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盟資訊 » 成都魷魚西施加盟熱線
擴展閱讀
加盟冰淇淋代理 2025-05-22 20:21:02
紅酒加盟價格 2025-05-22 20:21:01

成都魷魚西施加盟熱線

發布時間: 2023-04-03 11:33:57

① 學長帶學弟創業街頭賣魷魚

學長帶學弟創業街頭賣魷魚

世界無奇之大,沒有什麼創業點子是大學生不能想出來的,下面看看“奇葩學長帶著奇葩學弟的創業故事。

三名大學生經過幾個多月的籌備,共投資33萬元,在西安小寨飛炫廣場開起了一個佔地不到十平方米的“烤魷魚”店,並將自己第一天的兩千多塊錢捐獻給公益事業,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改變更多大學生的擇業觀,讓更多的創業者關注身邊的公益活動。

“陝西男娃”不甘示弱“成都妹子”

4月4日下午,記者來到小寨飛炫廣場,看到眾多學生圍觀一家魷魚店,記者上前看去,原來是一家加盟了某知名品牌的魷魚店,仔細一問才得知原來這家店的負責人是幾位大學生組建的創業團隊。

今年22歲的陳罡即將從陝西青年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在別人還在埋頭找工作的時候,而他自己卻已經走在了創業路上。陳罡告訴記者,他曾經從湖南衛視《天天向上》電視欄目上看到有一位成都女孩賣魷魚,被稱為“魷魚西施”。作為同齡人的他,為何不能也像那位女孩一樣賣魷魚呢。他把想法和自己的學長張立洋交流了以後,已經畢業一年的張立洋非常贊賞他的意見。隨後兩人就說干就干。張立洋帶領陳罡親自去成都考察了市場,學習技術,並加盟了這家魷魚製作公司。

創業決心感動父親

陳罡是陝北人,創業也有陝北人的豪氣。按理來說,他父親是公務員,家裡生活殷實,但是陳罡任然認為,既然92年的成都女孩“魷魚西施”都能夠把魷魚買到湖南衛視,為什麼自己不可以呢?陳罡找到父親,跟父親說了這個事情,本想著父親應該能夠同意並表揚自己,沒想到第一個反對自己的人就是父親。父親認為,自己應該好好學習,找一份好的工作,沒必要通過創業來折騰,家裡也不缺那點錢,還是想讓陳罡安安穩穩的工作。雖然遭到父親的反對,此時的陳罡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自己有能力完成自己想要的事情。陳罡向家裡借錢,家人不同意,陳罡為此還用離家出走來“恐嚇”自己的父親。雖然家人不同意,但是陳罡還是和自己的小夥伴忙裡忙外,為准備成立的魷魚店鋪而謀劃著。有一次,陳罡在店裡忙裡忙外,突然看到店外有一個熟悉的.身影,仔細一看,原來是自己的父親。陳罡的父親沒有通知陳緩毀罡就從陝北老家來到西安,看到陳罡確實是下一番苦功夫在努力創業。陳罡的父親也能夠理解陳蔽運罡的努力,當即就答應給他借錢。

創業是夢想 有困難就有辦法

張立洋是2013年畢業於陝西青年職業技術學院,以前在大學期間就有過創業經歷,畢業後開過公司,上過社會公益組織的創業公開課。在談到為什麼選擇創業的道路時候,張立洋告訴記者,自己感覺自己是一個不安分的人,經常喜歡折騰,從小就有創業的夢想,打工雖然沒有風險,但是收入微薄,趁著年輕想自己挑戰一下自己。“即使這次我們虧損了,那麼我們也積累了創業的許多經驗,在這條道路行不通,我們也會再其他地方走的更好。”去年,他將目光瞄準了做店鋪,“通過對西安市場的觀察,我覺得雖然西安的賣魷魚的非常多,但是很少有像我們這種賣煮的魷魚。”張立洋告訴記者,這次創業他做了充分的准備,從小處著手,爭取創業成功。

小寨地處西安商業中心地帶,這里寸土寸金,張立洋和陳罡租質的這間不到十平方米的店鋪每月租金大約有兩萬多塊錢。“這次創業經費都是我們從家人、親戚朋友那裡接過來的,一共大約用了33萬,如果經營好的話,估計一年就能收回成本。”張立洋自信的告訴記者。

張立洋創業團隊雇了四位剛畢業的大學生作為自己的店員,忙的時候自己也親自上陣,這家店成了名符其實的大學生創業店鋪。擾並備

4月4日下午六點,張立洋帶著第一天賺的兩千多塊錢來到交大一附院,將這筆錢捐給了身患血友病的5歲小男孩張文華,他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在創業初期的自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創業做好,更好的服務公益事業。

;

② 魷魚西施是什麼意思

你好,成都建設巷一家賣魷魚的鋪子吸引了八方食客前來排隊購買,店主旅野刁晗婧與胡家晨是一對20歲的情侶,均為電子科技大學在校大學生。因女店主刁晗婧其白皙的皮膚與美麗的容顏,班上同學與這條街哪鎮御上其他生意人都戲稱她為「魷魚李岩西施」。目前,刁晗婧與胡家晨每天全心地經營著這家約30平米的烤魷魚店鋪,每月進賬都超過10萬元人民幣。

③ 沈陽中街有啥

你是沈陽的還是外地來的?
沈陽人 就推薦來了必吃的的商業城佳佳烤串,十幾年了吧~~就在中街步行街上,商業城西門,坐地鐵中街站出來就能看到~不過要是想從頭吃到尾,最好從懷遠門開始,直接打聽大尾巴羊烤串,問誰都知道,下午4點後基本收攤;吃完烤串往北走,第一個路口右拐直行,會看到大舞台美食一條街。這里藏了三家小店,有兩個是挨著的:姐妹麻辣串,老奶奶麻辣串。都在美食街剛開始的地方,也都在4點左右開始售空。推薦姐妹家的炸蘑菇跟菜卷(有卷黃瓜的很清爽),他家的蘸料很多,甜的辣的鹹的,都是自己熬,辣椒油很香,喜歡多加,屬於東北的辣香,川妹子無感~~旁邊就是老奶奶家她家有車很明顯,雞骨棒什麼的能吃出小時候的味道~順著走出去右拐是一條樂器街,在十字路口下午會出來一家炸串手推車,算是老店,20多年吧·~自製的炸品,已經有點變了,以前就是雞架串,現在也變成雞塊了,味道有點變了也好吃,出去就是興隆大家庭了,沒什麼推薦。
中街有三家麻辣燙小店好吃,1.興隆大勺麻辣燙(興隆里) 2.中街大食堂麻辣燙 實惠價廉 現在還有幾家是按盆賣的?屬於油大的(運動匯西側胡同里)現在多了很多小吃 其中有家烤魷魚是加盟四川魷魚西施賣的 3.天龍食堂 景星飯店旁的胡同里 很低矮的房頂 就幾個菜 人手一盆麻辣燙 附近的員工都在這吃 油大的不解釋
好吃的鴨血粉絲湯 這種外來的菜在東北沈陽發揚光大了 我認為好吃的就兩家 一家在春天旁都知道 一家在之前說的烤魷魚對面 區別是後一家味道淡一點 還原本味 但是店干凈些人少些 我姐是孕婦還吃他家
中街白塔小學旁有家9年9班燒烤店好吃,煎盤四圍帶三個槽,可以同時烤店家贈送的辣白菜 酸菜 蒸蛋糕。推薦美肥 秘制肉 生蚝 蘸料很多 自己配~~
中街沃爾瑪南50米 有家四川正宗的小店 只買外賣 是沈陽目前唯一一家 比什麼周黑鴨等的都正宗好吃 叫廖記 再往南有家樂滋A+麵包店 價廉物美 主要衛生安全 無添加 推薦網上查 附近新開了家鬥牛家 現在9折銷售 推薦壇子牛排
中街春天一樓有家抹茶飲品小店賣的抹茶甜筒巨好吃!~~也才4元 秒殺中街其他抹茶類甜筒
0101後門出來就是小亮麻辣拌,新晉麻辣拌代表。
高端點 久光樓下有家JpFood集品元素餐廳.在市府好像也有一家(忘了?但是那家經常賣斷貨)這家有時會打折 推薦巧克力撻 超好吃 ;還有JUCHHEIM年輪蛋糕;唐餅。久光超市會賣一些台灣的瓶裝飲料,同樣是康師傅,統一品牌,台灣更熱衷口感清淡的,你試喝過就知道中國產的有多甜!
恆隆hey yo!!喜乳酪自助式冰淇淋,網上天生吃貨有介紹。我覺得很好玩,口味純正也很多選擇,自由搭配。樓上的店都可以吃,我吃過石頭剪刀布,跟服務員猜拳贏得會多道菜,打敗全店無敵手的話有機會免單哦~~漁歌水餃,推薦墨魚的~
景星飯店旁鳴記烤魚可以。
大悅城我只對海底撈那座知道一點,那座也就將太不二,汗巴味德,外婆家海底撈還可以。

外地來的中街里的老邊餃子得吃吧。中街附近的兩家熏肉大餅都是正宗的,中街口的是「版權」,懷遠門附近的是李連貴後人開的,味道都對。出了東中街往南看就是沈陽奉天老店寶發園,著名的四絕菜是張學良親點的哦~~坐230、243、133、218(218在大東副食是起始站,新瑪特往南走15分鍾即是133,,218都在新瑪特有,230,243要往北走到交通崗右拐)老龍口站下,是酒文化飯庄。老龍口酒是沈陽特產,吃完飯順便可以帶特產回去。老龍口有青龍紅龍,自己網上找。

就這些吧,中街差不多這些,還有一些是網上吵得很熱,本人試吃覺得一般的就沒寫。我對鐵百更了接一些。

④ 沈陽中街附近有什麼特別的好吃的跪求。

中街目前最火的小吃,壹佳烤豬蹄天天排大隊,外焦里嫩,每次去中街都會去春天胡同那家店買幾分回來。

⑤ 烤魷魚也能月入十萬

烤魷魚也能月入十萬

在成都市建設巷內的“ 燊 石烤魷魚”因其火山石烤制的獨特工藝和長相甜美的老闆娘走紅網路,網友更將老闆娘刁晗婧封為“魷魚西施”。10月22日下午3點,相對於周邊其他店面的冷清,“ 燊 記石烤魷魚”店前,食客排起的隊伍將街道堵了大半邊。店鋪面積不大,除去後廚,店面基本被烤魷魚的操作間占據,食客可以坐在店門前的小桌上享用美味。

每份烤魷魚的售價為10元。在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的一個小時內,刁晗婧就賣出了不下50份。她不停地把一串串冰凍的魷魚串掰開,放到滾燙的火山石上,不一會兒白嫩的魷魚就變成紫紅色。她熟練地把烤紅的魷魚放到川香醬汁中鹵煮一會,然後拌上各種佐料。

趁著操作的間隙,刁晗婧對記者說,從早晨店面開門就沒有怎麼休息過,傍晚和晚間生意會更好。據她估計,每月的營業額大約有10萬元。

搞定“核心技術”

刁晗婧和男朋友胡家晨都是電子科技大學大四的學生,大三時兩人開始賣烤魷魚。在創業的初期,刁晗婧和胡家晨並沒有屬於自己的店面,只有一台價值約1000元的小吃車。

胡家晨學的`是工商管理專業,創業一直是他的理想。在真正創業之前,胡家晨最想做的是互聯網,他自己也沒想到,第一桶金會從烤魷魚開始。

一次偶然的機會,胡家晨和女友沿著成都的二環路閑逛,二人發現路邊售賣鐵板魷魚的攤位很多,且生意火爆,胡家晨覺得鐵板魷魚市場潛力較大。從未下過廚的胡家晨找到一位售賣鐵板魷魚的師傅開始學習手藝,但是師傅留了一手,胡家晨覺得“核心技術沒學到”。

去年國慶假期,他又聯繫到了家裡一位從事餐飲業工作的親戚,學習烹制魷魚的手藝。他最終選擇的石烤魷魚,是把魷魚在火山石上加熱風干,無油無煙,保留了魷魚的原汁原味,這是和鐵板烤最大的區別。四川人愛吃辣,胡家晨特別研發了椒麻、火鍋、酸辣等5種口味。假期過後,學到手藝的胡家晨決定小試牛刀,每周五和周末就與女友刁晗婧一起推著小吃車在學校周邊賣烤魷魚,生意慢慢好起來,每日營業額約為五六百元。

創業不能怕吃苦

創業很艱苦。那段時間,兩人晚上收攤回去後還要穿魷魚串、准備材料,常常忙到凌晨兩三點,非常辛苦。魷魚是冰凍的,如果用開水解凍魷魚就會被燙熟,口感變差,只能用冷水化開,慢慢用手掰。“冬天,我的手上滿是凍瘡。”刁晗婧說。胡家晨也因長期穿魷魚串,手上磨出了繭子。

不過,面對艱苦,兩人相互鼓勵著。這兩位就讀於重點大學的大學生說,選擇烤魷魚創業沒什麼抹不開面子的,雖然烤魷魚是個不起眼的行業,但是至少自己敢想敢做,別的同學也對他們刮目相看。

鑒於之前在成都擺攤烤魷魚收益不錯,今年春節,趁著回胡家晨老家四川省射洪縣的機會,兩人和幾個朋友一起在當地一個公園內擺起5個烤魷魚攤點,生意依然火爆。短短7天,刁晗婧和胡家晨攢下了第一桶金——10萬元。

創造品類 搶占認知

“創業的目的如果僅是賺錢,是永遠賺不到錢的。”胡家晨說,“很關鍵的一點是打造品牌。”

胡家晨認為,做小吃這一行,創造自己的品類非常重要。魷魚的做法有很多種,鐵板魷魚、干鍋魷魚等,都算是魷魚的品類,他採用石烤就是創造一個新的品類。刁晗婧也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廣告設計專業出身的她親自為店鋪設計了商標、廣告、招貼畫等。

今年4月,兩人花8萬元盤下了位於建設巷這間30平方米的店鋪,又花兩萬元添置了設備和裝修,之後小店正式開張。

“我們開店的時候就同步注冊了商標,還為石烤魷魚的烹制工藝申請了專利,並利用微博、電視台等來為自己的產品進行宣傳,搶占認知,讓消費者一提到石烤魷魚就覺得 燊 記是最正宗的。”

事實證明,他們的市場策略為小店贏得了人氣。網友們還給面容甜美的刁晗婧冠以“魷魚西施”的美譽。有的食客是沖著魷魚去的,也有的是沖著“西施”去的,總之,這家小店在成都這座美食之都打響了自己的品牌。目前,胡家晨已經為 燊 記石烤魷魚開設了加盟熱線,他和刁晗婧打算把自己的川味石烤魷魚向市場推廣,將品牌做大做強。

;

⑥ 魷魚西施

大概是五萬多吧

⑦ 沈陽中街有啥

沈陽中街有一個室內主題樂園,很好玩的。

沈陽中街

  • 介紹:

    沈陽中街全長1500米,是沈陽最早形成的商業中心,也是沈陽歷史悠久、交易繁華的商業區,有「東北第一街」的美譽。1625年(明天啟五年、後金天命十年)至1631年(明祟幀四年、後金天聰五年),後金將明朝所築磚城進行改建擴建,按照中國歷史上流傳的「左祖右社、面朝後市」之說,將原來的「十」字型兩條街改築為「井」字型4條街,即沈陽路、中街路、朝陽街、正陽街。沈陽中街有金利來、二百、鵬達、鼓樓四座標志性建築,街道兩旁店鋪鱗次櫛比、買賣興隆,有商業、飲食、文化娛樂單位百餘個,是集貿易、餐飲、娛樂、休閑、觀光旅遊於一體的商業街。

  • 歷史沿革:

    沈陽中街是沈陽最早的商業街,有386年歷史(1625-2011),有著「東北第一街」的美譽,也是沈陽第一條步行街。中街是沈陽歷史悠久、交易繁華的商業區,自明清開設以來,距今已有三百八十餘年。明末,遼東開原、廣寧、撫順的馬市貿易繁榮,使位於三大馬市中心沈陽的商品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1625年,「大金」(後金)遷都沈陽,經濟更趨繁榮,四平街(今中街)便形成了。吉順絲房、老天合綢緞庄等大百貨商店,多集中在街路的南北兩側;豐富多彩、琳琅滿目的小商品行市(市場),都散布在沿銜的胡同里。

⑧ 用我們的模式改變世界:三個北大學子的創業故事

用我們的模式改變世界:三個北大學子的創業故事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用我們的模式改變世界:三個北大學子的創業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用我們的模式改變世界:三個北大學子的創業故事 篇1

當下的金融危機,讓很多中國大學生體味到了求職的艱辛,不少人轉而考慮用創業打拚一片天地。三個北京大學的學生,在這股創業潮中創辦了一家電子商務網站。

現如今,「阿基米米」這個名字在北京各所大學里已頗有口碑。它是一家靠經營運動裝備、數碼產品、化妝品起步的電子商務網站,憑借低廉的價位和可靠的品質,迅速佔領了校園市場。它的老闆是北大的三個學生——就讀於光華管理學院的碩士生邢楠、朱名湖,和計算機系的博士生王銳。

一間10多平米大的辦公室,裝飾簡朴,8位年輕員工忙碌地操作著電腦……當記者走進北大旁的阿基米米公司時,眼前的場景與預想有著不小落差。三位年輕的「當家人」,臉上流露著一些疲憊,但有著陽光般的笑容。話題自然要從他們選擇的這個行業開始。

互聯網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三位年輕人敢於闖進來,仰仗的是一種「競價供貨模式」的新思路,這來自團隊領袖邢楠的創意:「我們每天要對商品進行庫存的更新、價格的更新。比如,一款手機,背後可能有10幾個經過我們審核的供貨商,每天進行最新報價。我們會挑選出當天報價最低的供貨商,讓他成為供貨商,客戶下訂單後,供貨商直接發給客戶。」

曾擔任北大電子商務協會會長的經歷,讓邢楠談起這個行業來頭頭是道。他認為,亞馬遜這樣的大型網上商城,品質和服務有保證,但因為商品庫存多,價格往往偏高;國內知名的一些購物網站,由於使用個人對個人的銷售方式,商品質量良莠不齊。而他的模式恰好克服了兩者的弊端,可以創造出自己的生存空間。

其實,邢楠和朱名湖的創業激情不是偶然產生的。他倆在本科時代就是同學,剛邁進大學校門不久,在北大寬松氛圍的熏陶下,他們就嘗試過創業,取得過不俗的成績:「我和朱名湖大一時就參加過北大的創業大賽,成績還是很好的,獲得了北京市特等獎、全國創業大賽的銅獎,是北大歷史上最年輕的得全國銅獎的團隊。」

2006年本科畢業前,邢楠、朱名湖和另幾個同學合夥在一個大型住宅區內開辦過送餐公司,與周邊30多家餐館結盟,為顧客提供個性化訂餐、送餐服務。朱名湖回憶說,盡管最終由於成員退出沒堅持下來,但這段經歷讓他們體會到了創業面臨的一連串困難,也幫他們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有一個好的想法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實踐起來是很難的,因為你找不到人跟你完成這些事情。隨後又會有資金的困難。當團隊擴張後,又會面臨著行業經驗的問題,需要跟競爭對手『真刀真槍』地去拼了,當公司成長到一定階段後,可能是被競爭對手打垮,或是被自己打垮。」

隨後,小邢和小朱結識了志同道合的王銳。去年7月,他們用「競價供貨模式」開始二次創業:起步資金是三人湊的,辦公場地狹窄簡陋,公司唯一值錢的家當,是一輛二手的小貨車。朱名湖告訴記者,由於定位清晰、揚長避短,網站不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還實現了迅速發展:「我們最欠缺的是業內經驗,但我們對高校市場的了解,又是他們其他電子商務公司比不了的。我們挑10件產品,我們有信心比其他網站挑出同學更感興趣的商品。只有對市場有了解,才能把市場做好。」

經過半年多打拚,阿基米米網上供貨商品達到了3萬多種,月銷售額突破30多萬元人民幣,每天還新增貨源幾百種。

很多人不理解,他們頭頂著中國頂尖學府的「光環」,又都是高才生,可以輕松加入「白領一族」,出入高檔寫字樓,擁有讓人艷羨的高薪,何必非要執著地走上前途未卜的創業道路呢?對此,邢楠講出了心裡話:「我們性格不安分,不想受到太多的束縛,覺得做公務員,或去企業,不能實現自己的想法。外界攻擊較多的是,學生創業沒有經驗,社會資源沒有積累到一定程度。但反過來說,也有好處,學生創業的機會成本最低,即便失敗了,可以積累了一段經驗,對職業發展甚至會更好。」

實現夢想的過程註定是艱苦的。朱名湖坦言,他們的壓力要比「白領族」大很多,忙到深夜是尋常事,但團隊輕松、積極的氛圍,始終給了他們一種動力。隨著成果一點點展現,連最初堅決反對他們創業的家長,也表示了理解。

說起堅持下來的原因,三位年輕人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團隊的重要。在王銳看來,如果沒有志同道合的創業夥伴,即便資金充裕、創意新穎,也未必會成功:「從目前的環境來講,一個人有再好的想法,成功也是很難的。要學會和身邊所有資源配合在一起,大家共同朝著一個目標往前走,才有機會成功。」

的確,他們的組合堪稱珠聯璧合:邢楠思維縝密、大局觀強,負責經營戰略和內部管理,是團隊的掌舵人;朱名湖性格開朗、善於交際,掌管外聯和市場推廣,而王銳憑借出眾的技術專長,成了網站的總工程師。三人取長補短,順利地闖過了創業初期一個個的難關。

畢竟,互聯網行業深不可測,有太多神話在這里上演又破滅。邢楠說,他們還不敢用「成功」形容當前的業績,但一個的宏偉目標已清晰起來:「營業額每年有300到400萬元人民幣,但對於銷售企業來說,規模還是比較小。我們的營業額再放大10倍,就可以去找風險投資,獲得更雄厚的資金。最遠大的目標是希望用我們的模式,改善全中國、全世界的銷售體系,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廠商直接到我們的平台,把中間渠道、費用節省出來,留給消費者。」

記者了解到,在北京校園市場站穩腳跟後,阿基米米還在中國各地的200多所大學里組建了分團隊,招募更多有創業激情的年輕人加入進來。

三個人說,很欣賞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就能撬起地球」的名言,所以給網站起了「阿基米米」的名字。或許在不久的未來,他們可以用自信和勇氣實現改變世界的夢想。

用我們的模式改變世界:三個北大學子的創業故事 篇2

1984年,兩個大學生在北京大學32號樓232宿舍暢談「願望」。一個說:「我最大的願望是擁有一輛嶄新的永久牌自行車。」另一個說:「我最大的願望是擁有一輛保時捷轎車。」

25年過去了。2009年12月,這兩個同學在北京大學相聚。他們現在擁有的財富已經遠遠地超過了當初的「願望」——想要「永久牌自行車」的是俞敏洪,如今是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想要「保時捷轎車」的是周華,如今是澳大利亞亞太投資集團總裁。

從不斷「歸零」開始

18年前,曾是中國駐澳大利亞外交官的周華,放棄了在大使館從事了3年多的工作,從外送比薩餅開始了在澳大利亞的創業歷程。

1991年,周華與妻子何小葉懷揣著4000澳元移民澳大利亞。

剛到澳大利亞時,周華去面試過好幾份工作,但都因沒有「當地經驗」而失敗。後來,他申請到一份為一家比薩餅店送外賣的工作,他還「帶著極大的熱情」負責關店門和擦洗地板的工作。晚上送比薩餅,白天去挨家挨戶地敲門賣貨,他每天至少要敲200戶人家的門。

「幾個月前我還是一個在外交場合被稱為『閣下』的人,現在卻在大街上挨戶敲門賣貨,可是這又有什麼好抱怨的呢?」周華說,「不管被拒絕多少次,永遠去敲下一道門。」

改變了思維,就改變了人生。從1991年起,在接下來的7年間,周華做過保險生意,做過各種小本生意,生活雖然有了明顯的改變,但他認為這種生活並不「理想」。於是,他一次次地放棄。

「如果在合理的時間內達不到想要的結果,就該考慮要麼在做事方式上、要麼在渠道上有所改變,但永遠不能放棄你的夢想。」

把每天的工作當成追求夢想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把每一天的工作當成追求夢想的一部分,那我們的工作就會變得有意思得多。」在周華的發展道路上,夢想一直都是遠方的燈塔,堅定而清晰地指引著他。經過7年的打拚,他並沒有因為小有成就而滿足。

199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周華受到了曾經一起做保險生意的一位同事的啟發,開始涉足房地產生意。他的這位朋友因做房地產銷售生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擁有了25套投資商品房,並憑借出售這些房產成為百萬富翁。他開始意識到以前的路走錯了,於是又一次「歸零」。他放棄了年薪上百萬澳元的工作再次創業,在2003年10月成立了澳帝集團悉尼分部,經過3年的努力,澳帝集團的銷售額達到15億澳元。

2006年7月,周華又放棄了澳帝集團旗下所有其他公司的股份,創立了澳大利亞亞太投資集團。在過去的幾年裡,亞太集團向數千名投資者推薦了價值數十億澳元的房產。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時候仍選擇不斷放棄,周華在不斷刷新創業的「履歷」。善於追求夢想的周華也為他的亞太集團設立了一連串的「夢想」,其中「亞太夢想」的最後一個環節是,通過慈善回饋社會,幫助普通人成功和致富。

人生最大的風險是不冒任何風險

「很多人迴避風險,而成功人士則會分析風險。」周華說,善於分析風險並擁有駕馭風險的能力使他在創業路上穩步前進。

2009年12月14日,寒風刺骨。為了聽周華給北京大學學生作的勵志報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陽光報告廳座無虛席。周華誠懇地對大學生們說:「不論從事哪個行業,做什麼工作,只要你是出類拔萃的,頂尖的,社會都會向你致敬。」「目標一旦設定,你若是認真的,就要想方設法去實現,只要是你能想到而又堅信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

對大部分大學生來說,將來如何掙錢是困擾他們的重要問題。「要掙多少錢,是由你自己來決定的,如果你自己不定,別人就要給你決定了。」周華說。

周華意識到,傳統教育形式固然很重要,但對年輕人在領導風范、目標設定、人際交流、賺錢與投資方面的培養還略有不足。為青年人提供創業教育,成為周華的另一個目標,他希望帶領更多的中國青年成為企業家,為更多的同胞提供創業機會。

如今,俞敏洪和周華在大學時代的願望早已「提前超額」實現。俞敏洪擁有的資產早已不知道可以買多少輛自行車,而周華也開著嶄新的賓利,在悉尼大街上行駛。2009年相聚,他們又開始談論新的「夢想」——創辦一個成功學院,俞敏洪負責培訓語言,周華負責教授成功的方法。

我們期待著這個大膽的夢想也能「提前」實現。

用我們的模式改變世界:三個北大學子的創業故事 篇3

很多有抱負的年輕人都希望通過自己創業,獲得人生事業的成功,但是創業成功者畢竟是少數,每年新創辦企業中,至少有50%在半年之內倒閉,倒閉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把握創業的基本法則。筆者從25歲在近十年創業經歷中,有很多成敗得失體會。我常想,假如創業之初就能多學習一些前人創業成功之經驗,我也許會有比今天更大的成就。我總結的一些創業經驗,或許對更多的朋友們創業是一種較好的借鑒。

一、創業要有足夠的資源。

很多人在初次創業的時候,都是資源十分欠缺的。資源不足,使企業創業成功的概率降低,但要有完全充分的資源也是不可能的。在資源具備上,一般來說,要符合兩種條件:一是要有進入一個行業的起碼的資源,另一方面是具備差異性資源。如果任何條件均不具備,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創業資源條件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業務資源:賺錢的模式是什麼;

客戶資源:誰來購買;

技術資源:憑什麼贏取客戶的信賴?

經營管理資源:經營能力如何;

財務資源:是否有足夠的啟動資金;

行業經驗資源:對該行業資訊與常識的積累;

行業准入條件:某些行業受到一些政策保護與限制,需要進入資格條件;

人力資源條件:是否有合適的專業人才。

以上資源創業者也不需要100%的具備,但至少應具備其中一些重要條件,其他條件可以通過市場化方式來獲取。創業者如有足夠的財務資源,其他資源欠缺也可以彌補;如果有足夠的客戶資源,其他資源的欠缺也容易改變。

創業具備的條件是:足夠的資本?行業經驗?客戶資源?技術創新?商業運作能力?與即將面對的競爭對手相比是否有明顯的優勢?

二、 創業前要慎思

創業前要認真思考、反復評估、考慮成熟再行動。除了要足夠的資源准備外,心理准備最重要。以下幾個方面問題,值得好好思考。

第一,我為什麼要創業?是否有足夠的決心,願意承擔風險嗎?過去的利益是否捨得放棄?

第二,我是否具備創業者應有的能力與素質,是否能承受挫折,是否具有綜合全面的素質,還是有專項技術特長?

第三,我創業成功的核心資源優勢是什麼?我具備的條件是:足夠的資本?行業經驗?客戶資源?技術創新?商業運作能力?與即將面對的競爭對手相比是否有明顯的優勢?

第四,是否有足夠的耐心與耐力度過創業期的消耗,估計通過多長時間走過創業瓶頸階段,自己有多長時間的准備。

第五,創業最大的風險是什麼,最壞的結果是什麼,我是否能承受?不要只想到樂觀的一方面,對風險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備,否則,一碰到現實狀況與想像不一樣,一下會造成信心動搖。

回答清楚以上問題之後,再決定是否創業不遲。很多創業者的失敗,都是與創業前心理准備不夠,匆匆忙忙進行創業,最後失敗得一塌糊塗,假如准備不足,條件不具備,晚一點創業也不遲。

三、 先有業務,再創業

進入該行業為別人打工,通過打工的經歷來積累經驗與資源。那麼「學費」自然由別的老闆給你付了。

很多人創業是迫於生存的壓力,希望賺多點錢,過上較好的生活。因此,在創業之初,是無所謂事業的,創業選擇極具盲目性,為創業而創業,在剛開始創之前,進入什麼行業,以什麼為盈利模式,都是一片茫然。很多創業者,先將公司注冊好了,再考慮業務范疇。

創業者在創業之前,一定要有明確的創業方向,再決定創業。假如,選擇了某一個行業,創業前一定要積累一些該行業的經驗,收集相關的資訊,如果有可能,可以先考慮進入該行業為別人打工,通過打工的經歷來積累經驗與資源。那麼「學費」自然由別的老闆給你付了,也就用不著自己創業時間交學費,行業知識、客戶資源渠道,贏利模式都有了,再創業,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四、經營能力最重要

經營賺錢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只要有非常出色的經營能力,自然會找到投資者,很多投資家天天都在找好項目投資。

很多年輕人在創業時,過多強調資金因素影響力,其實不然,創業條件中資金雖然很重要,但最最重要的是創業者個人的經營能力,特別是業務能力。如果資金是根本因素,那好,我給你投資1000萬,你經營什麼,你有什麼可以確保賺錢嗎?我想,很多人恐怕都無法保證,也不知道投資干什麼,所以資金因素不是惟一的。

經營賺錢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只要有非常出色的經營能力,自然會找到投資者,很多投資家天天都在找好項目投資。

在創業初期,創業者個人的能力非常重要,事無巨細,都要自己親自動手,創業不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在創業者的個人能力中業務能力,開發客戶能力,綜合應變能力十分重要。創業者其實很多時候就是一個業務經理,能夠拿到訂單什麼都好辦了。很多創業成功者,都是做業務出身。有了客戶,有了訂單,自然的事情都變得容易了。

筆者個人創業成功也是在近十年的專業積累基礎上獲得成功的,經營能力修煉到家,成功自然到來。

對於有志創業者而言,不斷打造好自己的經營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從學做業務開始,是一個好辦法,當能力有了,創業機會自然很多,特別是今天,進入靠能力賺錢的時代,經營能力更是重中之重。

五、 內部創業更容易

在創業者中,有幾種成功的類型,自己從零開始獨立創業成功者,有技術與他人合作成功者,在企業內部創業成功者。筆者認為第三種創業方式最容易成功。

一個創業者比較好的選擇就是有計劃與策略地進入一家成功公司,先取得老闆的信任,再找准機會,建議老闆從公司發展角度投資新項目,這樣創業的機會就有了,作為項目的提出者,自然會被老闆賦予重任。很多企業都會有發展新項目的需要,如果冒昧地找人投資,合作機會不會太多,關鍵是一個信任感的問題,萍水相逢,人家為什麼要信任?國內企業管理控制乏力,企業用人時,對忠誠度的在意,甚至超過對能力的重視。

從企業內部創業,有很多有利條件:雄厚資本實力的支持、管理的指導、綜合資源的共享、業務資源的利用、品牌形象藉助等,如果創業公司的業務與母體公司的業務有延續性,或關聯性,創業起來更容易成功。

用我們的模式改變世界:三個北大學子的創業故事 篇4

位於成都市建設巷內的「燊記石烤魷魚」因其火山石烤制的獨特工藝和長相甜美的老闆娘走紅網路,網友更將老闆娘刁晗婧封為「魷魚西施」。

10月22日下午3點,相對於周邊其他店面的冷清,「燊記石烤魷魚」店前,食客排起的隊伍將街道堵了大半邊。店鋪面積不大,除去後廚,店面基本被烤魷魚的操作間占據,食客可以坐在店門前的小桌上享用美味。

每份烤魷魚的售價為10元。在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的一個小時內,刁晗婧就賣出了不下50份。她不停地把一串串冰凍的魷魚串掰開,放到滾燙的火山石上,不一會兒白嫩的魷魚就變成紫紅色。她熟練地把烤紅的魷魚放到川香醬汁中鹵煮一會,然後拌上各種佐料。

趁著操作的間隙,刁晗婧對記者說,從早晨店面開門就沒有怎麼休息過,傍晚和晚間生意會更好。據她估計,每月的營業額大約有10萬元。

搞定「核心技術」

刁晗婧和男朋友胡家晨都是電子科技大學大四的學生,大三時兩人開始賣烤魷魚。在創業的初期,刁晗婧和胡家晨並沒有屬於自己的店面,只有一台價值約1000元的小吃車。

胡家晨學的是工商管理專業,創業一直是他的理想。在真正創業之前,胡家晨最想做的是互聯網,他自己也沒想到,第一桶金會從烤魷魚開始。

一次偶然的機會,胡家晨和女友沿著成都的二環路閑逛,二人發現路邊售賣鐵板魷魚的攤位很多,且生意火爆,胡家晨覺得鐵板魷魚市場潛力較大。從未下過廚的胡家晨找到一位售賣鐵板魷魚的師傅開始學習手藝,但是師傅留了一手,胡家晨覺得「核心技術沒學到」。

去年國慶假期,他又聯繫到了家裡一位從事餐飲業工作的親戚,學習烹制魷魚的手藝。他最終選擇的石烤魷魚,是把魷魚在火山石上加熱風干,無油無煙,保留了魷魚的原汁原味,這是和鐵板烤最大的區別。四川人愛吃辣,胡家晨特別研發了椒麻、火鍋、酸辣等5種口味。假期過後,學到手藝的胡家晨決定小試牛刀,每周五和周末就與女友刁晗婧一起推著小吃車在學校周邊賣烤魷魚,生意慢慢好起來,每日營業額約為五六百元。

創業不能怕吃苦

創業很艱苦。那段時間,兩人晚上收攤回去後還要穿魷魚串、准備材料,常常忙到凌晨兩三點,非常辛苦。魷魚是冰凍的,如果用開水解凍魷魚就會被燙熟,口感變差,只能用冷水化開,慢慢用手掰。「冬天,我的手上滿是凍瘡。」刁晗婧說。胡家晨也因長期穿魷魚串,手上磨出了繭子。

不過,面對艱苦,兩人相互鼓勵著。這兩位就讀於重點大學的大學生說,選擇烤魷魚創業沒什麼抹不開面子的,雖然烤魷魚是個不起眼的行業,但是至少自己敢想敢做,別的同學也對他們刮目相看。

鑒於之前在成都擺攤烤魷魚收益不錯,今年春節,趁著回胡家晨老家四川省射洪縣的機會,兩人和幾個朋友一起在當地一個公園內擺起5個烤魷魚攤點,生意依然火爆。短短7天,刁晗婧和胡家晨攢下了第一桶金——10萬元。

創造品類 搶占認知

「創業的目的如果僅是賺錢,是永遠賺不到錢的。」胡家晨說,「很關鍵的一點是打造品牌。」

胡家晨認為,做小吃這一行,創造自己的品類非常重要。魷魚的做法有很多種,鐵板魷魚、干鍋魷魚等,都算是魷魚的品類,他採用石烤就是創造一個新的品類。刁晗婧也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廣告設計專業出身的她親自為店鋪設計了商標、廣告、招貼畫等。

今年4月,兩人花8萬元盤下了位於建設巷這間30平方米的店鋪,又花兩萬元添置了設備和裝修,之後小店正式開張。

「我們開店的時候就同步注冊了商標,還為石烤魷魚的烹制工藝申請了專利,並利用微博、電視台等來為自己的產品進行宣傳,搶占認知,讓消費者一提到石烤魷魚就覺得燊記是最正宗的。」

事實證明,他們的市場策略為小店贏得了人氣。網友們還給面容甜美的刁晗婧冠以「魷魚西施」的美譽。有的食客是沖著魷魚去的,也有的是沖著「西施」去的,總之,這家小店在成都這座美食之都打響了自己的品牌。

目前,胡家晨已經為燊記石烤魷魚開設了加盟熱線,他和刁晗婧打算把自己的川味石烤魷魚向市場推廣,將品牌發揚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