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淘寶無人超市什麼時候開始加盟
你好,還沒可以關注,隨著新零售的發展,近期阿里推出無人超市項目,很多人都好奇沒有員工的情況下,阿里無人超市是怎麼運營操作
B. 阿里的無人超市和亞馬遜的區別知乎
亞馬遜推出的Amazon Go,除了顧客無需結賬,即買即走,免去了顧客排隊的苦惱外,Amazon Go跟普通的零售店幾乎沒有區別,其商品擺設與普通零售店亦基本一致,主要銷售即食早餐、午餐和晚餐,以及每天新鮮的小點心。此外還包括麵包、牛奶、手工乳酪和本地製作的巧克力等。
Amazon Go的購物流程較為簡單,消費者在進入Amazon Go進行購物時首先需要一個亞馬遜帳號,並在自己的智能手機上安裝亞馬遜的應用軟體,用戶打開手機並進入商店後,在入口處會對顧客進行人臉識別,確認用戶身份。當消費者在貨架前停留並選擇商品時,攝像頭會捕捉並記錄顧客拿起或放下的商品,同時,置於貨架上的攝像頭會通過手勢識別判斷顧客是否將貨物置於購物籃還是只是看看然後放回原處。
對於用戶購物信息的統計,則是通過貨架上的紅外感測器、壓力感應裝置(確認哪些商品被取走)及荷載感測器(用於記錄哪些商品被放回原處),用戶所采購的商品數據會實時傳輸至 Amazon Go商店的信息中樞,不會有任何延遲,顧客付賬時直接離店就可,感測器會掃描並記錄下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同時自動在消費者的賬戶上結算出相應的金額。
Amazon Go最大的亮點是顧客拿走或者放回物品的同時,用戶手機里的系統(該系統與Amazon Go商店的信息中樞無延遲地同步進行更新)會自動更新清單,然後用戶直接離開商店即可。
從技術上講,Amazon Go主要運用了機器視覺、深度學習演算法和感測器融合技術,這三項技術幾乎都是當下最為熱門前沿的技術了,筆者認為,這些前沿技術的大規模實施肯定會造價不菲,相信這也是當前Amazon Go沒有大規模應用的原因之一(Amazon Go原定於今年7月落地的計劃因技術原因被延期)。
阿里淘咖啡
說到了亞馬遜,阿里巴巴恐怕也不得不提及了。作為阿里實驗室籌劃已久的「無人零售計劃」中的第一個應用場景,「淘咖啡」將在7月初的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亮相,「淘咖啡」是一個佔地200平方的線下實體店樣板,集商品購物、餐飲於一體。
下面不妨來看看「淘咖啡」的購物過程是怎樣的。
消費者進入淘咖啡的整個購物過程大致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進店,用戶首次進店需打開「手機淘寶app」,掃碼獲得電子入場碼,同時簽署數據使用、隱私保護聲明、支付寶代扣協議等條款,顧客將手機放在認證閘機上方以通過驗證即可開始購物,之後全程無需再掏手機;
接著是選購,用戶可在店內拿起任何一件或者多件商品,或者在餐飲區點餐,這個過程與日常的購物並無二致;
最後是支付,支付的過程是通過一道結算門完成的,離店前,用戶必須經過這道結算門。結算門由兩道門組成,當第一道門感應到用戶的離店需求時,它便會自動開啟,用戶走出這道門後,系統會自動對顧客所買的貨物進行識別與結算,結算完成後,會有語音提示顧客此次購物所花金額,隨即第二道門便會自動打開,顧客離店。
阿里的這套無人零售技術主要涉及三大核心技術,即生物特徵自主感知和學習系統、結算意圖識別和交易系統及目標檢測與追蹤系統。
生物特徵自主感知和學習系統主要解決在開放空間里對消費者身份的識別問題,將顧客的生物特徵與淘寶ID進行綁定,以實現對顧客的身份確認。
對商品的識別是如何實現的?主要依賴結算意圖識別和交易系統來完成,如前文所言的結算門,它是由兩道門組成,對商品的識別過程就是在這兩道門之間完成的,阿里的這套系統究竟是通過RFID技術還是機器視覺識別來完成對商品識別的,目前還不能十分確定,筆者以為機器視覺識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目標檢測與追蹤系統則主要是追蹤消費者在店內的行為及運動軌跡,該功能主要依賴多路監控攝像頭。通過捕捉消費者的行為判斷其對特定商品的態度,或通過對諸多消費者在店內的運動軌跡、或在特定貨架前的停留時間來指導商家調整貨品的陳列方式等。
C. 阿里的無人超市,為什麼經營不下去
無人超市門庭冷落,上門購物者寥寥無幾,由於沒有工作人員管理,某些沒有購買需求的路人進入無人商店後肆意的佔用店內的空間,秩序混亂,影響了有真正有購買需求的人的方便使用;無人超市在對商品質量的監管上也存在較大的漏洞,設備無法根據客流情況進行智能調控,商品得不到及時補充,尤其在對食品的監管中更存在一些安全上的問題和隱患。同時,無人超市需要刷手機進出、支付,也限制了一些人群的使用。無人超市沒有形成一個消費的場所,倒成了一些人納涼避暑的盛地,最後只能落得個關門歇業的命運。
其三,商品損耗問題。由於店面大部分時間內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常會出現商品亂堆亂放的現象。另外對於突發事件(空調損壞、設備失靈等)管理處於真空狀態,商品損耗問題在現階段尤為突出。」
D. 阿里無人超市只是一個半成品
據報道,阿里將於7月初在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推出阿里無人超市「淘咖啡」,但是有媒體評論稱:阿里無人超市可能要讓你失望了,因為它只是個半成品。
內人士介紹,採用機器視覺方案的無人零售店,隨著店鋪面積增大、人流量增多,將對GPU造成巨大的挑戰,且識別精度也難以保證,阿里無人超市仍然還只是一個新技術的試煉場,主要用於收集數據和分析,距離商用還有很長時間。
網友表示,阿里的人臉支付都還沒有正式商用,無人超市可能只是一個概念產品吧,真正的飛入尋常百姓家還不知道是何時啊!
E. 無人超市
現在很流行無人超市啊!應該是可以賺錢的,品牌也很多,你可以上網上查一下,看一下網友對他們的評價,選擇一家信譽比較好的
F. 無人售貨、無人超市現在發展得怎麼樣了
以前電商大佬們都把焦點放在線上業務,原本在線上不斷發力,而現在卻開始對線下投入。阿里瘋狂入股、收購線下商超;京東要在全國范圍內開設百萬家便利店。看起來形勢很強,但是在擁有無人售貨機的同時,無人超市會是你的選擇么?就目前而言,自動售貨機相對來說則更加具有實踐性,也更加適合大范圍的去運營,原因如下:
所以,自動售貨機的投放相對無人超市更加靈活便利,也是發揮閑置資源價值的體現。自動售貨機的實際運營過程中風險更低,維護成本更低。經營自動售貨機的風險可預測,而無人超市未來在實際運營中究竟會出現哪些問題,我們無法准確預知。都說共享單車是人民素質的照妖鏡,那麼無人超市呢,會不會發生貨物亂拿亂放?會不會出現商品未出門就被吃了或者用了?衛生環境會不會遭破壞等,這些問題一旦發生就會給運營者造成很大的麻煩。
G. 馬雲的無人超市,申請了多少專利
據悉,在截至2016年3月31日,阿里巴巴集團在中國共有1529項公開專利,提出2141項專利申請;在其它國家和地區,阿里巴巴擁有1387項專利,提出3096項專利申請。如果加上2016年申請的專利數量,預計國內申請量超過3000,國外申請量超過4000是不成問題的,這些數據是根據阿里每年申請專利的數量來預估的。
至於馬雲的無人超市申請了多少專利,我也不得而知,
一:掃碼或支付寶進店
進店需要需要用到兩類專利,掃碼或支付寶,注意,是兩類不是兩個,但具體需要用到多少專利呢?
第一點:會員身份識別:在進入時需要一個會員識別身份的專利
第二點:支付寶:支付寶是阿里在N年前進行的支付專利布局
關於支付功能,其實不僅支付寶一項,還有很多實現支付的方法及系統,支付寶只是一個我們能夠看到的、用到的實實在在的產品,而我們沒有看到的還有很多方法及系統。
二:選貨——掃描
三、支付:
當你拿著商品離開時,必須要經過兩道「結算門"。第一道門:感應你即將離店的信息,並自動開啟。第二道門:這才是最關鍵的一道門,當你走到第二道門之時,屏幕會顯示「商品正在識別中」,馬上再顯示「商品正在支付中」,自動扣款,大門開啟。
其實一個無人超市還有許多專利,除了掃描外,阿里還需要用的專利包括機器視覺、室內定位、數據處理、保留證據等等專利,這其中涉及到的專利技術也真是數也數不清。
H. 真的是中國的大媽打敗了阿里的無人超市嗎
肯定有一部分大媽們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無人超市自身的原因。由於沒有工作人員管理,某些沒有購買需求的路人進入無人商店後肆意的佔用店內的空間,秩序混亂,影響了有真正有購買需求的人的方便使用;無人超市在對商品質量的監管上也存在較大的漏洞。
另外,還有供應鏈的成本。無人店背後的物流、配送與傳統零售是一樣的,效率並沒有得到提升。而國內零售業的配送物流自動化系統並不成熟,使得這一塊的成本依然無法減少。簡而言之,無人零售減少的成本有限,增加的成本不少,整體來看依然是成本高企。
I. 阿里「無人超市」杭州開幕,傳統零售業撐得下去嗎
J. 無人超市模式還可以拓展到物資倉庫嗎無人超市真的可以無人嗎
應該可以拓展到倉庫,而且企業內部就可以規避掉無人超市最大的弊端——人把東西拿走但不付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