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加盟資訊 » 小字迷書法加盟電話
擴展閱讀
牛肉丸麵店加盟 2025-05-10 08:21:13
老塞加盟費多少 2025-05-10 08:20:29
上海加盟月嫂公司排行榜 2025-05-10 08:18:51

小字迷書法加盟電話

發布時間: 2021-07-01 05:01:05

㈠ 溫州市書法(毛筆)培訓點 非少年,青少年! 我已青年!

溫州毛筆\硬筆書法培訓
來源『久學培訓網』: http://wz.lesson9.com/course/33936.html
課程費用: 學費待定 課時按排:
開課時間: 2009-2-19 結束時間: 常年開課 上課地點: 溫州,鹿城,

㈡ 關於柳如是和薛濤

薛濤(約768~808?年) 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父薛鄖,仕宦入蜀,死後,妻女流寓蜀中。薛濤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

德宗貞元(785~804)中,韋皋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召令賦詩侑酒,遂入樂籍。後袁滋、劉□、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簡、王播、段文昌、杜元穎、郭釗、李德裕相繼鎮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韋皋曾擬奏請朝廷授以秘書省校書郎的官銜,格於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往往稱之為「女校書」。後世稱歌伎為「校書」就是從她開始的。薛濤生年不詳。其卒年當在段文昌再度鎮蜀期間,即大和六年(832)至九年(835)之間。舊說她和高駢有交往,考高駢任四川節度,在僖宗乾符元年(874),時代遠不相及,顯誤。

薛濤和當時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張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紅色的小彩箋,用以寫詩。後人仿製,稱為「薛濤箋」。晚年好作女道士裝束,建吟詩樓於碧雞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過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詩稱道:「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在唐代女詩人中,薛濤和李冶、魚玄機最為著名。薛濤與劉采春,魚玄機,李冶,並稱唐朝四大女詩人。 卓文君、薛濤、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薛濤的詩,不僅如世所傳誦的《送友人》、《題竹郎廟》等篇,以清詞麗句見長,還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關懷現實的作品。在封建時代婦女,特別是象她這一類型婦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過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詩,其第一首說:「聞說邊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對防守邊疆士兵的艱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楊慎說它「有諷諭而不露,得詩人之妙」(《升庵詩話》)。《四庫全書總目》也認為她的《籌邊樓》「托意深遠」,「非尋常裙屐所及」。有《錦江集》5卷,今佚。《全唐詩》錄存其詩1卷。近人張蓬舟有《薛濤詩箋》。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據《名媛詩歸》說:「濤八九歲知音律,其父一日坐庭中,指井梧示之曰:『庭除一古桐,聳干入雲中』令濤續之,即應聲曰『杖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父愀然久之」可見其才思之敏捷。濤早年喪父,母孀居,二人相依為命,生活極其窘困,及她到十六歲時,詩名已遐邇皆聞,因其有姿色,通音律,善辯慧,工詩賦,迫於生計,遂入樂籍,成為當時著名的女詩人。

柳如是(1618-1664 年) 早年以楊為姓,先後用過楊愛、雲娟等名,又名影憐;後改姓柳 (一說原本姓柳),初名隱 (一說隱雯),(據 《柳如是別傳》載:「至若隱遁之意,則當日名媛,頗喜取以為別號。如黃皆令之 『離隱』,張宛仙之 『香隱』,皆是例證。蓋其時社會風氣所致……即於名字別號一端,亦可窺見社會風習與時代地域人事之關系。」)字靡蕪,後又改名是,字如是。又以佛典《心經》中有 「如是我聞」之語而號 「我聞居士」;與錢謙益 (一字牧齋,世稱虞山先生,常熟人。終明之世,官禮部右侍郎,稱「少宗伯」,後改稱「宗伯」。降清以後,在朝五個月,即請病南旋,從此不再出仕。)結璃後,錢取柳姓郡望,稱河東君。此外,還有「美人」的別稱。舊時女子淪落風塵,改名異姓也是常事,但也暗示了其曲折的經歷。柳如是的幼年是不幸的,她身世不清,初生地也有浙江嘉興與江蘇吳江等說法,撲朔迷離,今皆難以考見。至於柳如是如何成為風塵中人,周采泉先生曾做過推測。他認為柳如是過目成誦且膚色白皙,必出生於書香門第,幼時不幸為歹徒所掠,販與巨家成為碑女,從此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當然這只是一種想像,是沒法考證的了。

柳如是幼年被賣到盛澤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養女,受徐教養。明崇禎四年辛未柳如是14歲時,被吳江故相周道登買於勾欄。最初為周府老婦人侍婢,因為其善解人意,深得周老夫人歡心。後來被周道登強索為侍妾。不及一年,由於周府群妾謠諑蜚語加害柳如是,幾被處死,因周老夫人阻攔,將其逐出周府,在賣於娼家。

明崇禎五年壬申(公元1632年),柳如是從周道登家流落松江。改「雲娟」舊名,並且自號「影憐」,表示身在濁世而知己難求,只有顧影自憐之意。

柳詩擅近體七言,分題步韻,作書得虞世南、褚遂良筆法。年稍長,流落青樓。為秦淮八艷之首。在松江,她以絕世才貌,與復社、幾社、東林黨人相交往,常著儒服男裝,與諸文人縱談時勢,詩歌唱和。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東林領袖、常熟錢謙益與柳如是結秦晉之好(是年錢謙益已有六旬)。兩人同居絳雲樓,讀書論詩相對甚歡。錢戲稱柳如是"柳儒士"。明亡,柳勸錢殉節,在刀、繩、水三種死法中選一。錢面有難色,如是奮身跳入荷花池,以身殉未遂。錢謙益降清後,遭猜忌被逐回鄉,鬱郁而死。錢氏家族乘機向柳如是逼索,如是投繯自盡。

㈢ 福安現在活著的名人

林光麟 - 福建大豐集團董事長 大豐雄起上海灘

福建省福安穆陽人,歷任福建省福安韓陽汽車修理廠廠長、福安汽配工業公司經理、福建省大豐企業公司董事長,現任福建大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新奇特車業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隆豐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如今在上海車業服務中大有名氣的大豐集團,福建是它的發源地,上海是它的大本營林光麟帶領企業從閩東山區福安公路邊一個小作坊起步,通過原始積累走出大山,走進大都市,昂首挺進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取得了令人振奮的驕人業績。1984年冬,林光麟創辦的「韓陽汽車修理廠」誕生了,他也成為閩東第一批「敢吃螃蟹的生意人」。
1986年,林光麟把修理廠更名為「福安汽配工業公司」,1990年,林光麟把發展腳步延伸到福州,成立「福建省大豐企業有限公司」,1996年,公司升格為「福建省大豐集團」。經過幾年的打拚,公司實力增強了,也有了相當的積累。 此時,林光麟夢想著在全國建立自己的車業服務王國。他把目光停留在了上海。 1997年,大豐集團總部從福州移師上海,同年成立「上海隆豐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依託上海面向全國發展。先後在北京、南京、廣州、深圳、濟南、長春、哈爾濱、烏魯木齊等地設立了幾十個分支機構。到了1998年,一個全國性銷售網路已初步形成,並且成為汽車配件行業的「領頭羊」。
2001年,一個以「創造人車新生活」為概念,力求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差異化經營的新公司——上海新奇特車業服務有限公司誕生了。上海雖有大大小小近6000家汽修企業,但還沒有一家比較規范的連鎖公司。此時「新奇特」的出現,正成為滬上首匹「黑馬」,以迅雷之勢搶灘上海汽修市場,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在滬上開設8家連鎖店。作為上海第一家快修保養連鎖企業,他們採用了國際通用的連鎖運營模式,實行五統一,即「統一形象、統一培訓、統一配送管理、統一服務內容、統一信息交流」。這一舉措在業內堪稱典範,引起不同凡響。正當汽車後市場服務業方興未艾的之際,「新奇特」乘勝前進,先後在南京、蘇州、杭州、常州、福州等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城市設立了20多家自營連鎖店和13家加盟店。這些分支機構在全國各地運營得相當出色,扛起了中國汽車後市場服務的一面民族旗幟。在2004年「首屆中國消費者(用戶)最喜愛品牌民間調查」大型公益評選活動中,「新奇特」榮獲「中國汽車快修連鎖市場服務信譽最喜愛品牌」的稱號。

歷經歲月的考驗,林光麟領導大豐集團以其百折不回的氣概、艱苦奮斗的企業精神以及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走過了二十年的風雨歷程,創造了令人驚嘆、讓人驕傲的業績;在二十年的坎坷歷史中,面對機遇與挑戰,林光麟不僅培養了一支精乾的戰斗隊伍,而且也培植了企業長久不衰的文化生命力。大豐集團在全國19個省市擁有29家全資公司,100多個經營單位,公司資產23000萬元,企業員工達650多人。每個地區或城市設立的代理商之間區域職能劃分清晰,各級代理商等級分明。這一連鎖網路的編織使大豐集團在1998年就具有了相當的規模,年銷售額達數億之巨,成為國內最大的汽車零部件銷售商之一。

如今的大豐集團已經成為國內汽車售後服務領域首屈一指,擁有遍及全國20個省、2個直轄市、29座城市共70多個銷售網點,3個事業部的大型集團公司。2003年實現銷售收入8億人民幣,並在德國注冊公司,邁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20多年來,他們克服了前進路上的一個又一個困難,走向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制定了從福安到福州,從福州到上海,從上海輻射全國的發展戰略,昂首挺進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取得了令人振奮的驕人業績!現大豐集團是麾下有企業數十家,員工達一、二千人,分布在全國20幾個大中城市!

林光麟先生因其非凡的企業領導能力和對社會經濟建設做出巨大貢獻,2004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出席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議。同時榮膺「第四屆中國改革十大新聞人物獎」。

李輝,1962年生於福建省福安市,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畫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田園畫會副主席,中國荷花畫會副會長,寧德市文聯副主席、閩東書畫院院長,寧德美術家協會主席,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師,香港《美術家》雜志編委,揚州八怪畫院名譽院長,中國東方藝術館名譽館長。
潛心鑽研古今名家之長,主張「集眾所善,以為己有」。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作品滿而通靈。典雅脫俗,色墨輝映、水墨淋漓,整個畫面洋溢著蓬勃的生命力。並寄寓著畫家獨特的人格理念。近年尤喜畫荷,所作蓮塘似夢筆墨蒼茫,渾朴自然。深得海內外人士贊譽,頗具影響力。
其作品曾十多次榮獲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主流展覽的銀獎、銅獎、優秀獎等。多幅精品被國家博物館、美術館、人民大會堂、中央黨校、中央電視台、中央文史館、中國美協、國家奧申委、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台灣台塑企業集團等收藏陳列。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日本、台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名流,企業家,收藏家也都珍藏其佳作精品。 《美術》、 《美術觀察》、 《國畫家》、 《畫刊》、 《中國畫》、《美術界》、 《中國文化報》、 《美術報》、 《財富時報...

鄭官平
1973年12月生,福建福安人,大專。系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碩學會員,中國鄉土作家協會理事,閩東詩詞學會常務理事等。《還是那月亮》、鄉間小路》、《一剪梅/詠荷》等詩在參加大賽中均獲一、二等獎,並被選刊上《黃河文學》、《當代作家》。2003年獲「中國鄉土文學獎」頒發一級文學獎章。出版有人個專集《野百合》,傳略被收藏到《中國優秀專家學者大辭典》、《國際文化藝術人才辭典》等。

李 輝
1962年生於福建福安市,畢業於福建工藝美術學校工藝繪畫專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網藝術委員會委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畫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書畫院創作交流協會理事、中國田園國畫會副主席、閩東畫院(寧德畫院)院長,寧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作品被新加坡、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香港、台灣等國家與地區的名流和文化單位及國內的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央文史館、中央電視台、人民大會堂、宋慶齡基金會、國家林業部、國家環保總局、深圳博物館、中國扶貧基金會、國家奧申委、中國詩書畫研究院等機構收藏和陳列。

高 欣
男,筆名欣慰,又名山裡人。二級美術師。1966年出生於福建福安。1991年入中央美院國畫系深造。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國家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文研中心創作委員、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藝術系兼職副教授。1999年獲香港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主辦的第三屆「世界華人藝術大會」香港大型藝術展「特別金獎」。1998年入選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97/98年度「國際名人」並收入第26版《國際名人傳記》,國家文化部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中國書畫家協會授予「世界和平獎」金質勛章。

周 建
字兆和,號無為人,1957年生於福建省福安市,祖籍安徽無為縣。大專文憑,現任職於安徽省無為縣科技局,自幼酷愛書法 ,初臨唐楷,後習二王及米芾、王鐸,亦習漢隸。現為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作品曾獲全國展賽金、銀、銅及等級獎三十餘次。作品散見於《書法報》、《中國書畫報》、《書法之友》等多家專業報刊,作品及簡歷被收入《二十世紀中國書畫藝術》、《當代書畫作品大觀》、《中華翰墨作品博覽》、《當代中國書畫名家國粹博覽》、《中國當代名家書畫精品大典》、《中國當代書法藝術人才精品大典》等多部典集。

詹 毅 (1949.12) 莆田市市長
男,福建福安賽岐人,現任莆田市市長,省總工會主席。詹茂山之子,其父詹茂山早年參加革命,生前曾被選為福安縣人民政府第一屆副縣長等

雷春美
女,畲族,福建省福安市人,1959年1月出生,1975年7月參加工作,197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2月福州大學畢業,2000年7月廈門大學在職研究生畢業。2005年7月起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員、中共龍岩市委副書記(正廳級)、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長。

陳長輝
1963年10月生,福建福安人。主集中外名人手跡,現藏二百餘幀,含部分珍品。自幼酷愛繪畫,有作品被聚雅齋書畫藝術陳列館及海外人士收藏。

劉 鍔
1928年生,福建福安人,筆名柳萼。1949解放後任職福安一中。破格被評為省首批中國高級教師。歷任福安市書法協會副會長、福安市文學協會理事、閩東老年書畫協會理事,省語文教學學會、省老年書畫藝術協會會員。藝術生平載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第二卷)》及即獎出版《中華人物辭海·當代文化卷》。

阮榮登
1953年生,福建福安人。大專文化。經濟師。現供職於福安市口岸與海防委員會辦公室。系福安市政協常委,福安市文學協會秘書長,福安秋園詩社副社長,福建省詩詞學會、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著有《溪趣齋詩詞選》。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大毒梟
「末路毒梟」 - 劉招華
男,1965年3月5日出生,福建省寧德福安賽岐鎮人,身高1.70米,體形較胖,右眉上方有一傷疤。中國緝毒史上最大的製造販賣冰毒犯。他製造的冰毒多達31噸。曾是法院先進工作者,榮立過三等功;當過邊防警察。持有劉林彬、劉森、劉林權、劉林揚、陳桂森等多個化名身份證。僅1999年,警方一次查獲他生產製造的12.36噸冰毒,就相當於當年全球其他國家繳獲冰毒的總和,市值55億美元。查出的冰毒堆滿整個籃球場。
2005年03月05日『全球最大冰毒案』首犯劉招華於福安街尾落網。。

另:白馬港西岸的甘棠是著名的文化之鄉,朱熹的過化更使這里人傑地靈。慶元五年(1199年),已經七十高齡的朱熹在他的福安籍門生黃乾和楊復的陪侍下,來到長溪,甘棠的上東庵是重要的一站。朱熹和他的弟子們在這里創辦「考亭書院」,授徒講學,誨人不倦,使這一座唐代古剎名聞遐邇。上東庵至今還十分珍愛地收藏著一副聯板,上面刻有「留衣韓伯人如玉,解帶蘇公價值金」十四個大字;從落款小字我們知道這是「朱公筆跡」,系「紫陽夫子流寓此庵原贈」。 (geniebin)
本人就知道這些人,

㈣ 關於培訓機構與學校就書法課對接的報告樣本

談書法自學與教學中的兩大陷阱
李松
當前我國的書法人口相當多,中國書協會員近萬,省級會員幾百萬,地縣級會員幾千萬。為歷朝歷代所不可比。但是,專業的書法教育機構在幾千萬愛好者目前難以滿足需要,絕大多數都是自學。出版界火速加盟,法帖專輯、光碟教材充斥書店,為自學書法者提供了有利條件。所有這些絕對是可喜的現象。
但最近,曾聽一位業內人士說了一句震人耳根的話:「書法自學,等於自殺!」此言一出,皆爭引用。雖然這話有些絕對,但有它一定的道理,尤其是常年從事書法教學的書家,真真地有所感受,「自殺」現象非常普遍而且嚴重。此陷阱一。
在全國范圍內,書法的教育可謂非常興旺和發達。大專院校設有書法專業的相當之多,學歷的設置極為誘人。大專、大本、研究生、博士生等等,每年都有一定批量的學子離開大專院校。書法專業機構和社會辦學更是遍地開花,可謂一派紅火景象。同時我們也清晰地看到,在當前的書法教學中「他殺」的現象也格外嚴重。此陷阱二。
鑒此,非常有必要就這兩大陷阱的話提議論議論。
我們真的發現,而且是經常地發現,一些熱衷於書法的自學的業余愛好者真是執著地、頑強地、義無反顧地在「自殺」!
究其緣由,或許是某些理念的傳導和學習的環節出了問題。比較常見的是有幾種情況:
一、被楷書所殺
一些人執著地認為「楷書是書法的基本功」。更有甚者,認為「唐楷更是書法的真正的基本功」。於是,頑強地抱住顏柳歐趙之某一家,死守幾年十幾年「刻苦地」練著「真正的」「基本功」。這種現象非常非常普遍,絕大多數淪為書奴。
令人相當費解的是,他們只認定楷書(只認定唐楷或獨認定歐陽詢一家等),認為楷書是真正的書法藝術。認為楷書是最難的,最至上的,統領一切的書體。
這樣的自學者寫的字有鮮明的共性特徵。字的可讀性強,可賞性差,技法一成不變,風格始終如一。多數是寫的了歐寫不了褚,更寫不好行草。如果能寫行草也往往是寫成「三一作品」(墨色一個樣、筆畫一般粗、字體一樣大)。也還有更為可怕者,死守一家不說,根本就沒能守正。比如,說是學顏楷,可是滿紙黑鴉鴉,即沒解出顏字之筆,又沒捕得顏字之形。
二、被偶像所殺
當代卓有成就的書家有實力的書家活躍於書壇。他們獲獎多、名氣大、收益高。尤其是他們的書法風格,書體種類和學術見解在書界有很大影響力。於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粉絲團」。雖然粉絲各居異地,但自覺不自覺地撲向了他們的偶像。這不是名家的過錯,是追蹤尾隨者的問題。大有「非某某不嫁」的執著和信念。
這種自覺自願式「自殺」的現象也不少見。原因大概有幾種情況:一是對藝術的判斷理解認知的能力較低造成的;二是自信心不足導致的;三是困惑迷茫起因的;四是急功近利心理驅使的。
三、對傳統書法理解和判斷墮入誤區所殺
傳統法帖皆可為法,這沒有錯。問題是,具體到個人,具體到學習的某個階段時並不是這樣的簡單判斷。
比如,有的人的審美定勢屬於恬靜平和一路,那麼主攻狂狷野逸就是誤區。就好像長得文靜瘦小者非要扮演李逵一樣,怎麼裝都裝不象,怎麼演都無法找到感覺。
還比如,把某些屬於另類的品種當作自己的主法源,也是一種誤區。有的人專攻《爨寶子》,只寫鄭板橋、金農,而又不及其餘。這樣,久之則不能離軌,久之則倔強地走向僵化。這是對傳統或經典的一種誤判誤讀。這些雖然是傳統,但未必符合自己的取法方向。對傳統對經典不能盲目,更不能沒有選擇。好像生活的現實一樣,胃火大的不能熱補,如果一個勁地吃燥熱食物,結果是滿嘴起泡。
再如,有的人當前的字寫得很油滑了,需要調整需要祛疾,選帖「取葯」是關鍵。如果臨習比較稚拙一類的法帖相對合理得法,而恰恰又選了飄逸甜媚一路訓練,往往是痼疾不治,病痾加重。這種「自殺」純屬鑒別能力差,積累少,眼界窄造成的。
此外,也有些是因為特別固執偏執所導致的,就認為自己的判斷正確,就是只偏愛某種東西,於是走向偏狹,於是一意孤行,於是越寫越難入流。結果是專家不看,百姓不認,投稿參展屢戰屢敗,再屢戰屢敗,了無勝機。其結症在於不具備自我調整的能力,這樣的「自殺」現象在自學書法者中是屢見不鮮的。書法技巧的訓練是有選擇的,不是盲目的,不是隨便找一個法帖就可以為法的。
四、被技巧訓練有嚴重的盲區所殺
比較科學的技巧訓練相對的說應該是全方位的。凡是在訓練環節沒能解決的問題,在創作時肯定會暴露無疑,這和體育訓練大體一樣。認為「楷書是基本功」者,再加上只攻唐楷者,其手頭的訓練會有嚴重的盲區。主要的關鍵的盲區是:1、不會連續書寫;2、不能快速運筆;3、不敢大小字體反差和粗細刻畫筆形;4、寫不出墨色層次;5、寫不好或寫不了絞轉之筆;6、不能或不敢聚散開合等變化。
這些盲區,正是書法技巧的重要核心部分,或者說是動態書體必須要強化訓練的部分(也應該是靜態書體必須要訓練的部分)。如此分析,就很明確了。只攻靜態字體,往往動態字體的技巧方面的不到充分訓練;反之,單攻動態字體,靜態字體的技巧是盲區。所謂全方位技巧的訓練,應該包括動靜兩類字體(實踐已經證明,行書寫不好,楷書也太好不了)。
需要強調的是,訓練不同於取法,而取法必須訓練。比如,攻草者寫金文為訓練中鋒,但不一定是專攻篆書。攻隸者臨王鐸為使筆暢,但不一定走王鐸的路子。就像體操運動員練跳高,只為訓練彈跳力一樣。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採取相應的訓練點訓練,以期達到訓練目的。
訓練的盲區還包括其它方面。我們見到,有的人只能寫楹聯,參展投稿筆會等等一出手便是對聯,叫他寫其它樣式馬上就亂套。也有隻會寫大字寫不了小字,寫條幅寫不了扇面等等,這也屬於另一種訓練有盲區的現象。
在我們的實踐教學中,許許多多的自學書法者,往往技巧訓練存在這樣那樣的盲區甚至還比較嚴重。
我們再討論討論「他殺」的現象。當代的信息太發達了,各種各樣的信息為我們提供學習機會,也帶來困惑。我們所見到的是,不能很好的甄別和處理各個方面的信息,導致問題的出現。
一、被教頭所殺
自學書法「自殺」的概率高,從師呢?大概「他殺」概率也不低!現在書法的教學遍地開花,教頭到處都是。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教頭都具備良好的資質。我們最常見的是,教頭寫什麼,學生寫什麼,教頭怎麼寫,學生就怎麼寫。不是「因性以練才」,不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養,而是私塾式的圈養式教學模式。教出來的學生都是一窩一窩的。也有的是學生主動自願的直取所從的教頭,亦步亦趨,惟妙惟肖。一些教頭不是在調整和導航,而是「一意孤教」,甚至是以此自豪自矜。學生被「他殺」,這類教頭就是殘忍的「殺手」!
二、被展覽所殺
當大的展覽之後,會有一些反映相當快的作者迅速尾隨獲獎者,靈活多變地跟風。手快者直取速獲,並在下一輪投稿時一試身手。當下一輪的評選出現新的導向時,又會快速反應,緊隨時風。數年下來,有些靈氣足者,有一定的入選率。於是,正是這樣有入選的可能,效仿者不斷增加。
這種「他殺」的現象雖然有展覽評選的誘因,但是,它完全是作者自己的選擇和盲從的結果,也有相當一些作者根本就不曉得學習書法的路數導致的結果。
這樣被展覽所殺的人,往往是字變來變去,飄忽不定,既沒有扎實的功力也沒有明確的方向。
三、被地域所殺
某些地區書法活動非常紅火,有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作者。民間往來,相互淘染。學習書法不是追古聖古賢,而是旁取左鄰右舍。獲取的技巧表現的風格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域書風影響嚴重。值得討論的是,大家都面目相似的那種所謂地域書風是不是真正意義的地域書風。一群愛好者,應該是和而不同,而不是互相剋隆。這種被地域書風所「他殺」現象也比較嚴重。
四、被出版物所殺
出版業的火熱加盟,無疑大大推動了書法的發展。法帖、教材還有作品集充斥書店,當然許多出版物是高質量的。
質量高的主要是古代法帖部分,這部分是最可信的,最沒有問題的,而某些教材就很有問題。最可怕的是編教材的人並不是某體某帖駕馭的高手,編出來的東西有著廣泛的殺傷力!因為,出版物很具有權威性,很能迷惑人,發行量很大。往往買書的都是一些愛好者或初學者,他們決不會懷疑裝潢精良的擺放在漂亮書架上的教科書會有問題。
就筆者所見,比較嚴重的是魏碑楷書的教材。裡面所講的所示範的東西很有問題。講解的都是用唐楷的方法寫魏楷,就好像在用勾股定律來解圓周的算題。殊不知,這樣怎麼能解得開題呢?細究緣由,編撰者根本就不是寫魏楷,或一直在錯誤地寫魏楷者。有些行草書的教材也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如果真是按照書里所講的寫下去,恐怕會直蹈誤區,一定是會被「他殺」!
議論到這里,我們真真的需要反省。一方面,自學書法者一定要警惕「自殺」這個陷阱;另一方面,向他人學也要千萬小心「他殺」的陷阱;再一方面,「教頭們」更要克己,萬萬別把別人往溝里領!

㈤ 想加盟有關練字選擇哪個品牌好一點

美格練字自主研發國家專利美格書寫格,讓孩子寫字更輕松,規範字體格式

㈥ 介紹各詩人的代表作啊

1."詩仙"李白
代表詩句: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將進酒》
2. "詩聖"杜甫
代表詩句: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3.「詩佛」王維
代表詩句: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終南別業》
4.「詩囚」孟郊
代表詩句: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遊子吟》
5.「詩豪」劉禹錫
代表詩句: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竹枝》
6.「詩鬼」李賀
代表詩句:
離鸞別鳳煙梧中,巫雲蜀雨遙相通。
幽愁秋氣上青楓,涼夜波間吟古龍。
——《湘妃》
8.「詩狂」賀知章
代表詩句: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回鄉偶書》
9.「詩奴」 賈島
代表詩句:
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題李凝幽居》
10. 「詩骨」 陳子昂
代表詩句: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11. 「詩家天子」王昌齡
代表詩句: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閨怨》
12. 「詩魔」 白居易
代表詩句: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長恨歌》
13. 「五言長城」劉長卿
代表詩句: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4. 「杜紫薇」 杜牧
代表詩句: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泊秦淮》
15. 「溫八叉」 溫庭筠
代表詩句:
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
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
——《碧澗驛曉思》
16. 「詩神」 蘇軾
代表詩句: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

㈦ 做書法培訓班有前景嗎 賺不賺錢

在今年最具發展前景調查中,兒童教育培訓行業佔60.5%,而其在投資額最低、投資回報率最高、資本最關注等調查問題中一直位居前列。而去年的調查顯示,兒童教育培訓僅在投資額最低、資本最關注等方面居前列。


隨著經濟的發展,提筆忘字已經成為當前一種現象。許多大人都提筆忘字,更不用說教自己孩子了。孩子是祖國的花朵,而書法又是我國一種文化,沒有一手好字,你肯定不敢在他人面前簽字。


因此,未來教育行業的發展前景不錯,其中關於少兒練字、書法培訓班、練字班等跟書寫相關的寫字教育將呈現上升趨勢!


下面鋒格練字為例為大家分析書法教育加盟前景介紹:

1、環境優勢

如今全國上下對文化建設事業越來越重視,國家已把文化建設提高到一個戰略高度,書法藝術更是受到國人的喜愛和推崇。在近幾年的高考中,有些優秀滿分作文流傳網路,這些滿分作文無不是字跡清晰、卷面整潔。電腦閱卷的普及導致考試對於學生書寫的要求越來越高,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更加凸顯出國家和社會對規范漢字書寫的決心和信心。所以說,大環境對創業者從事少兒書法培訓班加盟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2、政策的優勢

伴隨國家書法等級考試的出台,以及教育部《中小學生規范漢字書寫等級考核的規定和實施辦法》、《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全國中小學生書法教學、教法研究》的陸續頒布,都體現了國家對於書法市場的大力支持,營造了良好的政策宏觀環境,對於中小學生書法項目加盟是十分有利的。


3、市場需求大

據統計,目前國內少兒培訓市場規模超過300億人次,且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長,當前國內2-12歲少兒數量超過2.2億,基數龐大,每年參加各類培訓的少年兒童超過1億人次,在大中城市,更是有75%以上的學生在課後接受各類培訓。而且,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教育,花在教育方面的投資佔到家庭整體投資的40%以上,居整個家庭單項支出首位,這說明了教育投資羅曼史市場擁有巨大潛在需求。因此,書法教育機構加盟擁有無比巨大需求的少兒教育市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


4、社會優勢

社會對硬筆書法的認知度越來越高。在學校,寫字好看的學生能獲得老師更多的關注,獲得更多參加如辦黑板報等集體活動的機會;在工作上,一手好字更能獲得同事的稱贊、上司的賞識。即便是在朋友圈,發一張自己練字的照片,龍飛鳳舞的字跡都能得到大堆人的點贊艷羨,甚至有些明星通過一手好字拉了不少好感。這些情況都說明了人們對硬筆書法的認可度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