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平台費用 » 王世仁的面加盟費山東
擴展閱讀
加盟店與有限合夥的區別 2025-05-23 09:38:38
成都都可coco奶茶加盟費 2025-05-23 09:37:12
鮮花配蛋糕的加盟店 2025-05-23 09:34:10

王世仁的面加盟費山東

發布時間: 2021-06-09 01:49:04

㈠ 張宗昌為什麼被叫做狗肉將軍,他在山東都做過些什麼呢

在以前的話狗肉往往是上不得了檯面的,因此張宗昌被叫做「狗肉將軍」也就是說他是上不得檯面的人,因為他當時任職山東省的軍務督辦,可以說直接就做了山東省的最高統治者,對待百姓不僅沒有任何的仁愛,反而是變本加厲的去大撈錢財,魚肉百姓,再加上為人又非常的殘暴,說他是梟雄又不夠格,只能說當時的張宗昌只是一方土皇帝,他治下的百姓是非常的痛恨他,因為自身作為統治者不僅沒有老虎的那種霸氣,反而是體現出了瘋狗的凶惡,因此才會被稱之為「狗肉將軍」,這個稱呼也是在嘲諷他上不了檯面。

除此之外就是靠打麻將來封職位,因為張宗昌有一大愛好,那就是愛打麻將,所以當時他底下有一個人就因為陪他打麻將陪開心了,於是就封了他一個鹽務局長的位置,因此他當時底下的人為了陞官發財個個是苦練麻將技術;還有一個非常荒唐的事,那就是當時山東大旱,所以當時山東百姓就在祈雨,甚至想讓張宗昌一起,他雖然莽但是不迷信,於是就去龍王廟把龍王雕像罵了一頓,甚至還抽打了下,下令讓龍王下雨,結果第二天還是晴天,所以當時就拉著十幾門大炮對著天空狂轟,結果沒多久下雨了,在當時還上了報紙,著實是令人無奈。

㈡ 山東出了幾個皇帝

歷史上沒有出自山東的皇帝。

推薦一些出自山東的古代名人: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

2、孟子

孟子(約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型大小不詳(子輿、子居等字表皆出自偽書,或後人杜撰),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鄒城市)人。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孔子並稱「孔孟」。

3、墨子

墨子(生卒年不詳),名翟(dí),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 。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4、曾子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參(shēn),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山東嘉祥縣)。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與其父曾點同師孔子,是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5、孫武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2)王世仁的面加盟費山東擴展閱讀:

祖籍是山東的皇帝: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政治家,改革家,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鄲大名縣),祖籍山東濟南,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孝元皇後王政君侄,為漢朝皇帝劉家後代,篡奪皇位。新朝開國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

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人雖然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實際上卻是沽名釣譽之輩。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在漢哀帝早亡、皇權旁落的情況下,王莽乘機竊取大權。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㈢ 景仁餡餅加盟我如果在威海開店我想知道加盟費是多少

加盟餡餅店的費用及明細說明。項目餡餅快餐店。店面標准,簡潔明亮。預估營業額(月)50萬。預估營業額50萬左右的店址(商圏)。總面積200-400平方指實際使用面積,含用餐區,點餐區,衛生間,收銀區,廚房,干貨間,經理室,員工休息室,垃圾間,加工區,預估廚房面積為100平方。預估做位數(個)80-180。設備金額15-20(萬)含廚房設備,餐具,不銹剛設備,電腦軟體系統,前台PoS機,及雜項設備,設備投資依實際營運需求做出相應調整。裝修金額20-35萬含設計費,天花,地板,牆面,排煙,排水,水電安裝,燈光照明,菜單燈相片,價格表,空調,桌椅,監控,消防系統,音響系統,(不含增容費,外觀結構費,樓梯改造費)及招牌製作安裝。開辦費,包括開業前人員培訓費用,證照費,業前水電費,交際費,開店前租金,其它雜用費,另須視需求准備開店廣促費,因地區差異餐廳租賃合約不同,以實際發生費用為准。以上為大約總金額,這只是自己開店的費用,如加盟神龜、景仁餡餅(神但龜餡餅不做加盟店)就遠比這些多,不會是這些費用了,想開餡餅店,神龜、景仁、同樣產品(餡餅,粥湯,冷盤,熱菜,)包括產品技術培訓,後期管理,開自己的餡餅店,做自己的品牌餡餅店。我們團隊幫你省錢,本團隊成立6年以 來成功扶持策劃多家餡餅店面。承接神龜餡餅,景仁餡餅、因為專業,所以放心。詳訊電話(1五九、6九8五、酒企企9)唐經理加盟餡餅店的費用及明細說明。項目餡餅快餐店。店面標准,簡潔明亮。預估營業額(月)50萬。預估營業額50萬左右的店址(商圏)。總面積200-400平方指實際使用面積,含用餐區,點餐區,衛生間,收銀區,廚房,干貨間,經理室,員工休息室,垃圾間,加工區,預估廚房面積為100平方。預估做位數(個)80-180。設備金額15-20(萬)含廚房設備,餐具,不銹剛設備,電腦軟體系統,前台PoS機,及雜項設備,設備投資依實際營運需求做出相應調整。裝修金額15-25萬含設計費,天花,地板,牆面,排煙,排水,水電安裝,燈光照明,菜單燈相片,價格表,空調,桌椅,監控,消防系統,音響系統,(不含增容費,外觀結構費,樓梯改造費)及招牌製作安裝。開辦費,包括開業前人員培訓費用,證照費,業前水電費,交際費,開店前租金,其它雜用費,另須視需求准備開店廣促費,因地區差異餐廳租賃合約不同,以實際發生費用為准。以上為大約總金額,這只是自己開店的費用,如加盟神龜(神但龜餡餅不做加盟店)就不會是這些費用了,想開餡餅店,同神龜同樣產品(餡餅,粥湯,冷盤,熱菜,)包括產品技術培訓,後期管理,開自己的餡餅店,做自己的品牌餡餅店。本團隊成立6年以 來成功接多家餡餅店面。遍布山東各市、承接神龜餡餅,景仁餡餅等、因為專業,所以讓您放心。詳訊電話唐經理

㈣ 山東人怎麼樣

愛喝酒、耿直、智勇、誠信、幽默

一、愛喝酒

山東人不是嗜酒,而是怕別人喝不過癮。因此,來了朋友,山東人會沒命地勸別人喝酒,大有不喝爛醉誓不罷休的氣概,自己對朋友所有的感情,都凝聚在了這酒里。而在自己家裡,或者是去了別人那裡,都是基本不喝或盡量少喝。在山東人看來,酒不過是加強交流的氣氛表達自己的感情的工具而已。

二、耿直

在很多人看來,山東人的耿直其實可以看做是不夠靈活,不懂變通。或許,這種說法是正確的,但眼裡揉不進沙子,也確實是不爭的事實。耿直就是不矯揉,不造作,不隱藏,應該說什麼就說什麼,不應該說什麼絕對不會說。為朋友就要兩脅插刀,作自己就不虧待內心。


三、智勇

山東人勇猛不假,但決不是莽撞,粗中有細,細中透著率真,倒是山東人對於「智勇」一詞的最好註解。最能說明問題的,當是著名的山東人毛遂先生,此君靠自薦一舉成名,又靠「智勇」搞定了楚王,從此趙楚聯合,共同抵抗實力雄厚的秦國。

四、誠信

山東人最講究一個「信」字,信用之於山東人,比臉面都重要。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辦,否則自己以後都不好意思見別人,也不知道怎樣跟人家交往。如果大家都說某個人不講信用,那他徹底完了,朋友都會鄙視他。現在的山東人,對於誠信的傳承,一點不遜於古人,而且比任何時候都能夠更加領略到誠信所蘊含的巨大價值。

五、幽默

老實人的幽默,不是逗悶子,不是耍貧嘴,而是一語中的,道破天機。」用山東話說,這叫「悶不吭,冷不丁」,看著話不多,一張嘴就能逗死人。天性樂觀的山東人骨子裡總有一種幽默在,而這種幽默,是普通人的深入骨髓的快樂。

㈤ 山東拉麵哥爆火後,正在被網紅逼上絕路,背後到底有多麼辛酸

山東臨沂的拉麵哥著火了。他在農貿市場以每碗三元的價格出售拉麵,並十五年不提價。數億次點擊和數百萬個贊。一夜之間,這個簡單的人被推到了最前列。他火了,變成了完全壞事。他的名字叫成雲福,不到四十歲,但臉上滿是滄桑。為了養家糊口,他從十五年前就開始銷售拉麵。根據當時的價格,程雲夫把他的拉麵定價為每碗3元。出乎意料的是,要花十五年的時間才能賣出這個價格。有人問他為什麼他堅持這么多年不提價。他不擅長說話,只能對著鏡頭傻笑。在這個物質世界中,拉麵的善良和朴實感動了很多人。

您還記得幾年前在互聯網上流行的交通管理員沉偉嗎,他每天要做的兩件事是看書和撿垃圾。即使他們要求圍觀者停止拍照,也沒有人聽他們的。每個人都沉浸在狂歡為交通帶來好處的狂歡中。他們太仁慈了,他們以犧牲自己為代價使他人變得完美。沒有保持清潔,犧牲自己的利益,被他人入侵,面對每個想為自己照相的人,即使他們內心拒絕,他們也沒有表達自己的想法。你真善良,這個世界會把你咬死。有深刻的理解。盡管我們必須記住對他人友善,但我們仍然必須鎖定自己的友善。

㈥ 山東專升本輔導哪家最好呢

現在專升本輔導機構的海報、單頁可謂是鋪天蓋地。作為一個經歷過專升本的學生很願意幫助師弟師妹指點一下。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一下各個輔導機構的真實情況。
山科院:辦學時間較長,幾乎所有專業都開,是開設專業最全的輔導機構。英語老師趙德傑是主講,趙老師出的星火圖書很受歡迎。計算機老師李少輝、魯然,公共課整體師資還可以。我同學報的山科,上課地點很不固定,有時候在山師、有時候在中醫葯、有時候去山師東路的地礦局,有時候去歷山劇院,太折騰了。沒有固定自習室,上自習很不方便。這是山科院最大的問題。專業課都開設,整體可以,就是課時偏少點,個別人數少的專業基本找研究生輔導。山科院工作人員比較雜,有一些負責貼海報的小混混素質很低,偶爾對女學員指手畫腳。
智博:(由於商標掛靠的問題,原弘博團隊已改為智博,這些是後來去參加成功學員頒獎典禮才了解到的)。我參加的是格致教育,最後被格致轉到智博去了(我去的時候還叫弘博呢)。從招生規模上來說智博和山科院是山東兩家最大的專升本機構。智博不是所有專業都輔導,有個別小專業不輔導。計算機主講邵增珍,邵增珍的山大版計算機考點分析幾乎人手一本。英語主講景文,長相一般,但教學很負責。公共課師資跟山科院基本實力相當。專業課課時相對其他機構比較多(其實所有培訓機構的專業課課時都不算多,開專業課成本高)。智博所有學生都在一個校園里,上課和自習很方便。就是智博整個校區不在市區有點偏僻。智博工作人員比較年輕,親和力比較強,經常會給學生發水果。我是學旅遊的,我們宿舍八個人,考上了6個,聽說其它專業考得也比較好。不得不提,2012年3月份剛趕上智博搬家,宿舍沒有暖氣,可把我們凍死了,真是刻骨銘心,最後還是堅持下來了。不過聽師弟師妹們說現在智博教室全部按上空調了,宿舍正在安裝空調。如果真的安上了,那智博的學習環境真是最給力的了。
弘博:(由於商標的問題,弘博法人收回弘博品牌,自己運作弘博。正如加多寶和王老吉,智博就相當於加多寶,弘博相當於王老吉)。由於我上輔導的時候還只有弘博,5月份弘博團隊改為智博的事情我們還不是很了解。後來弘博和智博都給我打電話讓我去領獎品,兩家我都去看了一下,智博還在我原來上課的地方,智博的工作人員我都認識,後來聽他們的解釋,我就明白怎麼回事了。至於現在弘博的師資和環境我不是太了解。我的師妹也有報弘博的,聽說弘博的環境還可以,有部分師資跟智博差不多,不過聽說幾個比較厲害的老師象計算機邵老師、英語景文、計算機邱老師、還有我們的專業課畢老師都只給智博上課了。弘博剛開始自己經營專升本,可能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其它情況就不是很了解了。
現在專升本輔導最強的兩家就是山科院和智博,再就是弘博了,畢竟弘博沿用了原來的一些東西。
另外還有幾家小的專升本輔導機構:
魯師:辦學時間比較早,但一直發展緩慢,公共課基本沒有權威師資,輔導後期存在賣學生現象,聽說現在和英華合並了。
格致:開始宣傳的是山師格致,小班化教學很吸引人,開始的時候我報的是格致。後來才知道跟山師基本沒關系,師資參差不齊。但由於招生人數較少,專業課開不起來,就把我們轉給智博了。
浩然:一直自稱山大浩然,跟山大好像也沒什麼關系,現在跟智博在一個校區了,公共課自己上,專業課也是由於人少,就跟著智博上。
新明:專做醫學專升本,醫學專業開設很全,醫學師資有優勢,但公共課師資一般。 不過現在的醫學專升本老師,同時也在新明、山科院、智博上課。所謂的醫學輔導也沒有什麼優勢了。
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參加輔導。我覺得參加輔導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把握住重點,節省復習時間,學習氛圍濃厚,提高學習效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自己選擇吧!

㈦ 老子是山東的嗎

老子(約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創始人。一說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 (今河南鹿邑東)厲鄉曲仁里人,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書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後退隱,著《老子》。一說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萊子。《老子》一書是否為老子所作,歷來有爭論。《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深刻影響,其內容主要見《老子》一書。

孔子問禮

孔子曾向他問禮,後退隱,著《老子》。一說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萊子。《老子》一書是否為老子所作,歷來有爭論。《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深刻影響,其內容主要見《老子》一書。

道家哲學
道家是中國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傳說中,軒轅黃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來說,公認第一個確立道家學說的是春秋時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經》)中作了詳細的闡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還有戰國時期的莊周、列禦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導自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尊黃帝、老子為創始人,並稱黃老。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蕭呵!寥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強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

西漢初年,漢文帝、漢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國,使人民從秦朝苛政中得以休養生息。歷史稱之為文景之治。 其後,儒家學者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並被後世帝王採納。道家從此成為非主流思想。 雖然道家並未被官方採納,但繼續在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宋明理學更是揉合了道學的思想發展而成。

道家與道教。道教是中國主要宗教之一。因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原,故名。東漢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道」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時宗教形式逐漸完備。奉老聃為教祖,尊稱「太上老君」。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故道家與道教常被混淆。

基本觀點
道家哲學首先擺脫儒家社會哲學的進路,直接從天道運行的原理側面切入,開展了以自然義、中性義為主的"道"的哲學。天道運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學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內涵,而得以提出一個活潑自在的世界空間。透過對此一世界運行秩序之無定限、無執著的認識,道家哲學發展出迥然不同於儒家的社會哲學,社會只是一方存在的客體,在其中生存的人們,應有其獨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識型態的束縛。基本上 道家哲學並不否定儒家的社會理想,但對於社會責任的態度並不先存立場,而能有更尊重人類自主性的態度與存在定位。

道家重視人性的自由與解放。解放 一方面是人的知識能力的解放, 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認識原理,後者提出了「謙」、「弱」、「柔」、「心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來面對世界。

老子出關
老子最後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弱了,衰敗得不像樣子了。他決定出走了,要遠走高飛了。這要說到老子出關的事了。

老子要到秦國去,到西域去,這就得經過函谷關。另外一種說法是大散關。函谷關大概原來在今天的河南靈寶縣,後來關口移到了今天的河南新安縣。這里兩山對峙,中間一條小路,因為路在山谷中,又深又險要,好像在函子里一樣,所以取名為函谷關。

守關的長官是尹喜,稱關令尹喜。這一天他正站在城關上瞭望著,只見關谷中有一團紫氣從東方冉冉飄移過來。關令尹喜是一個修養與學識極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這種氣象,心裡一頓,這是有聖人來了!只有聖人來才會有這樣的雲氣,今天一定有聖人要經過我的城關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會兒,就見到一位風骨非凡、仙風道骨的人,騎著一頭青牛慢慢向關口行來。竟然是老子!關令尹喜知道他要遠走高飛了,就一定要讓這位當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來,於是纏著他,要他寫一點著作,作為放他出關的條件。

老子當然是不太願意的,但是不答應關令尹喜,是不會放他過關的,他不給你護照簽證啊!老子沒辦法,於是只得答應條件。另外,老子答應他還有一個原因。《史記集解》有材料說,關令尹喜「善內學星宿」,所以他能看天象,看星宿,看雲氣,看到一團紫氣飄來便知是聖人來了。我們就是看到這團紫氣也解讀不出來嘛。據說關令尹喜自己也有著作,名《關令子》。老子也佩服這位「服精華,隱德行仁」的大智者,「亦知其奇怪」,所以有一種得遇知音的感覺,這就為他著書了,能為知音著述不亦樂乎?

那時老子沉思默想,將他的智慧一個字一個字地寫在了簡牘上,先寫了上篇,又接著寫了下篇,據說寫了幾天。寫完了一數,共有五千來字,取名為《道德經》,上篇叫《道經》,下篇叫《德經》,又分成八十一章。於是一部「五千言」的驚天動地的偉大著作誕生了!據說,關令尹喜讀到這樣美妙的著作,深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對老子說:「讀了您的著作啊,我再也不想當這個邊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走了。」老子莞爾一笑,同意了。據說,關令尹喜真的跟著老子出走了,後來還有人看到他們兩人一起在西域流沙那兒呢,而且都活了好長好長的歲數!

老子出關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地傳說著,演繹著。魯迅先生也對此發生過興趣,還專門創作了故事新編《老子出關》,還與別人打了一點筆墨仗。另外,老子出關中的「紫氣東來」也成了中國文化中的一個基因,帝王之家將「紫氣」當作吉祥、祥瑞,你看生個孩子如果紫氣滿室,古人認為這孩子必定大有出息。老百姓之家也把「紫氣」當作吉祥的象徵,於是把「紫氣東來」這些字寫在大門上等等。先民還認為,哪個地方有寶物,哪個地方就會在上空出現紫氣。

有趣的是老子騎坐的「青牛」也成了道教文化中的一個著名的意象,青牛後來成了神仙道士的坐騎了。到後來,「青牛」也成了老子的代名詞了,老子又被稱為「青牛師」、「青牛翁」等。這青牛還被老子家鄉的百姓看作是神牛,說老子當初出關是乘這青牛飛過去的,並且又有一段美妙的傳說。

今天的河南鹿邑縣城內的東北角上還有一處高約13米的高台,叫「老君台」,又叫「升仙台」,台上有座老子廟。廟前埋有一根碗口粗的鐵柱子,稱為「趕山鞭」。相傳老子50多歲時曾在這里講學,此地離自己家有好多路,來來往往都要經過一座山叫「隱陽山」。這座山很高,遮天蔽日,山北見不到太陽,冰天雪地,寸草不生。山南又烈日當空,莊稼枯死,老百姓受盡了苦難。老子目睹這一切,雖想解救百姓,但心有餘而力不足。如今騎青牛飛過了函谷關,知道自己已經成仙,青牛也會說人話了,於是又要青牛一起飛回家鄉去治理那座山。到了家鄉,老子揮鞭打山,山頂削去了,並且飛到了山東,成了泰山。再一鞭子打去,把山腰打到了河南,成了平頂山。這時鞭梢甩斷,甩斷的鞭子飛到了山西。老子一看手中的鞭子只剩下一個桿子,就順手插在地上,這就是這個鐵拄子的來歷。老子又乘青牛飛走了,而那鞭子桿就永遠留在了那兒。百姓感謝老子前來趕走山,因為從這以後老子家鄉就過起了風調雨順的好日子了。百姓就把老子揮鞭趕走山時站立的土台叫「升仙台」,將地上的鐵柱子稱「趕山鞭」。唐高祖李淵尊老子為「太上老君」,又把這個台稱為「老君台」,還修了廟,進行祭祀。——這是老百姓何等瑰麗的想像啊!讀了老子家鄉的這一則傳說,更感到老子又是有血有肉地活在老百姓中間!老子文化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的,中國的深厚博大的文化也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衍生出來,又一層一層地累積起來的。

道家的社會哲學不是進取的,積極的,因為社會只是天道的過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認為儒家的社會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絕對的,因此基本上並不需要提出一套決定性的社會理想,因為天道變化,本身無所謂絕對的是非善惡之性能,因而道家強調得更多的 是在社會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這種智慧必須是能應在任何歷史情境的社會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為道家的社會哲學不以自己發展規格為主, 而強調應對的智慧,因此利於人們修養生息的需求,故而讓漢初的黃老之治有了實驗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安定了千百年來中國士大夫失意於儒家本位的官場文化之後,也能有一廣大的心性世界以順遂人生。

重要哲學家之思想
道家的理論奠定於老子,老子《道德經》一書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璣,書中廣論道的形上學義、人生智慧義,提出一種有物混成且獨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論,也提出世界存在與運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動"的本體論思想,對於存活於其中的人類而言,其應學習的就是處世的智慧,於是老子也提出了眾多的政治、社會與人生哲學觀點出來,但重點都在保身而不在文明的開創,可以說他是以一套宗本於智慧之道的社會哲學與理論來應對混亂的世局,而無意製造社會的新氣象,因為那些都不是大道的本

莊子是老子之後道家理論最重要開創者,道家哲學基本上也就是老莊二型而已。莊子的道家學不同於老學之處,在於莊子更詳盡地處理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的可開創能力,包括智慧上、認識能力上、身體能量上等等。莊子同樣站在天道自然的命題基礎上,提出了從人的自我修養到面對整個社會國家的處世之道,莊子書內七篇之作,就是他從世界觀到知識論到工夫論到社會哲學的內聖外王之道的理論。

列子,戰國時人。現存有的《列子》八篇 是東晉張湛所輯 一般認為該書反映了戰國至魏晉間的思想。《列子》從道家思想出發 並對道家思想中無為的人生觀有所改造 強調人在自然天地間的積極作用 並認為人在一種不任強使力的生存狀態下,不憂天 不畏天 才是最好的生存狀態。

王弼,三國時代人。當兩漢經學的發展已到尾聲,社會政治一直在動亂與不義的情境中,知識份子轉向玄學清談的風氣,王弼以其對老子哲學的深切體悟,註解老子《道德經》一書,重體用之分 有無之別 不但發展出詮釋老學的宗旨:"貴無"的精神,並以此原理註解《易經》,甚至還因此改變了從漢易以來言象數易學的氣化宇宙論 而將易經的研究方向代之以純粹玄學思想 使中國易學史走向一個嶄新的局面。

郭象,西晉人,以《莊子注》聞名,主張「獨化」理論 是一種從高度抽象思維當中所發展出來的的玄學式概念理論 認為宇宙萬物都生於偶然的"玄冥"境界 因此提倡一種物無大小 各順其適之精神,平等尊重每一個生命的人生觀。

發展時期
道家起源應為遠古的隱士傳統,當然也有學者說老子是清廟之守,總之,道家的起源絕不是社會政治的積極參與者,他們從旁觀察世局,認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著抽象度高且不帶意識型態的執著的語言,描述天道與人事變化的法則,屬於原理性研究的層次是他們的專長。當先秦的老莊二子總攝整理了道家思想的綱領之後,道家形上思想的深度立刻影響了儒家與法家的形上思想,儒家《易傳》之作與韓非子《解老》之作都是在其理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說。但是在社會政治的實際影響力上,老子之學要到漢初黃老之治的實施後才正式被試驗著,因為在迭經春秋、戰國、滅秦、楚漢之爭之社會戰亂終告停止之時,人們終於發現爭強斗爭的害處以及休養生息的重要,於是老學原理的政治哲學觀點遂被重視。等到西漢強盛,君王開始好大喜功,爭戰的歲月再度啟幕,時代的風氣再度轉變,然後也再度敗壞,等到魏晉清談之風起,道家哲學又開始了它的生命力,何晏、王弼首開其風,王弼更以簡潔有力的注經之作,從理論上深入道家之學並予以闡發,而向秀、郭象則發展庄學的注釋工作。魏晉之後,道家思想並未有鮮明的創造傳統之再現,但是道家思想的理路卻轉為道教、易學與儒學理論的開創所藉用的重要啟示,尤其是源自莊子的氣化宇宙觀,更被廣泛且深度地再開發著。而同一時期的佛學傳播,亦曾有一斷相當長的時間是以道家「無」的智慧原理來表達的,此即世稱「格義佛學」時期。

對中國文化的貢獻
道家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是與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為表顯一為裹藏之別而已。而道家在理論能力上的深厚度與辯證性,則為中國哲學思想中所有其它傳統提供了創造力的泉源。至於道家文化在中國藝術、繪畫、文學、雕刻等各方面的影響,則是占據絕對性的優勢主導地位,即使說中國藝術的表現即為道家藝術的表現亦不為過。當然,道家哲學對中國政治活動也提供了活絡的空間,使得中國知識份子不會因著有太強的儒家本位的政治理想而執著於官場的追逐與性命的投入,而能更輕松地發現進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間的智慧

對道家應簡單理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這兩句話是老子最高深的思想,但其實也是最淺顯的道理。

其實兩句話是一個意思。

實際拆分,應該是:道,可道,非常道。也可以拆成:道可,道非,常道。意思很簡單,但也非常多,就像怪石大山一樣,不同的人看到的也不一樣。沒有定論,這就是道德經最玄妙最高深的地方,其實也是這句話的意思。

道,天地之道。可道,人人皆可得道。非常道,但世間之道皆非永恆之道。(有的版本為非恆道)合起來就是:天地之道,實際乃是人人皆可得之道,但世間萬物,道道道,皆非恆道。還不夠白?那就在白一些吧!

白丁翻譯文:天王老子制定的規則,實際沒有那麼復雜,人人只要用心觀察周圍,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就能悟出這個「玄而又玄」的道。但是不要忘記,世界上所有道,都不是永恆的,所有事物都有生,自然也有死。老子的這本道德經也不是真理的化身,早晚也會被推翻取代。而實際上,這種世間無恆道的道理,就是天地萬物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其實也大致是這個道理。

道可,道可以左右天地萬物。

道非,但是再大的道也有被推翻、被打倒的時候。

常道,世間唯一的常道就是此道,萬物皆有始有終。

這兩種拆法的意思都是一樣的,其實你可以試試,把這六個字,不管用什麼方法拆,意思都是一樣的,這也精妙的應扣了道家萬物循環、太極常轉的中心思想。這就是老子的最大智慧。

呵呵,其實老子的根本思想就是自我、平常、和諧和循環。

只要你快快樂樂、平平安安、看透自我、包容他人。

你就已經可以算是老子的弟子啦!

1.老子,根據《史記》的記載,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約生活春秋末期,曾做過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我國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偉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經》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甲 老子故事

老子降生

公元前576年夏六月,宋國國君共公去世,右師華元執掌國政。以左師魚石為首的桓氏宗族久有謀政之心,無奈共公在位,不得其手。今見共公去世,欲乘機起事。由於謀事不密,走漏風聲,被以華元為首的戴氏宗族逐出宋國。此後,即任向戎為左師、老佐為司馬、樂裔為司寇;立新君,這就是宋平公。

魚石率桓氏宗族一行二百餘人逃往楚國,客居楚國三年。公元前573年夏六月,楚國起兵伐宋,攻克宋國的彭城(今江蘇徐州),封魚石、魚府守城,並留下三百乘戰車協助鎮守。

宋平王為此召朝臣議事,問道:「敵強我弱,楚兵侵佔彭城,是我心腹!如坐視不理,後患無窮!誰願為我拔此要塞?」話音剛落,班中走出一人道:「愚臣願往!」平王一看,只見此人身高丈二,濃眉大眼,闊腮寬肩,威武雄健,原來是司馬老佐。華元表示憂慮,對平王說:「魚石狡詐,魚府兇殘,彭城盤踞著楚國戰車三百、守卒三千,力量很強。司馬雖藝高膽大、剛健勇猛,恐難必勝。」老佐據理說道:「魚石,蛀書之蟲也;魚府,縛雞之犬也。有何懼哉!老佐願攜家小以圍彭城,城不克臣不歸!」平王允諾。遣老佐為上將軍,率二萬人馬去收復彭城。

話說宋國圍住彭城,日夜攻打。老佐英勇威武,身先士卒,使得宋軍士氣大振,不到半月,彭城守軍便危在旦夕。一日,魚石、魚府在城上督戰,見宋軍人多如蟻,個個奮勇,架梯登城,人人爭先;又見一員大將銀盔銀甲、金戈白馬,馳騁於疆場之上,調兵遣將。一楚將問道:「這位宋將是誰?」魚石答道:「是新任司馬、圍兵主將老佐。」楚將紛紛議論說:「攻城主將,不在軍後觀敵了陣,卻突於軍前左馳右騁,怎能不鼓舞士氣!如此看來,彭城太危險了!」但魚石是個有心計的人,他又對部下說:「事將成而敗,事將敗而成,歷史上有不少例子,怎知我軍必敗?老佐英勇雄武,身先士卒,這是他成功之本;剛愎自用,目中無人,這又是他失敗之根。又怎知他的軍隊必勝?」楚將問:「左師好象成竹在胸,有什麼好計策?」魚石回答說:「兩軍相對,帥在前還是在後,要見機行事。現在宋兵攻城,主將突出在前,冒著箭矢而馳騁,這是兵家的大忌呀!我有一條小計,如果照計行事,宋軍成敗,還很難說。」

原來魚石是讓部下放暗箭,射殺老佐,老佐正在軍前督戰,忽然飛來一箭,入胸五寸。不幸墜馬身亡。宋軍群龍無首,潰不成軍,四散逃竄。

老佐眷屬正處宋營軍帳中,有侍女、十數家將、數十侍衛。忽聞老佐陣亡,又見潰軍如潮湧來,眾家將急忙駕車,保老夫人奔逃。且戰且逃,至傍晚,追兵雖已不見,但老夫人身旁僅剩下兩名侍女、一位駕車家將了。家將不敢稍停,披星戴月,摸黑前行,慌不擇路,沿西南方向奔去。第二日天明時分,來到一個偏僻村莊,向村民問去宋都之路,均搖頭說不知。家將只知應向西行,豈知早已偏南。一行四人繞小道,行程七日,仍不見宋都,卻來到了陳國相邑(今河南鹿邑東)。正行之時,老夫人突覺腹中疼痛。原來老夫人已有七月身孕,老佐為踐君前諾言,以必勝之心攜眷出征。此時兵敗,老夫人又有喪夫之悲,亡命他國,心中焦慮,身體疲勞,以至腹中胎動,疼痛難忍。侍女驚慌無措,家將忙停車於路旁,奔至村中尋一老婦前來。不過幾刻時光,只聽蓬車之內響起「哇哇」哭聲,一個早產男嬰出世,這便是老佐之子——老子。老子降生,體弱而頭大,眉寬而耳闊,目如深淵珠清澈,鼻含雙梁中如轍。因其雙耳長大,故起名為「聃」;因其出生於庚寅虎年(公元前571),親鄰們又呼之曰小狸兒,即「小老虎」之意。因江淮間人們把「貓」喚作「狸兒」,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小名「狸兒」便成為大名「李耳」一代一代傳下來了。

接生老婦見母子可憐,讓一行五口住進自己家中。老丈以開葯店為生,陳姓,人稱陳老爹,所以都稱老婦為陳媽媽。陳媽媽膝下無兒無女,為人厚道熱情,讓出三間西廂房,留老夫人一家居住。老夫人在危難之際,遇此善良之人,心中感激不盡;雖說戰亂中顛沛流離,畢竟出於大戶人家,隨身攜帶細軟尚夠度日。加之家將常幫陳老爹營生,二位侍女料理家務,老幼五口,日子過得也還滋潤。從此,宋國戰將老佐的妻兒便在陳國住了下來。

聰穎少年

老聃自幼聰慧,靜思好學,常纏著家將要聽國家興衰、戰爭成敗、祭祀占卜、觀星測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龍,請一精通殷商禮樂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禮儀,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間人為貴,眾人之中王為本。」老聃問道:「天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問:「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問。「清者窮盡處為何物?」先生道:「先賢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問其母,母不能答;問家將,家將不能言。於是仰頭觀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為何物,徹夜不能寐。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倫,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倫,故尊卑長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長短堅脆可別也。」老聃問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長幼,何人定而分之?長短堅脆,何人劃而別之?」先生道:「皆神所為也。」老聃問道。「神何以可為也?」先生道:「神有變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為也。」老聃問:「神之能何由而來?神之功何時而備?」先生道:「先師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問其母,母不能答。問家將,家將不能言。於是視物而思,觸物而類,三日不知飯味。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則廢,民不順君牧則罪,此乃治國之道也。」老聃問道:「民生非為君也,不順君牧則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道:「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則如將在外也;將在外則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則天意有所不領。」老聃問道:「神有變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聽命之君乎?」先生道:「先聖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問其母,母不能答;問家將,家將不能言。於是求教相邑之士,踏遍相邑之土,遇雨不知濕,迎風不覺吹。

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為貴。失和則交兵,交兵則相殘,相殘則兩傷,兩傷則有害而無益。故與人利則利己,與人禍則禍己。」老聃問道:「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民爭,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則得小禍,然而君可以治也。國爭,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則得大禍,大禍者,君之過也,何以自治?」老聃問:「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道:「先哲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問其母,母不能答;問家將,家將不能言。於是,遍訪相邑之士,遍讀相邑之書,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入周求學

商老先生教授三年,來向老夫人辭行道:「老夫識淺,聃兒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學授??

今來辭行,非老夫教授無終也,非聃兒學之不勤也。實乃老夫之學有盡。聃兒求之無窮,以有盡供無窮,不亦困乎?聃兒,志遠圖宏之童也;相邑,偏僻閉塞之地也。若欲剔璞而為玉,需入周都而求深造。

周都,典籍如海,賢士如雲,天下之聖地也,非入其內而難以成大器。「老夫人聞聽此言,心中犯難:一乃聃兒年方十三,宋都尚且難返,去周都豈不如登九天?二乃老氏只留此根,怎放心他孤身獨行?正猶豫不知怎麼回答,不料先生已猜知其為難處,忙說:「以實相告,老夫師兄為周太學博士,學識淵博,心胸曠達,愛才敬賢,以樹人為生,以助賢為樂,以薦賢為任。家養神童數位,皆由民間選來。不要衣食供給,待之如親生子女。

博士聞老夫言,知聃兒好學善思,聰慧超常,久願一見。近日有家僕數人路經此地,特致書老夫,意欲帶聃兒去周。此乃千載難逢之良機,務望珍惜!」老夫人聽後,不禁悲喜交集。喜先生保薦,使聃兒有緣入周,登龍門有路;悲母子分別,何日能見?思至此,好似聃兒已在千里之外,不覺心酸難抑,潸然淚下。老聃撲人母親懷中,泣言道:「母親勿須傷心,聃兒決不負老師厚望,待我業成功就,定然早日來接母親!」說罷,母子二人相抱而泣。

哭之良久,母子二人轉而為喜,拜謝先生舉薦之恩。三天後,全家與商老先生送老聃至五里之外。老聃一一跪拜,上馬隨博士家僕西行而去。老夫人遙望聃兒身影遠去,方才鬱郁入車,悶悶返回。」

老聃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