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簡述四川文化藝術
簡述四川文化藝術
簡述四川文化藝術,四川是一個擁有著「天府之國」美稱的城市,它的歷史非常的悠久,所以到現在積累了許多的傳統文化藝術,這些文化藝術在當地居民的手中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下面是簡述四川文化藝術。
簡述四川文化藝術1
1、綿竹年畫
綿竹年畫是四川省綿竹的傳統工藝品,是中國民間木版年畫之一,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據相關文獻記載,綿竹年畫起源於北宋。年豬年畫的製作工藝十分精細,要經過明展明掛,勾金,花金,印金,水墨等多道傳統而復雜的製作工藝製作而成。
綿竹年畫有著非常濃厚的民族特點和鮮明的地方特色,構圖對稱,畫面完整且飽滿,主次分明,多樣統一,線條剛柔結合,疏密相間,色彩鮮艷,且經久不敗色。
2、蜀綉
蜀綉是四川成都的特色傳統說工藝品,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在西漢時期,蜀綉就已經非常出名了,是中國傳承時間最長的綉種之一,與蘇綉、湘綉、粵綉並成為中國四大名綉。蜀綉的綉法十分考究,對原料要求也很高,主要與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真發眼睛,陣腳平齊,色彩艷麗,富有立體感。2006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2012年被列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3、蜀錦
蜀錦是四川成都最傳統的手工藝珍品,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在漢朝是就已經開始生者行產了,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四川更是中國絲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蜀錦的製作工藝十分復雜,至今也不能用現代的機械替代,只能用傳統的製作工藝製作
所製作出來的蜀錦圖案美觀,工藝精美,色彩豐富,與南京的雲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並成為中國四大名錦。2006蜀錦的製作技藝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被列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4、自貢剪紙
自貢剪紙是四川省自貢的民間傳統藝術,歷史非常悠久,據相關文獻記載,自貢剪紙距今已經有近三千多年的歷史了。自貢剪紙將四川的民族特色融入剪紙中,採用動靜結合,疏密結合的裁剪手法,所製作出來的簡直質朴豐潤,圖案味濃,純朴古拙,情趣生動,在國外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5、自貢扎染
自貢扎染是四川省自貢的傳統手工藝珍品,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扎染的製作工藝十分復雜,扎染一般選用面白布或者棉麻或混紡白布為主要原料,在採用傳統的製作工藝製作而成。所製作出來的自貢蠟染色彩斑斕,款式多樣,古樸雅緻。可以製成壁畫,絲巾等產品。
簡述四川文化藝術2
川北大木偶
川北木偶戲,始於漢,興於唐,到宋時就相當盛行了。川北大木偶較大,川北大木偶風格別具,頗有特色。川北大木偶身高四尺有餘,且表演不受劇種限制,人和木偶混合(世嫌余陰陽班)演出時,神貌無異。
麻柳刺綉
麻柳刺綉是流傳於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境內的麻柳、魚洞、臨溪、小安等一帶的刺綉總稱,是一代一代親族傳承而繼承發揚的漢族民間美術,是麻柳先民在自給自足的悠閑生活中創造發明的純朴精美的漢族民間藝術珍品,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川北剪紙
剪紙是中國傳統裝飾藝術的一種。它源於漢,興於唐,發端於民間,蘊藏首古老文化的內涵,凝聚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感情和心理意識,具有朴實、自然的藝術特色,天真、雅趣的審美品格,簡潔、明快的藝術語言,健康、濃郁的鄉土氣息。作為有形文化傳承的川北剪紙,從形式、內容到用途,都有與全國各地剪紙不同特性和風格。
越溪牛燈舞
牛燈舞是四川省古老的漢族民間舞蹈。起源於該鎮倆母山,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它通過模仿牛的生活習性和勞作,來表現農民對牛的崇敬和對土地的眷戀搜滾,後來演變為對豐收和致富的期盼及祝賀,是深受當地人民喜愛的漢族民間表演藝術形式。
通過包裝和打造,「牛燈舞」已從鄉間走向全國,獲得了「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首屆農民藝術節最高獎「精粹獎」等,道具還被中國農業博物館收藏。
開江拗棒
開江拗棒概述 指產生並流傳於開江縣新寧鎮和普安鎮的獨具特色的一種漢族民間游藝活動。起源於清末。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對外屈於強權,對內肆意壓榨,廣大勞動群眾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出於對統治階級的義憤,群眾創造出這種娛樂來嘲諷污吏取悅民眾,逐漸形成這種獨具一格的漢族民俗文化表演形式,並且一代一代地往下傳。
簡述四川文化藝術3
四川皮影
四川皮影又叫「燈影戲」。大多具有漢魏石刻簡約純朴的古韻,清代極盛也分東西兩路,東路分布於川東、川北山區,影人形制多以直線造型、刻工精細,形體高約30厘米,以牛皮製成。當地人稱作「渭南影子」,因為從陝西渭南傳來之故。西路分布於川西成都地區,影人形制受北京皮影影響,高約60厘米。
四川皮影的臉譜造型,比陝西和北京更有特色,它誇張幅度大,注重刻劃人物的性格,尤其著力人物眼睛的設計,如全臉是陰刻,只將眼球和眼部的`裝飾陽刻,顯得目光炯炯傳神。藝術格調渾厚、大氣。四川皮影所演劇目除歷史、神話、傳說外,多為諧劇。影人造型也多誇張、動態滑稽、臉譜服飾多仿川劇、很有地方特色。
四川木偶
從唱腔、劇目到表演程式廣受川劇影響,而自身又小巧靈便,因而班社多如牛毛,大大超過了川劇班。諸類型中,尤以杖頭最盛;而杖頭木偶又依造型結構和表演風格的不同,分做大木偶、中型木偶、小木偶(精木偶)三種。 精木偶,偶長40厘米,小巧玲瓏卻動作精確,劇目可觀,文武兼善。
名家吳耀光能活現角色的內在氣質,他的水袖、扇子,風流瀟灑,耍腳步、抖髯口,恰到好處。《殺惜》、《情探》是他的代表作,深得蘇聯木偶大師奧布拉茲卓夫的贊揚。 川北大木偶,乃杖頭之最,流行於川北儀隴馬鞍場一帶。初以「家班」盛,流傳下來的只有李家班,著名雕刻家楊岱吸收川劇行當臉譜
木偶戲 ,又賦予人物鮮明的「偶性」,為其雕成一堂大木偶,使李家班名噪川北。該班持續到五十年代,後加入儀隴縣木偶劇團。1986年,更名為南充木偶劇團。
大偶長約1.4米,重約5公斤,但表情豐富,動作靈活,依劇情要求,可穿衣、點火、喝茶、叩首、舞刀,如真人般高大,且多與「人偶」(幼童扮演的)同台,形成了以假亂真、亦真亦假的藝術特色。這在其代表劇目《盜仙草》、《玉蓮花》中都有完美的體現。
蜀綉
又稱「川綉」,產於四川成都。 早在漢代,成都的織綿業就很發達,朝廷還專門設置錦官來管理,所以成都又稱「錦城」。西漢文學家揚雄在《蜀都賦》中說:「若揮錦布綉,望芒兮無幅」。並說在成都隨處可見「揮肱織錦」、「展帛刺綉」的情景。五代十國時期,四川前後建立了前蜀和後蜀兩個王朝。
那時中原一帶戰爭頻繁,唯獨四川能偏安一隅,為刺綉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綉品需求量很大,也刺激了民間刺綉的發展。到了宋代,天下重歸統一,蜀綉有了更大的發展。據《全蜀藝文志》記載:「蜀土富饒,絲帛所產,民製作冰綉等物,號為冠天下。」可見當時蜀內刺綉之盛。
蜀綉是以四川成都為中心的刺綉產品的總稱。它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運用獨特的綉技,綉制被面、枕套、衣、鞋和畫屏等。蜀綉的綉工和針法特點可以概括為:「針 腳整齊,線片光亮,緊密柔和,車擰到家」。所謂「車」是指刺綉的關鍵部位,如動物的眼睛,一朵花的花瓣等處,由中心起針,逐漸向四周擴展。
所謂「擰」則是指運用 長短不同的針腳,從刺綉形象的外圍逐漸向內添針或減針。這種獨特的綉工使綉作品有張有弛,濃淡適度,密疏得體,因而,蜀綉多有水墨寫意畫的藝術效果。
中國慶陽香包
悠久的歷史 香包,俗稱荷包,耍活子,或「搐搐」,古時稱香囊、香袋、香球、佩偉、容臭、《爾雅·釋器》曰:「婦人之緯,謂之「縭」、又稱「香纓」,這五彩製成的裝飾物,集中代表民間藝術的風貌。
漢時《禮記·內則》篇記述未成年的齊備,色彩絢麗,而民間藝術是採用紅綠搭配,絢染色彩,力圖形成特殊的色感美,具有裝飾和賞玩的作用。香包具有香味,這香味來自於裡面裝有的有香味的中葯材,如雄黃、艾葉、冰片、霍香、蒼術等,所以在民間認為,具有驅除異味,殺菌除病,清爽神志的作用。
中國慶陽香包
世界上有一個黃土層最最厚的地方,它就是位於甘肅省東部地區的慶陽市。這里不但是環江翼龍的搖籃、黃河古象的家鄉、中國舊石器時代第一塊考古化石的肇始、華夏農耕文化的源頭、岐黃之術的故里,而且還是中國民俗學會命名
竹簧雕刻
竹簧雕刻主要產於四川江安,故又稱做江安竹簧雕刻。江安竹簧雕刻工藝產品品種豐富多彩。今有竹器雕刻、竹簧鑲嵌、竹簧雕刻、竹絲鑲 嵌、竹筋皮製品等5大類,140個品種,300個花色。圖案題材有反映山川名勝等;有用帶麻雀斑紋的紅豆木、烏木、楠木等優質材料作配料, 組合成花卉草木;有取材於古代傳說等圖案,栩栩如生.
⑵ 我想買寥記棒棒雞郵寄到江蘇請問那有帶真空包裝的那種
其實成都的美食是享譽全國的。尤其是小吃,不過介於樓主要求:要方便郵寄攜帶。那就可以考慮以下的:
1、溜羊狗的牛肉乾或者燈影牛、老成都牛肉乾、棒棒娃五香牛肉乾,這些成都產的才是正宗的外地買到的都不是,成都很出名的。
2、火鍋調料也算哦,到時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大快朵頤,雖然很多火鍋調料外地也有,不過算起地道的還是只能在成都買,所以很多外地人到成都都是買幾十袋回去。(味道正宗的:三耳、小天鵝、555三五等)
3、龍須糖也很好吃,現在有盒裝的比較好郵寄,但是要成都大型的超市才有(比如家樂福之類)
4、五香薛濤干(豆腐乾) ,還有點典故的,呵呵,也是地道成都的特產,很香。
5、「泡椒鳳爪」就是雞爪子,不過是用成都地道的老泡菜、泡椒(這個也是成都特產哦)、野山椒等系列調料和工序腌制出來的,製作工藝比較復雜,看似白味不過味道略辣很香的,你吃過就曉得了,回味無窮,也要大超市買。
6、還有就是現在有些小吃都有真空包裝了,保質期久。所以還可以買到絕對成都才能吃到的:廖記棒棒雞、樂山甜皮鴨、紫燕百味雞、紅星兔丁、雙流白家肥腸粉、廖排骨等。
以上的是根據老成都的經驗和LZ要求一字一句打出來的哦,絕對原創,所以轉載請註明出處。
希望能幫到你!
⑶ 成都哪裡的美食最多
NO1、同心路,在距離寬窄巷子約一兩公里外的成都新城市廣場,有一條幾乎沒有遊客的街道叫做同心路,這里基本為城市的生活區,經常能看到一些老成都生活的場景,有一些味道很不錯的小店,雖然店鋪不大,裝修也一般,但是卻有很多美食,最具代表性的有:斗雞場伙飯、牛燈影冒菜等等。
⑷ 元宵節的熱鬧場面描寫範文
農歷正月十五 元宵節 ,又稱為「上元節」,是中國漢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毀謹五定為元宵節。以下是關於元宵節的熱鬧場面描寫,歡迎大家閱讀!
元宵節的熱鬧場面描寫篇一
愉快的 春節 剛過,熱鬧的元宵節又來到了。
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元宵節各地的習俗大體相同,鬧花燈,猜燈謎,吃元宵,放焰火,在我們陝西還要耍社火,那場面可熱鬧啦!
先說看花燈或打花燈,各式各樣的都有,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紗燈,有的是冰燈,還有用麥苗做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宮燈.紙燈,有的燈里還有丁咚作響的小呤鐺呢。還有關於元宵節地詩:窗外月兒圓又圓,全家歡聚吃湯圓,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慶團圓。元宵節,看花燈,大街小巷人歡騰。紙糊的金魚吐泡泡,紗做的猴子眨眼睛。走馬燈里貓追鼠,荷花燈上立蜻蜓。各種彩燈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燈。
元宵節的晚上,夜空上有五光十色、各式各樣的焰火:有的是流星雨,有的是小傘狀,有的是交叉狀,還有的是雙重傘等。除了天上的煙花還有地上的:有煙花陀螺、煙花噴霧、吐珠、旋轉的等。小孩們都提著花燈,樣式不一、種類繁多,屬金牛燈最多。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燈火通明,有名的老店鋪都要掛出許多盞花手睜燈來。
今年畢余歲的元宵節真熱鬧!我喜歡過中國節。
元宵節的熱鬧場面描寫篇二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元宵節,在這一天,人們不僅有吃湯圓的風俗,而且還有觀燈展的風俗。在這一天,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會張燈結綵。大人和孩子紛紛走出家門,觀看奇形怪狀的花燈。我也隨著人流擠入了觀花燈的隊伍
瞧!一位「仙女」正駕著祥雲在空中飄盪,她手裡捧著一隻花籃,花籃里盛滿了五彩繽紛的花,這就是「天女散花」燈。在她旁邊還站著兩只威風凜凜的「老虎」燈,每隻都有兩米高,兩只「老虎」雙目放著光,還不停地轉動著,旁邊還有許多宮燈、荷花燈等,交相輝映,爭奇斗艷。
再瞧那邊的熊貓燈,一隻「小熊貓」站在一邊,手裡拿著杯子吹泡泡,一隻「大熊貓」站在一邊拿著照相機,只見那「燈」一閃一閃,「熊貓媽媽」正給「小熊貓」拍照呢。還有飛機起落燈、鯉魚躍龍門燈真是眼花繚亂,神采飛揚,好像進入仙境一般。
人們在美麗的彩燈間穿行,臉上寫滿了快樂和幸福。
元宵節的熱鬧場面描寫篇三今年的元宵節,比以往元宵節都不太一樣,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燈也隨之好看了起來。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到街上去看燈。雖然北方的天氣寒冷無比,但寒冷擋不住人們的熱情
剛到馬路上,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已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我和爸爸媽媽也隨著人流匯入了燈區??德勝街。只見那德勝街的大牌樓,五光十色,「千萬」條金黃色閃光燈從六七米的「高空」懸下,如瀑布一般,真是「疑是金河落德勝」啊。哎呀,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么繁多,這么出奇的燈。看都看不過來。瞧,那一盞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花燈真是令人大飽眼福。有紅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雞",活潑可愛的"小猴子"……你看那隻神氣活現的鳳凰!。兩只寶珠般的圓眼,放射出白光。美麗極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我們繼續往前走,只聽見不知道是從哪裡傳來的歌聲「在我的地盤你就得聽我的……」。那肯定就是移動通信公司的宣傳了。果然,前面有一個舞台。上面雖然空空如也,但旁邊是一個手機,(還挺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做手機 廣告 )手機的屏幕上還有動畫。哦,怪不得聽見歌聲,只見屏幕里的周傑倫正賣力地拿著話筒,唱著呢!看來,元宵節不僅燈好看,還處處充滿商機。
這邊剛剛送走了周傑倫,那邊的刀郎又來了。因為那熟悉的旋律「20__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的時候來的更晚一些」真悠閑啊。原來是為九曲黃河陣做廣告啊。看那九曲黃河陣,左拐右拐,精妙無比,正如人生道路上,雖然左拐右拐,但最後還是會出去,獲得勝利。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元宵節的熱鬧場面描寫篇四「走,換衣服,我們出去賞燈去!」每年爸爸這一聲出現,我就像個軍人一樣的行動起來,生怕去晚了燈就滅了,也生怕去晚了賞燈的位置就不那麼好了。
每年到了元宵節,爸爸都會對我和媽媽說上這么一句,這句話已經成了我們家的一個習慣,聽到了也就是賞燈的日子到了,我們家要一起去過元宵節了。我們那裡元宵的燈好看,各式各樣的燈,好看地掛在公園里,也掛住了我們那裡元宵節的氣氛,掛住了我們元宵節的習俗。
我是一個做什麼事兒都慢吞吞的人,唯獨元宵節去賞燈,爸爸那一聲出來,我就會像個軍人一樣非常迅速地換衣服換鞋子,站在爸爸媽媽身邊一起走去公園。毫不誇張地說,去晚了一點點,我和爸爸媽媽賞燈的位置就變成了犄角旮旯只能看見一點兒燈影的位置,而去早一點的話,我們仨可以像是皇家貴族一般,走在公園的橋上,一一賞玩元宵節里掛在公園里的燈,數一夜的燈花,猜一夜的燈謎。
印象最深的一次元宵節是我六歲時候的元宵節,那一次我和我的爸爸媽媽去賞燈去晚了,我因為看不著好看的燈,差點兒就要哭了,可過年是不能哭的啊,爸爸為了讓我不要哭出來,把我駕在他的脖子上,讓我夠得著看樹上掛著的燈,媽媽則在旁白出燈謎讓我們猜。我一邊猜燈謎一邊用手去碰燈影照著的樹葉子,又因為我駕在爸爸的脖子上,比爸爸媽媽都要高的,我到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我當時快樂的模樣,記得我還是個小娃娃時候的元宵節。
在那之後的元宵節,我們家都會盡早的去賞燈,免得錯過了好位置也錯過了元宵節的燈與氣氛。
元宵節的熱鬧場面描寫篇五正月十五傳統元宵佳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今年我度過了一個特殊而熱鬧的無宵夜。
說特殊,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不在家過節。以前,每年正月十五,我們全家早早就准備好了去看花燈,每年,我都能欣賞到漂亮新穎、五彩繽紛的花燈,還會看到美麗迷人、五顏六色的焰火。聽媽媽說,張掖的燈展比臨澤更清亮,所以,我徵得爸媽同意,到張掖姨姨家過元宵。
姨姨早早就煮好了湯圓,圓圓的,從口甜到心,但人和哥哥只吃了幾個就纏著姨姨帶我們去觀燈。
到了廣場,啊,真是人山人海,四周掛滿了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花燈,讓人目不暇接。有火紅的金魚燈,象徵奧運的福娃燈,開屏的孔雀燈……今年是牛年,牛當然是主角了,有金牛鬧春燈,牧童戲牛燈,鬥牛燈,一排排閃亮的花牛燈祝福人們今年身體牛,事業牛,生活越來越牛。
遠處,一閃一閃的燈塔吸引了我,我們費了好大的勁才擠到前面,高高的燈塔上鑲著漂亮的霓虹燈,紅的,藍的,黃的,綠的,五彩紛呈,聳立在廣場中央,美麗極了。
過了一會,我們又來到了甘泉公園,這里也掛了許多燈,特別是閃爍在柳樹叢中的,有可愛娃娃燈,美麗的孔雀燈,金燦燦的元寶燈,真叫人留戀忘返。
這時,隨著轟轟的聲響,廣場的天空一下子亮了起來,噢,原來是開始放焰火了,這可是我最期待的了,只見焰火像一朵朵漂亮的花在空中綻放,又緩緩消失,有的像美麗的流星一樣劃過天際,有的像天女散花一般,從遠處的天空慢慢飄落,美麗極了。
正月十五的張掖多麼熱鬧,傳統元宵佳節的夜景多麼迷人啊!
元宵節的熱鬧場面描寫篇六春節終於到了,而今天又是春節最有氣氛,最熱鬧的一天——元宵節。
元宵節有許多有趣的習俗,有猜燈謎、耍龍燈、舞獅、踩高蹺等等……
元宵節是一個團團圓圓、其樂融融的節日。元宵節的晚上,我和舅舅、父親母親、爺爺奶奶一起在吃團圓飯。晚上的晚飯特別豐盛,吃得我肚子大得跟懷孕的婦女似的。吃完晚飯,舅舅開著車帶我和爺爺父親去元宵節最熱鬧的金華市人民廣場去看煙花。廣場到達了,剛下車,天上的煙花就如同五彩斑斕的花兒一樣一朵一朵的綻放。炸開的聲音驚天動地、震耳欲聾、響徹雲霄,人們不得不堵住耳朵。再往廣場上看,人山人海,大家熱熱鬧鬧的。一群集中在一個地方,一個一個的孔明燈隨著風飛向遠方,有大的、有小的,天就向被孔明燈照亮了似的。還有顏色不一樣的孔明燈,有白色的、黃色的、紅色的等等……。
還有些人在那裡放小而又好看的火山形的煙花,一點著,就像五顏六色的岩漿噴發一樣。煙花放完了,此時,「硝煙」彌漫,我就像進入了仙境一般。我們回家了,在路上,仍然有別的地方再放煙花,現在的金華就像白天一樣,被煙花籠罩著。還是有十幾個孔明燈飄揚在天空,似乎永遠不會熄滅……我興高采烈的回到家,還吃了幾個美味兒的湯圓。母親還講,湯圓代表著團團圓圓,所以元宵節這天,每家每戶都吃湯圓。
今天,我不止高興,我還知道了元宵節為什麼吃湯圓。
元宵節的熱鬧場面描寫篇七元宵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在這天,當然有習俗:第一是吃元宵,象徵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第二是猜燈謎,它不僅可以鍛煉咱們的動腦能力,而且還能從中得到許多樂趣。
還記得今年的元宵節傍晚,爸爸媽媽帶著我上街買東西,一走進超市,就看見許多人在興致勃勃地猜燈謎。咱們也顧不上買東西了,馬上也加入了猜燈謎的行列。字謎五花八門,但是都非常難,我一個也沒猜中,只好向爸爸媽媽「求援」。我來到媽媽身邊,只見她正盯著一組字謎在思考呢,紅條子上寫著「雁雙飛」,我也絞盡腦汁想了半天,都沒有想出來,這時卻聽見媽媽說:「我知道了!」我馬上湊上去問:「是什麼呀?」媽媽說:「是工廠的廠呀!」我恍然大悟,馬上把那張條子給撕了下來。然後,咱們又去找爸爸,他正盯著一則「一乘一」的字謎在細細思索著,我和媽媽也猜了起來。過了一會兒,爸爸突然說:「有了!是兇狠的凶呀!」於是咱們帶著猜中的字謎直奔收銀台,可是一看答案咱們傻眼了,兩條全錯!咱們要回家時,媽媽買了兩袋湯圓。晚上,咱們全家坐在一起,吃起了美味的湯圓,其樂融融。飯後,咱們還放起了煙花,煙花的樣式可多哩!有「宇航員」、「紅星閃閃」、「飛天導彈」、「三葉草」……每個既好玩,又好看!我最喜歡的是「星光閃耀」,它放起來就像許多調皮的小星星從一座金色的小噴泉里蹦出來一樣。別的人家也放起了煙花,各種各樣的禮花在黑色的夜幕中競相開放,每個人都沉浸在節日的熱鬧氣氛中,到處喜氣洋洋。
啊!我愛元宵節,我愛咱們的節日!
元宵節的熱鬧場面描寫篇八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晚上我和父親母親一起上街玩。
大街上車水馬龍,到處張燈結綵。市中心周圍四條寬闊的馬路上燈火通明,使整個城市籠罩在燈的海洋里,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我們一家來到商之都門口,那裡圍著一群人,里三層外三層圍的水泄不通。人群中還搭建了一個露天舞台,上面有8個小孩在吹氣球看誰先吹炸。別看那些小孩十分瘦小,樣子有些弱不禁風,但吹起氣球來還是能露一手。在一旁的主持人手裡拿著麥克風不停的吶喊加油,使全場的氣氛推向高潮。
我們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來到大廳內。大廳里的大牌子引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湊上前一看原來是猜燈謎,猜到了就到總服務太兌現。我看了渾身都是精神,連忙拉著父母上二樓。到了二樓抬頭看天花板,哇好多的燈籠,有些燈籠下面還掛著紅色的紙條,那上面寫的便是謎面。有的是打一個 成語 ,有的則是一個字,有的則是一名球星的姓名,有的還是一本書名、一道菜名。形式各種各樣,讓人傷透腦筋。到了賣內衣的地方有一個謎面讓我一看就知道謎底:水上健兒(打一成語)我猜的是如魚得水,因為這則 謎語 曾在電視上播過。正當我興奮的准備到總服務台報謎底時,父親的一句話讓我猶豫不決:「肯定不對,『如魚得水』和『水上健兒』有什麼關系?」我想是啊,可我明明記得是對的呀,對,要相信自己。
元宵節的熱鬧場面描寫篇九我的故鄉張家港是一個漂亮的鄉市,這兒還保存著良多傳統的節日,我就講道我們的元宵節吧!
元宵節的晚上吃完元宵我就和家人一起往買物私園望燈會。
哇,街上的人可真多啊!他們都是去瞅燈會的。還沒到購公園,就看到半地面、馬路上、高橋上……每一個角降都是色彩斑斕的彩燈。站在街頭,沿街看去,幾乎是一個燈的世界!
惡一個弛野港的元宵節燈會!它不僅是燈的陸地,而且是我的海洋,歡喜的大陸。無數的燈和無數的己無數的笑容和啼聲聚在一伏,形成了璀燦的燈海和人潮。爾跟無數的燈會遊客一樣就像燈海面的一片綠葉,隨人浪訖伏、固定,縱情地觀賞著燈海里的每一件奇珍奇寶。
走到寂靜處,咱們還抬起了孔亮燈,一盞盞寄託著我們美妙慾望的孔明燈像一顆顆晶瑩的星星,匆匆飄向夜空,和謙地的星辰融替一體,低頭望去,只感到這個晚上,所有的星星都沒來了,連在家睡覺的勤星星都忍不住出去看個畢竟,到頂昨天是什麼日子,這個世界怎麼這么熱烈啊!
夜深了我戀戀不舍地和家人分開燈市,一邊走還一邊歸頭觀望,實盼望每天皆是元宵節啊!
元宵節的熱鬧場面描寫篇十當人們還沉浸在春節的喜悅中時,余興未盡的又迎來了中國另一個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人們稱夜晚為『宵、按照中國的傳統,在這一天里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還要出門賞月,燃放煙花,囍猜燈謎,共吃夜宵,合家團聚,共慶佳節。
今年也不例外。元宵節的夜晚,我和母親來到了街上。街道上人山人海,在一家大超市的門前,舉行了猜燈謎活動。我和母親連忙擠了過去,你那裡早已圍得水泄不通。我抬頭看到一張謎紙:我的心——打一字。我心裡想:我就是吾,吾字加一個豎心旁就是「悟|「字。我連忙把謎紙揭了下來。擠到閱獎處對答案,果然對了,經過我和母親的擠次腦力大作戰,我們抱著五六件禮物回家了。
回到家,我們全家圍著吃元宵,母親把煮好的元宵端到了每一個人的面前,那熱騰騰的的元宵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父親說:「這吃元宵也是有學問的。四個表示四喜臨門,八個表示八面玲瓏,十個表示十全十美~~」隨著父親的話,我把元宵送進了嘴,那餡甜到了我的心裡。
吃過元宵,大家都來到樓頂,一邊看煙花一邊閑聊,大家都沉浸在了節日的歡樂中,到處都洋溢出一種愉快的氣氛。
元宵,是新年後的第一個滿月,它寄託著人們的美好心願,象徵著合家團圓。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心想事成,和和睦睦。
元宵節的熱鬧場面描寫 範文 相關 文章 :
★ 元宵節的熱鬧場面描寫範文
★ 描寫元宵節的優秀作文5篇
★ 描寫元宵節的優秀作文
★ 描寫快樂的元宵節精彩範文
★ 描寫元宵節的經典文案說說
★ 熱鬧的元宵節作文
★ 熱鬧的元宵節優秀作文
★ 元宵節的初二趣事描寫作文範文
★ 描寫熱鬧場面的日記作文優秀範文
★ 三年級描寫元宵節的日記範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⑸ 描寫三峽最美好的句子
三峽窄:
江北赤甲山艷若丹霞,江南白鹽山粉琢銀裝。此地江面最窄處不足百米,萬水匯聚,破門而出,氣勢極為壯觀,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
三峽險:
瞿塘峽峽口稱夔門,長江進入峽口後,江水奔騰,水勢湍急,奪門直下,確是「鎮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氣勢異常雄偉險峻。
杜甫三峽名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配差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跡舉酒杯。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李白三峽詩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自古以來,三峽就被喻為長江的珠冠。騷人墨客,無不濃墨重彩,狀而繪之。
「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杜甫《長江二首》)
「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杜甫《夔州歌十絕句》)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杜甫《閣夜》)
李白也沒有少寫三峽:「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峨眉山月歌》更是家喻戶曉。
孟郊的《巫山曲》「巴江上峽重復重,陽台碧峭十二峰。」也點出了峰奇山重之特色。
在當代,寫三峽的更是不乏其人,「峨眉高萬仗,夔巫鎖西風。江流關不住,眾水盡
朝東。」(陳毅《詠三峽》)
郭沫若的詩則把三峽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萬山磅礴水濁莽,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看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江流阻塞路疑無。」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回望三峽
江水悠悠。
當危崖聳峙、如刀劈般的夔門迎面撲來,屏障般遮在兩旁,原本
極開闊的視野忽地局促起來。平緩的江水頓如脫韁野馬,擁擠著、跳
躍著,咆哮奔騰,那掩映在綠蔭中的白帝城幾乎是一閃便從船舷旁留
在了船後。就像古詩里說的:「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天彷彿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許多。——在許多次與三峽失之交臂後,三峽,就
這樣打開她兀立的大門,任長江將我們送入一頁畫幅。
該是天下諸多秀峰都聚集到這里,夾道迎候大江東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蘊涵更在山水之外。在許多日
子之後,我才更真切地體會到,那時,我是在長江畫卷中最壯美的一
幅中行進。
啊,三峽!
船行峽中,群峰對峙,峭壁嵯峨,飛岩如削;仰望高空,萬峰攢
天,天光一線;俯視江面,雲落峽底,浪花飛卷。山是驟然凝結的水,
讓人想起雄奇、偉岸,想起男子漢那堅實的胸膛;水是奔騰飛躍的山,
讓人想起純美、堅韌,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中學時讀南朝文學
家盛弘之《荊州記》中對三峽的描寫:「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
迭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身臨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間,長江劈夔門,切巫山,奪路東去。船首翹望,眼
看一座山峰橫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腳,江水
一彎,又是一條閃著亮光的水路。在這峰迴水轉中,我們行進著,仰
神女風采,讀兵書寶劍,品牛肝馬肺,江水流過巴楚的懸棺棧道,流
過崖間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伴隨著歷史的年輪,那一個漣漪接一個漣
漪,走向前方。峰峰嶺嶺,險峻迤邐,演繹著歲月的滄桑。
夜深了,客輪緩緩地行駛著。岸邊的青山化作了一張黛色的剪紙,
並不時閃過一簇簇燈火。江心的航標燈一明一暗地眨著眼睛從船舷旁
掠過,幾道強烈的探照燈光劃破夜空,從船頂射向江面,更襯托出江
夜的安寧。此時,唯有船身微微顫抖著,偶爾晃動幾下姿賣碧,使人感到腳
下正踏著滾滾波濤。
夜幕下,江風絮語般撫慰著每一個人。
也許正是飲三峽水,登三峽峰,三峽兩岸竟誕生了那麼多為理想
義無反顧的人:賦《離騷》、作《九歌》、敢《天問》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親的王嬙,力主抗遼,訂立澶淵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准都從這里走進歷史;巴楚、蜀吳憑借三峽天險,征戰廝殺,周而往
復,描述著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更有李白、杜甫等遷客騷人到此游
歷吟詠,留下傳世詩章,這一切決不該是偶然的。人們嚮往三峽,贊
譽三峽,除卻三峽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還是三峽那自在坦然的風
骨,空靈清靜的境界,那種含天容地的蒼莽大氣。我知道,這裡面有
對理想的憧憬,對命運的抗爭,對光明的追求,對世間一切永恆的主
題的依戀。正是涵蓋了無數波瀾壯闊的歷史,經歷了古往今來眾多的
滄桑,三峽才有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這種超乎自然的靈氣。
比方那兵書寶劍峽,江北陡崖石縫中的「兵書」,其實是古代懸
棺葬遺物,那寶劍則是絕壁上凸現的岩石。大自然的傑作與人類的勞
動如此珠聯璧合,渾然一體,也只有三峽才有如此魅力。我真不知該
贊嘆大自然的創造力,還是人類的想像力。
行舟三峽,不時會看見一條河從山間流出,融入長江。也許是一
個序曲,在進入巫峽之前,先游覽了被稱為「小三峽」的大寧河。大
寧河綠峰滴翠,淺水騰浪,一支竹篙撐出一片景緻,雖說剛下過一場
雨,湍急的河水也渾黃渾黃,但與三峽相比,她終究是一個小家碧玉,
絲毫沒有那種飛揚的氣度,那種大器和胸懷,就連河水也黃得太濃、
太艷。或許,她可以從另一個美學層面上反映三峽的壯美,而正是有
了這許多河流的加入和烘托,三峽才有容乃大,更凸現了一種趨勢和
力量。
走過瞿塘、巫峽,進入了「西陵灘如竹節調,灘灘都是鬼見愁」
的西陵峽,在這里,江水更加躁動不安,驚濤拍岸,顯示出一種急於
擺脫羈絆的慾望,騰越,奮爭。人們預感到,這種騰越和奮爭將預示
著一個新的境界的出現。
於是,到了江漢平原上。在這里,一切都豁然開朗。長江成了沒
有岸界的湖,平緩、安穩,似乎在經歷了一番苦苦奮爭,掙脫了枷鎖
之後,從神經的最敏感處一下子。放鬆下來,十分舒坦地平躺在大地
上,使每一寸肌膚都得到撫慰。此時,我才驚訝地回味起前一天的路
程,那幾乎伸開手臂就能觸及的江岸,那危懸半空,似乎隨時會掉下
來的山岩,那劃得船底「格登格登」作響彷彿要刺穿船體的暗礁,都
一幕幕閃回在大腦中,我驀然醒悟:這一張一弛,可是大自然在暗暗
地昭示著一種哲學嗎?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凝重是人之所為,帶有諸多矯情,而三峽
的凝重卻極自然,顯現出一種凜然之美。回望三峽,觀賞風光,尋訪
古跡,聆聽傳說,靈魂求得一瞬的澹泊和恬靜,無疑受到一次極好的
洗禮。
不知怎的,回望三峽,我總是不由自主地聯想起祖先留下的方塊
漢字。那凌空飛架的點,那單刀直入的撇,那天馬行空的橫,那陡峻
壁立的豎,那峰迴路轉的折。以及歷盡滄桑的大篆,循規蹈矩的楷書,
溫和活潑的行書,狂無羈絆的章草,都在三峽活活地演繹成一種力度,
一種動感,一種驚心動魄的美。可以說,一個三峽,蘊含了中國漢字
的精華,抑或說漢字便是對三峽精髓的形象寫照。解讀漢字,需要有
三峽的豐富蘊涵和量度;而破譯三峽,同樣需要心與靈的象形、形聲、
會意、轉注。
曾經在落日時分立於黃河大堤,回望那茫茫九派的余韻。寬闊而
平坦的河床作地平線,托著橙色的夕陽,那夕陽格外圓,格外大,光
線也柔柔的,緊牽著人們的雙眼,遠沒了正午時分的驕橫,顯得那樣
和藹,那樣慈祥。那一刻,我很容易就想起了一句名詩:「日暮鄉關
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那份平和得近乎殘酷的景象,叫人不能
不熱淚盈眶。我強烈地意識到,在這片國土上,能與長江比肩的大概
只有黃河。可黃河現在每年斷流都超過100 天,「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在許多時候已經成為一種美好的回憶了。
三峽尚在。
在離開長江若干年,當許多景觀都煙飛煙散,而三峽那諸多風光
的細枝末節卻化作一幅心靈的寫意,尤其在在隕滅了許多浮光略影,
過眼風雲之後。我不能想像三峽大壩築成後,三峽將是一種什麼樣子,
不過,無論過去,還是今天,觀賞三峽都是一種幸福,回望三峽更是
一種幸福。此時露出的笑容一定是人生最美的笑容。
回望三峽
江水悠悠。
當危崖聳峙、如刀劈般的夔門迎面撲來,屏障般遮在兩旁,原本
極開闊的視野忽地局促起來。平緩的江水頓如脫韁野馬,擁擠著、跳
躍著,咆哮奔騰,那掩映在綠蔭中的白帝城幾乎是一閃便從船舷旁留
在了船後。就像古詩里說的:「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天彷彿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許多。——在許多次與三峽失之交臂後,三峽,就
這樣打開她兀立的大門,任長江將我們送入一頁畫幅。
該是天下諸多秀峰都聚集到這里,夾道迎候大江東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蘊涵更在山水之外。在許多日
子之後,我才更真切地體會到,那時,我是在長江畫卷中最壯美的一
幅中行進。
啊,三峽!
船行峽中,群峰對峙,峭壁嵯峨,飛岩如削;仰望高空,萬峰攢
天,天光一線;俯視江面,雲落峽底,浪花飛卷。山是驟然凝結的水,
讓人想起雄奇、偉岸,想起男子漢那堅實的胸膛;水是奔騰飛躍的山,
讓人想起純美、堅韌,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中學時讀南朝文學
家盛弘之《荊州記》中對三峽的描寫:「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
迭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身臨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間,長江劈夔門,切巫山,奪路東去。船首翹望,眼
看一座山峰橫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腳,江水
一彎,又是一條閃著亮光的水路。在這峰迴水轉中,我們行進著,仰
神女風采,讀兵書寶劍,品牛肝馬肺,江水流過巴楚的懸棺棧道,流
過崖間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伴隨著歷史的年輪,那一個漣漪接一個漣
漪,走向前方。峰峰嶺嶺,險峻迤邐,演繹著歲月的滄桑。
夜深了,客輪緩緩地行駛著。岸邊的青山化作了一張黛色的剪紙,
並不時閃過一簇簇燈火。江心的航標燈一明一暗地眨著眼睛從船舷旁
掠過,幾道強烈的探照燈光劃破夜空,從船頂射向江面,更襯托出江
夜的安寧。此時,唯有船身微微顫抖著,偶爾晃動幾下,使人感到腳
下正踏著滾滾波濤。
夜幕下,江風絮語般撫慰著每一個人。
也許正是飲三峽水,登三峽峰,三峽兩岸竟誕生了那麼多為理想
義無反顧的人:賦《離騷》、作《九歌》、敢《天問》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親的王嬙,力主抗遼,訂立澶淵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准都從這里走進歷史;巴楚、蜀吳憑借三峽天險,征戰廝殺,周而往
復,描述著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更有李白、杜甫等遷客騷人到此游
歷吟詠,留下傳世詩章,這一切決不該是偶然的。人們嚮往三峽,贊
譽三峽,除卻三峽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還是三峽那自在坦然的風
骨,空靈清靜的境界,那種含天容地的蒼莽大氣。我知道,這裡面有
對理想的憧憬,對命運的抗爭,對光明的追求,對世間一切永恆的主
題的依戀。正是涵蓋了無數波瀾壯闊的歷史,經歷了古往今來眾多的
滄桑,三峽才有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這種超乎自然的靈氣。
比方那兵書寶劍峽,江北陡崖石縫中的「兵書」,其實是古代懸
棺葬遺物,那寶劍則是絕壁上凸現的岩石。大自然的傑作與人類的勞
動如此珠聯璧合,渾然一體,也只有三峽才有如此魅力。我真不知該
贊嘆大自然的創造力,還是人類的想像力。
行舟三峽,不時會看見一條河從山間流出,融入長江。也許是一
個序曲,在進入巫峽之前,先游覽了被稱為「小三峽」的大寧河。大
寧河綠峰滴翠,淺水騰浪,一支竹篙撐出一片景緻,雖說剛下過一場
雨,湍急的河水也渾黃渾黃,但與三峽相比,她終究是一個小家碧玉,
絲毫沒有那種飛揚的氣度,那種大器和胸懷,就連河水也黃得太濃、
太艷。或許,她可以從另一個美學層面上反映三峽的壯美,而正是有
了這許多河流的加入和烘托,三峽才有容乃大,更凸現了一種趨勢和
力量。
走過瞿塘、巫峽,進入了「西陵灘如竹節調,灘灘都是鬼見愁」
的西陵峽,在這里,江水更加躁動不安,驚濤拍岸,顯示出一種急於
擺脫羈絆的慾望,騰越,奮爭。人們預感到,這種騰越和奮爭將預示
著一個新的境界的出現。
於是,到了江漢平原上。在這里,一切都豁然開朗。長江成了沒
有岸界的湖,平緩、安穩,似乎在經歷了一番苦苦奮爭,掙脫了枷鎖
之後,從神經的最敏感處一下子。放鬆下來,十分舒坦地平躺在大地
上,使每一寸肌膚都得到撫慰。此時,我才驚訝地回味起前一天的路
程,那幾乎伸開手臂就能觸及的江岸,那危懸半空,似乎隨時會掉下
來的山岩,那劃得船底「格登格登」作響彷彿要刺穿船體的暗礁,都
一幕幕閃回在大腦中,我驀然醒悟:這一張一弛,可是大自然在暗暗
地昭示著一種哲學嗎?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凝重是人之所為,帶有諸多矯情,而三峽
的凝重卻極自然,顯現出一種凜然之美。回望三峽,觀賞風光,尋訪
古跡,聆聽傳說,靈魂求得一瞬的澹泊和恬靜,無疑受到一次極好的
洗禮。
不知怎的,回望三峽,我總是不由自主地聯想起祖先留下的方塊
漢字。那凌空飛架的點,那單刀直入的撇,那天馬行空的橫,那陡峻
壁立的豎,那峰迴路轉的折。以及歷盡滄桑的大篆,循規蹈矩的楷書,
溫和活潑的行書,狂無羈絆的章草,都在三峽活活地演繹成一種力度,
一種動感,一種驚心動魄的美。可以說,一個三峽,蘊含了中國漢字
的精華,抑或說漢字便是對三峽精髓的形象寫照。解讀漢字,需要有
三峽的豐富蘊涵和量度;而破譯三峽,同樣需要心與靈的象形、形聲、
會意、轉注。
曾經在落日時分立於黃河大堤,回望那茫茫九派的余韻。寬闊而
平坦的河床作地平線,托著橙色的夕陽,那夕陽格外圓,格外大,光
線也柔柔的,緊牽著人們的雙眼,遠沒了正午時分的驕橫,顯得那樣
和藹,那樣慈祥。那一刻,我很容易就想起了一句名詩:「日暮鄉關
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那份平和得近乎殘酷的景象,叫人不能
不熱淚盈眶。我強烈地意識到,在這片國土上,能與長江比肩的大概
只有黃河。可黃河現在每年斷流都超過100 天,「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在許多時候已經成為一種美好的回憶了。
三峽尚在。
在離開長江若干年,當許多景觀都煙飛煙散,而三峽那諸多風光
的細枝末節卻化作一幅心靈的寫意,尤其在在隕滅了許多浮光略影,
過眼風雲之後。我不能想像三峽大壩築成後,三峽將是一種什麼樣子,
不過,無論過去,還是今天,觀賞三峽都是一種幸福,回望三峽更是
一種幸福。此時露出的笑容一定是人生最美的笑容。
回望三峽
江水悠悠。
當危崖聳峙、如刀劈般的夔門迎面撲來,屏障般遮在兩旁,原本
極開闊的視野忽地局促起來。平緩的江水頓如脫韁野馬,擁擠著、跳
躍著,咆哮奔騰,那掩映在綠蔭中的白帝城幾乎是一閃便從船舷旁留
在了船後。就像古詩里說的:「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天彷彿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許多。——在許多次與三峽失之交臂後,三峽,就
這樣打開她兀立的大門,任長江將我們送入一頁畫幅。
該是天下諸多秀峰都聚集到這里,夾道迎候大江東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蘊涵更在山水之外。在許多日
子之後,我才更真切地體會到,那時,我是在長江畫卷中最壯美的一
幅中行進。
啊,三峽!
船行峽中,群峰對峙,峭壁嵯峨,飛岩如削;仰望高空,萬峰攢
天,天光一線;俯視江面,雲落峽底,浪花飛卷。山是驟然凝結的水,
讓人想起雄奇、偉岸,想起男子漢那堅實的胸膛;水是奔騰飛躍的山,
讓人想起純美、堅韌,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中學時讀南朝文學
家盛弘之《荊州記》中對三峽的描寫:「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
迭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身臨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間,長江劈夔門,切巫山,奪路東去。船首翹望,眼
看一座山峰橫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腳,江水
一彎,又是一條閃著亮光的水路。在這峰迴水轉中,我們行進著,仰
神女風采,讀兵書寶劍,品牛肝馬肺,江水流過巴楚的懸棺棧道,流
過崖間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伴隨著歷史的年輪,那一個漣漪接一個漣
漪,走向前方。峰峰嶺嶺,險峻迤邐,演繹著歲月的滄桑。
夜深了,客輪緩緩地行駛著。岸邊的青山化作了一張黛色的剪紙,
並不時閃過一簇簇燈火。江心的航標燈一明一暗地眨著眼睛從船舷旁
掠過,幾道強烈的探照燈光劃破夜空,從船頂射向江面,更襯托出江
夜的安寧。此時,唯有船身微微顫抖著,偶爾晃動幾下,使人感到腳
下正踏著滾滾波濤。
夜幕下,江風絮語般撫慰著每一個人。
也許正是飲三峽水,登三峽峰,三峽兩岸竟誕生了那麼多為理想
義無反顧的人:賦《離騷》、作《九歌》、敢《天問》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親的王嬙,力主抗遼,訂立澶淵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准都從這里走進歷史;巴楚、蜀吳憑借三峽天險,征戰廝殺,周而往
復,描述著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更有李白、杜甫等遷客騷人到此游
歷吟詠,留下傳世詩章,這一切決不該是偶然的。人們嚮往三峽,贊
譽三峽,除卻三峽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還是三峽那自在坦然的風
骨,空靈清靜的境界,那種含天容地的蒼莽大氣。我知道,這裡面有
對理想的憧憬,對命運的抗爭,對光明的追求,對世間一切永恆的主
題的依戀。正是涵蓋了無數波瀾壯闊的歷史,經歷了古往今來眾多的
滄桑,三峽才有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這種超乎自然的靈氣。
比方那兵書寶劍峽,江北陡崖石縫中的「兵書」,其實是古代懸
棺葬遺物,那寶劍則是絕壁上凸現的岩石。大自然的傑作與人類的勞
動如此珠聯璧合,渾然一體,也只有三峽才有如此魅力。我真不知該
贊嘆大自然的創造力,還是人類的想像力。
行舟三峽,不時會看見一條河從山間流出,融入長江。也許是一
個序曲,在進入巫峽之前,先游覽了被稱為「小三峽」的大寧河。大
寧河綠峰滴翠,淺水騰浪,一支竹篙撐出一片景緻,雖說剛下過一場
雨,湍急的河水也渾黃渾黃,但與三峽相比,她終究是一個小家碧玉,
絲毫沒有那種飛揚的氣度,那種大器和胸懷,就連河水也黃得太濃、
太艷。或許,她可以從另一個美學層面上反映三峽的壯美,而正是有
了這許多河流的加入和烘托,三峽才有容乃大,更凸現了一種趨勢和
力量。
走過瞿塘、巫峽,進入了「西陵灘如竹節調,灘灘都是鬼見愁」
的西陵峽,在這里,江水更加躁動不安,驚濤拍岸,顯示出一種急於
擺脫羈絆的慾望,騰越,奮爭。人們預感到,這種騰越和奮爭將預示
著一個新的境界的出現。
於是,到了江漢平原上。在這里,一切都豁然開朗。長江成了沒
有岸界的湖,平緩、安穩,似乎在經歷了一番苦苦奮爭,掙脫了枷鎖
之後,從神經的最敏感處一下子。放鬆下來,十分舒坦地平躺在大地
上,使每一寸肌膚都得到撫慰。此時,我才驚訝地回味起前一天的路
程,那幾乎伸開手臂就能觸及的江岸,那危懸半空,似乎隨時會掉下
來的山岩,那劃得船底「格登格登」作響彷彿要刺穿船體的暗礁,都
一幕幕閃回在大腦中,我驀然醒悟:這一張一弛,可是大自然在暗暗
地昭示著一種哲學嗎?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凝重是人之所為,帶有諸多矯情,而三峽
的凝重卻極自然,顯現出一種凜然之美。回望三峽,觀賞風光,尋訪
古跡,聆聽傳說,靈魂求得一瞬的澹泊和恬靜,無疑受到一次極好的
洗禮。
不知怎的,回望三峽,我總是不由自主地聯想起祖先留下的方塊
漢字。那凌空飛架的點,那單刀直入的撇,那天馬行空的橫,那陡峻
壁立的豎,那峰迴路轉的折。以及歷盡滄桑的大篆,循規蹈矩的楷書,
溫和活潑的行書,狂無羈絆的章草,都在三峽活活地演繹成一種力度,
一種動感,一種驚心動魄的美。可以說,一個三峽,蘊含了中國漢字
的精華,抑或說漢字便是對三峽精髓的形象寫照。解讀漢字,需要有
三峽的豐富蘊涵和量度;而破譯三峽,同樣需要心與靈的象形、形聲、
會意、轉注。
曾經在落日時分立於黃河大堤,回望那茫茫九派的余韻。寬闊而
平坦的河床作地平線,托著橙色的夕陽,那夕陽格外圓,格外大,光
線也柔柔的,緊牽著人們的雙眼,遠沒了正午時分的驕橫,顯得那樣
和藹,那樣慈祥。那一刻,我很容易就想起了一句名詩:「日暮鄉關
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那份平和得近乎殘酷的景象,叫人不能
不熱淚盈眶。我強烈地意識到,在這片國土上,能與長江比肩的大概
只有黃河。可黃河現在每年斷流都超過100 天,「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在許多時候已經成為一種美好的回憶了。
三峽尚在。
在離開長江若干年,當許多景觀都煙飛煙散,而三峽那諸多風光
的細枝末節卻化作一幅心靈的寫意,尤其在在隕滅了許多浮光略影,
過眼風雲之後。我不能想像三峽大壩築成後,三峽將是一種什麼樣子,
不過,無論過去,還是今天,觀賞三峽都是一種幸福,回望三峽更是
一種幸福。此時露出的笑容一定是人生最美的笑容。
洶洶涌涌,奔奔騰騰,峽峽滔滔滾滾。逆水西陵峽口,黃牛燈影。牛肝馬肺崆嶺,怎敵那?兵書寶劍。青灘險,泄灘阻,昭君出塞何時歸?
屈子天問可解?神女峰,白雲繞無應答。十二峰過,巫山可曾回首?灧澦無蹤,風箱怎吹萬壑?夔門孤自雄立,川水突、莽莽蒼蒼。這景象,怎心潮澎湃可言?
客輪穿越長江三峽時,客輪上的人只有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的份,那時膠卷相機那有現在數碼相機隨心所欲啊!那次我沒上「託孤」之地的白帝城;只在豐都鬼城停了半天。同時在豐都的江灘上撿來了一塊挺大的圓圓的長江石,有點重,到現在還放在家。作為心中之珍。下回給稱一下重量。豐都城就有閑時另寫之了。三峽我還會去的。那是三峽情思的召喚;那是激盪的長江水的盛情;那是半緣山水半緣空的路徑。以元稹的詩作結尾: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⑹ 成都有哪些你一定會帶外地朋友去吃的美食
帶我朋友去吃成都的狼牙土豆,可以拌各種口味吃,四川人以辣為主。
鍾水餃,第一次特別好吃,餡是純肉,沒有蔬菜,干拌的,還加白糖。當時就刷新了我對水餃的認知。
肥腸粉,可以理解為酸辣粉加肥腸,帶個鍋盔一起吃。
糍粑,有硬的有軟的。硬的是油炸的,讀書的時候學校早餐常賣,軟的是在外面裹一層豆粉。
夫妻肺片,我覺得這是川菜裡面最好吃的涼拌菜,沒有之一,尤其是裡面的花生米。
毛血旺,大菜了,幾個人吃的時候可以點。
魚香茄子是不是本地菜,反正很好吃。
火鍋,火鍋一定要吃油碟,一罐油全部倒碗里,才是四川人的吃法。
冒菜,做的好的,一定是牛肉冒出來很嫩很嫩。
⑺ 成都最好吃的小碗冒菜冒腦花排行榜
腦花面
人均:18元,地址:太古里東糠市街3-12號,電話:028-67007292
王大爺燒烤
人均:63元,地址:玉林東路玉林一巷1號(玉林店),電話:028-83178786
烹燚小郡肝牛油串串
人均:43元,地址:龍山街與綿遠街交叉口南行30米路西,電話:0838-2207077
⑻ 燈影牛肉絲家常做法,正宗燈影牛肉絲怎麼做
1、選用牛後腿上的腱子肉,去除浮皮保持潔凈(勿用清水洗),切去邊角,片成大薄片。將牛
燈影牛肉絲(2張)
肉片放在案板上鋪平面理直,均勻地撒上炒橋兄干水份的鹽,裹成圓筒形,晾至牛肉呈鮮紅色。
2、將晾乾的牛肉片放在烘爐內,平鋪在鋼絲架上,用木炭火烘約十五分鍾,至牛肉片干結。然後上籠蒸約三十分鍾敏做襲取出,切成4厘米長、2厘米寬的小片,再上籠蒸約一小時半取出。
3、炒鍋燒熱,下菜油至七成熱,放薑片炸出香味、撈出,待油溫降至三成熱時,將鍋移置小火灶上,放入牛肉片慢慢炸透胡游,潷去約三分之一的油,烹入紹酒拌勻,再加辣椒和花椒粉、白糖、味精、五香粉,顛翻均勻,起鍋晾涼淋上芝麻油,切成絲狀即成
⑼ 牛角燈、走馬燈、紗燈的特點是什麼
牛角燈即蘆游射燈
走馬燈通常是在燈中置一轉輪,在其上貼好用彩紙剪成的各式人物、花鳥等形象,輪下點燃蠟燭,熱空氣上升,引起空氣對流,使輪子轉動,紙像也就隨之轉動,畫面連續不斷,動感很強,引人入勝。
紗燈是用麻紗或賣巧葛麻織物作燈面製作而成,多為圓形或橢圓形。紅紗燈亦稱紅慶燈,通體大紅色,在燈中嘩鍵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貼有金色的雲紋裝飾,底部配金色的穗邊和流蘇,美觀大方,喜慶吉祥,多在節日期間懸掛。影紗燈則以各色麻紗蒙制,上面多繪花鳥蟲魚、山水樓閣等,並配上金色雲紋裝飾及各色流蘇,更是五彩繽紛,爭奇斗艷,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