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盟資訊 » 加盟大名二毛燒雞電話
擴展閱讀
李寧童鞋加盟電話號碼 2025-09-08 11:15:50
萬嘉便利店加盟熱線 2025-09-08 11:15:03
模具雞蛋糕加盟 2025-09-08 11:12:06

加盟大名二毛燒雞電話

發布時間: 2022-04-29 03:12:11

⑴ 邯鄲特色風味小吃都有什麼在哪裡

去邯鄲有哪些美食是不能放過的呢?


1、二毛燒雞

二毛燒雞原名又叫珍積成燒雞,是河北省邯鄲市的傳統名菜,也是鼎鼎有名的中華老字型大小之一,它還被載入國家級史冊《辭海》,是大名縣傳統的名貴食品,據說當地也流傳著這樣的歌謠「想吃雞得跑快腿,吃了以後得捂住嘴,頂風無腥味,順風鼻子眼裡冒香氣」說的就是這二毛燒雞,透熟離骨、肉嫩且爛、咸香清純、回味鮮美是它的名片哦!


以上就是去邯鄲必吃的美食啦,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去試一下。嘗嘗邯鄲的美食,不枉此行!

⑵ 邯鄲好吃的小吃有哪些

1、大名二毛燒雞:創業於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第一代開業人王德興諢號「二毛」,故俗稱「二毛燒雞」。現已傳於第七代傳人王書林。
注:大街上有很多二毛燒雞店,而且在一簍油的各個飯店都可以吃到
2、馬頭天福酥魚:早在魏晉時期即被列為貢品。魏晉名廚李德和他的弟子總結前人的經驗,反復研製而成。是家庭小吃和招待賓朋、饋贈親友的佳品。
注:在一簍油飯店也可以吃到.邯鄲的酥魚我還是比較喜歡永年的,味道非常好.
3、臨漳臨英扒兔:是由名師主理,優選生長五六個月的健活獺兔,精心加工而成。
注:去一簍油吃吧,那裡邯鄲地方風味的菜最全了.
4、臨洺關牌驢肉香腸:源於清朝末年,已有近百年歷史。又稱「驢灌腸」。
注,各大飯店,超市都有,要是想吃地道的,就去洺關吃!
5、大名五百居香腸:創業於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原籍山東濟南府的王湘雲來大名謀生,在城內開設了以香腸、熟肉為業的店鋪,因大名距濟南約500里,故取名「五百居」。由於其香腸味道鮮美,成為當時官府佐餐和宴會上不可或缺的上等食品,行銷省府、道衙中。
注:五百居在市裡也有很多店鋪,沒去吃過,我在一簍油吃的.
6、津津樂老槐樹燒餅:是邯鄲市飲食總公司經營了半個世紀的風味食品,因經營場地旁有一棵老槐樹而得其名。
注:在邯鄲市新華街, 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
7、大名郭八火燒:創業人郭致忠,大名縣西大韓道村人。曾在北京(原叫順天府)學藝,清光緒二十一年,回到大名,在縣城經營火燒。因他從順天府學藝而來,堂號首取「天」字,並希望買賣興隆,故立店鋪「天興火燒鋪」。因郭致忠小名叫「郭八」,當地人便稱他經營的火燒鋪叫做「郭八火燒鋪」了。後來郭致忠將手藝傳給兒子郭瑞。目前,「郭八火燒」的經營者是其第四代傳人郭衛東。
8、津津樂菊花包:由天津正宗狗不理傳人第三代高煥章、第五代高淵親傳技藝。在邯鄲市津津樂酒家落戶已50年,2001年獲河北省烹飪大賽風味品種比賽銀獎。
注:在工人劇院對面有一個津津樂酒店,旁邊就是賣津津樂包子的窗口,好吃^_^,就是現買現包的,等的時間比較長,而且人賊多!
9、叢台區一簍油水餃:是邯鄲趙國風味小吃。相傳創制人王一香早年與父親在趙國南門外開一肉包子店鋪。有一天,趙國大將廉頗「武靈叢台點兵」路過南門外時,很遠就聞到了肉包子香味。當廉頗購買包子時,包子已賣完了。廉頗說:「你的案板上的不是包子?」王一香說:「那是生的,還得蒸。」廉頗說:「那得幾個時辰?」王一香說:「不到1個時辰。」廉頗一聽心急了,就將案板上的包子統統扔到了開水鍋里,不一會兒,包子全漂了起來。吃了煮熟的水包後,廉頗連聲叫好:「真是一咬一口油,真香。」從此,王一香將包子鋪改為「一口油」水包館,生意更加紅火。後在北宋年間改為「一簍油」,流傳至今。
注:現在叢台路上的一簍油燕趙小鎮,還有光明路上的一簍油和滏東路上的一簍油,好幾個店了.環境很好,飯菜味道也很好,而且集邯鄲各色小吃,非常值得一去,就是價位貴點,呵呵
10、武安拉麵:特點柔潤、滑爽,是近年來新興的小吃品種。

⑶ 求推薦一些邯鄲美食

俗話說得好:識「食物」者為俊傑!唯美食與酒不可辜負!邯鄲,作為一個小有名氣的文化之都,它的美食也是數不勝數的,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下:
1、大名二毛燒雞:
創業於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第一代開業人王德興諢號「二毛」,故俗稱「二毛燒雞」。現已傳於第七代傳人王書林。
1966年,周總理視察大名府時,品嘗「二毛燒雞」後贊不絕口。
2、馬頭天福酥魚:
早在魏晉時期即被列為貢品。魏晉名廚李德和他的弟子總結前人的經驗,反復研製而成。是家庭小吃和招待賓朋、饋贈親友的佳品。
3、臨漳臨英扒兔:
是由名師主理,優選生長五六個月的健活獺兔,精心加工而成。
4、臨洺關牌驢肉香腸:
源於清朝末年,已有近百年歷史。又稱「驢灌腸」。
5、大名五百居香腸:
創業於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原籍山東濟南府的王湘雲來大名謀生,在城內開設了以香腸、熟肉為業的店鋪,因大名距濟南約500里,故取名「五百居」。由於其香腸味道鮮美,成為當時官府佐餐和宴會上不可或缺的上等食品,行銷省府、道衙中。
6、津津樂老槐樹燒餅:
是邯鄲市飲食總公司經營了半個世紀的風味食品,因經營場地旁有一棵老槐樹而得其名。
7、大名郭八火燒:
創業人郭致忠,大名縣西大韓道村人。曾在北京(原叫順天府)學藝,清光緒二十一年,回到大名,在縣城經營火燒。因他從順天府學藝而來,堂號首取「天」字,並希望買賣興隆,故立店鋪「天興火燒鋪」。因郭致忠小名叫「郭八」,當地人便稱他經營的火燒鋪叫做「郭八火燒鋪」了。後來郭致忠將手藝傳給兒子郭瑞。
1966年,周總理視察大名時,品嘗了「郭八燒餅」。他還風趣地對郭瑞說:「老郭,你打的火燒真不錯!我吃了一個半,謝謝你。」
目前,「郭八火燒」的經營者是其第四代傳人郭衛東。
8、津津樂菊花包:
由天津正宗狗不理傳人第三代高煥章、第五代高淵親傳技藝。在邯鄲市津津樂酒家落戶已50年,2001年獲河北省烹飪大賽風味品種比賽銀獎。
9、叢台區一簍油水餃:
是邯鄲趙國風味小吃。相傳創制人王一香早年與父親在趙國南門外開一肉包子店鋪。有一天,趙國大將廉頗「武靈叢台點兵」路過南門外時,很遠就聞到了肉包子香味。當廉頗購買包子時,包子已賣完了。廉頗說:「你的案板上的不是包子?」王一香說:「那是生的,還得蒸。」廉頗說:「那得幾個時辰?」王一香說:「不到1個時辰。」廉頗一聽心急了,就將案板上的包子統統扔到了開水鍋里,不一會兒,包子全漂了起來。吃了煮熟的水包後,廉頗連聲叫好:「真是一咬一口油,真香。」從此,王一香將包子鋪改為「一口油」水包館,生意更加紅火。後在北宋年間改為「一簍油」,流傳至今。
10、武安拉麵:
特點柔潤、滑爽,是近年來新興的小吃品種。
邯鄲20種風味小吃:
美食林扒雞、磁縣胖妮熏雞、永年廣府牌酥魚、臨漳臨英熏兔、馬頭魏記熏兔、廣府牌五香醬驢肉、廣府牌驢蹄筋、廣府牌精製驢八珍、廣府牌驢板腸、廣平桂月牌繒肘、永年驢油燒餅、涉縣螺絲餅、涉縣金絲小窩頭、津津樂一口香水餃、南城飯店合記包子、武安鍋盔等。
味蕾爆炸流口水了~~你喜歡嗎?

⑷ 邯鄲哪裡有好吃的小吃或飯店

1、大名二毛燒雞:創業於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第一代開業人王德興諢號「二毛」,故俗稱「二毛燒雞」。現已傳於第七代傳人王書林。 注:大街上有很多二毛燒雞店,而且在一簍油的各個飯店都可以吃到 2、馬頭天福酥魚:早在魏晉時期即被列為貢品。魏晉名廚李德和他的弟子總結前人的經驗,反復研製而成。是家庭小吃和招待賓朋、饋贈親友的佳品。 注:在一簍油飯店也可以吃到.邯鄲的酥魚我還是比較喜歡永年的,味道非常好. 3、臨漳臨英扒兔:是由名師主理,優選生長五六個月的健活獺兔,精心加工而成。 注:去一簍油吃吧,那裡邯鄲地方風味的菜最全了. 4、臨洺關牌驢肉香腸:源於清朝末年,已有近百年歷史。又稱「驢灌腸」。 注,各大飯店,超市都有,要是想吃地道的,就去洺關吃! 5、大名五百居香腸:創業於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原籍山東濟南府的王湘雲來大名謀生,在城內開設了以香腸、熟肉為業的店鋪,因大名距濟南約500里,故取名「五百居」。由於其香腸味道鮮美,成為當時官府佐餐和宴會上不可或缺的上等食品,行銷省府、道衙中。 注:五百居在市裡也有很多店鋪,沒去吃過,我在一簍油吃的. 6、津津樂老槐樹燒餅:是邯鄲市飲食總公司經營了半個世紀的風味食品,因經營場地旁有一棵老槐樹而得其名。 注:在邯鄲市新華街, 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 7、大名郭八火燒:創業人郭致忠,大名縣西大韓道村人。曾在北京(原叫順天府)學藝,清光緒二十一年,回到大名,在縣城經營火燒。因他從順天府學藝而來,堂號首取「天」字,並希望買賣興隆,故立店鋪「天興火燒鋪」。因郭致忠小名叫「郭八」,當地人便稱他經營的火燒鋪叫做「郭八火燒鋪」了。後來郭致忠將手藝傳給兒子郭瑞。目前,「郭八火燒」的經營者是其第四代傳人郭衛東。 8、津津樂菊花包:由天津正宗狗不理傳人第三代高煥章、第五代高淵親傳技藝。在邯鄲市津津樂酒家落戶已50年,2001年獲河北省烹飪大賽風味品種比賽銀獎。 注:在工人劇院對面有一個津津樂酒店,旁邊就是賣津津樂包子的窗口,好吃^_^,就是現買現包的,等的時間比較長,而且人賊多! 9、叢台區一簍油水餃:是邯鄲趙國風味小吃。相傳創制人王一香早年與父親在趙國南門外開一肉包子店鋪。有一天,趙國大將廉頗「武靈叢台點兵」路過南門外時,很遠就聞到了肉包子香味。當廉頗購買包子時,包子已賣完了。廉頗說:「你的案板上的不是包子?」王一香說:「那是生的,還得蒸。」廉頗說:「那得幾個時辰?」王一香說:「不到1個時辰。」廉頗一聽心急了,就將案板上的包子統統扔到了開水鍋里,不一會兒,包子全漂了起來。吃了煮熟的水包後,廉頗連聲叫好:「真是一咬一口油,真香。」從此,王一香將包子鋪改為「一口油」水包館,生意更加紅火。後在北宋年間改為「一簍油」,流傳至今。 注:現在叢台路上的一簍油燕趙小鎮,還有光明路上的一簍油和滏東路上的一簍油,好幾個店了.環境很好,飯菜味道也很好,而且集邯鄲各色小吃,非常值得一去,就是價位貴點,呵呵 10、武安拉麵:特點柔潤、滑爽,是近年來新興的小吃品種。
麻煩採納,謝謝!

⑸ 河北邯鄲有什麼特色小吃

1、大名二毛燒雞:創業於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第一代開業人王德興諢號「二毛」,故俗稱「二毛燒雞」。現已傳於第七代傳人王書林。
注:大街上有很多二毛燒雞店,而且在一簍油的各個飯店都可以吃到

2、馬頭天福酥魚:早在魏晉時期即被列為貢品。魏晉名廚李德和他的弟子總結前人的經驗,反復研製而成。是家庭小吃和招待賓朋、饋贈親友的佳品。
注:在一簍油飯店也可以吃到.邯鄲的酥魚我還是比較喜歡永年的,味道非常好.

3、臨漳臨英扒兔:是由名師主理,優選生長五六個月的健活獺兔,精心加工而成。
注:去一簍油吃吧,那裡邯鄲地方風味的菜最全了.

4、臨洺關牌驢肉香腸:源於清朝末年,已有近百年歷史。又稱「驢灌腸」。
注,各大飯店,超市都有,要是想吃地道的,就去洺關吃!

5、大名五百居香腸:創業於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原籍山東濟南府的王湘雲來大名謀生,在城內開設了以香腸、熟肉為業的店鋪,因大名距濟南約500里,故取名「五百居」。由於其香腸味道鮮美,成為當時官府佐餐和宴會上不可或缺的上等食品,行銷省府、道衙中。
注:五百居在市裡也有很多店鋪,沒去吃過,我在一簍油吃的.

6、津津樂老槐樹燒餅:是邯鄲市飲食總公司經營了半個世紀的風味食品,因經營場地旁有一棵老槐樹而得其名。
注:在邯鄲市新華街, 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

7、大名郭八火燒:創業人郭致忠,大名縣西大韓道村人。曾在北京(原叫順天府)學藝,清光緒二十一年,回到大名,在縣城經營火燒。因他從順天府學藝而來,堂號首取「天」字,並希望買賣興隆,故立店鋪「天興火燒鋪」。因郭致忠小名叫「郭八」,當地人便稱他經營的火燒鋪叫做「郭八火燒鋪」了。後來郭致忠將手藝傳給兒子郭瑞。目前,「郭八火燒」的經營者是其第四代傳人郭衛東。

8、津津樂菊花包:由天津正宗狗不理傳人第三代高煥章、第五代高淵親傳技藝。在邯鄲市津津樂酒家落戶已50年,2001年獲河北省烹飪大賽風味品種比賽銀獎。
注:在工人劇院對面有一個津津樂酒店,旁邊就是賣津津樂包子的窗口,好吃^_^,就是現買現包的,等的時間比較長,而且人賊多!

9、叢台區一簍油水餃:是邯鄲趙國風味小吃。相傳創制人王一香早年與父親在趙國南門外開一肉包子店鋪。有一天,趙國大將廉頗「武靈叢台點兵」路過南門外時,很遠就聞到了肉包子香味。當廉頗購買包子時,包子已賣完了。廉頗說:「你的案板上的不是包子?」王一香說:「那是生的,還得蒸。」廉頗說:「那得幾個時辰?」王一香說:「不到1個時辰。」廉頗一聽心急了,就將案板上的包子統統扔到了開水鍋里,不一會兒,包子全漂了起來。吃了煮熟的水包後,廉頗連聲叫好:「真是一咬一口油,真香。」從此,王一香將包子鋪改為「一口油」水包館,生意更加紅火。後在北宋年間改為「一簍油」,流傳至今。
注:現在叢台路上的一簍油燕趙小鎮,還有光明路上的一簍油和滏東路上的一簍油,好幾個店了.環境很好,飯菜味道也很好,而且集邯鄲各色小吃,非常值得一去,就是價位貴點,呵呵

10、武安拉麵:特點柔潤、滑爽,是近年來新興的小吃品種。

⑹ 大名二毛燒雞的介紹

二毛燒雞原名珍積成燒雞,是河北省邯鄲市的漢族傳統名菜,中華老字型大小之一,屬於冀菜系。此菜被載入國家級史冊《辭海》「八大地方風味美食」大名「二五八」之首,邯鄲十大名小吃。是大名縣傳統的名貴食品,長期以來遠近聞名,享有盛譽。由王德興創始於清朝-仁宗嘉慶十四年(1809年)直隸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縣城內)因乳名「二毛」及在煮燒雞的鍋里放有二個石貓所以故里鄉親稱頌「二毛燒雞」。據傳,清朝道光年間,新任府尹上任路過店前,聞香落轎,品雞問其名,隨口吟詩曰:誇官逍遙道,聞香品佳餚。適逢設盛宴,吾必備「二毛」。從此「二毛燒雞」更是譽滿全城,並留下了「一鍋燒雞滿城香」的美譽,名揚在外。近幾年來以第四代傳人王憲維為首的王氏家族經營者們把「二毛燒雞」與「珍積成燒雞」同時做為門面的招牌。「二毛」這個流傳百世的名字,不但在清朝就名揚中原大地,而且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也是在大江南北,海內外早已廣為人知的燒雞楷模。當時百姓有一首流傳歌謠:「想吃雞得跑快腿,吃了以後得捂住嘴,頂風無腥味,順風鼻子眼裡冒香氣」。出名的訣竅在哪?是製作傳統秘方的藝求,出類拔萃的味道,促使了「二毛燒雞」在社會上形成了「聞著不想走,看見了想吃到口,孝順人,想給老人買只走,義氣人,在朋友場上想托著燒雞露一手」。

⑺ 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是不是有個非常有名的混子叫"小燒雞"

大名有個特色有名小吃,叫二毛燒雞。

⑻ 大名二毛燒雞大概多少錢

好像是32元/公斤,我是大名人,買的時候也沒有問過價格。

⑼ 大名二毛燒雞的歷史傳承

河北邯鄲大名縣,在宋朝時是和都城的「陪都」,被稱為「北京大名府」。明朝時為「大名府」,悠久的歷史也孕育了多彩的「美食文化」。在當地比較有名的小吃是「二五八」, 「二五八」是大名傳統名吃的簡稱,即「二毛燒雞」、「五百居香腸」、「郭八火燒」。是大名縣傳統的名貴食品,長期以來遠近聞名,享有盛譽。
「珍積成燒雞」原名「二毛燒雞」,由王德興創始於清朝仁宗嘉慶十四年(1809年)的直隸大名府(今河北邯鄲市大名縣老城內大十字街南邊路西,就是兩百多年的老店原址,2014年還在經營著)。因第一代創業人王德興社會地位低下,人送渾號「二毛」,沒有人叫它真實姓名,直呼他的外號「二毛」,又在煮燒雞的鍋里放有二個石貓所以故里鄉親稱頌「二毛燒雞」。
店主人一次去朋友家做客,臨走時把佐料和雞燉到鍋里,次日清晨歸來時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剛出鍋的燒雞用手輕輕一抖,雞肉自然脫落,吃起來肉爛味鮮,鮮香清純,回味悠長,隨之生意興隆。
清朝時,文武科選時的應試才子、府、道官長,以及富商大賈,都喜歡吃他的燒雞,吃後贊不絕口。從此「二毛燒雞」的名聲越傳越遠,名氣越來越大。「二毛」本是對他的貶稱,但「二毛燒雞」卻成了名貴食品的美稱。
清朝道光年間,新任府尹上任路過店前,聞香落轎,品雞問其名,隨口吟詩曰:誇官逍遙道, 聞香品佳餚。適逢設盛宴, 吾必備「二毛」。
第二代繼承人王國珍嫌頌號「二毛」不雅,便以自己名中的「珍」字為首,並取「珍品,積研,成名」之意,於清朝光緒五年(1879年)更名為「珍積成燒雞」沿襲流傳至今。雖然改了名,但人們仍習慣稱「二毛燒雞」,也有部分人不知道「珍積成燒雞」就是名揚內外的「二毛燒雞」,很多人認為「珍積成燒雞」與「二毛燒雞」是兩種名小吃。從此「二毛燒雞」更是譽滿全城,並留下了「一鍋燒雞滿城香」的美譽,名揚在外。
新中國成立後,王國珍之子王有祿為繼承祖業,在趙國古都邯鄲開創發展了「珍積成燒雞店」。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把產品標准特點規范為「選料精、配料全、造型美、火候准」。
1956年「二毛燒雞」並入國營。有二毛的第三代孫王良田和第四代孫王憲生(長門長子)任「珍積成燒雞鋪」的私方經理兼廚師。他們繼承了祖傳技術並精益求精,保持了「二毛燒雞」的傳統風味。
1966年周恩來總理,來大名視察時,品嘗了繼承人王憲生烹制的燒雞後贊不絕口。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經濟體制實行改革,王憲生父子四人承包營業,稱「國營大名二毛燒雞鋪」。承包以來,生意興隆,顧客盈門,爭相購買。 「二毛燒雞」雖然改成了「珍積成」,但人們仍習慣稱「二毛燒雞」,也有部分人不知道「珍積成燒雞」就是名揚海內外的「二毛燒雞」,很多人認為「珍積成燒雞」與「二毛燒雞」是兩種名小吃。因此在近幾年來以第四代傳人王憲貞、王憲維為首的王氏家族經營者們把「二毛燒雞」與「珍積成燒雞」同時做為門面的招牌。「二毛」這個流傳百世的名字,不但在清朝就名揚中原大地,而且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也是在大江南北,海內外早已廣為人知的燒雞楷模。當時百姓有一首流傳歌謠:「想吃雞得跑快腿,吃了以後得捂住嘴,頂風無腥味,順風鼻子眼裡冒香氣」。出名的訣竅在哪?是製作傳統秘方的藝求,出類拔萃的味道,促使了「二毛燒雞」在社會上形成了「聞著不想走,看見了想吃到口。孝順人,想給老人買只走。義氣人,在朋友場上想托著燒雞露一手」。
大名「二毛燒雞」到2014年已成為流行當地、馳名中外、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傳統名吃。他店小名氣大,雞小萬里香,並還得到國家主要領導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英、美、法、德、日等世界各國友人品嘗贊譽,據稱「珍積一絕」。「二毛燒雞」曾多次被媒體宣傳,並在《可愛的河北》和《中華百年名吃》等分別作了刊載,2014年已成流行當地,馳名中外,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傳統名吃。 「 珍積成」家族旺盛,已傳承至第七代人,生意興隆,門市眾多。
在二百多年的歷史中,味道不變,經久不衰,居邯鄲「八大地方風味美食」之首。中國河北邯鄲正宗(中華老字型大小)食品,被載入國家級史冊《辭海》:「八大地方風味美食」;大名「二五八」之首,邯鄲市十大名小吃。

⑽ 河北邯鄲二毛燒雞外地的給發貨嗎

你所問的二毛燒雞是大名的二毛燒雞。外地的一律發貨,如果要的多的話都給批發過去,你只要聯系二毛燒雞總店就可以了。
二毛燒雞原名珍積成燒雞,是河北省邯鄲市的傳統名菜,中華老字型大小之一,屬於冀菜系。此菜被載入國家級史冊《辭海》「八大地方風味美食」大名「二五八」之首,邯鄲十大名小吃。是大名縣傳統的名貴食品,長期以來遠近聞名,享有盛譽。菜品特色
「二毛燒雞」用老湯加香料,草葯煮制而成,香嫩鮮亮,口味較重,典型的北方口味。「二毛燒雞」的色、香、形、質量具佳,其特點是:透熟離骨、肉嫩且爛、咸香清純、回味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