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廣東比較有名的特產有什麼
廣東最有名的8大特產,當地人基本都吃過,外地人有沒有聽說過呢?
1. 馬蹄糕。第一眼看到這個名字有人會好奇是不是和它的形狀有關,但其實前兩個字是來源於食材。使用荸薺也就是馬蹄,磨成漿之後再加上別的輔料蒸製成型,比一般的小零食要健康得多。
2. 梅菜。大家知道這種食材都是因為某一道名菜,在很多地方都有製作的傳統,但與此同時它也可以加入其它的菜品當中形成非常獨特的風味。經過當地人的巧手,可以變成單獨的一道菜,或者蒸肉,或者煮湯,都是當地孩子從小很享受的食物。
7. 菊花糕。這一種是其中最漂亮的一款了,透明的糕底上有花瓣點綴,看起來就讓人很有食慾。口感甜軟酥鬆,而且還具有清涼去火的功效,你想不想嘗一塊?
8. 牛肉丸。最後一種也是名氣最大的,在很多影視劇當中有過出場,所以經常會有外地人特意慕名前去品嘗。你能想起來它都在哪些熱播劇中出現過嗎?
⑵ 廣東有哪些特產比較出名的
荔品:荔枝幹/龍眼乾/桂圓肉、荔枝原蜜/龍眼蜜、荔枝酒/龍眼酒;
果品:八珍美味涼果。
蚝品:生曬蚝豉肉乾(排蚝/散蚝)、即食多味蚝肉乾、瑤柱蚝油、純蚝油王;
海品:鮑魚/魚翅罐、元貝干、雙味瑤柱絲、魷魚干、美味炭燒魷魚絲、蝦醬。
酒品:純米酒、月子糯米黃酒、深圳醇、深圳燒酒、解酒伴侶。
糕品:多味酥、荔枝/菊花/南棗/龜苓糕、榴槤/菠蘿蜜/蚝油酥、 老婆/老公餅、南棗/枸杞/桂圓核桃軟糕、龜苓軟糖。
臘品:臘味王(臘腸、粒粒腸、金錢盞、臘肉;
茶品:大鵬雲霧茶。
廣東特產有很多,想買的話確實有點麻煩,我之前在廣東當地吃過很多特產,現在有很多店鋪都有賣特產,如果嫌麻煩就上網買,需要的話私聊我!
⑶ 廣東有什麼特產好帶回家的
1、杏仁餅,是從綠豆餅發展而來的,主要原料是綠豆粉,只因外觀像杏仁,所以才叫杏仁餅。最初的杏仁餅是選用綠豆磨成粉,再製成杏仁狀的餅。
2、粵綉,有真絲絨綉、金銀線綉、線綉和珠綉四大類。真絲絨綉以蠶絲為綉材,表現力強,是歷史最為悠久、技藝傳承最為完整的粵綉品種。
3、牙雕,以堅實細密,色澤柔潤光滑的質地,精美的雕刻藝術,倍受收藏家珍愛,成為古玩中獨具特色的品種之一。目前牙雕製作為北京、廣州、上海、南京四個主要地區。
4、馬蹄糕,相傳源於唐代,以糖水拌合荸薺粉或者地瓜粉蒸制而成。荸薺,粵語和閩語別稱馬蹄,故名。其色茶黃,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斷,軟、滑、爽、韌兼備,味極香甜。
5、盲公餅,用糯米配以食糖、花生、芝麻、豬肉、生油等上乘原料巧制而成,吃起來甘美酥脆,美味可口。
⑷ 廣東有什麼好帶的特產
廣東的特產有很多,比如說廣州煌上煌的臘腸,廣州雞仔餅,佛山盲公餅,佛山九層糕,老廣州手信多味酥、廣東名產、南粵四寶、西關精點、映像廣州、粵韻西關、雲山珠水、南嶺豬肉脯、八味沙爹牛肉乾、南海烤魚片、嶺南貢果、南嶺佳果、西關小鳳餅、海珠蟹黃餅、荔灣杏仁餅、沙河香米餅、棋子餅、老廣味道、廣式榴槤酥、西關核桃酥、粵珍鮮、鹵味拼盤、六味肉鬆卷、曲奇、三味豬油糕、、雙皮奶、草餅、麻薯、鮑魚酥、椰蓉酥、紫薑酥、茶薇餅、杏仁餅、蝴蝶酥/崩砂、新會老陳皮、三味陳皮餅、盲公餅、老婆餅、雞仔餅、鳳梨酥、提子酥、五香切酥、養胃春砂仁蜜/茶、止咳百年老號化橘紅、甘草黃皮、仙人草涼粉、廣東二十四味涼茶、靈芝溪黃草護肝茶、解酒茶、薑茶、苦丁茶、清熱去濕茶、高州荔枝/龍眼乾果、優質桂圓肉、泡酒海星、粵北三件寶、食用菌/干貨系列);廣東糕點、素果子、豆桿酥、腐乳餅、黃金蟹/年年有餘果肉餡餅、潮州多味素餅、綠豆餅、榴槤餅、多味涼果、潮州月餅、茶糕、老蜜茶、老香桔茶、豬油糖;梅州客家風味特產。最前的幾種我每年會回家都會帶給朋友親戚的,味道都還不錯,望採納,謝謝!!!
⑸ 廣東什麼小吃最受歡迎
牛雜 炒粉 糯米雞
⑹ 廣東比較有名的特產是什麼
1、潮汕牛肉丸
這個應該大家都不陌生,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也會遇到一些小吃攤上買這個潮汕的牛肉丸,不過要說正宗的還得是親自去潮汕吃,用牛肉還有澱粉做成的,在潮汕那邊這種丸子是分為牛肉做的還有牛筋做的,牛筋的當然就是比較有嚼勁啦!
2、梅菜
像這種菜主要就是在廣東的梅州、惠州一帶了,據說這個梅菜的名字還跟一個神話故事有關,就是梅菜的種子是由一個叫梅仙姑的人贈送的,所以慢慢的名字就叫梅菜了。梅菜算是腌菜的一種,是用鹽腌過一段時間之後再脫鹽,變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吃過的梅菜的樣子。
3、順的白糖糕
這個可是歷史悠久啊,早在漢朝的時候就已經有這個白糖糕了,而且這個白糖糕的產生還是因為一個意外,是因為一個小販在做蒸松糕的時候失手把手中的面團掉了,不過沒想到最後做出來也非常的好吃,於是就有了白糖糕這種小吃。
4、廣東雞仔餅
這種病早流行在清朝,是由一個叫小鳳的姑娘做出來的,最開始的時候雞仔餅並不是叫雞仔餅,而是由那個姑娘的名字來命名的,叫小鳳餅,是到了後來才改名叫成了雞仔餅。
5、肇慶裹蒸粽
說這肇慶人做出來的裹蒸棕那可是非常的講究的,裹著粽子的冬葉一定要是上好的、新鮮的,是不能有防腐劑的,另外裡面的糯米和綠豆也都得是當年新產的,最後再選上一小塊肥瘦相間的豬肉,撒上五香粉,加上曲酒,才能做出來如此美味的裹蒸棕。
⑺ 潮汕特產最受歡迎的品牌
◆潮汕風味菜—果菜腌製品,極具地方風味特色
◇橄欖菜、甜菜心、脆羅卜、鹹菜、貢菜、香菜、酸甜醋姜、 井都菜脯、 南姜白貢腐、黑橄欖、冬菜、橄欖糝、咸梅、油橄欖。
◆潮汕涼果蜜餞—地方名牌,傳統涼果,蜚聲南洋諸島
◇黃金李、九制陳皮、佛手老香黃、饒平山楂糕、蜜餞橄欖、黃梅、油甘、柚皮、柿子、柑餅、甘草橄欖、油甘、芒果、楊桃、楊梅、五味姜、化皮欖、黃皮鼓、話梅、西梅、相思梅、水晶梅、杏梅。
◆糖果餅干—潮汕名產,選料上乘,製作考究
◇潮汕朥餅、潮州老婆餅、仙城束砂、豬油糖、達濠米潤、蘇南麻(豆)薄酥 、沙浦酥糖、普寧南糖、澄海朥糕、貴嶼朥餅、棉湖瓜丁、潮州姑蘇香腐 、花生酥 、蛋黃酥。
◆食品罐頭—肉質細嫩,香醇可口
◇潮州鰻魚、豆鼓銀鯽、咸帶魚、咸鰻魚、咸槍魚、梭子蟹肉罐頭。
◆調味粉類—佐料極品
◇魚露、醬油、紅豉油、沙茶醬、花生醬、芝蔴醬、五香粉、八角粉、普寧豆醬、潮汕芥末、甜醬油、榕江味精、豆鼓、三滲醬。
◆潮汕臘味肉脯—傳統製作,色香味美
◇肉脯、豬肉脯、牛肉脯、雞肉鬆、熏臘肉、臘腸、肉鬆、魚松。
⑻ 廣東十大特產 廣東有什麼特產 廣東什麼特產值得買
廣東三寶:陳皮、老薑、禾稈草
廣東四大名果「香蕉、甘蔗、荔枝、菠蘿」(荔枝幹、龍眼乾、香蕉干)
廣東特產:雞仔餅、老婆餅、杏仁餅、豬油糕、香米餅、姜埋奶、東莞臘腸、東莞米粉等
廣東特產紅茶、粵綉、牙雕、端硯、陶瓷等。
⑼ 廣東最有名的特產
廣府湯,廣東最具特色的產品。
它是廣府人煲的靚湯,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廣東湯,熟話說「沒喝過廣府湯,就沒到過廣東」。所以,廣府湯是廣東第一湯,也可以說是中國第一湯。
廣府,是漢族之下的一個民系。廣府人,即為廣府民系,廣義上包括全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及海外所有地區的粵語族群(世代以粵語為母語的族群)。廣府湯,即為廣府人根據傳統中醫,在不同季節、體質情況下,選用對應的食葯材燉煮的養生靚湯。
廣東天氣長期以來炎熱而潮濕,因此衍生出極具本地特色的「廣府湯」,用以滋補、美顏、強身,特別是搭配中葯材,以「養生」先行的理念,更是在廣東人的胃裡打出了一片天地,是嶺南美食中最旗幟鮮明的一個標桿,男女皆宜。對於廣東人來說,也許可以居無竹,食無肉,卻斷不可食無湯,分不同季節用不同湯料,是廣東人喝湯的最大特色。廣府湯,有望繼中國涼茶之後,列入食品(飲食)文化遺產。
沒有一道菜能與廣府湯的魅力相提並論
廣府湯是粵人的晚餐大宴中不能少的醒神節目,也是粵人生活中最普遍的飲食文化。
湯的歷史悠久。約在公元前8000到7000年間,那時的人就會將所栽培出來的穀物放在粗陶器中煮成湯喝。一萬年前的人沒有條件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去考慮怎麼將這湯搞出些花樣來,這重任後來想必就由中國人接棒了,而且把這事攬下來的,估計就是大家眼中的南粵蠻夷——這一點,正是從今時今日廣府人對於湯的出神入化的操作上可見一斑。
湯在廣東人餐桌上的位高權重,自然與這里的地理環境及天氣有很大關系。嶺南天氣悶熱,出汗多,氣隨汗出,陽泄於外,多有氣虛的症狀,出汗多的同時要消耗很多能量,此時藉助於補養之湯料加以糾正。再者,嶺南地區在歷史上中醫葯學就比較發達,近幾十年來,廣東也一直比較重視中醫,是全國中醫葯知識宣傳最好的地區,所以普通市民不僅相信中葯,而且對於葯理有一定的認識。專家都說了,煲廣府湯能夠成為代代相傳的傳統,是有深厚醫學根基的。
「煲湯」,按照常規理解,屬於粵菜的一種,是將食材加足湯水,小火慢燉細熬,其間不再加水,不開蓋,不加復雜的調味料,將體積較大的食材煮至軟爛的程度,通過多種食材鮮味相互交融,將食物的精華濃縮在湯汁里,成為一鍋鮮美的好湯。湯的最高境界是「住家湯」,它代表了一個家庭中,媽媽或者老婆不可撼動的地位。
湯在廣東人的字典里,並不僅僅是字面上的解釋那麼簡單。它所帶來的聯想,不只是一種被加進了各色肉類非肉類與中葯材的混合物,以及飄散於空氣中或若有若無或濃郁難化的香氣,還代表了一種與自然環境與生活習性相適應至水乳交融境界的策略,更代表了一種生活的方式與盼頭,這其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一種家的歸屬感。
廣府湯,廣東人絕對離不開的美食靚湯
廣東人講起廣府湯,習慣性加個形容詞「靚」,湯,一定要「靚」———「廣府靚湯」,才符合廣東人的要求。一煲純正的廣府靚湯,要符合熬制時間長、火候足、味鮮美等幾大要素。
一煲靚湯除了需要用心,還需要有豐富厚實的材料。
葯材:中葯在廣府人的湯煲中是相當重要的主角,除了參茸等補葯外,一般的葯材都喜歡被加到湯里,也以新鮮的材料替代一些干葯引,如瘦肉、豬骨、鴿子、烏雞等,輔料則常見葛根、五指毛桃、玉竹、南北杏、淮山、杞子、紅棗、人參、花旗參等葯材和薑片。
「煲二燉三」:煲,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把材料原塊或切件,經過處理後,放入已煲滾的水中,煲滾後改用慢火把材料熬出味,廣東話中有「煲二燉三」的說法,但執行起來也並非那麼嚴格,一煲湯所需時間通常二至三小時,視材料品質而定。
香味滿屋:一煲成功的老火靚湯,通常都沒什麼賣相。再怎麼水靈飽滿的原材料,經過那麼長時間的翻滾煎熬,也只能心不甘情不願地被榨乾榨凈,變成糟粕一般的物件。絕大部分的廣東人都會對這湯渣不屑一顧,只垂青於那最精華的「湯」———雖然實際上,大部分的營養仍存在湯渣中。這湯,雖顏色混濁,貌不驚人,但揭蓋的那一刻,絕對滿屋飄香,把一屋子人的胃都拴到了一起。
沒喝過廣府湯,就等於沒到過廣東
烹煮超級好湯的稀世才華———也就等於是一種天才———在每個人身上都以不同的方式呈現。食譜就像樂譜:每位藝術家都會根據自身的個性和技巧,做不同的詮釋,每當掀開湯鍋的蓋子,拿大木匙探索它蒸汽氤氳的內涵時,永遠有一件事是篤定的:品嘗歷久彌新的東西,帶來唇齒留香的驚喜。
照伊莎貝爾●阿連德在《感官回憶錄》里的這段描述,廣府女人無疑都是天才。她們的一煲靚湯,本身就像一個行為藝術品,為之折腰者無數。當然,會煲湯的男人也並非沒有,一個會煲湯的男人,會讓女人覺得有過日子的安全感。但在目的性上,男人明顯單純很多,沒有女人那般的感情與心機。
流行的說法,煲湯,是一種生活態度,這裡面涉及到親情、愛情。把男人的胃先留住的說法,落實在廣東,實實在在的著重點也就在這一煲湯上。
媽媽煲的湯,永遠是兒女們口頭上的牽掛,不管有意無意,「回家喝湯」裡面是濃濃的親情,湯裡面,全部都是濃情化不開的愛,會在你最失望無助的時候成為最溫暖的所在,而且,長年無休,隨時奉上。
而在愛情方面,它就更帶上些宿命主義的色彩,香港的泡沫劇集里,女主角看上了男主角,第一步通常都是以煲湯作為綉花球,不管多麼強悍任性的女人,洗手煮羹湯的樣子總是溫柔而賢惠的,這是成功指數極高的必殺技之一。要記住,一個對你有潛意識抗拒的女人,寧願花掉半個月薪水請你去吃法國大餐,卻不會煲湯給你喝。身為正室的女人們,最怕就是辛苦經營守衛的湯水陣地,突然殺出個搶地盤的,身邊的丈夫改喝別的女人煲的湯了,這就意味著,戰爭開始了。這湯,在愛情戰場上,便成了女人之間的角力。
煲湯,說白了其實便是女人的圈地運動。男人在圈子內外徘徊,情景里總有一碗湯的出現。正如林夕寫的歌詞:明月光,為何又照地堂,寧願在公園躲藏,不想喝湯;屏幕發光,無論什麼都看,情人在分手邊緣只敢喝湯;明月光,為何未照地堂,孩兒在公司很忙,不需喝湯。
甚至在今天,這個城市所推祟的與父母的距離,也是一句話「一盅廣府湯的距離」。
一盅廣府湯,便道盡了生活。
食在廣東,這個餐飲業發達的地區,餐廳酒樓永遠人頭攢動。在餐廳里,你總能吃到最貴價,或者最正宗、最美味的菜,不過只有一樣,再好的餐廳,都做不出家裡的味道———廣府湯。
因為,懂喝湯的人都知道,好的廣府湯,都離不了站在廣府湯後面的那個廣府女人,那種家的感覺。所以,在廣東你如果不去體驗一下、品嘗一番,就等於沒去過廣東。
⑽ 廣東有什麼好特產帶回家過年
廣東特產有很多哦,如果要帶回家的話,可能水果就不行了,不過還是推薦一下!
好吃的水果:荔枝幹、眼乾、桂圓肉、荔枝原蜜、龍眼蜜、荔枝酒、龍眼酒。
海品:梅香馬鮫魚、生曬蚝豉肉乾、蝦醬、瑤柱蚝油、純蚝油王,可以用來蒸馬鮫魚,可以用瑤柱來煲湯,耗油用來調料。
臘味:廣式臘腸、廣式粒粒腸、金錢盞、廣式臘肉都是特別有一番風味,用來炒,蒸都有很多口感。
茶品:大鵬雲霧茶。
酒品:純米酒、月子糯米黃酒、深圳醇、深圳燒酒、解酒伴侶。
特色糕點:荔枝糕點、菊花糕點、南棗糕點、榴槤糕點、蚝油酥、雞仔餅、老婆餅、老公餅、南棗、佛山盲公餅、順德雙皮奶、西樵大餅、九江煎堆、台山蝦羔、都十分的具有地方特色,很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