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分類 » 上海吾王加盟費是多少
擴展閱讀
品牌奶茶加盟商 2025-05-15 12:33:22
品牌公寓加盟費多少 2025-05-15 12:30:59

上海吾王加盟費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1-05-11 02:14:25

① 塞萬提斯的作品

說塞萬提斯的小說,按照出版年代順序排列如下:《伽拉泰亞》La Galatea,又譯《條紋棉布》(1585年)塞萬提斯·薩維德拉《聰明的紳士堂吉訶德·德·拉曼恰》El ingenioso hidalgo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1605年)《訓誡小說集》Novelas ejemplares,又譯《模範故事》、《懲惡揚善短篇小說集》(1613年)《聰明的騎士堂吉訶德·德·拉曼恰第二部分》Segunda parte del ingenioso caballero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1615年)《貝爾西雷斯和西希斯蒙達歷險記》Los trabajosde Persiles y Sigismunda(1617年)《伽拉泰亞》《伽拉泰亞》是塞萬提斯的第一部小說,其田園的風格構成文藝復興文學的一部分。塞萬提斯三十八歲時以《伽拉泰亞第一部分》為題將其出版。像同范疇的其它小說一樣(比如豪爾赫·德·蒙特馬約爾的La Diana),小說的主人公是一群理想化了的放牧人,訴說了他們的不幸並表達了其對田園自然的感情。《伽拉泰亞》的情節有一條主線和四條副線,時間跨度開始於清晨結束於黃昏,這和傳統田園詩相同。另外與維吉爾的牧歌一樣的是,小說中每個牧人都是一個現實的面具,代表了一個真實的人物。堂吉訶德出版四百年紀念版(1605-2005)《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堂吉訶德》這部小說達到了西班牙語文學的頂峰。小說的第一部分於1605年出版,受到公眾盛贊。1608年它首先被翻譯成英語,並於1612年出版。很快該書又被譯成歐洲的其它語言,它同時也是全世界翻譯版本最多的文學作品之一。《訓誡小說集》《訓誡小說集》是塞萬提斯於1590年至1612年間寫成並於1613年集結出版的一本合集。它取得了同《堂吉訶德》第一部分一樣的好評。起初小說集的名稱叫做《最正派的消遣模範小說集》(Novelas ejemplares de honestísimo entretenimiento)。由於《林孔內特和科爾塔迪略》和《妒忌成性的厄斯特列馬杜拉人》存在兩個版本,人們認為塞萬提斯本著道德、社會以及美學等方面的考慮,向小說中引入一些變化,使其更「模範」(即西班牙語的ejemplares)。該書最初被收錄在波拉斯·德·拉卡馬拉手抄的一本雜記集中,其中還收入了一篇習慣上認為是塞萬提斯所做的小說《假姑媽》(La tía fingida)。另一方面,其餘的一些小說曾夾雜在《堂吉訶德》中出版,比如《煩人的好奇心》(El curioso impertinente)和帶有自傳性質的《被俘記》(Historia del cautivo)。除此之外,該小說集還編入了另一部成品小說《林孔內特和科爾塔迪略》。這些短篇小說分別是:《吉普賽姑娘》La Gitanilla《慷慨的情人》El amante liberal《林孔內特和科爾塔迪略》Rinconete y Cortadillo《英國的西班牙女人》La española inglesa《玻璃碩士》El licenciado Vidriera《血的力量》La fuerza de la sangre《妒忌成性的厄斯特列馬杜拉人》El celoso extremeño《鼎鼎大名的洗盤子姑娘》La ilustre fregona《兩姑娘》Las dos doncellas《科爾奈利亞小姐》La señora Cornelia《騙婚記》El casamiento engañoso《狗的對話錄》El coloquio de los perros《貝爾西雷斯和西希斯蒙達歷險記》這是塞萬提斯的最後一部作品,是他的妻子在他死後出版的,可歸於拜占庭小說一類。其致德·萊默斯伯爵的題獻是這樣寫的:我的腳已伸入馬鐙,帶著對於死亡的焦慮感,偉大的先生,我謹向您獻上此書作家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時間已經不多,於是開始向朋友告別。他對生命並不抱太大的幻想,但是卻非常希望活下去繼續完成構思好的小說:《花園間的時光》(Las semanas del jardín)、《著名的伯納德》(El famoso Bernardo)以及《伽拉泰亞》的第二部分。詩歌塞萬提斯的詩歌創作起於獻給伊莎貝爾·德·巴洛斯的四篇作品之一Exequias de la reina Isabel de Valois,其餘的三篇為《致佩德羅·帕蒂利亞》(A Pedro Padilla),《致費爾南多·德·埃萊拉之死》(A la muerte de Fernando de Herrera),《致阿斯圖里亞的胡安·魯福》(A la Austriada de Juan Rufo)。不過他作為詩人,漫畫詩與諷刺詩更為突出。其範例是十四行詩《拜謁塞維利亞吾王費利佩二世陵墓》(Un valentón de espátula y greguesco y Al túmulo del rey Felipe II),詩中最為著名的句子是:Caló el chapeo, requirió la espada, miró al soslayo, fuese, y no hubo nada.《帕爾納索斯山之旅》塞萬提斯的唯一一部長篇敘事詩作為寫於1614年的《帕爾納索斯山之旅》(El viaje del Parnaso)。它由第一行與第三行押韻的三行詩句連接組成。作者在詩中對西班牙詩人作了評論,在諷刺一些詩人的同時贊揚了另一些詩人。據塞萬提斯本人所說,該詩與Cesare Caporali di Perugia1578年的作品Viaggio di Parnaso相似。全詩在八個章節中以自傳體的形式敘述了在帕爾納索斯山(Mount Parnassus)的旅行。詩里作者乘坐了一艘由墨丘利駕駛的小船,途中那些被作者褒揚的詩人試圖反對那些偽詩人,為墨丘利辯護。他們後與阿波羅一起聚集在山上,贏得了戰爭的勝利,最終主角平安回到家裡。劇本幕間短劇中的《吃醋的老漢》(El viejo celoso)出現在了《訓誡小說集》里的《妒忌成性的厄斯特列馬杜拉人》中。此外還有很多桑丘·潘薩式的人物,如幕間短劇《達甘索地區選村長》(Elección de los alcaldes de Daganzo)里的主角正像桑丘·潘薩一樣愛好唱歌,且沉迷於葡萄酒。巴洛克題材里的外表和現實在《奇跡戲的演出》(El retablo de las maravillas)里有所體現,作家在此改編了中世紀故事《胡安·馬努埃爾》,賦予它了一個社會含義。《審理離婚案件的法官》(El juez de los divorcios)則是塞萬提斯生活的寫照,他在作品裡得出結論:與一個糟糕的男子和諧的生活,比與一個出色的男子(糾纏不清卻)不離婚要好的多。(más vale el peor concierto / que no el divorcio mejor)。《流氓鰥夫》(El rufián viudo)、《薩拉曼卡的山洞》(La cueva de Salamanca)、《偽裝的比斯開人》(El vizcaíno fingido)和《殷勤的守護神》(La guarda cuidadosa)也是如此。塞萬提斯改變汲取了很多散文和詩歌來進行幕間短劇的創作,最典型的是《說話者》(Los habladores)。失傳作品及其它塞萬提斯曾在一些場合提及過他正在創作的或是正准備創作的作品,他寫的相當多的喜劇都成功上演,但其劇本部分卻已失傳。塞萬提斯所提到過的已遺失的劇本有:《偉大的土耳其女人》(La gran Turquesca),《海戰》(La batalla naval),《耶路撒冷》 (La Jerusalén), La Amaranta o la del Mayo, 《愛之林》(El bosque amoroso),《唯一》 (La única), La bizarra Arsinda 和 《茫然的女士》(La Confusa),這些劇本在胡安·阿伽西奧1627年的匯編集中有所介紹。另一部喜劇作品El trato de Constantinopla y muerte de Selim也是塞萬提斯所作。同時,還有一些他人的作品由於各種原因,也被認為是塞萬提斯所作。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假伯母》(tía fingida),與《訓誡小說集》的敘事方格相同。《西萊尼亞與塞拉尼奧關於田園生活的對話》(Diálogo entre Cilenia y Selanio sobre la vida en el campo),被認為是塞萬提斯失傳的作品《花園間的時光》(Las semanas del jardín)中的片斷。《瓜達盧佩聖母的裁決》(Auto de la soberana Virgen de Guadalupe),一篇有關找到瓜達盧佩聖母(nuestra señora de Guadalupe)肖像畫的宗教裁決文。《阿爾及爾地形歷史概況》(La Topografía e historia general de Argel)

② 為了吾王混沌怎麼消除 為了吾王消除練級混沌方法詳解

到每個城鎮都接減少混沌的任務(我記得是第一個)。
能有效的減少混沌的生成 (就算混沌還在時間軸上,沒還到圈圈裡,仍然可以消去時間軸上的混沌)。
並且任務可以累積,到最終BOSS前我有兩叄個解除混沌的任務還在備用 這段時間可以用來買買補品、練功什麼的。
至於災禍的話(小丑、火山、女巫......) 地圖上會隨機出現裝置(一個在轉圈圈的裝置,不知道名字) 可以讓你破壞災禍(不過已發生的無法消除)。
如果不幸真的發生災禍的話,只能祈禱他在你旁邊了,不然得要跑好遠才能解掉,很浪費時間。
這游戲一定要攢錢買船那樣方便你移動和節省回合數,消除混沌主要靠城鎮任務以及地圖上的膜拜點。

③ 請問圖里的人物都是誰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中國浙江餘姚人,當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學者,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家。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秋雨書院院長、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上海寫作學會會長、上海戲劇學院客座教授、上海劇協副主席、青歌賽評委。
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餘姚縣橋頭鎮(今屬慈溪市),1962年畢業於培進中學,1966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文化大革命」期間,余秋雨的父親被同事誣陷錯劃為「右派」,叔父遭到紅衛兵及造反派的殘酷迫害而含冤自盡。1969年—1971年,余秋雨赴江蘇吳江縣太湖農場勞動(即下放五七幹校)。1975年—1976年在恩師盛鍾健先生的幫助下,到浙江奉化縣一所半山老樓里苦讀中國古代文獻,研習中國古代歷史文化。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陸續出版了《戲劇理論史稿》、《中國戲劇文化史述》、《戲劇審美心理學》、《藝術創造工程》以及《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一系列學術著作。先後榮獲全國戲劇理論著作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
1985年成為當時中國大陸最年輕的文科教授。
1986年,被文化部任命為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院長,上海市寫作學會會長,上海市委咨詢策劃顧問,並被授予「上海十大學術精英」稱號。
1987年余秋雨到甘肅聯合大學講學,開辦了戲劇創作班,成為聯大的教授。
1987年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的榮譽稱號,享受政府特殊貢獻津貼。
1992年余秋雨辭去上戲院長職務,由胡妙勝接任院長。
2011年9月16日余秋雨重返甘肅聯合大學,學校特聘他為甘肅聯合大學榮譽教授。
余秋雨多次出席央視青年歌手大獎賽擔任現場點評。 2006年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首富,2010年,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專業從事散文、藝術評論的寫作,在大陸和台灣出版中外藝術史論專著多部,曾赴海內外許多大學和文化機構講學,據傳入載了英國劍橋《國際著名學者錄》、《世界名人錄》、《傑出貢獻者名錄》以及美國傳記協會的《五千世界名人錄》等。

④ 江山為聘吾王萬歲萬歲萬萬歲的結局是什麼

這是小說的最後一章,望採納:
冊後大典當日,京中是冬日裡難得一見的晴空萬里,白雪遍灑宮城內外,殿角上的冰柱根根剔亮非凡。
一大早便有北境飛報傳至京中,報曰狄念率軍渡河連破數城,生擒向得謙及其宗室子嗣,北戩大軍余部大駭,多有繳械投降者,北戩京北諸州府未下者不及十座,大平全勝之時不及須臾。
沈知禮一入宮門便遇到了宮人來稟此事,來者又雲狄念已策軍親自押送向得謙及其宗室子弟回京,皇上以狄念此番居功至偉,拜其為左金吾衛上將軍,權領殿前司侍衛親軍指揮使一職,於她亦有敕封誥命之旨,稍後即由外廷擬詔除授。
她在宮門處怔立了一小會兒,遂微微笑起來。
一想到他眼下正策馬行於千里之外的冰雪之原上,心中便一陣緊。是沒想到,他會這么快便擒了向得謙,又會怎麼快就能回京來!
她心中花兒開了一地,邊往前走邊問人道:「皇後可是起身了?」
宮人點頭,「四更一過就起了。皇上眼下人在西華宮,沒人敢去打擾。說是待冊典前半個時辰,再傳人進去伺候皇後。」
沈知禮足下一滯,細細一想,轉而又笑,道:「如此也好。勞煩公公帶我去哪個偏殿耳房暫候著吧。」
西華宮中帳子未撩,一殿暖熱,香氣撲鼻。
她擁著錦被躺在床榻間,身子被他摟在懷中,一頭長發縈繞二人肩頸,臉龐有一點紅。
自北境歸來,京中的政務亦是撲山倒海般地壓了來,之前他連著好幾夜都宿在睿思殿中,未曾到西華宮這邊來。
像是覺得她無論如何都沒法兒再離開他了似的,如今她名正言順地住進了這西華宮後,他倒不再像從前那般總要逮個機會就與她纏綿不休。又因劉德中早先之言,他便強要她在宮中好好歇養,不得夜裡不睡陪他理政,為了不擾她好眠,自己批完了摺子後也就直接宿在睿思殿。她拗不過他,便只得依了他,橫豎這段日子為了這冊後大典一事,她亦疲累得很。
昨夜她睡得早,不知他後半夜什麼時候來的,今晨一醒,赫然發現自己正枕著他的手臂,才剛一動,就將他驚醒了,又一把被她緊摟住不放。
這是失而復得後的患得患失,她又何嘗不是如此?
明明知道二人此生都不可能再生離死別,但又偏偏害怕將來一日身邊的這個人又會不在。
「孟廷輝。」他抱著她,聲音略含懶意:「你可知我有多愛你?」
她耳骨一震,下意識地以為他是沒睡醒在夢話,扭頭去看,卻見他雙眸湛明地注視著她,不由埋頭,小聲開口:「嗯。」
他一下子笑出聲,將她摟得更緊了些,親親她的額頭,又親親她的臉頰,握在她腰間的大掌也開始不規矩地向上游弋。
她急忙攔他,臉紅著道:「你且先等等,我有一事這幾日都沒得機會告訴你。」
他挑眉,等她直言。
她定了定神,語氣淡淡道:「前幾日劉德中來診脈,說我有孕了。」
他半晌無言,臉色也沒變,只是擱在她腰間的手有些僵。
她抿唇輕輕笑起來,拉著他的手往下些,按在小腹上,道:「這頭幾個月,你就算為了他,也得斂斂那張狂的性子,別總是不管不顧地就……」
他輕輕覆掌於她的腹部,像是撫摸著一件舉世珍寶一樣,良久才撐起身子,低頭輕吻了一下她的紅唇,低聲道:「我真高興。」
她抬眸,觸上他濃情不加掩飾的目光,知道他這貌似平靜的語氣後掩藏的是怎樣一番興奮與激動,能聽他親道高興二字,已是她所聽過他的話中嘴直白露情的了。
他高興的不是這天家終於有嗣相承,而是這是他與她的孩子,這是心甘情願因愛他而為他育養的孩子。
他想要緊緊抱住她,卻又害怕力道傷了她,便只能將她圈在自己懷中,一下下地親她的臉頰,「身子可會不舒服?」
她搖頭,「還沒覺得。倘是覺得不舒服了,我自會叫人來瞧,你也毋需記掛。」
他不理會她這話,她是他的妻,他怎能不記掛她的安好?
過了會兒,她在他懷中又笑起來,輕聲道:「也不知是男是女呢。」她睜大眼睛瞅他,道:「我想要個男孩兒,一定同你一樣英俊聰睿,文武雙全。」
他亦笑,「我倒想要個像你的女兒。」
她一下子不樂意了,蹙眉道:「不論是男是女,可都千萬別像我。」
他請捏她的下巴,「為何?」
她對上他這雙深如寒淵的眸子,抿唇道:「我沒你生的好看。倘是孩子像了我,可不就不值了么?」
他啞然失笑,「也就你說得出這種話!」
她一下子縮進他懷中,耍賴似地偎著他,不再言語。
他一眼瞥見案頭的一小摞摺子,不禁皺眉,攬著她叮囑道:「北面的事兒怎麼還往你這邊送?你往後不必管那些閑事兒,顧好身子要緊!」
因這分封一事,不少北面的官員要事都得由她斷決。她從前在朝中頗得年輕才俊們的追隨,此番北面降地甚缺能臣,她便破格擢撥了好些年輕有為的文臣去當大任,朝中老臣們也沒法兒說什麼。而寇軍既降,這封邑境中重編諸軍扎營築砦等事也需得費心思量,他前些日子與樞府的幾人商議出了些條呈,就待他忙完手頭的事兒在與她過目,誰曾想她又忽然懷孕了。
但不論怎樣,國中戰亂既平,他與她又是同心同德,將來還怕有什麼辦不妥的事兒呢?橫豎這天下是他的也是她的,將來更是她肚子里的孩子的,從此往後再也沒有何人何事能叫她與他分開。
她順著他的意思諾諾應付了過去,又道:「天都大亮了,你還不叫人來替我服那褘衣等物,一會兒倘是誤了朝會,可要如何是好?」
他這才起身穿衣,叫人來服侍皇後更衣梳妝,自己也未離殿,只是陪在她身旁看人給她穿那厚重褘衣,梳那高高的朝天髻,妝點那清麗的粉面紅唇。
宮人依他之言,從御膳房送了些吃食過來,又將他的袞冕取了來,服侍著他在這西華宮中穿妥。
她見他愈發逾規不像樣子,當下窘道:「當這冊後大典之日,你也不略避一避。」
他見人替她收拾的差不多了,遂端了一碗粥過去,仔細地舀了喂她,道:「一會兒朝會漫長,你也不能再同從前一樣不進水食。」
她臉紅著吞下一口,又小聲道:「還當著宮人的面呢,你……」
他知道她這在私下裡極其膽大,當著旁人卻又極顧體面的毛病,當下笑道:「偏就要讓人都看見。」
周圍宮女們皆紛紛垂首,抿唇無聲而笑,不敢有絲毫僭言。
朝會時辰快到時,外面有舍人來請,道朝臣百官已列位大慶殿,恭請皇上御駕入殿。
他依例先行進宮入大慶殿,而一直在偏殿候著的沈知禮則入西華宮來陪她,待晚些冊寶使來喧喚過後,便伴她一同升鑾入殿。
殿中極是安靜,她坐著坐著便有些覺得緊張起來,轉頭去望沈知禮,卻見沈知禮臉上滿是暖笑,由是又心安了些。
沒過多久,遠處宮殿間隱隱有百鳥朝鳳的絲竹宮樂聲傳來,繼而又禮部官員任冊寶使者前來,叩殿跪奏,訖請皇後聖駕。
沈知禮遂扶著孟廷輝起身,慢慢踱出西華宮,下階上輦,一路往大慶殿丹陛下行去。
自大慶殿內東門下輦,抬步上階,就見黃仗華蓋並立在側。宮人內侍們紛紛躬身行禮,內里絲樂聲更加清晰悅耳。
他就在此處等著她,看她一步步上來,然後笑望著她,朝她伸出了手。
她慢慢地松開了沈知禮的手,好像一霎那間再也不覺得有什麼可緊張的,坦然安心地將手放進了他的大掌中,紅唇彎起好看的弧度,對他輕輕一笑,隨著他的步子向裡面行去。
身邊的男子英俊挺拔,一身華服重袞獨有氣勢威儀,那層層密密的玄色袞紋與她身上這襲厚重繁復的深青色褘衣是如何相映成輝。
般配萬分。
這是她傾心愛慕了一生的男子,這是她與之生死不棄的愛人,這是她這一輩子都要與之甘苦同嘗、相輔相成、相守以共的夫君。
她為了他,從沖州女學走到京中朝堂,從佞幸寵臣爬至二府高位,罷庸臣、掌吏銓、改朝試、豎新黨、問軍務……在朝中心機算盡只為輔平他前進的路,在北地以命相搏只為這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為了他的英明流芳寧可將一切責難之名盡數攪到自己身上,也依舊無怨無悔。
而今她終於能夠執他之手,與他比肩而立,享百官朝賀,萬民敬仰,一生一世做他的皇後。
內東門在後緩緩合上,他與她入殿的一剎,弘闊的殿上文武百僚紛紛跪地而叩,三呼萬歲之聲響徹宮城內外。
金色殿柱上風舞龍騰,他側身轉頭,回望向她,深邃的眼底盡是濃情滿付,低綿的聲音略顯孤冷:「可曾害怕過後世史官會如何寫你?」
她這才挪開一直注視他的目光,低頭,微微笑曰:「唯恐上不得流芳千古,臣何懼遺臭萬年……願只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⑤ 李斯是怎麼當上秦國丞相的

一、腳踏實地地利用自己的才能獲得丞相職位的。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後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後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史。秦王採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於韓人間諜鄭國入秦,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被秦王所採納,不久官為廷尉。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後,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
二、簡介: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
建議拆除郡縣城牆,銷毀民間的兵器;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 ;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 。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死後,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 。後為趙高所忌,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

⑥ 英國國歌是什麼

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上帝保佑女王》)或《天佑吾王》(God Save the King,《上帝保佑國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國歌及英聯邦的皇室頌歌。

《天佑吾王》是一首愛國歌曲,不確定作者是誰。傳統上他被用作聯合王國、加拿大以及其他英聯邦成員的國歌,同時也是英國皇室的頌歌。當在位的英國君主的性別為男性時,此歌唱作《天佑吾王》;性別為女性時,唱作《天佑女王》。

這首歌沒有官方承認的版本,實際上從來沒有一條聖旨或法律宣布其為官方版國歌。一般而言,只會演唱第一段(很少的時候有兩段
歌詞
[編輯] 英文歌詞
英文歌詞如下:

※當(男性)國王在位時,要作出相應的性別的變化(如her→his,Queen→King等)

1

God save our gracious Queen!
Long live our noble Queen!
God save the Queen!
Send her victorious,
Happy and glorious,
Long to reign over us,
God save the Queen.
2

O Lord, our God, arise,
Scatter thine (her) enemies,
And make them fall:
Confound their politics,
Frustrate their knavish tricks,
On thee our hopes we fix:
God save us all.
3

Thy choicest gifts in store
On her be pleased to pour,
Long may she reign.
May she defend our laws,
And ever give us cause,
To sing with heart and voice,
God save the Queen.
* 當(男性)國王在位時,上面兩行應換為:

With heart and voice to sing,
God save the King.
4

Not in this land alone,
But be God's mercies known,
From shore to shore!
Lord make the nations see,
That men should brothers be,
And form one family,
The wide world over.
5

From every latent foe,
From the assassins blow,
God save the Queen!
O'er her thine arm extend,
For Britain's sake defend,
Our mother, prince, and friend,
God save the Queen!
6

Lord grant that Marshal Wade
May by thy mighty aid
Victory bring.
May he sedition hush,
And like a torrent rush,
Rebellious Scots to crush.
God save the Queen!
※除了第一段以外,其他段落幾乎不演唱。
[編輯] 中文意譯
歌詞的中文意譯大致為:

《天佑吾王》,佚名詞,亨利•凱里曲

1

上帝保守吾王,
祝她萬壽無疆,
天佑吾王!
常勝利,沐榮光;
孚民望,心歡暢;
治國家,王運長;
天佑吾王!
2

揚神威,張天網,
保王室,殲敵人,
一鼓滌盪。
破陰謀,滅奸黨,
把亂萌一掃光;
讓我們齊仰望,
天佑吾王!
3

願上帝恩澤長,
選精品,傾寶囊,
萬歲吾王!
願她保護法律,
使民心齊歸向,
一致衷心歌唱,
天佑吾王!
4

汝非無人所幫,
但主恩所眾知,
從岸到岸!
主恩非止此地,
兄弟就是吾爾,
溫馨家庭望祈,
廣闊之地!
5

從潛在的敵人,
打倒刺客直奔,
天佑女王!
其管治大無畏,
不列顛需捍衛,
吾母、王子、汝友
天佑女王!
6

上帝賜予喬治,
戰勝每月每日,
勝利天賜!
祈喬治煽靜肅,
尤如恐擊以欲,
叛蘇人必前仆,
天佑女王!

⑦ 人類最多有多少壽命

130歲 印度發現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 (2002年07月31日 10:34 大洋論壇)
大洋網訊 據印度北部喜馬偕爾邦布朗村的居民講,生活在這座村子裡的老太太戴弗吉·黛維已經至少130歲高齡了。如果她的年齡能夠被證實,那麼她將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比已知的世界上最長壽的一位中國婦女還大14歲。
昌迪加爾市律師迪內希·庫馬爾日前對媒體說,盡管黛維沒有出生證明,但從她的家史推算,她至少130歲了。他說,黛維25歲時生下大女兒,大女兒20歲結婚,28歲生下兒子凱沙夫·拉姆,而現在拉姆已經80歲了。
庫馬爾說,他三個月前開始調查黛維的家史,有兩個很重要的證據可以證明她的年齡。首先,她的一個孫子已經80歲了。其次,她的一個健在的兒子已經102歲了。
黛維現在的身體依然很結實,她現在還能自己上山撿柴火。她說,自己每天喝兩杯牛奶,吃一個小米麵包,一輩子只去過兩次醫院。(新華社)
沒有人能夠永生。即使我們找到了永葆青春的秘訣而不會衰老,也會因為傳染病、兇殺、事故等種種原因而死亡。在不同年齡的人群中,以青春期的少年死亡率最低。在發達國家,這個數字為每年0.05%。這意味著即使我們能終身永葆青春,每年也會有0.05%的人因為種種原因而死去,只有95%的人能活到100歲,50%的人能活到1000歲。
但是反過來看,衰老無疑是導致我們死亡的最主要的因素,它使得我們沒有人能活到1000歲,而只有極少數非常幸運的人能活到100歲。「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的千古絕唱,可以轉化為一個千古難題:人究竟能活到多老?這個問題,又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人類最長壽命是多少?人類平均壽命是多少?每個人的預期壽命又是多少?
盡管一直有人試圖推算人類所能達到的最長壽命,這些推算,不管是出於迷信還是號稱根據科學,都站不住腳。事實上,我們沒有理由認為存在一個可以活到但又必死無疑的年齡上限。自然選擇不可能進化出這樣的「設計」。雖然每個人都終將會衰老而死,但衰老是一個使生命「機器」逐漸磨損的過程,並不存在一個在逐步逼近的上限。我們可以確定地說,沒有人能活到千歲、萬歲,但是無法確知多少歲是人能活到的最高年限。打個比方,就像汽車廠推出了一款新車,我們知道它一直使用下去終將會報廢,我們也可以根據當初的設計估計其使用壽命,但是除非我們特地設計了一種裝置讓它在達到該使用壽命時自動報廢,否則在過了使用壽命後,肯定還會有一些車可以繼續使用。我們無法推知它們的最長使用壽命是多少,唯一的辦法是調查所有這款車的使用壽命,找到某一輛壽命最長的,就把它當做這款車的已知最長壽命。人的最長壽命也是如此。我們無法從理論上推算,而是把有史以來壽命最長者,做為人類的已知最長壽命。
誰是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人呢?大家可能馬上會想到中國壽星的象徵彭祖。據說他生於夏代,到商末時已800歲。這當然是無稽之談。正式的歷史記載,也即所謂「正史」或24史,要可靠一些。明朝謝肇浙在《五雜組》一書中曾做過統計:「人壽不過百歲,數之終也,故過百二十不死,謂之失歸之妖。然漢竇公,年一百八十。晉趙逸,二百歲。元魏羅結,一百七歲,總三十六曹事,精爽不衰,至一百二十乃死。洛陽李元爽,年百三十六歲。鍾離人顧思遠,年一百十二歲,食兼於人,頭有肉角。穰城有人二百四十歲,不復食谷,惟飲曾孫婦乳。荊州上津縣人張元始,一百一十六歲,膂力過人,進食不異。范明友鮮卑奴,二百五十歲。……此皆正史所載。」其中「洛陽李元爽」,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九老圖詩序》一文中提到的。他晚年定居洛陽,74歲時與八位年紀比他大的老人組織了一個「九老會」,其中最老者就是李元爽,時年136歲。按照這些記載,活過120歲者代不乏人,甚至有的活到二百多歲。
國外也有類似的傳說和記載。猶太《聖經·創世記》聲稱在大洪水之前,人類的壽命都長得不可思議,長壽冠軍是瑪土撒拉,活了九百六十九歲。這當然也是無稽之談。有趣的是,和《五雜組》一樣,《創世記》也讓上帝把後人的最高壽命定為一百二十歲(「耶和華說:人既屬乎血氣,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裡面;然而他的日子還可到一百二十年。」)。不過西方歷史上,也有活過這個神定年限的記載。最著名的是英國老壽星托馬斯·帕爾(Thomas Parr)。此老是什羅郡的農民,其教區紀事錄記載他於1483年受洗。法律文件記載他於1518年繼承了其父的遺產(一個小農庄)。結婚紀錄稱他於1563年首次結婚,時年80,後生下一子一女,均夭折。在他100歲時,由於對妻子不忠並生下一個私生子,他在教堂穿白衣服贖罪。在結發妻子死後10年,他於1605年第二次結婚,時年122歲。1635年,阿倫頓爾伯爵在視察什羅郡時,聽說了帕爾的事跡,便將他帶到倫敦晉見國王查爾斯一世。此時帕爾已失明20年,但以其機智頗得國王的歡心,受到良好的款待,並為其畫像。不幸幾個星期後,在享用宮廷大宴時,當場死亡。血液循環的發現者、御醫哈維解剖了其屍體,將其死因歸咎為「因不習慣豪華飲食引起的急性消化不良」。查爾斯一世下令將帕爾葬在只用於埋葬國王和偉人的威斯特敏士特教堂,墳墓至今猶存,墓誌銘稱他「活了十個王朝,……享年152歲,於1635年11月15日葬於此。」
但是這些歷史記載的最大問題是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其准確可靠。在尊重老人的傳統社會,人們有意無意地傾向於誇大自己的年齡,因此對他們的說法,值得懷疑。例如對帕爾而言,我們知道其准確的死亡年份,甚至他的死亡鑒定書至今也保留著,但是卻沒有可靠的資料證明他的確生於1483年。最可靠的出生紀錄是出生證書,而這是在近代才出現的。我們可以確認的、有確鑿的文件證明的、有史以來的長壽冠軍是一位法國女人詹妮·路易·卡門(Jeanne Louise Calment)。她的出生證書表明她出生於1875年2月21日。她送走了她的丈夫(死於1942年),他們的獨生女(死於1934年)和獨生孫子(死於1963年)。在1965年,一位律師和她簽署了一項協議,每個月給她500美元生活費,以便在她死後繼承她居住的公寓。這位律師當時才47歲,而她已90歲,這筆買賣對律師來說看來很合算。不幸的是,30年後,這位律師在支付了184000美元、超過了該公寓市場價的一倍後,以77歲高齡去世,卻還沒能將該公寓收為己有,因為卡門夫人還活得好好的,而根據協議,律師家屬必須繼續每月支付卡門夫人生活費。在85歲的時候,卡門夫人開始學擊劍。100歲的時候,她還在騎自行車。110歲時才搬進養老院。121歲生日時,她發行了一張名為「時間主婦」的唱片,內容為在音樂背景下回憶往事。這時她已雙目失明,耳朵差不多聾了,也離不開輪椅,但仍然精神飽滿、智力正常。1997年8月4日,她在養老院去世,享年122歲164天。最長壽的男人是日本人泉重千代,於1864年6月29日出生於鹿兒島縣德之島的伊仙町,卒於1986年2月21日,享年120歲237天。他一直工作到105歲。
卡門夫人去世後,生於1887年1月21日的美國密歇根州的毛德·菲里斯-路斯(Maude Ferris-Luse)夫人成了長壽冠軍。她在2002年3月18日去世後,長壽冠軍的稱號轉授給日本鹿兒島市女性北鄉門真,1887年9月16日也出生在伊仙町。健在的男性最長壽者是居住在日本福岡縣小郡市的中願寺雄吉,出生於1889年3月23日。能夠活到114歲以上的人極少,據估計每21億人中才出現一個。沒人知道這些人的壽命是否能超過卡門夫人。我們現在只能把人類最長壽命定為122歲。但是這個紀錄在將來肯定會被突破,特別是隨著人口膨脹,參與長壽賽跑的人數增多,而且隨著醫療、營養條件的改善,有越來越多的人得以活到其天然年壽,那麼出現破紀錄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
沒有人能夠知道任意一個人的壽命能有多長。但是我們可以用統計學的方法預測某個人群的平均壽命,這叫做人均預期壽命。如果我們要知道某個人群的預期壽命,最直接的也最准確的辦法是在他們全部死亡後,計算其平均壽命。但是這種做法是不現實的,因為這意味著我們要等待一個世紀以上才能做統計。在實際上,人口學家採用的是一種間接的、較不準確然而要簡單得多的統計辦法。多年以來,許多國家的政府都統計每年出生和死亡人數,以及死者的年齡。人口普查也統計在每個年齡還健在的人數。這些信息綜合在一起,使得人口學家可以計算每個年齡的人的死亡危險性和活到下一年的概率。這一生存概率組成了一張「生命表」,顯示對任一年齡的人群的預期壽命的估計。這種估計被稱為「周期性預期壽命」,它會根據每一年的統計結果而有所變動。2001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1.8歲,而1981年為67.77歲,20年間增加了4歲。在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僅有35歲。據聯合國人口處公布的《世界人口前景:2000年修訂版》,目前發達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為75歲,而發展中國家則為63歲。這表明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已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個別地區已超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例如根據上海市統計局人口與就業統計處的統計,2000年上海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78.77歲,其中男性為76.71歲,女性為80.81歲。
不同年齡的人的預期壽命就組成了一張「生命表」。生命表一般將男性和女性分開,並包括三欄:平均余命年數、平均余命天數和活到下個生日的概率。根據2000年美國人口的生命表,在2000年出生的男嬰和女嬰,他們的平均余命——也就是從2000年到死亡的平均壽命——分別是73.5年(26000天)和79.6年(29000天)。如果你在2000年是一位35歲的美國男性,這張表表明平均來說你還有14902天(40.8年)可活。注意平均余命是平均值,也就是說,對35歲男性而言,約有一半的存活天數將超過14902天,另一半則活不到這么多天。這張表還告訴你活到36歲的可能性是99.8%。
仔細觀察生命表中活到下一個生日的概率,可以發現各個年齡段的概率不同,少年兒童的概率最高,在60歲以前這個概率都保持在99%左右,之後開始逐步下降,90歲後急劇下降。對110歲的老人,能活到下個生日的概率還不到一半。這個概率,反映了各個年齡段的人的死亡率的差異。最早發現這個規律的是19世紀一位名叫本傑明·貢培茲(Benjamin Gompertz)的英國保險統計師。1825年,貢培茲在為英國一家保險公司工作時,試圖找到一個估計各年齡段的死亡率的簡捷辦法,這對人壽保險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在收集、統計了他所在地區的死亡率後,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規律:嬰兒有較高的死亡率,隨後每年都下降,直到10-15歲青春期時死亡率達到最低點。青春期之後,死亡率急劇增加,大約每10年翻一番(也就是25歲死亡的可能性是15歲的一倍,35歲是25歲的一倍,依此類推),這個趨勢一直持續到80歲。貢培茲接下來調查了不同歷史時期的英國、法國和瑞典的死亡率,都發現了同一模式。於是他認為他發現了一個自然規律——「死亡率定律」。後來的研究者發現,這個定律也適用於其他動物:在性成熟時期,動物的死亡率達到了最低點,之後開始成指數增長。貢培茲定律的背後有其生物學原因。自然選擇是通過生殖起作用的,如果體內有害的因素(例如致病基因)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