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七年之癢」是個舶來詞
「七年之癢」是個舶來詞,意思是說許多事情發展到第七年就會不以人的意志出現一些問題,婚姻當然也不例外。結婚久了,新鮮感喪失。從充滿浪漫的戀愛到實實在在的婚姻,在平淡的朝夕相處中,彼此太熟悉了,戀愛時掩飾的缺點或雙方在理念上的不同此時都已經充分地暴露出來。於是,情感的「疲憊」或厭倦使婚姻進入了「瓶頸」,如果無法選擇有效的方法通過這一「瓶頸」,婚姻就會終結。
七年之癢,是指人們婚姻到了第七年可能會因婚姻生活的平淡規律,感到無聊乏味,要經歷一次危機的考驗(指可能發生婚外情、外遇、偷腥的現象),「癢」即不舒服之意。這個考驗是感情中的轉折點,一旦成功,感情便能朝向良性健康的方向發展;反之,則可能二人分道揚鑣、分崩離析,最終可能導致感情解體、勞燕分飛。當然假若婚姻真的出現問題,不一定為七年,或長或短,可能只要一年、兩年,甚至結婚不久就可能癢起來了。
婚姻是需要經營的,兩個人要有相同的共識,婚姻才能長長久久,夫妻才能白頭偕老。
B. 韓語和朝鮮語有什麼不同
南北方在語言上大致有以下一些差異:1)語音方面:음성
語調上南北有著明顯的差異,總體來說韓國語的語調比較高,比較柔;而朝鮮語的則比較低、比較硬。
2)詞彙方面:어휘
因為社會發展程度的不同,韓國語的詞彙更豐富、發展更活躍。而且在外來詞方面,韓國接受得更多,像「와이프(wife)、나이프(knife)」這樣的外來詞在朝鮮語里就沒有,朝鮮語一般只會說「안해(妻子)、칼(刀子)」。即便是像「收音機」這樣在南北語言里都借用外來詞的情況,兩者間也會有一些差異,韓國叫「라디오」,而朝鮮語叫「라지오」。
3)語法方面:문법
朝鮮語與韓國語在語法方面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差異。
一是,韓國語裡面有「首音規則」,即,朝鮮語的「녀자(女人)、리XX(李XX)」在韓國語里則是「여자、이XX」;朝鮮語的"룡(龍)"在韓國語里則是"용"。
二是,依存名詞的隔寫規則。如,表示可能的"수"在韓國語是與前面單詞隔寫,但是朝鮮語會連寫。
4)日常用語:일상용어
舉例來說,在說「沒關系」時,朝鮮語說「일없습니다.」,韓國語裡面則說「괜찮습니다.」.再比如,在說「廁所」時,朝鮮語說「위생실(衛生室)」,而韓國語里說「화장실(化妝室)」。
還有一些在韓國使用率很高的用法,在北朝鮮則基本不太使用,如韓國語裡面表示猜測的「-나봐요」、"-가봐요"在朝鮮語基本不太使用。
C. 七八十年代風靡全國的「的確良」,現在為什麼看不到了
現在,國人的生活水準提高了,穿衣服也講究柔軟舒適,對身體無害的純棉或者純毛製品了。那些穿著死板,對人體有害的化纖面料的確良則逐漸淡出人們的消費市場了。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大家的眼光也開始隨著潮流走,不再是規矩穿著的年代,個性化的追求是大家的選擇,不僅要質量好,還要美觀時尚。
D. 信用卡業務行內專業推廣方法
一、分行網路
通過激勵分行員工,採取交叉營銷,有利於快速形成一批風險系數低的優質規模卡量,這是各發卡銀行推廣初期所採用的主要策略。 然而,依託分行員工推廣信用卡存在著以下問題。一是由於分行承擔著多項業務發展指標,二是由於受制於營銷人員的規模容易出現營銷人員為了單純完成指標年末集中突擊推廣的現象。同時由於分行相對獨立的經營地位,總行對推廣費用標準的整體控制比較困難。從全行全成本核算的角度看,每張卡實際所付出的推廣費用還較高。 因此,僅僅通過分行體系推廣是難以實現「穩定持續增長」的信用卡發卡目標。
二、專業直銷推廣
專業直銷推廣可以分為行內、委外兩種形式。
委外直銷策略一般適用於分行網點及員工數量少的發卡銀行,以此作為行內專業直銷體系尚未建立階段或地域的補充選擇。 與銀行直銷相比,由於發卡銀行無需承擔因管理不善、市場變化、政策失當導致人均產能下降所引發的單卡成本上升的風險,而且發卡銀行也無需支付人員的社保及福利性費用,因此,從財務及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看,對發卡銀行較為有利。然而,需要發卡銀行正視的一個現象是:即便在國內外巨額「熱錢」活躍於中國資本市場以尋找投資機會的今天,仍鮮有規模性的行業資金或風險基金進入信用卡委外推廣行業。同時,業內幾家主要委外公司的損益狀況也未見樂觀,業務發展起伏很大。 因此,我國的信用卡委外推廣仍難以稱之為一個行業,當然也就更談不上成熟。從資本的角度分析,信用卡委外推廣的行業價值鏈、核心競爭力、行業利潤及外延想像空間等諸多方面,都有待於發卡銀行、行業投資者做出深入的調研、論證和分析。
銀行直銷是當前各家發卡銀行普遍採用的推廣策略,它通過建立一整套較為嚴格、縝密的薪酬考核體系、培訓輔導體系和團隊管理體系,不斷地激發業務人員主觀能動性、校準推廣方向和規范作業流程,以達成專業、穩定、高效的推廣產能目標。 行內直銷是當前各發卡銀行可以依賴的通路。與委外直銷所不同的是,行內直銷的投入、人力、管理均由發卡銀行承擔。 從全成本的角度分析,一般來說,目前銀行直銷的單卡推廣費用水平高於分行及委外推廣模式的費用。
銀行直銷的核心:
(1)如何提升團隊組織管理及運營的控制能力,如何制定符合直銷推廣特點的授信/市場/激勵等一攬子組合政策,如何根據直銷特點全面提高後台處理及服務水平,以支持銀行直銷單位穩定產能、質量和有效人力,控制並降低單卡推廣成本。
(2)豐富直銷激勵手段,完善直銷考核體制,重視直銷人員職業發展的迫切需求,以解決信用卡直銷推廣人員整體素質偏低、人員流動性大等突出問題,並吸引優秀人才加盟。
三、「滑鼠+水泥」的網上營銷
根據CNNIC第17次調查顯示,2005年底中國網民數量超過1.2億,超過53%的網民嘗試或願意在網上消費,60%以上的網民月收入達到或超過2500元人民幣。 信用卡網上營銷通路的潛在目標客群規模巨大。
與直銷推廣營銷模式相比,網上營銷信用卡具有以下優勢:
(1)打破營銷宣傳的時空限制,顯著提升發卡銀行的營銷輻射力和滲透力。
(2)節約並優化營銷成本。 首先,通過節約人力工資性及管理性費用的支出優化了營銷費用結構,有助於形成差異性的信用卡產品競爭力。 其次,最大限度地控制了申請表的浪費,節省了大量的宣傳單頁印刷和配送費用。 最後,通過引導客戶適用「網上對賬單」,可縮減賬單印製及郵寄成本。
(3)通過網上統一規范服務形象及宣傳口徑,可以解決長期困擾專業直銷推廣的不實宣傳、虛假承諾等問題,提高客戶滿意度,有助於提升銀行品牌。
(4)與線下直銷推廣相比,網上申請信用卡的客戶資料填寫規范性最好,最大限度地確保了申請人提供信息的完整性,更有利於後台徵信作業的效率和判斷。 同時,客戶申辦信用卡所提供的個人信息資料私密性及被挪用的案件將得到有效地控制和解決。
(5)線上營銷可有效降低直銷業務中存在的「推廣人偽冒」案件的發生,並可最大限度發揮IT技術優勢,為發卡銀行更全面、更及時的偵測並發現推廣風險案件,掌握「黑中介」等風險申請的手段提供實質性幫助。
在制定信用卡網上營銷戰略中,應重點考慮以下問題:
第一,應開發符合網民需求、具有網路屬性和特色的信用卡產品。
第二,網站人氣的聚積(點擊率)是網上營銷成功的前提,因此,發卡銀行應突破傳統銀行的服務及營銷思維定勢,深入探索「眼球經濟」 的營銷規律,通過數據營銷的方式,提高營銷成功率。
第三,認真分析網民習慣,改進申請流程,提高網上申請表填寫的人性化水平。
第四,認真分析品質控制節點,最大限度地採用技術手段,提高客戶有效進件量和網上信用卡進件風險的控制防範手段,降低後端作業成本。
目前,國內最大的信用卡專業門戶網站「我愛卡」已聯合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和廣發銀行在其網站率先嘗試信用卡的網上營銷。
隨著我國互聯網普及和應用程度的進一步提高以及互聯網電子商務模式的不斷創新和成熟,在不遠的將來,互聯網必然成為發卡銀行有效觸達信用卡潛在目標客戶、成功營銷信用卡的重要有效通路。
四、通路組合策略的思考
由於各個通路在成本、穩定性、客群觸達率等方面各有優劣,發卡銀行銷售管理所面臨的首要課題在於如何根據產品定位、授信指引、作業習慣制定通路組合推廣策略,以實現發卡規模、卡種及客群層級組合比例等重要市場指標。
首先,通過分行公司銀行、零售銀行業務營銷體系推廣信用卡,應注意研究公私客戶經理的業務特點及觸達客群層次較高的特點,以交叉營銷、項目營銷為主線,積極引導其推廣公務卡、白金卡、金卡等中高端信用卡產品,以質為先。
其次,就整體而說,直銷通路以中低端目標客戶居多,由於其大量採用「展示宣傳」、「陌生拜訪」等推廣模式,對授信指引、市場促銷、市場政策的依賴性和敏感性最強。同時,由於其相對專業的推廣技能,應以推廣發卡銀行產品差異性較強的主題卡、聯名卡等為主,以量為先。
最後,由於網上營銷與線下推廣在成本結構及水平上有著顯著的區別,隨著網上營銷份額佔比的提升,如何既發揮網上營銷的財務成本優勢,又可保護線下推廣通路不受沖擊,是網上營銷策略中需要研究的一個課題。 對產品和服務進行區隔,應該是一個較為有效的解決手段。
E. 中央五台NBA解說員的身高
你 好!裡面有你想知道的!
蘇群 1、《體壇周報》籃球部主任
【個人簡介】
生日:1968年8月26日
出生地:江蘇無錫
畢業於無錫市一中、北京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新聞系
1992年起供職於《中國體育報》國際部、球類部
2000年起供職於《體壇周報》
2004年創辦《籃球先鋒報》,並擔任總編輯
自1996年起采訪過4屆NBA全明星賽、2次總決賽、王治郅加盟NBA第一個賽季和喬丹2001年復出共32場常規賽。
采訪過1994年和2002年兩屆亞運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1995年瑞典哥德堡世界田徑錦標賽等和2001年莫斯科申奧大會。
多次在CCTV5轉播的NBA節目中擔任嘉賓、主持人。
【個人風采】
江湖十年,目睹中國男籃兵敗悉尼,兵敗釜山;目睹NBA前輩共47位成名人物站在你面前;目睹喬丹帶病打敗馬龍,癱倒在皮蓬懷中;目睹第一個中國人踏上NBA球場……這么多江湖恩怨過後,還能求什麼?唯一的感想和信條是:我可以不說真話,但我決不說假話。
【蘇群博客】
http://blog.sina.com.cn/blog/1156966391
徐濟成
著名的籃球評論員,圈內人稱其為「大徐」,外語系的高材生,體育記者中的「盟主」。語言朴實卻不失生動,在專業化的解說中,還時不時蹦出幽默逗趣的話語,善於將枯燥的籃球術語通俗化,希望自己的解說能讓老大媽都能聽懂。
[編輯本段]介紹
徐濟成 山東人,1960年6月17日出生於青島。1973年,讀中學時因為身材較高入選市業余體校參加籃球訓練,後加入北京軍區青年男籃,當了五年專業運動員。1982年經高考進山東大學英語系,1986年畢業後調新華社體育部。現任新華社體育新聞部記者采訪室主任,高級記者。專長報道籃球,與NBA結下不解之緣,編著《NBA五十年》一書。從1992年開始,被中央電視台體育中心聘為籃球轉播顧問。從事體育報道十餘年來,曾參加漢城奧運會、巴塞羅那奧運會、亞特蘭大奧運會、悉尼奧運會和北京亞運會、廣島亞運會、曼谷亞運會,以及籃球、體操等世界和亞洲單項賽事采訪。做體育記者18年,先後采訪過籃球、足球、排球、射擊、體操、曲棍球、皮劃艇、擊劍、羽毛球、網球和田徑賽事,最痴迷的還是籃球,曾長期關注殘疾人輪椅籃球,采訪過全國聾人籃球錦標賽。
[編輯本段]經歷
1960年6月17日出生於青島。 1973年,讀中學時因為身材較高入選市業余體校參加籃球訓練,後加入北京軍區青年男籃,當了5年專業運動員。
1982年考入山東大學英語系,
1986年畢業後分配至新華社體育部任體育記者。專長報道籃球,與NBA結下不解之緣,編著有《NBA五十年》一書。
從1992年開始,被中央電視台體育中心聘為籃球轉播顧問。從事體育報道十餘年來,曾參加漢城奧運會、巴塞羅那奧運會、亞特蘭大奧運會、悉尼奧運會、雅典奧運會和北京亞運會、廣島亞運會、曼谷亞運會,以及籃球、體操等世界和亞洲單項賽事采訪。現任北京奧組委媒體運行部副部長、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常務副主任。
張衛平
1960年入什剎海業余體校學習,1964年入東城區業余體校學習。1965年入北京青年籃球隊,1966年入北京籃球隊(其所在隊曾獲得 年全國冠軍),1973年入國家隊。在國家隊效力8年,司職二中鋒,腳步動作扎實,籃下攻擊能力強,人稱「籃下魔術師」。
多次參加國際比賽,足跡遍及全球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其所在隊曾獲:1974年第7屆亞運會第3名(伊朗,德黑蘭);1975年第八屆亞洲錦標賽冠軍(泰國,曼谷);1977年第九屆亞洲錦標賽冠軍(馬來西亞,吉隆坡);1978年第8屆亞運會冠軍(泰國,曼谷);1978年第八屆世界錦標賽第11名(菲律賓,馬尼拉);1979年第十屆亞洲錦標賽冠軍(日本,名古屋)。1978年,在有美國、前蘇聯、前南斯拉夫、巴西、義大利、加拿大等16支世界強隊參加的第8屆世界錦標賽中,取得個人總分排名第一的佳績,被提名為最佳運動員,獲得錦標賽「得分王」稱號,並被大會譽為籃壇「神射手」。
1977年,在第九屆亞洲錦標賽中,被評為最佳前鋒。1978年,獲運動健將稱號。1979 年,獲北京十佳運動員稱號。1999年,獲「新中國籃球運動傑出貢獻獎」。
退役後入北京體育學院學習。畢業後,1983年任北京青年男籃主教練。1984年任北京女籃主教練。1985年起任中國男子籃球隊教練。任國家隊教練期間,曾率隊參加第十三屆亞洲錦標賽(1985年,馬來西亞,吉隆坡),獲第3名;第十四屆亞洲錦標賽(1987年,泰國,曼谷),獲冠軍;第十屆亞運會(1986年,韓國,漢城),獲冠軍;第十 屆世界錦標賽(1986年,西班牙),獲第9名;第 屆大學生運動會(1986年,前南斯拉夫,薩格勒布),獲第 名;第二十四屆奧運會(1988年,韓國,漢城),獲第11名。
1988年赴美國學習、工作,期間多次協助安排、組織中國隊和籃球俱樂部管理人員訪美、訓練、比賽、考察,並組織及協助美國教練來華講學。
擔任多屆全國籃球教練員培訓班授課教師及翻譯。
多次主持全國青少年籃球夏令營。
中國青年女籃技術顧問,多次安排、組織球隊去美國、澳大利亞訓練、比賽。
1997至2000年任國際管理集團中國部高級經理。負責中國男籃甲A聯賽的宣傳與推廣。
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講座欄目——《籃球課堂》節目主持,中央電視台NBA 、CBA現場轉播解說顧問、特約嘉賓主持,曾多次對NBA總決賽、全明星賽進行現場直播報道及采訪報道,創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收視佳績,被廣大電視觀眾譽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新華社《體育快報》「觀戰指南」專欄作者。NBA時空專欄作者。搜狐網站籃球專欄作者。多次在各種報刊上發表文章,介紹、點評中國籃球及世界籃球。
拍攝出版了系列教學片《現代籃球教學法》(錄像帶10盤,VCD 10盤)。
著作有:《張衛平籃球訓練營》、譯著《 籃球運動實用知識規則》
2003年起,任中國男籃奧運希望隊領隊。
張衛平體育天資突出,五六十年代的青少年,有理想的身高、良好的身體素質、優秀的智能天賦,10歲邁進素有「健將搖籃」之稱的北京什剎海業余體校,少年籃球班接受基礎訓練。十四、五歲猛竄高個兒,彈跳強,力量好,動作諧調而迅捷,有超常的籃球意識與手感。教練、行家看準他是打籃球的「料」。上中學後轉入東城區體校定向培訓嶄露頭角,1965年剛15歲就選入北京青年男子籃球隊。當時,好苗子雲集的青年集訓隊競爭激烈,他作為前鋒隊員,身高、彈跳和力量占優,手腳迅捷「有活兒」,籃下攻擊力強,頭腦清醒睿智、意識好,基本技術底子磁實,進攻方式多,左右手都能投(籃),3--5米跳投精準。憑實力,他不到一年入選北京男籃一隊。緊接「文革」狂飆席捲,運動隊癱瘓,人員散失,而他仍保留隊中。1973年國家體委全面恢復各項運動、他選入錢澄海執教的新一屆國家男子籃球隊,司職二中鋒。1974年,他作為中國男籃隊前鋒參加第七屆亞運會男籃比賽,獲季軍。
「文革」結束後,中國體育重歸國際體聯大家庭,參加的第一個世界級籃球大賽,就是1978年在馬尼拉舉行的第八屆世界籃球錦標賽,獲第11名。此前,他代表國家隊奪得第八(1975年)、第九(1977年)兩屆男籃亞錦賽和第八屆亞運會(1978年)籃球比賽,摘得「三連冠」(軍),已經加冕「亞洲最佳前鋒」、「運動健將」耀眼桂冠的他,再彪加「籃下魔術師」的綽號。
第八屆世錦賽,有美國、前蘇聯、前南斯拉夫、巴西、義大利和加拿大等世界「超級強隊」角逐,16支世界勁旅交鋒大戰,中國隊奪得第11名,令世界籃壇不可小覬,張衛平的上佳表現和最高得分功拔頭籌。他被賽會提名為最佳運動員、譽為「神射手」、獲得「得分王」稱號。張衛平進入自己籃壇生涯的巔峰期,時年28歲,即至1979年代表國家隊奪得第十屆男籃亞錦賽冠軍(「四連冠」),戴上「北京十佳(運動員)」之冠,他選擇了激流勇退。
他退役後入北京體育學院學習深造。1983年,從體院專科籃球專業畢業的他出任北京青年男籃主教練;1984年任北京女籃主教練;1985年任國家隊教練。張衛平輔佐錢澄海執教國家男籃跨四個年頭,成績斐然,除1985年帶隊邁出低迷期拿了第13屆亞錦賽第3名;1986年第10屆亞運會、1987年第14屆亞錦賽連奪亞洲冠軍、重顯「霸主」之身。1986年作為調研組成員赴西班牙考察、並率隊參加第10屆世界男籃錦標賽,中國隊獲得第9名,首次跨進世界十強之列、創造了歷史新章。1988年漢城奧運會中國男籃保住第11位、較之他的前任們是從未取得過的最好名次,但對他尚存些許抱憾。
作為運動員和教練員,張衛平23年(含「文革」7年「無戰事」),征戰國內外比賽千餘場、退役後完成大學專科學業,30歲出頭進入國家隊執教,進而1988年奧運會後離開國家男籃赴美國深造學習、考察乃至工作(將近10年),他的運動生涯、人生軌跡,於改革開放的中國體壇,給一撥又一撥走下冠軍領獎台的運動員們,呈現再創人生二次輝煌的「張衛平模式」,開「一代先河」。
近10年「舶」美的張衛平,身沒離籃壇,情不涼祖國,期間往來大洋兩岸,多次協助安排、以至組織中國籃球(男、女)隊、省、市的籃球俱樂部經理人員訪美,選外援,協調社會多方面力量開拓深層次、分批量以賽帶練、兼考察,曾組織(協助)美國資深教練來華講學送「經」。摸索先進的籃球理念、現代科技訓練、比賽的「外學內用」;他擔任(多屆)全國籃球教練員培訓班授課講師加翻譯。他從國家利益出發,思考的觸角和視野深遠而雋永,那就是「體育的變革性發展要從娃娃抓起」的理念、及其演進論斷。
世紀之交十多年間,他多次主持全國青少年籃球夏令營活動,營造序列化、傳統化社會大背景,開辦「張衛平籃球課堂」訓練營,把發現培養籃球新人的路拓寬,成才幾率加大。令國人好一陣驚喜、更希冀厚望的新人王治郅、姚明們已經在世界籃壇彰顯中國的驕傲與未來,也在史實般的接力並領跑著張衛平們播引的籃球生涯的價值軌跡。
90年代歸來的他,為職業化變革方興未艾的大中國球市構建「軟體」平台。他用全新的思維、定位自己同快速與世界接軌的中國籃球運動助推模式,市場條件下籃球運動的經濟屬性「發酵」,籃球運動的文化元素以廣義的人性化融合切入當今人們的生活,快樂籃球——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從這個意義上說,張衛平的投入與辛苦是開創性、前衛意義的先驅之舉,功載中國籃球職業化變革史冊。2003年,張衛平改任中國男籃奧運希望隊的總教練;2005年兼任CUBA籃球事務資深主管。
張衛平身兼中國青年女籃顧問、頻繁「架橋」組織中國球隊去美國、澳大利亞訓練、比賽;肩負國際集團中國部高級經理;宣傳中國男籃甲A聯賽、推廣青少年乃至教練員的技術培訓;受聘主持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籃球課堂》、《籃球公園》——「攻防解析」演示節目、NBA、CBA、CUBA比賽現場轉播解說嘉賓、顧問,屈指十年,成為球迷與廣大電視觀眾感悟生活樂趣的「一道意味獨特的陽光窗口欄目」。
中國優秀運動員的知識化進而向「博士化」的總趨勢,是中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走向成熟進程中的「體育現象」之一景。張衛平同樣不失為先導者。九十年代中期以後,他早期的論文《籃球運動員意志品質的分析》、《策應打法成功的決竅》等見諸於《籃球》等專業雜志或中央級報端。有著鮮明的實戰質感與理性經驗談。近期出版專著貫穿現代籃球理念張力、知識辨析的導向特質,展示撰著者的經驗進行理論升華。《張衛平籃球訓練營》融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加大年輕讀者、球迷及普及教練人員的看點,還有譯著《籃球運動實用知識規則》,都是普及性讀物。而他編撰、錄制、出版的系列教學片《現代籃球教學法》(錄像帶10盤;VCD10盤)是其代表性力作,集現代籃球理念、科技訓練思想方法之大成。
現任體壇周報籃球部主任
中央電視台籃球解說顧問
30而立,生於北京,畢業於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新聞系,師哥師弟遍天下。
采訪過三屆全運會,1997上海(當年還在實習),2001廣東,2005江蘇;
三屆夏季奧運會,2000悉尼,2004雅典, 2008北京
一屆冬季奧運會,2002鹽湖城,第一次采訪冰雪項目,親眼目睹大楊揚沖破冬奧中國第一金;
然而安身立命之本,還是籃球。
經歷四屆亞洲錦標賽,1999福岡,2001上海,2003哈爾濱,2005多哈;
兩屆世界男籃錦標賽,2002印第安那,2006扎幌琦玉;
兩屆世界女籃錦標賽,2002江蘇 2006巴西;
先後九次孤身深入美國,探訪NBA人文地理;
王治郅在達拉斯,巴特爾在丹佛,姚明在休斯敦;
唯一曾經在這三地,全景目睹三大中鋒加盟和奮戰NBA的中國記者;
一路走來,不敢停步。
2004年雅典之後,離開《北京青年報》,與蘇群、孟曉琦創建《籃球先鋒報》任副總編,銷量日升。
現為體壇周報籃球編輯,中央電視台特約嘉賓
少讀三國,左傳,戰國策,24史讀到《明史》之後,不願再讀。
人生格言:平生不弄險,但不等於會在機會面前退縮
楊毅是中國最早深入報道NBA的一群人,他的風格以獨到幽默著稱
於嘉
生於北京
籍貫哈爾濱
年齡:28歲
職業:主持人、演員
身高:1.77 cm
體重:70KG
籍貫:哈爾濱
特長:游泳、唱歌
愛好:滑雪、開越野車
畢業院校:上海謝晉影視學院——表演系
最喜愛的CBA球隊:江蘇南鋼
2000年3月,就讀杭州商學院(現為浙江工商大學)外語系二年級的於嘉在可口可樂公司與中央電視台聯合舉辦的全國NBA解說員大賽中,從一萬余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後的兩名優勝者之一,從而代表中央電視台前往美國奧特蘭解說於2月13日舉行的第49屆NBA全明星賽。
中央電視台體育評論員
《籃球先鋒報》高級顧問,看慣NBA直播的人都熟悉他那張表情生動的臉。單打能力突出,文字鮮活火熱富有激情。正如他自己所言,籃球已經徹底融入他的血液他的生活。
9歲的時候第一次看NBA,記住了戴著蜻蜓眼睛一樣眼鏡的賈巴爾和沃西,忘了那個把球和對手玩弄於股掌之間的魔術師;12歲的時候第一次看奧運會,記住了「夢之隊」的一切,忘了自己還有小學升初中考試;14歲第一次在全國俱樂部聯賽決賽里看見大郅,忘了他身邊那時還年輕的四大國手;19歲第一次采訪CBA總決賽在電梯里碰見姚明,忘了這傢伙還算是個明星。
每到這個時候,總會覺得自己的幸運。總覺得那個橘紅色的籃球里,蘊涵著一種力量。這樣的一種力量,已經徹底地融入了我的血液,被熱烈跳動的心臟壓向全身每一個地方,在孤單無助的時候,放射出溫暖而堅強的光芒。這是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鮮活而火熱的力量。
總想說說自己的幸運,都因為自己從青澀的年代所摯愛的籃球。籃球之於我,不是一蔬一飯,不是肌膚之親,而是一種不死的慾望,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在我孤單無助的時候,放射出溫暖而堅強的光芒。
鮮活而火熱的力量.
F. 市舶司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中國古代管理對外貿易的機關。唐玄宗開元間(713~741),廣州即設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擔任,是為市舶司前身。
北宋開寶四年(971)設市舶司於廣州,以後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陸續於杭州、明州(今浙江寧波)、泉州、密州(今山東諸城)設立市舶司。除廣州市舶司外,其餘幾處在政和二年(1112)前曾一度被停廢。三年,宋政府在秀州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縣)設市舶務。南宋建炎二年(1128)復置兩浙、福建路提舉市舶司。從此,又恢復了兩浙、福建、廣南東路三處市舶司並存的局面。乾道二年(1166),罷兩浙路提舉市舶司。北宋中期以前,各處市舶機構皆稱為市舶司。北宋末大觀元年(1107)始將各處管理外貿的機構改稱「提舉市舶司」,而將各港口的市舶司改稱市舶務。南宋前期,兩浙、福建、廣南東路的市舶司通稱「三路市舶司」或「三路市舶」。罷兩浙路市舶司後,原屬兩浙路市舶司各港口市舶機構只稱「場」或「務」。福建、廣南東路市舶司設在泉州、廣州,下設場、務。
宋代市舶官制變化十分頻繁。北宋前期,市舶司由所在地的行政長官和負責地方財政的轉運使共同領導,而由中央政府派人管理具體事務。元豐三年(1080),免除地方行政長官的市舶兼職,而由轉運使直接負責市舶司事務。後又專設提舉官。南宋時,各處市舶司曾一度並歸轉運司,或由提點刑獄司、提舉茶事司兼管,但為時不長。兩浙路各處市舶務的「抽解職事」由地方官負責。福建、廣南東路的市舶司仍設「提舉市舶」一職。
宋代沒有關於市舶制度的統一、完整的規定,市舶司的職責主要包括:①根據商人所申報的貨物、船上人員及要去的地點,發給公憑(公據、公驗),即出海許可證;②派人上船「點檢」,防止夾帶兵器、銅錢、女口、逃亡軍人等;③「閱實」回港船舶;④對進出口的貨物實行抽分制度,即將貨物分成粗細兩色,官府按一定比例抽取若干份,這實際上是一種實物形式的市舶稅;所抽貨物要解赴都城(抽解);⑤按規定價格收買船舶運來的某些貨物(博買);⑥經過抽分,抽解、博買後所剩的貨物仍要按市舶司的標准,發給公憑,才許運銷他處。
市舶收入是宋王朝財政收入的一項重要來源。北宋中期,市舶收入達42萬緡左右。南宋前期,宋王朝統治危機深重,市舶收入在財政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南宋初年,歲入不過1000萬緡,市舶收入即達150萬緡。在一定程度上支撐著財政。宋政府還通過出賣一部分舶物增加收入。太平興國二年(977),初置香葯榷易署,當年獲利30萬緡。
宋代的造船技術十分發達,所造海船載重量可達5000石(300噸)。北宋後期,指南針已廣泛應用於航海,還出現了記載海路的專書——《針經》。與宋王朝有海上貿易的達五六十國,進出口貨物在400種以上。進口貨物主要為香料、寶物、葯材及紡織品等,出口貨物主要是紡織品、農產品、陶瓷、金屬製品等。
宋王朝對海外貿易十分重視,南宋時期更是如此。對市舶司中能招徠商舶的有功人員,往往給予獎勵,對營私舞弊的行為也曾三令五申加以禁止。
至元十四年(1277),元朝政府在攻取浙、閩等地後,立即在泉州、慶元(今浙江寧波)、上海、澉浦(今屬浙江海鹽)四處港口設立市舶司。後來又陸續添設廣州、溫州、杭州三處。經過裁並,到13世紀末,只在慶元、泉州、廣州三處港口設置。
市舶司由行省直接管轄。每司設提舉二人,從五品。元朝政府曾在中央設立泉府司(院),管理替國家經營買賣的商人,同時也經管市舶事務,但為時不長。市舶司的主要職責是:①根據舶商的申請,發給出海貿易的證明(公驗、公憑);②對准許出海的船舶進行檢查,察看有無挾帶金、銀、銅錢、軍器、馬匹、人口等違禁之物;③船舶回港途中,派人前去封堵(封存貨物),押送回港;④抵岸後,差官將全部貨物監搬入庫,並對全體船員進行搜檢,以防私自夾帶舶貨;⑤將舶貨抽分,細色(珍貴品)十取一,粗色(一般商品)十五取一。後改為細貨十取二,粗貨十五取二。另徵收舶稅,三十取一。之後,發還舶商自行出售。對於來中國貿易的外國商船,市舶司也採取類似的管理辦法。市舶司的收入甚多,僅至元二十六年,就向元政府上交珠400斤,金3400兩。當時人說市舶收入是「軍國之所資」,可見它在元政府財政開支中佔有重要地位。
市舶司初建時,一般均沿用南宋制度,日久弊生,嚴重影響市舶收入。至元三十年,元政府制訂了「整治市舶司勾當」的法則22條。延祐元年(1314),又修訂頒布了新的市舶法則22條。這兩個法則,對市舶司的職責范圍作了明確的規定,其目的是為了加強政府對海外貿易的控制,增加更多的收入。元代的市舶法則比宋代更為嚴密,說明封建國家在管理海外貿易方面已經具有更為豐富的經驗。但是,貴族官僚常常帶頭破壞規定,使它流於空文。
元代見於記載的與中國建立海道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在100個以上,東起日本、高麗(今朝鮮),西至東北非和西南亞。進口的舶貨,種類繁多。據慶元市舶司的資料,細色130餘種,粗色約90種,共220餘種,主要是香料、葯材、布匹、寶物等。經市舶司允許出口的貨物有紡織品、陶瓷器、日常生活用品等。海外貿易的開展,有助於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市舶司的設立,使海外貿易趨於制度化,初期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市舶司是封建國家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樣存在官僚機構的種種弊端,往往阻礙了海外貿易的開展,元代中期以後特別明顯。
明代沿襲前朝之制,市舶司管理海外諸國朝貢和貿易事務,置提舉一人,從五品,副提舉二人,從六品,屬下吏目一人,從九品。提舉,或特派,或由按察使和鹽課提舉司提舉兼任。市舶司隸屬於布政司。因此,稅收大權完全掌握在布政司等長官手中。直至明末,採取了定額的包稅制,才改由提舉負責徵收。
吳元年(元至正十二年,1367)設市舶提舉司於直隸太倉州黃渡鎮(今江蘇太倉附近),洪武三年(1370)以太倉逼近京城改設在廣東的廣州、福建的泉州(後移至福州)、浙江的寧波各一司。在廣東的是專為占城(越南)、暹羅(泰國)、滿刺加(馬來西亞)、真臘(柬埔寨)諸國朝貢而設,在浙江的是專為日本朝貢而設,在福建的是專為琉球朝貢而設。七年,上述三司曾經一度廢止。永樂元年(1403)又在廣州設懷遠驛,在泉州設來遠驛,在寧波設安遠驛,由市舶司掌管接待各國貢使及其隨員。廣東懷遠驛,規模龐大,有室二十間。廣東市舶司命內臣提督。六年,為了接待西南諸國貢使,又在交阯雲屯(今越南廣寧省錦普港)設市舶提舉司。嘉靖元年(1522),因倭寇猖獗,罷去浙江、福建二司,唯存廣東一司。不久亦被廢止。直到三十九年,經淮揚巡撫唐順之的請求,三司才得到恢復。四十四年,浙江一司以巡撫劉畿的請求,又罷。福建一司開而復廢,至萬曆中始恢復。自此以後,終明之世,市舶司無大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