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朝短短13年就結束了,是秦二世的暴政,還是國家財力支撐不住才倒閉了
秦王朝的迅速滅亡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統治者的暴政,已經超過了農民所能承受的范圍。秦王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制王朝,歷來深受人們所關注,它的短命也從古至今有著不同的討論。
現在我們看秦王朝為什麼那麼迅速滅亡,主要的原因在於秦王朝的殘暴統治,不把人民當人,「天下皆為刑徒」,意思就是在秦王朝都統治下,普通民眾都像囚徒一樣。秦朝的百姓徭役負擔非常重。要去建長城,要去修秦始皇陵墓,要去修馳道,要去修宮殿,要去開挖水渠,正常的農業生產已經無法進行,賦稅負擔還很重。秦朝的律法還很嚴苛,在這種高壓統治下,才有了陳勝、吳廣的「斬木為兵,揭竿起義」。
2. 尉遲恭和秦叔寶門神.哪個貼左邊哪個貼右邊
左位就是尊位,尉遲恭和秦瓊誰該站在尊位呢?毫無疑問就是尉遲恭,因為尉遲恭比秦瓊官大。玄武門之變後,尉遲恭被封吳國公,與長孫無忌功勞並列第一,拜為右武侯大將軍(正三品武官),食實封一千三百戶。 而秦瓊只被拜為左武衛大將軍(從三品武官),食實封七百戶,跟尉遲恭不在一個檔次。貞觀十二年秦瓊病死,追贈徐州都督,貞觀十三年方才追封胡國公。《西遊記》寫貞觀十三年尉遲恭和秦瓊把門,其實屬於小說家言,因為這一年秦瓊已經死掉了,不可能把門。
由於門神貼在大門上,我們一般人家的大門都是坐北朝南,跟李世民的卧室朝向一樣,所以貼門神的位置也一樣,尉遲恭在左,秦叔寶在右。
3. 秦國統一的功臣
秦國統一的功臣有百里奚、蹇叔、由余、商鞅、張儀、樗里疾、甘茂、魏冉、范雎、呂不韋、李斯等。介紹如下:
1、百里奚,在主持秦國國政期間,百里奚「謀無不當,舉必有功」,輔佐秦穆公倡導文明教化,實行「重施於民」的政策,讓人民得到更多的好處,並內修國政,外圖霸業,開地千里,稱霸西戎,統一了今甘肅,寧夏等地區,開始了秦國的崛起,因此是秦國的大功臣。
這一時期,秦孝公稱之為「甚光美」的時代。史載百里奚「三置晉國之君」,「救荊州之禍」,「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使秦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為秦國最終統一中國奠定了牢固基礎。
2、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是秦國的大功臣。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誣陷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3、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游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游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是秦國的大功臣。
4、呂不韋扶植秦國質子異人進入秦國政治核心,異人繼位,為秦莊襄王,前249年以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
庄襄王去世後,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呂不韋為相邦,號稱「仲父」,權傾天下。
呂不韋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書成之日,懸於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
5、李斯早年為郡小吏,後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後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史。秦王採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是秦國的大功臣。
4. 河南安陽秦姓來源與那一支
一、來源有三
1、出自嬴姓,為顓頊帝的後裔,以國名為氏。相傳顓頊帝有個孫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撿到一隻燕子蛋,吃下去後就懷孕了,生下了兒子大業。大業之子大費(伯益)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賜他姓嬴。伯益的後人有個叫大駱的,他的庶子非子被周孝王封在隴西秦亭為附庸國,讓他恢復嬴姓,稱為秦嬴。秦國後來成為戰國七雄之首並進一步統一了全國。秦滅後,王族子孫以國名作為姓氏,稱為秦氏。
2、出自姬姓,為文王的後裔,以邑為氏。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後裔食采於秦邑,其後有以邑為姓,稱秦氏,史稱秦姓正宗。
3、古代大秦人來中國,有的就以"秦"為氏。大秦即羅馬帝國。東漢、晉朝時大秦皆曾遣使來中國通好,有留居不歸者,以"秦"姓傳也。古時西域稱中國為秦,後來西方國家通稱中國為支那,即"秦"音之變。
二、遷徙分布
先秦時期,秦氏主要分布於今河南、陝西、山東、湖北、河北等省。西漢初,高祖劉邦採納婁敬的建議,遷徙關東大族充實關中,秦氏有一支自魯徙居扶風茂陵。這支秦氏人丁興旺,官宦眾多,西漢時有秦襲等5人同時任郡守一級的官,故世號"萬石秦氏"。秦末有秦同,從劉邦擊項羽有,被封為彭侯,是知山東秦氏於西漢處有遷至今江蘇者。兩漢至南北朝時期,秦氏還分布於今甘肅、四川、山西等省。宋、元、明時期,秦氏有遷至今廣西、安徽、貴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歷清至近現代,分布地更廣,還有不少人移居海外。
三、郡望堂號
【堂號】
"三賢堂":因孔門七十二大賢中有秦祖、秦商、秦非、秦冉四位。三,不是普通地說一二三,而是指多數的意思。
"樂善堂":孔子因為看到七十二大賢中,姓秦的竟佔了四位,誇獎秦氏好道樂善,所以又叫"樂善堂"。
"養真堂":秦氏好道樂善,能注重養真(本性的善),所以又叫"養真堂"。
"忠孝堂":秦瓊的後人因為秦瓊是唐朝開國元勛,既忠且孝,因名"忠孝堂"。
"淮海堂":宋代詞人秦少游的後人因為秦少游著有《淮海集》傳世,所以叫"淮海堂"。
"五禮堂":清刑部尚書秦蕙田,立朝30年,剛介自守,著有《五禮通考》,因名"五禮堂"。
【郡望】 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置郡,治所在平襄。 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晉陽。
四、家乘譜牒
上海:陳行秦氏支譜初稿、練川秦氏宗譜十二卷、泗涇秦氏宗譜四卷
江蘇:秦氏支譜六卷、錫山秦氏宗譜十二卷首一卷、無錫陡門秦氏宗譜十卷、洞庭秦氏七修宗譜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浙江:慈溪秦氏宗譜不分卷、慈水秦氏宗譜九卷、慈溪秦氏宗譜二十八卷、會稽秦氏宗譜不分卷、定陽秦氏宗譜三卷、臨海後街秦氏宗譜
湖北:荊南秦氏族譜、秦氏族譜十卷、黃岡秦氏宗譜十八卷、曲江秦氏家譜二卷
廣西:秦氏宗譜十三卷首二卷、秦氏家譜十六卷
四川:秦氏族譜不分卷、秦氏族譜一卷、忠州秦氏家乘十八卷
山東:黃堆秦氏族譜,六卷,民國二十四年修譜。
五、歷史名人
秦紘(1425-1505),字世纓,明代單縣黃堆集人。景泰二年,26歲中進士,授任南京御史,忤權貴,坐謫湖廣驛丞。天順、成化間,歷官雄縣、府谷、鞏昌,遷陝西右參政。成化十三年(1477)擢右金都御史,巡撫山西,尋調宣府,護邊有功。弘治初,總督兩廣軍務,打擊豪強暴帥,被誣罷歸。弦治十四年(1501)軍情緊急,詔起戶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加太子少保銜,總制三邊軍務,在軍三年。十七年以年老力辭,致仕。
秦 觀(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北宋詞人。揚州高郵人。元豐進士,熙寧間以詩賦見賞於蘇軾,與黃庭堅、晁無咎、張耒並稱"蘇門四學士"。元佑初因軾薦為太學博士,累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編修。紹聖元年坐元佑黨籍,通判杭州,後編管雷州,徽宗即位,放還。卒於藤州。他的詞輕婉秀麗,多寫男女戀情和身世感傷之事,歷來被推為婉約派的代表作家。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傳世。常州、武進、無錫一些秦姓均是秦觀後裔。秦觀墓現在江蘇省無錫市惠山二茅峰下,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秦瓊(?-638):字叔寶,唐時名將,齊州歷城人(今濟南)。大業中 先為隋將來護兒帳內士卒,後降於李密,復歸王世充,旋棄之投唐,任馬軍總管。官至左武衛大將軍,封胡國公。他以驍勇善戰,志節完整而聞名。後被民間奉為"門神"之一。
秦越人:即戰國時名醫扁鵲。他治病以診脈為名,創立瞭望、聞、問、切"四診法",用"針"、"石"、"熨"、等簡單的醫具治療,並通內、婦、兒、五官各科。
秦檜(1090-1155) :大奸臣,南宋江寧(今南京)人,字會之。政和進士,北宋末任御史中丞,靖康之變,因反對金人立張邦昌,被俘北去,後為撻懶信用。建炎四年(1130)隨金兵攻楚州(今江蘇淮安),詐稱殺死監守金兵,奪船而歸。紹興間兩任宰相前後執政十九年,貶逐張浚、趙鼎,收奪諸大將兵權,殺抗金名將岳飛,與高宗共主和議,向金稱臣納幣,訂立紹興和議,為世人不齒。連其後裔到岳墳前也什分慚愧,曾有詩:「人自宋後名無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秦良玉(1574-1648):四川忠州人(今忠縣)明代著名女將,文武皆能,其夫石砫宣撫使馬千乘死後,代領土司職,領其兵,治軍嚴峻,所部號"白桿軍"頗能征戰,天啟時以征討奢崇明,解成都之圍,授都督僉事,任總兵,崇禎十三年奉命追擊張獻忠,所部白桿兵覆沒,十七年張獻忠再次入蜀,她據守石砫抵抗,後病死,被封為"忠貞侯"。是古代著名巾幗英雄。
秦九韶(1202-1261) :南宋數學家,普州安岳人(今四川),字道古。官建康府通判、沿江制置司參議官、知瓊州、司農丞、後貶梅州而死。性機巧,通數術、天文、樂律、營造。淳佑七年(1247)著成《數學九章》,對「大衍求一術」及「正負開方術」頗有發明,在中國數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秦邦憲(1907-1946):江蘇無錫人,是無錫錫山秦氏後裔。,又名博古。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幹事、共青團中央書記、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執行委員,1931年9月至1935年1月為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主要負責人,犯過嚴重「左」傾冒險主義錯誤。遵義會議後任中國工農紅軍野戰部隊政治部主任。1936年參加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談判。後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駐南京代表、長江局和南方局組織部長、1941年後主持《解放日報》和新華社工作。是七屆中央委員。1946年2月參加重慶談判,於4月8日返回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在山西興縣黑茶山遇難。
5. 13.秦兵馬俑(蘇教版)
一.沉睡了2200多年的秦兵馬俑在(1974 )年被陝西農民打井時發現的。
二.兵馬俑發現以來,曾有70多位世界各國元首參觀過,請寫出幾位( 日本首相大平正方,美國前總統卡特、里根、前國務卿基辛格、前副總統蒙代爾,丹麥女王格麗特二世,前民主德國總統卡斯滕斯,德國總理科爾,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等)。
三.銅車馬一號車有3462個零件組成,其中青銅器( )件,黃金部件( )件,白銀部件( )件組合而成。
1980年發現的銅車馬坑是繼兵馬俑發現之後的秦陵又一重要考古發現。兩乘銅車馬的發現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的車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號車重1061公斤,2號車重1241公斤。它們是 目前世界上發現最重的青銅器。被稱為「青銅之冠」。兩乘車的零部件達7000件之多,極為細致復雜。以2號車為例,有大小零件3462個,其中包括金質裝飾737件,銀質裝飾983件, 最大的零件是龜背形的車蓋,長達246米,面積約2.5平方米;最小的零件不足0.5平方厘米。從重量上來講,最重的鑄件為馬,達230公斤,最輕者為轡繩的銷釘,重量尚不足克。
四.「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兵馬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這句話是哪個國家總統所說(法國總統希拉克 )。
五.請摘抄一首兵馬俑的詩詞( 青玉案*兵馬俑
千秋幸甚燒陶土,傭兵馬,從雄武。
一並七千生栩栩,面顏無改,心聲欲吐,豪氣寒刀斧。
奈何派做阿房住,只為冥王載歌舞?
今見重光猶待鼓,總聽擂動,即行沖發,一樣驅胡虜。
觀秦兵馬俑雜感
酈山驅役血殷鞭,霸業蒸騰慮九泉。靈葯徒勞恨東海,臭魚相伴駕西天。
瑤池落戶天庭小,荒野遊魂鬼域寬。冢下難逢藏匕客(),何須兵馬俑三千?!
壓縮為絕句:
酈山驅役血殷鞭,霸業蒸騰慮九泉。
冢下絕無藏匕客,何須兵馬俑三千)。
加點分!!!
拜託!!!
6. 秦兵馬佣
秦兵馬俑介紹
1974年,在陝西省臨潼縣晏寨公社西楊村發現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從葬坑,坑址距秦始皇陵陵園外城東城坦約1.5公里。
公元前247年,年僅十三歲的嬴政即秦王位。他先後平定六國,於公元前221年建立秦王朝,自稱始皇帝。秦始皇一生做了許多有利於統一的重大事業。他廢封建,置郡縣、統一法律、統一度量衡和統一文字等等。
秦始皇初即王位就開始修建陵園。統一全國後,他征發來修築驪山陵園的民夫,最多時達七十多萬人。直到他五十歲去世時,陵園還未全部竣工,秦二世胡亥又接著修了兩年,前後共費時近三十九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後葬入驪山。公元前206年,項羽入關火燒阿房宮等秦宮室,秦始皇陵園也被焚毀。原建築雖然早已毀壞,但仍可看到遺跡。陵園周圍還有許多遺址,現在已經知道的有:陪葬墓、馬廄坑、石料加工場、弄徙墓地、殺殉坑、兵馬俑坑和銅國馬坑等。
1974年春,當地群眾在打井時挖出大型陶俑。經考古工作者鑽探試掘,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陶俑坑,並定名為一號兵馬俑坑。以後又相繼發現了二號、三號兵馬俑坑。一號兵馬俑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面積約14.260平方米。坑的東部為一條南北長60米、東西寬3.45米的長廊,裡面站著三排陶俑,每排68個,組成一個橫隊。橫隊後面夯築隔牆十堵,將坑分為東西向的十一個過洞。南、北兩個過洞較窄,各站兩排俑。中間九個過洞里各站四排俑,均為面向東的縱隊。陶俑按服裝不同可分為鎧甲俑和戰袍俑。陶俑中間有木質戰車(已朽),每乘戰車前有四匹戰馬,車後並排站三個鎧甲俑,他們是車上的甲首、參乘和馭者。這些陶俑身高1.75-1.97米,手執戈、矛、劍、吳鉤、弓、戟等兵器。陶馬高1.5米,長2米。幾年來,一號坑已挖掘了五個探方,面積約2.000平方米,出土陶俑1.087件、陶馬32匹、戰車8乘、鼓3面。根據排列密度推算,一號坑全部挖掘後可出土陶俑、陶馬6.000餘件。二號兵馬俑坑在一號坑東部以北約20米處,平面呈曲尺形。東西最長處為124米,南北最寬處為98米,深5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坑內用隔牆分為四個單元。二號坑以戰車為主,坑內約有戰車、陶馬、陶俑等1.500件。三號兵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東西長17.6米,南北寬4.8米,面積約520平方米。坑內有陶俑68件、駟馬戰車一乘。
秦俑坑中兵俑的排列形式,反映了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特別是秦代的軍隊編制狀況。一號坑內以車兵為主,車步兵相間:二號坑裡車兵較多,步騎也佔一定數量,形成車、步、騎聯合編隊的形式;三號坑似為指揮機關。
出土的陶俑是按照秦軍將卒形象塑造的。眾多的陶俑給人的印象是:體格魁偉,比例勻稱,造型逼真,形象生動。步兵俑大都是單獨編列,往往位於每一兵力單位的前部。有的跟隨在車、騎後面,即"徙卒"。他們挾弓挎箭,身著戰袍,凝目聆聽,顯得鎮靜而機警。同車、騎混編的甲俑都執長兵器,免胄束發,形象威武。騎兵俑一手牽馬韁,一手作提弓狀,頭戴圓形壓發小帽,上繪彩色梅花形散點紋,兩側有帽帶扣結於頷下。上身著短甲,下著緊口褲,足登長筒馬靴,勇武精悍。 車兵是古老的兵種之一,秦車是單轅的敞篷戰車。馭者居中。身著重甲,雙臂護以臂甲,手握車轡,目視前方,曲背挺腿,顯得全神貫注,馭術嫻熟。車士分列車側,一手按車輿,一手執兵器。弓弩手是徙卒中一個獨立的兵種,在秦軍中佔有顯要的地位。蹲姿甲俑執弓控弦,目視前方,表情嚴肅,是訓練有素的勇士形象。 將軍俑頭戴燕尾長冠,身著細扎花甲,堅定沉著,剛毅自若,充分體現了身經百戰,臨敵不懼的大將風度。陶馬體形高大,勁健有力。膘肥而不臃腫,腿瘦而不單薄。無論是車馬還是乘馬,均張口銜鑣,剪鬃縛尾,雙耳前傾。顯示了它們是機警敏銳,強壯善馳的良馬。
在陶俑的製作工藝上也有獨到之處。秦代的制陶工匠和雕塑工匠用以模為主、塑模結合、分件製作、逐步套合和入窯繞制、出窯繪彩的方法,燒制出這些大型陶俑和陶馬。陶俑頭部大都是合模製成,俑腿和俑身是採用模製或泥條盤成,臂和手用模製或手制。對各個細部的製作,運用塑、模、捏、貼、刻、畫等方法,逐個進行雕塑。例如陶俑頭部的製作是先模製成頭形,作成初胎,然後復泥,制出眼、鼻、耳、嘴、胡須。身部也是在打好初胎後再復泥,用手製成衣服,用刀刻出甲片,用印模壓成甲釘。陶馬的製作也是採用分件合模和堆塑的方法製成的。分件製作後,安裝套合,用泥粘接,然後入窯燒制,燒好後繪彩。陶俑的手臉為粉紅色,服飾有粉綠、粉紫、深綠、赭石等顏色。在陶俑的身上還刻有"宮疆"、"咸陽"、"都倉"、"宮系"、"廿"、"得"等字樣,這些有的是中央制陶作坊管理下的工匠名字,有的是編號。
俑坑中的戰車是木製的,木質因年久已腐朽,但車轅、衡、輢、輪、軾、轂等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跡。車上的銅質構件都保存了下來。從坑中車跡看,車為單轅,轅長3.70-3.96米,前端仰起,後端平直壓於車輿下。輿呈橫長方形,輿前有軾,後邊開門。車輪高1.35米。轅前有衡,衡上縛雙軛。車前駕四馬,駕具齊全。車身通體髹漆,有的地方還有彩繪的花紋。按照車身的大小和裝飾,大體可分為指揮車、副車、乘車和一般戰車。
從兵馬俑坑中還挖掘出大量金屬兵器,有青銅劍、戈、矛、戟、鈹、殳、鉞、吳鉤、弩、箭、鏃等共幾萬件,它們大多是當時的實用品。這些兵器製作精良,有的至今仍鋒利無比,說明在二千多年前,我國冶金製造技術已具有較高的水平
7. 大秦十三郎
十三狼,本名呂小平,陝西省秦歌研究會會長,中國秦歌第一人。出生在旬邑縣一個祖傳的嗩吶世家,是地地道道的陝西人,對音樂的痴情,使他從藝術學校的一名教師轉變為歌手。
8. 有部小說里有秦十三
《丫頭騙子偷心記》
9. 宿舍門衛秦大爺13
你好
秦大爺很辛苦,所以每天還是按時的回到宿捨去,不要讓人總是擔心。
10. 西安秦和食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西安秦和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公司主要生產糖果.糕點及蜜餞類食品。本公司秉承以和為貴.以禮待人.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的經營理念服務消費者。專業生產加工特色旅遊食品為主,以用料考究.做工精細而享譽盛名。秦和食品亦能讓您領略到十三朝古都的歷史風韻,又能品嘗到三秦地方名貴食品。公司地處古城西安曲江旅遊區三環邊上,交通十分便利。公司創建於2007年,於2011年在興平地區開設分公司,現有秦和注冊商標的系列產品60餘種。本企業產品榮獲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並通過QS認證,連續被工商部門評為「重信譽,守合同」單位。聯系電話029 85 2025 05,歡迎廣大客戶來電查詢.
法定代表人:計剛建
成立日期:2007-10-23
注冊資本:1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陝西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610133663197908Q
經營狀態:開業
所屬行業:批發和零售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英文名:Xi'an Taihe Food Co., Ltd.
人員規模:50-99人
企業地址:西安市雁塔區長安南路以西雁環路以南華城泊郡5幢1單元11503室
經營范圍:糖果製品(糖果)生產;蜜餞分裝;水果製品(水果乾製品)分裝;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烘炒類、其他類)分裝(僅限分支機構經營);預包裝食品兼散裝食品批發兼零售;電子產品、日用品、勞保用品、辦公用品、辦公設備的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