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餐飲小吃 » 軍歌烤牛肉加盟費
擴展閱讀
手工特色面館加盟店 2025-05-16 07:03:51
付加盟代理分紅 2025-05-16 07:02:08
百姓裝潢加盟電話 2025-05-16 07:02:02

軍歌烤牛肉加盟費

發布時間: 2021-07-01 18:34:42

『壹』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是什麼意思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是南宋詞人辛棄疾作的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中的句子。

詩詞原文為: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作者: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譯文:

醉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醒時聽到軍營的號角聲響成一片。把牛肉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發人!

注釋:

1、八百里:牛名。《世說新語·汰侈》篇:「王君夫(愷)有牛,名八百里駁,常瑩其蹄角。王武子(濟)語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賭卿牛,以千萬對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謂駿物無有殺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卻據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來!』須臾炙至,一臠便去。」韓愈《元和聖德詩》:「萬牛臠炙,萬瓮行酒。」

2、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賞給部下。麾下,部下。麾,軍中大旗。炙,切碎的熟肉

3、五十弦:原指瑟,此處泛指各種樂器。《史記·封禪書》:「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李商隱《錦瑟》詩:「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3、翻:演奏。

4、塞外聲:指悲壯粗獷的戰歌。

(1)軍歌烤牛肉加盟費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作於作者失意閑居信州(今江西上饒)之時。辛棄疾二十一歲時,就在家鄉歷城(今山東濟南)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後,他回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他安定民生,訓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後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閑居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棄疾與陳亮在鉛山瓢泉會見,即第二次「鵝湖之會」。陳亮為人才氣豪邁,議論縱橫。自稱能夠「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

他先後寫了《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積極主張抗戰,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這次他到鉛山訪辛棄疾,留十日。別後辛棄疾寫《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詞寄給他,他和了一首;以後又用同一詞牌反復唱和。這首《破陣子》大約也是作於這一時期。

《歷代詩余》卷一百十八引《古今詞話》:「陳亮過稼軒,縱談天下事。亮夜思幼安素嚴重,恐為所忌,竊乘其廄馬以去。幼安賦《破陣子》詞寄之。」

『貳』 辛棄疾的《破陣子》賞析

全詞在結構上打破成規,前九句為一意,末一句另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寫得酣恣淋漓,正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這種藝術手法體現了辛詞的豪放風格和獨創精神。

出自:宋代詞人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原文: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譯文:

醉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醒時聽到軍營的號角聲響成一片。把牛肉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發人!

(2)軍歌烤牛肉加盟費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棄疾與陳亮在鉛山瓢泉會見,即第二次「鵝湖之會」。陳亮為人才氣豪邁,議論縱橫。自稱能夠「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

他先後寫了《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積極主張抗戰,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這次他到鉛山訪辛棄疾,留十日。別後辛棄疾寫《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詞寄給他,他和了一首;以後又用同一詞牌反復唱和。這首《破陣子》大約也是作於這一時期。

『叄』 《破陣子》的全文與翻譯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白話譯文:

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了當年的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聲。把烤牛肉分給部下,樂隊演奏北疆歌曲。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憐已成了白發人!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

辛棄疾被稱為宋詞豪放派的宗師。在這首詞中表現的藝術風格有兩方面:

一是內容感情的雄壯,它的聲調、色彩與婉約派的作品完全不同。

二是他這首詞結構布局的奇變。

一般詞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別寫景和抒情,這個詞調依譜式應在「沙場秋點兵」句分片。而這首詞卻把兩片內容緊密連在一起,過變不變。

(3)軍歌烤牛肉加盟費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作於作者失意閑居信州(今江西上饒)之時。辛棄疾二十一歲時,就在家鄉歷城(今山東濟南)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後,他回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他安定民生,訓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後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閑居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棄疾與陳亮在鉛山瓢泉會見,即第二次「鵝湖之會」。

陳亮為人才氣豪邁,議論縱橫。自稱能夠「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他先後寫了《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積極主張抗戰,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這次他到鉛山訪辛棄疾,留十日。別後辛棄疾寫《賀新郎·把酒長亭說》詞寄給他,他和了一首;以後又用同一詞牌反復唱和。這首《破陣子》大約也是作於這一時期。

《歷代詩余》卷一百十八引《古今詞話》:「陳亮過稼軒,縱談天下事。亮夜思幼安素嚴重,恐為所忌,竊乘其廄馬以去。幼安賦《破陣子》詞寄之。」

『肆』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原文:
破陣子 為陳同父賦壯語以寄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譯文: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燈,端詳寶劍,夢醒時,扎在一起連接的軍營都吹響了號角。在軍營里,分賞給部下大塊烤熟的牛肉,各種樂器演奏著邊塞雄壯的軍歌。秋高氣爽,戰場上正在檢閱軍隊。

戰馬像的盧一樣飛快的賓士,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樣驚響。本想完成君王恢復中原的統一大業,贏得生前死後的美名聲。可惜現在滿頭白發已經叢生!
賞析

這是辛棄疾寄給陳亮(字同甫)的一首詞。陳亮是一位愛國志士,一生堅持抗金的主張,他是辛棄疾政治上、學術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歲才狀元及第,
第二年就死了。他倆同是被南宋統治集團所排斥、打擊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陳亮與辛棄疾曾經在江西鵝湖商量恢復大計,但是後來他們的計劃全都落空了。這首
詞可能是這次約會前後的作品。

這詞全首都寫軍中生活,也可以說是寫想像中的抗金軍隊中的生活。上片描寫在一個秋天的早晨沙場上點兵時的壯盛場面。開頭兩句寫軍營里的夜與曉,「醉里挑燈
看劍」一句有三層意思:「看劍」表示雄心,「挑燈」點出時間,醉里還挑燈看劍是寫念念不忘報國。次句「夢回吹角連營」,寫拂曉醒來時聽見各個軍營接連響起
雄壯的號角聲。上句是看,此句是聞。接下三句寫兵士們的宴飲、娛樂生活和閱兵場面,詞的境界逐漸伸展、擴大。「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晉書》載: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瑩其蹄角,王濟與王顗賭射得勝,命左右探牛心作炙。「麾」是軍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們在軍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五十弦翻塞外聲」,指各種樂器合奏出雄壯悲涼的軍歌。古代的瑟有五十弦。李商隱詩:「錦瑟無端五十弦。」這詞里的「五十弦」,當泛指合奏的各種樂器。
「翻」,指演奏。「塞外聲」,指雄壯悲涼的軍歌。

下片寫投入戰斗的驚險場面:「馬作的盧飛快」,「的盧」,駿馬名。相傳三國劉備在荊州遇厄,的盧馬載著他一躍三丈,越過檀溪(《三國志·先主傳》引《世
說》)。「作」,作「如」解。「弓如霹靂弦驚」,比喻射箭時弓弦的響聲如雷震。「了卻君王天下事」兩句,描寫戰斗獲勝,大功告成時將軍意氣昂揚的神情。
「天下事」指收復中原。收復中原,不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關心的大事。末句一結,卻轉到在南宋統治集團的壓抑下,恢復祖國河山的壯志無從實現的悲
憤。這一轉折,使上面所寫的願望全部成為幻想,全部落空。

這首詞題是「壯詞」,前面九句的確可稱得上是壯詞,但是最後一句使全首詞的感情起了變化,使全首詞成為悲壯的而不是雄壯的。前面九句是興高采烈、雄姿英發
的。最後一句寫出了現實與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現實生活中的幻滅。這是辛棄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憤,也同樣是陳亮的悲憤。

辛棄疾被稱為宋詞豪放派的宗師。在這首詞中表現的藝術風格有兩方面:一是內容感情的雄壯,它的聲調、色彩與婉約派的作品完全不同。二是他這首詞結構布局的
奇變。一般詞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別寫景和抒情,這個詞調依譜式應在「沙場秋點兵」句分片。而這首詞卻把兩片內容緊密連在一起,過變不變(過變是第
二片的開頭)。依它的文義看,這首詞的前九句為一意,末了「可憐白發生」一句另為一意。全首詞到末了才來一個大轉折,並且一轉折即結束,文筆很是矯健有
力。前九句寫軍容寫雄心都是想像之辭。末句卻是現實情況,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以末了五字否定前面的幾十個字。前九句寫的酣恣淋漓,正為加重末五
字失望之情。這樣的結構不但宋詞中少有,在古代詩文中也很少見。這種藝術手法也正表現了辛詞的豪放風格和他的獨創精神。但是辛棄疾運用這樣的藝術手法,不
是故意賣弄技巧、追求新奇,這種表達手法正密切結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於他的恢復大志難以實現,心頭百感噴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規,這
決不是一般只講究文學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夏承燾)

『伍』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辛棄疾)問題

1、夜晚酒醉無法入睡,只好起來把燈挑亮看看寶劍;待到拂曉我從夢中醒來時聽見各個軍營接連響起雄壯的號角聲。
2、有雄心壯志,念念不忘報國。
3、全詞描寫了將士分食烤牛肉、軍中演奏雄壯悲涼的軍歌、點兵布陣、戰馬馳騁和萬箭齊發的戰斗生活場景。
4、時刻不忘報國,建功立業的愛國詞人。
5、抒發了空有雄心壯志,然報國無門,只是虛度光陰的感嘆與無奈。

『陸』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代: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釋義:

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恍惚間又回到了當年,各個軍營里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把烤好的牛肉分給部下,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一夢醒來,可惜已是白發人!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一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

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採納。

(6)軍歌烤牛肉加盟費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辛棄疾21歲時,就在家鄉歷城(今山東濟南)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後,他回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後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閑居近二十年。公元1188年,辛棄疾與陳亮在鉛山瓢泉會見,即第二次「鵝湖之會」。此詞當作於這次會見分別之後。

思想感情:

夢境寫得酣暢淋漓,將愛國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間自己的豪情壯志推向頂點,結句猛然跌落,在夢境與現實 的強烈對照中,宣洩了壯志難酬的一腔悲憤。

雖無前人沙場征戰之苦,而有沙場征戰的激烈。結句抒發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體現作者壯志難酬、心中憤懣不平的感情。整首詞抒發了作者想要殺敵報國,建功立業卻已年老體邁的壯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柒』 可憐白發生拼音的「發」怎麼讀

可憐白發生拼音的「發」的讀音是fà。

『捌』 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

全文: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3.賞析:李白有首叫《越中覽古》的詩。詩中寫道:「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好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這首七言詩中,有三句寫到越王勾踐的強盛,最後一句才點出越國的衰敗景象,雖然表達的感情顯然不同,但在謀篇布局方面又有相似之處。詞以兩個二、二、二的對句開頭,通過具體、生動的描述,表現了多層情意。第一句,只六個字,卻用三個連續的、富有特徵性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讓讀者從那些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去想像人物所處的環境,意味無窮。為什麼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後,為什麼不去睡覺,而要「挑燈」?「挑」亮了「燈」,為什麼不幹別的,偏偏抽出寶劍,映著燈光看了又看……?這一連串問題,只要細讀全詞,就可能作出應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說明。「此時無聲勝有聲」。用什麼樣的「說明」還能比這無言的動作更有力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呢?

「挑燈」的動作又點出了夜景。那位壯士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思潮洶涌,無法入睡,只好獨自吃酒。吃「醉」之後,仍然不能平靜,便繼之以「挑燈」,又繼之以「看劍」。翻來覆去,總算睡著了。而剛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為夢境。「夢」了些什麼,也沒有明說,卻迅速地換上新的鏡頭:「夢回吹角連營」。壯士好夢初醒,天已破曉,一個軍營連著一個軍營,響起一片號角聲。這號角聲,多麼富有催人勇往無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壯士,也正好是統領這些軍營的將軍。於是,他一躍而起,全副披掛,要把他「醉里」、「夢里」所想的一切統統變為現實。

三、四兩句,可以不講對仗,詞人也用了偶句。

偶句太多,容易顯得呆板;可是在這里恰恰相反。兩個對仗極工、而又極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現了雄壯的軍容,表現了將軍及士兵們高昂的戰斗情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兵士們歡欣鼓舞,飽餐將軍分給的烤牛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斗樂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齊的隊伍。將軍神采奕奕,意氣昂揚,「沙場秋點兵」。這個「秋」字下得多好!正當「秋高馬壯」的時候,「點兵」出征,預示了戰無不勝的前景。

按譜式,《破陣子》是由句法、平仄、韻腳完全相同的兩「片」構成的。後片的起頭,叫做「過片」,一般的寫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聯系,又要「換意」,從而顯示出這是另一段落,形成「嶺斷雲連」的境界。

辛棄疾卻往往突破這種限制,《虞美人。別茂嘉十二弟》如此,這首《破陣子》也是如此。「沙場秋點兵」之後,大氣磅礴,直貫後片「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將軍率領鐵騎,快馬加鞭,神速奔赴前線,弓弦雷鳴,萬箭齊發。雖沒作更多的描寫,但從「的盧馬」的飛馳和「霹靂弦」的巨響中,彷彿看到若干連續出現的畫面: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將軍身先士卒,乘勝追殺,一霎時結束了戰斗;凱歌交奏,歡天喜地,旌旗招展。這是一場反擊戰。那將軍是愛國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戰獲勝,功成名就,既「了卻君王天下事」,又「贏得生前身後名」,豈不壯哉!

如果到此為止,那真夠得上「壯詞」。然而在那個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時代,並沒有產生真正「壯詞」的條件,以上所寫,不過是詞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詞人展開豐富的想像,化身為詞里的將軍,剛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現實,沉痛地慨嘆道:「可憐白發生!」白發已生,而收復失地的理想成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雲壯志,而「報國欲死無戰場」(借用陸游《隴頭水》詩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燈看劍」,只能在「夢」中馳逐沙場,快意一時。……這處境,的確是「悲哀」的。然而又有誰「可憐」他呢?於是,他寫了這首「壯詞」,寄給處境同樣「可憐」的陳同甫。

同甫是陳亮的字。學者稱為龍川先生。為人才氣豪邁,議論縱橫。自稱能夠「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他先後寫了《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積極主張抗戰,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天,他到上饒訪辛棄疾,留十日。別後辛棄疾寫《虞美人》詞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後又用同一詞牌反復唱和。這首《破陣子》大約也是這一時期寫的。

全詞從意義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的形象,從而表現了詞人的遠大抱負。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嘆,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悲憤。壯和悲,理想和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從這反差中,可以想到當時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熱,想到所有愛國志士報國無門的苦悶。由此可見,極其豪放的詞,同時也可以寫得極其含蓄,只不過和婉約派的含蓄不同罷了。

這首詞在聲調方面有一點值得注意。《破陣子》上下兩片各有兩個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對的,即上句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為「平平仄仄平平」,這就構成了和諧的、舒緩的音節。上下片各有兩個七字句,卻不是平仄互對,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就構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節。和諧與拗怒,舒緩與激越,形成了矛盾統一。作者很好地運用了這種矛盾統一的聲調,恰當地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復雜的心理變化和夢想中的戰斗准備、戰斗進行、戰斗勝利等許多場面的轉換,收到了繪聲繪色、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

這首詞在布局方面也有一點值得注意。「醉里挑燈看劍」一句,突然發端,接踵而來的是聞角夢回、連營分炙、沙場點兵、克敵制勝,有如鷹隼突起,凌空直上。而當翱翔天際之時,陡然下跌,發出了「可憐白發生」的感嘆,使讀者不能不為作者的壯志難酬灑下惋惜憐憫之淚。這種陡然下落,同時也嘎然而止的寫法,如果運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參考資料: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