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查理一世為什麼被送上斷頭台
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的理由如下:
1、查理一世在位期間宗教沖突特別混亂。臣民們普遍對他們國王的信仰持不信任態度,在三十年戰爭中,他的失誤成功的幫助了新教勢力。查理一世還重用當時具有爭議的教會人物。他的很多臣民都認為這樣做使得英格蘭教會與羅馬天主教會的關系太緊密了。
此後,查理一世還試圖迫使蘇格蘭進行宗教改革,從而引發了主教戰爭。這一切都使英格蘭和蘇格蘭國會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立場,最終促成了查理一世的滅亡。
2、在查理一世最後的幾年中,他與國會之間爆發英國內戰。同時他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教政策,引起了以清教徒為代表的加爾文教派的不滿。查理一世在第一次英國內戰中被擊敗後,國會希望他能夠接受君主立憲制。
然而查理一世執迷不悟,他與蘇格蘭結盟,並逃到了懷特島郡,這種行為徹底激怒了國會,從而導致了第二次英國內戰。查理一世再次被擊敗,隨後他被捕,並在不久後以叛國罪被處死。
(1)查理一世加盟費擴展閱讀:
查理一世介紹:
查理一世(英語:Charles I,1600年11月19日—1649年1月30日),又譯查爾斯一世。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朝第十位國王和英格蘭及愛爾蘭斯圖亞特王朝第二位國王(1625年—1649年在位)。詹姆斯一世和丹麥公主安妮次子,英國歷史上唯一被公開處死的國王,歐洲史上第一個被公開處死的君主。
查理一世以叛國罪被處死後,君主體制隨即土崩瓦解,共和國成立。這一時期也被稱為克倫威爾空位期。查理一世的長子查理二世,在其父死後繼承了王位,直到1660年復辟後才行使權力。
B. 查理一世被處死的意義 急!!!!!!!!
查理一世被處死的意義是使英國的君主體制土崩瓦解,共和國成立。
查理一世是詹姆斯一世與丹麥的安妮公主的第二個兒子,小時候瘦弱,跟其父一樣是由蘇格蘭長老派老師教導,精通拉丁文和希臘文。
1625年查理一世繼承王位。他堅信「君權神投」,獨斷專行。由於議會不同意他隨意征稅,曾幾次解散議會,甚至長期不召集議會。此外,他壓迫清教徒,打擊新興的工商業,壓榨廣大人民群眾,造成工商業蕭條和物價上漲。大量勞動者失業,英國社會的各種矛盾激化,資產階級革命條件日益成熟。
1638年,蘇格蘭人民起義,查理一世為了籌措軍費,鎮壓起義,於1640年被迫召集關閉11年的議會。新議會里,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結成反對派,要求限制國王的權力因而引起內戰。
1642年第一次內戰開始,在克倫威爾領導下,打敗王軍,查理一世逃往蘇格蘭。1647年第二次內戰開始,國會軍又粉碎了蘇格蘭王軍,查理一世被俘。1649年1月30日(距今369年),查理一世作為暴君、人民公敵被押上斷頭台,在倫敦白廳前的廣場被處死。
(2)查理一世加盟費擴展閱讀
查理一世在位期間的特點:
查理一世在位期間的特點就是混亂的宗教沖突。臣民們普遍對他們國王的信仰持不信任態度,一方面,在三十年戰爭中,他的失誤成功地幫助了新教勢力,然而另一個事實卻是他迎娶了一位羅馬天主教的公主。
查理一世還重用當時具有爭議的教會人物。他的很多臣民都認為這樣做使得英格蘭教會與羅馬天主教會的關系太緊密了。此後,查理一世還試圖迫使蘇格蘭進行宗教改革,從而引發了主教戰爭。這一切都使英格蘭和蘇格蘭國會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立場,最終促成了查理一世的滅亡。
C. 查理一世是怎麼死的
查理一世在英國議會上提出供給經費,引起議會不滿,隨後,議員克倫威爾率領軍隊打敗了國王的軍隊。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了斷頭台。
D. 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的關系
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為直系親屬。
詹姆士一世是查理一世的父親;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是查理一世的兒子。
詹姆士·斯圖亞特是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Mary Stewart)與第二任丈夫達恩利伯爵亨利·斯圖亞特(Henry Stuart)所生的唯一兒子。
他母親的祖先從十四世紀開始一直統治蘇格蘭,出生後5個月,其父死亡,其母遭蘇格蘭貴族驅逐,流亡英格蘭,詹姆士一世被蘇格蘭國內貴族加冕為王。
稱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1603年3月24日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去世後,他繼承了英格蘭王位,稱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
(4)查理一世加盟費擴展閱讀:
盡管傳統史學觀點都將詹姆斯一世形容為一位昏庸、自大、迫害清教徒與英國憲政體制與愚蠢的君主,但二十世紀中期的西方歷史學者開始認為。
詹姆斯一世在維持國內穩定與國際關繫上有其成就;在詹姆斯一世時代,因為他的血統而統一的英倫三島實際上並不存在統一的社會條件。
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處於族群、文化與宗教的高度分裂與對立下:蘇格蘭的貴族長老議會與英格蘭國會為了彼此的政治優越沖突不斷。
都試圖支配對方並改變對方之政體國體,而愛爾蘭對羅馬天主教庭的高度虔誠也使其與英格蘭主流的國教會。
新教思想水火不容─這些內部矛盾在詹姆斯一世之子查理任內,以血腥的內戰(清教徒革命)作了最糟糕的結清。
相對的,詹姆斯一世任內在國內事務表面上雖看似無能與無所作為,但卻巧妙的令三地的對立維持在相互容忍與平衡之下。
詹姆斯一朝在爭議性的人事任命(主要是從英格蘭委派蘇格蘭、愛爾蘭地區政教領袖)上通常採取不刺激對方的尊重態度。
幾次較大膽任命造成的反彈也多以詹姆斯的讓步解決,雖然詹姆斯一世無法解決王國內部的高度對立,但能維持超過二十年的平穩,已堪稱偉大成就。
E. 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為什麼會被處死
原因
因為查理一世對人民發動戰爭,軍事領袖們決定國王必須接受審判。下院這時也清洗了與懷特島上的查理議和的和平派。1649年1月一個高級法庭建立起來,國王被帶到威斯敏斯特大廳受審。由於查理一世從最開始就不承認這個法庭的合法性,因而也不為自己的行為認真辯護。27日,135名特別法庭中成員中59人簽署了由克倫威爾下達的處死國王的命令。罪名是背叛他的國家,背叛他的人民。
人物簡介
查理一世(Charles I,又譯查爾斯一世,1600年11月19日-1649年1月30日[注 1])自1625年3月27日起至1649年1月30日被處死(他是唯一一位被以國王的身份處死的英格蘭國王)時止是英格蘭、蘇格蘭及愛爾蘭國王。
人物評價
查理一世有很多的優秀品質,他隨和而一本正經,是個忠誠可愛的丈夫和父親,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他還是一個審美者,願意為美好東西花錢。他把很多優秀的藝術家文學家請到宮廷。但是他也有嚴重的不足之處,不勤快、缺乏幽默感。他還認為,只要能贏取戰爭並重新獲得自己的絕對權威,任何手段都是正確的(類似馬基雅維利的觀點)。因此他向蘇格蘭的長老派、英國的聖公會、愛爾蘭的羅馬天主教徒和議會軍的清教徒領袖做出各種互相矛盾並且不打算遵守的許諾。這樣他逐漸喪失了所有人的信任。
F. 處死查理一世
英查理一世被處死
查理一世(1600—1649),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國王。
1625年繼承王位。他堅信「君權神投」,獨斷專行。由於議會不同意他隨意征稅,曾幾次解散議會,甚至長期不召集議會。此外,他壓迫清教徒,打擊新興的工商業,壓榨廣大人民群眾,造成工商業蕭條和物價上漲。大量勞動者失業,英國社會的各種矛盾激化,資產階級革命條件日益成熟。
1638年,蘇格蘭人民起義,查理一世為了籌措軍費,鎮壓起義,於1640年被迫召集關閉11年的議會。新議會里,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結成反對派,要求限制國王的權力因而引起內戰。1642年第一次內戰開始,在克倫威爾領導下,打敗王軍,查理一世逃往蘇格蘭。1647年第二次內戰開始,國會軍又粉碎了蘇格蘭王軍,查理一世被俘。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作為暴君、人民公敵被押上斷頭台,在倫敦白廳前的廣場被處死。
G. 查理一世被處死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查理一世上台後,很快就面臨著棘手的財政危機,危機的原因是英國與西班牙、法國這兩個天主教國家之間錯綜復雜的宗教戰爭。而軍費全都要國王自己掏腰包。因為當時的政府和王室合為一體,除了王室自己的開支外,國王還必須為王國一切事務買單。
那麼,查理一世從哪裡獲得這些費用呢?
在歐洲,從中世紀開始的慣例就是「國王靠自己過活」。國王的主要收入來自王室領地收入、法庭罰金、城市交納的稅收等等。在英國,國王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稅收。所以,查理一世想要獲得戰爭經費,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增加稅收。
不幸的是,由於有《大憲章》和議會的制約,查理一世在收稅這件事上是不能隨心所欲的。
在1625年6月召開的議會上,議會沒有批准查理一世因為與西班牙和法國的戰事而征稅的要求,而且還廢除了國王可以終身徵收關稅的特權,宣布查理一世只可以徵收一年的關稅。年滿之後每年必須經過議會表決同意,方可繼續徵收。
憤怒的查理一世解散了議會,自行向商人徵收新稅,向鄉紳強制性貸款,但是議會反對派暗中活動,領導民眾的抗捐抗稅。於是王權和民權之間的最激烈的較量,在英國歷史中又一次開始上演。查理一世不幸成為這場較量中的的主角。
1628年,在對抗中處於下風的、財政枯竭的查理一世不得不再次召開議會。
鑒於查理此前的作為,所以這次議會一召開,就遞交給國王一份《權利請願書》,表示:願意為國王籌集軍費,但是這必須以國王承認議會的傳統權力為前提。
《權利請願書》重申《大憲章》原則,要求國王不經法律審判不得關押臣民,不經議會同意不得開征新稅,任何人未被法庭判決有罪,國王不得剝奪他們的財產。
議會開出了35萬英鎊的價碼,換取國王批准《權利請願書》。債台高築、急需用錢的查理一世接受了這份《權利請願書》。
但是,到了第二年,國王可能覺得這個價碼太低,他開始反悔了。國王和議會的沖突一下變得白熱化,議會當即號召民眾不要再向國王交稅。查理一世覺得向議會這只鐵公雞要錢越來越困難,作為回應,他派傳令兵強行解散議會。
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口袋裡沒幾個錢的查理不幸捲入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是查理自己不明智地挑起來的,他因為宗教問題使自己和蘇格蘭陷入了一場宗教戰爭。
1639年,窮困潦倒的查理打不下去了,他被迫向蘇格蘭求和,雙方暫時停戰。不過,這並不符合我們這位高傲的國王的性格,以及他對上帝的堅定信仰,他要繼續打下去。事態的發展證明,這最終導致了他被砍了頭。
1640年,完全靠強制手段搜刮錢財的查理走投無路了。
為了迫使蘇格蘭人服從自己的意志,他要繼續打下去,但是這位倒霉的國王去哪裡弄到足夠的錢再啟戰端呢?走投無路的查理一世被迫飲鴆止渴,召開被解散11年的議會,討論征稅籌集軍費的問題。
結果,議會剛一召開就要求國王取消近年來的暴政,否則議會拒絕討論征稅問題。查理讓憤怒駕馭了自己的理智,他又一次解散了議會。這屆議會被稱為「短期議會」,因為它只存在了三個星期。
不過,危機並沒有因此得到緩解,與蘇格蘭的戰爭繼續進行。不名一文的查理再也掏不出錢來支撐這場戰爭,他的軍隊面臨兵變,而不甘罷休的蘇格蘭人也在一邊虎視眈眈地等著他支付戰爭賠償。不幸的查理甚至借不到一個便士。
絕望的查理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他被迫宣布重新選舉議會,在這一年的11月議會再一次召開了,這次議會存在了近20年,被稱為「長期議會」,被後人視為革命開始的標志。
不過,這屆議會並沒有買查理的帳,議會召開後立即對查理的專制統治進行了清算。議會首先迫使查理逮捕了他的得力助手斯特拉福德伯爵和勞德大主教,然後又以叛國罪判處斯特拉福德伯爵死刑。
雖然查理一世作出了這么多讓步,但是議會裡面的一部分希望對王權作進一步限制,1641年11月,議會通過了這些議員提交的《大抗議書》。查理一世決心不再讓步,他要用武力捍衛國王的尊嚴。
1642年1月,查理一世親自出馬,帶著他的手下闖進下院,以叛國罪的罪名要抓捕與他對抗的5名反對派議員領袖。但議長針鋒相對,慷慨陳詞,說他只聽從議會的指令,斷然拒絕交出這5名議員。查理一世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悻悻地離開下院。議員們在議會會場高喊:「特權!」、「特權!」,以抗議查理一世的粗暴行為。查理一世發現他在首都已經失去了支持,就離開倫敦撤向北方。內戰從此拉開了序幕。
當倒霉的、窮得連軍餉都發不出來的查理一世被克倫威爾這個來自民間的梟雄,以及他的充滿革命熱情的軍隊打得落荒而逃之後,他的厄運還沒有結束。受軍隊和民眾影響的下院通過了一項決議,宣稱「人民是一切公正權力的源泉,人民選舉的代表擁有國家的最高權力,下院宣布或制定的任何法案都具有法律效力,所有人都不得違背,即使這些法案沒有得到國王或上院批准。」從而架空了上院,為審判國王鋪平了道路。
不過,克倫威爾先生和下院議長布雷德肖先生需要的並不是公正的審判,而是要盡快地砍下這個傢伙的腦袋,否則他們的安全和利益就難以保障,況且,他們也需要砍下這顆腦袋以滿足狂熱和憤怒的民眾對鮮血和殺戮的嗜求。但是,將國王付諸審判的動議在議會中卻遲遲不能通過,等得不耐煩了的軍隊決定親自出馬,1648年12月6日,軍隊在一個魯莽大膽的軍官普萊德上校的率領下,將議會中的長老派議員驅逐出議會,普萊德先生就下一個小學教師懲罰遲到的學生一樣,他手裡拿著一份名單,堵住議會的大門,宣布凡是名單上的長老派議員都不允許進去。這就是著名的「普萊德清洗」。
議會在經過軍隊對議會的清洗之後,這個「殘缺議會」終於通過了審判國王的議案。隨後形成了判決國王死刑的死刑執行書。
因此,查理一世的悲劇在於他過於專注國王的權力,以至於過分地侵犯了貴族和民眾的權利,從而喪失了國王的寶座和自己的頭顱。但是,這場悲劇英國人民也有責任,他們在這次革命中還沒有發展出足夠的政治智慧,以應對這千古未有之變局。
H. 查理一世為何被判叛國罪
1649 年1 月30 日, 天剛蒙蒙亮, 人們就冒著嚴寒, 從四面八方湧向英格蘭王宮廣場, 來觀看處決國王.廣場中間設置了高高的斷頭台.下午1 時, 當教堂的鍾聲敲響時, 王宮的側門徐徐打開, 兩名威武的士兵, 押著一個衣衫不整、滿臉沮喪、步履蹣跚的囚犯走出來.他就是曾經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人群頓時沸騰起來, 」殺死他! 」」殺死他! 」憤怒的人們高呼著.大法官以宏亮的聲音庄嚴宣布: 」查理是暴君、叛徒、殺人犯、人民公敵, 判處死刑, 執行處決! 」話音剛落, 只見行刑人手起刀落, 一顆多年戴過王冠的頭顱立刻滾下斷頭台.人們激動的振臂歡呼, 互相擁抱, 慶祝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革命前, 英國處在封建專制統治之下.1625 年, 查理一世繼位, 他十分殘暴, 說什麼」決定大事的只能是神所授權的國王」, 」誰要反對我, 我就抓誰! 」當時英國資本主義工商業已經有很大發展, 新興資產階級勢力逐漸壯大, 他們要求人人平等, 要求限制國王的權利.可是查理一世根本不把他們放在眼裡, 竟在1629 年把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議會給解散了.從此, 英國實行了長達11 年之久的無議會統治, 一切由國王說了算.
查理一世為所欲為.他過著豪華奢侈的生活, 致使國庫空虛, 所以向百姓徵收無窮無盡的苛捐雜稅, 使人們怨聲載道.他還強迫信奉清教的人們改信國教, 對不從者大加逮捕殺戮.1637 年, 醫生馬斯特威克博士等3 名清教徒因為編寫宣傳清教的小冊子, 被套上木枷示眾, 並割去耳朵, 最後判處無期徒刑, 關進監獄.在無議會統治時期, 有65000 名清教徒逃離國外.查理的暴行引起人民的反抗斗爭.1639 年, 蘇格蘭人民舉行了武裝起義.查理為了籌集軍費, 破例發布詔令, 重新召開議會.」我反對多收捐稅充當軍費! 老百姓現在一無所有.不能再增加了! 」新當選的議員漢普敦最先發言.」我也反對! 現在民怨沸騰, 不僅不能增加捐稅, 以前國王強行徵收的捐稅也應當廢除! 」上屆議會領袖皮姆慷慨激昂.」贊成! 」」好極了! 」全場一片贊同聲.議員們一致決定, 否決國王徵收軍費的詔令, 逮捕幫助國王鎮壓人民的大臣斯特拉福伯爵和功德大主教.查理沒料到議會的結果會是這樣, 又氣又惱, 只好派人出城調遣軍隊, 打算用武力解散議會, 救出斯特拉福.消息傳出後, 倫敦沸騰起來.20 萬群眾把王宮圍個水泄不通.」處死斯特拉福! 」」沖進王宮去! 」的口號聲此起彼伏.查理嚇得心驚膽顫、兩腿發軟, 他看見窗外成千上萬的人揮動刀、劍、棍棒, 不得不在判處斯特拉福的死刑書上簽了字.
1642 年1 月5 日, 查理帶領他的衛隊, 氣勢洶洶闖入議會, 要逮捕皮姆、漢普敦等5 名激進派議員, 但是倫敦人民已把他們掩護起來, 查理撲了個空, 只好垂頭喪氣的離開議會.6 天以後, 查理帶著親信, 偷偷離開倫敦, 來到封建勢力較強的約克城, 招兵買馬准備內戰.議會也決定成立革命軍, 予以反擊.這一年的8 月22 日, 查理一世在諾丁昂升起英格蘭王家旗, 宣布」討伐議會」.國王軍與議會軍展開了激烈的廝殺.
議會軍在英勇善戰的奧利弗·克倫威爾的領導下, 屢戰屢勝, 殺得王軍丟盔棄甲, 抱頭鼠竄.人們把克倫威爾的軍隊譽為」鐵騎軍」.1645 年6 月14 日清晨, 大霧茫茫, 在英格蘭中部的納西比, 議會軍和國王軍的大決戰開始了.克倫威爾兵分三路,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了猛攻, 一舉擊潰王軍主力.查理一世見勢不妙, 連忙化裝成僕人, 混過議會軍的哨兵, 倉皇逃往蘇格蘭.
第二年夏天, 英格蘭議會以40 萬英鎊的代價, 把國王從蘇格蘭」買」了回來, 關押在赫姆比城堡.後來, 查理曾越獄逃跑, 重新糾集保王黨發動了第二次內戰, 但很快被擊敗, 最終沒有逃脫當俘虜的命運.不久, 他在人民的唾罵聲中被推上斷頭台.
1649 年3 月, 議會宣布廢除君主制, 成立共和國, 封建王朝宣告結束.此後, 英國又經過多次復辟與反復辟的斗爭, 在1689 年確立了君主立憲的資產階級專政.直到今天, 仍然保留著國王 (或女王) , 但只是禮儀的元首而已.
I. 西班牙查理一世在奴隸方面的簡介
查理一世是詹姆士一世的次子,1612年其兄威爾士親王亨利去世後成為王儲。1625年,即位為不列顛國王,稱查理一世,並與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妹妹亨莉雅妲·瑪利亞公主結婚。1625年6月,召開第一次議會。由於議會對其寵臣白金漢公爵專權和西班牙戰爭失利的不滿,拒絕了給國王徵收關稅的特權,形成了議會與國王的對立。1626年2月,召開第二次議會。議會因西班牙戰爭失利彈劾白金漢公爵,被拒絕。6月,解散議會。在此期間,查理未經國會同意而任意征稅,軍隊也隨意進駐民房,民怨四起。國會遂於1628年提出權利請願書,要求國王改善,查理為求國會同意征稅而簽字。1629年,查理違反請願書的規定,並且派人拘捕國會中言行激進的的議員,然後解散國會,之後的11年間,未再召開過議會,被稱為「殘酷統治」的11年。1640年4月,為解決對蘇格蘭戰爭的軍費問題而召集議會,旋即因為拒絕重開戰端而被解散,稱為「短期國會」。11月,再次召集議會,即「長期國會」,但仍然拒絕與國外合作。由於議會強行逮捕了國王寵臣斯特拉福德伯爵並策劃控制應由國外控制的軍隊。查理一世以叛國罪逮捕5名議員,被親率衛隊到議會抓人未果。這次事件標志著國王與議會的決裂,成為英國內戰的導火索。查理一世到議會抓人的消息激怒倫敦人民,倫敦市民控制了倫敦,國王被迫於1642年元月10日北逃約克,並集結保王力量。6月,拒絕了議員的19條建議;8月22日,在諾丁漢樹起王旗,內戰爆發。1644年,由於蘇格蘭人參戰,進攻國王軍,被迫放棄進攻倫敦。1645年6月14日,以費爾法克斯爵士和克倫威爾為正副司令的模範軍在內斯比戰役中戰勝國王軍。1646年春,議會軍圍困牛津,國王軍投降,查理一世化裝逃脫,第一次內戰結束。5月5日,被蘇格蘭誓約派出賣給議會,後逃脫。在蘇格蘭人的支持下發動第二次內戰。1648年,蘇格蘭軍被議會軍擊敗,第二次內戰結束,查理一世被俘。王後逃亡法國尋求援助,遭到執政的法國首相馬薩林紅衣主教的冷落。1649年1月,特別法庭開始審判查理一世。27日,135名特別法庭中成員中59人簽署了由克倫威爾下達的處死國王的命令。30日,查理一世在白廳宴會廳前被送上斷頭台,成為英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處死的國王。
J. 查理一世簡介
查理一世是英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公開處死的國王。1612年其兄威爾士親王亨利去世後成為王儲。1625年,即位為不列顛國王,稱查理一世。由於議會對其寵臣白金漢公爵專權和西班牙戰爭失利的不滿,拒絕了給國王徵收關稅的特權,形成了議會與國王的對立。查理一世因此在1626年6月解散議會。國會於1628年提出權利請願書,查理一世為求議會同意征稅而簽字。1629年,派人拘捕議會中言行激進的的議員,然後解散國議。之後的11年間,未再召開過議會,直到1640年4月,為解決對蘇格蘭戰爭的軍費問題而召集議會,卻因拒絕重開戰端而再被解散。11月,又召集議會,但議會仍然拒絕與查理一世合作。查理一世與議會決裂後,倫敦市民控制了倫敦。查理一世只能於1642年1月10日北逃約克,並集結保王力量。8月22日,在諾丁漢樹起王旗,內戰爆發。1646年春,議會軍圍困牛津,國王軍投降,第一次內戰結束。後在蘇格蘭人的支持下發動第二次內戰。1648年,蘇格蘭軍被議會軍擊敗,第二次內戰結束,查理一世被俘。1649年1月27日,下達處死查理一世的命令,30日,查理一世在白廳宴會廳前被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