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同濟堂現狀
同濟堂2021年三季度嚴重虧損二十多億,凈資產為負,如果沒有大咖重組必直接退市了結。
同濟堂陷業績對賭泥潭:應收賬款占營收超60% 多個項目故意拖進度,醫葯行業活躍著兩家名為「同濟堂」的公司,一家是作為中間商賺差價的醫葯流通綜合服務企業,另一家是「中華老字型大小」的醫葯企業,隸屬於中國醫葯集團。
拓展資料:
同濟堂是「中華老字型大小」,始建於公元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由唐炯(字鄂生,曾任清朝礦務大臣,雲貴總督)和於德楷(字仲芳,曾任清朝知縣)二人合資開辦,葯店位於貴陽大十字附近的正新街,佔地面積642平方米。專程從漢口請來了精通醫葯又有經營才乾的黃紫卿任經理。「購葯須出地道,製作必須精細,配售必依法度」是葯店的信條。
公司文化
「同心協力濟世為民」是同濟堂的宗旨,「鍥而不舍追求卓越」是同濟堂的精神,同濟堂將在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民族醫葯產業發展的進程中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
貴州同濟堂致力於關愛中老年人骨頭健康,關注骨質疏鬆症的事業,並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在以下方面做了很大的貢獻:
1、與中國科學技術基金會骨質疏鬆基金委員會共同發起「銀絲帶——中國骨質疏鬆防治行動」。志力於長期開展骨質疏鬆防治教育。
2、在全國各城市開辦了骨健康俱樂部,定期組織活動來增強中老年人對於骨頭保護和關愛,
3、支持體育事業,支持全民健身運動,贊助北京排球隊,貴州同濟堂身體力行。
4、關愛老年人生活,關心老年人健康,定期走進敬老院,關心老年弱勢群體,貴州同濟堂不遺餘力。
7、情系災區,回報社會,貴州同濟堂不甘人後。
⑵ 同濟堂重組對賭條件
1.對堵條件是關於同濟堂重組仍在積極推動重大資產重組事宜,公司股票將繼續停牌,同濟堂周圍的貝殼PE資本的黑暗戰爭也即將結束,在停牌期間,唐同濟進行了新一輪融資,PE有進有退,股東名單不斷變化。公開信息顯示,為同濟堂增資定製的信託和資產管理產品出現了多款,其中包括嵌入式投注條款。對於同濟堂的股東來說,這一輪重組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從去年9月8日開始,同濟堂已經被冷凍了7個月。據披露,同濟堂資產重組框架是公司打算賣給實際的控制器嘉士伯啤酒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或其指定的國內關聯方,包括所有的股權新疆街啤酒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和其他資產;公司擬通過發股方式收購湖北同濟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及其他股東持有的同濟堂葯業100%股權。
2. 重組目標同濟堂自然成為關注的焦點。根據公告的簡要披露,同濟堂是一家中外合作企業,注冊資本5623.92萬美元,主要經營葯品、醫療器械等產品的批發零售業務。據同濟堂集團官方網站介紹,該集團是一家集連鎖葯店、醫葯物流、健康管理、醫院連鎖、養老連鎖、健康產業園、醫療健康IT為一體的集群企業。IT擁有60多家分支機構和子公司,年銷售額超過12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看幾個公告,在啤酒花停牌期間,同濟堂進行了新一輪的意外融資,公司的股東名單不斷變化。去年12月23日,啤酒花在重組進展公告中首次披露了同濟堂的股權結構。共有9個股東,其中大股東同濟堂投資持有公司59.46%的股份。
3. 同濟堂啟動新一輪融資。公司2月14日公布的同濟堂股權結構顯示,股東人數已增至13人,其中四張新面孔分別為深圳盛世健黃金持股8.3333%、新世紀金元持股5%、新世紀金通持股5%、新疆盛世坤黃金1.6667%。截至3月10日,啤酒花披露,同濟堂股東人數為15人,新面孔包括新疆盛世新晉、西藏建新環天、新疆華石資本、上海青浦,開元金元的原面孔,開元金通退出。在3月31日的公告中,同濟堂的股東變成了19家,原第三大股東印中投資者退出,北京京良信牛潤盈、上海海燕鶴等PE重拾,一旦走出新世紀再次加盟。
拓展資料:
同濟堂至少有兩款金融產品為同濟堂增資量身定製。根據「中融珠金號」的宣傳資料。「80集基金信託計劃」,該信託產品的籌資規模為5億元。該信託基金投資於深圳盛世建設金融股權投資合夥公司,成為有限合夥人,合夥公司增資於同濟唐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3333%。
⑶ 同濟堂集團的同濟堂連鎖
一個終端致勝的時代已經到來
公司目前在沿京廣線、長江線和海岸線建立了3425家的連鎖葯店,在全國范圍內總計擁有零售連鎖葯店3776家,連鎖葯店數量居全國第二位,連鎖銷售額居全國第三位。同濟堂連鎖葯店均按照公司相關規定和GSP實施規范操作,實行統一經營管理、統一質量標准、統一商品價格、統一服務規范、統一采購配送、統一店容店貌的「六統一」管理。公司經過六年多的實際運作,已形成了一定影響,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同濟堂品牌形象,全國連鎖格局已初現雛形。
⑷ 同濟堂集團的同濟堂物流
一個現代物流體系的競爭已經開始
同濟堂醫葯物流的現在
第一級: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主要在省會城市建立,向下屬配送站配送並向周邊地區輻射。目前,同濟堂擁有三個省級物流中心: 地點 建築面積(平方米) 設計周轉能力
(人民幣百萬元) 湖北省.武漢 29000 5000 江蘇省.南京 18000 5000 江蘇省.新沂 18000 3000 65000 13000 物流中心功能齊全、設施先進,實現了葯品驗收、存儲、分揀、配送等環節的自動化、信息化,為打造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配送網路奠定了基礎。
第二級:物流配送站
物流配送站主要在縣級城市建立,向同濟堂省級物流中心采購葯品,向物流配送點輸送葯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目前,同濟堂在湖北和江蘇等地擁有24個物流配送站,負責向所在地的零售渠道包括同濟堂葯店、第三方分銷商、醫院、診所和社會葯店配送葯品。
第三級:物流配送點
物流配送點主要在縣市下屬的鄉鎮建立,旨在解決農村老百姓的安全用葯問題。目前,同濟堂已經在湖北和江蘇等地建立了68個物流配送點,向在農村的同濟堂葯店和周邊的鄉鎮衛生院和診所配送葯品,物流配送點的葯品由就近的物流配送站配送。
同濟堂初步建立的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實現了計算機網路管理,使物流中心、配送站、配送點的葯品在「進、銷、存」的管理上形成了一體。三級配送體系不僅能滿足同濟堂所有終端網路的葯品配送,而且能確保葯品在24小時內配送到位,充分體現同濟堂三級物流配送體系的先進和快捷。
同濟堂醫葯物流的未來
沿京廣線、長江線、海岸線全面建設和完善配送中心、配送站、配送點三級物流配送體系。
1、湖北省武漢市為物流配送中心總部
2、省級配送中心16個,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重慶市、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湖南省、廣東省、山東省、福建省、四川省各1個,江蘇省2個
3、縣級配送站225個(平均每省市15個)
4、鄉鎮配送點5000個以上(平均每縣市22個)
加盟同濟堂讓小批發打開財富新門
品種無憂:全國知名廠家10000多個品種供采購
價格無憂:廠家直供保證價格優勢,高出市場價格部分以現金返還
質量無憂:嚴格按GSP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對商品質量全程監控
配送無憂:強大的配送網路保證在客戶需要的時間准時送達
售後無憂:承諾一定期限內無憂退、換貨
服務無憂:實行客戶關系管理,全面提升客戶滿意度
⑸ 張美華的張美華談管理
300萬字管3000家店
前不久,江夏一家加盟店被摘牌,原因是該店的老闆經營不規范,沒有憑處方賣針劑。張美華說,連鎖葯店的核心在管理,自己雖然沒有大量的資金,但擁有一整套管理體系,「這才是核心競爭力」。據介紹,他從美國引進了一整套信息化管理體系、督導體系、流程管理等系列作業手冊,成為同濟堂的「核心競爭力」。經營同濟堂葯房的加盟事業,張美華一直秉承「小規模、高密度、社區化、鄉鎮化」的四大方針,同濟堂的社區性因而非常突出。同時,他專門制定了「專業作業手冊」,指導班子也要求做到系統化。「連鎖加盟必須可以復制,而復制的前提就是標准化、規范化的專業手冊,復制的不僅是名字,更重要的還有管理內控體系。」在采訪張美華的過程中,不斷有工作人員送文件、合同進來讓其簽字。記者發現,每次他都會問,「這個文件律師看了沒?」簽完文件後,張美華還必須在另外一個冊子上進行簽字登記。據公司王秘書介紹,公司的每一份文件都必須經過律師過目、簽字蓋章。張美華更告訴記者,公司專門有50多本、近300萬字的各類規范流程。很多人以為,加盟就是「收錢買牌子」,管理一定很鬆散。但張美華對加盟葯店的管理卻極其嚴格。他規定,每個督導員負責20家店,每兩天必須拜訪一次,從店面的裝飾到店內的陳設、葯品分類,都得管。
⑹ 同濟堂的管理制度
公司創立了一套完整的企業管理制度,制訂了《VI手冊》、《員工手冊》、《經理手冊》、《人事管理手冊》、《營運手冊》、《服務手冊》、《特許經營手冊》,開發了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統一了店容店貌;實現了數字統計、數字分析、數字決策;形成了市場信息一體化、貨源調配一體化,初步達到了無效庫存為零,應收賬款為零,市場風險為零,經營信息反映靈的目標。
公司目前沿京廣線、沿長江線和沿海岸線建立3425家的連鎖葯店,均按照公司相關規定和GSP實施規范操作,實行連鎖六統一標准。經營范圍包括西葯制劑、生化葯品、生物制劑、中葯材、中成葯、中葯飲片、滋補保健品、衛生防疫品、醫療器械和日用品。葯店設有專門的煎葯房、飲片加工場所,實行醫葯咨詢、專家會診、送葯上門等服務,堅持24小時服務社區。各分店經理由醫葯學大學畢業生擔任,每個葯店配備一名副高職稱以上的醫師和葯師,所有員工均通過專業培訓上崗。其他省市克隆武漢模式,發展迅速,短期內已創造的可喜效益。公司經過兩年多的實際運作,已形成了一定影響,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同濟堂品牌形象,全國連鎖規模已初現雛形。
⑺ 2022同濟堂加盟店有多少家
同濟堂2021年三季度嚴重虧損二十多億,凈資產為負,如果沒有大咖重組必直接退市了結。同濟堂陷業績對賭泥潭:應收賬款占營收超60% 多個項目故意拖進度,醫葯行業活躍著兩家名為「同濟堂」的公司,大概有300家
⑻ 同濟堂的介紹
同濟堂 是「中華老字型大小」,始建於公元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由唐炯(字鄂生,曾任清朝礦務大臣,雲貴總督)和於德楷(字仲芳,曾任清朝知縣)二人合資開辦,葯店位於貴陽大十字附近的正新街,佔地面積642平方米。專程從漢口請來了精通醫葯又有經營才乾的黃紫卿任經理。「購葯須出地道,製作必須精細,配售必依法度」是葯店的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