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明桃源洞主要景點有哪些
桃源洞風景區由桃源洞、百丈岩、栟櫚山等景片組成,是國家4A級旅遊區。
桃源洞非洞,系拔地而起的山岩,中裂一隙,僅留天光一線。只因這里曲徑通幽,別有洞天,故獲此美名。洞口絕壁上有萬年間兩郡司馬陳源湛取「世外桃源」之意所書的「桃源洞口」四個大字。景區內最為著名的景點有:桃源洞口、鎖洞橋、觀音大仕殿、一線天、飛來石、跨虹橋、望象台、閬風台、三寨門等。最絕妙的景點當屬被上海吉尼斯評為世界最狹長的「一線天」:一座巨大的山體彷彿被砍刀從上至下齊整劈開,僅留懸崖一縫,長120米,高90米,寬僅盈尺,最窄的地方遊人只能屏住呼吸側身擠過。
栟櫚山景區包括葛里、修竹灣、栟櫚潭三部分,位於沙溪河西岸。修竹灣靜謐幽雅,葛里山峰峻峭,栟櫚潭碧波浩渺。主要景點有:石頭城、走馬岩、降仙台、大峽谷、馬鞍背、栟櫚書院、九姑泉、太極洞、接仙橋、栟櫚書院、栟櫚寺、觀音岩、雙壽桃、睡美人等。岸邊屹立有出自明代永安知縣李如鴻手筆的大型摩崖石刻「乾坤清氣」。
桃花澗流經桃源洞、百丈岩風景區內,流程3公里,河曲有21處,跌水、急灘也達20多處,兩岸峭壁夾峙。因古時兩岸長滿桃樹而得名。澗水時寬時窄,時緩時急,玲瓏剔透,迂迴莫測。沿澗而行,聽著叮叮咚咚的泉聲,隨著路轉峰迴的變換,折折有景,景景翻新。遊人至此,仿如置身於世外桃源,形成國內罕見的清幽風景,是桃源洞風景區的精華所在之一。游覽桃源洞時可遊玩桃花澗漂流項目。漂流從銅盤村開始經百丈岩後到達桃源洞口,全長7公里,可以游覽桃源洞之精華。
❷ 三明小寵物店地址。
上網買吧。 實體店的好貴。
淘寶上價格優惠的啦。
❸ 三明這個地方怎麼樣
福建省三明市簡介
三明市位於福建省中西北部,北緯 25°29』―27°07』,東經116°22』―118°39』。東西寬230多千米,南北長180多千米,東接福州,南鄰泉州,西連龍岩,北毗南平,西北靠江西。面積22928.8平方千米,山地佔總面積82%,耕地佔8.3%,水域及其他佔9.7%,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轄梅列、三元2區,永安市,明溪、清流、寧化、大田、尤溪、沙縣、將樂、泰寧、建寧9縣。人口266.72萬。三明(市區)、永安、沙縣通行閩中方言,尤溪、大田通行閩南方言,寧化、清流通行閩西客方言,建寧、泰寧、將樂、明溪通行閩贛方言。
主要旅遊風景區有:泰寧金湖、上青溪,將樂玉華洞、金華洞、龍棲山,永安桃源洞、鱗隱石林,明溪滴水岩,寧化天鵝洞,沙縣七仙洞、淘金山,清流狐狸洞、七星岩,三明市區格氏栲自然保護區、龍泉山、瑞雲洞。
三明市位於福建省中西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 25°29′-27°07′,東經116°22′-118°39′。東接福州,南鄰泉州,西連龍岩,北毗南平,西北靠江西。東西寬230多千米,南北長180多千米。土地總面積2.29萬平方千米,人口270萬人。200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92.1億元(居福建省第5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4.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5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44.7億元,地方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9.3億元,外貿出口總值4.6億美元。
[編輯本段]特產
武陵烤兔 保健食品 大田縣
九層粿 傳統小吃 大田縣
屏山鐵觀音 綠色食品 大田縣
水晶工藝品 純水晶 將樂縣
竹木系列工藝品 木竹雕刻 將樂縣
山珍產品 天然食品 將樂縣
西山紙 傳統工藝 將樂縣
海棠硯 「文房四寶」佳品 將樂縣
金湖酒釀 傳統工藝 泰寧縣
野生黃花菜 天然食品 泰寧縣
山珍產品 天然食品 泰寧縣
即食魚片、魚干 天然食品 泰寧縣
寶劍 傳統工藝 明溪縣
寶扇 傳統工藝 明溪縣
寶石工藝品 藍寶石 明溪縣
肉脯干 閩西八大幹之一,辣甜香酥 明溪縣
蓮子產品系列 省優產品 建寧縣
蓮芯茶、蓮芯涼茶 保健食品 建寧縣
菇類產品系列 部優產品 建寧縣
筍製品 省優產品 建寧縣
獼猴桃汁、蓮子汁飲料 省優產品 建寧縣
足底按摩器 保健用品 永安市
即食筍 綠色食品 永安市
木竹雕工藝品 雕刻工藝 永安市
吉山老酒 傳統釀酒工藝 永安市
沙縣:
筍干、紅菇 綠色食品 沙縣
清水筍 綠色食品 沙縣
天河竹涼席 保健用品 沙縣
仿古木帆船、木雕、根雕、竹雕、壁畫等系列工藝品 仿古竹木根雕 沙縣
沙陽板鴨 民間傳統工藝 沙縣
沙縣特色小吃系列 中華名小吃 沙縣
夏茂牛系列小吃 沙縣
味極鮮醬油 傳統工藝 沙縣
沙縣特色辣椒醬 傳統工藝 沙縣
玉露酒 傳統工藝 沙縣
夏茂冬酒 傳統工藝 沙縣
富口豆腐乾係列 傳統工藝 沙縣
沙縣曬煙 色澤金黃,氣味芬香 沙縣
棕鞋墊 棕制保健 梅列區
筍干 石筍 三元區
頂太老酒 三元區
朱熹、黃慎、伊秉綬書畫真跡、復製品 名家書畫 尤溪縣
寧化縣
酒釀 客家水酒 寧化縣
玉扣紙 傳統工藝 寧化縣
老鼠干 閩西八大幹之一 寧化縣、清流縣
淮山乾片 入葯、滋補 清流縣
豆腐皮 綠色食品 清流縣
利茶籽油 綠色食品 清流縣
鮮魚干 綠色食品 清流縣
魚腥草保健茶 保健食品 清流縣
夢圓牌蓮花系列茶葉 保健食品 清流縣
侏羅紀礦泉水 碳酸礦泉水 清流縣
人參D、參蜜D 保健品 清流縣
主要景點為:將樂玉華洞 沙縣七仙洞 沙縣淘金山 泰寧大金湖 永安石林 清流九龍湖 清流大豐山 寧化天鵝洞 寧化客家主地 泰寧大金湖等
三明山川秀麗,極具特色的岩溶地貌形成了閩洞奇景的將樂玉華洞、寧化天鵝洞群、沙縣七仙洞、明溪玉虛洞等,而丹霞地貌又形成了泰寧金湖、永安桃源洞等奇妙畫境,火成岩地貌更形成了瑞雲山風景區之奇觀
三明,素有「綠色寶庫」之譽。有單位面積產量居世界之冠的「寧化古杉木王群」;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區——三元莘口格氏栲自然保護區和將樂龍棲山、沙縣蘿卜岩楠木林、永安天寶岩等四個自然保護區,並以珍稀動植物繁多而馳名。
主要景點:泰寧古城 ·甘露岩寺·毛澤東同志舊居 ·水茜岩石寨·泰寧尚書第建築群·毛澤東舊居·會清橋·城隍廟·北山革命紀念園·鑼鼓坪·建寧縣革命紀念館·青雲閣·含雲寺·明台寺 金湖 ·福建桃源洞 ·三明格氏栲 ·瑞雲山 ·大金湖國家地質公園 ·貓兒山國家級森林公園 ·天鵝洞 ·九龍潭 ·三元國家森林公園 ·沙溪河·狀元岩·泰寧峨嵋峰·金鐃山·北斗山·冷泉 ·大豐山· 沙縣淘金山 龍泉山景區 ·寶華洞 ·大田大仙峰 ·均峰山 ·金鐃山 ·回頭山 ·寨下大峽谷·上清溪
瑞雲洞:在三明市西北的陳大鎮,距市中心14公里,因山中常有彩雲繚繞得名。景區面積1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249.8米,融獨特的火山岩地貌和豐富的常綠闊葉林景觀為一體,主要旅遊景點有瑞雲洞、蝙蝠洞、黃金洞、長壽泉、仙人池、三疊岩、馬頭峰等。第三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瑞雲洞,洞深30米,寬61米,高4米多,形如雄獅張口。洞頂蒼松如蓋,流水潺潺,如珠如簾,終年懸於洞口。洞口石壁如削,有宋以來摩崖石刻數處,其中有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監察御史官志涵在此講學時的題刻「有容」,還有「人在石中藏璞玉 客來洞口隔珠簾」等對聯。依岩有始建於宋代的木構5開間寺廟,供佛祖道宗和地方神靈於一堂,香火鼎盛。明代至今屢有修葺。洞前石山門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上刻「瑞雲洞」三字。山門前的單拱石橋建於明代,風格古樸。
洞東北處,出山門而上,有一古樹,蒼勁挺拔,濃蔭下澗水盤旋,人稱長壽泉。泉旁有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遊人題刻「玉泉起瀑」。洞西南有避邪洞、小一線天、觀魚池等景觀。
景區內林木蔥郁,植物種類有31科192種。滿山古藤柔勁矯健,如龍蛇飛舞,蜿蜒多姿,為景區一大特色。
大佑山生態旅遊區:位於三明市區西北15公里處,面積12平方公里,主峰大佑山海拔1276.3米。景區為典型的火山岩地貌,屬陸相火山碎屑沉積——火山噴發構造,表現為孤峰入雲、傲視群峰的地貌,雕塑出飛瀑流泉、幽峽峭壁、象形靈石的旅遊形象。區內氣候宜人,垂直分異明顯,夏天酷暑、冬天嚴寒、春暖秋爽、四季成景。聖山福地歷史悠久,風景宜人,傳說動人。明《八閩通志》、清《沙縣志》、民國《福建通志》都有相當篇幅描述大佑勝景,宴坐峰、聚星石、忘憂石、降魔石、天威石、藏雲塢、歸雲洞……均有記載。邑人一直將大佑山視為吉祥聖地,山上建有普照寺,香火甚旺,自宋朝就有文人騷客來大佑山吟詩作賦,宋進士、兵部尚書羅畸曾賦詩贊之。每當農歷十五日五更時,在山巔可觀日月兩輪東西相照這一「日月同輝」的奇異天象 —— 三明之象徵。
沙溪河水上旅遊區:沙溪河水上旅遊區是展示三明城市風光的一道翡翠長廊,上至三元區城關大橋,下至斑竹水電站,現有大型遊船3艘,摩托艇18艘,腳踏船55艘,小舢舨9艘,專用碼頭2處。遊客可乘坐船艇,開展「水上游三明」、「夜景休閑游」,欣賞到「山如碧玉簪,水作青羅帶,城是不夜城」的山城風貌,體會到「青山碧水畫中游,三明美景日夜賞」的愜意。
金絲灣省級森林公園:坐落於陳大林業采育場內,面積達151.7平方公里。公園內天然林層層疊疊,瀑布飛瀉,遊客無不為公園內各種珍禽奇獸和奇花異草所折服。整個公園處處呈現一派派原始的生態圖景。遊客工作之餘做一次輕松的旅行,體驗瓜果飄香,沖浪探險,領略令人心曠神怡的迷人風景,真是別有一番情趣。
金絲灣省級森林公園由五個區組成:即珍禽養殖區、竹類觀賞區、果園觀光區、休閑度假區及瑞雲漂流區。遊客既可感受狩獵、垂釣、燒烤、戲猴、品嘗瓜果的樂趣,也可在綠波茶莊、彩蝶山莊休息度假;既可體驗玉女瀑布的婀娜多姿、摩崖石刻的險峻壯觀,也可親臨森林浴場的溫馨與浪漫。
虎頭山:虎頭山「虎」字原是斧頭的「斧」,因虎峰形如一把翹起的利斧而得名。又因為斧頭山山脈連綿不絕,宛如斑斕大虎,故又被人們冠以老虎的「虎」而沿用流傳。頂峰海拔1102米,為市區最高峰,「虎峰牧雲」是市區八景之一。
虎頭山植被豐富,松杉成林,還有刺柏、烏桕、木荷、花櫚木、觀光木、三葉赤楠等兩百餘種樹木。山高林密,鳥獸自然也多,這里曾一度發現過華南虎的蹤跡,野兔、竹雞等自然不在話下。當晨曦或霞光染紅山谷時,山雀、杜鵑、斑鳩、鷓鴣等飛禽常一起放開歌喉,與徐徐山風、淙淙流水相配樂,演奏著動人的山林交響曲。
古人說:「山之骨在石,山之趣在水,山之態在樹,山之精神在峭、在秀、在高。」以虎頭山對照,則山上不但奇峰怪石、險崖深壑、飛瀑流泉、雲霧花樹樣樣俱備、般般稱奇,而且還外加了雲峰古寺、南天門伽藍殿等古寺廟,自然風光與宗教文化相輔相成。
麒麟山公園
麒麟山公園:麒麟山公園在三明市區東部,始建於1980年10月。麒麟山原名牛壟山,海拔262米,因山腰一古墳發掘出孔子戲麒麟碑刻,故改現名。
公園佔地40公頃,有麒麟閣、電纜索道、游龍戲水、園中園、仿蘇州亭院、麒麟書院和曲徑通幽等旅遊景點和設施。依山還建有浩然亭、聚雲亭、三元亭、蓮花亭、飛石亭、亭廊等,亭形有三尖、六角、四方,高低錯落。麒麟閣建在山的最高處,高24.5米,寬12米,八角六層,鋼筋水泥結構,登閣可將遠近景色盡收眼底。
山北有面積約3畝的人工湖。湖東有映鶴亭,亭頂孤鶴獨立;湖濱有麟跡橋,湖上有五曲橋。湖中有一艘電動龍舟,供遊客環湖玩賞。
園內有餐廳、茶館、攝影部和工藝美術展銷廳等服務設施。
通往山頂的電纜索道是我國旅遊風景區中最早投入運行的吊椅式索道,1983年1月建成,長625.34米,高差92.75米,行進速度每秒1米,吊椅41個可坐82人。有環山公路直達山巔。
清流九龍湖-九龍洞群風景名勝區位於清流縣沙蕪鄉,距清流縣城、連城機場、三明市區分別僅50公里、50公里、100公里,交通便捷,是省內唯一的喀斯拉地貌與浩瀚湖水交相輝映的風景名勝區,以溶洞群瀑布、峽谷、島嶼與原始森林為特色,景區規劃總面積為75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3平方公里,水質清洌,湖心神龜島面積近300畝,對面的白馬山中遍布熔岩稱九龍洞群,洞內鍾乳石星羅棋布,千姿百態,惟妙惟肖。1988年至1989年,中國科學院古人類研究考古學家在這里挖掘了一系列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化石,把福建的人類活動歷史向前推進了一萬多年,經中國科學院認定:九龍洞群為「古人類活動遺址」。這里古人類化石的發現,與台灣最早的古人類化石「左鎮人」同屬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是自古閩台同根同祖的實證;洞外古木蒼郁,古藤纏繞,天趣盎然,清新怡人,如此廣闊茂密的原始森林,是人類回歸大自然的理想觀光、休憩度假場所。看莽莽林海蒼翠欲滴,林中野花遍地,好一派「入山無處不花枝」的詩情畫意。
因溪流九龍十八灘而得名,是建造安砂水電站形成的人工湖。面積33平方公里,蓄水6.4億立方米;湖區東起安砂,西至清流嵩口坪,長達百里。湖上船隻暢通,兩岸林木森森。每當春夏季節,九龍湖大壩溢流,茫茫湖水從92米高處傾注而下,形成瀑布。其聲似萬馬奔騰,數里外可聞,300米內被浪花濺起的水霧迷漫,分外壯觀。
安砂雙塔,在安砂鎮下游五里外的九龍溪兩岸山頭,左為步雲塔,右名仰世塔,兩塔隔河相望,其勢威而美,故有「雙塔挺立鎖九龍」之說。
❹ 三明市有哪些風景區\ 象山是哪裡的風景
三明市區麒麟山公園
編輯
位於三明市區中部,列東大橋東側,海拔261.9米,佔地40公頃。它面臨碧波盪漾的沙溪河,後依高聳入雲的虎頭峰。麒麟山原名「牛籠山」,原為草木稀疏的荒山。1962年綠化植樹後,才形成如今松杉映翠、滿山秀色的景象。1980年地名普查時,在山腰一古墳發現有「孔子戲麒麟」石碑,俗謂麒麟為吉祥珍獸,故將此山
三明市風景名勝區[1]
改名為麒麟山。公園1976年動工,1980年開始全面興建,1981年竣工開放。公園游覽區中有麒麟閣、麒麟索道、麒麟倒影、園中園和曲徑通幽等景點,並依山形建有浩然亭、聚雲亭、三元亭、蓮花亭、飛石亭等涼亭。亭型有三尖、六角、方形等,雕梁畫棟,飛檐翹脊,古色古香,掩映在青松翠柏、名花異木之中。公園道路迂迴曲折,假山異景,錯落有致,具有江南園林風格。園內還有工藝美術店、餐廳、茶館、展覽廳等服務設施。
三元岩前黃楊岩又名麟峰
位於三元區岩前鎮,因岩上多長黃楊樹得名。因其岩形似龜,鄉人以龜享萬壽為名,故又稱萬壽岩。黃楊岩四壁如削,表面似龍片魚鱗。岩中原有3洞:第一洞在淳化院旁(即今船帆洞),曲折縈回約2里,洞中清風徐徐,涼爽宜人,是避暑勝地。相傳有龍居其內,每當雲霧繚繞、煙雲彌漫之際,便有石龍鱗爪出現。第二洞叫碧雲洞,在岩的半中央,洞中怪石多似雄獅。第三洞原名天窗(即今靈峰洞),下透兩深洞,從洞口投石,叮當聲悅耳動聽。宋左正言鄧肅有詩雲「石壁巉岩驚鬼劃,異草幽花銷春色。群山迤邐不能高,突兀獨摩霄漢碧。芒鞋千尺山崔嵬,手摘星辰腳底雷……。靈岩知有老龍潛,挽出人間作霖雨。」
泰寧李家岩
舊名「天台岩」,位於泰寧縣城西10公里的「丹霞岩」背面。洞穴不大,僅20餘平方米,隱匿在石頭中間,名「雪洞」。洞門僅通一人,進出要躬身俯首。穿過雪洞,為昔日和尚的膳宿禪房,兩道山泉注入兩個石窟池中,四時不涸。欲登岩頂,須沿階梯迤邐而上,險要處僅一縫隙小道可通,旁列有一排木樁護欄,狹路懸空,下臨絕壑,游者要彎腰慢步而進。在岩頂遠觀四周石峰,高低錯落,怪石嶙峋,青山拱秀,蒼翠欲滴。
泰寧寶蓋岩
位於泰寧縣朱口鎮之西,距縣城12.5公里。洞穴隱藏在一座石山之中,形如巨鍾覆蓋,故名「寶蓋岩」。洞高5.2米、寬50米、深32米。洞內有一股「漱玉泉」,四時傾瀉如雨,洞前有「放生池」,常年溢水,池旁古木參天。後唐同光元年(923年),蜀僧定慧結茅而居。宋紹興八年(1138年)始建「寶蓋寺」,現佛殿為1980年重建。東側岩壁間有一小洞,名「修仙洞」。西側有兩穴,一名「舍利岩」,為清康熙年間和尚骨灰塔,用赤石板建造的兩層或三層樓閣式的墓塔10餘座;塔座雕刻仙鶴、麒麟、花卉等圖案,素雅大方,並鐫死者姓名、生卒年月、師傳等簡歷。一名「谷倉岩」,系僧人儲藏穀物之所。下有五代閩王王審知派遣鎮守歸化場(今泰寧)大將鄒勇夫之墓。這里群山環繞,高廣幽邃,僅有沿壁間鑿成的小徑可行,地勢險要。宋慶元二年(1196年)狀元鄒應龍有詩雲:「夙有斯岩約,今晨得踐盟;路從支澗入,人在半空行;六月如霜候,四時長雨聲;願求容膝地,著我過浮生。」
永安甘乳岩
位於永安小陶鎮大陶洋五一村右側大樹坡山腰處。主洞廳面積1150平方米,高14米,能容800多人。據永安舊縣志載:「泉自石中迸出,滴巨石上,如甘乳然。」甘乳岩由此得名。明洪武三十年(1390年)曾在此建一看經亭。明正德三年(1507年)在主洞廳後側建1座2層塔式樓,稱為上殿,內供奉青水禪師等5尊菩薩;此樓於「文化大革命」初被毀。四壁的石凌花瑩潔閃爍,洞頂梳狀溶岩千姿百態,倒懸的鍾乳似宮燈,投石擊之,其聲若鍾。第二層溶洞長3公里,有3層瀑布,最大的高6米,寬15米。還有老壽星、奔獸等景點。出洞口有三:一是逆流而上,通後山銅鑼凹與天星潭;二是順流而下,從山腳出水口匍匐而出;三是從稱為「五通間」的處所走出。
將樂銀華洞
位於將樂縣城東南18公里的漠源鄉地村石灰山中,距玉華洞約13公里,成因與玉華洞相同,屬喀斯特地貌。全洞面積約300平方米。洞內鍾乳石林立,通道縱橫交錯。傳說唐代有一皇帝游此失落還魂帶、金扁擔二寶,因洞中黑暗,照明的松脂木片又將燃盡,只好匆匆離去。其後達官貴人爭相來游此洞尋寶,當地百姓不堪擾累,遂以糯米糍粑砌石,封住洞口,自此銀華洞失傳於世。1980年在地名普查中,於該洞洞口處挖掘到唐天寶銅錢一枚。不久又尋得後洞口,在懸崖峭壁之下,為荊榛蔓草所掩沒。四周竹木蔥郁,岩壑幽奇,須攀樹牽藤而入。洞徑逶迤曲折,或上或下,狹處只可緣壁佝僂而行,而寬處可容千人有餘。洞內乳柱嶙峋,危石兀立,泉露如珠,奇詭多變,有的象揚鬃飛鬣的烈馬,有的似引頸高歌的金雞,栩栩如生。1992年,將樂縣政府對銀華洞進行投資修建,並正式對外開放。
將樂落星穴
又名星窟。位於將樂縣城北蕭公洞( 縣機床廠後山),距縣城3公里。《潛確類書》載:「福建將樂縣北門有落星穴。晉義熙年間(405~418年)有長星墜其處,俄成一穴。」由於落星穴就在宋代哲學家楊時故居附近,所以民間附會「五百年當生大賢」,即楊時的誕生應了隕星之兆。至今民間還流行這種傳說。此穴今尚存原貌,深10餘米,底部直徑9米,頂端直徑20多米。穴內北面陡立,呈斷壁狀,其餘各面均有不同斜度,整個外形如漏斗,既大且深。這是國內有文字記載較早的隕石墜陷地之一。隕石入土深度未探明,因年代久遠,穴坑為塵土所封積。將樂落星穴對隕石和隕石坑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價值。
寧化老虎岩
洞位於寧化縣湖村鄉西北面1公里處,石灰岩結構,高10米,面積1500平方米。洞口朝南,洞外平地略低於洞口;洞內乾燥,有少量蝙蝠棲息。此洞於1981年發現。採集的標本經省地質隊及有關部門初步鑒定屬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1982年,中國科學院古人類和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再次對此洞的形成和穴居動物種類等方面進行考古。該洞內深處有文化層9平方米,堆積層達1米厚。採集化石20多種,屬各類動物牙齒上千枚。其中,可以辨認的有17種:大熊貓、劍齒象、獼猴、犀牛、豪豬、鼠、野兔、熊、鬣狗、野豬、水鹿、野牛等,屬食蟲、翼手、嚙齒、靈長、兔形、食肉和偶蹄等9目,經分析應為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同時,洞中還發現多片動物骨骼化石,上面留有明顯的古人類食用時留下的砍痕。
寧化蛟湖
又名龍王潭,在寧化縣湖村張家灣,距縣城32公里,因傳說古時有僧人見白龍卧湖面而得名。南宋嘉泰年間建龍王廟於湖側,早廢。湖呈橢圓形,面積約1.2萬平方米,最深處達103米;水出湖底,湖面溢平,久晴不旱,久雨不澇,可長年引灌農田。湖水清碧如鏡,天光雲影,倒映湖中,隨波盪漾;人立湖濱,有土動欲陷之感。四周古樹蒼松挺拔,水光山色,蔚為壯觀。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在湖側建有蛟湖草堂(其詩集即名為《蛟湖詩鈔》),今已廢圮。
沙縣洞天岩
位於沙縣鳳崗鎮西2公里處。此處景點有佛雲岩、臨清池、永和洞等,並有古代摩崖石刻10餘處。其中,有一枕流灘,水底石頭上刻有「枕流」兩個大字,水花翻卷,字跡依稀,妙趣橫生。《沙縣縣志》載,明代書法家董其昌有詠洞天岩詩:「洞入靈岩景倍幽,香林寶地足遨遊。綠溪秋草同僧寂,一路山花散客愁。怪石畫懸蒼樹回,飛泉晴帶白雲流。斜陽未盡登臨興,更欲乘風到上頭。」
沙縣「十里平流」
為古沙陽八景之一。十里平流指沙溪虯江河段即西起大洲,東至琅口約5公里河道。沙溪河自上游而下蜿蜒曲折,灘多流急,至此則河面驟開,水勢平緩。兩岸青山疊翠,樓宇臨江,縈徊十里。這在多礁灘險阻的腹地山區,堪稱閩水一奇。宋李綱在此泛舟題詩曰:「平溪綠凈見游魚,十里無聲若畫圖。但道曾經太史愛,不須淤染自為愚。」十里平流東段有襆頭石,形如冠幘;西段有豬母石,勢極猙獰。而今,古景展新姿,1969年興建的沙縣城西大橋和1989年興建的東門大橋以及1994年建成的府前懸索橋,猶如幾道長龍飛跨沙溪兩岸,雄偉壯觀。
尤溪蓬萊山
又名九仙山,在尤溪坂面鄉,距縣城20公里,海拔1008米。蓬萊山山勢雄壯,怪石嵯峨,山高水秀,古木參天,峰巒峭拔,人跡罕到,上有金鯽池、石棋盤、黑白二石子、煉丹灶、白鶴洞等勝跡。同時,洞窟幽深,岩壑雄峙,峽谷險絕,山泉潺潺,蒼松翠柏,山光水色,景緻獨特。相傳山巔有仙人往來,並可聞鼓樂聲。據《尤溪縣志》載昔人詩雲:「微風輕動霧雲開,日照峰巔香燭台,不為神靈躬朝觀,只緣賞景上蓬萊。」又雲:「雲騰羅漢浮十島,霧涌蓬萊隱萬松。」蓬萊山夏日涼爽宜人,平均氣溫18℃,是理想避暑勝地。
明溪滴水岩
又名玉虛洞,在明溪縣城東北3公里處,為石灰岩溶洞。該洞有明洞和暗洞,暗洞最底層稱來風洞,又稱飛龍洞。盛夏佇立洞口,涼風拂面,沁人心脾,暑氣盡釋。洞內石竹、石筍犬牙交錯,且有流水涓涓的地下暗河。明洞則有仙源洞和桃花洞。仙源洞由來風洞往右拾級登高20餘米處,是滴水岩主體之上洞,寬闊的穴廊洞口有3根碩大天然石柱,分左天柱、中天柱、右天柱。由仙源洞穿過夾在峻峭兩壁間而搖搖欲墜的大黿石,沿著10多級的石階可下到滴水岩主體之下洞——桃花洞。該洞似天然禮堂,洞高20餘米,可容數百人。四周洞壁鍾乳累累,似竹似筍,似魚似鶴,千姿百態。民國時期,該洞曾一度作為紅軍戰地醫院。1982年後,滴水岩修葺一新,洞內裝設彩燈,岩前有花園,岩後有石林拱圍,成為明溪縣旅遊勝地,是三明市「十佳風景區」之一。
清流大豐山
位於距清流縣城45公里的賴坊鄉動員羅村裡東南,最高峰為棋盤山,海拔1705.7米,為清流縣境域最高的山峰。大豐山巉岩峭壁,險峻雄奇,相傳古時歐陽真人在此修煉,道成身化為岩。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鄉人建廟塑像祀之,名曰「順真道院」。大豐山沿途有半山庵、趙公亭、香爐峰、煉丹灶、寄子岩、棋盤石、牛繩路、飯干石等勝跡。站在大豐山的峰巔可觀日出,周圍諸縣山川形勝盡收眼底。山中野生葯材品種甚多,俯拾可得。故有「豐山風景好,滿山都是寶」之諺。
大田空洞山
又名仙人洞,在大田縣上京鎮梅林村空洞山自然村內,因全山空腹得名。仙人洞為石灰岩洞,沿口斜下,洞內共有大小18廳,迂迴曲折,大者可容200餘人,小的則須彎腰側進。自然景物遍布洞內,如龍頭、牛蹄、蜂窩、陡嶺、筍、鼓、灶、鱉等;其中,尤以「仙人蚊帳」和「清水池塘」景點為佳。清水池塘水深及膝,5米見方,小泉順著淺溝流入深隙不知去向,別有風趣。相傳過去遊人可見紅鯉魚游於池中,見人即潛入旁穴,無法捕捉。洞外山坡岩石怪立,花草叢生,為游覽勝地。
建寧金鐃山
又名大歷山、太弋山,位於建寧縣金溪鄉與泰寧縣大布鄉交界處。昔傳閩越王無諸曾校獵於此,遺下金鐃,故名金鐃山。據載「山有八十四峰,周亘三百餘里」。東麓多為懸崖峭壁,曲徑險要,峽谷縱橫;西麓支脈蜿蜒,青峰叢立,翠竹蒼松,銀泉飛瀑,峰奇水秀,景色宜人。主要景點有金鐃寺、白石頂、石燕岩、仙人池、金鐃晴雪、龍潭飛瀑、鐃雲山海、千姿群石等名勝古跡。其中,白石頂是金鐃山的主峰,海拔1857.7米,冠蓋建寧、泰寧兩縣諸峰,登峰遠眺,金湖山水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