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百年堂阿膠的注意事項
百年堂阿膠自古以來就被譽為補血佳品和婦科聖葯,其實百年堂阿膠除了補血、保胎、調節月經等外,還有抗癌和增強免疫力的功效,是人們保持健康的好中葯。
但是百年堂阿膠的味道有些人不太習慣,可以在其中加入冰糖、蜂蜜等調味。同時可以在飯後服用,這樣就不會造成反胃、惡心等情況了。
如果服用後感覺口乾、牙齦出血、鼻腔乾燥,出現熱瘡,或眼睛干澀、發紅、眼眵增多,甚至出現喉嚨干痛及大便秘結或大便帶血等症狀。可能由於百年堂阿膠貨新,出廠不久,性溫助火。可以提前購買百年堂阿膠放置一段時間後服用。
食百年堂阿膠上火也可能是因為陰虛體質。陰虛的人,陽火相對會顯得旺盛,燃燒體內的津液,令人感到口乾喉痛,但不一定有口氣及眼屎,這種熱我們稱為「陰熱」或「虛熱」。陰虛的人若食壯陽的食物,如百年堂阿膠,便會令陽火過旺,身體機能處於一種過度興奮及活躍的狀態,便會上火,嚴重時會低熱、手足心熱及心煩失眠。這樣體質的人可以用烏豆(即黑豆,功能補陰利水 ,滋養肝腎)60克煎湯,煮至豆爛,然後取湯和燉好的百年堂阿膠互沖服。
百年堂阿膠性滋膩,脾胃虛弱者服用期間飲食不要太油膩、辛辣,少食不易消化的東西,能吃些開胃的蔬菜最好,服用後不要馬上吃冷飲冷食。如果配以調理脾胃的葯,不但能避免出現不適症狀,還能促進百年堂阿膠的消化吸收,效果更能加倍。可以將白術、炙甘草、陳皮煎好後用來沖服百年堂阿膠。也可以參考《超級經典的民間食療偏方》中某些健脾胃的食療偏方。另外,山楂雖然可以促進消化,可以配合百年堂阿膠吃,但是可能會出現口黏、舌苔厚膩等症狀。
如果是體寒怕冷的人,吃百年堂阿膠的時候可以加一點桂圓。
腎虛的人也可以再配上一點枸杞。
氣虛的人可以加入黨參或西洋參一起服用,氣血雙補,效果更好。氣虛表現主要為呼吸淺短,聲音低微,神倦懶言,動則汗出,食慾減少,舌質淡,也就是指全身精神不佳,體力不濟。
用作一般滋補,宜在空腹時服用百年堂阿膠。百年堂阿膠作湯劑時,宜熱飲,不要涼服。百年堂阿膠作膏劑時,宜用沸水化開食用。百年堂阿膠作丸劑時,用溫酒或溫開水送下。
如果觀察發現口舌生瘡,小便太黃,舌苔發黃,說明陽氣較盛、內熱很重,宜消火後服用百年堂阿膠。
患有感冒或月經來潮時,應停服百年堂阿膠,待病癒或經停後再繼續服用。
另外,由於百年堂阿膠的蛋向有抗原性,所以,患蕁麻疹等皮膚過敏性疾病和長期處於高敏狀態的人服用後,很容易發生過敏;它也能激活抗體,因而患有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須謹慎使用。
服用百年堂阿膠 也需要忌口,在前後2個小時內,不要吃蘿卜或大蒜,否則會降低百年堂阿膠功效,也不宜飲濃茶。
大黃與百年堂阿膠相剋。
② 百年堂阿膠怎麼樣
阿膠的吃法有很多種; 阿膠蒸鯉魚、補血止血、滋陰養肺、適用於產前產後血虛婦女,同時對貧血、崩漏、心悸、澡咳等症狀也有功效。
阿膠排骨湯:阿膠燉排骨,滋陰補血、增強體質、提高抗病力、適於年老體弱、產後血虛。
阿膠粥:做大米和小米阿膠粥;經常使用,補血益腎、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阿膠梨:喝阿膠梨水滋陰潤肺止渴,用於肺燥咳嗽、久病無痰
桂圓阿膠紅棗粥:益氣養腎、滋補養顏、利於消化之功效、適宜體質虛弱、缺血、貧血及免疫力差的人群。
阿膠的吃法很多種蒸、燉、沖等都可以,像阿膠粥,粥好的時候,加上百年堂的阿膠(砸碎後的小塊)先用開水溶化後,加入粥內攪勻,一滾即可。不要將東阿百年堂阿膠碎丁塊加入粥內,易糊鍋底。
③ 百年堂阿膠的歷史
阿膠的發現,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古醫帛書《五十二病方》已經有「以清煮膠」的記載。據考,《五十二病方》成書於戰國或更早,說明百年堂阿膠的葯用在我國至少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
成書於先秦時期的我國第一部葯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記載: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並把把其列為上品,稱其「久服輕身益氣」。
西漢淮南王劉安編著的《淮南子》中有「阿膠一寸,不能止黃河之濁」一語,意思是說再靈驗的物品其作用也並非無限。這是現存史籍中關於阿膠一名的最早記述,說明那個時候的阿膠已名聞天下。
醫聖張仲景的經典著作——《傷寒雜病論》。這本書是最早把阿膠列入方劑治療疾病的書籍。書中記載了許多以阿膠為主葯的著名方劑,如:黃連阿膠湯、膠艾湯、炙甘草湯等,都已經是傳世名方。
三國時東阿王曹植贊阿膠賦雲:「授我仙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還精補腦;壽同金石,永世難老。」
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別錄》曰:「阿膠,出東阿,故名阿膠也。」
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雲:「諸膠俱能療風止瀉補虛,而驢皮膠主風為最。」
唐代葯王孫思邈《千金翼方》說:「阿膠味甘,微溫,無毒,主心腹內崩勞極。」
宋代寇宗《本草衍義》稱:「驢皮煎膠,取其發散皮膚之外。用烏(驢皮)者,取烏色屬水,以制熱生風之義。」
沈括《夢溪筆談》中說:阿井水「性趨下,清而重」、「取井水煮膠,謂之阿膠」。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稱:「阿井水煎烏驢皮如常煎膠法」。明確指出阿膠用阿井水煎烏驢皮。
金元時期王好古《湯液本草》稱:「阿膠益肺氣。肺虛極損,咳嗽唾膿血,非阿膠不能補。」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樸在《秋夜梧桐雨之錦上花》寫到:「阿膠一碗,芝麻一盞,白米紅餡蜜餞,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帶笑看,潤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錢。」道明了阿膠美容養顏的特殊功效。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說阿膠「療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腸風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經水不調,無子,崩中帶下,胎前產後諸疾。男女一切風病,骨節疼痛,水氣浮腫,虛勞咳嗽喘急,肺痿唾膿血,及癰疽腫毒。和血滋陰,除風潤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調大腸,聖葯也」。將其與人參、鹿茸並稱「中葯三寶」。
清朝吳儀洛《本草從新》載有「真膠產於古齊國之阿地」。
清末曹炳章《增訂偽葯條辨》曰:「阿膠出山東東阿縣,以純驢皮、阿井水煎之,故名阿膠。其色光潔,其味甘咸,其氣清香,此真阿膠也。」
今《中國葯典》中寫道:阿膠補血滋陰 ,潤燥 ,止血。用於血虛萎黃 ,眩暈心悸 ,肌痿無力 ,心煩不眠 ,虛風內動 ,肺燥咳嗽 ,勞嗽咯血 ,吐血尿血 ,便血崩漏 ,妊娠胎漏。
原料演變
「膠」在發明之初主要是用於製造弓弩和粘接器物等而非葯用。
早期的阿膠是以牛皮為主要原料,兼用豬、騾等多種皮製成的。
宋元兩代所用百年堂阿膠既有牛皮膠,又有驢皮膠,還混有少部分雜皮熬制的次品膠。
李時珍將牛皮膠從阿膠中分出,以黃明膠之名另述。據此,後世遂將驢皮膠稱為阿膠,牛皮膠稱為黃明膠,豬皮膠等稱為次品雜膠,豬皮膠稱為新阿膠。阿膠與黃明膠功效相似,臨床常互為代用。百年堂阿膠滋陰補血力較好,黃明膠兼能消腫,而新阿膠的補血功效優於百年堂阿膠
1 漢代以前張振平認為《神農本草經》之前是以「膠」入葯,未有「阿膠」之名。「先秦有膠多種即『鹿膠青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鼠膠黑、魚膠餌、犀膠黃』,沒有驢皮膠,表明早期葯用膠的多樣化」。至漢《神農本草經》已有「阿膠」、「傅致膠」之名,但也沒有指明是由何種材料製成。
2 三國至南北朝《名醫別錄》中明確記載「煮牛皮作之」,但後魏《齊民要術》指出:「沙牛皮、水牛皮、豬皮為上,驢、馬、駝、騾皮為次,破皮鞋、鞋底、格椎皮、靴底、破鞍、革叉,但是生皮,無問年歲久遠,不腐爛者,悉皆中煮」。可見,此時認為什麼皮都行。張振平更認為漢至隋唐阿膠與膠可同樣葯用。
3 唐宋 唐《本草拾遺》:「諸膠皆能療風……而驢皮膠主風為最」,又「今時方家用黃明膠多為牛皮,本經阿膠也用牛皮,是二皮通用,然今牛皮膠製作不甚精,但以膠物者,不堪葯用之,當以鹿角所作之,但功倍於牛膠,故鮮有真者,非自製造恐多偽耳」。宋《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造之,阿井水煎烏驢皮如常煎膠法」。可見此時牛皮、驢皮膠已成兩大主流,且認為驢皮膠葯用好於牛皮膠。驢皮膠已佔主導地位。
4 明代 時珍曰:「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後世乃貴驢皮。若偽者皆雜以馬皮、舊革、鞍、靴之類,其氣濁臭,不堪入葯。當以黃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為真」。前者是牛皮膠,後者是驢皮膠。李時珍又把黃明膠單列「阿膠一名傅致膠,煮牛皮作之。黃明膠即今水膠,乃牛皮所作,色黃明……非阿井水所作耳。」豈止是阿井水之差,結合陳藏器:「今時方家用黃明膠多是牛皮」,可見當時牛皮膠、驢皮膠都作阿膠葯用,牛皮膠又單用作黃明膠葯用。「非阿井水所作耳」只是李時珍的推測。阿井唐宋已官禁。明代已以驢皮為主,有的明代本草著作,甚至指出是黑驢皮。
5 清代至今 《本草求真》、《本草述鉤元》、《神農本草經讀》、《增訂偽葯條辨》等都載:阿膠應以烏驢皮和阿井水製成,而把牛皮膠當作偽品,見本文1.5清九天貢膠。現《中國葯典》已明確阿膠原料是驢皮,黃明膠是牛皮。
6 驢皮取代牛皮製阿膠的原因 張振平認為驢起源在非洲及西亞,後擴散新疆、蒙古一帶。是漢張騫通西域時把驢引進了中原地區。西漢桓寬《鹽鐵論》「贏(騾)驢駱駝,銜尾入塞」,以至《史記·匈奴傳》稱驢為「奇畜」。這也是《周禮·考工記》論述膠的品種時未言及驢皮膠的原因。驢適應性好,耐粗飼,繁殖力強,行動靈活,被農戶廣泛飼養,成為中原地區與牛馬豬羊同等重要的家畜之一,這樣也就有了驢皮膠。牛皮膠逐漸被驢皮膠取代,除了葯效上的差別,主要是五代至宋實行的「牛皮之禁」有關。古代牛皮軍需民用用途廣泛,特別是軍事上製作將士的甲胄、盾牌、車馬挽具及制膠用於弓駑,用量甚大。唐末五代,戰亂不已。禁止牛革筋角出境「皆輸於官」,初由官收買,後作稅交納。後唐明宗之世賞以鹽,後漢法律,販牛皮一寸抵死。宋初「民間自死牛皮筋角,並中賣入官,量為三等支作錢。其不及等者,退還百姓及許客旅販賣。」至宋仁宗時,因與契丹戰爭頻繁,「人戶自死牛馬皮筋角,限半月赴官送納。」再加上古代農業社會,耕牛是極重要的生產工具,不能隨便宰殺,只有病、老死之牛皮。正是上述原因,唐代已大量用驢皮阿膠。宋代的牛皮膠或系民間取官府舍棄的劣等牛皮製成,以致醫家認為不堪葯用。黃明膠也許是避諱禁民私用牛皮,且牛皮膠黃赤透明而取名吧。
④ 百年堂阿膠的基本信息
【性 味】甘,平。【歸 經】歸肺、肝、腎經。
【功 效】補血,止血,滋陰潤燥。
【應用 配伍】
1、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等。為補血之佳品。常與熟地黃、當歸、黃芪等補益氣血葯同用。
2、用於多種出血證。止血作用良好。對出血而兼見陰虛、血虛證者,尤為適宜。治血熱吐衄,配伍蒲黃、生地黃,如《千金翼方》,治吐衄咳唾失血既多,虛倦神怯,配伍人參、白及等,如《痰火點雪》;治肺破嗽血,配伍人參、天冬、北五味子、白及等,如《直指方》阿膠散;治便血如下豆汁,配伍當歸、赤芍等,如阿膠芍葯湯;治先便後血,配伍白芍、黃連等,如《醫林集要》阿膠丸;治沖任不固,崩漏及妊娠下血,配伍生地黃、艾葉等,如膠艾湯。
3、用於陰虛證及燥證。能滋陰潤燥。治溫燥傷肺,乾咳無痰,配伍麥冬、杏仁等,如清燥救肺湯,治熱病傷陰,虛煩不眠,配白芍、雞子黃等,如黃連阿膠湯;治熱病傷陰,液涸風動,手足瘈瘲,配龜板、牡蠣、白芍、生地黃等,如大定風珠。
【用法用量】入湯劑,5~15g,烊化光服;止血常用阿膠珠,可以同煎。
【使用注意】本品性滋膩,有礙消化,胃弱便溏者慎用。 祖國醫學對中葯材崇尚「道地」(或稱「地道」), 所謂「道地葯材」是指中醫在選擇一種葯材入葯時,為了保證其療效經常把葯材的出產地與葯材名字並稱,在特定的自然條件、生態環境的地域內所產的葯材,久而久之形成了許多慣稱皆是如此。比如雲木香即是指雲南所產的木香,浙貝母即是浙江所產的貝母,廣藿香即是廣東所產藿香,又如黨參、 秦皮等等。阿膠亦然——
南朝梁代陶弘景《名醫別錄》曰:「出東阿,故曰阿膠也。」
我國最早的葯物學著作《神農本草經》記載:「生東平郡,煮牛皮作之,出東阿」。
清代吳儀洛《本草從新》載有「真膠產於古齊國之阿地。」
由此我們知道,百年堂阿膠自古以來就是東阿的特產,所以它的名字就叫做「百年堂阿膠」。
東阿,春秋稱「柯邑」,後改稱「阿」,秦置「東阿縣」,始有此稱。那為什麼稱「東阿」呢?這也是有原因的。
因古代的山東境內北有黃河,南有濟水蜿蜒東流,河流彎曲的地方久而久之形成高地,故日「阿」。《說文》:「阿,大陵(大土山)也」。在趙者日「西阿」,在齊者日「東阿」。《水經注》載:「應仲瑗曰:有西,故稱東。魏封曹植為王國。」
阿膠是東阿一地所產的道地葯材,其名稱來自其產地名稱,這是完全是祖國醫葯傳統的所致。
由於百年堂阿膠產地的獨特性,在漫長歷史中,優質的百年堂阿膠總是與東阿一地緊緊相隨,「阿膠」逐漸也就成了這一葯材的專有名稱了。 「膠」在發明之初主要是用於製造弓弩和粘接器物等而非葯用。
阿膠 始載於《神農本草經》雲:「阿膠,味甘平。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輕身益氣,一名傅致膠。名醫曰:生平東郡煮牛皮作之,出東阿。案二膠,本經不著所出,疑本經但作膠,名醫增白字阿字,分為二條。上獸,上品六種,舊同。 」按《百忍堂宗譜》記載:「黃帝之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以及公元前478年「揮」76代孫張傅,動用軍備物資牛皮熬湯救濟災民,發明用牛皮加熬膠,傳與後人,張後人成立百仁堂制膠,為紀念先人命名名傅致膠(致通制)」
以及百年堂阿膠的葯用始見於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古醫帛書《五十二病方》「以清煮膠」的記載。說明百年堂阿膠的葯用在我國至少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早期的百年堂阿膠是以牛皮為主要原料,兼用豬、騾等多種皮製成的。
⑤ 山東東阿阿膠百年堂簡介,怎樣加入百年堂賺錢
多學百年堂文化,忽悠制勝。
⑥ 百年堂阿膠到底是山東東阿的還是百年堂阿膠啊
都是東阿的。。。只是不是一個葯堂的。。
⑦ 百年堂阿膠怎麼樣
首先,要了解阿膠的作用與功效。阿膠它是屬於滋補陰血的葯物,通常適用於手術、外傷、產後、崩漏等多種原因所引起的陰血虧虛的病人。常吃阿膠具有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延緩衰老、抗疲勞、補鈣、預防骨質疏鬆、抗癌等多種功效。阿膠對貧血的朋友有最大的食療功效。阿膠可以明顯提高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含量。對缺鐵引起的貧血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其次,要了解阿膠的副作用。 阿膠的功效是比較多,可是有的人在服用阿膠以後,就會出現火氣旺盛的表現,比如口唇、鼻腔等部位出現很多的熱瘡,或者眼睛發紅、干澀、眼眵增多,甚至會出現咽喉干痛以及大便秘結或者是大便帶血等多種症狀。如果產生以上症狀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服用了新鮮的阿膠所導致的。
由於阿膠滋膩,因此服用阿膠有礙脾胃消化的功能,如果有消化不良、胃部脹滿、飲食不香的人群,就應該謹慎的服用阿膠。
不管阿膠的功效有多少,女性朋友在經期間一定不要服用阿膠,阿膠不僅有補血的作用,還有止血的作用。用我們白話來講經期間是屬於出血,如果這時候服用阿膠,可能會導致經量的大增哦,個別敏感的人還會出現血崩的危險,還可能會有經期縮短,停經的症狀。
身體健壯的,以及不明病情的人,最好是不要亂服用阿膠。因為,陽虛的人要是誤服用阿膠,則會導致陽虛的症狀加重哦。如果不能擅自判斷的,最好是到醫院咨詢相關醫生。
在了解阿膠的功效與副作用後,要判斷自己能不能服用阿膠,如果能服用,那就選擇適合自己的阿膠服用即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