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平台費用 » 痣清泉加盟費多少
擴展閱讀
長沙夏記粉店加盟電話 2025-05-04 18:48:23
溫州古茗加盟熱線 2025-05-04 18:34:43
張亮麻辣燙在吉林加盟店 2025-05-04 18:34:38

痣清泉加盟費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8-01 11:19:23

㈠ 普蘭店清泉寺有多少年歷史

普蘭店【清泉禪寺又名吳姑城】 一、名稱:清泉禪寺 (又名:吳姑城)

二、地址:大連普蘭店市星台鎮葡萄溝村

三、起源:據史料記載,清泉寺始建於貞觀二十一年(648一649年)。

貞觀二十一年 (647年)三月,唐太宗李市民定下再次正東路線,命李勛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營州(朝陽地區)都督兵,沿「太宗親征」路線,回啥遼南。又名左武衛大將軍牛進達維青丘道行軍大總管,率師自萊州(山東掖縣)渡海,直取遼南。

且說牛進達率師自萊州渡海,於獅子口(旅順口)登岸,大站黑風關(南關嶺),拼殺榆林(金州)要隘經孛蘭店(普蘭店),迤邐悲傷。主力軍經過大營子(庄河境內),直撲龍原(鳳城縣),七月,兵抵石城(鳳城縣東北),斬敵數千,乃班師還。

七月,遼南氣色宜人,大總管牛進達為什麼班師回朝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遼南持續下雨,有時竟下「雨土」(下泥沙),不宜戀戰。其實,牛進達師出榆林(當時普蘭店、皮口等地均位榆林管轄)已是 「水缺,人軟馬款」。他不得不派「游騎」沿途先行「尋水」。一「游騎」回報說,在「環山皆」(四面被山牆包圍的山)的古營壘發現清泉。牛進達飛馬前來察看,果然「翳於奧草,有泉焉」(泉水隱藏在深草里),而且「泌之洋洋,可以樂飢」(泉水自然流淌出來,又甜又解渴),牛進達下馬跪拜,「謝況於天」。牛進達在這里安營紮寨,並在清泉旁「埋蝶以祭」(壘起土石檯子燒香祭天)。再根據牛進達的行軍路線和當時的時間推算,這個「環山皆套」的山城就是現在的巍霸山城。牛進達647年泛海征東,唐太宗李世民649年五月「駕崩」,所

四、現狀:清泉寺坐落於普蘭店市星台鎮葡萄溝的巍霸山中,它順山勢逐層高起,氣勢恢宏。東西長279米,南北長129米。清泉寺又叫吳姑城廟,吳姑城一錐把式丁字形花崗岩石塊所築,現存牆高2—9米。此城雖經千年,但保存基本完好。碑文所載為「東漢光武中興」時建造。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歷史。他共有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山門樓、漢白玉詩屏;第二部分為佛殿、二聖殿、葯王、龍王諸殿、鍾樓、鼓樓、石碑;第三部分為玉皇閣、老君殿;第四部分金母殿。古地面積4500平方米,建築面積9800平方米。清泉禪寺建築風格古雅別致,硬山式與歇山式相銜,雖為佛寺,卻儒、釋、道三教薈萃為一體,被譽為「遼南第一寺」。

以說碑誌「唐王建剎」就是唐太宗貞觀年間所建。

太宗征東,大將牛進達在這里建寺,經五代、南北朝、遼和金,到明萬曆三十五年無姑重修(648一1067),閱時近千年,尚無史料和碑誌可考。從現在的幾尊碑誌和健在的釋修真師太的記述中做以推考,從648年建寺至今大僧、師太已歷三十二代。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乾隆5年(1740年),住持大僧祟勸,道號廣明(本姓於,山東海陽人),他在這里苦心復修三十餘年,終年七十歲(1671年—1740年)

廣明「圓寂」後,他的長徒現法於乾隆二十四年 (1759年)在佛殿後「特劈其山」曾建西王金母殿。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同治三年(1864年)後,主持大僧少禎,增建葯王殿和禪房五間。

後,道教居士宮向南(普蘭店市唐家房鎮興隆堡人)和鄒言誦 (普蘭店市皮口鎮八家子人)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開始,歷時十餘年,又增設玉皇閣、老君閻、山門群牆、鍾鼓、金鼎玉屏、天橋旗桿、保安火池等。

後,由經理主持大僧照儒、師太思恩赫、大僧思志。

釋修真師太(本姓趙,普蘭店市贊子河趙家村人)十二歲篤信佛教,二十三歲離家來清泉寺。

五、1985年,清泉寺被大連市批准為宗教活動場所

1988年,清泉寺被遼寧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六、宗教活動場所負責人、宗教教職人員及管理組織人員履歷表。

清泉寺現有教職人員45人,住持為釋修真法師。管理組織人員7人。(履歷表另復)

七、清泉禪寺的電子版數碼照片(另復)

八、又名《吳姑城廟》的由來

民間把巍霸山城清泉寺又叫吳姑城廟,是自1607年四月二十一日後開始的。據明萬曆三十五年的碑誌記載,這天,吳姑建立重修清泉寺舉行佛身開光大典,前來參加的除眾多僧尼居士和善男信女外,還有欽差提督均無征虜前將軍,鎮守遼東地方兼備倭總管太傅,太子太傅寧遠伯(東北軍區司令)李成梁和戎政尚書(國務院副總理)李化龍,在金(州)、復(州)、海(州)、蓋(州)地區指揮官師大道等僚佐陪同下,自遼陽長途跋涉,也特地趕來參加慶典。這兩位大人物還親自為活著的吳姑樹碑,頌揚吳姑為「萬古不磨之模範也」。

《募緣碑記》和《重修碑銘》明確記載:吳姑姓林,丈夫吳均道,俗名吳林氏,「從夫訪古」自遼陽來清泉寺。她流連忘返,樂不思俗,在施主邢雲林的攢留下,再次長期留住。丈夫死,她削發為尼,當了清泉寺住持師太,法名祖升道號仙翁。她募捐化緣,重修殿宇,於萬曆三十瓦年(1607年)四月二十一日舉行了佛身開光大典。

據查,吳姑家居「京師安陵」(河北吳橋),孿生姊妹倆。貌相十分酷似,父母難辨。搜其身,終於在大女右耳垂下發現一黑痣,便給姊妹倆起名「大痣」「二痣」(「二痣」無痣)母親叫她倆識文習字,父親教她倆武術。母親謝世後,父親領姊妹倆走街賣藝。因吳橋災荒,傅慶嶺子沒來流落東北。當時,東北正值土蠻、速巴亥等四大女真酋長聯合南侵,抓漢人和鮮人去做努力,父女三人被兵火沖散。

明朝《古今逸史》有這樣一段記載:

萬曆十四年(1586年)二月,土蠻糾集三萬人馬共馳遼陽。李成梁縱兵大勝,回營「計耳述功」。這時,衛士將一名土蠻軍官推進來,說他是在山林草澤被捉到的,並非戰場,是否可以割掉他的左耳,用以記功。成梁覺得奇怪,這位土蠻軍官的盔甲又肥又大,怎麼這么不合體呢?趨前細看,這仗身著土蠻軍官軍服的,原來是以危害家少女。「容色珠顏,精彩秀發」。成梁問,才知道他浪跡江湖賣芝為生,家住吳橋,明二痣,姓林。因尋找生父和姐姐,誤入土蠻軍營。土蠻居官要壞她,她乘軍官酒醉奪刀殺之,更衣夜遁,蔽匿山澤。成梁大喜,因他殺土蠻軍官「乃祿功」(表獎),二痣又會「武二花」(武術和雜耍),常令成梁娛樂,於是「容身軍府」。

這件事,當時在遼南是一個爆炸性新聞,可以說「聲震遐邇」驚的人

們目瞪口呆,人們只知道吳姑化緣吃齋念佛,沒想到他佛法通天,連東北司令員和國務院總理也親臨清泉寺為他保駕護航。吳姑身價霎時提高百倍。這件事成了人們談論的中心。自此,人門就把清泉寺叫吳姑城廟了。

《清泉寺堪稱小佛山》

清泉寺為佛、道、儒三教為一體的綜合性寺廟,國內為數有限。就其「年所」(距現在年代),清泉寺不必我國四大佛山遜色。

五台山主要寺廟、殿宇和塔閣二十九座,其中塔院寺和萬佛閣等十七座均晚於清泉寺所建年代,有的晚於清泉寺近千年。其餘大多數是清泉寺的「姊妹寺」。九華山共有寺四座,其中「化城寺」是清泉寺的「妹子寺」,其餘三座均晚於清泉寺千年。峨眉山主要有四院六座,其中除「萬年寺」、「伏虎寺」外,其餘四座均晚於清泉寺千年。普陀山有寺三座,除「普濟寺」晚於清泉寺五百年外,其餘兩座均晚於清泉寺近千年。一九六一年冬,中國戲劇家休會主席田漢來皮口搜集甲午戰爭史料,他游覽吳姑城廟後說,「這是個小佛山,中國的三大教這里都有。」一九八二年夏,我國著名作家劉白羽和一位考古學家來此覽勝,考古學家說吳姑城「價值連城,文化大革命盟保護下來很不容易。」這里,珠林霞護,故鄉流芳,使人心田明凈、前塵不染,不愧為小佛山之說。

《吳姑的傳說》

有關吳姑史料,尤欠完備,不敢奢談,只披露一二以禎視聽。

這是,李化龍剛升任右襝御史(比縣官大一級),便奉命走馬遼東,巡查防務。一路「馳煙驛道」經清細河畔時,她見一少女「資顏姝麗,絕異於眾」,「他感慨不已:都說天下美女出蘇杭,原來「邊荒」少女勝蘇杭!可惜她「短褐穿結」(衣服粗舊),坐在河邊「食以草具,掬飲」。假如把她頤養起來豈不更美?他下馬試問,少女卻「落荒以遁」,他很惋借。

化龍官位不大,但是中央都察院派來的,是帛帝的耳目。所以,成梁出城遠迎,當晚排宴為之接風。酒過三巡,成梁明二痣前來助興。但見二痣穿戴整齊,虧不像前,給李化龍行軍中跪拜大禮。說聲「小人獻丑」,便飛到滾動,一會「靖蜒點水」,一會「鳳凰展翅」。化龍「試皮揚眉以望」,大吃一驚:啊呀,這不就是我在清細河邊見過的「小驚鴻」嗎?我本想在此暗查私訪把她弄到手,將來「以獻幸」(把她獻給皇帝)!原來她是廟上的豬頭早有主。剛才她還假惺惺地前來與我「識荊」(小人初次見大人的禮節)為什麼?他頓覺胸悶腹脹,醉歸驛館。

第二天,化龍翻然覺悟:原來這個小驚鴻是成梁軍府的一個女「軍候」(偵察兵),喬裝打扮到情細河畔密探我的行徑,為何?對成梁頓生惡感。就此,化龍給皇帝寫了一份奏摺。皇帝閱後說:「色者人所重,吠!」(可以斷定這個小驚鴻是大痣,不是二痣,「是非容貌之患也」,當時李化龍不知其原委。)

吳姑的丈夫吳均道。是遼陽吳員外的兒子,曾在京都中書省戶部人上書郎,三年後本應升為上書侍郎,但他幹了十多年,官位仍無升遷,一氣之下棄官回家,廣結文友,不問政事。他「嬖小妻林氏」。小妾祖居「京師安陵,姿色端麗,遇遷遼州」(老家河北吳橋,浪跡到遼陽)。當初,是吳均道在幾個潑賴手中把她解救出來的,「遂結為伉儷」。(可以斷定,吳姑不是二痣就是大痣。其中奧秘和玄機難以揣度。有關資料仍在搜索稽查)

《五角星的來歷》

在清泉寺通往玉皇閣和老君閣的迴廊中有一顆用水泥製作的碩大的紅色五角星赫然映襯在石壁上,寺院中怎麼會有此物?在世俗人的心中不免覺得蹊蹺。

相傳,在解放戰爭時期。有一隊解放軍傷員被國民黨軍隊追趕到巍霸山城。當時的住持僧是本寺的思志老和尚,他為掩護這隊解放軍戰士不得已使用神通——撒下漫天的迷霧,把國民黨追兵阻隔在山城之外,使其擅自不敢進犯。

當時的解放軍戰士們又累又餓,老和尚便端一碗粥請戰士們吃,「幾十名戰士吃一碗粥?」不免讓大家為難了,誰也不肯吃。老和尚看出戰士們的心事,笑著說:「你們盡管吃好了,保證你們都能吃飽~」。大家面面相覷,也不好說什麼,就開始分粥,誰知這粥無論怎麼往外盛,老和尚碗里的粥都依然如初,直到所有的戰士都吃飽了碗里的粥也沒有了。太家這才明白老和尚是得道的高僧,不免心生敬畏。為了感謝老和尚的搭救之恩,當時的部隊首領留下一枚五角星帽徽作為紀念。

解放後,這隊解放軍戰十的首長同寺探望老和尚。可是老和尚已經圓寂而去了,為了紀念這段歷史,首長請人在石璧上刻畫了這枚碩大的五角星用以世代昭示世人。

《石龜護寺的故事》

在清泉寺老殿,有一塊黑色巨石卧在大雄寶殿的房基下。讓所有路過的人都覺得新奇。原來這塊巨石也是有來歷的:當時在修建大雄寶殿開闢地基時,這塊大石頭有些礙事。工人就決定把它搬走——可是無論工人採用何種手段,巨石都巍然不動。在無可奈何之下,就用火葯爆破想炸碎巨石。誰知一聲轟響之後,此巨石至炸壞幾塊邊角。而且石身開始呼呼向外冒血,並且開始說話:「多年痴石大如龜,在地形成不可推。數日次見留不住,翻身跳出鎮邊陲」。嚇得施工人員伏地而拜,不敢再有所造次。後來,大家商議只有把大殿的山牆建在石龜之上,讓它永保本寺平安、護持這一方道場。

有些不諳世事之人,聽此傳說心生懷疑,故意在石龜前放肆,均遭到小小的懲戒而後再不敢妄為了。因此「萬物有靈」,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心懷慈悲、彼此謙和共處,才能使人間化為凈土.

我的家鄉啊!
告訴你怎麼去!
第一從市內去北港橋(大連的長途客運站)那裡有很多到星台鎮的車,你就跟售票員說去普蘭店吳姑城(別說清泉寺,一般人不知道還有叫這個名字)這樣你就可以坐汽車到那附近,下車後那附近還有計程車你打車就可以過去了!這種是最省錢的!
第二你去大連火車站坐火車,到普蘭店站下車,下車後出站台斜對面就是汽車站,從那坐車,告訴他們到吳姑城就可以了,下車後那附近還有計程車你打車就可以過去了!
第三你如果有車的話,在開發區上黃海大道高速(丹大高速)開發區那站叫「港窯」但是你在皮口那站下道(別從城子坦下道,那下走圈了)從皮口下你往星台或蓮山方向走都可以,建議你往蓮山方向,因為路標提示去蓮山方向容易看到,到蓮山後你看路標往城子坦方向走,其實星台就在蓮山到城子坦之間。只要你延著這條路走肯定會看到吳姑城的牌子的!你就在那拐一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