多首,摇笔即来,未免粗滥。这也是江湖诗派的通病。

戴复古(1167~1248?)性喜漫游,以诗闻名于公卿间。他早年曾从陆游学诗,后来一度崇尚晚唐,但受陆游雄浑诗风的影响最深。他虽然身在江湖,但作诗则继承杜甫、陆游的传统,指斥朝政,反映民瘼,绝少顾忌。例如《庚子荐饥》指责官府赈灾之虚伪:“官司行赈恤,不过是文移!”言辞之尖锐,是宋诗中少见的。戴复古最好的诗是写对时事的感触,例如《江阴浮远堂》和《频酌淮河水》: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

沉郁之中有一股雄放之气,语言浅切而耐人寻味,在江湖诗派中独树一帜。

从总体上看,江湖诗派的风格倾向是不满江西诗风而仿效“四灵”,学习晚唐,但取径比“四灵”更宽阔一些,这基本上代表着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

B. “江湖诗派”的开创者是谁

“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后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当时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于是刊售《江湖集》、《续集》、《后集》等书,后人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皆相似,故称之为江湖诗派。《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代表诗人:
刘克庄(1187-1269)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他又喜欢提携后进,故被许多江湖诗人视为领袖。他早期作诗颇受 “四灵”的影响,叶适甚至认为他是“四灵”的继承者。但刘克庄最敬服的当代诗人却是陆游,正是陆游的影响使他在题材取向上与“四灵”分道扬镳。刘克庄关心国事,金和蒙古的威胁使他忧心忡忡,南宋政治窳败、军队孱弱的现状更使他痛心疾首,他写了《国殇行》、《筑城行》、《苦寒行》等乐府诗来抨击时弊,例如《军中乐》: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自言虏畏不也犯,射麋捕鹿来行酒。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描写生动,揭露深刻,继承了唐代新乐府诗人和陆游的传统。
刘克庄在艺术上兼师唐、宋诸家,其诗歌风格呈现出多种渊源,其中尤以贾岛、姚合到“四灵”的一脉比较显著。但从总体上看,刘克庄的诗风并未受“四灵”的束缚,例如《郊行》:
一雨饯残热,忻然思杖藜。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失仆迷行路,逢樵负过溪。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
思新语工,文字却不甚雕琢,风格平易明快,已与“四灵”诗风有相当的距离。
刘克庄的缺点是一意追求作品的数量,故多滑熟之作,尤其是他的七律和七绝,往往一题多首,摇笔即来,未免粗滥。这也是江湖诗派的通病。
戴复古(1167-1248?)性喜漫游,以诗闻名于公卿间。他早年曾从陆游学诗,后来一度崇尚晚唐,但受陆游雄浑诗风的影响最深。他虽然身在江湖,但作诗则继承杜甫、陆游的传统,指斥朝政,反映民瘼,绝少顾忌。例如《庚子荐饥》指责官府赈灾之虚伪:“官司行赈恤,不过是文移!”言辞之尖锐,是宋诗中少见的。戴复古最好的诗是写对时事的感触,例如《江阴浮远堂》和《频酌淮河水》: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
沉郁之中有一股雄放之气,语言浅切而耐人寻味,在江湖诗派中独树一帜。

C. 温州有几家寻味唐派手撕面包店

就市场前景来说的话,我觉得像面包这类的食品行业应该是挺有市场前景的,而且现在临沂大富餐饮的黄金手撕面包已经很受欢迎了,估计会越来越好的。

D. 温州寻味唐派注册了的

唐派注册了的

E. 2009年温州中考语文试卷整张试卷的答案急啊啊啊啊

200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温州市卷)
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把尘封的心胸chǎng (1) 开,让狭隘自私淡去;把自由的心灵放飞,让豁达kuān (2) 容回归。这样, 一个多zī (3) 多彩的世界就会在你的眼前层层打开:蓝天,白云,小桥,流水……一路过去,鲜花的芳香就会在你的鼻间醉人地萦rào (4) ,华丽的彩蝶就会在你的身边曼妙地起舞。
2、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序号填在空格处。(4分)
她 (1) ,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广袤的土地上悠远的文明仍然熠熠生辉;她 (2) ,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洗刷了百年的污浊;她 (3) ,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骤,挺起不屈的脊梁;她 (4) ,灼灼的光华穿透重重阴霾,熔铸了新的辉煌。
A.巍然屹立 B、蒸蒸日上 C、激流勇进 D、地大物博
3、古诗词名句默写。(8分)
(1)所谓伊人, ▲ 。 (《诗经·蒹葭》)
(2) ▲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共看明月应垂泪, ▲ 。 (白居易《望月有感》)
(4)零落成泥碾作尘, ▲ 。(陆游《卜算子·咏梅》)
(5)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 ▲ ”,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6)在前不久的温州经济高峰论坛上,一位企业家在发言结束时说到:“转危为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让我们用李白《行路难》中的‘ ▲ , ▲ ’来激励自己,勇敢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4、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经典滋养我们的精神,名著引领我们的人生。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 (1) 在《繁星·春水》中对母爱的深情歌颂引起了我们的共鸣;遇到挫折磨难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 (2) (填人名)的不屈意志激励我们去勇敢面对; 向往纯真的友谊时,鲁迅在《社戏》中所写的“我”与小伙伴们 (3) 的事情令我们羡慕不已;面对个人荣辱得失时,《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的“ (4) ”的胸怀令我们警醒。
5、家庭、家乡、国家,都是我们割舍不去的眷恋。请你参加与“家”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7分)
【温馨家庭】某社区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下列作为匾额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妙手回春 B、家和万事兴 C、博古通今 D、举天地之正气
【文化家园】温州历史悠久,民俗独特。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6字)。(2分)
标题: ▲
再现传统盛景的2009年温州“拦街福”开街已经十天,市民热情高涨,深深感受到了温州传统文化的魅力。
“拦街福”是温州的传统习俗,始于宋,盛于清,流传至今。今年突出“传承文明、文化兴市”的主题,主要活动有拦街祈福、民俗文化展示、民间艺术展演等。到昨天为止,光顾“拦街福”的市民已达35万人次,现场每天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美丽祖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让我们一起创作一首小诗向祖国献礼。请仿照上下节把下面这首小诗补写完整。(3分)
寄祖国
(1) 你是一条大河,奔流不息,
在你的岸边,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羞涩的小花,
为你绽放我的心愿。
(2)你是一棵大树,郁郁葱葱,



(3)你就是我的祖国,美丽富饶,
在你的怀抱,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意气风发的少年,
为你奋斗是我的心愿。
二、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2分)
“绿色产业”完美转身
——迅速崛起的温州森林旅游业
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一种健康文明、绿色时尚的休闲娱乐方式。到“天然氧吧”中去,共赴一场森林之约,已经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首选之一。
⑵温州公园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市森林覆盖率近60%,已有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2个省级森林公园,5个市级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规划面积达59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
⑶ 温州森林公园前身大都是位于穷山僻壤的国有林场。当初,这些国有林场一方面面临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的困局,另一方面却拥有良好的旅游吸引物——森林。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温州国有林场开始寻求变革: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1990年,全市第一个森林公园——雁荡山森林公园正式挂牌成立。
⑷近年来,温州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不断建设和完善森林旅游设施,使森林旅游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市森林旅游游客接待量从2000年86万人次,增至2008年的300多万人次,总收入也从2000年的2600多万元,增至2008年的7.1亿元。 从“砍树卖木头”到“种树卖生态”,温州市的国有林场实现了“完美转身”,变成了喜迎四方客的森林公园。
⑸实现“完美转身”后,“ 不走寻常路”的温州人为促进森林旅游业迅速崛起,采取了许多创新措施。首先,精心打造森林旅游品牌,把森林旅游融入大旅游中去。2007年6月,在永嘉县的龙湾潭举办了温州市第一届森林旅游节。2008年5月,在苍南县玉苍山举办了温州市第二届森林旅游节,并升格为浙江省首届森林旅游节。2009年5月,在文成县举办了温州市第三届森林旅游节,规格再次提升,冠名为“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于是,温州森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举办首届森林旅游节的龙湾潭森林公园,当年游客人数提高了3倍,门票收入是前一年的5倍多,一举成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
⑹不仅如此,市林业部门还组建了温州市森林旅游公司,与10家旅行社共同成立旅游“绿色联盟”。这样,加强了与市内外旅游业界的联络,实现了优势互补。
⑺与此同时,温州的森林旅游还以“体验、教育、健康”为主题进行旅游产品的创新,突破观光旅游的框框,相继开发了森林浴、野外探险、动植物考察、野营漂流、攀岩登高等典型森林旅游产品。
⑻温州市正以“绿色、生态、自然”的开发理念,将生态文化融入森林旅游,把森林旅游成为全市旅游业的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
(根据2009年5月15日《温州日报》有关材料改写)
6、阅读文章,说说第⑷段中加点的“完美转身”具体指什么。(3分)
7、温州市为促进森林旅游业迅速崛起采取了哪三条具体措施?阅读⑸—⑺段作出回答。(3分)
8、文中第(3)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
9、阅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请你就“温州森林旅游产生的影响”这个问题进行探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一条发现。(3分)
【链接材料】
材料一:2009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暨第五届浙江山水旅游节举行前夕,38位温州市民远离都市喧嚣来到铜铃山森林公园,并在“游客纪念林”种下了22棵金钱松,为景区增添新绿。
材料二:雁山云影,瓯水波光。五月中旬,温州市百名画家来到玉苍山、龙湾潭等森林公园采风、泼墨,将森林公园的美景尽情挥洒于纸上。

(二)(18分)
老 屋 周克武
(1)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2)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3)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4)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5)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
(6)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7)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8)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9)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10)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11)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12)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13)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 选自2008年第3期《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0、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3分)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 (1) → (2)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3) →站在老屋门口
11、细读第(2)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2、文中描写细腻感人。参考示例,从第(7)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4分)
【示例】句子: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
品析:“轻抚”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及给予“我”的心灵抚慰。
13、第(9)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3分)
14、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5分)
三、古诗文阅读(28分)
(一)(5分)
《除夜①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
15、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2分)
16、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二)(13分)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名之者谁 ▲
(2)野芳发而幽香 ▲
(3)朝而往,暮而归 ▲
(4)弈者胜 ▲
18、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作亭者谁(的人) B、山间之四时也(的)
C、行者休于树(从) 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3分)
(三)(10分)
肃王与沈元用 (宋)陆游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②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③,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④。
(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虏:指北方的金国。②矜:自夸。 ③他语:说别的事情。④骇服:吃惊佩服。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
(2)暇日无聊 ▲
(3)元用素强记 ▲
(4)取纸追书之 ▲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23、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3分)
四、写作(60分)
24、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请以“从那一刻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0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温州市卷)
语文参考答案
卷面书写5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1)敞 (2)宽 (3)姿 (4)绕
2、(1)D (2)C (3)A (4)B
3、(1)在水一方
(2)正是江南好风景
(3)一夜乡心五处同
(4)只有香如故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1)冰心(谢婉莹、谢冰心)
(2)保尔•柯察金(保尔)
(3)一起看社戏(一起偷吃罗汉豆)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旷达 或:豁达乐观 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或:以天下为己任)
5、B
市民热情高涨,感受文化魅力 或:再现传统,感受文化 或:“拦街福”开街十天,市民热情高涨
示例:在你的枝头,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快乐的小鸟, 、 为你歌唱是我的心愿。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6、温州的国有林场变成了森林公园。 或:从“砍树卖木头”到“种树卖生态”。
7、(1)打造森林旅游品牌(举办森林旅游节)
(2)组建森林旅游公司,成立旅游“绿色联盟”
(3)开发典型的森林旅游产品(创新森林旅游产品)
8、“大都”一词是绝大部分的意思,在范围上作限制,说明温州森林公园的前身大部分是位于穷山僻壤的国有林场,但不排除有例外,体现了说明文语文的准确性。
9、温州人正以亲近森林、关爱森林等方式,与自然相亲相融。
或:森林旅游越来越受到温州人的青睐。
或:温州市民正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或:森林旅游影响了温州人的生态观念,促进了生态文化的形成。

10、(1)默默走近老屋 (2)抬脚跨进门槛 (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
11、既蕴含着作者回到老屋时涌起的亲切感,又蕴含着作者对老屋老去的惋惜之情。
12、示例一:A,“春燕衔泥”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建造新房时的不辞劳苦,满怀憧憬,读来真切感人。
示例二:B,“拍拍”、“指指”,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造好房子后的喜悦、自豪。
13、既指在我入睡后奶奶依然我唱着童谣,又指奶奶的童谣和奶奶的爱意深深地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14、示例一:我觉得作者这肃决定是对的。因为老屋虽老,却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好的居住条件,更需要有精神的家园,比如人们搬迁或远行时,总是对故园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所以作者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
示例二: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是不妥的。虽然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使他的灵魂有了归宿,但是一味沉迷于过去,往往会牵绊住人生前进的步伐;时代在发展,拆除老屋,重建时尚的新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老屋还是应该拆的。
示例三:我觉得作者这样决定有他的道理,也有他的不妥之处。道理在于:老屋里保藏着他童年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回到老屋,他的心灵就有了归宿。不妥之处:人不能总停留在过去,拆除老屋,重建新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古诗文阅读(28分)
15、凄清(孤寂、凄凉、清冷)
16、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17、(1)取名(命名、题名、起名)
(2)香花(花)
(3)傍晚(黄昏、晚上)
(4)下棋
18、C
19、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0、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
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21、(1)出使 (2)空闲(闲暇) (3)向来(一向、平时) (4)写(书写)
22、肃王看了,就拿起笔把他所缺的字全都补上,没有遗漏的。
23、肃王的记忆力比沈元用更强,而且不以此自夸。
四、写作(60分)
24、略
够速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