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川童謠的四川經典童謠
因為地區的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版本,以下是一些大多數人都知道的童謠。 張打鐵,李打鐵
打把剪子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
我不歇,我在橋洞里歇
橋洞里有根花花蛇
把我耳朵咬成兩半節
回去爹也嗟(jue),媽也嗟
嗟得我心裡過不得
殺個雞,我不依
殺個鵝,請舅婆
舅婆在屋裡梳腦殼
請舅公,舅公在屋裡爬煙囪
請爸爸,爸爸在屋裡掃渣渣
請媽媽,媽媽在屋裡搓粑粑 方腦殼
哈戳戳
不拐彎走直角
遇到禍事跑不脫 老太婆
尖尖腳(jio)
汽車來了跑不脫
餅隆蹦隆跳下河
河頭有個鬼腦殼
撿起回去揉饅坨
饅坨三斤半
娃娃吃不完 紅蘿卜
蜜蜜(min)甜
看到看到要過年
娃兒想吃肉
老漢沒得錢 狗啃生紅苕
火燒罐罐餚
罐罐擱(ko)得高
走去(qie)碰個大青包 正月十五桂花香,賊娃子翻牆偷水缸
聾子聽到忙起床,啞巴一路喊出房
跛子趕忙追出去,爪手趕緊來幫忙
強盜嚇得跑得慌,陰溝掉到鞋子頭
出得門來人咬狗,撿坨狗來砸石頭 胖娃胖嘟嘟,騎馬趕成都
成都又好耍,胖娃騎白馬
白馬騎得高,胖娃耍彎刀
彎刀耍得圓,胖娃吃湯圓
湯圓吃得多,胖娃屙駝駝
㈡ 童謠現在好嗎
童瑤一出道便打著「小章子怡」的旗號,然而在娛樂圈摔爬滾打多年,卻一直半紅不黑,除了《新閨蜜時代》和《民兵葛二蛋》外,似乎再也找不出什麼搶眼的作品。倒是當年她與張默、中戲表演戲主任黃定宇三人之間的情感糾葛常被人提及。

㈢ 成都童謠精選
小時候的 童謠 你們還記得多少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成都童謠,成都的小夥伴們,你們還記得這些童謠嗎?
成都童謠
1、娃兒胖嘟嘟,騎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兒騎白馬;白馬跳得高,胖娃兒耍關刀;關刀耍得圓,胖娃兒坐輪船;輪船倒個拐,胖娃兒拌下海
2、下雨了打雷了,樓上的桶子打倒了
3、張打鐵,李打鐵,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打毛鐵
4、搖搖搖,搖到外婆橋,外婆說我好寶寶,糖一包果一包,吃了一包拿一包
5、恩恩兒(即鸚鵡)恩恩兒你從哪裡來,我從北門山洞來,北門山洞有好高,萬丈萬丈高,幾匹騾子幾匹馬,請你恩恩兒進城耍,恩恩兒沒得空,請你恩恩兒鑽狗洞
6、王婆婆,在賣茶,三個觀音來吃茶,後花園,三匹馬,兩個童兒打一打,王婆婆,罵一罵,隔壁子幺姑兒說閑話(這段 順口溜 說的時候是配合手勢的,不知道現在還有誰會)
7、原來的地主真有錢,現在的地主垮了桿,又生癩頭又生癬,還要長個氣包卵(這是爸爸他們小時候的了)
8、排排坐,吃果果,你一個,我一個
9、又哭又笑,黃狗飈尿
10、月亮走,我也走,我給月亮打燒酒;燒酒辣,買黃蠟;黃蠟苦,買豆腐……(還有一些,記不全了)
11、月亮光光,芝麻燒香,燒死麻大姐,氣死幺姑娘。幺姑娘,不要哭,買個娃娃打鼓鼓,鼓鼓叫喚,買個燈盞,燈盞漏油,買個枕頭,枕頭開花,接個干媽,干媽腳小,一腳踩到癩疙寶
13、天老爺,快下雨,保佑娃娃吃白米。白米甜,白米香,今年不得餓莽莽(餓飯)
14、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夾夾(污垢)多,你一砣,他一砣,不給那個老婆婆(當年演濟公,我們老愛翻場主題曲)
我有一角錢,買了一把刀,殺死叛徒王金彪。王金彪的腳,便麻雀,麻雀一飛,變烏龜,烏龜一爬,便爸爸……(後面還有很長,忘得差不多了)
15、房子上的冬瓜兩邊滾,你說我,不買粉;買了粉,你不擦,你說我不買茶;買了茶,你不喝,你說我不買鍋;買了鍋,你不煮,你說我不買鼓;買了鼓,你不敲,你說我不買刀;買了刀,你不磨,你說我不買鵝;買了鵝,你不喂,你說我對不對(另一個版本是:花生米兒脆又脆)
16、屁屁屁,人身之氣,在肚子裡面拱來拱去,一不小心,就溜了出去。穿過彼得堡,來到義大利。義大利的老闆正在做生意,聞到這個屁,很不安逸,派了兩個科學家,來研究這個屁……(後面忘記)
17、腳踏黃河兩岸,手拿機密文件。前面機槍掃射,後面炮火連天,愛成都,吃喝玩樂都在這里,微信:icdyou
18、我在馬路邊,見到一分錢,把它交給民警叔叔手裡邊。叔叔拿著錢,買了一包煙,我生氣地說了聲,叔叔不要臉(呵呵,這首歌很多人都會唱吧)
19、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專吃肚肚門。門對門,虎對虎,剛剛對到中指姆
20、說倒話,唱倒歌,山下的石頭滾上坡。我走你們門前過,看見外孫抱外婆,先生弟弟後生哥,弟弟都上班咯,哥哥還在托兒所……
21、吃牛奶,喝麵包,提起火車上皮包。打開後門往前跑,看到山上人咬狗。撿起狗來釘石頭,只怕石頭咬到手
22、揭開桶子,揭開桶子,肥砣砣,肥砣砣。快點拿個碗來,快點拿個碗來,你一砣,他一砣(打倒軍閥那個調子,就是“兩只老虎兩只老虎”那個)
23、大腦殼,棒棒奪(戳),奪爛了,我有葯。啥子葯?黃泥巴敷腦殼
相關 文章 :
1. 潮汕童謠有哪些
2. 常熟方言童謠兩則
3. 法國童謠 蝴蝶
4. 法制教育的童謠
5. 從1數到10的童謠
㈣ 四川的童謠
摘要 胖娃上成都》是由四川童謠、游淼作詞,游淼作曲,衣濕樂隊編曲並演唱的一首歌曲,發行於2017年06月22日。
㈤ 四川的童謠
1、張打鐵,李打鐵,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家打毛鐵,毛鐵打了三斤半,娃娃崽崽都來看。
2、胖娃兒胖嘟嘟,騎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兒騎白馬,白馬跳得高,胖娃兒耍關刀,關刀耍的圓,胖娃兒坐海船,海船倒個拐,胖娃兒拌下海。
3、王婆婆,在賣茶,三個觀音來吃茶,後花園,三匹馬,兩個童兒打一打,王婆婆,罵一罵,隔壁子么姑兒說閑話。
4、花臉巴兒,偷油渣兒,婆婆逮到,打嘴巴兒。
5、紅蘿卜,密密甜,看到看到要過年,大人吃飽三頓飯,娃娃要拿掛掛錢。
6、丁丁貓兒穿紅裙,高大姐,做媒人,麻子娘娘吹鼓手,斑竹丫丫抬起走,抬轎的,慢點兒抬,看把姑娘兒絆下來,姑娘兒穿的綉花鞋。
7、天老爺,快下雨,保佑娃娃吃白米,白米甜,白米香,今年不得餓慌慌。
8、八月十五桂花香,賊娃子翻牆偷尿缸,聾子聽逗忙起床,啞巴一路喊出房,跛子趕忙追出切,爪手趕緊來幫忙 。
9、推磨,搖磨,推豆腐,趕晌午,娃娃不吃冷豆腐;推磨,搖磨,推豆腐,趕鄉場,娃娃不吃冷糖糖。
10、清早起來不新鮮,心想成都耍幾天,一出東門天涯石,二出南門五塊磚,三橋九洞石獅子,青羊宮內會神仙。
㈥ 胖娃胖嘟嘟,騎馬上成都.誰知道這個地方童謠後面的部分
歌詞:
胖娃兒胖嘟嘟誒,騎馬上成都。
成都又好耍,胖娃兒騎白馬。
白馬跳得高誒,胖娃兒耍關刀。
關刀耍得圓,胖娃兒滾銅圓。
銅圓 滾得遠,胖娃兒跟斗攆。
攆又攆不到,白白跑一轉。
攆又攆不到,白白跑一轉。
胖娃兒胖嘟嘟誒,讀書上成都。
成都硬是大,胖娃兒把工打。
打工打得好誒,胖娃兒把姑娘兒找。
姑娘兒要買房,胖娃兒去搶銀行。
銀行 的乖妹兒多,胖娃兒盯到睃。
睃到五點半,請她吃冷串串。
睃到五點半,請她吃冷串串。
胖娃兒胖嘟嘟誒,騎馬上成都。
成都又好耍,胖娃兒騎白馬。
(6)成都童搖加盟店擴展閱讀:
《胖娃上成都》是由四川童謠、游淼作詞,游淼作曲,衣濕樂隊編曲並演唱的一首歌曲,發行於2017年06月22日。
《胖娃上成都》是動漫品牌「熊非熊」的第一部作品。講述了一對憨態可掬的熊貓小神仙,游歷成都的奇幻經歷。用音樂動漫的形式對成都老童謠《胖娃胖嘟嘟》做出了新的詮釋。發布後被大量轉發,走紅網路,被網友譽為「史上最萌宣傳片」。
而關於這部動畫的同名主題音樂——《胖娃上成都》,團隊中負責統籌的成員海倫介紹,「胖娃」的童聲配音是通過網路「海選」產生的:團隊從30多份網路報名應征中篩選出10位符合「胖娃」音色的小朋友,又通過教唱等環節選出了4位小朋友進入錄音棚配音。
㈦ 有人知道彭州童謠名人事跡嗎
彭州童謠
斑竹丫,茲竹丫 斑竹丫,茲竹丫 對門十戶打親家 親家的兒子會跑馬 馬家的女子會剪花 大姐剪的是牡丹花 二姐剪的是芍葯花 三姐剪不來,放下剪刀紡棉花 紡了一條又一條 拿給哥哥接嫂嫂 接的嫂嫂白又白 開開後門收大麥 一個太陽曬得QU麻黑 一盆水洗不白 二盆水洗不白 三盆四盆洗得桃花白 哥哥回來認不得 拿起響殼兒攆出去 大月亮,小月亮 大月亮,小月亮, 哥哥起來學木匠, 嫂嫂起來推糯米, 狗兒聞著糯米香, 打起鑼鑼接姑娘, 姑娘接到高梁地, 高梁不結子, 扯了高梁栽茄子, 茄子不開花, 扯了茄子栽冬瓜;冬瓜不生毛,扯了冬瓜栽紅苕;紅苕不牽藤,家中有個大懶人。
彭州歷史文化--詩歌
李一氓(一首)
李一氓,彭州人,參加過北伐,長征,曾任駐緬大使、中顧委常委、中聯部常務副部長、 國務院古籍出版規劃小組組長等職。1982年回家鄉時,因彭州的陶器歷史悠久、 製作精美,故買了十個花盆帶回北京養花,並作詩一首。
彭縣買花盆
來去勿勿過里門,舊時城郭已難分。
白頭不覺鄉情重,肯借迢迢買瓦盆。
張大千(二首)
張大幹,著名國畫大師, 二十世紀三十至四十年代間曾到過彭州觀賞牡丹。1961年旅居巴西時懷念家鄉四川, 以天彭牡丹為題寫下一首詩。1962年在日本觀看牡丹時又想起天彭的牡丹。
故鄉牡丹
不是長安不洛陽,天彭山是我家鄉。
花開萬萼春如海,無奈流人兩鬢霜。
大垣三宜亭賞矢橋紅亭詩人園中牡丹
絢如鋪錦爛如霞,粉底徐黃浪自誇。
好共詩人訂花譜,天彭花是故鄉花。
馬識途(三首)
馬識途,中國作協顧問,四川省作協主席,當代著名作家。1996年4月,82歲高齡登丹景山後,寫下《天彭牡丹頌》七絕四首,七律五律各一首。
七 絕
(—)
天香國色出天彭,帶露含羞百媚生。
自有高人稱第一,爭名何必在天京。
(二)
青山綠水日初斜,溪柳搖風散落霞。
誰道西川春色老,天彭還看牡丹花。
五 絕
暮春風雨霽,寒食百花殘。
莫道芳菲歇,天彭有牡丹。
杜甫(一首)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三月,杜甫建成成都草堂,應彭州刺史高適之邀到彭州丹景山觀賞牡丹。 面對漫山遍野的牡丹花叢,杜甫贊嘆不已,寫下這首歷史上詠天彭牡丹的開山之作。
花 底
紫萼扶千蕊,黃須照萬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人朝霞。
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
深知顏色好,莫叫委泥沙。
王勃(三首)
王勃,初唐四傑之一。王勃遭高宗逐斥入蜀後, 於咸亨元年(670)春應九隴縣(今彭州市)縣令柳明獻之邀客居九隴,次年秋上京參選。在九隴縣的一年多中, 王勃遍游名勝古跡,留下不少珍貴詩篇,但多散失,在《王子安集注》中尚存部分。其中《觀內懷仙》是他在游覽九隴境內著名道教發源地葛仙山上清觀時所著。 《登城春望》是在咸亨元年春晴之日登臨九隴縣城頭,近俯遠眺,為九隴的山川景色所感而作。 《早春野望》則是咸亨二年游九隴縣牛圈溝時,對當地山區早春景色的描繪。
觀內懷仙
玉架殘書隱,金壇舊跡迷。
牽花尋紫澗,步葉下清溪。
瓊漿猶類乳,石髓尚為泥。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雲梯。
登城春望
物外山川近,睛初景靄新。
芒郊花柳偏,何處不宜春。
早春野望
江曠春潮白,山長晚岫青。
他鄉臨眺極,花樹映邊亭。
陸游(三首)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曾任蜀州通判, 對彭州牡丹研究甚詳,離蜀前著有《天彭牡丹譜》。 離川後仍對彭州牡丹念念不忘,常常在詩中懷念當年動人情景, 甚至在離蜀十九年後寫下了《億天彭牡丹之盛有感》,在被罷免的十年中還親種牡丹, 賞花億舊,寄託情思。
憶天彭牡丹之盛有感
常記彭州送牡丹,祥雲徑尺照金盤。
豈知身老農桑野,一朵妖紅夢里香。
夢 蜀
夢飲成都故事家,新妝執樂雁行斜。
瑣肩郫縣千筒酒,照眼彭州百馱花。
醉帽傾欹歌未闕,罰觥瀲灧笑方嘩。
霜鍾喚覺晨窗白,自怪無端一念差。
南窗睡起
夢中志卻在天涯,一似當年錦里時。
狂倚寶箏歌白薴,醉移銀燭寫鳥絲。
酒來郫縣香初壓,花送彭州露尚滋。
起坐南窗成絕嘆,玉樓乾鵲誤歸期。
高適(二首)
唐武後垂拱二年(公元686),置彭州。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任彭州刺史,從長安來彭州赴任途中感慨萬端,借景抒情, 寫下了《赴彭州山行之作》五言排律一首。另一首七言排律《寄宿田家》則是在彭州做官時所寫,是唐代描述彭州山水風物彌足珍貴的資料。
赴彭州山行之作
峭壁連崆峒,攢峰疊翠微。
鳥聲堪駐馬,林色可忘機。
怪石時侵徑,輕蘿乍拂衣。
路長愁作客,年老更思歸。
且悅岩巒勝,寧磋意緒違。
山行應未盡,誰與玩芳菲。
寄宿田家
田家老翁住東陂,說道平生隱在茲。
鬢白未曾記日月,山青每到識春時。
門前種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牛壯日耕十畝地,人閑常掃一茆茨。
客來滿酌清樽灑,感興平吟才子詩。
岩際窟中藏鼴鼠,潭邊竹里隱鸕鶿。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後無心怯路歧。
今夜只能還寄宿,明朝拂曙與君辭。
盧照鄰(二首)
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唐高宗總章二年(669)任新都縣縣尉時,應九隴縣令柳明獻之邀到九隴遊玩。 在九隴津等船待渡時為恬淡清新的景色所動,便寫下《九隴津集》一詩。 從九隴津順流而下到達昌化山(今彭州市慶興鎮塔子山)游覽道觀,在此處,盧、柳二人以《游昌化山精舍》為題各作詩一首, 是為唱和。
九隴津集
落落樹陰紫,澄澄水華碧。
復有翻飛禽,徘徊疑曳屬。
游昌化山精舍
寶地乘風出。香台接漢高。
稍覺真途近,方知人事勞。
白居易(一首)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由善贊大夫貶為江州司馬,此間便超然物外,放盪山水。 因好友肖佑時任彭州刺史,便入蜀游覽,在彭州游覽時曾登上曲尺山的雲居寺, 並留下《游雲居土贈穆三十六地主》詩一首。
游雲居寺贈穆三十六地主
亂峰深處雲居路,共踏花行獨惜春。
勝地本來無定主,大都山屬愛山人。
范成大(二首)
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曾任四川制置使, 對彭州的風光尤其是牡丹喜愛有加。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春, 盡管已在建康(今南京市)任江南東路安撫使等職, 仍然對彭州牡丹深懷眷念,寫下了《玉麟堂會諸司觀牡丹酴糜三絕》。退居故鄉後, 淳熙十三年(1186年),六十歲時他還寫了《詠狀元紅紫綉球》,詩中對兩種彭州牡丹名品極為贊賞。
玉麟堂會諸司觀牡丹酴糜三絕(選一)
洛陽姚魏碧雲愁,風物江東亦上游。
憶起遨頭八年夢,彭州花檻滿西樓。
詠狀元江紫綉球
西樓第一紅多葉,東苑無雙紫壓枝。
夢里東風忙裡過,蒲團葯鼎鬢成絲。
彭州的民間廟會—彭州風箏會
風箏是我國一種民間文化,放風箏則是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傳統文體活動。在小石河畔,每年清明節前,彭州都要舉行一次規模浩大的風箏競賽活動。
彭州風箏有著悠久的歷史。解放前即有劉先烈、羅煥貴、史世安等一批風箏藝人。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風箏這種易做、易放、老少皆宜的傳統文化體育活動,更是廣泛受到喜愛和歡迎。每當春暖花開之際,彭州的藍天白雲之間,隨處可見色彩鮮艷、翩翩飛舞的各種風箏。
1987年,為弘揚風箏文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彭州市舉辦了首屆風箏比賽會,還先後在鄉鎮、學校舉辦風箏製作培訓班,從而使製作、放飛風箏的技藝不斷提高。
近年來,制放風箏的人越來越多,風箏的種類也由過去單一的軟翅、硬翅幾種發展到龍類、立體類、串類等20餘種。微型風箏小至l一2厘米,大型龍類風箏長達400米以上,製作面料由紙到綾、絹,表糊扎 制考究,造型圖案豐富多彩,非常逼真,使風箏成為.人們最為喜歡觀賞和收藏的藝術品。同時,還出現了一大批在省內乃至國內有一定聲譽的風箏製作和放飛愛好者,並形成一支骨幹隊伍,先後多次組團,代表成都市參加全省風箏比賽和四川省參加全國風箏比賽。風箏《鷹》、《桃花扇》、《金龍》、《蝴蝶》等40多種作品先後在四川省第五屆風箏比賽中進入前三名。並有18件作品在全國比賽中獲獎,其中,《鷹》、《蜻蜒》在第八屆全國風箏比賽中獲第一名。彭州風箏譽滿全國,彭州風箏會最為川西地區矚目,1997年7月,省體委將彭州命名為「風箏之鄉」,1998年10月被國家體委命名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
1998年止,彭州風箏會已連續舉辦了12屆。每屆比賽來自什邡、廣漢、新都、鄲縣、成都、都江堰和本地參賽者和觀眾,車水馬龍似的湧向賽場。賽場內外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彭州的土特產
彭 州 大 蒜
大蒜屬百合科,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分硬葉蒜和軟葉蒜兩類,硬葉蒜可抽生花莖——蒜苔。大蒜的蒜苗、蒜苔和蒜籽均可供人們食用,蒜苗葉色翠綠,口感香辣,是川菜鹽煎肉、回鍋肉必不可少的伴菜;蒜籽有瓣蒜和獨蒜兩種,既是美味的調味佳品,又因含有天然抗菌素,有防病治病之功效;尤其是蒜苔,脆嫩可口,更是備受人們喜愛的優質蔬菜。
彭州大蒜在全國都享有盛譽。彭州蒜苔具有色鮮嫩脆、香甜可口、蒜味濃純、粗細適度等特點,商品率高達陽%以上;蒜籽個大質優,便於貯運,行銷省內外,特別是獨蒜甚至遠
銷東南亞諸國。彭州種植大蒜歷史悠久。西漢時,大蒜由新疆引入內地,彭州就開始少量 種植清光緒《彭縣志》載:「蒜苔產萬家庵(今隆豐鎮境內)」,此時彭州大蒜已經得到較大發展, 成為傳統大宗農田經濟作物之一。彭州氣候溫和濕潤,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很適合大蒜生長。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多種經營迅速發展更促進了大蒜的生產,八十年代初彭州大蒜種植遍及平壩地區並擴展到部分丘陵 區鄉鎮,種植面積也由1949年的不足千畝增至1997年的62000畝,主要種植鄉鎮有隆豐、九隴、楠楊、西郊、利安、軍樂、天彭、致和、太清、麗春等i0餘個鄉鎮,其中尤以「蒜苔之鄉」隆豐鎮種植面積最大,達兩萬畝左右,佔全鎮耕地面積的一半。
彭州薤頭
薤頭,植物名薤,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作二年生栽培。鱗莖狹卵形,基生葉數枚,半圓柱狀線形,中空,有不明顯的3—5棱。傘形花序頂生,花紫色,不結實,用鱗莖繁殖。性喜溫涼,對土壤不苛求。夏秋間栽植,翌年夏秋收獲。鱗莖可作蔬菜,拌炒均宜,可加工製作醬菜,色鮮昧美,香味誘人。鹽漬薤頭產品已遠銷全國各省市、流洋到東南亞各國,深受外商好評,享有較高聲譽。它在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中占據了一席重要之地。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經營模式。為彭州市農民增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經濟效益,農戶種得放心,賣得稱心,推動了農業向商品化、專業化、現代化的轉變,鹽漬,薤頭其主要特點:
一是產品上規模、上檔次、生產工藝先進,產品質量高,二是加工技術精密;選料精細,薤頭新鮮,色白、個大、成熟、飽滿,體形完整,無破損,漂洗干凈,三是產品色澤光亮,白凈,具有獨特的香甜味,無辛辣、異味、口感舒適,四是食用方便,營養豐富,能增強食慾,有益於身本健康,是婚宴和幹家萬戶極好的餐上食品,五是生產周期短,成本低,經濟效益高。
中醫學上用燥鱗莖(稱薤白)入葯,性溫,味苦辛,功能通陽散結,主治胸脾心痛,瀉痢等症。
彭州種植薤頭歷史悠久,從八十年代初期的小戶種植,現已發展到了「公司十農戶」規模化生產格局。薤頭主產三界、永定等地。近年,山區磁峰、新興等地成為新主產區,山區栽培薤頭常與玉米間種,隨著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薤頭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它是農田經濟作物骨幹品種之一,年商品量可達一千萬公斤以上。
彭 州 蘭 草
蘭草為彭州傳統名花之一。主要產於隆豐、楠楊、九隴、慶興等鄉鎮,彭州蘭草資源豐富,品種較多,有硃砂蘭、雪蘭、送春歸、夏惠、春箭、春素、秋素、墨蘭、蟬蘭(吊蘭)、兔耳蘭等,其中尤以本地產的硃砂蘭、雪蘭聞名於川西各地。
彭州硃砂蘭葉色深綠,質厚,呈現狹帶形,中脈明顯,葉緣具細齒,4至5葉叢生;花莖長約15至23厘米,被4至5個苞片,具花2至3朵,顏色紫紅或淡紫紅,花瓣背面有紫褐色暈紋,中唇瓣反卷,中部有褐色「V」形斑紋,有清香氣,二、三月開放。硃砂蘭有大紅、二紅、水紅、鐵桿四個品系。
彭州雪蘭葉色翠綠,質軟,呈狹帶形,中脈顯著,葉緣具細齒;花莖長約15至25厘米,具花2至3朵,花米黃色,花體較大,花瓣背面具淡褐色脈紋,其香味優雅宜人。二、三月開放。
彭州人歷來喜歡種花養草,美化家園。十一屆三中全會過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栽花養草的熱情也不斷升溫,蘭草以其花香淡雅,細葉四季長青,博得了人們的喜愛,特別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度興起的「蘭草熱」,更把種植蘭草推上了頂峰,本地產的硃砂蘭、雪蘭等名品藉此身價百倍,成為人們競相種植繁育的蘭草佳品,屢屢在彭州蘭展中獨領風騷,聲名遠播。
更多
http://tieba..com/f?kz=182148006
http://tieba..com/f?ct=318898176&tn=KeywordSearch&sc=172355&pn=0&rn=50&lm=4&rs3=0&word=%C5%ED%D6%DD
㈧ 有一首成都童謠 一麻子麻二麻子麻三麻子挑水………… 後面是什麼 一共數十二個麻子,急求 成都老鄉幫幫忙
這是個四川童謠,正確的唱法如下:
大麻子麻,二麻子麻,三麻子燒水洗拖把,四麻子請醫生,五麻子請大娘,六麻子鋸板板,七麻子鑽眼眼,八麻子抬,九麻子埋,十個麻伢兒瑟,是哭起呀來。
大意是:大麻子遭得嚴重了(病得很嚴重,反正快掛了),二麻子就慌了神了,三麻子打掃衛生(大概大麻子可能生的是傳染病,要打掃衛生消毒),四麻子請了醫生來,五麻子請了大娘(大概是醫生看了也沒用,大麻子還是掛了,就請老輩子幫忙打理喪事),六麻子和七麻子鋸木板和木板上鑽眼(意思是說這兩個麻子打造棺材),八麻子抬(棺材),九麻子埋(死人),第十個最小的麻子開始嚎哭。很有意思的童謠,呵呵。
㈨ 求有關成都小吃的童謠,歌謠
成都小吃的歌謠日斜戲散歸何處,宴樂居和六和居。三大錢兒買甜花,切糕鬼腿(油條)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涼果炸糕聒耳多,吊爐燒餅艾窩窩。父子火燒剛買得,又聽硬面叫餑餑。燒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桂粉好湯團。爆肚油肝香灌腸,木樨黃菜片兒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