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盆羊肉正宗的做法是什麼
准備材料:羊肉(後腿)950克、牛骨550克、高湯2500克、八角2枚、香葉2片、白豆蔻3粒、草果1枚、乾薑4片、陳皮5片、花椒1/2茶匙、茴香1茶匙、香蔥2棵、鹽適量、白鬍椒粉適量、黑木耳30朵、粉絲2卷、蔥花適量、香菜適量
步驟:
1、羊腿肉和牛骨以清水浸泡過夜,去除血水。
『貳』 水盆羊肉的營養價值
羊肉鮮嫩,營養價值高,凡腎陽不足、腰膝酸軟、腹中冷痛、虛勞不足者皆可用它作食療品。羊肉營養豐富,對肺結核、氣管炎、哮喘、貧血、產後氣血兩虛、腹部冷痛、體虛畏寒、營養不良、腰膝酸軟,陽痿早泄以及一切虛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補腎壯陽、補虛溫中等作用,男士適合經常食用。
1.秋天吃羊肉補肝明目
羊肉有益血、補肝、明目之功效,對治療產後貧血、肺結核、夜盲、白內障、青光眼等症有很好的效果。羊奶與牛奶相比,富含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是腎病病人理想的食品之一,也是體虛者的天然補品。
2.秋天吃羊肉增強抗病能力
羊肉肉質細嫩,含有很高的蛋白質和豐富的維生素。羊肉肉質細嫩,容易被消化,多吃羊肉只能提高身體素質,提高抗疾病能力。而不會有其他副作用,所以人們常說:「要想長壽、常吃羊肉」。
3.秋天吃羊肉滋補身體
在秋冬季,人體的陽氣潛藏於體內,所以身體容易出現手足冰冷、氣血循環不良的情況。按中醫的說法,羊肉味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具有補腎、暖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的功效,所以秋冬季節吃羊肉,既能抵禦風寒,又可滋補身體,實在是一舉兩得的美事。
4.秋天吃羊肉溫中健脾
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抵抗力。羊肉還可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有助於消化。中醫認為,羊肉具有補精血,益虛勞,溫中健脾,補腎壯陽,養肝等功效。對虛勞嬴瘦、腰膝酸軟、脾胃虛弱、食少反胃,頭眩明目、腎陽不足、氣血虧虛、寒疝、產後虛冷、缺乳等病症有良效。尤其適合老年人、體虛的男人和產後婦女。
『叄』 羊肉泡饃和水盆羊肉
很便宜了,西安的價格指數已經是低的了。你知道在廣州這樣一碗,還不如西安的好,一碗35塊。
『肆』 水盆羊肉的做法及配方和用量
摘要 下要做好水盆羊肉,首先在選擇食材時多選用羊腩肉,羊腩口感鮮美並且有微微的韌性,佐以調料長時間熬煮,湯鮮味濃,加上各種調料相互作用,成就了好吃的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的做法: 用料:羊腩肉500g、大蔥1根、青尖椒2個、大蒜1頭、粉絲1把、木耳4朵、香菜適量、油潑辣子若干。 調料:大料3個、香葉2片、桂皮1段、白芷5g、良姜2個、草果2個、陳皮5g、花椒約15粒、鹽1湯匙。 第一步:湯鍋中注入約2/3滿的清水,將沖洗干凈的羊腩肉整塊放進去,中火煮至沸騰後撇去浮沫; 第二步:大蔥切段,將除了鹽以外的所有調料放入調料袋內
『伍』 水盆羊肉做法
原料:羊肉500克。花椒5克、桂皮5克、陳皮5克、香菜50克、草果5克、良姜10克、白芷5克、蔥10克精鹽15克、紅油25克、花椒水15克、丁香面5克、桂子面5克、醬油5克、芝麻油25克。
製作方法
編輯
水盆羊肉做法
主料:羊腩肉750克。
配料:香菜。
調料:鹽、雞精、料酒、蔥、姜、胡椒粉、食用油。
做法:1.將羊腩肉洗凈,切成粗絲;2.坐鍋點火倒入底油,油熱後放入薑片煸炒出香味後倒入開水,加鹽、雞精、料酒、胡椒粉調味,水燒開後先放入羊肉煮熟,,撒上蔥絲和香菜葉即可出鍋食用。[3]
羊肉湯做法
製法:
將羊肉洗凈切成長10厘米、寬3.3厘米、厚0.7厘米的塊,羊骨砸斷鋪在鍋底,上面放上羊肉,加水至過肉,旺火燒沸,撇凈血沫,將湯潷出不用。
另加清水,用旺火燒沸,撇去浮沫。再加上適量清水,沸後再撇去浮沫,隨後把羊油放入稍煮片刻,再撇去一次浮沫。
將花椒、桂皮、陳皮、草果、良姜、白芒等用紗布包起成香料包,一同與薑片、蔥段、精鹽放入鍋內,繼續用旺火煮至羊肉八成熟時,加入紅油。花椒水,煮約二小時左右即成。
此時湯鍋要始終保持滾沸,撈出煮熟的羊肉,頂絲切成薄片,放入碗內,撒上香菜末即成肉湯。可將辣椒油、大蔥段裝味碟,荷葉餅裝大盤,一並隨羊肉湯上桌。
食用時放少許辣椒油,荷葉餅夾大蔥段,可與羊肉湯同食。
製作要領
煮時鍋內水保持微開,燜制時保持肉湯冒氣泡。
陝西人食用水盆羊肉時,多配用月牙燒餅同吃,佐以鮮大蒜、油潑辣子,開始第一個吃法是把羊肉和小菜加入月牙燒餅里邊,第二個吃法是把月牙燒餅泡入湯中一碗連吃帶喝,也可以吃一口饃喝口湯,最為地道的陝西省大荔縣的水盆羊肉是用一種月牙燒餅搭配吃的,一碗羊肉配兩個燒餅,把肥瘦相間的羊肉片夾在剛打出來的一個月牙燒餅中,另一個燒餅則泡入羊肉湯中。
水盆羊肉在大荔,蒲城,澄縣等同州府故地就叫羊肉泡饃,西安的羊肉泡饃稱為煮饃。大荔「水盆羊肉」的特點就是「湯清香、肉酥爛、餅焦黃」。配食的燒餅基本上是圓形和月牙形,都是用的渭北平原產的冬小麥粉,因為生長期長所以粉白勁道,打制出的燒餅香脆可口。
『陸』 水盆羊肉的來歷
一種說法是:大唐時期,古大食(今阿拉伯)客商到長安京城時,將隨身攜帶的經久耐儲的麵食「見餅」(今稱坨坨饃)掰碎放入「牛羊羹」。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水盆羊肉實際上是融合了中國傳統的羊肉烹調技藝和阿拉伯麵食「見餅"的產物。 另有一種說法頗具傳奇色彩: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年輕時受困於長安城裡,時值嚴冬,他飢腸轆轆,實在無法下咽討來的兩塊干饃。 一家賣熟羊肉的店鋪掌櫃見其可憐,便讓他把饃掰碎,然後用羊肉湯澆之。 他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認為這碗飯勝似山珍海味。 後來貴為天子的趙匡胤盡管遍食珍饈佳餚,仍念念不忘當年落難時所食的那碗羊肉湯澆饃,說來也巧,多年後一日趙匡胤出巡,又來到了當年的羊肉鋪要吃羊肉湯澆饃。 掌櫃的自然不敢怠慢。 當時店內只有湯而沒有饃,也沒有發酵的面,店伙計格出的饃只有七八成然,掌櫃的趕緊將饃掰碎用沸湯澆之,恐其夾生,又把饃與湯放進瓢內,切些煮熟的鮮羊肉精心加以翻煮,再加些佐料,獻給皇帝品嘗。 趙匡胤吃後龍顏大悅,令人重賞店主。 皇帝在長安城吃羊肉煮饃的佳話一經傳開。 人們很想圖個吉利,都來品嘗。 店主也依照給皇帝的做法為市民炮製,後來顧客越來越多。 久而久之,水盆羊肉也就出名了。 身為俘虜的東晉吏毛修之因向北魏開國皇帝獻了羊肉泡而官升四級、中山國國君由於一杯羊羹而激怒了司馬子期最終招致亡國、1947年國民黨用羊肉泡賄選國大代表等故事,都是人們吃水盆羊肉時的趣聞談資。 澄城人喜食羊肉的原因,除了其營養價值以外,據了解,也與漢末隋初大量「五胡①」遷入相關。
『柒』 家庭水盆羊肉的做法
羊肉的做法
材料
羊後腿肉1000g,胡蘿卜2根,白蘿卜1/2根,辣醬120g,干辣椒3隻,白鬍椒粉1茶匙(5g),大料2茶匙(10g),桂皮1湯匙(15g),枸杞1湯匙(15g),鹽2茶匙(10g),雞精1茶匙(5g),蒜碎4茶匙(60g),紅棗50g,薑片50g,大蔥段50g,草果3枚,香葉2片,生抽100ml,料酒200ml,油2湯匙(30ml)
做法
1、將羊後腿肉洗干凈,切成2.5cm大小的方塊。胡蘿卜和白蘿卜去皮,切成滾刀塊。
2、鍋中放入適量的清水,燒沸後將羊肉塊放入焯2分鍾(為了讓血水血沫析出),撈出再用干凈的熱水反復沖洗干凈,並且控干水分。
3、大火加熱鍋中的油,待燒至七成熱時將大蔥段、蒜碎和薑片放入爆香,隨即放入焯好的羊肉塊,並烹入料酒,翻炒3分鍾,然後迅速下入辣椒醬和生抽,將羊肉炒至上色。
4、把炒好的羊肉移入砂鍋中,並加入大料、桂皮、草果、香葉和沒至羊肉的清水,用中火燒開後撇去浮沫。
5、再下入鹽、白鬍椒粉、胡蘿卜塊、白蘿卜塊、紅棗、枸杞,加蓋用小火燜燒50分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