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知道包頭昆區有家銅鍋燒炭的涮羊肉在哪裡
呵呵!先饞一饞你。
入冬以來,包頭地區傳統銅鍋涮肉受寵,很多市民喜歡老北京經典的銅鍋涮肉,看上一眼就覺得親切,清湯、麻辣經典鍋底一應俱全。羊肉、肥牛下鍋後,偶爾沾到銅鍋中央高高凸起的部分就會發出哧哧的聲音,感覺既溫馨又舒心。
傳統銅鍋涮肉的鍋底湯料是由牛骨、羊骨等熬制而成,營養豐富、色澤嫩白,再配以枸杞、紅棗、香葉等,視覺上給人以清新、鮮爽之感。
滿桌的親朋好友熙熙攘攘地圍著冒著團團熱氣的銅鍋大快朵頤,燒炭大銅鍋把老北京涮肉的色香味發揮到極致,大鍋擺上,小料配上,幾盤羊肉,幾杯小酒,那真是別有滋味。
B. 菏澤有沒有銅鍋涮鍋
以前有過一家 在中華影劇院對面 很好吃的 我去了幾次 但後來生意不好 就黃了 目前好像還真的沒有
C. 北京特色小吃
(1)蜂糕
蜂糕是用麵粉或米面加糖、果料等蒸制而成的一種糕食小吃。因為這類糕食掰開後,內中有較多蜂窩狀的小孔,故名蜂糕。
紅白蜂糕用麵粉發起成稠麵糊狀,發好的面均勻地兌上鹼揉勻,上面放上小棗、桂花、松仁、葡萄乾等果料,然後將和好的面上籠蒸,果料在上面,刷一層油,蒸面時用筷子在面上捅幾個出氣孔,蒸熟即成。做紅蜂糕用標准粉加紅糖,做白蜂糕用富強粉加白糖。紅、白蜂糕味香甜,松軟利口。
(2)白水羊頭
是北京小吃中的精品,它是羊頭用白水煮熟切片,撒上椒鹽的一種吃食。色白潔凈,肉片薄而大,脆嫩清鮮,醇香不膩,佐餐下酒皆宜。北京過去賣白水羊頭肉的很多,但最出名的是宣武區前門外廊房二條推車擺攤的馬玉昆。
家傳6代,他製作的白水羊頭,清脆利口,講究夏天用冰鎮,冬天帶冰凌,越涼越好吃,羊頭肉分為羊臉子、羊眼睛、羊耳朵、羊舌、羊腦、天梯(上顎軟骨)等6個部位,任客選要,隨要隨切,撒上的椒鹽也很考究。
(3)百果年糕
是北京春節的傳統小吃,早在遼代,據說北京的正月初一,家家就有吃年糕的習俗。年糕有黃、白兩色,象徵金銀,並有「年年高」的吉祥如意的寓意。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4)爆肚:
是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吃,多為回族同胞經營。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記載。過去和現時,每當秋末冬初,北京的清真餐館和攤販就經營爆肚。北京天橋有「爆肚石」,門框胡同有「爆肚楊」,還有「爆肚馮」、「爆肚滿」等最為出名。
(3)大觀園傳統銅鍋涮加盟電話擴展閱讀:
北京風味小吃有輝煌的歷史,凡到過北京的人,說到吃,除了提及全聚德的烤鴨、都一處的燒麥外,都會對北京小吃頗感興趣。
北京小吃可分為漢民風味、回民風味和宮廷風味三種。在烹制方式上又有蒸、炸、煎、烙、爆、烤、涮、沖、煨、熬等各種作法,共計約有百餘來種。
有人將北京小吃比作千年都城史的「活化石」;著名作家舒乙先生以「小吃大藝」四個字,言簡意賅地概括了北京小吃的內涵。有段歌詞中唱到「北京小吃九十九,樣樣叫你吃不夠」。
D. 銅鍋漢鴨肉怎麼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小雪開始,天氣越來越冷,最低溫可達零攝氏度以下。這個時候,北方已經供暖,南方也會開啟空調,盡管室內如春,但很多人仍然會覺得不適應,感覺又濕寒又燥熱。
於是,很多人想通過各種養生方式進行大補。不過,中醫專家提醒,千萬不要盲目進補,正確的方式應該是「根據時令,適當調整」。
小雪節氣應該吃什麼?當然不是萬能的餃子!
北方以溫補類食物為主,可以吃銅鍋涮肉、老鴨煲等。
銅鍋涮肉:正宗的老北京銅鍋涮羊肉與紅油滾滾的川渝火鍋有別,鍋底內容異常簡單。講究的是清湯涮,只用白開水、薑片蔥段,香菇提味,枸杞大棗增色。因為越是品質上好的羊肉,越要用簡單的底湯襯出肉的極致鮮美。
老鴨煲:鴨肉性涼,有滋陰、清內熱的功效,並且還能開胃助消化、祛痰止咳。可以與冬瓜、火腿、筍干搭配,不僅味道鮮美,還富含蛋白質、磷、鈣、鐵等多種微量元素及多種維生素與纖維素。
南方某些地方會吃糍粑、做臘肉。
糍粑: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臘味: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餘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除了食補,小雪節氣還要注意些什麼呢?
1. 適當運動
進入寒冷的冬季,很多人喜歡貓在家裡。冬季,天地萬物都處於封藏的狀態,人體的陽氣也封藏在人體五臟之中。只有適當運動,才能讓陽氣由經脈運行灌溉四肢。騎車、慢跑、散步、打太極都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鍛煉、運動的時間不宜太早。由於夜間近地面層空氣冷卻作用,容易形成穩定的逆溫層,像蓋子一樣,罩在空中,使近地面空氣中的污染物不易擴散,此時污染物的濃度最大。尤其老年晨練者應該有意識地避開這段時間,可選擇在上午10點之後外出。
2. 防寒保暖
小雪節氣開始,天氣愈加寒冷。最好及時關注天氣情況,隨著氣溫的變化而增添衣服,添置保暖設施。房間溫度也不要過高,內外溫差4℃~5℃為宜。
老年人對寒冷刺激的適應性相對較差,這個時候也是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一定要注意保暖,外出戴上圍巾、帽子。
對於習慣泡個熱水澡,驅散一天寒氣的人們要注意的是,每天洗澡會讓身體更乾燥,脫皮屑更多。可以隔日洗澡1次,或隔三四日洗浴1次。
3. 睡眠充足
冬季應該早睡晚起,最好不要遲於22點休息。
室內氣溫較低時,有些人睡覺的時候把頭也一起蒙起來,覺得這樣更暖和。專家提醒,這樣睡覺會造成被窩內的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等增多,影響人體正常呼吸,甚至造成窒息,或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正確的睡眠方法是:右側卧位,低枕頭,頭露在被子外面,雙腿屈伸。
新京報記者 岳清秀 校對 李立軍
226閱讀
搜索
京城最頂級的涮肉
北京涮肉十大排名
裕德孚涮肉價格
銅鍋涮肉李子柒
銅鍋火鍋加盟連鎖店
十大正宗老北京涮羊肉
E. 保定高開區的老城根有那種傳統的銅鍋涮羊肉嗎或者那裡的特色菜是什麼
沒有銅鍋涮,那裡特色菜就是水煮魚,個人感覺其他的帶偏咸,品質一般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F. 民風民俗大觀園資料
各個地區的民俗民風
1.素凈大方的基諾族穿著
基諾族的衣裙,用本民族特意紡織的衣裳布與裙子布縫制,衣裙上的花紋圖案,在織布時就作過了巧妙安排,凡是可織出來的圖案均在織布時織在布上。因此,布料有上衣布和裙子布之分,一般不可混用。傳統的服裝,以白色和黑色為基本色調,因紡織工藝落後,所織棉布缺乏緊密、光滑之感,近似麻布。基諾族酷愛刺綉花紋圖案,無認男裝女裝都愛用橫、直彩條和幾何形圖案裝飾。男子上衣是無領、無扣的對襟衫,用織有縱橫交錯的彩色條格白布縫制。上衣的胸部以上部分強有彩色條格,橫向彩條色彩斑斕,極為顯眼。衣服背部中央鄉中有一個6寸見方的圖案,四周配有放射性線條,開如一朵葵花。但又有太陽放光之狀。基諾語稱這一圖案為「波羅阿波」,有太陽花與月亮花之意。衣襟邊沿、袖根部、肘部和袖口等部位,都鑲有數道術為顯眼的橫向彩條。白底上衣,被特意織上的圖案和紅、黃、藍、黑相間的彩條裝飾成一件色彩鮮明的花衣。
男褲為闊襠肥褲管白褲,褲腳邊沿同樣鑲有橫向紅、黑、白三色相間彩條。寬大的褲腰兩側各開一道3寸長的口子,縫有一塊四方形黑布。白褲在腹前打折,用綴有彩色纓穗的腰帶扎系於腰部。男子頭上蓄有三撮長發,用1米多長的黑色頭巾包頭。小腿上纏有裹腳布。男子衣服厚實寬松,穿在身上,增強了男人的壯實、強悍英姿。女子用織有彩條,再加綉圖案的布片束胸。上衣色調多為青色、黑色、無領、對襟,著意用紅、黃、黑、白彩色橫條裝飾衣襟邊沿和衣袖手旁觀。但凡女子,老幼均系長及膝蓋,上端白、下端黑的開合圍裙,裙沿上鑲紅條作飾,於腹前開合系於腰間。成年女子頭戴織有縱向彩條的尖頂三角形白布帽,兩側帽角下垂披於肩頭,額頭部位的帽沿外翻,開若一保尖頂白色筲箕扣在後腦勺上。未婚女好挽發於腦後,已婚婦女挽發於膠額上方。女子著裝,簡朴中透出素雅,使基諾族姑娘顯得楚楚動人。
基諾族服裝的鮮明特點是用彩條裝飾袖管和衣襟邊沿及後背。人們以彩條飾衣,據說與天上彩虹有關。民間傳說,古時候,有一對基諾族男女死相戀難分難舍。一個窮凶極惡的富家公子見那姑娘美麗無比,頓生歹意,用計搶走姑娘,逼其成婚。姑娘不從,被打得遍體鱗傷,死去活來。她的戀人歷盡萬苦千辛,救出姑娘。倆人逃離虎口不處,富家公子帶人追來,年輕伙子腿中數箭,倒在地上。大災臨頭多時,天空中出現了幾道彩虹纏住這對戀人,放出七彩光芒逼退了富家公子,一對戀人在彩虹環繞之中騰空而起,升上空中……。因此後人在縫制衣服時,便用彩條暗寓彩虹,以求吉祥免災。
2.昆明民風民俗
昆明是一個多民族匯集的城市,世居26個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漢、彝、回、白、苗、哈尼、壯、傣、僳僳等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響,融匯貫通,同時又保持各自的民族傳統,延續著許多獨特的生活方式、民俗習慣和文化藝術。生活在昆明地區的各民族同胞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風純朴,無論是其待人接物的禮儀、風味獨特的飲食、絢麗多彩的服飾,還是風格各異的民居建築、妙趣橫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 受到鮮明的民族特色。
在眾多的民族節日中,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繞三靈」,傣族的「潑水節」,苗族的「踩花山」,僳僳族的「刀桿節」等久負盛名,節日活動豐富多彩。每逢節日,各民族群眾都會穿上自己手工刺綉染制的民族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舉行摔跤、鬥牛、對歌等活動。按照歲時節令,農歷三月初三的西山調子盛會、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陽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觀賞月等許多習俗在民間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藝種類繁多,滇劇、花燈、崑曲、民歌小調以及少數民族劇種、民間敘事長詩、民間傳說等,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和傳頌,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3. 布依族的家教 家教,是老一輩對晚輩傳教自己本民族倫理道德的一種方式,也可稱家訓。布依族認為:「家教不嚴;禍害子孫。」
布依族人民禮貌好客、儉朴恭謙、尊老愛幼、扶善治惡,是老一輩嚴於律己的身教和苦口婆心的言教培育出來的。布依老人常自勉:「族旺家興全靠人,樹大葉茂全靠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布依人入學讀書的極少,從生到死,都是生活在家族的范圍內。所以,布依族的家庭是終其子女一生的教育基地,家教是終身的教育方式。
布依族的家教,從幼年時代就開始抓起。「小小不扳,大了壓彎」、「不教不說,觀世墮落」,這是老人告誡年輕父母的話。年輕父母總是按老一輩傳下來的行為規范,以慈愛的態度盡量用身教讓孩子潛移默化,不讓孩子染上驕、懶、貪的壞習。他們教育兒童.「擔子要捆緊,做事要懂禮」、「憨人不讀書,讀書人不憨」、「靈人爭時間,憨人混光陰」、「廊糖水滴舊窩,後輩跟著前輩學。」
老年人對年輕人的教育,重在如何做人。如:「好吃莫多吃,伶言莫說盡」、「父母留淺吃淺,不要搶人吃;父母留深吃深,不要坑人吃」、「相交要直言直語,做事要禮儀在先」、「寨鄰有難多幫襯,自家天塌眾人撐」、「正道之財不嫌多,不義之財莫沾摸」、「憨人要多顧,靈人可少助」等等。
傳統的布依族家庭實行家長制,年最老者為長。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人家很多,給家教提供了土壤和條件。對布依族中在外做事或當官的人,老人的告誡語言有:「為官宦要識文化,做官要碴王法」、「河清能見底,官清能見心」、「當官不知足,目間百姓哭」。……
布依族有著世世代代的家教傳統。新娘出嫁時,其母要唱《臨嫁訓女》教育新娘「……天上老天是大家的天,父母是自家的天,好吃的東西要留給公婆,你不留人家說你木懂禮。……」
布依族老人病危臨終時,寨中有名望的長者要替代病危老人向其子女唱《遺訓歌》。訓誡後人對老人的遺產「弟兄互相分……姊妹互相分,心窄不要吵架,心恨也不要打架,免得在老人面前丟臉,也免得在朋友面前丟臉。」
大家庭生活,常使晚輩親眼目睹老人的所做所為,家長常以身作則,為下一代樹立榜樣。老人的失誤,又常要求下一進行彌補。這種不斷完善的家教,利族利民,利國利家,世造就出大批優秀的布依兒女——羅平縣鍾山鄉小德江村的李齊,從小受布依族家教的影響,勤勞純朴,見義勇為。40年初曾帶領青年向土豪劣紳進行清算斗爭。加入游擊隊和黨組織後,承擔後勤工作,走村串寨,籌糧籌款。部隊外出開辟新區時,他往往在部隊未到達目的地之前就做好了安排部隊食宿的准備,多年如一日,任勞任怨。李家齊不幸身陷魔掌後,面對敵人的酷刑拷打,堅強勇敢,最後被敵人割舌、剝皮、抽筋,壯烈犧牲。表現了一個布依族共產黨員的高尚氣節。
歷任羅平縣第八、九、十屆副縣長的布依族女兒熊秀芬,一生廉潔自律,生活簡朴,工作認真,平易近人。當副縣長時,分管幹部人事工作,而愛人卻是農民。熊雖對其丈夫情感甚深,但並沒有因為自己手中有權而給丈夫安排工作。臨終前,縣上的幾位負責人請她提出個人的要求。她只要求她死後,喪事一切從簡。又問及她的丈夫、兒女需不需要什麼照顧時,熊副縣長沉默了一會,才回答:「我愛人是個老好人,在農村習慣了,勤腳快手的。縣政府招待所雜事多,經常找臨時工。在招待所忙的時節,請讓他優先來招待所當當臨時工吧。」
布依族的家教,是我國寶貴的道德遺產之一。當官者如能熟悉並接受一些布依族的家訓,可免於陷下腐敗罪惡的泥坑;為民者如能熟悉並接受一些布依族的家訓,能使自己變成一個文明、善良的人。
4.苗族民俗風情
苗族先民於秦漢時聚居在「五溪」地區,即今湘西、黔東等地。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游以南被稱為"南蠻"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歷史久遠,其先民可能是古代三南的一部分。一說淵源於殷周時代的「鬃」人。秦漢時主要居住在湘西、黔東一帶,包括在「長沙、武陵變』或「五溪蠻」的名稱之中,以後逐漸遷徙,散布在西南各地山區。還有認為是和遠古的「九黎」有關。四川、貴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當做自己的祖先。傳說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與黃帝部落沖突,敗而退出黃河下游,占據長江中、下游。逐漸形成「三苗」。公元前2世紀後,苗族先民大部分已遷至湘、鄂、川、黔等地。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紀從廣西去的士兵。
苗族主要聚居於貴州省東南部、廣西大苗山、海南島及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省區的交界地帶,人口:970,000人。苗族的歷史悠久,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游以南被稱為"南蠻"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沒有文字,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帶,以農業為主,農作物有旱稻。包穀,蕎子,薯類和豆類,經濟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種麻,自己紡織.苗族人民有豐富的民間口頭文學,如古歌,詩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蘆笙舞最為流行。
雲南苗族人口90.7萬,佔中國苗族人口的12.2%。主要聚居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昭通地區以及武定、祿勸等縣。苗族有本民族的語言文字。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分三大方言:湘西、黔東和川黔滇。1956年後,設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
苗族地區以農業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剪紙、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千年歷史。苗族服飾多達一百三十多種,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蘆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
苗族以能歌善舞著稱,苗族民歌尤其豐富,每年農歷正月初二或5月5日花山節(即踩花山),青年男女歡聚一起踩鼓,跳蘆笙舞,對歌抒情,尋求配偶,同時舉行爬花桿、斗佔比賽。苗族擅長漬麻織布、剌綉、蠟染,工藝精湛,深得國內外贊譽。青年男女喜穿「五色斑衣」,集蠟染、剌綉於一身,絢麗多姿。苗族主要從事家業。過去,狩獵是一項主要的副業,常用弓弩、火槍圍獵獵物,實行「隔山打鳥,見者有份」的分配方式。一些苗族同胞信仰民間多神教和基督教。
【禮儀】
苗族十分注重禮儀。客人來訪,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苗族人習慣先請客人飲牛角酒。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裡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
苗族講究真情實意,非常熱情,最忌浮華與虛偽。主人路遇客人不搶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談中用敬語稱呼;迎客要穿節日服裝;對貴客要到寨外擺酒迎候;客人到家門,男主人要叫門,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開門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樓;宴會上以雞、鴨待客為佳餚,尤以心、肝最貴重,要先給給客人或長者,客人則分給眾人享用,次序是先長後幼。客人不要稱主人「苗子」,他們喜自稱「蒙」。
【服飾】
喜戴銀飾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們挽發髻於頭頂,戴上高約20公分左右,製作精美的銀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齊的銀翹翅,上面大都打制著二龍戲珠圖案。有的地區,銀冠上除插銀片外,還插高約1公尺的銀牛角,角尖系彩飄,更顯的高貴富麗。銀冠下沿,圈掛銀花帶,下垂一排小銀花墜,脖子上戴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以銀片打制花和小銀環連套而成。前胸戴銀鎖和銀壓領,胸前、背後戴的是銀披風,下垂許多小銀鈴。耳環、手鐲都是銀製品。只有兩只衣袖才呈現出以火紅色為主基調的刺綉,但袖口還鑲嵌著一圈較寬的銀飾。苗家姑娘盛裝的服飾常常有數公斤重,有的是幾代人積累繼承下來的。素有「花衣銀裝賽天仙」的美稱。苗家銀飾的工藝,華麗考究、巧奪天工,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族的服飾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頭,身穿短衣褲,但苗族婦女的穿戴普遍比較講究,尤其是盛裝,極為精美,花飾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層,故名「百褶裙」。衣裙上面綉制的各種圖案,古色古香,異彩紛呈。婦女擅長紡織、刺綉、蠟染,工藝十分精湛。
【習俗】
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記不能去夾雞頭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夾雞肝、雞雜和雞腿,雞膽、雞雜要敬老年婦女,雞腿則是留給小孩的。當你離開苗族主人家時,一定要有禮貌地說聲「哇周」,意為「謝謝」,感謝苗家對你的盛情款待。
有些苗族地區,忌隨時洗刷飲甑、飯包、飯盆,只能在吃新米時洗,以示去舊米迎新米。隨時洗刷會洗去家財,飯不夠吃。在山上飲生水忌直接飲用,須先打草標,以示殺死病鬼。忌動他人放於路邊的衣物,以免傳染麻瘋病。忌孩子在家中亂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頭頂,否則孩子長不高。禁忌婦女與長輩同坐一條長凳。
【婚俗】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傳統的社交活動。如「會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戀愛的方式。苗族的傳統節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節(農歷正月初五舉行,又名"踩花山"),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節日,節日期間,身著節日盛裝的男女青年歡聚對歌,表演踩鼓,跳獅子和蘆笙舞,熱鬧非凡。
在青年男女婚戀過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飯。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畫有鴛鴦的糯米粑作為信物互相饋贈;舉行婚禮時,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還要請新郎、新娘吃畫有龍鳳和奉娃娃圖案的糯米粑。
【食俗】
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
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四川、雲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說。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為主要調味品,有的地區甚至有「無辣不成菜」之說。苗族的菜餚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製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餚,酸湯家家必備。酸湯是用米湯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發酵後,即可用來煮肉,煮魚,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採用腌製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腌成酸味的。苗族幾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壇子,統稱酸壇。
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為普遍。湘西苗族還特製有一種萬花茶。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節慶】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如:吃鴨節、吃新節、殺魚節、採茶節等。過節除備酒肉外,還要必備節令食品。
苗年 苗年一般先在正月第一個卯日,歷時三、五天或十五天。年前,各家各戶都要備豐盛的年食,除殺豬、宰羊(牛)外,還要備足糯米酒。年飯豐盛,講究「七色皆備」、「五味俱全」,並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請饋贈。
殺魚節 多在江邊,由婦女帶上飯、臘肉、香腸等酒菜,只要捉到魚,即燃起篝火,架鍋煮魚直到盡興方歸。
「祭鼓節」 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於農歷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進行,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跳蘆笙舞,祭視先人。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踩花山 是境內苗族人民的盛大傳統節日,一般在每年農歷正月初一、初三、初六這幾天舉辦。凡有苗族居住的各縣,這幾天都要立花桿,舉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動。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好時機,也是苗族人民開展文體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銀,從四面八方趕到花桿腳下,吹蘆生、彈響蔑、跳腳架、耍大刀、鬥牛、摔跤、斗畫眉、爬花桿。
打背節 流行於境內富寧縣的部分地區,於每年農歷正月初三到十五這幾天舉行,是苗族男女青年的節日。節日中,男女青年歡聚在風景優美的山坡上,當打背開始時,男的蜂擁而出,沖到自己選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夥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一邊大笑,一邊掙扎。掙脫時,捉住小夥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整個場地,男追女逐,歡蹦亂跳。打累了,男女雙雙即各找一個地方打土電話(即用兩個竹筒,中間連一長線,各在一方對著竹筒講話、唱歌都能聽見),相互傾吐蜜語衷情,以企結成伴侶。情投意合後,再告訴父母,擇吉日成親。
【建築】
由於長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區各自的特點,房屋多系木結構,以瓦、杉皮或茅草等蓋頂,黔中或黔西地區有用薄石板蓋頂。山區多為吊腳樓;海南島和雲南昭通等地則住長形茅草房或以樹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湘西一帶則為石屋。
苗族多居住在山區,住房多以樹柵為牆,削樹皮為壁,編時為瓦,或以士善牆,竹片或木片做瓦,內分卧室、廚房和畜廄,擺設簡單。部分苗族居住在壩區,住房亦有水土結構的瓦房,內分三室,左右室各設一側門,中室設大門,亦即正門。在部分苗族中,正門一般不得隨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喪嫁娶或祭把等活動,方能由正門出入。
5.納西婚俗
麗江壩區過去的納西人,由於在1723年雍正實行改土歸流的政策首漢族文化影響加深,在婚姻上也已實行一夫一妻和父母包辦婚姻的制度。兒女婚事由父母做主,媒人撮合,以牛、羊、豬,酒聘娶。婚姻講究門當戶對,三從四德,夫唱婦隨等漢族傳統倫理,麗江納西與漢族、藏族聯姻的較多。在本民族內部,同姓不同宗的人可以通婚,但絕對禁止同家族的人結親。結婚,一股都要經過訂親、請酒,舉行婚禮的程序:
訂親,納西語叫「日蚌」,意為「送倆」。男孩長至五。六歲時,父母便注意給他物色媳婦,請算命先生或祭司東巴排八字,對生辰,或者到寺廟燒香求簽。若是相中的女孩與兒子的生辰屬相相合時,父母便托媒人帶一壺酒去女家為兒子說來。如女方父母同意,待女孩十歲左右即擇日舉行討婚禮。訂婚時,男家須向女方送禮物,第一次稱為「小酒」,男方送給女家白米二升(約20斤》、酒一壇(約5斤)、紅糖二至四盒、茶葉二包。其中糖、茶、酒是不可缺少的禮物,其餘禮物的多少.視男方的富裕程度決定。小酒之後,任何一方覺得婚事不合適時,都可以反悔,如女方想退婚,必須把所收禮物如數退還男家:茗男家想毀約,把決定通知女方即可。
小酒後隔上一年半載,男家再向女家送第二次禮,叫做過"大酒"。除備有過小酒的禮物外,還要贈送上布一件(7尺左右)、衣服兩件、玉或銀手鐲一對、豬肉三十斤、現金若乾等,披紅掛彩,由媒人和男家親友送到女家。女方以酒席相待,客人喝著男家送來的酒,稱贊酒好、酒甜,並向結親的兩家祝賀。酒席後,女方送一壺酒和兩盒紅糖或一些糙把給男家口禮。男家再將女方回贈的酒敬獻祖宗,宴請親友。「大酒」之後,雙方再不能反悔婚事。
送「大酒」後的第二天,男家的至親去女家會親,從此,兩家人開始互訪。自可婚到結婚前,男方每年在端午、中秋、冬至三個節日,都要請媒人給女家送去大米一盤(約5斤)。茶葉二包、紅糖二盒,有些地方,在豐收農忙時,男方請未婚媳婦幫助割麥一天,選送一、二馱優質小麥饋贈女方,作為女子的「私房」。每年春節,未婚男女各自找個伴友,陪同前往對方家裡拜年。任何一方家裡有事,對方便前往幫助,但未婚夫妻互相不能談話和接觸,必須嚴格遵守傳統倫理。
男女二十歲左右,方擇吉日舉行婚禮,納西語叫「楚美如、意為「娶媳婦"。婚禮由新郎家族中能乾的長者,分派同家族的人操辦。迎親的前幾天,新郎家的院子內要搭大篷,在大門和院中扎迎親牌坊。富有人家還掛宮燈、字畫,到處張燈結綵。在洞房的門框上方,掛一個用紅紙徒糊的篩子,上插三支用柳樹或桃時作的箭,井在紅紙上寫著「麒麟在此」四字,以求驅邪得福。
正式迎親的頭天,媒人帶領男家親友及吹鼓手,抬著迎親的衣服、布匹、酒、肉、米、糖、茶、月餅和餌炔(米或糯米蒸熟後,再在木模內壓成講),再加三十至五十元半開(過去的價值),前往女家,沿途吹吹打打,好不熱鬧。女家將男家彩禮放在院中的方桌上,舉行簡單的點收儀式。送禮的人在女家吃過茶點或便飯即返回。當晚,男家在院中擺上糖果、蜜餞、酒和茶水,招待同付及鄰村的青年。男女青年們邊唱祝婚歌、邊跳舞,猜拳歡笑,以示慶賀。女家亦在本村招待男女青年,唱跳的是「嫁女"古歌.青年們憧憬著未來的幸福生活,歡跳到深夜,新郎和一位父母雙全的小男孩或好友同住新房,俗稱"壓床".象徵新郎今後如伴友家一樣,兒孫滿堂,全家多幅。
第二天正式迎親,大宴賓朋,又叫「辦大酒」。清晨,男家的媒人、吹鼓手及親友,帶著新娘婚禮時需穿戴的衣物,到女家迎接新娘,新娘換上男家送來的新衣服,外罩紅大褂,頭插首字和鮮花,再蒙上紅布頭帕,一邊拜祭祖先、拜別父母親友,一邊哭泣,表示捨不得離開他們。新娘坐轎或是步行,全憑男家的經濟條件與路程遠近而定。但她必須在同族長輩、兄弟姐妹及女伴的陪送下前往男家.娘家陪迭的嫁妝,一般有大木櫃子兩個,箱子一對,被褥二至四床,衣服數套套,綉花鞋一、二十雙,火具、銅鍋、銅盆,銅壺、銅盤,銅勺,銅鎖和銅制的水桶等生活用具,以及梳妝用品,隨同新娘送至男家:送親隊伍的前面,中一人手持柏香木做的火把開路、意為清除穢氣,驅逐邪惡,大吉大利,途中,「少年們爭先恐後搶奪新娘蓋臉的紅頭帕,搶到手後,由新娘用喜糖換回。
新郎穿長衫、馬褂,帶著禮帽在門前迎候(也有親自前往女家迎親的)。新娘一到,新郎上前掀開花轎門簾,扶新娘出轎,然後躬身向送親的人們致謝。新娘進大門時,必須跨過門檻正中的「馬鞍」(是用大紅紙包貼在門尷上的),意思是跨過「馬鞍」,就算是男家的成員了.新娘和新良。先菱惜上或廚屆的祖先台前拜祭祖宗,然後進入洞房,新郎要立即換上新娘送的栓有紅絲線的新鞋,表示今後永不分離,然後出新房招呼客人。新娘」在房內脫下紅大褂,重新梳妝打扮。過一會,伴友們簇擁著新郎,新娘至堂屋,舉行「分大小儀式」,即依長幼親疏拜謝新郎方面的長輩,最後敬拜來賓。
儀式結束後,按照傳統習慣,男女賓客分別入席就座•男賓席上,新娘的兄弟或侄子被尊為上賓,坐於首席,女賓席上,新娘的母親和伴女最受尊重:其餘來賓,依長幼親疏入座。喜宴至少擺六盤六碗,新郎向男賓席敬酒,新娘到女賓席勸飲.親朋們開懷幀飲,祝新夫婦永結同心。夜晚,青年們圍著篝火唱跳婚歌、喜歌和歡樂調,有的通宵達旦。主人以酒、茶、瓜果、糖點盛請招待客人,新郎、新娘亦出來敬酒。來賓興致越高,主人便越感到榮耀和吉祥.新郎、新娘人洞房後,有些地方有鬧洞房的習俗。
第三天新人回門,由女家宴客。早餐後,妝扮好的新娘、新郎,在男女伴友和親屬的陪同下,赴女方家省親,並帶去茶、糖、肉、餌塊等禮物;快到娘家時,新娘放聲哭泣,表示急叨地想見父母和兄弟姐妹。到女家後,新夫婦先拜祖先,繼拜父母和長輩,最後向客人敬酒行禮:新郎行三禮九叩,新娘行四禮八拜。客人們暢飲祝福,並送新娘一些禮物。女方男女青年到新郎和男伴友坐的專席上去敬酒,同時戲弄刁難他們,如在端給他們的大碗衛放根長粉絲;用馬尾毛或頭發把肉一塊塊串在一起,把米飯堆得又滿又尖等等,當晚,夫妻倆必須返回,不能留宿女家,女家應回贈些酒、糖之類的禮物給女兒、女婿。
第四天如果新郎與新娘如離麗江古城近,就同游麗江古城街,給路遇的親友散發喜糖。第五天,新娘獨自回娘家省親,同母親。姐妹、女伴談話。父母則再次教育她待人處事、生活等方面的規矩和禮節。但新娘當晚必須返回夫家。
在婚姻關系中,麗江壩區納西盛行姑舅表親優先婚配(納西話叫「阿貝則美該」,意為「舅舅可以強認姑母的女兒為兒媳」)。依照傳統風俗,舅父的兒子有優先娶姑表姐妹的權利,即使舅表兄弟是傻子,姑表姐妹也無權拒婚。舅父只有在外甥女病殘或八字與兒子不合時,才允許她嫁給外人。
G. 酸菜銅鍋涮羊肉加盟
咸陽火車西站的醉蒙羊酸菜銅鍋涮羊肉不錯,你可以了解下,朋友選擇了這家,現在很火爆
H. 開一家銅鍋涮店,需要前期准備什麼
錢,涮鍋技術,一班人,廚房 一班,接待運營一班。管理才能。
祝您生活愉快!
求個採納
O(∩_∩)O謝謝!
I. 北京吃火鍋哪裡好
我常去的也有,山城辣妹子(在朝陽劇場的胡同里),小洞天(簋街,和朝陽圖書館對面),海底撈哪都有分店,還有朝陽門的悠唐影城的地下有個導演劉偉強文雋王晶京城開火鍋店開的叫寧記麻辣火鍋店 9. 陽坊勝利涮羊肉(口味:28 環境:13 服務:14 人均:¥44)
地址: 北京 昌平區陽坊鎮中心街北端
電話: 69760232 69768145
地區: 北京近郊-昌平
2. 宏源涮肉城 (口味:26 環境:10 服務:14 人均:¥42)
地址: 北京 永內東街東里13號樓(近天壇南門)
電話: 67017030
地區: 崇文區-天壇
簡介: 傳統的銅鍋涮肉,正宗的北京口味。「鮮嫩」的羊肉蘸上「味兒正」的小料,讓人「挽起袖子」吃個「紅紅火火」,直到「肚兒歪」才覺得「過癮」、「 解饞」。價格「實惠」,服務「周到」。環境雖然「簡陋」卻「很有家庭的感覺」,所以生意很好。不想排隊的話一定要定位。
推薦: 羊肉、魚丸、百葉。
氛圍: 朋友聚餐。
3. 太婆天府山珍酒樓(口味:26 環境:9 服務:13 人均:¥61)
地址: 北京 復興門外二七劇場路南口甲19號樓(近長安大廈)
電話: 68019641
地區: 西城區-復興門/月壇
簡介: 吃涮蘑菇的地方。特色在於口味和選料——「烏雞湯」的鍋底+各種蘑菇。燉酥的烏雞「很好吃」,湯也「很鮮美」,「可口又滋補」,「吃多少都 沒有 壓力」,湯喝不完還可以「帶走」。蘑菇的種類也很多,就是給的量不大,因此顯得價格「稍微貴了點」。環境感覺不大好,有點「亂」。
推薦: 各種蘑菇、烏雞鍋、竹蓀。
氛圍: 朋友聚餐、家庭聚餐。
4. 老五四季涮肉(口味:26 環境:13 服務:14 人均:¥43)
地址: 北京 白紙坊東街17號(近經濟日報社)
電話: 63516164
地區: 宣武區
簡介: 「很棒」的老北京涮肉。炭火火鍋,肉質「鮮嫩」,小料「特香」,菜也「很爽口、鮮亮」,吃過很「上癮」,「吃了一次讓人想第二次」。菜量「小」 點,但「物美價廉」,老闆「熱情」,「朋友聚會去那裡很合適」。生意非常好,「天天爆滿」,「每次去都要等位也比較郁悶」。
推薦: 羊肉、涮肉、小料。
氛圍: 朋友聚餐
5。海底撈火鍋(口味:25 環境:20 服務:31 人均:¥40)
地址: 北京 大慧寺路2號(交大西門西)
電話: 62133511
地區: 海淀區-北下關
簡介: 四川簡陽火鍋店,「一個讓人意猶未盡的地方!」這里的食物「很新鮮」,味道「一流」,分量「很足」,價格「很公道」。環境「挺不錯」,服務更是 「刮刮叫」——每桌都「至少」有一個服務員;所有的服務員「不管什麼時候」看到你都會「恭敬」地問候;等位子時有「免費」茶點、「免費」美甲和 擦鞋;大廳還有兒童樂園,有阿姨「專門看管」;每位小朋友還都有「免費」蛋羹。
推薦: 豆花、豬蹄、鴨血、滑牛肉。
氛圍: 朋友聚餐、家庭聚餐、有包房。
6。滿朋軒(口味:25 環境:10 服務:12 人均:¥25)
地址: 北京 永定門外東河路11號
電話: 87251798
地區: 崇文區-天壇
簡介: 這里的羊羯子「很不錯」,老湯味道「非常香」,「吃過以後就不想再吃別家的了」。好吃不貴,還免費送白菜和面片,即使「吃個肚兒歪」也花不了多 少錢。生意呢,「火」到在原址的東邊「又」開了一家分店,但還是天天「高朋滿座」,七八點鍾去的話,你就別想在半小時內吃上。
推薦: 羊蠍子、面片、它似蜜、羊羯子、餅夾肉。
氛圍: 家庭聚餐、朋友聚餐、隨便吃吃、有包房。
7. 粑子火鍋(口味:25 環境:18 服務:19 人均:¥65)
地址: 北京 順源里13號
電話: 84510505
地區: 朝陽區-國展/西壩河
簡介: 北京「最正宗」的重慶火鍋,是「吃牛油火鍋的首選店」。鍋底「很香」,葷素涮菜「選料精心」,而且「很新鮮」,價格也「不貴」(都是「按兩」賣 的,因此「就算是人少也可以嘗到很多品種」)。環境「不錯」,「能看到許多賞心悅目的川妹子」。服務也「很好」,「吃完後還有免費的湯圓和粥贈 送」。
推薦: 鵝腸、羊肉、午餐肉、豆皮。
氛圍: 朋友聚餐、家庭聚餐、休閑社交。
8. 譚魚頭火鍋(口味:24 環境:24 服務:19 人均:¥68)
地址: 北京 安立路慧忠北里105號樓
電話: 64848880
地區: 朝陽區-亞運村
簡介: 「再沒有這么地道」的魚頭火鍋了。魚頭「鮮嫩滑爽」,「齒頰留香」;「正宗」的四川火鍋「辣乎乎」、「熱騰騰」,吃得人「全身通暢」,十分「順 氣」;各種小吃也「很正」,而且便宜。旗艦店環境「氣派」,服務「周到」,只要帶好「肚子」和「銀子」,不出店門就能「通吃四川」。
推薦: 魚頭、魚頭火鍋、冒菜、泡椒鳳爪。
氛圍: 朋友聚餐、家庭聚餐、有包房。
15. 竹園村(口味:24 環境:18 服務:12 人均:¥39)
地址: 北京 北太平路16號(採石路北口)
電話: 88275688
地區: 海淀區-公主墳/萬壽路
簡介: 「好吃實惠」的火鍋店。特色三鮮鍋底鮮美又「不膩」,豬腳鍋底「干凈」、「很爛」;涮菜「很全」,魚肉滑「好好吃」,老牛肉「越煮越嫩」,「不 可不嘗」。價錢「便宜」,分量「超大」,「吃過了都會回頭」。
推薦: 豬蹄火鍋、豬蹄、老牛肉。
氛圍: 朋友聚餐、有包房。
16. 樹林子菌湯鍋(口味:24 環境:13 服務:13 人均:¥27)
地址: 北京 崇文門新世界綜合館5樓
地區: 崇文區-崇文門
簡介: 和其他的小火鍋相比,湯「不太一樣」——菌類做鍋底,「挺鮮的」,「想到就要流口水」。菌油調料也「很鮮」,但「不能擱多」,不然「吃完會口渴 」。鍋底小料「免費」,菜也給得「實惠」,加上地方「位於商場」,飯點兒「經常爆滿」。去新世界逛的話就試試吧。
推薦: 菌肉丸、菌類、豆皮。
氛圍: 隨便吃吃。
17. 城一鍋(口味:25 環境:10 服務:12 人均:¥42)
地址: 北京 廣安門內大街臨337號(新菜百對面)
電話: 63132934
地區: 宣武區-廣內大街
簡介: 非常「火」的餐館,總是「人滿為患」。這里的羊羯子「肉爛味濃」,湯料「麻辣適當」,好吃得「連骨頭都想吃下去」。不過現在給的量「比以前少了 」,價格「比別處也稍貴一點」,所以總的來說「性價比不高」。
推薦: 羊蠍子、面片、玉米餅。
氛圍: 朋友聚餐。
18. 小背簍(口味:23 環境:24 服務:21 人均:¥86)
地址: 北京 團結湖路北五條甲1號
電話: 85978135 65936593
地區: 朝陽區-朝陽公園/團結湖
簡介: 門臉不大,裡面卻「別有洞天」,又「大」又「豪華」,而且「基本」上都是包間。菜品以菌類為主,有炒菜,有火鍋;品種「很豐富」,「像個菌菜宴 」。所以吃飽了肚子還「清清爽爽的沒負擔」,「非常適合現在的人的口味」。只是價格「偏貴」,偶爾去嘗嘗真不錯。
推薦: 蘑菇。
氛圍: 商務宴請、朋友聚餐、休閑社交、有包房。
19. 羊羯子李(口味:22 環境:15 服務:13 人均:¥36)
地址: 北京 西便門西里7號(天寧寺橋東北)
電話: 63044265
地區: 西城區-復興門/月壇
簡介: 涮羊肉「一絕」。「難得」的「炭木火鍋」涮出了「香香的」羊肉味,真的「夠正宗」。羊雜「湯鮮味正」,火燒「酥脆可口」,配菜「豐富」,小料「 地道」,加上量「實在很大」,即使要「特意去吃」,也「值得」。P.S.勝利老店的味道比其他分店的更地道些。
推薦: 羊肉、涮羊肉、火燒、羊雜湯、羊雜。
氛圍: 朋友聚餐、老字型大小、有包房。
11. 鼎鼎香火鍋(口味:23 環境:17 服務:14 人均:¥65)
地址: 北京 東中街40號東環廣場B座對面園嘉公寓2層
電話: 64179289
地區: 東城區-朝陽門/東直門
簡介: 「吃涮肉的好去處」,「和『東來順'有得一拼」。這里的羊肉「肉質鮮嫩」,按部位分A、B兩種;調料也「很不錯」,而且「品種豐富」;就是價格「 貴了點」,分量「少了點」。餐具和菜盤「蠻精緻的」,環境也比一般的火鍋店要「講究一些」、「高雅一些」。生意很好,「經常爆滿」。
推薦: 羊肉、燒餅、火燒、肥牛。
氛圍: 朋友聚餐。
12. 口福居火鍋(口味:23 環境:21 服務:17 人均:¥61)
地址: 北京 知春路29號大運村學生公寓7-8號樓
電話: 82355888 82356888
地區: 海淀區-成府路/知春路
簡介: 「老派的北京涮鍋」。他家的羊肉、糖蒜、調料號稱「涮肉三絕」,口味「非常正宗」(但也「不像廣告說的那麼誇張」)。環境也「還不錯」,「比一 般火鍋店干凈」,「古色古香的」,「很有京韻」,「四周牆上還掛滿主人和來此涮過的名人的合影」。雖然價格「比較貴」,但生意「很好」,「一到 飯點肯定爆滿」。「值得一去」。
推薦: 羊肉、涮羊肉、肥牛、火鍋、燒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